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错错越南版歌词翻译:【东方时事】110725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52:24
对美要抱“丢掉幻想准备战斗”的态度

东方时事评论    2011-07-25
        卡扎菲表示不会与班加西的反对派进行对话
  
         【的黎波里消息】据媒体报道,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21日发表讲话,表示不会与班加西的反对派进行任何对话,并再次强调决不会投降。

  卡扎菲说:“我不会和他们(叛乱分子)对话……他们的战斗必将失败,他们没有任何希望。”

  卡扎菲还表示绝不会投降。他说,利比亚人民不会惧怕北约的空袭,不会向敌人投降,战斗将绝对有利于利比亚人民。

  北约21日对卡扎菲军队控制的兹利坦市发动了更密集的空袭行动。空袭造成数十名平民受伤,还炸毁了一些储藏食品的仓库。

  近期,非盟、联合国等一致寻求通过政治手段促使利比亚冲突各方展开有效对话,解决利比亚危机。但由于利比亚政府和反对派在卡扎菲是否下台等问题上分歧严重,政治解决利比亚危机并非易事。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

  卡扎菲说:“我不会和他们(叛乱分子)对话……他们的战斗必将失败,他们没有任何希望。”

  ●卡扎菲口中所言的“......决不会投降”,指的应该是一个前提条件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卡扎菲口中所言的“......决不会投降”,指的应该是一个前提条件,即:“大国们(中国除外)”要求“他本人必须下台”、才能“进一步”去达成““利比亚问题解决方案”的”前提条件“。

  ●在一大堆的讨价还价之后,又出现几个重大变化

  在此之前,自法国国防部长于7月10日接受电视媒体采访,公开“敦促利比亚反对派与卡扎菲领导的利比亚政府谈判”,并承认“武力解决不了问题”,从而正式接纳“中俄利比亚政策”的“核心观点”之后,我们知道,在利比亚问题上,在一大堆的讨价还价之后,又出现几个重大变化:

  ●美国态度的变化

  其一,是美国政府态度的变化。据媒体报道,美国代表团7月16日在与卡扎菲特使谈判时,曾经表示:如果卡扎菲自动交出权力,可以为他寻找避难地,并提供安全保护,可不受国际司法追捕,并“提醒”卡扎菲--交出权力的时间越早越好,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人口中的“越早越好”有这样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美国负责与卡扎菲势力进行谈判”的代表团说了,卡扎菲越早交权、获得的保护就越大!
  第二层意思,而根据“卡扎菲方面”的说法,美国人还说了:卡扎菲应迅速作出最后决定,不要再浪费时间,否则,卡扎菲不会再有安全避难地或避难国家;

  ●美国人的态度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卡扎菲之“口”说出来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通过上述情况不难明白两点:

  第一点:美国人的态度转变(或者更准确地讲,美国态度的“愿意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卡扎菲之“口”说出来的。
  第二点:表面是在“逼”卡扎菲“尽早交权”,实则是在“强调”卡扎菲“拥有”选择权,也就是在“满足上述前提条件(他本人必须下台)”的基础上,他可以选择“有安全避难地(利比亚境内)”与“避难国家”。

  ●法国政府(欧盟)态度的变化、这次是在俄罗斯与德国之间的“会晤”之后才“出台”的

  其二,是法国政府(欧盟)态度的变化。非常有意思的是,法国(欧盟)态度变化,这次是在俄罗斯与德国之间的“会晤”之后才“出台”的。

  据报道,7月18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俄罗斯承认作为谈判方之一的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但不认为该委员会是利比亚人民的唯一代表。拉夫罗夫重申,俄罗斯在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下台后不会接纳他。
  而就在7月19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谈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应当继续寻找和平调解利比亚局势的可能性,军事途径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继续寻找妥协的办法。我认为,班加西(注:指反对派)与的黎波里(注:指卡扎菲)能够达成妥协。”
        ●最新的“俄罗斯利比亚政策”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个于“欧(德)俄”领导人会谈之后突然“出现”的“认为(俄罗斯总统说两派能够达成妥协)”,与俄罗斯外长所强调的“俄罗斯在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下台后不会接纳他”,形成了最新的“俄罗斯利比亚政策”。

  在“几经反复”之后,或者更准确地讲,是“方方面面”在“其它战略方向(中东、东北亚、东南亚、中亚、南亚、南美、非洲、东欧、特别是南欧等)”经过一番“排列与组合”之后,针对利比亚这个“观察点”,“俄罗斯利比亚政策”由如下几点构成,即:
  其一,俄罗斯承认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作为谈判方之一,但不认为该委员会是利比亚人民的唯一代表;
  其二,军事途径无法解决利比亚问题,应当继续寻找和平调解利比亚局势的可能性;
  其三,俄罗斯认为班加西(注:指反对派势力)与的黎波里(注:指卡扎菲势力)之间能够达成妥协,即:利比亚政治解决方案是可行的;
  其四,俄罗斯在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下台后不会接纳他,也就是说,俄罗斯无意成为卡扎菲下台后的避难国。   ●“卡扎菲是否下台”对俄罗斯而言“一点儿也不重要”

  事实上,在“上述四点”之中,我们没有将“卡扎菲必须下台”归纳进去,因为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原因如下:
  第一,“卡扎菲是否下台”对俄罗斯而言“一点儿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形成的“利比亚解决方案”是否可以令“俄罗斯利比亚政策”、特别是“俄罗斯科索沃政策”、特别“俄罗斯全球战略”保持足够的灵活性与主动性。

  ●再谈“美国利比亚政策”的企图之所在

  而早在“利比亚之乱”的第一时间,我们就曾经指出:在策动“埃及之乱”后,“美国利比亚政策”之所以愿意与“急于拿到利比亚”的欧盟联手策动利比亚之乱,其“利益核心”在于:

