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电建三公司简介:中美军队都不愿多提起的一场战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46:49

中美军队都不愿多提起的一场战斗

  •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在朝鲜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最惨烈的战斗是长津湖之战。

    在朝鲜战争中,美国军队最惨烈的战斗之一也是长津湖之战。

    在长津湖之战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中美军队都不愿多提起这场战斗。无论是两军的正规战史,还是军事纪实类的回忆录,对这场战斗大都是一笔带过;直到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才逐渐的显露出冰山来:因为双方都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双方都损失惨重,所以都不愿意多提起这次战斗。我翻阅了不少记叙长津湖战斗的志愿军的回忆文章,以及志愿军高层军事人员的回忆录,对这场战斗大都语焉不详,或是寥寥几句,远不如像对上甘岭之战或者是第一次战役写的那样详细。

    这是为什么呢?一般来说,越是违莫入深的事情,就其中越是有很深的秘密在隐藏着。


    彭德怀在《彭德怀自述》中没有说到“长津湖之战”,对整个抗美援朝战争都写的很少。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杜平的《在志愿军总部的日子里》,很少写到第二次战役的东线部队9兵团。

    最关键的是杨迪,这个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的副处长,主管作战计划的编制,在其所著的书《在志愿军司令部的岁月里》,居然也极少关于第二次战役中东线部队9兵团的记录,只有在庆功会上有两句话说到在东线作战的9兵团。

    哦?这就奇怪了。如此说来,则指挥9兵团入朝和作战就不是彭德怀领导下的“志愿军司令部”,而是“中央军委”。

    现将9兵团在朝战前后的行动列举下来,分析一下。

    第13兵团在东北,中央命令改称号为“东北边防军”,为的是防备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中国来。其司令部然后在入朝后升了级,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部”。在天津的两个军入朝也归彭德怀领导。彭德怀和邓华在商议之后,改变原来计划的小规模的伏击战计划,而变为在适当时候进行全面反击的计划;这样就需要增加更多的兵力入朝。中央批准了并调在东南地区的9兵团到山东曲阜做准备,我们先分析一下调动时间表:

    第九兵团所部正在无锡、苏州、上海等地进行休整,秣马厉兵积极准备渡海攻击台湾,接到中央的命令后一边休整,一边做进入朝鲜的准备工作。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九兵团时任司令员兼政委宋时轮,副司令员陶勇,参谋长覃健,政治部主任谢有法,副参谋长王彬,下辖三个军,第20军、第26军和第27军。

    9月初,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奉召进京受领任务,陈毅一回到上海就于9月7日紧急召开了九兵团军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中央军委最新指示:解除攻台整训任务,部队立即集中,随时待命开赴山东兖州开始进行以入朝参战为目的训练整补,并要求部队在思想上、物质上做好入朝参战的准备。

    华东军区随即拟订了九兵团北调山东计划,同时考虑到即将入朝参战,为了更好适应出国作战需要,将第30军88师、89师和第32军94师分别调入九兵团所属三个军,使各军均下辖四个师,并将在苏南、上海等地招收的数百名青年学生和在四川起义的原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董宋珩部约1.5万人分别补入九兵团各军,基本达到了每师一万人,每军五万人的标准,全兵团共十二个师约16万人。

    九兵团于9月20日正式下达北上命令:从10月1日起,按照第27军、第20军、兵团部和第26军的顺序,依次北上,进入津浦路山东段地区,各部具体集结地点是27军位于泰安,20军位于兖州,兵团部位于曲阜,26军位于滕县。

    10月中旬,九兵团各部经铁路输送分别到达指定位置,随即开始进行形势任务教育与以美军为假想敌的战术训练。10月29日,在山东曲阜召开的团以上干部入朝作战动员大会上,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到会亲自做了动员报告。

