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门窗生产许可证:回首历史——上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49:16

上海韵味老建筑

下文选自“校园行知客”活动参赛选手:中国科学院 雷柏林 的日志 《徒步上海-韵味老建筑》

每去一个城市,都喜欢步行或是搭乘公交车,不喜欢地铁和Taxi,虽然后两者够方便,但是失去了感受当地风情和发现城市与众不同的机会。

如果想真正深入地感受下上海老建筑的话,以步行的方式去体会那些风格迥异老房子的魅力。路上你会看见中式西式、老式新式各类风格

的建筑,让你一路惊叹上海的风情万种,看见属于那个时代的繁华与时尚。这是一个可以时光穿梭的孔,发现上海独特的历史美感……。

美国世界历史遗迹保护基金会公布了2007-2008年“世界百大濒危文明遗址”,上世纪初兴建的一批上海老建筑名列其中。 根据美国世界历史遗迹保护基金会提供的资料,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欧洲和中国的一些著名建筑大师在上海设计了一批风格朴素、简单实用的楼房,这些建筑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已经成为上海市的地标。但近年来,城市高速发展的种种压力给这些老建筑的生存带来威胁。

透过我的镜头去捕捉它们的倩影时,会触动我去了解它内在的故事,以及引发我们对古建筑结构更深的探求。这种好奇心将使我能够拍摄到不仅仅是美丽的建筑照片,更会让我们在这过程中了解更多的历史,让你领略老上海的魅力。让更多的人爱上它们,让更多的人关注它们的过去的故事、现在的状况和未来的发展。

岳阳路

岳阳路原名祁齐路(Route Ghisi),1912年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此路,以法租界公董局董事命名。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上海法租界,改名岳阳路。岳阳路319号原为法国领事馆,今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

东平路

东平路是上海著名的住宅区,沿路绿化甚好,行人稀少,是上海著名的“情侣路”。著名住宅包括5号、9号爱庐、11号原宋子文住宅。1949年以后上海京剧院、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设于此处。

东平路1号的一座一九一三年建造德欧式花园别墅,就是席德懿的私人住宅。 解放后,这栋房子被收归国有,成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校长办公楼。一九九八年此房被出租并改建成酒家。根据此栋别墅的来历起名席家花园酒家,即现在的席家花园酒家总店。

东平路9号,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时,宋美龄的陪嫁“爱庐”,现在属于Sasha’s西餐厅和上海音乐学院中等音乐专科学校。

汾阳路

汾阳路在1902年-1943年之间称为毕勋路(Route Pichon),是上海法租界的一条街道。大体呈南北走向,北起淮海中路,南至岳阳路,全长815米。

汾阳路45号住宅是一幢西班牙建筑风格的独立式两层楼花园住宅。建于1932年,由匈牙利著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中国大陆公司承建。门窗周围砌筑着精巧纤细的装饰,宅前还有一对石像为主人看守房屋。

汾阳路79号住宅是一幢法国文艺复兴式建筑,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496平方米。外墙为白色,故称“海上小白宫”。现为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

长乐路

长乐路在旧上海叫蒲石路,一条有人物,有故事,有历史的路。从文人到政客,从汪精卫到张爱玲、钱钟书,这些名字都曾经和这条蒲石路密切的联系过。即便在今天,长乐路还是充满了情调和故事。西是老建筑的天地,以民居为主,其中不乏历史保护建筑。安静地走走停停,在不期然中获得一些惊喜。这些还不是全部,穿梭在长乐路大大小小的弄堂中,那才是精髓所在。夜色渐临,老洋房庭院前,一老人躺在树荫下养神,摇椅旁的收音机,播着咿咿呀呀的昆曲。往东则是有名的时尚一条街。服装店、饰品店一家挨着一家,吸引大小艺人名人出没。老外们会把店开在三层老洋房里,黑白色系,复古墙面,嘎吱作响的木头楼梯,时尚的衣饰,据说还可以度身定做。如果从东往西走,富民路附近有不少沪上有名的小饭店,像保罗酒家,阿毛餐馆。

武康路

与淮海路的交叉口,仿若巨轮的法式建筑武康大楼刚刚修缮一新,该楼是著名匈牙利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的作品,原名诺曼底公寓,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著名电影艺术家郑君里、赵丹、秦怡等都曾居住于此。曾被老上海人所津津乐道的“小资”风格围墙也新近“重回”武康路,文革期间被敲毁的“封资修”矮围墙被修缮如旧。

上海的前世与今生

下文选自“校园行知客”活动参赛选手: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李佳林 的日志 《上海的前世与今生》


本打算在端午时节去浙江水乡,但由于交通原因,选择了先从郑州坐火车进沪,后来转车,我也因此又游览了一下上海。


与上海已非初见,去年,我曾在那里实现了自己假期的小小梦想,所以我对它有种说不出的亲近。再见,宛如见到了久别重逢的故人,下火车的时候我的脑海里闪过了一个傻傻的念头——趴到地上,与上海来个深情的拥抱。

