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剑物语5下载:“理、法、术、功”初学要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43:20

理、法、术、功初学要义

龙易网络   http://lybbs88.com
      理、法、术、功是传统拳术的四大组成部分,虽然不是全部内容,但却是主体。理、法、术、功的具体内容随着练习者水平的不同而不断变化。即使是同一条理论、同一个练法,其内涵和要点也会随层次的不同而不同,有时甚至会看似前后矛盾。初学者最容易在理论与练法之中纠缠不清,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拳论、拳谱虽好,初学之人看为妙。若愿意看,拣几条基本的和根本的,背下来了事。 
初学之人重在当下当下对,便是对;当下错,便是错。功夫是在错中求对,因为错,才要练。我这一拨的师兄弟们在练功之初最常问师父的一句话就是:师父,您看我练的对吗?一个月之后,自己就不问了。回过头来想想,自己都觉得好笑:要是对,还用的着练。传统拳术是一门实修的学问,初学之人重在踏实,小聪明与浮躁要不得。 
初学入手有两种方式:明理练拳与练拳明理,这两种方式并无高下之分。依我个人的看法,若你已经熟读百家拳谱,以练拳明理较好;若你是白纸一张,明理练拳容易些。两种方式编排不同,内容却是一样的。 
明什麽理,自古至今,虽无定论,但也大同小异,兹列出数条,供参考: 
1 、   传统拳术是一门以自然法则为准则的技术 
2 、   传统拳术的练用讲究以顺、随为法 
3 、   传统拳术讲究练用有别 
4 、   传统拳术的最终检验标准是斗手 
5 、   传统拳术各门各派虽入手不同,但本质并无不同 
6 、   传统拳术的练用之中最难的是克制己欲,因此要时时刻刻戒贪 
7 、   传统拳术讲究恰到好处,练功、用手要在恰到好处上做文章 
8 、   传统拳术讲究君子求诸己,改变自己往往比改变别人更实际一些,练用之中都有体现 
9 、   传统拳术讲究在自己能力许可的范围内,以最小的付出换取最大的效果 
…… 
一不留神又写的太多了,知道太多对于初学者而言是障碍,并不是一件好事,我本人就曾深受其害。 
再简单总结一下: 
初学者要以顺、随为法,明白练用有别,时时刻刻要克制己欲,才能做到恰到好处,通过斗手检验自己的真实水平。 
顺、随,练用有别,恰到好处……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法则。在实际的练用之中还有很多具体的法规,如:外三合、虚领顶劲、涵胸拔背、沉肩坠肘等等,各门各派说法不一。若你练的是宗门拳技,专修一派,知道本门宗技的相关法则即可,不必勉强自己同时全面掌握,可个个击破,逐个掌握;若你是多家合参,这些具体法则还是统统忘掉为妙,练到哪里,要求到哪里,说到哪里。尽信书不如无书。人的精力有限,同时兼顾两件事情都做好已是不易,何况三件、五件、八件……入手之初最重要的是专注,不要多想,尽可能专注于当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是这些法则构成了传统拳术的框架,使她有别于其它拳术。 
术,按现在的话说,有技术和战术之分。拳术拳术,没有技战术,也就不能称其为拳术。一举手,一投足之所以能称为技术,因为它合乎一定的原理与法则;与人打斗之所以能最好地发挥技术,先自保而后取胜,靠的是与技术相配套的战术。   
一般而言,传统拳术中技术的最小单位称为手法。这里的手法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仅指手的动作。手法是传统拳术的术语。这样的术语有很多,若仅仅按日常生活中对于文字的理解去解释传统拳术的术语,容易产生误解。手法的简单组合叫招法。对于初学者而言,用招法获胜比用手法获胜要难一些。能用招法获胜,就意味着能够初步靠变化赢人了。靠变化赢人是传统拳术的必经之路,是小力打大力以弱胜强的必备条件。顺、随是变化的基本准则,但不同的层次,顺、随的涵义是不同的。变化的后盾是功夫,变化的载体是技术。 
很多流派的技术体系中都有母手。如八卦掌中的单换掌、双换掌等老八掌;翻子拳的八母手等。母手是一类特殊的招法,每个母手都至少代表着一路典型的打法,熟习母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母手除了起典型招法的作用外,往往还可以当功法练,虽没有专修功法上功快、功夫纯,但练出的功夫不用转化就可直接使用。有一得,必有一失。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功法。练,就有得。 
功,是传统拳术的精华,也是传统拳术的根本所在。功和技是不同的范畴,即使外在形式相同,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有些功法和技法的练习形式是合而为一的,典型的如形意拳的五行拳。功法有很多种类,具体练法更是举不胜举。同一个练法,因理解不同,效果也不同。不论哪个流派,有一类功法是必练的,这就是基本功。有人也许会说这是废话。但这却是一句有用的废话。基本功就像地基,没有不行,但打的再好也显不出她。初学之人,只要时间精力允许,要狠练基本功,因为这是练习传统拳术的捷径 
功,有修内的,有修外的,实际上都是内外兼修,很难绝对分开,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修内的,练的是大脑,修外的,练的是躯体。练内功,练到由内及外,算是真正入门了,练外功也是如此。练内功是靠幻觉求功夫,是无中生有,若迷到幻觉之中,就是舍本逐末了。初学之人若无行家在身边指导把关,还是不练为妙。若想练,又无人指导,可以打打坐,但候一。我师马国兴先生说,未经世事的孩童和饱经沧桑的老人练内功最合适,二十几岁小伙子能静的下心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内劲功夫与纯粹的内功不同,倒是无所谓年龄。现在练拳的,大多数练的是内劲功夫 
内劲,可能是传统拳术中最令人迷惑的概念之一了。有说是生物电的,有说是神经感应的……不一而足。就算知道内劲为何又能怎样。你知道大米之中含有多少水分吗?你知道牛肉之中含有多少蛋白质吗?吃就是了。初学之人更不必在此类问题上人云亦云,喋喋不休,空耗生命。解决这些问题是专家们的事,不劳百姓们费心。若真想探个究竟,先练好功夫,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作个有功夫的科学家再说不迟,不必急于一时。马国兴先生在闲聊时曾有一比:中学生解几何题时可以用辅助线,抛开有无内劲、内劲是什麽这些问题不谈,拿内劲作个辅助线行不行。我个人认为,用内劲的概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传统拳术中的一些复杂问题,便于理解,便于操作。对于一般练拳者而言,是真是假又有何妨,用就是了。 
练形的基本功大家最熟悉,有叫展筋脱骨的,有叫抻筋拔骨的,还有叫抽筋扒骨的……等你功夫上身了,你只会由衷的感慨:文字的力量太有限了! 
