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培训收获和体会:净空法师:末法时期,为何不提倡观想念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5:06:50
净空法师:末法时期,为何不提倡观想念佛?
 发布:心源 []   日期:2011-5-22 7:55:00        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要解【问。观经专明作观。何谓不劳观想。答。此义即出观经。彼经因胜观非凡夫心力所及。故于第十三别开劣像之观。而障重者犹不能念彼佛。故于第十六大开称名之门。今经因末世障重者多。故专主第十六观。当知人根虽钝。而丈六八尺之像身。无量寿佛之名字。未尝不心作心是。故观劣者不劳胜观。而称名者并不劳观想也。】   ‘问:《观经》专明作观,何谓不劳观想?’念佛法门里头有观想念佛,说不用参究还可以理解,为什么不用观想?‘答:此义即出《观经》。’说不劳观想这个意思,就是出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彼经因胜观非凡夫心力所及’,从第一落日悬鼓到第十二观是观想念佛,确实不是我们能够观得成的。这十二观里面,最简单的就是第一观,你们不妨试试看,看这一生当中能不能把它观成?要怎样才能观成?经上讲得清楚:太阳下山的时候,你看落日像悬鼓一样红红的太阳,睁着眼睛太阳在面前,闭着眼睛太阳还在面前,这叫观成了。如果闭着眼睛太阳没有了,这没有观成。无论在什么时候,一切时、一切处,太阳都在面前,这叫观成。这最简单的,往后一层比一层复杂,不容易,真难!佛知道,绝对不是末法时期的人能够修得成功的。这个方法在正法、在像法时期还有,末法时期修观想修成功的几乎没有了。在历史上我们也没见到一个,智者大师是修观想成功的,智者大师他是隋朝末年唐初的人,还在像法的时候,还没有入末法。末法到今天是一千零二十年,所以末法时期一千零二十年之内,修观想成就的再没有听说过一个,记载里头也没有。   ‘故于第十三别开劣像之观’,第十三观是“观像念佛”,这就比较容易多了。观什么佛像?丈六金身,或者用泥塑、木雕、彩画都可以。塑造这一尊佛像,天天看它,使这个佛像印在自己的脑海里,佛法里讲印在八识田中,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虽然是一种方法,诸佛如来并不提倡。原因在什么地方?有它的困难,譬如修行人,那要很大的福报,家里有佛堂供养佛像,天天你去看这个佛像。你要有工作,你不能看这个佛像,你修行的功夫就断掉了,就间断。所以,那要有大福报,不需要工作,生活一切有人照顾,有人供养,才可以修这个法门;如果没有这个大的福报那就不行,离开佛像,你的功夫就间断。   ‘而障重者犹不能念彼佛’,这是业障重的没福报。‘故于第十六大开称名之门’,十六观最后一观大开称名之门,持名念佛就是十六观里面讲的。‘今经’,就是指《阿弥陀经》,我们现在这部经。‘因末世障重者多’,这实在的话,我们自己想想,自己业障很重,观想不能成就,观像没有这个福报,佛才开持名念佛的方法,持名念佛我们就方便了,不需要看佛像,一切时、一切处都可以念佛,不受环境的拘束,功夫能够成片,能够不断,这是法门无比殊胜之处,‘故专主第十六观’。   ‘当知人根虽钝,而丈六八尺之像身,无量寿佛之名字,未尝不心作心是。故观劣者不劳胜观,而称名者并不劳观想也。’胜是殊胜,“胜观”是前面第十二观“观想念佛”。业障重的人、根性钝的人,可以不用前面观想的方法,改用观像,观丈六或者观八尺,或者更小一点,像我们现在供的这个,这个大概只有两尺的样子,缩小了,可以随身带的,古人画的佛像随身带的,所谓是西方工具。如果根性更钝一点的人,连这个都做不到,那就完全用持名,观想就不必要了。我们知道,单单用这一句佛号,一生当中成就往生的人很多。我们在《净土圣贤录》里面看到,在《往生传》里面看到,在近代一些念佛人往生我们也看到;就是一句佛号,二六时中净念相继。为什么这一句佛号能成功?观想、观像、持名都是心作心是。“心作”,是心作佛;“心是”,是心是佛,一个道理。一个道理哪有分别,又何需要执着?我们把事理都搞清楚、都搞明白,我们的疑惑才消除,才能够死心塌地老老实实这一句佛号念到底。前面给我们解释为什么不必要观想,这底下这一个问答,说明为什么不必要参究。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72111.htm) -------------------------------------------------------------------------------------------------------------- 净空法师:执持名号为正行,不必观想参究
 
 发布:心源 []   日期:2011-5-19 20:50:00  
