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还写过哪些小说:中国艺术品市场狂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3:36:09

中国艺术品市场狂欢

2011-07-27 12:11:41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有19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转发到微博(1)

以目前的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定价体系和交易机制,有足够的空间让资本玩家们按股票市场的坐庄手法操纵市场,将“击鼓传花”游戏进行到底

垄断、运作、制造概念、板块轮动,渐成时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日常生态。当泡沫散尽,击鼓传花游戏戛然而止时,谁接最后一棒?

2010年以来,在股市调整、房地产市场调控之际,艺术品市场渐成大资金的角逐之地。

拍槌落下,尺幅之作,成交千万、亿万,寻常画匠,一夜之间,名著天下。如今的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更像是一场场精心编制的大戏。

这一切源于资金的大举进入。先是海外资金在国内艺术品市场深耕细作,而后本土资本蜂拥而入。有数据统计,2010年国内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到了1694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虽然交易金额与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相比,尚存差距,但其风起云涌之势头、玩家云集之盛况、快速扩张之规模,与上述两市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收藏品变成投资品时,此前的价值杠杆忽然之间荡然无存。资本介入的目的是追逐利润,资本的流动性、物品的变现难易度和全球资产配置,成了左右价值判断的强悍力量。垄断、运作、追逐利润,渐成艺术品市场的日常生态,制造概念、板块轮动则成为艺术品市场的外在特征。

就目前国内艺术品市场而言,其市场体系和监管存在着巨大的运作空间,这也是国内部分资本力量“觉醒”之后,携巨资进入这个市场的主要原因。问题是,当商业利润迅速膨胀,泡沫散尽,击鼓传花的游戏戛然而止时,谁将接最后一棒?

诚如一位目睹当今艺术品市场种种怪现状的投资者所言,国内艺术品市场发展迅猛,成绩可观,但修弥制度缺陷、堵塞监管漏洞,是真正的当务之急。

国际炒家的中国盛宴

2011年07月25日 本文来源于《财经国家周刊》

从明式黄花梨家具到掐丝珐琅器、文房雅玩,乃至中国当代艺术品和高端官窑粉彩,在国内藏家还来不及反应的时候,已经被炒出了天价

记者 栗新宏

“这幅画应该能过亿!”5月20日,在北京嘉德春拍预展现场,巨幅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面前,几位藏家纷纷给出自己的判断。两天后的22日晚,这幅作品上拍,经过逾半小时、近50次激烈竞价,当手持3093号的年轻女子报出4.255亿元的最终价后,在场的预言者几近崩溃。

《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并非国内书画的最高价,2010年保利春拍的黄庭坚书法作品《砥柱铭》以4.368亿元成交,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古代书画的巅峰。

不仅是书画,在外资、金融资本、民间资本等各路热钱的冲击下,国内整个艺术品、文物的拍卖价格都在连创新高。尚在2009年,国内艺术品就已进入亿元时代。

文化部市场司日前发布的《2010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1694亿元,比2009年增长41%。艺术原创作品和古董的交易总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3%,首次超越英国上升至全球第二位。

海外藏家急出手

在国内收藏界开始进入亿元时代的狂欢时,国外收藏家却纷纷选择出手套现,不少高价成交的艺术品,送拍者多为港澳台及海外藏家。

其中,收藏中国艺术品最知名的海外收藏家——比利时的尤伦斯夫妇,也开始大规模地抛售中国艺术收藏品。

从2009年当年的春拍开始,国内拍卖上亿元的艺术品中,尤伦斯就有两件:吴彬的《十八应真图》(1.69亿元)、曾巩的《局事帖》(1.08亿元)。

另外,尤伦斯还有很多藏品虽然没到亿元,但以高出估价3倍以上成交。如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6171.2万元)、陈逸飞的《踱步》(4043.2万元)、刘小东的《阳光普照》(683.2万元)、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系列》(1680万元)、仇英的《春江图》(3000万元)、夏昶的《湘江竹石图》(5936万元)。

其中曾巩的《局事帖》,是尤伦斯夫妇于1996年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50.85万美元(当时约合人民币452万元)购得,2009年则以1.0864亿元人民币售出,获利超过1亿元。

据统计,从2009年春拍开始,到2010年春拍结束,尤伦斯夫妇在内地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套现金额已经达到6.05亿元。

今年4月3日举办的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推出“尤伦斯当代艺术收藏”拍卖专场,其106件中国当代艺术品,都是尤伦斯在中国经营20年的收藏。 “尤伦斯夫妇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用我们先人流传下来的东西卷走了6亿多元。这让泱泱大国的藏家和古玩商们情何以堪。”谈及此事,山西收藏家高先生如此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另外,王方宇和王己千这两位海外收藏大家,近几十年一直鲜有作品推出拍卖。但从2009年开始,两人破天荒地将其收藏多年的珍品——八大山人的《仿倪瓒山水》推出拍卖。该作品上拍后,最终以7500万元落槌被电话委托购得,加上佣金达8400万元。

除此二人之外,香港著名收藏家张宗宪也将其收藏几十年的齐白石的《万年青》和张大千的《茅堂读书图》送拍。前者尺幅不到2平方尺,成交价285.6万元;后者估价80万元~100万元,实际成交价224万元。

雅昌艺术中心研究总监关予表示,“以目前的成交来看,国内艺术市场热闹的背后,演绎了一幕海外藏家狂抛、国内藏家接盘的场景。”

