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环模型誰提出:唐三彩的鉴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20:20:49

唐三彩的鉴定

2007-11-24 20:29:30|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唐三彩的鉴定应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真伪鉴定,第二层次是真品鉴定。第二层次的真品鉴定是进一步研究其烧制地点和烧制时间。

由于出土资料的限制,对唐三彩真假的辩识及烧制地点和时间的确定具有模糊性的特徽。精确的科学的认识,有待于考古组了的丰富和研究的深入。

唐三彩的真伪鉴定

假作真时真亦假,现在存世的真真假假,又真又假的三彩,在鉴定时确实很难。又因为唐三彩烧制地点不一,胎质和釉色,造型和风格本身就各不相同,在鉴别时很可能假当作真,真又当作假。对民国初及近二十年的仿制品,应从胎、釉、形、神诸方面综合考虑,尤其是难以言传的“神”,是任何名匠高手都仿不了的。

胎——真品是陶胎,较为粗松,胎色呈白、白中闪黄或粉红色。近二十年新仿的是瓷胎,细腻致密,有些则用石膏加水泥制成,洁白或稍灰。

釉——真品釉层厚实,光泽柔和,釉色深沉,外观自然而古拙。由于长期水漫土蚀,釉面形成一种极细的无色纹片,纹片四边上翘与胎体略有分离。南方出土的唐三彩还可以见到水蚀而产生的银釉。民国初及近二十年所仿釉面晶亮,有大且不匀的纹片,纹片四周上翘现象。

施釉方法——唐代三彩采用刷釉方法,有的部位用不同底色,各种釉自然流淌、交融。因刷釉造成釉层厚薄不均,见微小露胎处。人佣的头部或足部,兽的足部和底盘露胎。近二十年仿制三彩采用喷釉方法,不同部位用不同釉色加重,形成套色,有人工痕迹,很少流淌。因喷釉,釉层均匀细腻,不见微小漏釉处。器物的各部分均满釉,不见露胎。

制作成型——唐三彩真品用模型、轮制并捏塑手制成型,同类产品大小不一,见刀痕和指痕。马、骆驼等动物的尾和身躯连在一起塑制,出土物常见损坏或残缺不全。

仿制三彩用模制或注浆成型,见胎浆流淌痕,产品规格大小统一。大件器物均分件成型,如马骆驼的尾部和身躯分别制作,烧成后再插入佣身臀部方孔。

真唐三彩土锈与原物结为一体,不易刮去,即使刮落也必带去釉胎。仿旧作品都经水洗或药品处理,有生硬和不自然处,与出土唐三彩真品经千年风霜的陈旧感,总有神气上的区别。

近年西安、洛阳由国家单位仿制的三彩在胎上打印记,比较容易识别。

真假三彩的识别以来理性认识能力,更以来实际积累经验,许多不可言传的诀窍,讲不出道理的直感往往更准确。

唐三彩出土地点的辩识

唐三彩出土以西安和洛阳为多,扬州次之,其它地区仅见零星报道。各地出土物的胎釉造型特点不同。理清并总结唐三彩的地域性特徽有重要意义,早年出土的三彩借助这种认识可搞清一些“身世”,同样,又为真伪辩识提供了一条线索。

出土地点和生产地点之间有些联系,但并不等同。同一墓出土的可来自几个窑,同一窑产品也可以出现于几个地方的墓葬。在古代运输不便的情况下,巨型三彩佣不可能长途跋涉,出土地点和烧制地点回较近。西安和洛阳三彩的明显区别也证实了这一点。至于每件三彩是什么地方生产的,按目前的考古资料和研究水平,还无法给予准确的回答。

占出土三彩绝大部分的西安和洛阳唐三彩,有这样一些主要区别:

胎质——陕西三彩胎骨较粗松,其中红泥胎延续时间较长,在出土三彩中占一定比例。河南出土的三彩,胎骨较坚致,不见红泥胎。

釉彩——陕西三彩的釉色清亮素雅,玻璃质感弱,用淡绿、淡黄、褐色装饰较多。釉彩装饰以各种垂流交融的发为特徽。河南唐三彩釉色严厉浓重,多见集合形点彩花纹和垂带状花纹,流釉控制较好,有些纹饰仿丝、毛织物,施彩不顾及造型,带有明显的装饰性。

造型——西安三彩女俑以丰满肥硕为主,男佣身材矮短,武士佣均体形彪壮,短颈粗腰。河南三彩女俑俏丽飘逸,男佣胖瘦得体,武士佣威猛瘦劲。三彩楼阁、亭院、山峦、水池等模型唯见陕西出土。河南三彩的造型总的来说不及西安三彩精致,似官窑和民窑之区别。

成型——陕西三彩的人佣制作较多采用捏塑方法,人物的衣衫单个捏塑,如武士佣肩上飘带飞旋各不相同,在河南三彩中则未见到。

除西安和洛阳外,出土三彩一扬州为多。扬州三彩的产地有不同说法。扬州发现过唐代窑址,应有当地产品。但作为外销重要窗口的扬州,贸易三彩必然大多由别处运来,估计有四川、湖南、河南等地。

扬州三彩和西安,洛阳三彩相比还是有区别,主要特徽为:

胎淡红色、淡黄色和白色,较粗。另有白、褐螺旋形纹胎装饰。

施釉有单面和里外双面两种。

各种釉色中,以绿色最多,有浅绿、中绿、深绿等几种。

欺侮均日用器皿和小形玩具,不见大型随葬佣。

唐三彩制造时间的确定

唐三彩制作时间始于高宗晚期,约七世纪六十年代,但其下限尚难肯定。对每件唐三彩的烧制时间的确定,目前只能以纪年墓的出土物为参照,提出一些零碎的、不精确的依据,作今后进一步研究的阶梯。

大型三彩镇墓佣(镇墓兽,武士佣或天王佣,文官佣,十二支神佣),一般是七世纪九十年代至八世纪三十年代的产品。

大型三彩镇墓兽和三彩马、三彩骆驼的体型经历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以八世纪初(中宗期)产品体型最为高大,以前或以后的均稍矮小。

三彩女俑的造型早期的清秀,后期的肥硕,以中宗时期为过渡。

镇墓兽在初唐时期塑成人身蹄足。到武则天时出现兽身、鸟翼、蹄足,有兽面或人面两种。

武士佣是初唐的造型,到武则天时出现佛教中金刚造型的天王佣。武则天和唐中宗时期武士佣和天王佣并见,以后则只见天王佣。

房屋、假山水池、枕等陈设用具,开元始多见。

马的造型自武则天时期开始更加精美,尤以带鞍马为甚,鬃剪成三花状的“三花”马始见于这一时期。

釉彩早期因烧制温度过高,自然流淌、交融较多。盛唐和中唐开始,釉彩流淌,交融中人工控制痕迹明显。

早期三彩釉层较厚浊灰暗,有较多褐色,盛唐起釉色清亮明艳。蓝彩熟练运用是在八世纪,这时三彩已盛极而衰,因而大型蓝彩器很稀少。

唐三彩胎骨早期的烧制温度较高,盛唐时降低胎烧制温度以适合釉的烧制条件,以后三彩日用器皿的烧制温度又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