  第一,“借机”分裂利比亚、并用“必然倒向美国的卡扎菲势力”去制衡“暂时亲欧的反对派势力”,从而将利比亚中央集权解构,并由此为支点,挑起并利用利比亚与其它国家的、或历史的、或现实的矛盾,或以主权争端、或以宗教争端,挑起各个国家、诸多部落间的争斗,慢慢“模糊”靠近欧亚海上运输线一侧的非洲国家的边境,从而将北非、甚至整个非洲“索马里化”,继而即可破坏对“中欧”都非常重要的“欧亚海上运输线”的稳定,也可破坏“中国经济”之“非洲能源、矿产供应基地”的稳定,还可威胁“欧洲经济”之“非洲能源、矿产供应基地”的稳定,并伺机挑起、特别是激化“中欧”基于“维护各自非洲利益”而必将产生的战略矛盾。
  第二,由于利比亚与科索沃“跨海(地中海)”相望,因此,一个混乱的利比亚、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成为美国对“欧盟稳定”进行“跨海一击”、从而将“科索沃战争”对欧盟(欧元)沉重打击的“旧电影”重新“翻拍”的支点。
  在这个问题,受美国“暗中保护”才得以生存至今的卡扎菲(或卡扎菲势力)已经“非常不智地”地、替美国人喊出了“如果北约(欧盟)继续轰炸,就准备攻击欧盟民用目标”的“口号”。
  毫无疑问,一旦欧盟境内有什么“风吹草动”,如果欧盟“胆子够大”、特别是如果“实力够强”、那么,这笔账是很容易就算在卡扎菲身上的。有关这一点,我们稍后再做展开!

  ●“俄罗斯利比亚政策”反而是“中欧俄美”中“变化最为无常”的原因之所在

  因此,就目前而言,对同样作为“能源与矿产供应中心”的俄罗斯而言,未来出现一个“苏丹化的利比亚(分裂)”、特别是“索马里化的非洲(没有中央政府)”是符合俄罗斯利益的,但是,俄罗斯也明白,“这些利益”完全从属于“东欧利益(以乌克兰利益为代表)”,而“乌克兰利益”的“维系”,从格鲁吉亚战争的“后续发展”中就可以看出,又主要利益于一个虽无互信、但互动频繁、且日益靠拢的“俄欧关系”、以及虽有分岐但基本稳定的“俄中关系”,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得益于伊核之“中欧俄战略协调”。

  由于必须着眼于全球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无法”专注于一处(利比亚、非洲)的利益最大化,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也正是“利比亚政策”其实可以“较”中国“还要超然”的俄罗斯、“其利比亚政策”反而是“中欧俄美”中“变化最为无常”的原因之所在。
        ●在两个层面上,“中欧”倒是有一定的“利益交集”   同样,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也不难看出,在防止利比亚“苏丹化”、或者非洲“索马里化”的问题上,“中欧”倒是有一定的“利益交集”。

  但能否维持这个“利益交集”,也是有个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中欧”是否决心共同维护“欧亚海上运输线”的稳定,否则,目前不足以独自维护“欧亚海上运输线”安全的“中国经济”,必然“侧重于”所谓的“最低内循环”,从而“专心准备”以中国为中心、以中国南海(东南亚)、西亚(伊朗)、南亚(巴基斯坦)、中亚(上合组织)、俄罗斯、东北亚(朝鲜半岛、日本)、外加中国台湾的“经济循环模式”。

  ●在满足一个“前提条件”的情况下,“中俄美”也是能找到一定“利益交集”的

  另外,如果“国际社会”最终能阻止“美国利比亚政策”的企图心,从而阻止利比亚“苏丹化”、或者非洲“索马里化”,那么,在防止欧盟“有效控制”利比亚、继而全面排挤“非欧势力”的层面上,“中俄美”也是能找到一定的“利益交集”的。

  而这种“利益交集”恰恰就是我们之前讨论的,在“以利比亚最终解决方案”的“构建进程”为基础,“大国们”去“构建”一个“有效制衡”欧盟的“制衡框架”之“构建基础”。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也就不难看出,利比亚之所以是个“观察点”,在于通过这个观察点,即可以观察“方方面面”的利比亚政策、非洲政策、也可以观察到“各自”在“欧亚海上运输线”稳定问题上的态度,各自的中东利益取向,甚至可以观察到各自在南亚问题、东北亚问题、中国南海问题、中亚问题、南美问题等、几乎所有重大问题上的“战略取向”。
  值得强调的是,由于上述这些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质”上又都从属于“伊核问题”,因此,如果我们对上述内容加以简化,那么,就可以这样说,通过利比亚这个观察点,从“方方面面”之“利比亚政策”的“变与不变”中,我们其实可以非常清楚地观察到“各自的伊核政策”。当然了,对“中欧俄美”这“四个大国”而言,“伊核政策”就是“自己的全球战略”。

  ●我们不难看到“中国利比亚政策”的“主要元素”

  对比“俄罗斯最新利比亚政策”的“四点”,其实我们不难看到“中国利比亚政策”的“主要元素”,从中国政策在利比亚问题上的“言”、特别是“行”来看,“中俄”的利比亚政策具有“高度的一致”,也就是说,在“方方面面”于“其它战略方向”经过一番“排列与组合”之后,针对利比亚这个“观察点”,“中与俄的利比亚政策”仍然保持着“足够的一致”,这也就意味着在叙利亚这个“止损点”上,“中俄”也在“保持着高度一致”,这还意味着在伊核问题上,“中俄”仍然保持着高度的战略协调。

  ●法国(欧盟)基本上已经接纳了“中、俄利比亚政策”的“所有核心观点”

  另外,东方评论员注意到,在德国(欧盟)基于全球最新形势“主动”与俄罗斯方面“进行沟通”、而俄罗斯也于7月19日间接给出自己的“利比亚最新政策”之后,也是继法国国防部长声称“军事解决不了利比亚问题,应该政治解决”之后,7月20日法国政府的态度再次出现了重大变化:法国外长朱佩7月20日表示,可以考虑让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下台留在国内。

  显然,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法国(欧盟)表示“可以考虑让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下台留在国内”的背后,结合其之前的即有立场、即:公开“敦促利比亚反对派与卡扎菲领导的利比亚政府谈判”,并承认“武力解决不了问题”,我们也就不难明白,法国(欧盟)基本上已经接纳了“中、俄利比亚政策”的“所有核心观点”。
  由于中国对“卡扎菲是否下台”是“没有立场”,而“卡扎菲是否下台”对俄罗斯并不重要,但“卡扎菲下台”对欧盟很重要,不过“下台后的卡扎菲是留在国内、还是避难国外”对欧盟并不重要,特别是,“卡扎菲势力不要与反对派进行和谈”对“美国利比亚政策”的“企图心”很重要,因为,“两派势力进行的谈判”一旦最终达成“妥协”、并实现利比亚的“由乱至稳”,也就意味着利比亚仍然会是一个“主权完整、统一”的西非国家,从而就此打断“埃及之乱”的策动者,企图将“埃及之乱”沿地中海海岸方向、以“苏丹模式”,经利比亚、突尼斯、向阿尔及利亚方向延伸;再以“索马里模式”,向整个非洲大陆蔓延、将非洲“索马里化”的势头。
        ●“隐约成形”的“利比亚问题解决方案”几乎在所有层面都在“远离”美国的期望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中欧俄美”之间在经过“其它战略方向”的一番“核心利益的排列与组合”之后,尽管“美国利比亚政策”已经对欧盟做出了一系列的重大让步,但是,让步的结果却是,“隐约成形”的“利比亚问题解决方案”几乎在所有层面都在“远离”美国的期望,同时在许多层面上,却又在尽可能地靠近“中欧俄”中的“大多数”的“要求”。