做局中国当代艺术

据记者了解,尤伦斯夫妇收藏的中国艺术品主要包括了古代书画与近现代书画、中国近现代油画与当代油画四个部分,藏品总数达到1700多件。尤其是尤伦斯夫妇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最多,占藏品总数的80%。目前,尤伦斯夫妇是业界公认的藏品最有质量的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藏家。

1987年,尤伦斯夫妇来到中国时,当时国内关注当代艺术的人很少。

画家洪潮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描述,当时,以很低的价格就可以买到诸如陈逸飞、曾梵志、张晓刚、方力钧等当今最为著名的当代艺术画家的作品。

据尤伦斯本人后来回忆说,他购买的第一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是中国诗人艾青之子艾轩画的西藏小孩,当时艾轩作画的条件还非常艰苦,只能在一个25瓦的灯泡下作画。而那时,上述画家们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慧眼识珠又出手阔绰的的尤伦斯,成为他们的座上宾。

步尤伦斯后尘,国际著名收藏家、前瑞士驻中国外交官乌利•西克(Uli Sigg)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收藏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主要作品,20年的时间共收藏1000多件。乌利•西克曾公开表示:“我不记得有多少人来过我家,但在中国,我至少访问过300位艺术家。”

从2001年起,以艺术基金为代表的海外资本开始涉足中国当代艺术,这很快促使中国当代艺术步入高峰。

这些海外基金,一部分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推动起到一定的作用,还有一部分人则成为如今艺术品市场中最大的受益者,他们操控价格,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庄家。

目前,国际上有专门面向中国的艺术基金,除尤伦斯基金,还有印尼CP基金会、伦敦红楼基金会、纽约古根海姆艺术基金会以及美国铝业基金会、特拉基金会等。

海外资本进入的方式也十分多样。国内不少著名艺术机构背后的资金就来自海外,它们通过设立奖项,以学术或公益的方式,绕开画廊制度低价“吃进”艺术作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评论家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张晓刚和岳敏君等几个国内当代画家都在五、六年前参与了美国一个基金会的计划。这个基金会的老板买断了几位画家两年内的所有作品,付给每位画家每人不超过100万美元。

低价拿到作品后,尤伦斯们紧接着各显神通,开始一系列的运作。通行的模式是为包装画家办画展、设立相关奖项,最后高价拍卖出手。

从2005年起,中国新油画在各大拍卖市场中开始崭露头角。2006年3月,苏富比率先在纽约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中推出中国当代艺术。世界拍卖市场上第一次完整地出现了中国新油画的身影——中国画家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方力钧的《光头》系列、岳敏君的《笑脸》系列、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等。这四人也被冠以“中国当代艺术四大天王”的名号。

这场拍卖会上,总成交额达到了1323万美元。拍卖会的成功,迅即在亚洲区域市场中得到了更强的回应。一周之后的4月8日,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推出了“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专场,现场的热情几乎达到了“爆棚”的程度。据称,即便大家事先已经因纽约的成功而向上调高了成交的预期,但大部分拍卖结果仍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整个拍卖专场的总成交额达到1.3亿港元,全场同类拍品只有2件流标。

2006年11月,中国当代书画开始进入千万元时代。张晓刚1993年的作品《天安门》在香港佳士得拍出了1900万元人民币。同年,刘小东2004年的作品《三峡新移民》在北京保利拍出了2200万人民币的价格,都刷新了当代油画的历史纪录。2008年,中国嘉德2008春季拍卖会“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中,刘小东的油画《温床NO.1》以5712万元人民币成交。

由此,原本市场非常低迷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上突然间一夜成名身价暴涨,由“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一度成为中国在海外最“畅销”的文化产品。

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在全球35位艺术作品拍卖价格达七位数的艺术家中,中国占了15位;而过去7年,中国艺术家作品的价格上涨了8倍,中国首次取代法国,在艺术品销售市场上仅次于美国、英国而名列第三。而仅在此两年前,某些国内的知名画家还处于被海外画廊80万元买断一年的境地。

尽管拍品创了天价,但画家本人却并没因此一夜暴富。

当被问到破纪录的感受时,张晓刚曾对友人表示:“《天安门》那么贵不是我卖的,那画早就不属于我了,90年代(上世纪)给海外藏家时不过5000美元。”同样,《三峡新移民》在拍出2200万元的天价后,刘小东本人也一点没感到兴奋,他认为,“当初《三峡新移民》被那位印尼藏家买去,以为他会永久收藏这幅画,没想到这么快就高价抛出。”

上述印尼藏家就是先后在印尼和新加坡定居的“好藏之美术馆”主人郭瑞腾。郭多年来一直在从事中国艺术品的买卖。2005年11月7日,吴冠中的《鹦鹉天堂》交易(3025万元)就是出自其手笔。

郭瑞腾还致力于内地当代艺术品的收藏,不少国内有实力的中青年油画家的作品被其买断。低价买进“原始股”是他的一贯手法,刘小东的《三峡新移民》在两年内为其带来了10倍以上的收益,一买一卖获利上千万元。

价值争议

行业评论家表示,很多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存在严重的炒作现象。例如,2007年纽约苏富比春季拍卖会岳敏君的油画《金鱼》以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成交。当时在现场无人举拍,而是3个电话委托买家在竞争,这种手法是一些炒画者惯用的。

