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铝pet薄膜:肚脐艾灸养生秘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14:55

肚脐艾灸养生秘方

 [收藏]2010-02-10 15:53标签:艾灸  中医养生  肚脐养生  分类:艾灸养生

一、简介

   “天临石,石生火,火成灸”,石和火是人类第一次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起盟,从盘古开天到今天的科技盛世,“石”和“火”忠实的陪着人类一路走来,似友磐坚,如焰炽热,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中坚作用。由石而变的“针”和由火而生的“灸”自古就是人们忠爱不渝的养生良方。今天,在崇尚自然健康、绿色养生的新时代,我们赋予“火”新的时代内容,结合中国3000年的传统养生理论,成功研制“脐灸养生法专利养生项目,为现代人提供一种绿色、传统、自然的养生方法!
   
   “脐灸养生法 是对古代“帝王养生”、“脐疗理论”、“艾灸理论”和“砭石疗法”的现代传承和发展,它借助现代灸具,结合纳米磁石的红外线辐射,针对性的作用于相关养生穴位,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纳米磁石的红外辐射,透入肌肤,刺激组织,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具有绿色自然、简单易行、效果突出等诸多优点,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现代绿色养生方法。    

二、“脐灸养生法”保健理论探源

   
“ 脐灸养生法 ”虽然只有一个灸盒、一对灸条、一披艾蓬,但却能够对人体有神奇的保健养生功效,形式虽然简单,但一招一式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养生法的精义,它综合利用了中国传统养生法中的“ 脐疗法”、“灸疗法”、“穴位保健法”、“砭石法”等诸多绿色自然养生法,是这些传统养生瑰宝新的传承和发扬。它外在形式虽然简单,内在理论却博大精深,符合中国传统哲学精神“大巧若拙”、“大繁若简”的精神主旨,下面就“ 脐灸养生法 ”中所掩含的传统养生理论逐一做以简单阐述,以期使用者有更深的参悟。

   关于脐疗法:脐疗法,顾名思义,是通过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敷于脐部,使药物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药物疗法,为我国中医内病外治领域的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属于现代药学中透皮给药系统的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了许多关于脐疗的论述。在湖南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更有了关于脐疗法的更详细论述,如在书中提到了肚脐填药、敷药、涂药等。

    作为脐疗法的施治点——肚脐,为什么能引起如此多的中医人士的重点关注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对自己的肚脐做一个基本的了解: 肚脐,穴名神阙,即神气升降出入,变化消长的地方,属奇经八脉中任脉中的一个重要穴位。任脉与督脉、冲脉、带脉等相连,总任全身气血。内通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外联皮肉筋骨、四肢百骸,故脐和诸经百脉相通,阴阳相济,起着调节各脏腑生理活动的作用。从传统医学理论看,脐部给药有利于归经,药物得以循经直达病所,达到驱除病邪、扶助正气、康复机体的目的。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脐部表皮角质层薄弱,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最易穿透弥散,且皮下无脂肪组织,皮肤各筋膜、腹膜直接相连,脐部皮肤除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布有丰富的静脉网,且脐部凹陷形成隐窝,药物放此后形成自然的闭合状态,这利于药物穿透皮肤而被吸收入血液循环及淋巴免疫系统,发挥药物的全身治疗作用,从而达到驱除病邪、扶助正气、康复机体的目的。现代药动力学证明,脐部比其它透皮给药部位更易于药物吸收,生物利用度高,可做为透皮给药以及缓释长效的理想给药部位,经脐部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是前臂给药的1-6倍。可见,脐部给药透皮吸收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给药方式,脐疗是一种有独特医疗价值的药物治疗方法。

    在我们的“脐灸养生法”中,要求将灸盒的下出气口对准脐部,正是对以上论述的传统“脐疗法”的继承和发扬,正是利用脐部的这些生理特点,将艾草灸条燃烧产生的纯阳之气送达全身各经脉,逐寒驱痹,通络还神。从下出气口吹出的热灸气在盒顶部小风扇的外力作用下,垂直向下运行,整体成倒“喇叭状”,灸力范围呈一个直径约15厘米的圆形,这样不仅能灸到重要的脐部“神阙穴”,还能灸到脐下的诸多保健穴位,比较重要的穴位比如“关元穴”、“气海穴”(俗称丹田)等,总结以上的各个保健穴位,其位置与主要施灸功效如下: 

