铳皇无尽的法夫纳h本子:稻瘟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58:30
稻瘟病      稻热病字体 [大]   [中]   [小]

寄主及分布 水稻。全省发生。

症状 全生育期都可感病,由于受害早晚其表现部位有所不同,如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以穗颈瘟影响产量最重。苗瘟: 多在水稻三叶期后发生。叶片受害,表现明显的褐色梭形斑,严重时秧苗变褐枯死,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灰霉 (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叶瘟: 叶片受害可表现五种类型。①白点型,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白色,天旱多发生在幼嫩的叶子上,湿度大时可转为急性型。②急性型,病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水浸状,叶背面密生灰绿霉 (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这种症状出现,预兆病害将要流行。③急转慢型,病斑开始变长,出现梭形斑。 ④慢性型,病斑一般梭形,边缘红褐色,中央灰白色,两端有沿叶脉伸展的坏死线,湿度大时背面生灰绿霉。⑤褐点型,病斑较小,褐色,多在老叶和抗病品种上出现,不产生分生孢子,无传病能力。节瘟: 受害后,节部先出现褐色小斑点,沿节环绕扩展,致使节部变黑凹陷收缩,易弯曲或折断,上密生灰霉。穗颈瘟(拤脖瘟) : 发生在第一枝梗以下,受害初期呈褐色斑点,后扩大上下蔓延,变灰黑色,严重时造成白穗。枝梗瘟: 发生在穗部枝梗上,病斑黑色,被害后枝梗变白。粒瘟: 早期受害,病斑大呈椭圆形,中央灰白色,后发展为暗灰色或灰白色的秕谷; 晚期受害,病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黑褐色,谷粒不实或米粒变黑。

病原 稻瘟病菌属半知菌类、丛梗孢目、丛梗孢科、梨孢属。分生孢子梗三至五根成束或单生,由气孔或表皮伸出,线状,不分枝,有二至八个隔膜,基部淡褐色,向上色逐渐淡,顶端产生分生孢子五至六个,多达九至二十余个;分生孢子洋梨形,顶端屈曲处有脱落的疤痕,初无隔膜,成熟时常有二个隔膜,孢子萌发时,可从两端生出芽管。病菌有若干生理小种。有性世代 (Mycosphaerella graminicola Fuck.) 属子囊菌纲、假球壳目、球腔菌科、球腔菌属。

发病规律 稻瘟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在稻种和稻草上越冬,成为稻田来年初次侵染来源,后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病害的发生发展与品种、施肥、灌水和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种植大面积感病品种,稻种未进行消毒,带病稻草也不处理,往往发病严重; 施氮过多或过晚,造成水稻徒长、降低植株抗病力,发病亦重; 灌水不足,后期干旱,尤以孕穗、抽穗期干旱,易引起发病; 一般温度在摄氏24~28度,相对湿度 90%以上,阴雨连绵,日照不足,适宜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一、选育高产抗病品种。二、加强肥水管理。三、严格处理种子和病稻草,杜绝初侵菌源。四、药剂防治: ①喷50%代森铵1000倍液或65%可湿性代森锌 300~400倍液或50%稻瘟净600~800倍液,每亩150~200斤药液,于晴天露水干后喷洒。②每亩喷洒25000倍春雷霉素150斤。

稻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