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是,代表中国古代艺术最高水平的黄公望、八大山人及近现代艺术最高水平的齐白石、黄宾虹等诸多公认的大师之作,也仅仅徘徊在几十万元的水平。“其根本原因是炒家手中缺乏低价的批量‘筹码’。”

上述评论家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与上述高调拍卖相呼应,在此期间,尤伦斯在全球各地组织赞助了多场中国艺术活动和展览,并对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国际活动提供了赞助。而他的这些作为,事后证明也为他带来非常丰厚的回报。

以尤伦斯为代表的国外藏家所推崇的中国当代书画,是否真的物有所值,业内一直争议不断。

洪潮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从油画语言本身说,中国人就是油画练得再好,在西方也只能是二流画。但当代艺术花了三年不到的时间,就将中国的拍卖价格提升到“天价”。在西方,这个过程要花十年时间。

以香港苏富比2006年秋季拍卖会中的拍品估价为例,一件齐白石的国画作品《毕卓盗酒》,被认为是大师人物画中的精品,其估价在80万元至120万元之间。而一件张晓刚的油画作品《血缘系列:大家庭》估价竟达880万至1200万港元。齐白石是中国著名国画大师,而张晓刚只是1958年出生的职业画家,少有人知。

洪潮认为,国外艺术基金推崇的国内当代艺术画有两种:一是表现国民缺点放大的作品;二是有政治素材的画作。这与上世纪90代通过热炒日本及前苏联的当代艺术如出一辙。他们一进一出不仅赚得丰富收益,同时对中国文化倾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此,画家孙良同样认为,大多数当代国内艺术家并不会把自己的国人画得如此丑陋,西方人恰恰对将中国人画得很恶劣的所谓当代艺术品,推崇备至,这种现象很不正常。

而关于西方资本热炒其他国家的当代艺术还有一个例子:在苏联解体前夕,当时西方某些基金力捧与苏联正统艺术观念唱对台戏的前卫艺术家,使之成为苏联艺术家群体中令人羡慕的“贵族”。等到苏联解体后,这些前卫艺术家的“任务”完成,基金也就不再资助他们了,其作品价格一落千丈。如今那些以讨好西方口味画列宁而走红的画家,已无声无息。

玩转古代艺术品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国际炒家在中国当代艺术上设的“局”尚属肤浅,真正资深内行的炒家,玩的是中国古代艺术品。

半年前创造了5160万英镑天价的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从英国媒体刊发的现场新闻图片来看,在伦敦博罗镇简陋狭小(据现场买家称不足100平米)的班布里奇拍卖会现场,竞拍者几乎全部都是华人面孔。

博罗位于伦敦西郊,据参与此次拍卖的北京收藏家董先生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描述,“这个安静的小镇可能从来都没有迎来过这么多中国人,这只瓷瓶的拍卖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基本上都是中国人之间在互相竞价,而且争抢非常激烈,以致于后来都以100万英镑的幅度进行加价。”

令人生疑的是,班布里奇是英国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地区性拍卖行,成立不过30年,主要业务是遗产拍卖。此前班布里奇的最高拍卖纪录来自于两年前成交的一件中国明代瓷器,成交价为10万英镑。

据收藏者约翰逊叙述,这只瓷瓶是在已故父母的旧居阁楼上找到的,至于瓶子怎么从中国来到英国,又来到他们家,约翰逊说不清楚。而一件艺术品弄不清楚传承序列,正是收藏的大忌。

文化评论家周文翰认为,这件事情有明显的“做局”嫌疑。结果是,时至今日,尽管距拍卖时间已过了近半年,约翰逊依然没有带回款项。据竞拍成功的那位上海企业家说,他现在并没有付款的打算。

对于上述创天价的瓷瓶,不仅令国内收藏界多疑惑,海外媒体对其真实价值也不认同。《纽约艺术报》对此评价说,“中国人现在对乾隆的瓷器渴望已经到了不顾一切的程度。”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史堤夫•文森撰文称,天价购文物背后是中国人的“瓷器爱国主义”。

这一点正如日本。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泡沫经济的出现,热钱泛滥,佳士得和苏富比迅速抓住时机,在日本企业家的眼前上演一幕幕艺术品拍卖大戏。于是乎,投资艺术品领域很快就成为日本富豪的新选择。同时,通过公开竞价拍卖的形式,日本人屡屡挫败西方买家。花上几十亿日元从伦敦买回的一张毕加索的画,竟然能使整个大和民族集体狂欢数日。

目前的中国,艺术品的购买大军中,不乏官方机构,包括政府、博物馆和后来的国家文物回流基金。其中,2002年10月,财政部专门设立“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该项目由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实施项目管理,每年从中央财政专门安排5000万元。

“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启动之初,即斥资2999万元定向拍得北宋米芾《研山铭》。

半年以后,著名画家范曾、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新等人在有关杂志发表文章,对《研山铭》是否是米芾的真迹提出了质疑。

2003年7月10日,嘉德拍卖公司突然对外宣布,取消原定在7月13日的《出师颂》拍卖,称已与故宫博物院达成协议,直接将此拍品售予故宫博物院,协议价格为2200万元。当时,包括著名书法家启功、戴小京在内的多位书画家名人,曾对此作品的真伪以及不讲价格的购买方式提出质疑。

此后,中国第一个以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成立。2006年5月,该基金展开“国宝工程•海外淘宝行动”,组织藏家赴海外搜购中国文物。

