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旅行社:损害五脏的坏习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24:21
五脏有好恶   肾最怕吃得咸肝怕用眼
在中医里,心、肝、脾、肺、肾这五脏不仅仅是身体器官,更是人体养生的最终落脚点。在繁忙的社会环境中,五脏承受了许多本不应该承受的负担,一些不良的习惯往往在潜移默化中伤害着五脏以及我们的身体健康。养生专家,在总结最伤害五脏的坏习惯时,指导大家平时如何保养他们。
“肝将军”怕堵
肝木生发,犹如树木。肝脏为将军之官,其特性就是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只有当肝不受约束时,身体才能达到一种轻松、疏泄的状态,犹如一棵枝叶舒展的树。但以下几个坏习惯往往会给肝“添堵”。
过量喝酒。少量饮酒能够活血,但如果过度,很容易乱肝性。
心情郁闷。压抑、生气、小心眼等情况都会令肝脏不能舒展。肝气郁结会引出一系列的疾病,比如胃疼、头疼、高血压等。
用眼过度。肝脏贮藏着丰富的血液,其主要作用是保持眼睛的明亮。长期看电视、对着电脑,很容易用眼过度,从而导致肝血不足。
专家支招:春季阳气升发有助于肝的疏泄,此时可以吃点酸味的食物,有健脾开胃之效,能增强肝脏功能。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情的愉悦,千万不能做情绪的奴隶;生气不要超过3分钟,气头上不盲目做决定。
“心君主”怕累
心主血脉,是一个阳气非常旺盛的脏器,相当于一国之君。心气旺盛,则面色血润。反之则会出现心胸面痛、心气衰弱等症状。所以,一些“伤心”的坏习惯需要特别重视。
接收海量信息。现代人每天要接收到许多信息,这很容易使人乱了心神。如果“心君主”变得心浮气躁,就会影响其他“部门”的协调。
情绪压抑、劳累。人最大的劳累莫过于心累。看不开,放不下,都会导致体内器官调节作用失衡。
专家支招:养心,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中午静卧或静坐30分钟,但切忌午饭后马上睡觉。苦入心,夏天吃苦味的食物,不仅清心火,还可以养心。做一些有氧运动,多接触阳光,也对心有好处。
脾胃忌生冷
脾胃是健康的根。中医上讲的脾,实际包括脾脏和胰脏两个脏器,并经常将脾胃当作一个整体。食物要靠脾的运化才能化为精微,从而化生为精、气等滋养五脏六腑。伤脾的坏习惯主要和饮食有关。
吃得太生、太冷、太撑。生冷的食物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容易伤及脾胃。而饥一顿,饱一顿也对它伤害很大。
思虑过多。中医认为“思伤脾”,如果思虑过多,就会损伤脾气,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有些药最伤脾胃。很多西药都会刺激肠胃,比如硫酸亚铁、胍乙啶、阿司匹林等。一些苦寒类的中药,如板蓝根等,虚寒体质、经常拉肚子的人也不宜久服。
专家支招:中医认为甘入脾,吃甘甜食物可补养气血、调和脾胃,应适当吃点甘味的食物,比如山药、红薯等。早上7—9时,喝点小米粥,对于脾胃虚弱的人也有好处。
肺怕环境差
肺像一把大伞,罩在五脏六腑上面,肺气调和则气机通畅,五脏才能正常活动。肺气的衰旺,还事关寿命的长短。
长期吸烟。烟草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中医和西医都认为吸烟对肺的伤害极大。
在空气不好的地方停留太久。肺对环境的要求很高,清新的空气是它的最爱。在尾气密集、烟味弥漫的环境内待太久,肺就会提出抗议。
过度悲伤。早在《内经》中就有“悲伤肺”的记载,是指人过分的忧伤、悲哀就会严重损伤人体肺脏的功能。
专家支招:早上起床后可以找一处空气清新的地方做做深呼吸。饮食上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在秋天,可以多吃一些滋阴的银耳和清热的秋梨。中医更有“常笑宣肺”一说,笑让人心气平和,对肺好处多多。
肾不能缺水
肾主水、藏精,是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心,肾精决定着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所以,护肾一定要摒弃以下坏习惯。
