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箱子:《圣经》《论语》比较谈(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4:47:50

               《圣经》《论语》比较谈 


序言

《圣经》是一部关于基督教的书籍,但并不是只有信基督教的人才读。就像《论语》是一本关于儒家思想的书,也并不是只有信儒家思想的人才读。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圣经》和《论语》是对东西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书, 《圣经》影响了西方人两千多年,就像《论语》影响了中国人两千多年一样。直到今天依然一定程度地左右着人类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圣经》和《论语》已经那么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在我们平时说话中,不经意间都会涉及到这两部书的内容。在中国与世界接轨的今天,不了解《圣经》就不能透彻地了解西方人的思想和西方文化,不了解《论语》也就不能透彻地了解中国人的思想和中国的文化。

了解并不等于无条件地赞同,但是不了解,许多时候往往会显得无知,并可能引起误解,甚至引起纷争,形成仇恨。了解则有助于促进彼此的沟通,有利于增加谅解,消除分歧,并带来和平和友谊。因为,只有增加彼此的了解才能开阔我们的视野,才能体会彼此的思想情感、道德判定标准、是非评价准则等。

有些人把《圣经》看成是绝对真理,就像有些人把《论语》看成是绝对真理一样。也有人持完全相反的意见,宣称圣经是精神鸦片,宣称孔孟就是国难。我觉得这两种极端的肯定和极端的否定都是不太妥当的。
随着中国文化领域和思想领域的逐渐开放与宽松,各种思想和文化现象纷纷涌现在我们的面前,每一种思想或文化的推销者都不吝啬用最美好的语言向你推荐他们为你选择的东西,可是如果你对这些东西缺乏足够的了解,尤其是如果你缺乏理性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很可能无所适从。

怎样培养我们理性的独立思考能力,怎样以开放的思维方式对世界多元的文化和思想进行鉴别、比较、选择,从而在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吸收世界文化的精华方面推陈出新,形成多元世界中具备独立个性的新型中华文化和思想体系,是我们一刻也不能忽视的问题。为此,作者根据当今时代的科学精神,对《圣经》和《论语》两本书进行了相对系统的客观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圣经》由39篇“旧约全书”和27篇“新约全书”两部分构成,《论语》由20章500多段构成。为了节省篇幅,并方便没有阅读过这两本书的读者了解这两本书的概况,本书选择了“旧约全书”中的前五篇核心内容摩西五经和“旧约全书”中的前四篇核心内容四福音书,按照书中原来的次序逐一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在对每一个《圣经》故事或话题分析介绍的同时,找出了《论语》中相关的约100段左右的内容,进行了对照分析比较。

跳出宗教的小圈子,从全人类文化的角度来比较一下这两部书,以同样的标准,来衡量分析比较一下书中的是非曲折,看看书中哪些在今天已经不适用了,哪些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哪些应该抛弃,哪些在今天依然适用,哪些依然值得继承和发扬,我想应该是一件非常有趣也非常有意义的事。

2006-11-21修订稿

,人类宗教的产生中国人说到《圣经》往往首先联想到的是基督教、天主教、上帝、耶稣,然而要真正了解《圣经》是怎么来的,则不得不了解一下中国人不太熟悉的犹太教,并顺便来探讨一下宗教的产生和分类等问题。

首先我们来畅想一下宗教的产生。在人类的幼年时期,由于对大自然等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将许多无法理解的东西归纳为神的力量。同时,由于对大自然的恐惧和期待,产生了对神的崇拜。崇拜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免除灾难,崇拜的目的之二是为了企求保佑。所以在形成对神的崇拜的同时也形成了各种对神的禁忌。这样就形成了原始的宗教。

这些原始宗教的神开始形成于各个部落,也就是不同的部落信奉不同的神,一个部落信奉一个神。后来随着部落之间的交流,比如部落之间的通婚和战争兼并等,这样就把一个部落信奉的神带进了另外一个部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部落相信两个乃至更多个神的情形。因此,在人类形成原始宗教的时候,全部经历了一个泛神论的时代,也被称之为“诸神时代”。

在古埃及,公元前三千年之前,埃及被分割成40个小王国,每一个王国都有自己的神明。埃及统一后,所有的神都被保存下来受到人们的敬拜。希腊人希罗多特在公元前五世纪周游埃及后,将埃及人对宗教的虔诚写进了《历史》一书。

