锗石床垫哪个牌子好:国立故宫博物院「国宝总动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57:22
国立故宫博物院「国宝总动员」2010-01-30
作者:Tr@veller の 驿站

国立故宫博物院「国宝总动员」国立故宫博物院与太极影音科技公司合作拍摄的3D动画影片「国宝总动员」,运用拟人化,加上特效手法,让文物变有趣了。其团队包括有法国喜剧动作片「Taxi」导演GerardPires、美国好莱坞动画导演TomSito及太极影音公司。片中主角有国宝级的文物如婴儿枕、玉辟邪、玉鸭等,主题则为描述三个主角如何寻找从翠玉白菜上飞走的螽斯紧张刺激的历程。拍摄超过一年的3D动画影片「国宝总动员」片长十三分钟,强调故宫文物的精致性与重要性,呈现故宫典藏的数字内容,以幽默逗趣的动画表演,加深观众的印象。官方网站故宮數位博物館深入台北故宫后山国立故宫博物院是位于台湾台北市士林区的一所公立博物馆,简称台北故宫,世界知名博物馆之一,为行政院的直属机构,院长享有部长级待遇。

根据《国立故宫博物院组织条例》,国立故宫博物院以『整理、保管、展出原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及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所藏之历代古文物及艺术品,并加强对古代中国文物艺术品之征集、研究、阐扬,以扩大社教功能』为设置宗旨。馆内以收藏中华文化历代古物、图书、文献为主,主要承袭自宋、元、明、清四朝宫廷的皇家收藏,数量达655,713件(2008年8月底)。由于馆内典藏多为中国历朝传世之宝,遂有「中华文化宝库」之誉。历史北平成立1911年,清帝溥仪退位、中华民国建立之初,清廷与民国政府签订《清室优待条件》,使溥仪仍继续住在紫禁城内。1914年,将热河避暑山庄和沈阳故宫的文物移至紫禁城的外廷,在外朝三大殿设立「古物陈列所」开放参观,隶属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内政部。

1918年7月,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自国子监迁入午门城楼。1924年举行展览,1926年定名「国立历史博物馆」(后为中国历史博物馆,而国立历史博物馆1955年于台北复馆)。1924年11月,溥仪被北洋军阀冯玉祥逐出紫禁城,溥仪居住紫禁城这段期间,因赏赐、故臣借观、拍卖点押、窃取盗卖,使1200多件书画精品、古籍善本和大量珍宝流失。随后于紫禁城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清点与整理宫内珍藏文物。1925年9月,成立清室古物保管委员会,由李石曾出任委员长。清室善后委员会制定《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大纲》、《故宫博物院临时董事会组织章程》及《故宫博物院临时理事会章程》。10月10日,以辛亥革命周年纪念日,在北京紫禁城成立「故宫博物院」(此时尚无设置院长),以神武门作为博物院的正门,外朝部份仍为古物陈列所。

1928年6月,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经亨颐提案废除故宫博物院、成立逆产处理委员会处理并变卖故宫文物、建议在南京另设「国立中央博物院」,后来在古物保管委员会委员长张继的反对下,使经亨颐的前两项计划无法成功。同一时间,国民政府指派易培基接收故宫博物院,公布《故宫博物院组织法》与《故宫博物院理事会条例》,来年2月接任第一任院长。抗战南迁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后,国民政府开始计划将博物院文物南运。来年,日军攻占热河、进逼北平,故宫理事会要求博物院选择院藏文物菁华装箱储置,开始南运。1933年2月6日,北平戒严,华北情势告急,第一批南迁文物抵达上海,期间南迁文物共五批19,557箱,包含古物陈列所、颐和园、国子监等单位文物的6,066箱。

来年2月,公布《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暂行组织条例》,故宫改隶行政院,命马衡为院长。1936年12月,南迁文物由上海转运南京。1937年1月,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中央博物院)正式成立。8月,上海爆发淞沪会战,南迁文物再由庄尚严等人第一批80箱南京文物迁至长沙;来年11月再转运至贵阳安顺暂置(1944年再运往四川巴县)。1937年11月,第二批9,369箱以水路,经由长江至汉口;1939年5月再移往宜昌、重庆至四川乐山。第三批7,286箱文物由那志良走陇海铁路运至宝鸡;1939年7月,再转卡车经汉中运抵成都,随后又运往峨眉古庙安置,成立故宫博物院峨眉办事处。最后南迁至南京的文物,约2,900箱文物因来不及运送,滞留在南京。