    此时,联合国军在朝鲜总兵力高达55.3万人,其中地面部队42.3万人,位于朝鲜北部第一线的就有约35万人,而志愿军首批入朝部队仅步兵6个军18个师,炮兵3个师又1个团,共约23万人,人数上处于1:1.6的劣势,装备与火力上的距离就更为悬殊,迫切需要二线部队迅速跟进,因此九兵团入朝参战的时间表也就骤然提前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中央军委电令九兵团之27军从11月1日起以三天时间车运辽宁辑安,集结待命。

    11月1日,九兵团前卫27军自山东泰安、大汶口登车,向东北辑安开进。

    11月3日, 27军到达吉林通化地区接到中央军委紧急命令,改变前往辑安的原定方案,取近路直接从安东入朝。此时27军先头师79师已到达辑安附近,只好一边命令79师南返,一边改变后续部队行军路线直接开往安东。

    中央军委命九兵团另外两个军20军、26军立即开赴东北梅河口集结,进行短期整训后准备入朝。

    11月4日,27军军部及80师、81师到达安东,即于当晚渡过鸭绿江。 九兵团兵团部、20军、26军从山东登车,开赴东北。

    11月6日,鉴于西线反击已胜利结束,九兵团也已渡过鸭绿江,志愿军总部电令42军撤离黄草岭阵地,节节抗击,诱敌北至长津湖,为九兵团围歼该敌创造条件。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九兵团接中央军委急令,改变在东北进行短期整训再入朝的原定计划,火速从辑安、临江直接入朝。因此九兵团除27军已奉前令改道安东,来不及转向外,便改令20军为前卫,立即入朝,并在沈阳设立临时指挥部,指挥部队改道入朝。同时派出得力人员急赴鸭绿江边,协同组织部队入朝。

    当天20军刚到沈阳车站,奉中央军委命令前来检查部队入朝准备的东北军区副司令贺晋年见到20军官兵身着华东地区的棉衣,头戴无帽耳的布质大檐帽,脚穿胶底单鞋,大为震惊,立即找到正在指挥部队运输的20军副军长廖政国,要求紧急停车两小时以便从东北军区部队中调集厚棉衣和棉帽,但是军情十万火急,20军的58、59和89师基本都没有停车而直接开往朝鲜江界,只有军直属部队和后卫的60师在短暂的停车间隙里得到为数寥寥的厚棉衣和棉帽。

    令现在的人震惊的事实!棉衣为何没有发到9兵团官兵的手中,是谁的责任?

    从9月7日陈毅在华东召开传达中央指示的会议,到11月4日9兵团入朝,中间有近两个月的时间,部队的棉衣没有准备好及发到每个官兵手中!而且没有棉衣的事情,东北军区后勤部根本就不知道!四次变更入朝命令,一次比一次紧急。结果使九兵团在原计划开赴东北准备整训途中,未作任何停留便提前直接入朝参战。最直接的恶果就是使九兵团参战准备极不充分,原来入朝参战所需冬季装备和物资已集中到预定整训地区沈阳、梅河口一带,由于部队直接开赴朝鲜,未做停歇,根本来不及转运物资,致使九兵团穿着华东地区的冬装就仓促进入了高寒地区的朝鲜,再加上九兵团长期在华东地区作战,既缺乏在朝鲜北部这样的高寒地区作战经验,又缺乏高寒地区防寒防冻的生活经验,同时对战区的气候、地形了解不足,使九兵团遭受了在长津湖之战中不应有的巨大损失。

    1月27日,长津湖地区普降大雪,气温下降到零下30度,九兵团20军四个师(第58、59、69和89师)和27军的三个师(第79、80和81师)共约八万人,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缺衣少食的困难,悄然进入攻击位置。27军第94师和26军也开始从厚昌地区向长津湖开进。直到这个时候,从动员之日起,两个半月过去了,部队仍然没有领到棉衣!