在古巴比伦和古亚述王国地区,神明的数量甚至达到3000-4000个,因为每个小镇都有自己的神。有神就有神话故事,至今依然保留在《圣经》中的创世神话就是其中之一。

在古希腊,公元前八世纪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狄塞》中记录了希腊人心目中的众神,其中“宙斯”被描绘成“众神和人类之父”。人死后,灵魂会进入地狱,经过惩罚和审判将进入天堂的故事也是他们的神话故事之一。这些神话后来也直接被引进了《圣经》。

在古罗马,公元前45年,西塞罗写了《论众神性质》,详细介绍了古罗马众神的故事,对于自公元前1000年起生活在意大利的人民来说,神灵存在于任何事物、任何行为,可以在浮动的泉水中,也可以在哭叫的婴儿身上。

在古代非洲,他们信仰万物有灵,并且由于其与大自然的关系不同而信奉不同的神灵,比如猎人、农民,和渔民信奉各自不同的神灵。

在古代印度,约在公元前18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完成的《吠陀》介绍了印度的众神。

中国同样曾经有过一个“诸神时代”,遗憾的是西方世界对此缺乏足够的了解,连法国的百科全书上面也没有对此进行介绍,我相信其原因之一是他们没有学过中国最古老的书《山海经》。据说《山海经》形成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5年的春秋时期,原书三十二卷,西汉刘秀校正删减为十八卷。书中详细介绍了众多的中国上古时代的天神和各地方供奉的小神,有趣的是其中许多神的外形与西方的神非常一致,比如有“人面马身”神,这与希腊神话中的“人头马”迪龙神几乎一样,还有“人面虎身”神,这与埃及的“人面狮身”神非常相似,不过这些在《山海经》中都只属于小神,大神则有天帝、炎帝、白帝,西王母等。

在诸神时代之后,产生了“英雄时代”。“英雄”在西方神话中是专指神与人联姻产生的半人半神。希腊人尊崇众神,并赋予这些神以人类的外表和感情,同时也不承认这些强大的、不朽的神具有绝对的权威,他们想象这些神曾参与人类的生活,因此产生了神与人联姻的神话。希腊人最伟大、最著名的英雄是宙斯神与美丽的凡间女子阿尔克墨涅结合生下来的英雄赫拉克勒斯。英雄时代是一个过渡时代,它为将神和人合而为一提供了基础。

在英雄时代之后,就产生了“神化时代”,人类开始将一些杰出的人神化成神。公元前44年,朱里斯·凯撒去世后不久,被罗马帝国宣布为神,人们宣称他已升到众神行列之中。在全国建了许多塑像,供国民崇拜。在中国的历史上被神化得最有影响的人可能是关公和妈祖。

最后是无神论时代的到来。更加确切地说,最初的无神论的出现,应该是从不同部落之间的战争开始,也就是几乎在泛神时代就已经同时产生了无神论的思想,只是这种思想还不被广泛接受。这样的无神论思想只存在于少部分人的头脑中,他们是人类中最早的思想者,他们发现当一个部落的人不遵守另外一个部落的宗教信仰所规定的禁忌,也并没有遭到神的惩罚,在遭到另外一个部落侵略时不管怎样祈祷也并没有得到本部落宗教所信仰的神的保护。这使他们对曾经信仰的神产生了疑问和动摇,最后逐渐形成了神之不存在的认识,于是产生了无神论。比如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在基督教还没有出现之前,柏拉图的舅父克里底亚,就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宗教不过是一位伟大而机敏的政治家高傲的谎言而已。”孔子则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在《论语》中明确告诫弟子:“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2,一神宗教的产生


通常认为,原始宗教始于泛神时代,当然严格来说,在原始宗教形成之前,首先有过各个原始部落对各种神灵的崇拜,然后在部落的融合之中进入了对多种神灵的同时崇拜,最后形成了以泛神崇拜为主要特征的原始宗教。

原始宗教是伴随着人类对自然和对自身的认识能力的成长自发产生的,基本上是无意识的。但是当原始宗教形成之后,宗教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力量,反过来能够控制人类。也就是说随着一些原始宗教逐渐与部落的统治权力相结合,某些宗教逐渐成为一种人类巩固统治力量的工具。