  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前面说过,往生是建立在三种不思议的基础上。第一个是我们自己心性不可思议,能念之心,真心,这个不是妄心,是真心,真诚恳切恭敬之心,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这个佛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个地方说了,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这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以名召德,罄无不尽”,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你问为什么能变?阿弥陀佛是自性弥陀,西方世界是唯心净土,那怎么不能变?当然可以把佛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因为我们自己的心性跟佛的心性是一不是二;如果是二,那就没有法子。是一,这就理上讲得通,事上你要晓得怎样才能变。其实这些原理,佛在经里面讲得太多太多,只是我们的心太粗。所谓“一切法从心想生”,问题是你的心要专想,专想弥陀,才能把弥陀变成了自己。自己跟阿弥陀佛气分交接,这是真正的感应道交。   ‘故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这段话非常重要。修净土的,怎样是正规的修行?就是执持名号。‘不必更涉观想参究等行’,八万四千法门,其它统统用不着,就是一句名号老老实实念到底,就成功了。‘至简易,至直捷’,“至”是到了极处,简单容易到了极处,直捷稳当也到了极处,没有比这个更简单,没有比这个更容易,没有比这个更直捷的。这真正是一切法门里面第一殊胜法门,这个我们要知道。许多人就是因为看到这个法门太容易、太简单,不敢相信。你要问这什么缘故?那就是此地所讲的,他的善根没成熟,不敢相信。还要用其它法门,或是观想、或是参究、或是密咒来帮助,哪里晓得愈帮愈乱,大错特错!这个法门真的找到了,真的明了了,确实所有一切经论统统放下,这是正确的。真正做到一门深入,不需要第二部经,不需要第二个法门,这个心定了,心立刻就清净了。清净心,他就相应。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71900.htm) ---------------------------------------------------------------------------------------------------------------- 净空法师:过失不要隐瞒,要发露忏悔
 
 发布:心源 []   日期:2011-5-19 10:11:00      
  第四,佛教给我们「不覆瑕疵」。自己造作的过失不要隐瞒,发露忏悔。我做错了,有勇气说出来给人听,别人知道了,责备你几句,骂你几声,好!报掉了。我们这个罪就报掉了,所谓是「重罪轻报」,罪报掉,好!修的善可别让人知道,善让人知道的时候,这个人赞叹你几句,那个人赞叹你几句,报光了,善没有了,这个亏就吃大了。世出世间的圣人,教我们要积阴德。什么叫阴德?阴就是不让人知道,我们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不要让人知道,不要让人赞叹,我们自己的姿势愈低愈好。做再大的功德也等於没有做一样,自己对一切人谦恭卑下,这个好,我们自己积的功德能够保全,保全将来果报就大了,就殊胜了。   最聪明的人、最有智慧的人,把他一生所修的福报,在什么时候享?临命终时。临命终时享什么福?没有病苦,这是大福报,临终不生病。临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临终可以站著走、可以坐著走,知道自己到哪里去。这个去处,第一殊胜的是极乐世界,我们这一生业报完了之后,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到极乐世界就是作佛去了。这在十法界里面,最高的选择,选择作佛,所以不会选择生天,当然也不会选择来生再到人间,去享人间的富贵,不干这个事情,富贵是假的。我们翻开历史,看看历朝历代的这些帝王将相,当年在世轰轰烈烈不可一世,今天在哪里?都埋在地下了,他有什么了不起。你要把这个事实真相看清楚了,世间的功名富贵你就放下了,没有意思。享这些世间的福报,福里头有许许多多的苦在里头。自古以来哪一个作帝王的不辛苦?哪一个作帝王的一生能称心如意?没有一个。虽享福,心里也是提心吊胆,也是没有一时心里舒适的时候,没有。所以,过失不要隐瞒,更不可以推卸给别人,要发露忏悔,露就是完全呈现出来,一丝毫隐藏都没有。大乘无量寿经  (第九集)  1998/5/2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34-009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71838.htm) ---------------------------------------------------------------------------------------------------------------- 李炳南居士:地藏菩萨是度众生往西方,还是其他地方呢?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1-3-30 13:46:00       