吃得咸。中医讲咸味入肾,元气虚的时候,口味就会变重。
不喝水。很多人不爱喝水,这其实对肾的伤害很大。
夜生活过于丰富。熬夜、通宵唱歌等活动实际上很伤肾。引起肾阴被伤,导致虚火上炎。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事后会出现精神不振等现象。
专家支招:先咬紧牙齿再放松,每天反复做百次,可以防止肾气外泄。用热水泡脚,按摩脚心,有强肾滋阴之功效。饮食上,多吃些坚果;泡茶时放一些枸杞,都有助于补肾。
五味太过易伤五脏
味过于酸:
酸味补肝,味过于酸,反能伤肝,引起肝气偏胜,就会克伐脾胃(木克土),导致脾胃消化功能障碍。
味过于咸:
咸味补肾,味过于咸,反能伤肾,损坏骨头,还会导致肾气偏胜,就会抑遏心气(水克火),引起气短。
味过于甘:
甘味补脾,味过于甘,反能伤脾,引起胃胀不适,还会克伐肾水(土克水),出现面黑。
味过于苦:
苦味补心,味过于苦,反能伤心,导致心肺功能障碍(火克金)。
味过于辛:
辛味补肺,味过于辛,反能伤肺,出现筋道弛缓不利(金克木),又因为肺主气,伤气可引起神伤而发生精神衰弱。
所以《黄帝内经》强调要饮食有节,以免伤害五脏。
别让健康消磨在“味觉漩涡中”
WHO调查显示:全球有1/3人口的摄盐量超标,嗜咸已成了现代人的一个通病。细想下来,其实不仅是咸味,五味中的其余四味——酸、甜、苦、辣,因其味道独特,分别都受其爱好人群的长期追捧,现代医学认为,烹饪时加入太多的调味料会使人的味觉中枢迟钝,且对各系统、脏器产生潜在影响。这在我们传统中医中也早有记载。所以,处在各种“味觉漩涡”中的现代人应该克制自己的欲望,让味蕾好好休息一下,不要让健康在厚重的口味中一点点消磨掉。
嗜咸——引发高血压、缺钙、肥胖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一个人每天的盐摄入量应该控制在6克以下,可多数人却为追求口感而将忠告抛诸脑后,每日仍摄取8克乃至10克以上的盐分。殊不知,过量的钠离子进入体内,首先伤害的便是循环系统。由于水、钠在体内蓄积,导致血压上升,长此以往,将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
口味过重还会破坏瘦身大计。由于菜肴的味道较咸,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吃进更多的米饭,体形也就渐渐发生你所不愿看到的变化。
嗜酸——让你的胃不堪重负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酸菜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酸菜鱼、腌酸菜、泡萝卜……饭桌上总是少不了它们的影子。诚然,适当食酸可以降血脂、软化血管,还可以开胃、消食,但若每餐非酸不食,恐怕没多少人的胃吃得消。时间一长,胃炎、消化溃疡等疾病就会不期而至,让你痛苦不堪。
如果按照传统加工工艺,采用发酵法加工的酸菜也就罢了,但一些厂家为提高效率用一些化学品冰醋酸去勾兑,这非但严重损害人体的消化道黏膜,甚至会引发肿瘤。
嗜甜——导致食欲下降、营养失衡
站在超市的长廊里放眼望去,你会发现零食、饮料货架往往都是高糖食品的天下。高糖不仅让人肥胖,更会招致人体的营养失衡。由于糖类食物的能量比较高,只需摄取较少的量,就会带来大量的热量。人的身体若受不了“糖衣炮弹”的进攻,马上就会摇起“白旗”——大脑开始分泌一种5-羟色胺的物质,它能直接抑制食欲。这样一来,蛋白质、铁、锌、磷、镁、钙以及维生素A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就会严重不足。
嗜苦——造成脾胃虚寒、便溏腹泻
适量的苦味有健胃的作用,而在中医看来,苦总与寒有着不解之缘,故而身体虚弱、便溏腹泻的人应谨慎食用。咖啡、浓茶等味道浓重的偏苦饮品,喝多了同样对健康不利。另外,即便有清肠降糖作用的苦瓜,食用时也要有个度,贪食会引起脾胃虚寒。
嗜辣——免疫功能下降的罪魁祸首
适当吃辣可去除体内的湿气,还有行气活血的优点,但在春夏之交却显得不合时宜。且不说辣味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过度的活血会耗散人体的正气,从而降低免疫功能,这在各种致病生物活跃的春季显然是有害的。
五味过量伤五脏