官方机构之外,以企业为主的购藏力量第二梯队,同样实力不容小觑。如大连万达集团创办的和宝斋、保利集团的保利艺术博物馆、浙江金轮集团的金轮艺术馆等。这些机构主要功能之一是从海外购得流失在外的中国艺术品。爱国热情被国外拍卖行利用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圆明园兽首原来的价格只有1500万美元,外国收藏界也对此不屑一顾。但在爱国人士回收时其价格一路攀升,直至3000多万欧元。

2010年10月在英国宝龙拍卖行拍卖的乾隆白玉玺,原本估价100万至150万欧元,结果经7位来自中国的藏家竞投,最终以1240万欧元(约1.14亿元人民币)落槌。

从2008年开始,中国收藏家成为全球拍卖市场的主角。2008年~2009年,中国藏家在佳士得的购买力增长了94%;2009年,苏富比中国内地买家首次超过香港买家,其购买力较2008年春拍翻了一番。

交易网络

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国内很多古董商豪情万丈地去‘救国宝’,其实对方早放着家里的‘宝’等着你去抢救。行话就叫‘埋地雷’。”

谢辰生说,纵观十多年来中国艺术品拍卖风云,不难发现一波波天价潮流的幕后“庄家”,大多是港台及国外的艺术品商和收藏家。

“从明式黄花梨家具到掐丝珐琅器、文房雅玩,乃至中国当代艺术品和高端官窑粉彩,在国内藏家还来不及反应的时候,已经被炒出了天价。在我们明白了掐丝珐琅器应该是天价的时候,人家早已悄无声息地囤积起来了。”

在谢辰生看来,拍卖行以及藏家采用的手段并无新鲜之处,无非是通过制造事端、引起关注,然后挑动“口水战”,进行“金钱械斗”,最终坐享“渔翁之利”。这与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举国追逐艺术品的热潮并无二致。

一个基本的规律是:海外拍卖行和藏家总是善于发现国内藏家所没有发现的价值,而且有耐心慢慢积累,精心梳理,出版、展览,逐步推升其价值。美国、欧洲、香港、台湾还有东南亚的华人炒作者们喜欢的方式是:把一件还过得去的艺术品,有时候甚至是有赝品嫌疑的所谓“回流作品”,拿到有勾连的艺术拍卖公司,联手做局拍出一个较高的价格纪录,然后等上几年再次拿出这件作品拍卖,希望有后来的富豪能够顺利“入局”。

收藏家高先生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目前诸如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之类的明清官窑高端瓷器,大量的藏品其实在国外。而美学价值、文化价值更高的商周期的青铜器,却价格远逊于前者。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大量藏品仍在国人手中。

据不完全统计,文物收藏量在10000单位以上的古董商在全球有3000人左右,正是这些不同国家的重量级古董商在全球控制并推动着一个复杂而紧密的文物交易网络。

近年来,这些各有所长、各有所图的古董商们在对待中华文物时显示出惊人的一致:即进入市场的中国文物与艺术品都是为中国人准备的,不管原来为何人所有、现在为何人所得,未来,都会以天价转让给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大陆的人士与机构。

北京保利拍卖公司执行董事赵旭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2011年春季的拍品有70%以上平均是来自海外,在书画方面是80%以上拍品来自海外。

中国文物局的统计显示,外国博物馆藏有中国文物164万件,加上这些国家的私人收藏,其数目在1700万件以上。而更为可怕的是,我们一面高价从国外回购流出的艺术品,一面国内的文物和艺术品仍在以极低的价格不断外流。

最后的表演?

对于尤伦斯等海外藏家接连批量出手的行为,业界有个较为普遍的共识:从2008年开始,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外对于文物艺术品收藏的热情在下降。而在中国,对文物艺术品却出现爆发式的求购热情。这对于国外收藏家而言,是一个绝佳的套现机会。

对于这些国外高手,退出前必要的铺垫还是必要的。

如苏富比拍卖尤伦斯的现代作品前,专门在北京UCCA尤伦斯艺术中心安排预展。苏富比之后两个月,又有北京保利举办的“尤伦斯男爵藏重要中国当代艺术场”拍卖。一系列造势活动,使得中国当代艺术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不出预料,苏富比和北京保利的尤伦斯专场拍卖都取得空前的成功,但就拍卖而言,疑点重重。

有专业人士曾将尤伦斯拍卖的结果与“安涅丝艺术指数”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尤伦斯此次拍卖的结果都有着超乎意外的价格。“安涅丝艺术指数”样本数据来自当代艺术类别每年总成交额前三的拍卖公司的数据,它们是从2000年到2011年的11年间在中国地区拍卖的纪录。

从两个角度来分析,这都像是退出前的最后表演。

其一,中国当代艺术品自2008年达到顶峰之后,一直呈下滑状态。而在2011年的春拍,单就这一场拍卖来看,尤伦斯的抛售,对中国当代艺术事实上发出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正常状态下的价格不可能有如此倍数的上升。由于拍卖公司的保密,外界无法知道为何仍有国内外人士肯出翻倍的价格接手这些作品。

其二,不管谁接手,这只不过是尤伦斯即将抛出的一千多件作品中很少的一部分,仅约十分之一。从经济效益上考虑,尤伦斯即使是自己接手一部分,也非常值得——苏富比的佣金是25%(公开报价),“营销”成本最多不过8000多万元(实际上会更低)。考虑到其后的大量作品,当然划算。