神阙:位于肚脐中央,主治腹痛、虚脱、中风、水肿等。

阴交:位于脐下正中1寸,主治女性阴痒、带下、小便不利、腹痛、水肿等。

气海:位于脐下正中1寸半,主治男性遗精、阳痿、虚劳、女性月经不调、痛经、  子宫脱垂、崩漏等。

石门:位于脐下正中2寸,主治女性崩漏、闭经、小便不利、乳腺炎等。

关元:位于脐下正中3寸,主治男性遗精、阳痿、早泻、遗尿、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白带、盆腔炎、崩漏、子宫脱垂等。

中极:位于脐下正中4寸,主治男性遗精、阳痿、早泻、遗尿、女性月经不调、白带多、不孕、盆腔炎、痛经等。

四满:位于脐下2寸,正中线旁开半寸,主治女性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

带下、不孕、小腹痛等。

气穴:位于脐下3寸,正中线旁开半寸,主治男性阳痿、女性月经不调、闭经、痛

经、崩漏、带下、不孕、小腹痛等。

天枢:位于脐中旁开2寸,主治女性月经不调、腹痛、盆腔炎、痛经、腰痛等。

水道:位于脐下3寸,正中线旁开2寸,主治小便不利、小得胀满、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疝气等。

归来:位于脐下4寸,旁开2寸,主治女性月经不调、盆腔炎、闭经等。

子宫:位于脐下4寸,旁开3寸,主治女性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不孕等。

大赫:位于脐下4寸,旁开半寸,主治女性白带多。

横骨:位于脐下5寸,旁开半寸,主治男性遗精、阳痿、女性经闭、盆腔炎等。

气冲:位于脐下5寸,旁开2寸,主治女性月经不调、各种生殖系统疾病。  

    在传统的中医脐疗养生中,除了灸神阙、关元、气海等穴位外,还会在脐部填充一些行经走气的药物来加强灸的效果。在我们的“脐灸养生法”中建议在脐中填充一定的药物来增加治疗效果,因为脐部皮肤比较薄,能够填脐的药物多为芳香走窜之物,利于这些药物的进一步吸收,使灸效更加明显。填加了药物后的脐部有如一块悬冰,而经热灸加热后的下腹部更象是一盆热水,由于脐周围的血循环和机体代谢此时都比平时要快,脐内的药物会极易被吸收而快速进入体循环系统。

   关于灸疗法:“灸疗法”恐怕是中国最早的自然疗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灸疗法产生在人类掌握了火的应用之后,在原始社会,祖先们在烘烤食物或取暖等使用火的过程中,发生灼伤,结果使原有的病痛减轻或消除,于是人们主动用火烧灼以治疗更多的病痛,这便是灸疗法的起源。灸疗法以艾叶为主要燃烧物,通过燃烧的艾叶条来烧灼相关的穴位,用以达到祛病目的。在后来灸疗法的发展中,除艾叶外,一些其它草药也逐渐被人们所利用,将其直接制成炙条使用,当然针对不同的病症,所用的药物也不尽相同,但经长期的实践和应用,一些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络、活血止痛的药物,如羌活、细辛、没药等被直接加入到炙条中,作为基础方来应用。

   “灸疗法”是中医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充分体现了廉、便、验的特色,为历代医家所珍视。但在今天现实应用中,也有以下几个难题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比如人们普遍惧怕疼痛,一想到用火灼烧皮肤,多数人会有恐惧心理而不能接受这一疗法,再有治疗过程中皮肤的保护问题,在人们大力倡导美容护肤的今天,让人身上留下几个刺眼的灸疤,恐怕多数人会被吓跑,尤其是爱肤如命的女士们,还在用灸条施治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浓烟,这恐怕也和文明的现代生活所不符。