中医认为,咸、甜、酸、苦、辣各有其特殊的作用。五味适量,对五脏有补益作用,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但是如果五味过量,就会打乱人体平衡,损伤脏器,招致疾病。《彭祖摄生养性论》中说:“五味不得偏耽,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咸多伤心。”《内经》中也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酸多伤脾。酸味可以补肝,过多的酸味食物会引起肝气偏胜,就会克伐脾胃(木克土)。由于脾主肌肉,其华在唇,酸味的东西吃得过多,就会使肌肉角质变厚,即“肉胝皱”,嘴唇也会失去光泽,并往外翻,即“唇揭”。同时还常出现饭量减少,饭后胃胀,大便稀,言语低微等脾气虚的症状。
咸多伤心。咸味可以补肾,过多的咸味食物会引起肾气偏胜,就会克伐心脏(水克火)。由于心主血,咸味的东西吃多了,就会影响气血的生发和运行,使血脉凝滞,脸色变黑。同时还常出现心悸、气短、胸痛等症状。
苦多伤肺。苦味可以补心,过多的苦味食物会引起心气偏胜,就会克伐肺脏(火克金)。由于肺主皮毛,苦味的东西吃多了皮肤就会枯槁,毛发就会脱落,即“皮槁而毛拔”。同时还常出现咳嗽、咳痰等肺气虚的症状。
辛多伤肝。辛味可以补肺,过多的辛味食物会引起肺气偏胜,就会克伐肝脏(金克木)。由于肝藏血,主筋,辛味的东西吃多了,会导致肝血不足,筋脉失血,爪甲失荣。同时还常出现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视物模糊等肝血虚的症状。
总之,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适可而止”,饮食也是这样,不能说想吃什么了,就多吃、天天吃,而要适度,达到一个平衡。