关于尤伦斯最后的“表演”,还有事例提供佐证。

之所以抛售中国藏品,尤伦斯表示,主要一个原因是由于自己年事已高,子女对收藏并不十分感兴趣,所以他并不计划把自己的藏品留给后代。

但话音刚落,尤伦斯宣布准备进军印度艺术品市场。其中的原因,孙良认为,无非今天的印度,尤如几年前的中国,一方面国内对当代艺术重视不够;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富人未来可以接盘。 

送拍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的新理益集团董事长刘益谦,两年以来给外界一贯的印象是狂热的买家、中国艺术藏品的接盘者。

刘益谦的夫人王薇曾表示,“我和我先生的藏品肯定一件都不会卖的,倒是会考虑继续买进。人们都说中国目前没有收藏家,都只是为牟利。我看那几个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老外倒真是为了牟利。我不怕别人知道,我就是要让世人看看中国有真正的藏家。”

言犹在耳,但不到两年时间,刘氏夫妇已开始出货。如今这位昔日的“法人股大王”手里有足够的筹码,保证其在艺术品领域的话语权。

保利、嘉德、瀚海和匡时近两年公开拍卖记录显示,几乎所有的顶级拍品都被那些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财团或资本大佬所买走,而这些人显然以短期投资为主,根本目的是以更高价出手。

当然,保证其投资有绝对收益的前提是,他们掌握筹码后,还需要有绝对的定价权和市场内有足够的买家。以目前的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定价体系和交易机制,有足够的空间让这些资本玩家们按股票市场的坐庄手法操纵市场,将“击鼓传花”游戏进行到底。

五年十倍

2006年嘉德拍卖曾经卖过一件张大千的《天女散花》,当时一位上海买家花了268万元拍走。2010年秋拍,他将这幅画又在北京保利拍卖,成交价达到6200万元。

2010年12月12日,徐悲鸿的巨幅水墨《巴人汲水图》在北京翰海拍出1.7亿元。《巴人汲水图》10年里被拍卖三次,第一次是1999年在北京翰海拍卖,以132万元成交;2004年,《巴人汲水图》又出现在拍卖会,被举到1650万元。仅5年时间,其价格就翻了十倍以上。

随着近两年艺术品市场的回暖,已让早先的一批收藏家赚得丰厚收益。山西的高先生近十年间一直致力于高古瓷的收藏。他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他手里的收藏品,按目前市场类似藏品的拍卖价格,十年来基本都有十倍以上的涨幅。《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曾在他家里看到一个5年前以1万多元买来的辽代瓷瓶,后在北京古玩城见到,售价56万元。

2007年民生银行发布了艺术基金1号产品,2年封闭期以后,25%的高收益率远超民生银行的预期。2010年11月中旬举行的中国民间收藏文化创新论坛上公布的数字显示,自2004年以来,中国艺术品收藏投资年回报率为26%,文物、古玩每年升值率为20%。

长江商学院教授、“梅摩”艺术品指数共同出版人梅建平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当下艺术品投资的回报比股票好,跟房地产差不多,艺术品市场未来必将与股市、楼市并驾齐驱,成为投资市场的“第三极”。

而根据艺术品行家理查德•罗世的研究,优质艺术品的长期回报在扣除成本之前约为每年9%~10%。

国投信托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益民就此指出,艺术品天生就是一种投资品,这由它的本质所决定,它除了拥有文化属性以外,还具有经济属性、金融属性。

艺术品主升浪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呈现一波主升浪的走势。

国家文化部市场司日前发布了《2010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该报告指出,2010年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694亿元,比2009年增长41%。其中,艺术品拍卖市场在2010年全年拍卖艺术品30万件,总成交率75%,总成交金额达到589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177%。2010年按照全球各国在艺术品拍卖收益的统计数据,中国排名全球第一。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关予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据该中心统计,2011年春拍数据显示,春拍成交已达到428亿元。2009年下半年以来,明显有资金介入痕迹,很可能是房地产和股市资金,其中艺术品基金成为最重要形式。

民生银行艺术品基金募集团队主要成员武劲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该行的这只基金面向银行的高净值客户——按照美林银行的定义方式,高资产净值人士(High Net Worth Individuals)在金融机构的财富报告中指的是那些拥有股票、债券、共同基金、银行账户以及其他流动资产的总价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人,不包括自住(用)房产。民生银行“艺术品投资计划”的发行对象为存款额在800万~1000万元的客户群。

由《福布斯》中文版与中国建设银行最新发布的《2010中国私人财富白皮书》统计,至2010年末,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量接近100万亿元,高净值人群达38.3万人——2009年分别为85万亿元和33.1万人。

关予说,目前中国富人们的艺术品投资的资本配置比例其实非常低,位列福布斯富豪榜前500位的“资本大鳄”们投身于艺术品投资的比例在5%到10%之间,而在国外这个数字通常为90%以上。

关予认为,除了巨大的财富效应,当今的高通胀也是吸引资金介入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国内经济面临通胀压力,艺术品相对稳定,长久来看又不会缩水,应该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投资产品。

投资机构化

近两年来,艺术品市场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大量资本界力量开始介入市场。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的买家是湖南电广传媒集团,并且此件作品已经结款。该公司自2006年开始艺术品投资业务,已收藏了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数百幅书画精品和一些油画、古董重器等。2010年,湖南电广传媒集团成立了北京中艺达晨艺术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建立了艺术基金。