北平沦陷后,北平故宫仍留有许多文物,沦陷期间还在继续清点未曾登记的文物,并又广泛征集了一批珍贵文物。南京国民政府下令还在北平的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将留在文物菁华装箱,分批空运南京,马院长以各种理由推延装箱,以致于后来一箱也未运走。文物迁台抗战结束后,杭立武向日本索回许多珍贵的图书和艺术品,随后运往台湾的精品文物之中就有这部分图书和艺术品。包含了北平故宫博物院2,972箱,中央博物院852箱书画、瓷器、玉器,另外加上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善本图书和外交部条约档案等共5,422箱。国共内战后期,杭立武负责抢运这批故宫国宝至台湾,中华民国政府迁运台湾的文物本来计划共运送五次,但因战争形势突变一共只运了三次。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南迁文物先集中运至重庆。1947年6月,南迁文物由重庆循水路运回南京,至12月全数运抵。中博筹备处文物也全部运回南京后,政府将古物陈列所撤销,该所南迁的文物拨交中博筹备处。1948年因国共战乱,中华民国政府将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图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文物、外交部档案开始运往台湾,成立「中央文物联合保管处」。12月27日,第一批文物320箱由中鼎舰运抵基隆港。1949年,1月6日第二批由招商局海沪轮于1月6日运出,1月9日到达基隆,共计1,680箱。第三批文物由昆仑号军舰于1月29日运出,2月22日运抵基隆港,共972箱;第三次原本计划搬运1,700箱,但军舰一到海军部眷属就抢先上船,杭立武只好找海军司令桂永清解决,最后下令拆除办公桌,但由于运输舰舱位有限,最后只能运出972箱,另728箱被迫留在南京。

为阻止文物迁台,南京中央博物院共产党员陶孟和曾发动群众阻止,但未成功。1949年8月23日,文物迁入台中县雾峰乡吉峰村,并成立「国立中央博物图书院馆联合管理处」,隶属于教育部,由杭立武部长兼任主任委员,并于台中县雾峰乡北沟觅地建筑库房(来年4月落成,文物随即迁入)。11月,战时河南博物馆存放在重庆中央大学柏溪分校的68箱出土文物,亦抢运到台湾并存放在台中市糖厂仓库。1951年6月,成立两院存台文物清点委员会,延聘学者、专家为委员,进行重编箱号、抽查箱内文物,直到1954年才完成。这次清点也编制了《点查清册》,成为存台两院文物的原始清册。1954年,国立中央图书馆台北复馆,联管处改组,并开始出版重要数据。

1956年,「北沟文物陈列室」正式开放(该址毁于九二一地震)。台北建馆1965年11月12日,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现址落成时,新馆馆舍定名为「中山博物院」,以纪念当年正值百年诞辰的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行政院通过《国立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临时组织规程》,成立「国立故宫博物院」,改直属于行政院。其中,后来运往台湾2,972箱,占原南迁文物箱件数的22%。1969年,订定《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品征集办法》,在台湾展开增加藏品的行动。1967年-2008年8月期间,透过其它机关移交1,651件,受赠32,326件册,收购12,751件册,合计46,728件册。1989年,国立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聘请社会学者、专家四十余人组成委员小组,再次进行全院藏品文物的清点检验,至1991年5月完成。

此次完成了藏品文物登录号签张贴,文物建卡照片摄照以及文物保存状况的了解。2000年政党轮替后,中央研究院院士杜正胜接任院长,以去政治化、推动本土、中华与国际兼具之多元文化观,回归艺术文化本质经营国立故宫博物院。在此政策指引下,馆藏方向朝扩大至东南亚、南太平洋文物的趋势,以呼应台湾原住民与南岛文化的传承关系。2002年,行政院通过改建案。2006年,改建后故宫随建筑更新推出「OldisNew」概念,以营销方式推广典藏。参考法国国际博物联合会影像授权办法,援用文资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制定影像授权收费规定。2007年,行政院提出修正故宫组织条例,将收藏「中国」文物改为「国内外文物」,遭立法院否决。2009年2月14日,国立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带团赴中国大陆访问北京故宫,首度开启两岸故宫交流,3月份北京故宫院长也带团来台参访。

10月将在台北故宫举办的「雍正大展」,将成为两岸故宫合作的试金石。扩建

至善园1964年,国立故宫博物院正馆开始兴建。1966年,第一期新馆左右两翼扩建工程完竣。1971年,第二期扩建工程从新馆两翼向前扩建完竣,陈列室面积达到8,777.41平方公尺。1983年10月,成立「张大千先生纪念馆」。1984年,第三期扩建工程故宫新建行政大楼启用。库房和展场建立恒温恒湿、防火防潮、防震防盗等措施保护,又仿乾隆养心殿西室书斋于正馆设「三希堂」。