五味适度保五脏
《生气通天论》中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从流,腠理以密。”
大家都知道,我们说平时饮食要讲究科学,但吃得饱、吃得多并不一定代表吃得好。吃得好就是说身体所摄入的各种营养的比例合理,符合身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摄入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大体一致。这样的饮食方式才是最科学的。
什么样的食物才符合身体的需求呢?中医里讲,食物的味道无外乎五种,即酸、甜(甘)、苦、辣(辛)、咸,这五味在人体里分入五脏。若我们能将这五味合理摄入,便可使身体所需营养达到一种平衡。
《宣明五气》指出:“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具体如何分入五脏呢?
1.酸入肝:就是说酸味食物如山楂、橘子、食醋等,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治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的功效。酸的食物还可以解酒,促进胆汁和胰脏消化液分泌,以防胸胁满胀。
酸也能收敛,比如说男性朋友的前列腺肥大、女性朋友产后尿失禁、白带太多,或拉肚子,通常都可以用酸来收敛。中医学讲到酸,都会连带提到“涩”,酸、涩两个合在一起,涩有收敛的意思。
收敛包括伤口的收口愈合,食物中以酸梅最典型,醋也一样。
2.辛入肺:“辛”即为辛辣,“辛”有尖锐而强烈之意。我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都是以辛辣为主的食物。辛味食物具有通利肺气、通窍达表、通顺血脉的“三通”的作用。
辛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可解痉,意思是说对于肌肉紧张引起的头痛、偏头痛、肌肉关节疼痛,或者心脏血管收缩痛,这时候给予一点辛,往往可以收效。
3.苦入心:苦味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平时适当吃些苦味食物以清心泻火,比如苦瓜、萝卜叶、大头菜等。
中医讲,苦味入心经、心包经、小肠经,所以心火旺(包括打针的过敏反应,红肿热痛等)或小肠经旺(小肠、十二指肠感染、发炎,引起拉肚子、溃疡、糜烂,或熬夜后舌头肿胀刺痛,好像被烫到一样)时,可通过吃一些苦味食物来缓解。
4.咸入肾:中医讲的“咸”不是专指盐,而略相当于现在讲的“矿物质”,包括咸寒、咸凉、咸温、咸干、咸平多种。咸味能滋养肾气,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呕吐、腹泻、大汗之后喝一点淡盐水,可以保持正常代谢。
5.甘入脾:就是说适当吃甜的东西如山药、香蕉、大枣等,可补养脾胃,补充人体的热量,解除身体疲劳。
甜味还会使人放松,所以工作压力大的人适当吃点甜食可以睡得很香甜。冬天吃些甜食减少忧郁、低潮、沉闷。甜食不一定是糖果、饼干、点心、水果,事实上很多含淀粉、果糖的食物就很适合。
五味偏嗜伤五脏
看看以上“五虎上将”,可谓是各具功效,但是对每味过于偏嗜,是不可取的。一个大将再有本事,面对强敌,不取联合之道,自然将自己累死。
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中对食物的需求与营养无关,只是对某种口味的惯性依赖而已。比如说,很多南方的朋友特别爱吃辣,这与南方的气候有关,南方湿气大,吃辣可以除湿,这是人与自然相应的一种平衡机制。但北方地区就不同了,除了农历六月暑湿之外,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比较干燥的,此时若再多吃辣的就会使肝火上炎,容易上火。
中医里讲中庸之道,凡事要讲究一定的度。五味入脏,五味适量、均衡,方可补益脏器,但偏嗜某一味,某一味过重,都会伤害相应的脏器。比如说,我们工作时比较累了,吃上一块糖,就会感觉有劲了,因为脾胃属于中焦,甘入脾,这样及时补足了中气。可是,甜味食物吃多又会伤害到肾脏。《素问? 五脏生成》中有言:“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如果过多地食用甘味食物,就会伤害到肾脏,引起骨骼疼痛甚至不能站立,还会使头发脱落。因为,甜味在五行里属于土,肾属水,脾土太过就会克制肾水。
因此说,只有五味均衡、营养均衡,我们的脾胃才会健康,我们的身体才会健康。正如《素问? 生气通天论》中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从流,腠理以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平时应当慎重地调整饮食的五味,使它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应该是调配适当,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骨骼结实强壮,筋脉变得柔和灵便,气血充足流畅,肌肉丰满,皮肤细腻。
胃弱少吃酸 眼差少吃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喜好,有无辣不欢的,有不甜不吃的,可这样的偏好真适合你的身体吗?不妨让我们帮你辨别一下。
中医认为,咸、甜、酸、苦、辣分别与人体的五脏相对应,各有其作用。五味适量,对五脏有补益作用;如果过量,则会打乱人体平衡,损伤脏器,招致疾病。《彭祖摄生养性论》中说:"五味不得偏耽,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咸多伤心。"反过来,也就是说,脾胃不好的人,最好少吃点酸;肝血不旺的人,少吃点辣;肾虚的人不能多吃甜的;心有问题的,咸味食物一定要控制住。