  ●这一情况非常类似“中欧俄”在伊核问题上的战略取态   不难看出,这一情况非常类似“中欧俄”在伊核问题上的战略取态,即:尽管因“执着于西方必须主导国际秩序、特别是金融秩序”而令“欧盟与美国”之间在“某些重大问题”上走得很近,比如,在联合国框架外“更加严厉制裁伊朗(实际上是制裁中国经济)”的问题,但是,在关键问题上,欧盟仍然更多地是在与“中俄”保持着战略协调,与俄罗斯、特别是中国走得更近。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想举的例子,仍然是:在联合国框架外“更加严厉制裁伊朗(实际上是制裁中国经济)”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看似非常矛盾,实际一点儿也不。
  至于怎么理解?这要看清楚这样一个事实,即:一方面,欧盟的确在应美国要求,在联合国相关决议案之外,对伊朗实施着更加严厉的制裁,但是,另一方面,欧盟的制裁、又远较美国“要求它做的”要宽松得多!不仅没有伤及伊朗经济的根本,还在与伊朗保持着“充分的”经济往来,而这,恰恰是俄罗斯、特别是中国所乐意看到的!或者说,“欧盟伊朗政策”仍然是符合“伊核之中欧俄战略协调”的。
  如果在这个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我们对下面这几则新闻也就不那么意外了。
  
  胡锦涛应约同同南非总统通电话呼吁政治解决利比亚问题
  【北京消息】据媒体报道,国家主席胡锦涛21日应约同南非总统祖马通电话,两国元首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两国元首对双边关系发展感到满意,表示愿意共同努力,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中南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祖马通报了非盟就和平解决利比亚问题所作努力,表示非盟提出了关于政治解决利比亚问题的方案和路线图,同利比亚冲突双方及有关各方保持接触。非盟将继续同中方及有关各方保持沟通和协调,力争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利比亚问题。
  胡锦涛指出,当前,利比亚局势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引发的人道主义危机令人忧虑。中方呼吁有关各方立即停火,尽快就和平解决利比亚危机进行谈判,以政治手段和和平方式解决纷争,通过对话协商恢复正常秩序。中方认为,利比亚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应该得到尊重,利比亚未来应该由利比亚人民决定,国际社会应该尊重利比亚人民的自主选择。中方希望利比亚有关方面以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为重,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大局出发,认真考虑非盟及有关方面调解方案,采取更为灵活、务实的态度,国际社会也应该为此发挥更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胡锦涛指出,南非和非盟为推动利比亚问题政治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了非洲各国坚持“以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的决心。中方对此表示高度赞赏,愿同南非和非盟就利比亚问题继续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
  朝鲜决定向东盟派遣大使扩大发展同东盟关系
  【平壤7月22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朝鲜外务省发言人22日表示,朝鲜决定向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派遣大使,以进一步扩大发展同东盟的友好合作关系。
  发言人在回答朝中社记者提问时说,朝鲜一直非常关心同拥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的东盟发展关系。东盟目前已成为基于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和平等的原则,实现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的有力的政治经济组织。
  发言人说,朝鲜认为同东盟发展关系将对亚洲和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并先后加入了东盟地区论坛和《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朝鲜政府按照现实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扩大发展同东盟的友好合作关系,决定向东盟派遣大使,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朝鲜同东盟的相互信赖和互惠合作”。
        美军称:正在重新考虑驻阿富汗部队的补给路线
  【华盛顿消息】据媒体报道,受到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名出任美军运输司令部司令的空军将军威廉•弗雷泽21日说,美军正在重新考虑驻阿富汗部队的补给路线,以防通过巴基斯坦的补给路线出现问题。
  弗雷泽当天在美国国会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作证时说,驻阿美军大约35%的给养通过巴基斯坦运输,其他则通过阿富汗北方的国家和空运运输,如果巴基斯坦关闭运输路线,驻阿美军的补给必然面临问题。
  弗雷泽说,据他所知,运输司令部正与主管阿富汗战区的中央司令部合作,一旦巴基斯坦关闭运输路线,将采取措施降低其对部队产生的影响。他说,相关计划已经展开,运输司令部正与海湾地区国家协商,以获取港口使用权,这样就可以利用船只将驻阿美军给养送至港口,随后空运进入阿富汗。
  巴基斯坦是美国向阿富汗运送军需的重要中转站,但近期两国关系降温,美国决定暂停对巴约8亿美元的军事援助。美国每年向巴基斯坦提供约2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时事点评】就“胡锦涛主席应约同同南非总统通电话呼吁政治解决利比亚问题”,请大家注意这两段文字,原文分别是:

  第一,祖马通报了非盟就和平解决利比亚问题所作努力,表示非盟提出了关于政治解决利比亚问题的方案和路线图,同利比亚冲突双方及有关各方保持接触。非盟将继续同中方及有关各方保持沟通和协调,力争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利比亚问题。
  第二,胡锦涛指出,当前,利比亚局势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引发的人道主义危机令人忧虑。中方呼吁有关各方立即停火,尽快就和平解决利比亚危机进行谈判,以政治手段和和平方式解决纷争,通过对话协商恢复正常秩序。中方认为,利比亚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应该得到尊重,利比亚未来应该由利比亚人民决定,国际社会应该尊重利比亚人民的自主选择。中方希望利比亚有关方面以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为重,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大局出发,认真考虑非盟及有关方面调解方案,采取更为灵活、务实的态度,国际社会也应该为此发挥更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胡锦涛指出,南非和非盟为推动利比亚问题政治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了非洲各国坚持“以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的决心。中方对此表示高度赞赏,愿同南非和非盟就利比亚问题继续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