来年,仿宋明庭园设「至善园」。1994年,故宫院长秦孝仪提出改建构想。来年,第四期扩建工程图书文献大楼竣工使用,同年又増设「至德园」。2000年,杜正胜接任院长,计划进行第五期正馆扩充整建,并推动故宫南部院区之规划设立。2007年2月,正馆扩充整建工程完工,展览空间达到9,613.91平方公尺、非专业展览用之公共空间则增加至10,656.98平方公尺、行政空间增至8,852.69平方公尺。馆藏文物馆藏文物馆内收藏的肉形石与翠玉白菜、毛公鼎,合称为「故宫三宝」,因其独一无二、造工精细,世间罕有而闻名。但翠玉白菜与肉形石目前在故宫典藏古物分级上为重要文物,而非国宝级文物。藏品分类青铜器:院藏青铜器皆以传世为主,计有5,996件,其中先秦有铭文者约500件。

著名的有:《毛公鼎》、《散氏盘》、《宗周钟》以及北魏太和元年的《青铜镀金释迦牟尼佛坐像》等重器与金铜佛像。书画类:院藏书画计有9,120件(2004年)。其中元以前绘画574件(不包括南熏殿宋代以前帝后像),著名的有:唐代李思训《江帆楼阁图》、韩干《牧马图》、梁荆浩《匡庐图》、关仝《秋山晚翠图》、南唐巨然《萧翼赚兰亭图》、赵干《江行初雪图》、宋代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宋徽宗《蜡梅山禽》、李唐《万壑松风图》、马远《雪滩双鹭》、夏珪《溪山清远图》、崔白《双喜图》、苏汉臣《秋庭戏婴图》、元代赵孟俯《鹊华秋色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等。元以前书法155件,著名的有:东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唐代孙过庭《书谱》、徐浩《书朱巨川告身》、怀素《自叙帖》、颜真卿《祭侄文稿》、宋代苏轼《寒食帖》、黄庭坚《松风阁诗》、宋徽宗《诗帖》、米芾《蜀素帖》、蔡襄《澄心堂帖》、元代赵孟俯《趵突泉诗》等。

清郎世寧《百駿圖》看详图

西周晚期毛公鼎看详图

宋范宽《溪山行旅图》看详图陶瓷器:院藏陶瓷器计有25,407件,其中宋代五大名窑瓷器,明代官窑瓷器与清代康、雍、干三朝珐琅彩瓷器收藏均独占优势。

图书文献:院藏清宫档案文献386,729册件、满蒙藏文文献11,501件、善本书籍176,784册(含宫中档朱批奏折、军机处檔、内阁部院檔、国史馆及清史馆檔)。院藏的版本时代早(宋、元、明版较多)、卷帙完整、质量较好,如文渊阁《四库全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养心殿《宛委别藏》以及昭仁殿部分《天禄琳琅》藏书等,多是独有的巨帙或孤善之品,相当珍贵。工艺类:院藏玉器12,103件,著名的有:清代翠玉白菜、肉形石。漆器707件、珐琅器2,510件、丝绣306件、织品104件、成扇1,651件、竹木牙角雕刻651件、笔墨纸砚等文具2,379件、钱币6,952件、杂项12,294件。

清翠玉白菜看详图

清肉形石看详图

清陈祖章雕橄榄核舟看详图两岸收藏对比台北故宫当时运抵台湾的文物共有2,972箱,总计608,985件册。

其中清宫档案、善本书籍等图书文献计有567,891件册,器物书画合计63,150件,都是文物专家翁文灏等人挑选过的精品,绝大多数为国宝中的国宝,诸如毛公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翠玉白菜、肉形石、宋代汝窑瓷器21件、《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加上后来征集的文物,至2008年8月底,总计收藏655,713件藏品。

新石器晚期玉琮看详图宋苏轼寒食帖看详图

北宋定窑白瓷婴儿枕看详图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看详图清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局部)看详图北京故宫原有明清档案八百万件,善本五十多万册(件、块),器物书画一百万件,总计达九百六十万件。

后来明清档案划出,成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部分宋元版书在内的十四万册宫廷藏书转给中国国家图书馆及一些省市和大学图书馆收藏。包含1949年后征集共廿四万多件,现北京故宫博物院共有藏品150万多件。书画类:有书画15万件左右,约占世界公立博物馆所藏中国古代书画的1/4。元以前绘画420件、书法310件。陶瓷类:有35万件,一级品1100多件,二级品约5.6万件。青铜器:有历代铜器1.5万余件,其中先秦青铜器约1万件,有铭文的1,600件,是世界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博物馆。工艺类:有玉器28,461件,漆器、珐琅、玻璃、金银器、竹木牙角雕刻以及笔墨纸砚等,有101,355件。图书文献:现存的明清抄、刻本,品种、数量众多,而所存数量不多的宋元版书已拨交中国国家图书馆。

宫廷文物类:从代表皇权的典制文物到皇家日常生活用品文物,无所不藏。例如清代玉玺「二十五宝」、卤簿仪仗为台北故宫所无,帝后冠服也较齐全。文字资料来源: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