酸多伤脾。酸能补肝,但过多的酸味食物会引起肝气偏胜,克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脾主肌肉,其华在唇,因而酸味的东西吃得过多,嘴唇也会失去光泽,并往外翻。建议饭后容易消化不良,且有大便稀、说话声音低微等脾虚症状的人,少吃酸食。
甘多伤肾。甜味可以补脾,过多的甜食却会引起脾气偏胜,克伐肾脏。由于肾主骨藏精,其华在发,因此甜味的东西吃多了就会使头发失去光泽、掉发。常会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的人,多有肾精虚的症状,建议不要多吃甜食。
苦多伤肺。苦味能补心,过多的苦食则会克伐肺脏。所以当我们吃入的苦味东西过多时,就会损伤肺的功能。肺主皮毛,苦东西吃多了,皮肤会枯槁,毛发会脱落。易咳嗽、咳痰的人,多为肺气虚的表现,要尽量控制苦味食品的摄入。
辛多伤肝。过食的辣的东西会引起肺气偏胜,克伐肝脏。由于肝藏血,主筋,辣的东西吃多了,会导致筋的弹性降低,血到不了指甲,就会易脆、易裂。因此,常出现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视物模糊等肝血虚症状者,应少吃点辣。
咸多伤心。咸味可以补肾,但吃多则会克伐心脏,损伤心的功能。心主血,咸味的东西吃多了,就会抑制血的生发,使血脉凝聚,脸色变黑。因此,常会出现心悸、气短、胸痛等心气虚症状的人,咸要少吃。▲(源自生命时报)
五味过量伤五脏
中医认为,咸、甜、酸、苦、辣各有其特殊的作用。
五味适量,对五脏有补益作用,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但是如果五味过量,就会打乱人体平衡,损伤脏器,招致疾病。
《彭祖摄生养性论》中说:“五味不得偏耽,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咸多伤心。”
《内经》中也说:“
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
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酸多伤脾。酸味可以补肝,过多的酸味食物会引起肝气偏胜,就会克伐脾胃(木克土)。
由于脾主肌肉,其华在唇,酸味的东西吃得过多,就会使肌肉角质变厚,即“肉胝皱”,
嘴唇也会失去光泽,并往外翻,即“唇揭”。同时还常出现饭量减少,饭后胃胀,大便稀,
言语低微等脾气虚的症状。
甘多伤肾。甘味可以补脾,过多的甘味食物会引起脾气偏胜,就会克伐肾脏(土克水)。
由于肾主骨藏精,其华在发,因此甜味的东西吃多了就会使头发失去光泽、脱落。
同时还常出现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等肾精虚的症状。
咸多伤心。咸味可以补肾,过多的咸味食物会引起肾气偏胜,就会克伐心脏(水克火)。
由于心主血,咸味的东西吃多了,就会影响气血的生发和运行,
使血脉凝滞,脸色变黑。同时还常出现心悸、气短、胸痛等症状。
苦多伤肺。苦味可以补心,过多的苦味食物会引起心气偏胜,
就会克伐肺脏(火克金)。由于肺主皮毛,苦味的东西吃多了皮肤就会枯槁,
毛发就会脱落,即“皮槁而毛拔”。同时还常出现咳嗽、咳痰等肺气虚的症状。
辛多伤肝。辛味可以补肺,过多的辛味食物会引起肺气偏胜,
就会克伐肝脏(金克木)。由于肝藏血,主筋,辛味的东西吃多了,
会导致肝血不足,筋脉失血,爪甲失荣。
同时还常出现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视物模糊等肝血虚的症状。
总之,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适可而止”,
饮食也是这样,不能说想吃什么了,
就多吃、天天吃,而要适度,达到一个平衡
五脏五味补泻
五脏五味补泻理论最早源于《内经》,是正确阐释中药归经理论的源头之一,对指导临床灵活遣药制方有着深远的意义。金元时期医家张元素探究《内经》,曾对其有所研究。本文试从张元素的学术角度去阐发此理论,望能从中总结临床用药的普遍规律。
1历史源流
张元素,字洁古,为金元时期易水学派的开山者,张氏探究《内经》,师法仲景,遣药制方的理论是其学术成就的重要一方面。而这个理论概括来说又有几个主要组成部分,而其中五脏五味补泻理论是张氏对《内经》原文的补充,是其独到的用药经验,对后世临证遣药给予莫大的启示,临床价值很高。故本文以寻求《内经》原意为基础,结合张元素的用药,对五脏五味补泻理论进行阐发。
《素问.脏气法时论》云:“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白术……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诃子……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知母;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用辛补之细辛,酸泻之芍药……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芒硝,用咸补之泽泻,甘泻之人参、黄芪、甘草……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甘草,用苦泻之黄连,甘补之人参……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用酸补之五味子,辛泻之桑白皮……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黄柏,用苦补之地黄,咸泻之泽泻。”
(张元素补充药物)这是内经关于五味与五脏的关系进行的专章论述。张元素在此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有所阐发,在其著作《医学启源》中为此理论的欲、补、泻均一一补充了药物,之后又被李时珍收入《本草纲目》的《序例》中,并命之为“五脏五味补泻”。