    灸疗法在科技和现代医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遇到了空前的尴尬生存境地,由于操作繁琐、灸烟污染等问题,致使这一项古老的保健法几乎处于灭亡的边缘,很多从事针灸临床或是针灸研究的单位,几乎都是“有针无灸”或是“用针弃灸”的状况,最近几年国内也涌现出了一批爱灸人士力图通过现代手段研发新式灸法来代替原始灸法,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各种的“电灸”、“磁灸”“XX灸”等原始灸的替代品,但经过多年的使用观察,这些所谓现代的灸具灸法虽然有诸多优点,比如操作简单、科技含量足等,但核心治疗效果却不尽人意,有些甚至对古老灸法的“效果还原”不足50%,那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总结起来还是对古老灸法的治疗保健精髓没有彻底的把握,比如有烟艾灸的光辐射、红外辐射、艾草焦油等诸多效果没有逐一的进行考虑。我们的“脐灸养生法”疗法不敢说100%的还原了原始艾灸的效果,但至少70%的效果还是有的,尤其是在红外辐射这一效果还原方面,目前还是国内先河。众所周知,传统的有烟艾灸法中功效部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艾草燃烧时所产生的一种中远红外线,波长为6—8个微米,这个波长的红外线在施灸时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不喜欢有烟灸的浓烟和味道,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无烟灸条”,即是将艾草做一定比例的碳化,去除浓烟,然后制成各种各样的“无烟艾条”。但经多年的临床使用,实事证明无烟艾条的功效是不如有烟艾条的,究其原因即是因为在艾草的碳化过程中损失掉了大部分的有效植物精油,并且在碳化后,其燃烧所产生的红外波长发生根本性质的改变,不再是有保健功效的6—8个微米长,而是变成了其他波长。

    为了很好的解决“效果”与“环保”之间的矛盾,我们采用了另外一种办法来还原有烟艾灸的红外效果,我们在灸盒的底部安装了一个远红外磁石,其由纳米材料制成,在受到上部燃烧的灸条的热力刺激下,能够产生很强的红外线,而其波长恰恰是6—8个微米长,用这种办法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原始艾灸的红外线保健效果,但同时又解决了浓烟污染空气的问题。

关于皇家养生法

   
在中国过去的3000多年皇家统治中,皇帝永远是至高权力的代表,在千年的皇室宗族生活中,逐渐衍生了一种和大众祛病保健完全不同的养生方法——“皇家养生法”,历朝历代每一个皇室生活中都有一群特殊的医生群体——“御医”,代表当时全国医疗界最高理论权威,操控和把持着巨大的优势治疗理论与中医秘方资源。抛开千年来御医们臣服权力,帮助维护封建统治的消极面不谈,在另外一方面,为了能更好的服务于皇家宗族,这些特殊的医生也在不断的探索和研制一些行之有效的养生手段。这就出现了一大批专为皇室成员使用的皇家养生方法与理论,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特的中医养生理论——皇家养生法

    几乎在传统中医养生办法中的每一种办法,皇家都有其独特的用法,其用法更特别,工具更高级,下面就着重介绍皇家是如何利用传统中医的“艾灸疗法”的。

    众所周知,艾灸就是用点燃的艾草来灸治身体的某些特定穴位点来祛病强身的一种常见中医疗法,但在清代皇家,这种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清皇室家族原为满人,17世纪入关北京前生活于中国东北部寒冷地区,过着半游牧的生活,在长年的征战与高寒地区生活中,皇室家族也不例外,和老百姓一样多患寒症。女性多虚寒痛经,男性则阳气亏缺、身体不振。宫中的御医随即摸索并研发了一系列的针对此类虚寒症的保健办法,其中用的最多的就是“灸法”,除了常见的艾草条施灸外,还制作了一些有趣的灸疗保健器具,比如女性贴身而穿的用艾绒做成的“艾兜”、皇帝用来温灸腰、腹部,填阳补气的“瓦甑”,我们“脐灸养生法”中使用的保温用的“艾蓬”和“灸盒主体”正是受这两个皇家御用灸具的启发研制而成。时至今日,这两个古老的灸具仍保存在故宫博物院中,供后人品研。

   上面提到在皇家灸疗养生中用瓦甑来温灸皇帝的腰、腹部,因为男性的腰部有几个大的穴位,对男性的生殖保健、身体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是:

命门: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腰疼、男性遗精、阳痿、早泻、遗尿等。

肾俞: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寸半,主治肾炎、男性腰痛、遗精、阳痿、早泻、遗尿等。

气海俞:位于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寸半,主治背痛、痛经、崩漏等。

志室: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主治腰痛、月经不调、崩漏等。

腰阳关: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男性遗精、阳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