练传统拳术,尤其是练文练法的人有一大特点:一般人软的地方,要硬的起来;一般人硬的地方,要软的下去;一般人动不了的地方,要能动;一般人动的地方,要定的住……她的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反者道之动。其实,适度地反着求是为了更好地加强正面效果。初学之人不可不知。 
练功夫练的是自己的。练的是十,真正用的时候能使出五来,就已经算是高手了。因此,练功夫时要从难从严,练出富余的量来。什麽叫高手,你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时什麽状态,打斗时就是什麽状态,这就叫高手。最普通的,实际上往往是最难的。 
关于理法术功说了一大堆,没涉及什麽具体问题,但每一条都是我的亲身感受。下面会就一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仅是我一家之言,水平有限,愧对恩师、师兄的教诲。将我知道的写出来,也算是有个交代。若我所述与马国兴老师、魏信义师兄的观点有所出入,当以我师父及大师兄所论为准。 
三练简析 
——初学要义之二 
我师父曾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谈拳术的三种练法,即文练法、武练法、横练法,还有一种不入流的练法叫糊涂练法。文、武、横三练各自有一套系统的练用体系,是传统拳术的三大主流练法。若从纯学术的角度而论,文练法最好,我师父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以免贻误后学。但若以实修而论,孰优孰劣,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据我师父和其他老一辈人讲,若按人数比例和成手率综合作标准,武练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横练法是三种练法之中见效最快的,文练法是三种练法之中最纯的。 
打个比方,各有一百个条件相当的人按文武横三种方法练。一年之后,横练的几乎百分之百能出手,且水平还不低;武练的基础初立,文练的可能还没摸着门道呢。两年之后,横练的已可雄霸一方;武练的还剩六七十人,其他的已被淘汰,但这六七十人已可与横练的旗鼓相当;再看文练的,能剩二十个就算万幸。三年之后,横练的已广开门徒,但就怕碰着武练的。文练的呢,不知所终。十年之后,师兄弟们团聚,在酒楼吃饭,横练的一百个人来了八十个,五个病死了,五个被逐出师门,还有十个身首异处;武练的都来了,当年被淘汰的三四十人在地方上也算小有名气,出师的六七十人大多已是一派尊长,国之栋梁。文练的来了九十九个,武练横练之人身上的毛病都逃不过他们的眼,说的句句在理,可就是一动手就趴下,不过,这九十九个人倒是身体健康,子孙满堂,活的自在。还缺一个文练的呢?呦,这个送菜的菜农不就是吗!大家哄堂大笑。他却无所谓,上前给师父、师兄弟们问好。师父发话了,就他一个得了我真东西了…… 
又说笑了,还是那句话,理是这个理。 
成手最快的练法,后期水平就很难提高。横练的,只要狠的下心,咬的住牙,几乎是练一个,出一个。武练的能出个七八成。文练的,即使都下功夫,一百个里可能一个也出不来。但出来就是高手,出不来的,水平还不如武练横练的。 
文武横三练的差异有时很小,但却有质的不同。比如我师父和我聊打桩时说,要点不同、火候不同,打法不同,出的功夫不同,用出来效果不同。文武横三练都可以打桩,但内涵却有天壤之别。 
我师父在文章中所说的横练法与现在所谓的开砖碎石的横功夫所指不同。传统横练法的基础是,同样讲靠变化打人。这一点很容易误解。 
好了,每个人具体情况不同,所求不同,最好的不见得是最合适的。我倒是建议大家,若条件不成熟,不妨文练、武练合参,相对容易一些,见效也快一些。至于横练法,若无特殊需要,还是不用为好。 
初学者容易吃着嘴里的,护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今天有人说金家功夫好,练;明天有人说大成拳好,练;后天有人说醉鬼张三传的功夫好,再练。现在的武友动不动就是三家五家合参,七项八项同练。哪一项你练透了?还是集中精力,逐一攻克为好。免得苦没少吃,就是功夫不纯,扔了可惜,用着不够。 
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