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捷ws3302:吃饭轶事————怀念高中艰苦快乐的岁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22:29:20
      80年代末期,我们走进了108国道边一所名气甚大的高中——寺前中学学习。这里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但也不乏周边县城﹑矿区和外省份的学生。那个时候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观念正在敲打关中人的心扉,田地里的经济作物(苹果)才刚刚起步,麦子家家倒是储存了好多。所以同学们基本都能吃饱,但不可谈吃的质量。大家共同的感受就是缺票子,某君每周有3元钱左右的菜票及零用钱简直是同学们心目中的大款,令人羡慕不已!

        大多数人星期天下午来校时都背了一布袋馍和一罐头瓶辣子为主的杂烩菜(耐于储存),这是三天的口粮,吃饭时打点开水将就着、有计划的吃,要不然就要饿肚子。礼拜三下午家里近的同学家长来送或者利用活动时间回家去取;而距家远的同学就上灶(学生食堂)了。上灶也是令人心动的事情,分为半灶和全灶(整天在食堂买饭,不在家里带食物),都是家境较好的或者说普通话的人才有份。顿顿能吃热馍,能喝稀饭,能筷子夹鲜菜是大多数同学梦里流口水的美事!而这并没有影响大家的学习热情和人际交往,因为老师告诉我们已经很幸福了,前几届学长还有来背红薯包谷馍的,人家已经考到什么某个大学去了。高中阶段是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饭量大是共同的特点;可是副食不行,单一,不鲜,营养缺乏是普遍问题,脸色发白,嘴唇起皮是常有的现象。所以就围绕“吃”而发生了一系列令人回味的事情。

        一,挤的吃。吃饭时用人欢马叫形容也不为过份。因为食堂只有1个,窗口只有2个(分别卖馍和菜);吃饭人数不可预知,做饭的师傅一般不会多做的,剩下的不好交代;所以能提前把饭菜买到手是一件非常不简单而且有面子的事情。只见窗口前像蜂窝一样密密麻麻,人高马大的男同学这时候就派上了用场,腿长胳膊长,把碗送了进去拿出来,得意的眼神,喜悦的表情溢于言表。里面个子低的同学好不容易买到手的汤水类饭菜出来就剩半碗了,也喜嗞嗞的;只有可怜了没有人缘的女同学了,只有人家都走了她们才冲上去。。。。。。一次,我跟在后面挤,不想前面同学突然都散了,把我闪在了窗口前面,只见眼前一个大勺空中飞舞,还好老王师傅只是吓唬;原来灶上卖面辣子,一个同学经不起挤把刚打好的饭碗翻到了王师傅脸上。。。。。。

       二,赌的吃。食物品种匮乏且没有钞票,怎么办?头脑灵活的家伙绝招就是赌的吃。现在街上很少有人问津的麻花可是我们那时候的首选美味佳肴。5分钱一根,赵某说他一分钟能吃3根,和范某较上了劲,结果没吃完,过了个嘴瘾大家一笑而散;端午来了看见小卖部有现在看来劣质的绿豆糕,7毛∕斤,姚某说他20分钟内能吃一斤,结果太甜最后几块难以下咽而求饶,后半周对方和他同吃一碗菜。。。。当然也有饭量大的,二斤饺子一顿吃完也是有的,临到最后每个饺子进口都让看客眼睛扑腾一下,对手心脏猛跳几下。

        三,赊的吃。记得到高三时,校门口早点时突然来了2个村民手提笼卖包子。那个味道绝对是天下第一,开始很刹货,包子很快就卖光;随后尤其是后半周卖的很艰难,村民主动赊欠给熟客。其中一个不会写字,在本子上画头像,这个娃鼻子高,脸上有痣;那个娃戴眼镜,三七分头。。。。总之只有主人能看懂。经常故意赊欠看看自己的头像是什么样。也不乏因欠账而翻墙回家的伙计。

        四,“诈”的吃。那时和外面的交流唯一的是靠书信,邮电所的电话连想也不敢想。上完操后总要到收发室看看有没有自己的信件,只要看见班上或者熟人的信件立即抢在手,连蒙带煽都要搞几个洋糖才算罢休;要是元旦碰见来自异性朋友同学的贺年卡之类,最少2两油馍的代价!

       五,搭的吃。学习紧张,经常有压堂现象,也有忙闲之别;所以高年级和低年级组合,兄弟姐妹组合,乡党之间的组合,个子高低的组合,分工明确,提水,打菜,买馍最后在约定的地点圪蹴而餐。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嘘寒问暖,肩并肩的生活。

      上面这些文字我一气呵成。首先声明我没有诋毁母校和贬低任何人的意思!在那个年月我们朝气蓬勃,有理想,有抱负,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我们懂得友谊,懂得关爱,更懂得尊重!艰苦岁月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共同的经历架起了友谊的桥梁。现在天南海北的伙计们很难团圆,电话那头的你我他心是相通的;偶尔的相聚忆起旧事总是像小孩一样乐开了花,那种天真烂漫,那种无忧无虑把每个人的思绪都带到了家乡和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