比如说,对于原来的许多关于神灵的神话故事,在人类的幼年时期,大家都相信那是真的,可是随着人类对大自然和自身认识能力的提高,有一部分人已经不相信那些神话故事是真的,但是在这些明明不相信那些神话故事是真的人们里面,有些人为了对另外一部分人进行有效统治,依然坚持说那些神话传说是真的,甚至为了统治人民的需要,继续编造一些新的神话来强迫人民相信是真的。比如前面介绍的神化凯撒就是典型的例子之一,另外中国古代把皇帝说成是天子,说成是真龙天子下凡,也是出于类似的目的。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为了获得老百姓的支持,就“夜篝火狐鸣:大楚兴,陈胜王。”然后还在白绫上写了:“秦当灭,楚当兴,陈胜要为王。”等内容,塞进鱼肚,让别人将鱼买来吃,从而 将此编造为天书神意。

另一方面,当宗教与国家统治相结合之后,宗教逐渐与国家或民族融为一体。某个国家或民族的宗教往往成为这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象征,所以在国家或民族的兼并战争中往往也伴随着一种宗教对另外一种宗教的毁灭。同时,也就赋予了宗教另外一个功能,那就是成为支撑失败国家或民族的人民坚持抗争的精神力量源泉之一。这样的精神力量源泉是多神教或泛神教所无法胜任的,因此就产生了一神教,只有一神教才能将所有分散的力量高度凝聚在一起。比如世界上第一个一神教犹太教就是这样产生的。

犹太教是在古代世界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汇合处发展起来的,这个汇合处就是有丰富多彩的多种文化(巴比伦、亚述、闪米特、埃及)的交叉点——地中海的近东地区。除了由于处于多种文化的交叉点上,更加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犹太人的国家和宗教遭到了外国军队的侵略和毁灭性的打击,国破庙毁。公元前587年犹太人的第一座神庙被巴比伦摧毁,犹太人第一次从自己的家园被遣散驱逐,为了激励被驱逐出家园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为恢复家园而奋斗,犹太人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一神教——犹太教。

所以犹太教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不是单纯的宗教,而是与民族的命运和政治重叠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一神教中的上帝从他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不只是为了安慰犹太人的灵魂而是为了现实犹太人的民族独立和复国。也正是因为有了犹太教,才使得犹太民族在被灭国、被毁庙、在被驱散到世界各地两千几百年后,终于在1948年恢复成立了犹太人的国家以色列。

公元70年,古罗马大军占领耶路撒冷,摧毁犹太教圣殿。犹太人的最后一座神庙被摧毁后,使犹太人失去了它的祭祀基地和民族基地,在这种危机下,犹太人为了保证在流浪中自己的民族和宗教不被淹灭,开始将口耳相传的宗教法规等整理记录下来。据说当时汇集了72位智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甚至有资料介绍说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五世纪、才最后用文字完全固定下来。

这些用文字固定下来的规则被犹太人称之为“塔木德”,是犹太教的法典。这个“塔木德”中的一部分到了基督教的语言里,就成了《圣经》的重要组成部分——“旧约”,《圣经》的另一部分被称之为“新约”。
目前世界上有三个一神教的宗教,分别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不过这三教原本是一家,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其实是犹太教的两个分支。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基督教是犹太教的私生子”,所以这三教都将“塔木德”的主要内容当成自己的宗教经典,但是对于只属于基督教的“新约”部分,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则并不认可。

 3,基督教的产生在公元一世纪前夕,犹太教本身已经形成了几个不同的教派,比如有代表圣职贵族的萨杜塞派,他们在经济上很富裕,负责神庙的祭祀仪式,还有法利塞派,法利塞派是马加比人起义中的哈西迪姆的继承人,他们是法律博士,精通经文并擅长解释经文。换句话说,犹太教在经济上和对经文的解释权上都已经被特定的群体所垄断,那些下层犹太教传教师不管你多么有才华,也很难被融入那些特定的群体中去。

尽管如此,那些出生下层的犹太教传教师依然努力传教,并试图通过扩大在信徒中的影响来提高自己在教会中的地位。耶稣也许就是这样的一位杰出的来自下层的传教师。有资料介绍说,犹太教传教师耶稣出身于一个贫穷的犹太木匠家庭,因此这使得他比其他上层传教师更加容易接近劳苦大众。耶稣不但向那些贫苦大众传教,还为他们免费治病,这使得他很快赢得了众多教徒的拥护。不仅如此,耶稣在自己传教的同时,还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让自己的徒弟以师傅的名义去广泛传教,这进一步增强了他在教徒中的影响力。