  ●在利比亚问题上,中国将“非盟”看得非常之重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第一段文字的关键就是“非盟提出了关于政治解决利比亚问题的方案和路线图”、以及非盟“同利比亚冲突双方及有关各方保持接触”;

  而第二段文字的关键就是:“中方呼吁有关各方立即停火.......通过对话协商恢复正常秩序”,“利比亚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应该得到尊重”,以及“中方希望利比亚有关方面以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为重,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大局出发,认真考虑非盟及有关方面调解方案”。
  非常清楚,在利比亚问题上,中国将“非盟”看得非常之重。
  而在之前的点评中,针对“大国彼此之间”的“有效制衡”问题,我们曾经给出这样一组观点,因其对通过上面这组新闻、去理解“中非之间的战略互动”、“中朝之间的战略互动”、东盟通过落实《南海行动准则》的“指针案”,“美军重新考虑驻阿富汗部队的补给路线”,以及今天的讨论内容,等等,都至关重要,因此,特意援引如下:
  .............................................................
  基于“欧盟日前决定向朝鲜提供紧急粮食协助”、及朝鲜官方首次确认披露“欧盟决定向朝鲜提供紧急粮食协助”等变化,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这样几点:
  第一点,这是朝鲜官方首次确认披露“欧盟决定向朝鲜提供紧急粮食协助”的“主要情况”;第二点,针对欧盟的小九九,在朝鲜根本不理睬欧盟在利比亚玩的“小插曲”、且“明确警示”此路(从美韩同盟一侧登陆)不通之后,在“利比亚问题上(其实是欧元稳定问题上)”急于获得中国“实质性支持”、也就是“强扶”的欧盟,终于等不下去了。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就是欧盟委员会终于“7月4日”,也就是在“欧盟专家组于今年6月访问朝鲜”之后近一个月之后,“才”决定向朝鲜提供价值1000万欧元(约合1452万美元)的紧急粮食援助,以帮助65万人摆脱严重营养匮乏的问题的“真正原因”。

        ●对欧盟的“主动上门”,朝鲜(其实是中国)的态度显然是:开门迎客!

  第三点,合乎逻辑的是,对欧盟的“主动上门”,随着这份正式披露,朝鲜(其实是中国)的态度显然是:开门迎客!。

  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欧盟的这点作粮食援助,对朝鲜而言起不了多大作用,因此,朝鲜在“披露”暂未说明提供的具体数额和时间。这就是说“总的数额待定”、完成的时间也待定。
  显然,在“两个待定”中,朝鲜(中国)也很容易与欧盟达成“慢慢游戏”的默契。
  ●中国眼下最需要的是欧盟解除对朝鲜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封锁   第五点,.事实上,一如我们之前多次强调,朝鲜(准确地讲,是中国、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最需要的是欧盟解除对朝鲜(准确地讲,则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封锁,对中国而言,除此之外,还需要欧盟实质性提升“中欧间经济、特别是金融与技术层面的战略合作”,从而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国“南下与北上战略”。

  只有这样,中国(人民币)才会将目前正在执行的,欧盟(欧元)急需的“扶弱(欧元)锄强(美元)”策略,从“弱扶”提升至“强扶”的状态。
  ●在支持中国“南下战略”的问题上......   值得强调的是两点是:

  第一,在欧盟是否支持、至少是“不反对”中国“南下战略”的层面上,“利比亚”也是一个最直接的“观察点”,显然,如果欧盟为拿到一个“统一的利比亚”而承诺以“切实的措施(其实就是一个可行的战略框架)”,承认、并保障中国在利比亚(其实是整个非洲大陆)的战略利益,那么,在支持中国“南下战略”的问题上,就算“初步达标”。另外两块是中东、与南美。

  ●中国的非洲战略构想

  第二,通过我们的观察,中国决策层显然将欧盟“承认、并保障”中国在利比亚(其实是整个非洲大陆)战略利益的“可行性战略框架”,建立在“以非盟为核心、以“中欧俄”、必要时,甚至可以包括美国的共同战略利益为平台”的“战略构想”上了。

  毫无疑问,只有这样,配合中国随之出现的“远洋作战能力”,中国才能在“切实可行”的层面上“有可操作性”!

  ●在“埃及之乱”中“继续拿住、并更加拿稳”庞大的资源与广阔的市场,是中国全球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显然,在“埃及之乱”中“继续拿住、并更加拿稳”非洲这块庞大的资源与广阔的市场,是中国全球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同样,在这个问题上,另外两块还是中东与南美。
  基于我们之前的观点,中国的这一战略目标,并没有被“埃及之乱”所打断,仍然呈现出连续性。

  ●在支持中国“北上战略”的层面上

  而在支持中国“北上战略”的层面上,中欧间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合作”则是一个最直接的观察点。

  最新消息是,7月8日,欧洲央行跟随中国央行上调利率0.25个百分点,从而令其基准利率上升至1.50%。   ●再谈中国“率先加息”是一种“政治加息”

  我们再次强调,针对中国去年的“率先加息”,在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定位为“政治加息”,之所以如此,在我们看来,根据如下:
  第一,在经济层面上,在“欧美”基本上执行零利率的情况下,中国“率先加息”将令人民币与欧元、美元之间的利差不断扩大,从而先是极大地强化“热钱”流入的压力,同时也极大强化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大大增加中国中小企业的资金成本、阻断其资金的“正常来源”,最后则是严重压缩中国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甚至慢慢窒息中国经济的活力。
  这一点,已经在中央近日开始强调“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困难”的“事实”中得到证明。

        ●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所谓“政治热钱”,寻求的是搞跨中国经济的“战略目的”

  不仅如此,在中国“率先加息”且“持续加息”的背景下,境外“零成本”的“热钱”中,相当部分是“政治热钱”,也就是说,这部分“政治热钱”甚至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只以继续推升中国房地产泡沫、推升中国通货膨胀,从而推升中国“继续加息”、直到率先进入“不可逆加息周期”,并将利率调升至不能再高的水平,从而为欧洲、特别是“美国资本”届时突然启动加息周期、迅速将利率高企、通货膨胀高企、承担中国大部分就业人口的中小企业大批倒闭,而能活下来的中、小企业也将始终在利润极其微薄的困境中挣扎的中国经济,立刻送进“通货紧缩”,从而完成对中国进行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的“关键一环”、继而搞跨中国经济为“主要目的”。

