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度螺纹怎么编程:【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7:49:27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諸位同修,父母對我們最希望的,最期許的是什麼?其實父母可能第一個最關心的,是我們的身體健康。所以《論語》裡面有句話,「父母唯其疾之憂」,這個疾是有個好的身體,父母才不會擔憂。而這個疾除了指身體健康之外,你再把它延伸出來,就是壞的習慣。所以哪些壞的習慣,會讓人生遭難?這些我們都應該,「親所惡,謹為去」。哪些壞習慣會讓人生落入很不好的境地? 

【親所惡。謹為去。】

  壞的習慣要趕快剔除掉,孩子也不要讓他形成壞習慣,不然就很難改。有三個犯人同一天被關入監獄當中,這個典獄長很仁慈,就對他們說:你們這三年都要在這裡度過,你們有什麼願望,假如我做得到我可以幫你們。第一個是美國人,他馬上,連想都沒有想,他就說:給我一包煙。第二個是義大利人,義大利人給人的感覺怎麼樣?很浪漫,講得這麼好聽,是很好色;我們要求其實質,不要被這些言語蒙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第三個是猶太人,他已經犯錯了,他深深給這個典獄長一鞠躬,他說:我已經錯了,不能一錯再錯,可不可以給我一支通往外面的電話?典獄長也答應他了。

  三年以後,監獄的門打開了,美國人衝了出來,他口裡喊著:火柴呢?火柴呢?我的火柴呢?他三年來在想什麼?因為他只要了煙,沒有要到火柴,所以他三年就在那裡發愁,沒有火柴怎麼辦?三年的時光耗掉了。所以諸位同修,一個人的壞習慣會耗掉多少金錢,耗掉多少時光,還有耗掉父母、還有愛我們的人對我們的期許跟愛護,都會浪費掉。第二個是義大利人,門打開了,人還沒有走出來,突然聽到幾個小孩的聲音。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三年他又生了一、二個孩子出來。

  我們就問學生,美國人比較慘,還是義大利人比較慘?諸位同修,誰比較慘?義大利人。學生雖然才小學,他也很清楚,他說義大利人慘,因為義大利人出來之後,除了要照顧自己的生計,還要照顧小孩。請問他有沒有能力照顧?因為他在做任何事以前,沒有責任心,不知道做了以後的後果。所以我們藉這個機會也跟這些學生講,你找對象一定要找有責任感的,不能找那個做了不負責任的。我就點了一個男同學起來,這個男同學平常做事不負責,作業也沒寫,我馬上跟他說:你不可以結婚!他就愣在那裡。我說:你連自己都負責不了、都照顧不了,你假如再去結婚,又會害了對方,還會害了下一代,所以你一定要能夠自己負責任才可以結婚,有沒有聽到?我這段話他會記多久?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雖然我是講給他聽,事實上講給誰聽?講給全班,給女同學了解到,找對象第一個要件是什麼?要有責任心。其他的男同學一聽:對!我也要有責任感。我們確實要抓住一些機會教育點,把這些態度觀念引導小孩子。

  第三個猶太人一出來,給典獄長恭恭敬敬鞠了一個躬,跟典獄長說:這三年我透過電話跟外界有很多資訊的流通,也做了些投資,我現在已經有一筆資金,往後我也會好好做人,感謝你對我的恩澤。所以,三個人的抉擇不同,三個人的人生也從此大相逕庭。我們看到美國人、義大利人的事例可以了解到,只要養成壞習慣,對一生危害甚大。

  諸位同修,哪些壞習慣不能養成?我們來思考一下。你們都習慣太好,都想不出來。對,「好賭」,這個不得了。還有沒有?對,「酗酒」。再來,「色」。怎麼是女生講的?我們男生要有警覺性。還有沒有?「毒」,現在這個也很嚴重,這都危害甚大。好賭不只會毀了自己,還會毀了整個家庭,所以從小不能養成賭博的習慣。當然父母不能演給小孩看,所以能不能打麻將?不能!不然你的小孩可能小學就學會了,那還得了!所以賭要非常謹慎。再來,酒,不可飲酒,「飲酒醉,最為醜」。常常喝醉酒,自己會很危險,你看很多出車禍的都跟喝酒有關係。不只自己危險,還會危及他人的安危,很多酒後駕車,還撞到人家的家庭裡面去,造成人家生命、財產的損失,這個很要不得。所以除了立法對酗酒有很嚴格的懲罰之外,更要緊的要從家庭教育教起,不然等他染上,縱使你罰得再重,他那個癮還是忍不住。還是要慎於開始,從小不要養成這些習慣。

  再來,好色,所以「少者,戒之在色」。而如何讓孩子戒色?《弟子規》也有講「鬥鬧場,絕勿近;非聖書,屏勿視」。很多人很怕孩子到青春期之後會看到這些不好的刊物,其實你只要從小讓他紮德行的根,他身上有浩然正氣,當他接觸到這些不好的東西,他馬上會覺得不舒服,他就有免疫能力。與其你擔心他以後,不如現在要把基礎紮好。我曾經在中學演講,就問學生說:色為什麼不好?他們就說,「色字頭上一把刀」。這一把刀會傷到誰?傷到自己的身體,傷到一個家庭的安樂,還會傷到一個國家的存亡。