如果仅仅是影响大、声誉高也还罢了,耶稣还在传教中对经文的解释公然加进了自己的理解和发挥,而且这些理解和发挥与犹太教会的官方解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这种严重的分歧,如果是在一个民主的环境中,那么可以看成是不同意见的正常发表,但是在独裁专制的环境中,就被看成是对教会尊严的挑衅,甚至被看成是对宗教经文的歪曲和亵渎。这样的争论不是一点半点,而是有许多当年许多。其具体的争论内容至今依然可以从“新约”的文字中清楚看到。这样一来,耶稣在教徒中的声誉威胁了教会的尊严,耶稣对经文的不同见解威胁了教会的权威,因此耶稣遭到了包括犹太教官方在内的犹太教会其他几个派别的一致反对。

于是,在耶稣的一个徒弟犹大的检举下,犹太教会判处耶稣死刑。耶稣是被大祭司、文士、长老们以僭称“基督”的罪名而判死刑的。按照复旦大学张庆熊先生和刘平先生在《基督教哲学思想教程》中的介绍:“基督”一词源自希腊文Christios, 在圣经七十子希腊文译本中常用来翻译希伯来文的mashiach,mashiach也可直译为messias。在中文圣经中,以基督翻译Christios,以弥赛亚翻译messias。弥赛亚的原意是“受膏的”,引申为“从上帝那里受膏的王”,“上帝所差遣的救世主”。 “受膏的”这个记号表明神圣身份。

所以耶稣被犹太教会判处死刑的通俗说法就是:耶稣妄称自己是上帝派来的救世主。这个罪名就好比是一个草民居然在皇帝面前妄称自己才是真命天子。

犹太教的教义很简单,可概括为两个断言:“单一的上帝及其对以色列的选择”。“单一的上帝”的意思是指所有的教徒只能信一个上帝,不能再崇拜信奉任何其他神,甚至连自己的祖先也不能跪拜。“上帝对以色列的选择”的意思是,以色列的祖先亚伯拉罕与上帝曾经盟约,只要以色列信奉上帝为唯一的神,上帝就将管理世界上其他各民族的权利授予以色列民族。这也就是“旧约”这个名称的含义所在,旧约就是旧的盟约的意思。

根据“旧约”的介绍,上帝是通过“显灵”或“启示”的方式,将上帝的意思告诉教会的最高管理者,包括谁应该是教会的最高管理者也是由上帝通过这样的方式决定的。按照这样的说法,犹太教大祭司、文士、长老等都是根据上帝的旨意确定的,现在耶稣居然自称是上帝派来的救世主,那等于是对所有犹太教的大祭司、文士、长老是根据上帝的旨意确定的这个说法的彻底否定,这也就等于否定了整个犹太教高层对教会统治权的合法性。所以犹太教会非处死耶稣不可。

犹太传教师耶稣被犹太教会处死之后,耶稣的徒弟们面临了一个关键的选择:是继续按照耶稣对经文的理解和发挥去传教?还是放弃耶稣对经文的理解和发挥,按照犹太教会的官方理解和发挥去传教?他们选择了前者,于是他们脱离、或者说背叛了犹太教,成立了基督教。
  4,耶稣是怎样被神化的耶稣的十二个徒弟,通常称之为十二门徒,除了犹大之外,其余十一人在耶稣被自己所信奉的教会判处死刑之后都面临着今后怎么办的问题。如果他们放弃坚持耶稣的传教观点,自然可以保证在犹太教中继续生存下去,但将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因为他们有这样一位被以上帝的名义处死的师傅。如果继续坚持耶稣的主张,坚持称耶稣是上帝派来的救世主,那么很可能也会遭到犹太教会的惩罚。所以唯一的出路就是脱离犹太教,重新创建一个宗教,这样不但能证明原来的观点没有错,还能使原本是犹太教中的基层传教师一跃成为耶稣教的创始人。这几乎与农民造反当皇帝差不多。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神化耶稣。耶稣原本是一个贫穷的普通木匠的儿子,为了神化耶稣,他们为他编造了一个辉煌的出身,把他包装成以色列王大卫的子孙。这样的做法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难以理解,历史上许多农民起义时,都会推出一位有皇帝血统的人来做起义军的首领,实在不行了,还可以根据首领的姓氏来追溯其远古的祖先是某伟人。比如前面说的公元前二世纪举行起义的陈胜吴广,也曾打着为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的旗帜,谎称扶苏并没有死,正领导他们夺取原本应该由他继承的统治权。