  显然,上述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所谓“政治热钱”,寻求的正是上述“战略目的”。
  另外,“美国决策层”策动埃及之乱,并有意将埃及之乱的后续发展导向欧亚运输线之乱、特别是针对中国的“中国海上运输线之乱”,从而“自海上推高中国的通货膨胀”,破坏中国经济的稳定运行,其意图也是与上述“战略目的”相配套的。
  ●随着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利差进一步扩大,这一危险性还在继续累计之中

  事实上,通过我们的观察,在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上,尽管中国政府随即施展的大量行政与法律手段、才是有效抑制房地产泡沫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但输入性通货膨胀仍然在继续上升,从而继续倒推中国央行再一次加息,而由于美联储仍然维持零利率,大量“零成本”的“政治热钱”裹挟着大量“低成本”的“热钱”,正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境内,并与部分境内的“地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结合起来,在中国经济的各个环节兴风作浪,因此,随着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利差进一步扩大,这一危险性还在继续累计之中。

  ●在政治层面上,中国通过“率先加息”、相当于“暗示”了这样一个“应急预案”

  第二,在政治层面上,我们之所以将“率先加息”定位为“政治加息”,则是强调中国通过“率先加息”、率先强调“中国经济准备面对世界经济二次探底”、从而“有意浴火重生”的战略决心,并相当于“暗示”了这样一个“应急预案”,即:
  万得不已,有强大军事力量作支撑、且有强大商品制造能力、特别是商品甜呑吐能力的中国经济(人民币),将或选择兑欧元、或选择兑美元、也就是“二中选一”的方式,带领东亚货币,进行大幅贬值,由于中国为首的东亚经济为欧洲、特别是美国提供了主要生活资料,因此,这种有针对性的“二中选一”的大幅贬值,将“重置”“欧美之间”的经济运行成本,从而全面冲击“欧美”的市场利率,“硬性”撕裂“欧美资本利益之间很难调和的矛盾”、特别是“欧美国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中国的“率先加息”在政治层面还是初步达到了目的的

  事实就是,从“美国决策者”基于“美国资本利益”层面策动“埃及之乱”,且“欧美资本利益之间很难调和的矛盾”、特别是“欧美国家利益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均在“利比亚之乱”这个“观察点”上呈现的是“日益激化”、而不是开始调和(欧美资本利益之间很难调和的矛盾)、或者有所缓和(欧美国家利益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且“欧美国家利益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仍然主导着“欧美矛盾”的情况来看,中国的“率先加息”在政治层面还是初步达到了目的的。

  但与此同时,在经济层面,旨在遏制通货膨胀的“率先加息”,在继续攀升的通货膨胀率、及中小企业生存日益困难等事实面前,显然是不成功的。
  ●这些“非市场手段”还需要加强,且要落实到底   好在“率先加息”之后,中国政府启动了大量的、旨在抑制房地产泡沫、及其它资产泡沫的,行之有效的行政与法律手段,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些“非市场手段”还需要加强,且要落实到底,只有这样,才能对“率先加息”已经造成,且还将造成的经济后果,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并为中国全球战略争取了时间与空间。

  在这里,我们再次强调,在美国资本代言的西方资本在国际市场即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实下,那种指望通过“市场手段”为主去完成所谓“经济宏观调控”的想法,是非常愚蠢的,也是注定不可能成功的。         ●在美国于“第三种方式”在南亚破局也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也有可能选择另一种求生方案

  在美国于“第三种方式”在南亚破局也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就如我们之前所说,“美国利益”也有可能选择另一种求生方案,那就是从“利比亚”这个“观察点”出发,对欧元(欧盟)跨海(地中海)一击,或以此为威胁,迫使“欧洲资本”与“美国资本”在利率问题上继续保持一致、继续维持低利率,从而一方面继续倒逼中国尽快进入“不可逆的加息周期(我们评估,中国央行只要再上调1.5个百分点,那么,人民币利率就会正式进入“不可逆转加息周期”,利率将在短时间内迅速倒逼至‘两位数’水平,经济将受到重创),另一方面,就是伺机对印度进行联手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从而拉欧盟一起(其意义还在于于,防止中欧合作),以“第三种方式”进行南亚破局。

  ●自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之后,欧盟(欧元)似乎第一次感觉到了恐惧

  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中国已经率先加息,且持续加息的情况下,如果“欧洲资本”继续与“美国资本”联手维持低利率,并进行“第三种方式”的南亚破局的话,最可能的结果,就是中国人民币带领东亚货币,在“美元”的“默认”甚至“策应”下,选择欧元进行大幅贬值,从而立刻拉高欧盟经济运行成本,给“美元”以轻松解决“欧元”的可趁之机。

  显然,如果在这个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在欧盟此次跟随中国央行加息的背后,除了中国有那么个“应急预案”,且担心可能率先用在欧盟(欧元)身上之外,欧元此次紧跟中国央行加息显然还有个“自救”的目的,即:在“美国利益”借卡扎菲之“口”,已经打出“准备袭击欧盟民用目标”这张“牌”之后,在“利比亚之乱”且欧盟发动军事打击以来,与利比亚只隔一个地中海的欧盟(欧元),或者第一次感觉到恐惧,恐惧“科索沃战争”对欧元的“沉重打击之恶梦”极可能重演。

  ●卡扎菲所说的.....正是美国对欧盟(欧元)跨海(地中海)一击的“可操作方案”

  毫无疑问,卡扎菲所说的“.......如果北约继续袭击、准备袭击欧盟民用目标.....”,正是美国从“利比亚”出发,对欧盟(欧元)跨海(地中海)一击的“可操作方案”。

  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再回到东北亚,再去品味欧盟的“主动上门”,再去审视“中朝”的“开门迎客”,特别是,再去观察“联合国也通过了对朝鲜的粮食援助(这也需要美国的同意)”,特别是美国评级机构将葡萄牙主权信用连奖4级,直到垃圾级,我们也就不难看出,在欧盟、俄罗斯一方面明白了“中国南海示强”的“战略构想”,并彼此间做出相应战略调整、以准备应付“中东大乱”的情况下,在欧盟听到卡扎菲“准备袭击欧盟”的警告、外加美国评级公司的又一次“定点打击”之后,在欧盟不得不“扛着几包粮食”,“主动上门”展示有意经由“中朝”这一侧“登陆朝鲜”的背后,是欧盟对“利比亚之乱”有可能翻拍成“科索沃战争”的“灾难片(对欧元而言)”由心而生的恐惧,从而不得不跑到北京去抓取“实质性支持”,这种实质性支持,一方面是在战略上“支持欧盟对南欧的整合”,再一个,就是在“技术上”支撑欧元的稳定。