2分脏辨析
2.1肝的五味补泻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1]张景岳云:“肝为将军之官,其志怒,其气急,急则自伤,反为所苦,故宜食甘以缓之,则急者可平,柔能制刚也。”
[2]全元起云:“肝苦急,是其气有余,木性柔软,有余则急,故以甘缓之,且调中,以实脾也。”
总结上两注,可有两点所得:
①肝之急,是由肝本身之生理所决定的。肝主疏泄条达,太过不及皆为病,气有余为过,过则自伤而怒,甚者侵犯它脏出现乘脾或者侮金,这便是“急”。
②甘以缓之的实质在于调中实脾,即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通过实土,达到抑木的目的,此亦不治而治之之法,故曰“柔能制刚”。张氏用甘草缓肝急,无独有偶,很自然地令人想起另一个名方——甘麦大枣汤。张仲景用之治疗妇人脏燥,此即甘以缓之之意。且方中三药甘温平和, 均入脾经,与《内经》调中实脾缓肝的治则乃一脉相承的。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首先,笔者认为须界定此处补泻的内涵。李中梓提到“违其性则苦,遂其性则欲,本脏所恶,即名为泻,本脏所喜,即名为补。”这提醒我们考虑此处“补”与“泻”应立足于本脏的生理特性的基点上。肝如此,它脏也应准此。以肝为例,肝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散之,则条达,辛能散,故食辛以散之,遂其性则补,反其性则泻,肝木喜辛散而恶酸收,故辛为补而酸为泻。若误以为其中补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意思,则与《内经》的原意相
去甚远了。同时,笔者也注意到张元素补肝用的是细辛,补肝即遂肝性,临床上细辛用途主要二:一是用治
阴寒内盛,寒痰蕴肺之证;
二是与黄柏、黄连等相配治风火牙痛,口腔溃疡,即宗《内经》郁而发之之旨。在未读此文之前,笔者围绕“郁火”曾有诸多疑问。而体会到细辛补(散)肝治郁火的内涵后,诸如郁火的定位及用药依据问题都得到解释。
2.2心的五味补泻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全元起云:“心苦缓,是心气虚。” [2]
高士宗云:“心主夏火,有炎上迅速之机,苦缓而不收,心则苦也。治之之法,当酸味以收之。酸收者,助心气而使之上炎也。”[3]
上两注说明
① 心主缓,即所谓心神心气的涣散不收。
② 通过酸性药味的收敛作用,达到凝心神、固心气的作用。四季之中,心主夏,夏又易伤于暑。暑为阳热之邪,性开泄而能耗气伤津,令人脉虚汗泄。因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便会引起心气的亏虚。生脉散治暑伤元气,自汗脉虚有奇功,方中五味子酸温收涩,敛阴止汗,此正和“心苦缓,酸以收之”的宗旨。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高士宗云:“心病则火炎,故心欲软。治之之法,当食咸味以软之,咸能软坚也。” [3]
张琦云:“火甚则躁,咸为水,化水以济火也。水火交则神足,故曰补。火性急速,甘则反其性而缓之,故曰泻。”[4]
再查张元素为之补充的药物,可见软为芒硝,补为泽泻,泻为甘草、参、芪。此处之“泻”是最发人深思的,用参、芪、草来泻心乍一看来真是不可思议。然这又再次证明此补泻并非为虚实而设,只是言心为火脏的特性。用芒硝、泽泻之咸以化水降火为补,而参、芪、草甘温助火,逆其性则为泻
2.3脾的五味补泻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高士宗云:“苦为火味,故能燥也。”[3]
但若单言苦为火味,便以水火相克简单看待苦能燥湿,笔者觉得仍属牵强,我们试以临床实际用药验证之。祛湿药不外乎几类:苦温燥湿、清热燥湿、淡渗利湿、解表化湿、行气化湿。
经过分析,上述大致可分为三类:
1、苦味类:苦温燥湿、清热燥湿;
2、甘淡味类:淡渗利湿;
3、辛味类:解表化湿、行气化湿。而其中辛味类实际是通过辛味的发散,达到解表行气之功,化湿实为附属之作用,即起直接祛湿功效只有两类药。但很可惜,淡、涩在内经时代尚不属五味之列,故也无法言明淡味的功效。另外,原文不言利湿而言燥湿,故当用苦药无疑,诸如苍术、白术之苦温,黄连、苦参之苦寒,俱为后世用药之典范。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吴昆云:“脾以温厚冲和为德,故欲缓,病则失其缓矣,宜食甘以缓之。”[6]
再查张元素之缓用炙甘草,补用人参,泻用黄连。缓与补均为补脾之药,因而可知脾气健运即为缓,反之脾虚产生诸如纳呆、精神不振、体削形槁等就谓之不缓,此时若更加以苦寒之药,必会损伤中阳,脾虚更甚。
2.4肺的五味补泻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张景岳云:“肺主气,行治节之令,气病则上逆于肺,故宜急食苦以泄之。”[1]
全元起云:“肺气上逆,是其气有余。按肺本下降,今上逆,是本不足而标有余。苦能宣泄以治标。”[2]
此两注将肺之生理解释得甚详,又因经云“酸苦涌泄为阴”、“阴味出下窍”,故苦能降泄,食苦以降上逆之肺气。张元素在此补充的药是诃子,固然有其个人经验方面的原因,但按当今的观点看,诃子毕竟是泻肺不足而敛肺有余。换另外一例解释更为恰当,《金匮》治肺痈喘不得卧,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方中葶苈为君,为苦辛大寒之物,即宗“苦以泄之”之旨。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张景岳云:“肺应秋,气主收敛,故宜食酸以收之。肺气宜聚不宜散,故酸收为补,辛散为泻。”