然而耶稣门徒对耶稣的神化是双重的,他们一方面把耶稣神化为以色列王的直系子孙,另外一方面又把耶稣神化成上帝的儿子,也就是神化成人与神联姻生下的孩子。他们这样双重神化耶稣的原意可能是想让耶稣不管是从皇权的角度还是从神权的角度都成为最高的统治者,然而这样一来也就让其有点自相矛盾。因为,如果耶稣是大卫王的子孙,那么他就不可能是上帝的儿子;如果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他就不可能是大卫王的儿子。

在马太福音中,他们把耶稣的父亲约 瑟包装成大卫王的子孙, 如果耶稣是约瑟与马利亚所生的孩子,耶稣是大卫王的子孙的包装可以成立。可是,他们为了把耶稣包装成上帝的儿子,又说耶稣不是约瑟与马利亚怀孕所生的孩子,说马利亚是童女怀孕,说“他所怀的孕,是从圣灵来的。”从他们把耶稣说成是上帝的儿子来推断,他们的意思,这圣灵就是来自上帝。

这样的神化方式对中国人来说同样一点也不陌生,中国古代许多皇帝虽然不否认是凡人怀孕生下了龙种,却都说成是在怀孕的时候梦见有龙进入她的腹中。比如出生于公元前256年的汉高祖刘邦就被神化成赤帝之子。说有一天刘邦 杀了一条大白蛇。有人传说这白蛇是白帝之子,那么刘邦是赤帝之子,才可能杀得了这白蛇。赤帝又叫祝融,是天上的火神,《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

另外,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出生也被进行过类似的神化。据佛教传说,摩耶王后这次怀孕,是由于睡眠时梦见一头六牙白色大象腾空而来,从右肋进入王后的腹中,于是生下了释迦牟尼。佛教始于公元前六世纪,比基督教早了五六百年,所以不能排除神化耶稣出生的方案是参考了佛教的做法。

正如前文所说,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曾经经历过诸神时代、半人半神的英雄时代、神化凡人的时代。对耶稣的神化,实际上是将半人半神的时代特色和神化凡人的时代特色揉合到了一起。所以包装出这样一个半人半神、亦人亦神的混合型的宗教偶像。

严格来说这是一个失败的包装,然而这是一个不得已的做法,因为耶稣原本不具备被包装成半人半神或被神化的基本要素。半人半神的包装必须使这个人距离被包装的时代足够远,可是耶稣距离他的门徒太近了,无法让人相信他是一个具有超人能力的半人半神。凡人被神化必须具备足够的宏伟的事业,可是耶稣几乎在中年就被处死,并没有留下什么可称道的事业。

所以为了努力完成这个不可能的包装,他的门徒首先制造了耶稣死而复生的神话,然后制造了许多耶稣为人治病等的神话。关于耶稣治病的神话也许一部分在耶稣在世时就已经开始制造,不过当时制造这些神话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传教。最后在此基础上,把耶稣包装成上帝派来的救世主。

尽管如此,这个包装依然是那么粗制滥造和经不起起推敲,甚至在同一本《圣经》里面出现了不同的包装版本,这些版本自相矛盾。具体矛盾之处本文随后将逐一分析列举。

这些对耶稣的神化故事,以及耶稣对经文的不同见解等构成了《圣经》的另一部分——“新约”。“新约”是相对“旧约”而言。新约的意思是,上帝与人类重新盟约,只要人类信奉上帝这个唯一的神,上帝就免除人类的罪,让人类死后可以进天国。

据相关资料介绍,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圣经》中的“新约”部分的内容,是从众多的记录中选择了很少的几个编成的,包括《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等。而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编纂者是罗马的异教徒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君士坦丁一生都是个异教徒,只是在临终的时候才接受了洗礼。君士坦丁在世时,罗马的官方宗教是拜日教,不幸的是,在罗马发生的宗教骚乱愈演愈烈。基督徒和异教徒的冲突加剧,最后双方甚至威胁要把罗马一分为二。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决定把罗马帝国统合在一个宗教派下。他让那些拜日教的教徒转而信仰了基督教。他把异教徒的象征符号、节日和仪式都融入正在不断壮大的基督教,从而创立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混合宗教。

在这次宗教大融合中,君士坦丁需要强化新基督教的传统,因此他举行了著名的“基督教会议”,就是一般所说的尼西亚会议。在这次大会上,人们就基督教许多方面的问题都进行了辩论和投票,比如复活节的日期、主教的职责和圣礼的管理,当然也包括耶稣的神性。“耶稣是神的儿子”就是在这次会议上由官方提出,然后通过全体人员投票表决通过的。也就是说,罗马帝国的国家政权和宗教机构为了巩固各自的政权和神权,联合完成了将耶稣这个人包装成神的工作。这样的做法对于罗马统治者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因为公元前44年,罗马帝国就曾宣布朱里斯·凯撒为神,所以把耶稣宣布为神,对于罗马统治者来说,等于是发扬优良传统的做法一样.