  ●这种“框架式保障”,本质上讲,也是一种“大国”对欧盟的“制衡框架”

  毫无疑问,对欧盟的要求,北京早就开出价来了。也就是对中国利比亚(非洲)利益的“框架式地、切实保障”。

  不可否认,这种“框架式保障”,本质上讲,也是一种“大国”对欧盟的“制衡框架”。
  ●美国人”也瞄着“中欧”之间的战略缝隙、抓住机会、在喊“欧洲人”回“家”
  如果从这个层面去观察,美国国会领导人在这个时候去会见达赖,并放话“他有机会偶见美国总统奥巴马”,这层意图也就太直白了,那就是:“美国人”也瞄着“中欧”之间的战略缝隙、抓住机会、在喊“欧洲人”回“家”,回到哪?回到“三独框架”。
  站在“欧美”的角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拉上日本、印度、甚至俄罗斯等,在世界层面,有效制衡中国。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才是美国迅速抛出“改变原定撤军计划提出明年保留1万名驻伊美军”的“动机”之所在。
     ●这一局面,是中国需要认真面对的   值得警惕的是,尽管菲律宾外长正在北京进行访问,但其国内却传出“菲律宾有必要重新考虑一个中国的政策”。无独有偶的是,中国台湾岛内也出现了不寻常,“隐独的马英九政权”借“台独”的一支(陈水扁),指控“台独死硬份子李登辉”的贪污罪行,而印度似乎传出准备进军中亚--吉尔吉斯的消息,值得强调的是,如果此消息为真,且落实,那么,没有俄罗斯与美国的支持,是不可能的。

  因此,“三独架构”一时间是呼之欲出,而在“拉登之死”的第一时间,印度对美国展示的“两种特殊能力”所给出的第一战略呼应,恰恰是“三独层面”的东西,因此,这一局面,是中国需要认真面对的。
  不过,好在它们仍然处于一种“排列与组合”的层面,也就是说,一切都未定,都会有变化!
  .........................................................
  我们之所以要与大家一道回顾上面这段讨论纪要,在于想强调这么几点:
  第一,中国通过朝鲜的断然反击(当时宣布不再与韩国李明博政府接触、并保留随时军事反击的权利),从而对刚刚拿到“欧韩自由贸易协议”的欧盟做出如下宣示:企图从“美韩、美日军事同盟”这一侧“登陆朝鲜半岛”,从而让自己处于一个即可呼应“制衡中国”的“美国之需”、又可“接触”“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之“中国之需”的“灵活角色”,根本就行不通。
  第二,在“第一”的基础上,在欧盟、俄罗斯一方面明白了“中国南海示强”的“战略构想”,并彼此间做出相应战略调整、以准备应付“中东大乱”的情况下,在欧盟听到卡扎菲“准备袭击欧盟”的警告、外加美国评级公司的又一次“定点打击”之后,在欧盟不得不“扛着几包粮食”,“主动上门”展示有意经由“中朝”这一侧“登陆朝鲜”的背后,是欧盟对“利比亚之乱”有可能翻拍成“科索沃战争”的“灾难片(对欧元而言)”由心而生的恐惧,从而不得不跑到北京去抓取“实质性支持”,这种实质性支持,一方面是在战略上“支持欧盟对南欧的整合”,再一个,就是在“技术上”支撑欧元的稳定。
  第三,在“第二”的基础上,随着欧盟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且利比亚问题也久拖不决,而美国(美元)随时可能因“第三种方式”进行“南亚破局”时困难重重、转而有可能以“另一种方式(从利比亚跨海攻击欧盟、对欧元致命一击)”以“求生”的危险下,急于获得中国实质性支持的欧盟,终于“主动上门”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搭上关系之后,中国的利比亚政策“明显开始”向有利于欧盟的方向调整。
  但在我们看来,“这些调整”与中国一再公开强调“支持欧元区稳定,将继续购买欧元债券”的一样,都只是对欧盟(欧元)的“弱扶”。
  而欧盟最需要的“强扶”,从根本处讲,就是“实质性地支持”欧盟尽快地将南欧国家整合进欧盟,从而尽快地以“和平方式”完成“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阶段”,为欧盟全面统一各成员国的“财政调度”、“军事指挥”、“外交口径”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由于对中国而言,眼下最需要的是欧盟解除对朝鲜(准确地讲,则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封锁,除此之外,还需要欧盟实质性提升“中欧间经济、特别是金融与技术层面的战略合作”,从而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国“南下与北上战略”。
  只有这样,中国(人民币)才会将目前正在执行的,欧盟(欧元)急需的“扶弱(欧元)锄强(美元)”策略,从“弱扶”提升至“强扶”的状态。

  ●“中欧”之间实际上已经相互靠近,“欧俄”也在全面缓和

  第五,以美国策略性提出“中美共管西太平洋(修订片G2)”以“图”忽悠中国,而中国则以“中国南海示强”去“反测试”美国、并在“反测试”的过程中顺势进行“战略展开”,因顾忌于“锦州效应”,美国决策层最终在南海方向“食言而肥”、从而在南海问题上(中美关系上)、于“方方面面(主要是欧盟与俄罗斯)”面前、主动撕下“中美共管西太平洋(修订片G2)”的“虚伪面目”为“标志一”;以“欧盟东北亚政策”扛着粮食“主动上门”、且“欧盟利比亚政策”主动调整、公开接纳“中俄利比亚政策”的“诸多核心元素”、从而向“非盟”提出的“利比亚解决方案(实际上是中国支持的、可以有效保障中国利比亚、甚至非洲利益的框架)”靠拢为“标志二”,以“欧洲央行”再次加息为“标志三”,“中欧”之间实际上已经相互靠近了。与此同时,着眼于美国继续在“利比亚(非洲)”这个“欧盟的能源与矿产供应点”上“捣乱”与“中东可能大乱”的“整体应对方案”,欧盟与“另一个能源与矿产供应点”的俄罗斯,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在“全面缓和”。