湖南电广传媒集团,近几年一直致力于创投业务,而且计划整体上市。其建立艺术品基金,业界认为显然不是为了收藏,而是投资。

记者获悉,国内地产界龙头万达集团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就看中了吴冠中的画作,通过民间、拍卖会等各种渠道搜集,至今已经拥有了吴70幅左右的水墨画作品。

而新建成不久的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其真正的幕后“掌门人”则是中国私募基金业元老级人物——上海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

2010年11月21日和22日,嘉德拍卖公司在秋季拍卖中连续拍出两件“天价”书画:3.08亿元的王羲之《平安帖》、1.075亿元的李可染巨幅水墨《长征》。两位买家分别是刘益谦和北京的一位资本大佬。

就在拍卖前后几天,这两位买家旗下的两家上市公司在股市上各自都有大宗交易发生,其交易资金数额正好接近拍场上两件艺术品的成交价格。

除了民生银行,在2009年至2010年,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开发了艺术品业务。其中,2009年6月,国投信托有限公司和保利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合作,推出国内首款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募集资金4650万元,产品委托期为18个月。该信托资金主要用于购买所选定艺术作品的收益权,投资者能享受到7%的预期年收益。

此外,还有很多机构通过私募的方式成立艺术品基金。泰瑞艺术基金运营总监王凯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2009年,泰瑞艺术基金以有限合伙的形式发起成立了第一只艺术品私募基金:红珊瑚一期,共吸引了17名投资者,筹集到资金1000万元。2010年7月,红珊瑚二期正式成立,两只基金共筹集资金2500万元。这两个基金如今都尚在封闭期,没有公布最终收益率,但王凯预测不低于15%。

缺失的定价体系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艺术品市场火热的今天,拍卖会上成交的艺术品价格,很难合理定价,总是充满争议。对于这种情况,梅建平认为,任何艺术家

的作品流入市场都是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积淀和考验。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现状是,虽然参与投资者甚众,但目前国内对艺术品市场的估值、定价,却并不明了。

据梅建平介绍,在欧美等国外市场,几乎每一件艺术品都有自己的故事,什么人在什么时间拥有过这件艺术品等,都有登记。而中国的财产登记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这方面很是欠缺。另外,在国外市场艺术品的鉴定估价已有成熟的运作机制,整个机制建立在一个透明与法律健全的交易平台基础之上。在这个平台上,当一个市场有多方渠道可以作为价格咨询的对象时,就会产生制衡的作用,比较难被某些人操控。

另外,在艺术市场中,画廊与拍卖行是分工明确的依存联盟:前者负责培育、推介艺术家;后者专职于少量精品的市场交易。当画作经过画廊的运作过程后,其实已经自然形成价格。比如,纽约画廊做一个展览,必然跟评论、广告、美术馆、收藏家联系在一起。而且他们的评论是独立的。比如《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可以独立评论一个画廊、展览,这种评论可以对艺术交易进行某种监督。

而目前国内作为一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画廊基本没有声音。数据显示,中国艺术市场的总成交量在2010年井喷,但是画廊所占的份额相当微弱,影响小且缺乏话语权。

2008年,英国当代艺术家达明赫斯特将自己的23件作品直接送交拍卖公司,做一个专场拍卖会,虽然仅一幅《金牛》就拍出了1860万美元,此举却遭到了业内人士的鄙视。但在国内,艺术家将自己的作品送拍,或者是拍卖行自己到艺术家家中收货的情况,非常普遍。

目前巴黎艺术品交易所艺术品股票价格,平均每股10欧元,比较稳定。相比而言,天津文交所的两个艺术品股票《黄河咆啸》与《燕塞秋》2011年1月26日上市后,股价一直处于疯长状态,短短一个月时间平均翻了17倍之多。这种反常现象,除了投机因素外,定价体系的缺失,也是重要原因。

资本影响力

触底反弹、行情回暖、V形复苏、价格指数、坐庄……2010年,当人们谈论艺术品拍卖市场时,从股市“舶来”的这些名词被熟练运用,容易让人误以为在谈论的是股票或房产,并非书画和古董。

关予认为,资本的机构化在艺术品市场中的表现,首先反映在资金规模化的明显优势。而动辄千万级的竞拍出价已经将个人购买行为迅速地“边缘化”。其次是在操作目标和操作手段上的变化。由于机构收藏的体系化目标和投资基金以投资收益为目的的精确化选择,往往会表现出短期的波动性和高换手率。

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艺术品的走势不仅有股市的特征,且表现形态也极具股市特点:在艺术市场往往会形成几个热炒的板块轮动,如红色经典绘画、宫廷艺术品等,如同股市的题材一样,被炒来炒去。

资深策展人武先生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制造板块价值是资本的一种玩法,为的是控制边界。比如皇家收藏,以是否著录于《石渠宝笈》这样的简单概念为价值确认标准。如同股市坐庄,手里有筹码自然就有定价权,《石渠宝笈》里面著录的收藏品市场总共约100件左右,刘益谦手里藏了30多件。如他将这30多件的一部分拍到5000万元以上,那么其他藏品自然照此定价。这正是股市坐庄的典型方式。

如前所述,目前内地艺术品市场一年接近约500亿元的规模,具体不同类别收藏品只有几十亿元的规模。这样,几个10亿元规模的资金就可以形成相当的影响力。

在当代艺术收藏中,刘义谦、王薇已囊括了张晓刚、曾梵志、刘晓东、刘野、周春芽、岳敏君等重量级作品。此外,国外艺术家如日本草间弥生、奈良美智、加藤泉,韩国的金东囿等人的动漫作品,也被他们纳入囊中。