此处张氏收肺用的是白芍,再联系前文泻肝同样是用白芍。一物二用,颇考心思。以笔者愚见,是否当“木火刑金”即肝火犯肺证时,使用白芍尤为适宜?另外,张景岳注释所提“肺气宜聚不宜散”的理论给临床。
但笔者注意到,临床上肺气不固者固然有,但肺气闭郁,聚过于散之病更多。譬如外感之闭肺证,出现喘而胸满,面赤怫郁,无汗发热而恶寒等症状,岂不都是皮毛外闭,肺气不得宣散之征吗?太阳伤寒首方——麻黄汤,方中主药麻黄,味辛麻,故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李时珍称之为:“肺经专药,治肺病多用之”。
然而同为肺之实证,何故一用苦泄,一用辛泻?苦之如葶苈之流,借其降泄之力,专泄肺中水饮及痰火等实邪,使其从小便而出;辛之如麻黄之属,则是凭其宣散之功,达驱散表邪,开通肺郁的目的,化之为汗而解,这便是两者的区别。
2.5肾的五味补泻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
吴昆云:“肾者水藏,喜润而恶燥,若燥则失润泽之体,而苦之矣”[6]
但辛为发散,何以能润?高士宗解释:“辛能开腠理,致在内之津液而通气于外,在下之津液而通气于上,故能润也。”[3]
此注真令人耳目一新。因为果是水亏肾燥,后世多用甘润育阴之法,皆遵“辛能发散”而将辛药束之高阁,更不闻“辛以润之”之法。历代医家的诸多方论、药解故然也有以“辛以润肾”为论点的,但至今仍难以达成共识。以笔者之愚见,何必大费周章,仲景的肾气丸便是“辛以润肾”的明证。方中附桂二味,虽分量仅占全方的十分之一,但却在方中发挥着不可思议的重要作用。此二味为辛润之物,能引六味直入肾经,调补肾燥;又能驱除阴霾,生化肾气,使小便通利,气化正常。综合全方之力,实能阴阳并调,为补肾第一方。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吴昆云:“肾以寒水为象,坚劲为德也。病则失其坚矣,宜食苦以坚之,盖苦物玄寒,以滋肾也。苦能坚之,故为补,咸能软坚,故谓泻。”[6]
再查张元素原文,坚用地黄,补用黄柏。其大意便了解了,所谓“坚”,即泻火存阴,火退阴足,使阴阳平衡,则肾自坚。
但肾为人体元阴元阳之藏所,《内经》只言其水亏火炎的一面,尚有阳虚阴盛的一面,若亦循“苦以坚之”就未免过于生搬硬套了。
3小结
五脏五味理论是正确阐释中药归经理论的源头之一,对指导临床灵活遣药制方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试图将张元素的一家之说加以扩展,转变为临床用药的普遍规律。但同时笔者必须承认,中医药学发展到今天,仅凭五味来准确定位药物作用及用于临床是不符合实际的。纵观古今中药文献,毕竟药味相同的药物,其功效应用并不一定相同,有的甚至差异极大。而功效一致的药物,又可能标不同的药味,变化莫测。因此,我们学习应以掌握理论的实质为目的,临床仍因坚持辨证论治为第一要务,而不囿于五脏苦欲而施补泻之法。
有哪些坏习惯会使肝脏受到伤害
如果身体常常处在疲惫状态中、精神常常处于紧张状态中;;经常有吃夜宵的习惯、熬夜、抽烟、酗酒,这些不仅伤害我们的肝脏,还严重损害全身的健康。那么都有哪些坏习惯会使我们的肝脏受到伤害呢?
过度吸烟饮酒:烟中含有的尼古丁和酒的代谢产物乙醇对肝脏来说极其不利。而且饮酒会提高发生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的机会,抽烟的危害首先在于烟草产生的烟雾中含有上千种有害物质,被吸入人体后,对多种内脏器官包括肝脏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是导致疾病、诱发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爱吃油腻食物:油,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适当地摄入含脂肪的食物可以供给我们人体以能量,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但是,吃太多脂肪含量高的油腻食品则是健康饮食的禁忌。
染上吸毒: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人体吸收的各种物质的转化、合成都是由肝脏来完成的;肝脏也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负责分解人体吸收的有毒物质。前面讲的酒精、药物都有可能对肝脏造成一定损伤,更何况是我们闻之变色的“毒品”呢!
食用加工食品:这些“食物”通常是热量高、缺乏营养素、高淀粉及高脂肪,并且充满化学物质,对人体的肝脏是百害而无一益。
七情郁结:肝气郁结或快或慢会反映出一系列躯体疾病:胃痛、腹痛、便烂、头痛、胸闷、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子宫肌瘤、色斑、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等等。一般人往往经不起多次大怒激愤的情绪冲击,会导致肝气横逆、肝阳暴涨,太伤肝。
睡眠不足:如果睡眠不足,该休息的时候不休息,这样就会引起肝脏血流相对不足,影响肝脏细胞的营养滋润,导致抵抗力下降。对于这些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来讲,原本已经受损的肝细胞将难以修复并有可能加剧恶化。
久坐不动:关节、肌腱、韧带属于肝系统,是肝脏赖以疏泄条达的结构基础、重要通道。电脑、电视、汽车让人久坐不动,令许多人关节肌腱韧带僵硬,失去柔韧灵活,使肝疏泄条达系统内的通道不畅通。所以,我们经常会觉得,越是坐着,越是不运动,人就会越是郁闷或脾气暴躁。
心、肝、脾、肺、肾!最滋补五脏的食物表,一定要给家人存下 2016-12-03 健康养生网
我们人体内的主要器官就是心、肝、脾、肺、肾,只要养好它们身体就会棒棒哒~那滋补五脏我们要吃些什么食物呢?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养心的食物1. 桂圆

