镇魂街阴版和阳版:今年三伏40天——解读三伏,吃出健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15:00

老实说,活了大半辈子,我还从来没搞清楚“三伏”究竟是从哪儿到哪儿?三伏天究竟吃什么才香?今儿个又叫老天逼出了这个问题。好在想到了“书友”,于是翻书籍,点鼠标,不仅读出了“三伏”,还品尝到了美食。特与大家分享。

其一、三伏的由来:

“【三伏】①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从农历的节气来看,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初伏、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通常也指从初伏第一天到末伏第十天的一段时间。三伏天一般是一年中最热时期。②特指末伏。”《现代汉语词典》

“【庚日】用干支来纪日时,有天干第七位‘庚字’的日子……。”《现代汉语词典》

关于“干支纪日”尽管“维基百科”中有详尽的解释,但我读起来却难似读“相对论”一般。好在网上还另有概述:“三伏天常出现在夏至后,小暑与大暑之间,即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个月里。”这也有个大概了。

为什么“一年中最热时期”要用“伏”字来标示呢? “伏”有潜伏的意思,从五行学说的角度看木、火、土、金、水,是依次相生的。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循环相生。春天属木;夏天属火;秋天属金;冬天属水。从秋到冬,冬到春,春到夏,都是相生的。但是,由夏到秋则相悖,因为火克金。夏天是秋天的克星,因此秋天它不敢出来,只好潜伏。五行家,在四季之中又安插了一个季节叫做“长夏”,也就是“伏”,这个季节属土。这个土是夏火所生,又能够生出秋金。如果没有这个“伏”,五行相生就循环不下去。(哇塞!古人之智慧实在了得!)

又: “伏”即潜伏、藏伏之意,也就是提倡人们在三伏的时候尽量减少高温下的活动,避免潮湿之气。(这倒蛮好理解的。)

 以上对“三伏”的解释既令我们敬畏自然,更令我们钦敬祖先——我们的老祖宗就是这样智慧的“与三伏握手言和”——既能顺应自然,又能健康自我。 

其二、今年三伏有40天!  



 
其三、三伏天吃什么好?

 1、伏日宜吃面。

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这是迷信说法。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六月食汤饼是有科学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伏里还可以吃“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2、食疗助养身

当下即是大暑。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大暑正值二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所谓“天生万物以养民”,大暑期间,应该多吃丝瓜、西兰花和茄子等当季蔬菜。大暑天气酷热,出汗多,脾胃活动相对较差。这时人会感觉比较累和食欲不振。淮山有补脾健胃,益气补肾作用。多吃淮山一类益气养阴的食品,可以促进消化,改善腰膝酸软,使人感到精力旺盛。

大暑时节,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且暑气逼人,心气易于亏耗。为了更好的度过夏季,不仅要注意饮食营养,还要充分重视当地的民俗,养生的奥秘就在这些民俗之中。

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俗话说“人是水浇成的”,这话不无道理。水约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传统的养生方法十分推崇饮用冷开水。

盛夏阳热下降,絪蕴熏蒸,水气上腾,湿气充斥,故在此季节,感受湿邪者较多。在中医学中,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粘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故以冬瓜食疗降火解暑为宜。



        3、大暑节气的佳肴:

 

1、清拌茄子:

  [配料] 嫩茄子500克,香菜15克,蒜、米醋、白糖、香油、酱油、味精、精盐、花椒各适量。

  [做法] 茄子洗净削皮,切成小片,放入碗内,撒上少许盐,再投如凉水中,泡去茄褐色,捞出放蒸锅内蒸熟,取出晾凉;蒜捣末;将炒锅置于火上烧热,加入香油,下花椒炸出香味后,连油一同倒入小碗内,加入酱油、白糖、米醋、精盐、味精、蒜末,调成汁,浇在茄片上;香菜择洗干净,切段,撒在茄片上,即成。

                                [功效] 清热通窍,消肿利尿,健脾和胃。

 

2、 炝拌什锦:

豆腐1块,嫩豆角50克,西红柿50克,木耳15克,香油、植物油、精盐、味精葱末各适量。将豆腐、豆角、西红柿、木耳均切成丁。锅内加水烧开,将豆腐、豆角、西红柿、木耳分别焯透(西红柿略烫即可),捞出淋干水分,装盘备用。炒锅烧热,入植物油,把花椒下锅,炝出香味,再将葱末、盐、西红柿、味精同入锅内,搅拌均匀,倒在烫过的豆腐、豆角、木耳上,淋上香油搅匀即可。

    [功效] 生津止渴,健脾清暑,解毒化湿。

    注意: 豆角中含有血球凝集素A,是一中毒蛋白,加热后毒性可大为减弱。所以豆角一定要焯透,以防止中毒。 

   3、绿豆南瓜汤:绿豆50克,老南瓜500克,食盐少许。绿豆清水洗净,趁水汽未干时加入食盐少许(3克左右)搅拌均匀,腌制几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南瓜去皮、瓤用清水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待用。锅内加水500毫升,烧开后,先下绿豆煮沸2分钟,淋入少许凉水,再煮沸,将南瓜入锅,盖上锅盖,用文火煮沸约30分钟,至绿豆开花,加入少许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 绿豆甘凉,清暑、解毒、利尿;配以南瓜生津益气。是夏季防暑最佳膳食 

   3、苦瓜菊花粥:苦瓜100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100克。将苦瓜洗净去瓤,切成小块备用。粳米洗净,菊花漂洗,二者同入锅中,倒入适量的清水,置于武火上煮,待水煮沸后,将苦瓜、冰糖放入锅中,改用文火继续煮至米开花时即可。

[功效] 清利暑热,止痢解毒。适用于中暑烦渴、痢疾等症。

  注意: 喝此粥时,忌食一切温燥、麻辣、厚腻之物。 ( 以上养身食谱均摘自网络。)读到这里,您是否也像亲口品尝到了一样?是不是也觉得挺爽的呢?这是咱老百姓的日子,是咱们的家乡味。即便你已吃惯了生猛海鲜,但如若回归一下,定能找到一种回家的感觉。月是故乡明。让我们一起读“三伏”,品美食;感念造化,感恩祖德。静心品味那一份心底的清凉,在祖传的养身之道中与三伏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