         问:地藏菩萨度众生,是度往西方,还是度到其他地方呢?          答:随众生的愿望,不限于西方。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62531.htm) ----------------------------------------------------------------------------------------------------------------  李炳南居士:观音菩萨头顶上的化佛是什么意思?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1-3-21 16:56:00      问:有人问观音菩萨头顶上的化佛和大势至头顶上的宝瓶是什么意思?  答:化佛表悲,宝瓶表智,二圣立于阿弥陀佛的两边,就是悲智双运,普度众生的意思。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61400.htm) -------------------------------------------------------------------------------------------------------------- 李炳南居士:只念菩萨圣号,临终时观世音菩萨能接引往生吗?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1-3-18 13:58:00       问:平时信仰观世音菩萨,只念菩萨圣号,临终时观世音菩萨能接引往生吗?  答:念阿弥陀佛往生,这是由阿弥陀佛的本愿而来。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念佛也可不必回向。观音智慧多方便多,普门救苦,不一定接引往生。虽然众生念观音专求往生,也能随观音化身生到净土,但是净土三经都叫我们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不如依教奉行,听从佛陀的教导为好。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61102.htm) -------------------------------------------------------------------------------------------------------------- 净空法师:末法时期地藏经是度众生最重要的一部经典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1-4-5 10:16:00     
摘自净空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玄义讲记》     末后这一段,“第四论不思议方便用者”。这段文字表面上的意思,已经跟诸位说过,今天我们要讨论,我们读了之后怎样学习,这才是重要的。这一部经的作用要是论到极致,那是真正能帮助我们,证得圆教究竟的佛果。既然有这么大的用处,其它的可以说都是些鸡毛蒜皮,我们今天讲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民的福祉,在本经来讲,那是轻而易举,没有做不到的。因此古德常说,这部经在末法时期,是度众生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这个话说得绝不过分。我们细心想想,世尊在地藏会上,将他灭度之后教化众生的使命委托给地藏菩萨。佛不住世,特别是末法这一万年,教化众生的责任落在地藏菩萨的双肩,地藏法门对于末法是何等的重要,我们就可想而知。末法它末在哪里?这一点我们要清楚、要明白。    ……   在末法时期,为什么会招致这么大的灾难?这是孝道没有了。不但孝行没有,孝的概念都没有,这个可怕了。正、像、末的区分,我们也可以用孝道这个条件来观察:正法,人人能尽孝;像法,孝道就衰了,虽然讲,但是行达不到,在行为当中是打了很大的折扣;末法时期,不但行没有了,孝行没有,孝的观念也忘得干干净净。怎么样拯救世人?没有别的,还是要提倡孝道,还是要教孝、劝孝。“孝”是整个佛法的基础,也可以说是,孝是一切众生幸福美满的根源。救众生,要从根本救度,根本救度就是教孝。中国佛教,晚近这一、两百年我们不谈,看看过去,从后汉传到中国来的时候,隋唐达到最高峰,历史上称为佛教的黄金时代,朝野没有不信奉,没有不遵行,帝王大臣给一切人民做榜样。纵然到了末代,皇帝实在不尽孝,死了以后谥号里头还有孝字。这就说虽然做不到,他还知道孝是好事情,还想有这个字,得到身后的荣耀。所以中国古时候帝王,以孝治天下,以礼治天下。我们佛法教化一切众生,也是以“孝、慈”为根本。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63302.htm) ----------------------------------------------------------------------------------------------------------- 李炳南居士:静坐时兼默念佛号,有妨碍吗?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1-3-16 14:49:00       问:静坐时兼默念佛号,有妨碍吗?  答:默念容易入定,很好。睡卧时也只适宜默念,出声就有失恭敬。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60828.htm) ---------------------------------------------------------------------------------------------------------- 李炳南居士:佛有无缘大慈,为何要别人念他名号才肯接引?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2011-3-16 14:43:00      