可用桂圆肉泡茶常饮,或煮桂圆粥食用,它有益心脾、补气血、安心神的用途,尤其适宜心血不足型心悸之人。
2. 红枣

红枣中含有大量的、为造血不可缺少的营养素——铁和磷,是一种天然的补血剂。对各种贫血、体弱、产后虚弱、手术之后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者,最为适宜。可用红枣煎水服,或用红枣煮粥食,或早晚空腹嚼食。
3. 金橘

性温,味辛甘,有理气、解郁、化痰的作用。金橘对痰阻心络和气滞血瘀型心悸,包括由高血压病、血管硬化、甲亢、冠心病或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食之颇为适宜。可煎汤服,亦可泡茶饮。
4. 葡萄

性平,味酸甜,有补气血的作用。滋养强壮,补血,强心利尿。治血虚心跳。由于葡萄中所含的葡萄糖、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都很丰富,对大脑神经有补益和兴奋作用,葡萄干的糖分和铁的含量也较高,这对体弱贫血者也有补血效果。
因此,对心气不足型和心血不足型心悸,以及神经衰弱及贫血体弱者、心悸心慌之人,常食葡萄,尤为适宜。
5. 黑木耳

性平,味甘,有滋阴、养胃、活血、润燥的作用,能补气、活血。黑木耳是天然的抗凝剂,能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凡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心悸者,宜经常服食,颇多裨益。
养肝的食物
1. 韭菜

中医认为,春季吃韭菜,可起到祛阴散寒的作用,对养阳护肝会有很大的帮助。韭菜本身就具有助阳的功效,但是中医认为秋季的韭菜含蛋白质更高,所以如果有痛风的问题,那么最好不要吃了。
同时,韭菜和一些中药还会发生反应,所以如果有吃药的话,最好咨询一下是否会和药效产生反应。
2. 葡萄

葡萄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维生素,本身就具有提高血浆白蛋白的作用。葡萄中的果酸能帮助消化,促进食欲,同时对预防现代人高发的乙肝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3. 绿豆

很多人都知道绿豆有清热解毒,去暑消水肿的作用。绿豆本身含有丰富的赖氨酸和氨酸,而这两种营养素同冰糖结合就具有很高的食疗价值,尤其是可防止因为肝火旺而引起的上火。
4. 大豆
大豆中除了含有丰富的雌性激素之外,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像钙、铁、磷这些元素对促进肝脏的再生和修复受损的肝细胞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5. 动物肝脏
从以形补形的角度上说,动物肝脏本身就可以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了,其实这是因为肝脏本身的营养丰富,例如蛋白质、叶酸、维生素B12、铁等各种元素的含量都是非常丰富的。
6. 西红柿

西红柿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同时对于肝病患者来说还可补充一些营养素,更有利于减少毒素对于肝细胞的损害。保护肝脏的效果相当不错。
7. 蘑菇

蘑菇是菌类植物中的皇后,本身就含有丰富的营养素,而秋季吃蘑菇更有助于滋养肝脏。
养脾的食物
1. 糯米

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
2. 红薯

俗称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
3. 粳米

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
4. 薏仁
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养肺的食物
1. 银耳

可做菜肴或炖煮食用,例如与百合或樱桃加冰糖做羹。润肺化痰、养阴生津,可治疗阴虚肺燥、咽干口渴等症。
2. 萝卜

生食可治疗热病口渴、肺热咳嗽;若与甘蔗、梨、莲藕等榨汁同饮,效果更佳。具有清热化痰、生津止咳、益胃消食的作用。
3. 柿子

鲜柿生食能改善咳嗽痰多、虚劳咯血;红软熟柿,可治疗热病烦渴、口干唇烂、心中烦热等。柿子具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的功效,尤其适合冬季食用。
4. 百合

熟食或煎汤,对治疗肺痨久咳、干咳咽痛等呼吸系统疾病及各种秋燥病症有一定效果。
养肾的食物
1. 栗子

性温,味甘,除有补脾健胃作用外,更有补肾壮腰之功,肾虚腰痛者最宜食用。
2. 山药
味甘,为中医“上品”之药,除了具有补肺、健脾作用外,还能益肾填精。凡肾虚之人,宜常食之。
3. 枸杞子
性平,味甘,具有补肾养肝、益精明目、壮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寿延年等功用。尤其是中年女性肾虚之人,食之最宜。
4. 黑芝麻

性平味甘,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对因肝肾精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白发、脱发、腰膝酸软、肠燥便秘等有较好的食疗保健作用。
5. 黑豆

被古人誉为肾之谷,味甘性平,不仅形状像肾,还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润肤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患者。
6. 黑米

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补益脾胃、益气活血、养肝明目等疗效。有利于防治头昏、目眩、贫血、腰膝酸软、肺燥咳嗽、肾虚水肿、脾胃虚弱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