就中国古代书画而言,公认的大家相对有限。如古代大家有宋徽宗、“元四家”、“明四家”、董其昌、“清四僧”、“金陵八家”、“扬州八家”、赵之谦、虚谷、吴昌硕等人;近现代大家如齐白石、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傅抱石、张大千、李可染、黄胄以及吴冠中等人,他们代表了中国艺术品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艺术风格流派的最高水准。而他们除去应酬之作,其代表作和精品流传于民间的非常有限,很容易被有实力的财团和投资机构形成垄断。

据业内人士统计,包括刘益谦在内的四大华人买家(另三位分别是上海天衡拍卖公司董事长陈郁、台湾著名藏家林百里以及上文提到的不具名山西买家),囊括了2009年以来天价拍品中的一半以上。

武先生表示,这些资本是以私人身份,但用金融资本的操作方式,进入艺术品市场。等到这个市场上的优质筹码全都被以逐利为目的实力财团拿走了,资本就真要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主角了。仔细观察,发现刘益谦他们并不盲目,而是步步谋划。

而上述艺术品市场的玩家,不仅是简单的买家,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参与了画廊、展览以及拍卖行的投资,实现控制产业链,从而对某一类收藏品形成绝对的话语权。

操作玄机

艺术品价格素有“优品拉动劣品”的规律。高价藏品拉升其他藏品价位。好藏品的价格是一个风向标,高价格一旦出现,就会带来其他藏品价格上涨。 2006年徐悲鸿代表作《愚公移山》拍出3300万元,创下当时徐悲鸿个人作品的纪录。此后不久,徐悲鸿另一件作品《奴隶与狮子》拍卖出5388万元。再后来,徐悲鸿《放下你的鞭子》则拍出了7128万元的价格。

关予表示,目前国内的艺术品市场没形成成熟的画廊和博物馆体系的一级市场,艺术品的定价大多依赖于拍卖市场。而对于掌握足够同类别艺术品筹码的实力资本机构,只要能够实现操纵拍卖价格,如同股市“坐庄”,自然就掌握了该类艺术品的定价权。

据媒体报道,中国拍卖行业协会7月9日召集保利、嘉德、翰海、匡时等多家拍卖企业进行沟通讨论,认为媒体报道中涉及的“虚假鉴定”、“拍前收取费用”、“信息披露不透明”、“相关数据发布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中拍协将组织全行业开展自查自纠。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介绍,在国内拍卖行业,操纵拍卖以及上述问题早已是公开的秘密。通行的做法是:首先,找某个在艺术圈有一定知名度并且市场价格在10万元左右的画家,签一个三年协议,由其每年提供40张画,三年120张,每张以30万到50万元左右收购。一年后,开始在拍卖会上炒作,每张30万元收购的画,拍卖价标到100多万,两年后再标到500万甚至1000万元一张。

具体操控方法是:拍卖中,安排“自己人”和一群真买家坐在一起,假装举牌竞拍制造一种“很多人抢着买”的现场气氛。这被业内称作艺术品拍卖会的“天价做局”。

这样,只要第一年在拍卖会上以高价卖掉十分之一的作品,就将成本全部收回。剩下的画在拍卖会上慢慢用天价游戏“钓鱼”,卖出一张就是暴利。每次送拍把每张以三五十万元买来的画,价格标到1000万元。这种“假拍”不可能按照10%付佣金,因为1000万就算按5%的佣金算也至少要付50万元,需要事先已经跟拍卖公司秘密谈好一个固定佣金,比如“假拍”的价格不管多高,都只付20万佣金。

而之所以玩“假拍”游戏,一个是有广告效应,即使拍卖不掉,送拍者就当是付20万元广告费,将所谓的“藏品”在拍卖会上露脸做广告。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钓鱼”:拍卖会上将天价作品卖掉,其实就是一个“钓鱼”的过程。有时候不是一次拍卖会就能“钓鱼”成功,往往要在一年的好几场拍卖会上才能最终钓到一条“大鱼”。

“天价做局”一般都是将“天价油画”卖给两种人,一种是刚入场的新收藏家,另一种是刚入场的艺术投机商。前者是真想收藏当代艺术,后者是把艺术拍卖会当作股票市场来投机一把。

“天价做局”在圈内早已不是秘密。但之所以没有人真正捅破这个事情,直接原因是买了“天价油画”的人即使知道被“宰”,也并不想破这个局,因为他还想借这个局将手中的“烫手山芋”扔给新买家。而对于画家本人,虽然画被标到2000万元拍卖,由于之前他们早已将画是以前以30万或者50万元卖掉,不会产生实际收益,但拍卖天价对这些画家有好处,因为会形成一个价格舆论,以及不断加强的社会知名度,并使他和他的绘画成为艺术圈的话题中心。

有时甚至艺术家本人也会参与炒作。比如,在一场拍卖会之前,遍布各地的收藏家或者经销商会接到艺术家的电话,内容大致是:如果你帮我买下这件作品,那我会再送你两件。如果经销商能在拍卖会上以300万元的价格买下这件作品,艺术家还会送给他两件,这样用300万元的成本,拿到三件作品,一转手还能赚得丰厚的利润。

某拍卖公司的谢先生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艺术品拍卖和投资业界俨然是休戚与共的盟友关系。因此,仅靠商务部对拍卖行业进行规范,恐怕难以实现对二级市场的有效监管。

谁接最后一棒?