顺便说一句,这种混合宗教并不牢固,短短的一百多年后,公元476年,罗马帝国就分裂为以罗马城为中心的西罗马和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随着东西罗马的分裂,基督教也开始分裂为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伴随着分裂的必然是争斗,1054年,东部教会和西部教会互相宣布把对方驱逐出教,标志着西部的罗马天主教(或公教)和东部的正教(或东正教)分道扬镳,这种分裂一直保留至今。号称万能的上帝之神面对如此凄惨的分裂也实在是无能为力。 

 

5,孔子与《论语》

有西方学者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划分为神权统治时代、王权时代、民权时代。按照这个划分,中华民族显然比最少也比西方社会早了一千多年提前脱离了神权时代,进入了王权时代。所以也有研究人员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早熟的民族,在西方社会还生活在被神权统治的时代,中国已经进入了王权时代。可惜的是,中国在王权时代耽搁得太久了,以至于西方社会已经从王权时代进入到了民权时代,中国还停留在王权时代,所以才在近代落伍于西方世界之后。

现在我们都说公元前221年秦始终皇第一次统一了中国,然而只要仔细阅读历史,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说法并不是十分准确,因为秦的统一是在结束了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期之后才建立的,而在春秋战国之前的周朝则原本是统一的。严格来说,春秋战国之前的夏、商、周都曾统一过中国。遗憾的是,关于夏、商、周的相关历史目前还不十分清楚。2002年在河南新密刘寨镇新寨村一片郁郁葱葱的麦地里,发现了深埋着距今约4000年的夏代宫殿基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赵春青博士推测说,“这里极可能是夏代第一位王‘启’的宫殿。”也许随着考古研究的发现,有一天人们能更加清楚地知道谁才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第一位统一全国的伟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是世界上公认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并名列第一。孔子与穆罕默德、耶稣和释伽牟尼一起,被称为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孔子的思想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形成、发展起到了重大而又积极的推动作用,影响了中国2500多年的历史进程。

孔子出生于周朝的礼制和统一遭到破坏的时代,所以孔子的理想是“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孔子实现理想的方法是推行“仁爱”和“礼制”,为此他创立了儒家学派。在这一点上,儒家学派的产生与犹太教产生不但在时间上非常接近,连在目的上也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犹太教在产生之初还停留在比较原始低级的口耳相传的层次,直到五百多年之后才逐渐形成了书面的文字记录,而儒家学派则在产生之初就形成了成熟的书面文字记录和系统的理论。而且,儒家学派的基本理论在形成之初就是以直接指导世俗凡人的生活为基础,并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所以不会因科学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而被淘汰。犹太教以及基督教的理论则由于形成之初就局限在神的社会里,是人通过神的面目来指导世俗凡人的生活,由于神的世界是无法像人的世界那样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许多关于神的理论逐渐瓦解,犹太教以及基督教的许多立教的基础理论也就难免被淘汰的宿命。

更加重大的不同在于,犹太教崇尚强权、恐怖、暴力、崇拜、迷信、服从等,儒家崇尚仁和、礼爱、宽恕、平等、慎思、反省等。有人分析说,那是因为古代犹太民族与古代汉民族的生存环境不同造成的。两千五百年前的古代犹太民族已经被其他民族驱赶出了自己的祖国,在世界各地流浪,为了适应那样的生存环境,不得不采用犹太教这种比较极端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民族。而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汉民族,则正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相对自由的环境,思想家们可以有条件地更加从容不迫地考虑治国安民之道。事实上在当时中国的思想家中,也有主张类似于犹太教的崇尚武力和暴力的思想,但是经过时间的检验之后,中国人最终选择了崇尚仁、礼、爱、恕的儒家思想。

如前所述,人类对鬼神的崇拜由来已久,我们甚至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逐渐摆脱鬼神崇拜的过程,人类社会越是进步和发展就距离鬼神世界越远。但是即使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人们依然无法完全摆脱对鬼神的恐惧和虚幻的寄托、以及精神上的安慰,更有许多人为了种种私利的需要,在今天依然在继续制造新的鬼神思想。然而早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古代,在自然科学极不发达、巫术鬼神势力处于压倒性优势的时代,孔子就已经能高举人性的大旗,公开喊出不语“怪、力、乱、神”,并把“敬鬼神而远之”看成是“务民之义”,确实是非常了不起的。