       ●为阻止这一“靠近”与“缓和”,“美国利比亚政策”也不得不对欧盟做出妥协   第六,在“中欧相互靠近”及“欧俄之间全面缓和”的“逼迫”下,为了阻止这一“靠近”与“缓和”、从而为“第三种方式”南亚破局、或者“跨海攻击欧元”保留足够的战略空间,“美国利比亚政策”也不得不对欧盟做出妥协,在值得注意的是,也同时在“科索沃方向”对欧盟(欧元)保持一种攻击态势。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美国对欧妥协”的问题上,最具代表性的,也就是欧美在刚刚结束的、“中俄”均拒绝参加的“利比亚问题会议”上、“共同承认”利比亚反对派是利比亚唯一合法代表,从而美国也往“欧盟利比亚政策”的方向靠了一靠,继而“主动(实则被动)”地让欧盟“拿自己一把”,令其“获取资本”,好再与俄罗斯、特别是中国在另一个层面上进行“讨价还价”。
  这样,不得不“以空间换时间”的美国人,就要“暂时牺牲”一下那位“在美国明里暗中保护下、才得以生存至今”的卡扎菲。这也就是所谓的“美国要求卡扎菲必须下台”。
  如果站在欧盟的角度去看问题,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值得强调的是,表面上看,这非常像一根“胡萝卜”!

  ●用“施压欧盟”作“掩护”,拿“胡萝卜加大棒”去“忽悠”

  而在美国同时在“科索沃方向”对欧盟(欧元)保持一种攻击态势的层面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动用三大评级机构、与美国对冲基金,拿欧盟数个成员国的债务问题“频繁说事儿”,进一步做空欧盟(欧元)。

  显然,如果站在欧盟的角度去看问题,表面上看,这又非常像一根“大棒”!
  因此,就眼下而言,“美国利益”所施展的对欧政策、即:一边在利比亚问题上“示弱”欧盟,一边在科索沃问题上“示强”欧盟的“胡萝卜加大棒”是极其值得警惕的。

  ●要警惕美国在玩这样一种游戏

  对此,首席评论员就指出,要警惕美国在玩这样一种游戏,即:在“施压欧盟”的“掩护”下,在“这不过是胡萝卜加大棒”的“忽悠”中,顺势进行“跨海对欧盟(欧元)致命一击”以“求生”之“策略”的战略展开。其“思路”一如策动“埃及之乱”、表面上看“仅”是意图“全面恶化中国的外在安全环境”,以施压中国,并“测试”中国及其它势力的战略反应,但实际上,则是“在测试中进行战略展开、特别是战略攻击”,就如我们之前一再强调的那样,这种测试手法极具攻击性,其危险性在于:一旦中国仅以“应对测试”的手段去“简单应对”而不试图强行打断其“测试”方案,那么,一旦“美国的测试方案”顺利完成,不论测试结果如何,就已经完成了“战略展开”、特别是达成了“战略攻击”的效果,而中国届时再进行反击的话,就将发现“时间”、特别是“空间”已经来不及了!

  ●华盛顿打出这张牌的牌理是再明显不过的了

  另外,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而作为“阻止”中欧靠近、欧俄缓和,特别是1“对欧测试”、也包括对中国与俄罗斯“进行测试”的另一个动作,也就是随即突然抛出“叙利亚阿萨德政府已经丧失合法性”这张、自“埃及之乱”以来、美国就一直想打却又一直未敢打的“牌”。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华盛顿打出这张牌的牌理是再明显不过的了:不是为别的,就是想“引诱”在利比亚问题上“拿到美国妥协”的欧盟,在叙利亚这个“止损点”上,一是有本钱、且有“支点”、转身去与俄罗斯、特别是中国讨价还价;二是测试欧盟的中东政策在“红杏出墙”的层面上,到底能走多远?是否有机可趁?
  显然,只要欧盟有“红杏出墙”的“心思”,就足以引起“伊核之中欧俄战略协调”的“战略猜忌”,那么,一旦“法国大使”在接触叙利亚反对派的问题上“最终拿挰不到位”,而中国与俄罗斯的“反击”不到位、也就有机会为美国所利用,继而彻底击穿“止损点”。

  ●美国的意图在于“搅混水、摸大鱼”

  由于叙利亚问题一旦失控,对全局影响极大,如果俄罗斯、特别是中国的反击稍有迟疑(强行打通进出加沙的第三条通道),就极易失去“伊核之中欧俄战略协调”,而一旦如此,如果俄罗斯、特别是中国不敢以“中东最暴力破局”去反击,就极易失去叙利亚、特别是伊朗,从而令美国利益、或者目前仍由美国资本代言的西方资本利益完成“战略翻盘”。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国在这个时间点突然打出“这张牌”的意图,在于“搅混水(伺机击穿叙利亚这个“止损点”)、摸大鱼(在叙利亚局势失控的混水中、伺机废掉中欧俄之伊核战略协调)”,从而顺利实现在中东方向的“以攻为守”,并将一直在“脱稿运行”的“埃及之乱”彻底导入正轨。
        ●华盛顿决策者显然“自以为”找到了一个极佳的“综合测试点”  值得强调的是,在叙利亚这个“止损点”上,在令欧盟有本钱、且有“支点”、转身去与俄罗斯、特别是中国讨价还价的问题上,在测试欧盟的中东政策在“红杏出墙”的层面上,到底能走多远?是否有机可趁?、等问题上,特别是,在“上合(中俄)”组织的“中亚与南亚战略协调(请注意这一点)”的问题上,在即瞄着“第三种方式南亚破局(更多地针对中国)”又兼顾“另一方式求生(更多地针对欧盟)”的问题上,华盛顿决策者显然“自以为”找到了一个极佳的“综合测试点”。

  不仅如此,更加重要的是,在“中国南海示强”已经针对“中东大乱”、“欧亚海上运输线大乱”的可能性进行“战略准备(最低限度经济内循环)”,而欧盟与俄罗斯也明显注意到这一点,并也开始做相关预案,这样,“中欧俄”之间的战略协调潜力,在美国决策者看来,也有必要测试一下。
  如果站在美国利益的角度观察问题,那么,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要完成这“一连串的测试”,这个所谓的“综合测试点”,自然就是“三独架构”,值得强调的是,进行“综合测试”这也就是“715新疆恐怖分子劫杀人质”的“真正动机”。

  ●一旦正式定性为“境外恐怖组织组织的袭击行为”,那么,距离“公开跨境反恐”的时间就不远了

  有必要指出的是,由于此次“相关部门”处理手段有力、迅速、一方面极大地威慑了境内、境外的恐怖分子、特别是反华势力,为今后“相关部门”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案例”,另一方面,也有效地打乱了境外反华反力的“测试方案”--类似俄罗斯别斯兰事件,用“时间”去换“影响”。