    这叫什么事儿!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结果,在此战中,9兵团的非战斗减员(冻死冻伤)人员近三分之一。

    例如:战斗减员加上非战斗减员,加上粮食弹药缺乏,172团1营3连连杨根思连仅剩下三个人,杨根思让两个人后撤,自己抱着5公斤炸药包与美国鬼子同归于尽。他的口袋里当时只有两个生的冻土豆。

    例如:在下碣隅里三天激战中,志愿军58师伤亡将近7000人(其中死亡1500人,受伤4500人,且因为天气寒冷战地医疗条件差,受伤者的死亡率也相当高),其主力团172团伤亡高达3300人,几乎占全团编制人数的90%!

    例如:20军因减员甚重,主力在古土里转入休整,仅以小部队和26军继续尾敌追击。不过此时,各部减员均已异常严重,以27军为例,79师缩编为5个步兵连和2个机炮连,80师缩编为8个步兵连和2个机炮连,81师缩编为17个步兵连,94师缩编为9个步兵连,缩编之后每连战斗人员也不过四五十人,全军仅2000余人!


    我们看看美国海军陆战1师的状况:

    朝鲜战争爆发后经过总统授权,海军陆战队紧急征召了1800名军官和3.16万名士兵,再加上从其他地区抽调的人员(整个大西洋地区只剩下三个陆战营!)才勉强于9月拼凑出了陆战1师。 不过,所抽调的军人都是参加过二战的老兵,是精锐人员。调来的少将师长是史密斯将军,富有作战经验。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陆战1师作为麦克阿瑟手中最可器重的王牌,担当起仁川登陆急先锋的重任,赢得了最先在仁川登陆的荣耀。尔后,陆战1师是收复汉城的主力部队,陆战1师又参加了夺取平壤的战斗,把平壤拿下了。后来又被调到参加登陆元山的任务,然后在史密斯的指挥下,向长津湖推进。

    应该说,史密斯将军确实是优秀的将军,不是他的话,陆战1师在这场战斗中会灰飞烟灭。他决定在下碣隅里修建机场是非常正确的决定。而在撤退过程中,在下碣隅里的休整与在古土里的毫不停留,都反映了史密斯对战场形势的准确判断与果敢行动。

    美国海军陆战1师被志愿军包围并切割成几块之后,消息通过美国媒体传到了美国各地,立刻让全国哗然,美国人担心陆战1师有被歼灭的可能。报纸和电台迅速的向美国人报告每天的战斗状况,美国人的空气似乎凝固了,到处在谈论陆战1师深陷火海。

    12月1日,下碣隅里的机场跑道终于在史密斯师长的一再督促下完工了,这要归功于史密斯师长的坚持和工兵的不懈努力。机场跑道只有880米长,宽仅15米,而根据下碣隅里的海拔高度和飞机起降技术要求,至少需要2300米的跑道才能符合标准,然而几千名伤员就是要靠这样一个不符合标准的简易机场撤离,于是陆战1师于1日下午2时30分进行了飞机首次起降试航,第一架C—47运输机成功降落然后又运载着24名伤员成功起飞!就这样,空运伤员终于成为现实,这对于陆战1师从长津湖撤退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当时在下碣隅里共有约5000名伤员,要带着这么多的伤员杀开血路撤至海边是根本不可能的。除了运送伤员以外,美军还出动C—119运输机向下碣隅里空投了包括弹药、燃料、食品等在内的各种补给物资,总共约372吨,有效的补充了弹药用于撤退。在拿不完这些物质后,美军在撤退时候炸毁了剩余的物质。此外,史密斯还下令空运战死者的尸体,第10军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命令陆战1师停止后送尸体而将运输机的位置留给伤员。史密斯师长回答道:“陆战队员对在战斗中阵亡的战友极其崇敬,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带出战友的尸体(带回战友的尸体也是陆战队的一贯传统)!陆战1师绝不会把战友的尸体留在一个即将撤离的朝鲜东北部的荒寂小村里!”——在史密斯的坚持下,一共有138具尸体被空运出下碣隅里。