上海用雨水迎接我们的到来,似乎是想通过雨水来为众客接风洗尘。坐在公车上看街道两旁,依然是洁净如去年世博会期间,此番来沪,发现了一个以前不曾察觉的现象,红灯的时间似乎很长,一旦遇到红灯,必然要经历漫长的等待,才能达到自己望眼欲穿的对面。但是,我没有见一个人闯红灯,无论是开着奔驰宝马的富人,还是骑着电动车送水的外来务工者。大家都遵守着秩序,或许文明在上海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然而,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大都市,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东方小巴黎,在几百年前有着截然不同的面貌。

历史上,上海先后隶属于会稽郡(治所在苏州)、华亭县(县府在如今松江)、路秀州(州治在如今嘉兴),元朝的时候正式成立上海县,明末清初上海正式形成如今的规模,鸦片战争时,上海作为沿海城市才取得了令人震惊的发展。

上海曾经是靠海吃海的小城,先后以渔、以盐为人民生存的经济来源。古时候的上海人,以会说苏州话而骄傲,以撑着乌篷船到过南京城为自豪的资本,可见当时的上海并没有如今的派头,他们也想不到上海会有今天。而如今作为上海经济中心的陆家嘴,以前是人烟罕至的滩涂,相反的是,如今的郊区松江、嘉定却是以前上海的繁华之地,是政治经济中心。

当然古时候的上海也繁华过一段时间。唐朝天宝五年(746年),在今青浦东北的吴淞江南岸设置了青龙镇,直属华亭县。青龙港作为吴淞江下游的起点,承担的是大唐的对外贸易,航运船只不仅可抵沿海和内河重镇,而且可直达日本、朝鲜。青龙镇由于松江航道的疏浚,得到进一步发展,被人誉为“小杭州”。宋诗人梅尧臣在《青龙杂志》中记载,青龙镇有二十二桥、三十六坊,还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烟火万家”。青龙镇虽如此繁华,但上海仍然只是华亭的一个小海口,是个荒凉的渔村。后来因为吴淞江下游的淤浅,曾经繁华一时的青龙镇,开始逐渐丧失了作为长江口良港的地位,陷入了萧条。

元朝上海县得以建立,这是上海第一次摆脱小镇,跻身城市。到了明代,这时,上海已经成为“东南名邑”。明清时期上海又是借助其天然优势,直到1843年开埠,上海开始了不一样的命运。

这是上海的前世。

这次去上海,不像去年,去年大部分时间在工作,而今年是游玩,收获自然不同。住在南京路附近,再加上闲来无事,晚上便去浦江畔、南京路转了转,看着那些名贵的店铺、奢华的装饰、闪亮的霓虹,将上海的黑夜装点得如白昼一般闪亮。黄浦江畔操着我听不懂的语言的蓝眼睛、黄头发、高个子的外国游人一队接着一队,以江对面的东方明珠、路对面金碧辉煌的建筑拍照留念,每张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满足的表情。没错,在没去上海以前,他们在家乡都是向往上海的,就像现在许多中国人想去巴黎、纽约看看一样。

曾经与一个朋友提及外国建筑在中国的保留,说到了天津的意大利风情区与上海的浦西万国建筑群,他说这些建筑是不应该保留的,是外国人在中国大地上所做之恶,是中国的耻辱!而我不是这样想,那些建筑已经脱离了其原本的涵义,它们似一面镜子,能让中国人照见过去,并谨慎重蹈覆辙;它们更似一面窗户,让中国人认识世界,让客居中国的外国人可以看到家乡的影子。当然,这也是全球化的一个表现。所以,我很喜欢浦西的那一栋栋欧式建筑,因为中西方元素在上海自由汇合才有上海的今天,希望它们可以得到完好的保留,命运不会如北京四合院一样。

在徐家汇逛商场,不难见到东西联姻的夫妻,金发碧眼的老外手牵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姑娘,用我听不懂的语言交谈着,有的甚至还领着无比漂亮可爱的混血儿。去年在徐家汇附近工作,常常见到一个中国女人带着两个孩子,我问同事是不是上海的计划生育不严格,一个上海女孩告诉我说,现在上海的许多女孩都嫁给了港商、台商,或者老外,所以不受“独生子女政策”的约束。而我,常见许多孩子是在中国妈妈、外国爸爸的陪同下到我们店里买东西。

上海已经完全国际化的城市了,忘记谁曾对我说过,或许不完全正确,但是也有一定道理——上海不是上海人的,不是中国人的,而是全世界的。

如今的上海人,无论在思想上还是生活上已经与彼时不可同日而语了。

在上海的时候,同伴站在黄浦江畔吹风的时候对我说了一句很是让我难过的话——据说,现在的上海处于下沉趋势呢,难道眼前的繁华有一天要消失吗?

曾经有朋友说,我是个忧患主义者,对什么都报以忧虑的态度,即使面对很美好的眼下,还是会忧虑,忧虑这样的美好能否长存,如果不能长存,那么能延存至何时?我本来正对上海今天的繁华而欣喜,听到同伴的话后,又一如既往地陷入了忧虑。

或许,全球变暖的今天会危及一些沿海城市的明天,但是,对于上海,我觉得我是不能忍受其以悲剧为结局的。盼望有人会有解决的策略,让上海完好无损,让我们对中国的城市还能有一份骄傲。 (编辑: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