即使中国当代艺术的获益者西克也谨慎地表示,“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热得有点过热,从目前来看,好的艺术品价格并没有到位,但其他大部分却超过了应该有的价值。现在这个市场还不会分辨好与坏。” 虽然是否存在泡沫,业界看法不一,但存在共识的是,目前艺术品市场的确存在如下两个问题:一是价格缺乏公信力;二是投资属性大于文化属性。书画也好,瓷器也罢,统统在新入门投资者那里变为低买高卖的工具,许多拍品几年内多次易手、交易价格迭创新高。在资金推动下,部分艺术品的市场成交价格,已开始严重背离其实际价值。

这与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非常相似。当时,日本银行大力鼓动客户贷款购买艺术品,银行家们称艺术品是绝佳的收藏,日本的企业和商人花了大钱购买画作。

著名的案例包括,1988年东京三越百货斥资48亿日元买下毕加索的《魔术师与小丑》;东京西成百货以13亿日元买下了莫奈的《睡莲》;1989年日本一家地产开发商以75亿日元买下了毕加索的《皮埃华特的婚礼》;安田火灾与海上保险用58亿日元买下梵高的《向日葵》;随后,梵高的《加歇医生像》、《鸢尾花》等均被日本商人高价收入囊中。当时世界惊呼,最好的印象派画家作品已都归了日本人。

其中,梵高的《加歇医生像》8250万美元的价格,创下了油画交易史上的最高价。当时,购买者齐藤甚至宣布,他死后两幅画将随他火化。

但是,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10年后,手头拮据的齐藤又把梵高那幅画卖回给佳士得拍卖行,只收回原价的1/8。据日本画商最乐观的估计,当年以50亿美元购入、现仍保存于日本各银行手中的画作如今最多能卖14亿美元。

尤具讽刺意味的是,昔日日本金融巨子高桥治宪斥资逾千万美元购得德国现代艺术大师基弗的11幅作品,当作品送到日本的时候,高桥治宪的公司同步倒闭,这11件作品未及拆封,便被折价处理。

当时在日本的银行,艺术品抵押贷款能达到保单价值的50%。打个比方,一幅被认定市场价值达50万美金的艺术品,通过艺术银行业务,可以获得25万美元的抵押贷款。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本银行里用于抵债的书画一度堆积如山。

目前,不少欧洲艺术银行已经撤销了艺术品抵押贷款的项目,原因就是上述的高风险。

2010年5月,深圳市同源南岭文化创意园有限公司以公司收藏的中国苏绣艺术大师任慧闲先生的一批艺术珍品作为担保,从建行深圳市分行获得了3000万元的贷款,开国内艺术品抵押贷款之先河。

就刘益谦而言,据媒体报道,他用于竞拍的艺术品资金,有一部分来自银行,在拍卖公司拍得几亿元的藏品后,他马上可以到银行以艺术品拍卖价抵押得到50%的贷款,再到艺术品市场去运作。在银行的支持下,刘-年可以运作的资金达几十亿元。

有业内人士透露,圈内的潜规则是,虽然多数艺术品还不能用于直接通过银行质押的方式获得资金,但参与艺术品投资的资金往往是通过其他途径从银行获得。

分析人士指出,“天价做局”的对象一般是是刚入场的新收藏家和刚入场的艺术投机商,目前后者更甚,其资金多出自银行。

海外艺术基金

英国铁路养老基金

1973年底,受石油危机的影响,西方各国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至1974年底,伦敦股指跌幅达70%,英镑国际货币地位逐渐丧失。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有效避免由通货膨胀所引发的资产流失,负责保管英国铁路员工退休金的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开始运作艺术品投资计划: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每年将可支配流动资金总数的3%(约400万?800万英镑)用于购买艺术品,并在持有25年后进行销售,获取收益。

对于这项计划,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成立了专门负责监管的艺术品小组委员会,每一次采购都必须事先向委员会提交详尽的购买计划。从1987到1997年,苏富比拍卖公司为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在伦敦、纽约和香港举办的22个专场拍卖,为它兑现了承诺的收益以及巨大的名声。

印尼CP基金会

成立于2001年,是东南亚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非常重要的基金会之一。CP基金会自2003年就开始把中国当代艺术纳入其项目范围。2003年和2005年,在CP基金会举办的两届印尼双年展上,方力钧、岳敏君和王广义三位艺术家就已经参与到基金会的项目中。并且,CP基金会在2003年的印尼双年展上的艺术家对话项目中,特意邀请了方力钧和岳敏君参加。在2005?2008年的4年中,CP基金会坚持每年为一位以上的中国艺术家在东南亚举办个展,迄今,岳敏君(2005)、方力钧(2006)、杨少斌(2007)、周春芽(2008)等人的个展相继在东南亚亮相。

伦敦红楼基金会

由Nicolette Kwok女士1999年在英国成立,成立近10年来赞助中国艺术家在世界的大型活动,比如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活动。基金会成立之初的第一个展览“dream01”组织了中国当代21名艺术家包括方力钧、岳敏君、张晓刚、周春芽等,几乎涵盖了如今市场上的焦点艺术家。

美国铝业基金会

每年会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进行一些有着稳定回报的艺术品投资。美国铝业基金会已经拿出了400万美元计划投放在中国。同时,美国铝业基金会还和国内艺术馆进行合作,如现在上海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馆都是其合作伙伴。

(本文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责任编辑:NN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