国际上许多学者把孔子划分为自由主义者学派的类别,我基本赞同这样的观点。孔子所倡导的儒家学派思想在他的生前并没有被官方认可和采纳,在他的一生中,也只在很短的时间内曾经在官场发挥作用,所以他基本上是以一个民间思想家的身份,通过外出访问和在家办学的方式来传播他的思想。在他去世之后,他的亲传弟子们把孔子生前指导教诲弟子们以及与弟子们交流探讨时说的话整理成文,汇编成了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但并不是儒家学派的所有经典著作。《论语》只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四书五经中的一本而已,这与《圣经》是基督教的唯一经典著作的情况大不一样。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五经”分别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四书,《易经》、《诗经》、《书经》、《礼记》、《春秋》是五经。 《论语》是孔子及其亲传弟子的对话记录,《孟子》是比孔子晚出生一百多年后的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记录,《礼记》是孔子的弟子们学习孔子有关“礼”的理论后产生的感想汇编。《大学》和《中庸》则是《礼记》中抽出来的章节单独成篇的。此外《易经》、《诗经》、《书经》、《春秋》都是孔子时代已经存在的书,孔子根据自己的理论需要及其审美眼光对其进行了编辑、修订、发挥等。孔孟之后历代学者对四书五经的注释书,可以看成是不同时代的人们根据其时代的需要而对儒家思想进行的解释和发挥。

所以,本文对《圣经》和《论语》的分析比较,只是针对这两部书的分析比较,不能等同于基督教思想和儒家思想的比较,更不能看成是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的比较。即便对于《圣经》和《论语》这两本书,本文也无法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比较,只能对其主要内容、主要观点等进行一些局部的分析比较。所以对于这两本书的全面认识和评价,还要靠各位去认真阅读原文才能做出比较全面和客观公正的比较,本文的观点仅供参考。

6,“上帝造天地”说法的证伪过程

《圣经》分为“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旧约”的第一章是“创世纪”,共分为50篇来介绍上帝怎样创造了天地万物以及犹太人怎样沦落他乡等的神话传说。“创世纪”的第一篇就是关于上帝怎样造天地万物的神话。当然,许多基督信徒不承认上帝造天地等的说法是神话,认为那是真实的历史。为此我们不妨在此做一番分析探讨,看看究竟能不能证明这只是一个虚构的神话故事。

“创世纪”上第一句话是“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然后这位上帝之神第一天造了照亮白天的光,将白天和黑夜分开了。第二天将“诸水”分成上下两部分,形成了天空。第三天让“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造出了地,然后在地上造出各种植物,包括有种子的蔬菜果子等。第四天造了太阳、月亮和星星。第五天造出了水中的鱼类生物和天空中的飞鸟。第六天造出了陆地上的各种生物,包括“牲畜,昆虫,野兽”等 ,最后按照神自己的样子造了男人和女人。

这个神化故事反映了两千五百年前古代犹太人对人类世界的认识水平,所以这样的神话故事中有许多错误和缺陷是可以谅解的,我们不能苛求古人,更不能以今天人类的文明成果来嘲笑古人的无知。但是如果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基督教徒为了宗教的需要,还拒绝承认这只是一个神话故事,还拒绝承认这个神话故事中的种种错误,甚至反而把现代科学常识与此神话内容不相融的观点说成是错误,那才真是一种自甘愚昧的悲哀。因为只要运用初中生应该具备的科普知识,就可以充分证明上帝造天地的故事只能是一个神话,不可能是真实的历史。

这个故事说,在神造天地之前,神就已经运行在水面上了。可是这个液体的水如果没有“地”在下面托着,这个水依存在哪里呢?随后,神更是将这个水上下分开造出了天,这完全是因为古代犹太人的天文知识不足,以为天上下雨,是打开天窗将水降下来,以为天的上空被水盖着,所以才会编造出这样的神话来。今天的气象知识已经告诉我们:不管是地球的上空,还是更远的太空,都不存在这样的可以盖住天空的水。所以上帝将水上下分开而造天空是已经被证明的彻头彻尾的谎言。

由于古代犹太人的天文知识不足,不知道照亮白天的光来自太阳,所以才会在这个神话中出现了明显的错误:在第一天造出了照亮白天的光,到了第三天才造了这个光的光源太阳。更不知道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是靠了太阳光的反射,月亮才能在夜晚照亮地球。仅凭如此本末倒置的错误,也已经足以证明这完全只是个古代犹太人编制的神话,而不是靠什么上帝的启示写出来的真实情况,否则上帝怎么连这样明显的错误都不知道呢?