  經營一個企業,假如這個色字沒有放下,你的事業遲早也會垮掉,歷史上太多的朝代之所以會滅亡,都跟好色有關。我們看到唐朝時候,唐玄宗還沒有遇到楊貴妃以前,創造了「開元之治」,政績非常好;遇到楊貴妃以後,從此君王不早朝,讓整個國家陷入非常大的危難,造成「安史之亂」。從開元之治變成安史之亂,差這麼大。諸位同修,安史之亂誰要負最大的責任?我們男士說唐玄宗,來掌聲鼓勵一下;我們有學佛就有理智,不會把責任推給別人。我曾經有一次演講,很遠的地方有位男士說「楊貴妃」。「色不迷人人自迷」,所以安史之亂的因在哪?緣在哪?果在哪?因在唐玄宗沒有把色斷掉,緣才是楊貴妃,才會結這個惡果。當堯帝、舜帝遇到楊貴妃也會安然無事,因為沒有因,惡緣也不會現惡果。我們就要很謹慎對待,絕對不能因為色毀了家,甚至於毀了團體,毀了一國。

  最後我們看到這個毒,現在毒也相當嚴重,這個一染上都很難戒掉。其實人為什麼會去吸毒?找刺激。人為什麼想找刺激?為什麼?內心空虛。所以人很可憐,從小成長內心就空虛,缺乏家教,缺乏關懷。所以社會的問題要想根本解決,都必須回歸到家庭的教育,家庭的成長,這才能根本解決。當然也同時要讓孩子能夠養成明辨是非、好壞、善惡的理智,所以《弟子規》一定要趕快學才行,不然人生過程這麼多誘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倒下來。所以,『親所惡,謹為去』。

  【親所好。力為具。】

  父母希望我們身體好,父母希望我們家庭圓滿,有種種的希望,我們都應該盡力去做好。而要把這些父母所期望的事做好,還要有一個根本的要素,必須排在人生生涯規畫的第一位,就是自我成長,就是要開智慧。因為唯有開智慧,我們才能夠去讓父母這些期望圓滿。假如你沒有智慧,沒有正確的認知,能不能把身體照顧好?很困難;假如你沒有智慧,能不能把孩子教育好?也很困難;沒有智慧,也很難事業能夠長治久安,能夠一直保持興盛。

  諸位同修,我們從大學,從學校畢業以後,你每天固定學習一個小時的舉手?有沒有?固定學習一個小時?智慧是最首要的,結果我們的學習可能把它排在後面去,所以要知所先後,才能把人生經營好。諸位同修,你們都沒舉手,我很了解,因為你們都有中國人的美德,就是很謙虛,做了都沒舉。所以首要工作一定要趕快開智慧,自利利他。  

「親所好,力為具」,師長交代我們要好好學習,我們確實也做到了。「親所好」,父母內心到底在身、在心方面需要我們什麼樣的關懷,我們也要很敏銳。諸位同修,您知道父母最喜歡吃什麼嗎?好像年紀比較長的人都一直點頭,年紀輕的可能就不知道。我也曾經這樣問過學生:你知道父母喜歡吃什麼嗎?小孩都會想半天。我們又換另外一個問題問他,媽媽知不知道你喜歡吃什麼?他們不假思索都講出來,媽媽都知道我喜歡吃這個,喜歡吃那個。我們進一步就跟小朋友說:你看,媽媽時時都知道你喜歡吃什麼,而你卻不知道媽媽喜歡吃什麼,我們對父母實在是太不公平、也太不關愛。

  在漢朝,有個讀書人叫蔡順,有一天他出外去採桑椹,他的母親喜歡吃桑椹。他就拿了兩個籃子,一邊裝黑色、紫色的,另外一邊是採的比較紅色的。諸位同修,為什麼要分成兩邊?結果我在海口講這個故事,海口沒有產桑椹,他們沒有看過桑椹,所以我們教學當中,也要了解學生他們的生活情境是不是知道這個東西。因為桑椹比較熟的是黑色、紫色的,比較紅的是還不是很熟的。剛好蔡順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盜賊,盜賊也很納悶,把他抓起來,就問他,你為什麼採桑椹要分兩邊?他就說因為比較熟的比較甜,所以是要留給我母親吃的;這邊比較不熟,是要留給自己吃的。所以蔡順做到了「親所好,力為具」。這個盜賊聽了也很感動,就把他放了。諸位小朋友,盜賊都是殺人不眨眼的,怎麼會把他放了?為什麼?因為蔡順的孝心喚醒了他們的孝心,所以我們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們有好的德行,再惡的惡人也會被感化。所以我們面對惡人的時候,要不要去攻擊他?要不要去罵他?不需要,最重要的要把自己做好,來影響他,來影響這個社會。

  這些盜賊因為很感動,就把一些米、一些東西送給他。諸位同修,要不要拿?這些盜賊說,拿這些東西奉養你的母親。要不要拿?這也是要教給孩子判斷力,假如蔡順說:好!我收下了。拿回去,剛放到家裡面,剛坐下來,突然官府裡面的官員來了。一進門一看:張三家的米為什麼在你家?李四家的菜為什麼在你家?這時候人贓俱獲,就百口莫辯。所以要拿任何人的東西,一定要先思考這個東西的來路清不清楚!孔夫子有說道「君子有九思」,君子有九個方面要時時能夠觀照、能夠反思。這九思當中就有提到「見得思義」,你要獲得任何一個東西,要先考慮到它的來路是不是符合道義;假如不符合道義,就絕對不能拿,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所以我們在跟孩子講一個故事,裡面穿插著多少道理?第一個「親所好,力為具」,第二個道理,「人之初,性本善」,我們應該用德行去感化他;第三個道理,「見得思義」,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當我們在跟學生講故事,假如不把這些道理開顯,學生留下的印象只是覺得這個故事我聽過了;但是假如只是講道理,都沒有講故事,一般的人聽道理聽久了很可能會昏沈,吸收不了。所以我們理跟事要融合在一起,理事圓融來講故事的話,那聽者、學生他的吸收就會很好。所以是親所好,力為具。   ——出自《弟子规》与佛法修学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