        问:经上说:‘从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经过十万亿佛土,有一个世界叫做极乐世界。’路途这样遥远,难道不是太渺茫了吗?既然佛有万德万能,神通无边,为什么他不把三界六道都变为净土呢?为什么一定要念佛才能往生呢?佛有无缘大慈,为什么要别人念他的名号才肯接引?          答:太阳系有九大行星,还发现有更多的太阳系,这难道不是更加渺茫吗?经上告诉我们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只知道佛万德万能,心也万德万能啊!心净才有净土,心秽就生秽土。世界本来就是空空,没有净秽,出现净秽的分别,都是心相所成啊!佛即是净,念佛自然就生净土,不念佛,心即不净,就不往生净土。不念佛,沉迷世间欲望,怎么能生净土呢?佛视一切众生为佛子,故一切世界都是净土。只因为凡夫和佛有天壤之别,从道理讲都有佛性,但心相却根本不同。明白了大千世界,唯心而造的意义,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要得心净,必须有广大无边的慈悲心,这就是为什么佛时刻忆念我们众生的原因。如果我们一心念佛,那么我们的心就和佛心相通了,这就是我们念佛往生的道理。如果我们心中妄念太多,就和佛相隔了一道厚厚的墙,佛虽然思念我们,我们却逃避不见,那又有什么办法呢?例如儿子出走,母亲虽然日夜思念,但儿子并无回心,越走越远。只有儿子也思念母亲,才有相逢的日子。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60825.htm) --------------------------------------------------------------------------------------------------------  净空法师:愿生净土,是无上菩提心
 
 发布:心源 []   日期:2011-4-21 20:36:00    
      。。。  殊胜行愿,「殊胜者,佛教术语」,佛家讲殊胜,殊是什么?特殊,特别。胜是超胜,超越。「事之超凡绝俗,世间希有」,这叫「殊胜」。法藏的「行愿」,「身行与心愿相资」,他的身行跟他的心愿完全相同,而不是一般学佛的所谓口是心非,心口不一样,那学佛就难了,口里念阿弥陀佛,心里留恋这个世间,放不下财色名食睡,这怎么行?这去不了!得统统都放下,心地清净,生大欢喜。「《菩提心论》曰:求菩提者,发菩提心,修菩提心。」这几句话说得好,发了心你得要修,如果你不修,菩提心永远得不到。菩提心是什么?照经论的讲法,两个小时也讲不完,我们简略的说,《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的菩提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大乘起信论》里面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把经论合起来看就容易明白。至诚心,真诚到极处,纯真无妄,这个心是菩提心之体,那是什么?那就是自性。阿赖耶是妄心,你就晓得真心难!换句话说,六道、四圣法界所用的心不是菩提心。如果发菩提心、修菩提心的人,他用菩提心,他就超越十法界。所以什么人有菩提心?《华严经》上圆教初住菩萨以上是菩提心,难!发了菩提心,怎么修菩提心?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叫修菩提心。菩提心是自己本来有的真心,本来有的,它现在有没有?有,但是现在虽然是有,它有了障碍,变质了,真心变成妄心,就是变成妄想分别执着。妄想是阿赖耶,分别是第六意识,执着是末那识,变了。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叫修菩提心,不是普通人做得到的,圆教初住菩萨才做到,所以阿罗汉有没有菩提心?没有,小乘辟支佛也没有,权教菩萨也没有,权教菩萨是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都没有。
          可是法藏比丘的愿真正是殊胜,他教我们不断这些烦恼,也是菩提心!这个特别,这个真特殊!怎么回事?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说的,只要你真正发心,愿生净土,老实念佛,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印光大师对这句话赞叹备至,说他讲得太好,古来大德没人讲过,这蕅益大师说出来的。你看,很多阿公阿婆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临走的时候真的预知时至,站着走、坐着走,跟大家讲,「阿弥陀佛来了,我看见了,我跟他走了」,真走了。到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就是发大菩提心了吗?妙!不假!这是阿弥陀佛无比殊胜的行愿,诸佛如来都没有,连华藏世界也没有,这是显示净宗的殊胜。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六五集)2010/10/13 檔名:02-039-0165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6830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