    首次与中国士兵军队面对面交锋就被打伤的第57炮兵营营长雷?恩布利(Ray O. Embree)中校回忆道:“中国兵人数这样多,如此顽强反复进攻的事我从未见过。他们冒着严寒和陆战队的炮火源源而来,其视死如归的精神令陆战队员们肃然起敬!对这场战斗,我感觉是强烈的,因为我失去了很多战友。我们伤亡惨重。我从未见过像这样的战斗。我曾经在二战中,遇到过德军在阿登的最后一次大反攻,但也不似长津湖之战这样激烈,那情景真是不堪回首。”


    志愿军炸毁了一座至为关键的桥梁,彻底切断了从长津湖地区通往海边的唯一公路!这座关系陆战1师生死命运的桥梁就是位于古土里以南约5.6公里的水门桥。长津湖水库的水通过隧道被引到此处,流入四个巨大的钢筋水泥管,水泥管就沿着陡峭的山势一直通到山下的发电厂的水轮机,水泥管与公路交错处依山势建有一座变电站,这座跨度仅有8.8米长的水门桥便是整个125公里撤退道路上最难解决的困难!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志愿军自然清楚水门桥对于切断美军退路的巨大价值,因此12月1日就将桥炸毁,但陆战1师第1工兵营迅速将其修复;12月4日,志愿军再次将桥炸毁,美国陆军第10军第73工兵营又在桥上架设了M2车辙桥(M2车辙桥是美军工兵部队装备的专用架桥器材,由钢制和木制车辙板组合而成,可以架设起30米至50米跨度,可通行40吨的M26坦克)使其恢复通行;但是很快又被志愿军第三次炸毁。

    但是美国军队的工兵要求运输制式桥梁八套,而且进行车辙桥的空投试验、大型降落伞的紧急运送、技术人员的调度,这一系列工作在如此之短时间里完成,简直可以称得上奇迹!

    在俯瞰水门桥的高地上,志愿军20军58师172团的一个营几乎全部被冻僵了,阵地被美军轻而易举地夺取了,从而保障了美军工兵在水门桥上顺利架设M2车辙桥。

    最后,陆战1师及其他美军残军幸运的逃脱了覆灭的命运。

    志愿军虽然也意识到了水门桥的巨大价值,接连三次将其炸毁,而且连桥基都予以彻底毁坏,不可谓不重视。但是无论是志愿军的军师级指挥员,还是普通战士,以其惯常的思维方式都确切无误地认为已经将水门桥彻底干净地破坏了,没有人会想到,美军居然能空投下架桥的钢梁和木制构件,迅速重新架起一座桥!这种情况可以说完全超出了志愿军官兵的认知水平,简直可以说是想都没有想到过的事情!美国巨大的工业实力以及迅速异常的反应,在此事情上得以充分的显露。

    有人认为志愿军用人海战术,说这话的人脑子是不灵光的。志愿军在多么艰难困苦的状况下作战,如果能有美军的一半的装备,美军必败。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美军的装备是强大的,陆空军协同作战纯熟,从而才勉强维持住了不溃散,如果当时的天气云层厚能让美军的飞机有一两天飞不成,则陆战1师和美军陆军7师等部队,将被完全歼灭。

    长津湖之战志愿军战斗伤亡约为3万,其中阵亡1.5万,冻伤减员高达3万余,其中冻死4000余人。

    美军战斗伤亡约7000人,其中阵亡及失踪约为2500人,另有冻伤减员约7300人,其中冻死者为数极少。


    战后,中国人不愿意多提起这场战斗的主要原因,是两个半月时间棉衣还发不到官兵手中,因为后勤的原因。(现在提的多了一些了)

    美国人不愿多提起这场战斗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被打的狼狈逃窜,虽然是撤退的还算及格。


    我认为志愿军的胜利是巨大的,虽然付出了许多生命,但是一举将美军赶到了三八线,并且给了美国陆战1师沉重的打击。以一个小个子饿着肚子一拳干翻了吃的饱饱的大个子,难道不应该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