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能定制吗:通古斯大爆炸所引发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56:21

通古斯大爆炸所引发的

版名:南方阅读 专栏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1-07-24
作者:倪湛舸 原创   摘要:一九零八年发生在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大爆炸是著名神秘事件,被写进科幻小说再自然不过。弗拉基米尔·索罗金(1955-)是备受关注、同时也备受争议的俄罗斯作家,他的《冰之三部曲》正是以通古斯大爆炸为背景的。

(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陈史军绘

    ■尔厘利景

    倪湛舸

    倪湛舸,芝加哥大学神学院宗教与文学博士,哈佛神学院研究员与客座助理教授,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宗教与文化系助理教授。(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一九零八年发生在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大爆炸是著名神秘事件,被写进科幻小说再自然不过。弗拉基米尔·索罗金(1955-)是备受关注、同时也备受争议的俄罗斯作家,他的《冰之三部曲》正是以通古斯大爆炸为背景的。关于这场爆炸,曾经有过种种假说,从陨石撞地球、外星飞船失事,到反物质爆炸不一而足,索罗金所取的是比较新近的冰质彗星撞击说,所以才有了三部曲的总标题,“冰”。但索罗金的兴趣并不在于探索宇宙奥秘。他为读者所虚构的,是通古斯大爆炸后的某个乌托邦组织———“兄弟会”。该组织的成员都在爆炸后经历了觉醒,自以为是来自宇宙的高等生命,他们矢志要拯救地球文明,于是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运动,而运动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偏移和堕落,正如现代社会中我们所熟视无睹的那样。

    索罗金以反乌托邦题材和后现代写作风格而著称于俄罗斯文坛。毕业于石油学院的他并没有以工程师为职业,反倒干起了书籍装帧。他活跃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莫斯科地下文坛和艺坛,最早的短篇和长篇小说均在法国出版;直到一九八九年,前苏联的诸多文学杂志才开始发表他的小说。索罗金的异端姿态自然是他进入西方文学视野的最好招牌,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仅在英文世界里,“纽约书评丛书”系列就已经出版了他的《排队》、《禁卫军生命中的一天》和《冰之三部曲》。在俄罗斯,为索罗金赢得“臭名”的,是长篇小说《蓝色脂肪》。故事发生在二十一世纪六十年代,西伯利亚的实验室里,被克隆出的文学大师们(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帕斯捷尔纳克、阿赫玛托娃等)伏案创作,而一定时间后,克隆们就进入冬眠,身体上积累起所谓的“蓝色脂肪”。这些伟大的脂肪是科学家苦苦寻找的永恒能量,将被用于航天事业。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恐怖分子袭击了实验室,抢走了蓝色脂肪,并且带回到他们位于通古斯河流域的基地。这群人原来是祆教兄弟会的成员,他们关心俄罗斯的命运,派人带着蓝色脂肪穿越时空回到一九五四的莫斯科。小说中虚构的斯大林竟然是同性恋者,甚至还与希特勒一家过从甚密,斯大林与希特勒都想得到蓝色脂肪,经过一番争夺,斯大林把蓝色脂肪注入大脑,他膨胀了起来,直至成为填满宇宙的黑洞。当然,有伸就有缩,百亿年后,伟大领袖的头脑又恢复到了正常的尺寸……索罗金的想象力不该用天马行空来形容,那太过美好,他真正具有的是先锋艺术家刺激大众趣味的恶意。《蓝色脂肪》里充斥着扭曲的语言和恶俗的场面,不仅激怒了众多评论家,而且引发了莫斯科街头的示威游行。撇开狭义的政治姿态不说,我们的作家究竟是文学圣殿前顶礼膜拜的信徒,还是明火执仗的踢馆人?(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索罗金的文体实验早在《排队》中就已显露了端倪,这部小说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模式,通篇都是排队过程中人群里各自为政的对话。《禁卫军生命中的一天》则是一部反乌托邦小说,主人公是一位生活在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沙皇禁卫军。如果要用中国环境来比拟的话,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二零二八年,皇帝(沙皇)坐镇紫禁城(克里姆林宫),而锦衣卫(禁卫军)们披挂名牌时装、开着名贵跑车,白天镇压异己,晚上寻欢作乐。一九九九年问世的《蓝色脂肪》把文体实验和政治讽刺的主题进一步发扬光大,与之相比,《冰之三部曲》(2002,2005,2008)倒像是一部行文规矩朴素的通俗作品。三部曲共分《兄弟》、《冰》和《两万三千》三部分。第一部描绘了主人公在十月革命前后的生活,他的出生恰好与通古斯大爆炸重合。主人公跟随科学考察队探寻冰质彗星,最终觉醒,认识到自己源自宇宙深处。第二部交代了“兄弟会”成员们的觉醒历程,以及“兄弟会”的发展和堕落故事。第三部则围绕着与“兄弟会”作斗争的反对势力来展开故事。(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与《蓝色脂肪》和其他作品肆无忌惮的实验风格不同,《兄弟》读起来略有些普宁小说的唯美风范,而《冰》和《两万三千》则是顺畅有趣的通俗小说。身为事先不知情的读者,最初我还以为读到了当代俄罗斯作家的怀旧作品,而年轻主人公居无定所四处漂流的情节又使得他看起来像是飘摇在“多余人”和“垮掉的一代”之间。主人公既不爱读诗也跟日后的摇滚无缘,他最大的爱好是溜进大学天文课的教室,边听讲边做梦。他出生于通古斯爆炸的时刻,甚至还记得爆炸的巨响,正因为如此,科考队勉强收留了他,而他则有幸去探索自己的生命之谜。更有意思的是,与他有类似经历和向往的,是一群人,正是他们创建了“兄弟会”。这样的设定像是来自英籍南亚作家拉什迪获布克奖的小说《午夜的孩子》,那部小说中,一群出生在印度独立那一刻的孩子拥有各种超能力。索罗金把政治事件替换成自然现象,又把印度的现代命运置换成俄罗斯所经历的起伏。按叙事顺序而言,“兄弟会”超越地球视野的崇高诉求来自于他们的高贵出身。但“兄弟会”的暗黑和覆灭却似乎在提出这样的问题:究竟是宇宙给予了“兄弟”们生命,还是“兄弟”们创造了他们的宇宙?虽然挂着科幻小说的羊头,索罗金贩卖的,还是政治讽刺的狗肉,倒是可惜了通古斯大爆炸这面好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