  值得强调的是,此次国家反恐部门明确介入,在我们看来,一旦国家将其正式定性为“境外恐怖组织组织的袭击行为”,那么,距离中国武装力量“公开跨境反恐”的时间就不远了。
  非常清楚,这起事件对于美国决策者而言,如果利用得好,那么,至少可以达成这样几个目的:
  第一,试探俄罗斯、印度、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岛内的“显独”、特别是“隐独(马英九势力)”、所谓“南海国家”,伊斯兰国家,特别是欧盟在“构建”遏制中国的“三独框架”问题上的“战略态度”,并借此“再喊”欧盟“回家(三独架构)”!要知道,当初,拼凑所谓“三独架构”最起劲的,不是别人,就是欧盟!
  第二,在“第一”的基础上,进一步试探俄罗斯在“对中国至关重要的南亚稳定问题”上的真实态度。
  针对上述两点,我们想强调的是,从上述“势力”对此次事件均未“高调”支持中国、也未“高调”发难的情况来看,总体上看,这次测试的结果还是“值得中国警惕”。
  也就是说,在彻底打掉“三独框架”之“可能性”的问题上,中国还有工作要做;而在“稳定南亚”的问题上,中国则主要要依靠自己!
  第三,在“第一”的基础上,全面试探所谓“南海国家”跟随美国、在“三独框架”内对抗中国的意愿。
  针对这一点,我们想说的是,几乎没有哪个南海国家愿意跟着美国玩“三独”、从而不计后果地对抗中国。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是令高喊着“重返亚洲”的美国决策者“非常难堪”的一份测试结果。
  第三,在“第一”的基础上,全面试探伊斯兰国家对中国2“强行介入中东”的态度,而从“中东大国”的低调来看,这同样是一份令准备在中东“搅混水、摸大鱼”的美国决策者“非常不安”的一份测试结果。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一旦“中东大乱”,中国强行介入中东有着“足够的基础”。   ●一定要对美国利益集团“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这也就是说,如果“美国决策者”最终不敢一条路走到黑的话、比如,独自彻底击穿叙利亚这个止损点,或独自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印度,以第三种方式进行南亚破局的话,那么,为了以相对安全、且有把握的“另一方式”去尝试“求生”,它最终被迫与中国妥协的机会是“不小”的。
  如果说“迫使”美国最终妥协、转而尝试“另一种方式”去“求生”还有“可能性”的话,中国唯一的办法,恰恰是要对美国利益集团“抱持”坚定之“丢掉幻想、准备战斗”的“态度”。请大家注意体味:上述“可能性”与“态度”之间,完全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在弄明白了“事实”之后,仍然“不高兴”的只是那些“别有用心者”!  第四,在“上述三点”的“综合因素”下,旨在落实《南海行为准则》、“稳定南海局势”、符合区内绝大多数国家利益、特别是“中国目前战略需要”的“指针案”也就顺利通过了。

  有必要指出的是,这次通过的,不是什么新的《南海行为准则》,而是旨在“落实”旧有的《南海行为准则》、而“最新规划的”一份“指导方案”。
  我们想强调的是,在这个问题上,在美国及部分南海反华势力(比如,新加坡)的费尽心思下,着眼于南亚、中东、北非的中国,准备抗击“西方资本”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的中国,对这份“指针案”的通过“没有理由不高兴”!在弄明白了“事实”之后,仍然“不高兴”的只是那些“别有用心者”!
  尽管如此,我们也注意到,有些境外的“别有用心者”,却以一种“偷换概念”的手法,在舆论上“兴风作浪”。
  ●在美国人对自己的命运“最终做出选择”之前,一切都不值得去猜测!  第五,在上述四点的基础上,以美国“被迫”欢迎“指针案”通过为标志,拿到了测试结果的美国决策者显然在南海方向开始主动缓和对华关系,并摆出一副“可能承认中国南海核心利益(针对欧盟与俄罗斯)”、从而“可能兑现”“中美共管太平洋(针对欧盟、俄罗斯与印度、日本等)”、甚至“在东北亚方向重新做人”的姿态,这一点,表现在“朝鲜决定向东盟派遣大使扩大发展同东盟关系”,而美国仍然不会“就此”放弃“三独框架”的企图,这又表现“美军称:正在重新考虑驻阿富汗部队的补给路线”。

  而根据我们的观察,美国在这个时候“重新考虑驻阿富汗部队的补给路线”,这或是一种“战略警告”、“警告”欧盟:“准备全面缓和与俄罗斯关系”的美国或以“另一种方式”进行“求生”,也显然也是一种“战略施压”(针对中国),还是一种“战略示好”(针对俄罗斯与印度)。
  因此,一种可能就是,如果欧盟继续在叙利亚问题上(实际是南亚破局、更是伊核问题)问题上不提供实质性配合,那么,美国“跨海(地中海)攻击欧元”就可能成“选择项”;而另一种可能就是:如果美国决心“不再依赖巴基斯坦通道(也就是决意南亚破局、全面冲击中国的核心利益)”,且为此而“愿意”将美国中亚、甚至全球战略生命线交给俄罗斯,那么,在这种可能性下,如果印度仍然不肯配合美国“纵向截断”“中国的巴基斯坦通道”,那么,目前仍然由“美国资本”代言的“西方资本”就只能选择对印度发起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了。
  对此,我们的观点仍然是:这个问题,根本就如美国国债是否“违约”?“违约”对全球经济会有多么大的冲击?等所谓“经济灾难问题”一样,在美国人对自己的命运“最终做出选择”之前,一切都不值得去猜测!
  对此,就两句话:
  第一句:你先“违约”了再说!而在你“正式违约”之前,不要一厢情愿地认为拿“无耻”当“本事”,以为用“违约”就可以威胁别人!我们倒想看看“美国债务违约”是对“美国国家利益”损害大,还是对“中国利益”、甚至“非美国家利益”损害大?
  当然了,“美国国家利益”与“美国资本利益”之间的那本“烂账”如何算,那就是“美国利益内部”的问题了!
  第二句,一如“第一句”,你美国先“实质性地借道俄罗斯”之后再说!否则,类似的问题,根本就懒得理你!
  至于局势究竟如何发展,我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