由于古代犹太人的地理知识不足,不知道地球是圆的,所以才会在这个神话中出现明显的错误:说让“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如果地面在神造出来之前真的是完全被水覆盖,那么地球上的水原本就是连在一起的,应该是让水分开,才可以露出地面,而不是让水聚在一处,才能让地露出水面.

以前我一直不明白基督教会为什么要在1600年2月17日以“异端分子和异端分子的老师”的罪名将被教会囚禁了八年依然坚持日心说的布鲁诺活活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直到仔细分析了上帝造天地的神话之后才真正明白教会为什么会如此害怕日心说。

其实日心说并不是到了十六世纪才出现的,早在公元前四到三世纪,对于天体的运动,希腊人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以欧多克斯为代表,他认为天体都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圆周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另一种以阿利斯塔克为代表,他认为地球每天在自己的轴上自转,每年沿圆周轨道绕日一周。但阿利斯塔克的见解当时没有人表示理解或接受。

托勒密于公元二世纪,提出了系统的宇宙结构学说,即“地心说”,并在整个的中世纪欧洲处于统治地位。直到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著作——《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为了捍卫这一学说,不少仁人志士与黑暗的基督教神权统治势力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付出了血的代价。除了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为了维护日心说,被教会用火活活烧死外,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也因为支持日心说而被宗教法庭判处终身监禁。

日心说还是地心说,原本属于科学范畴的事,为什么基督教会要如此干预呢?因为基督教的《圣经》是根据地心说的理论来编写的,所以才会先造出天地,后造出太阳月亮。如果一旦日心说被世人所接受,那么只能是先有太阳,后有地球,神造天地的神话将被彻底否定。所以教会才要如此拼命将日心说置之死地而后安。
关于生命的起源,尽管现在还有许多问题不清楚,但是考古学提供的证据已经为我们清楚勾画出了一个人类生命迹象的基本发展趋势。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细菌,在格陵兰岛上人们发现了38亿年前的细菌化石。然后依照细菌、真菌、单细胞生物、珊蝴虫等的顺序,形成了最早的海洋生物。现在发现的最古老的鱼化石是四亿七千万年前的。再其次,海洋生物进入陆地,已知的最古老的两栖动物化石是三亿六千万年前的鱼龙目化石。已知的最古老的陆地爬行动物化石形成于二亿九千万年之前,最早的恐龙化石形成于二亿年前。然后出现了鸟类,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该地层属晚侏罗纪时期,距今约1.5亿年)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最早的灵长目动物化石形成于六千五百万年前,人类最近的祖先南方古猿的化石于1920年在南非发现,大约有600万年的历史,1987年在以色列发现的智人化石只有九万二千年的历史。由此足以证明:上帝在六天之内造出天地万物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弥天大谎。

由于古代犹太人考古知识和生物知识的缺乏,不知道地球的生命迹象是从水里先开始,然后形成了两栖生物,然后形成了陆地生物,最后形成空中的飞行生物。所以在神话中错误地先造了飞鸟,后一天才造了陆地上的动物。更大的错误是把“牲畜”和“野兽”同时造出来之后再去造人,因为古代犹太人不知道所有的“牲畜”都是有了人之后才驯化而来的。

如果按照我们今天已知的科学常识来把这个神话重新编写一下应该是这样:

居住在外太空的神有一天闲着没事,腾云驾雾来到太阳系的上空,觉得此处甚好,于是造了一个会发光的太阳悬在空中,这是第一天。神觉得一个太阳不好玩,于是造出了九大行星围绕着太阳转,然后又造了许多小星星绕着这些行星转,并特别造了一个月亮围绕地球转,以便地球在晚上也能有亮光,这是第二天。神看九大行星中的地球距离太阳的位置不远不近很适合,就在地球上造了很多水,形成了江湖河海。水在太阳的照耀下形成了水气,然后逐渐形成了云层、大气层等,这是第三天。神觉得地球上没有水的陆地不好看,于是造了许多植物,将地球的陆地装扮得很漂亮。这是第四天。神又觉得地球上太寂寞了,于是分别在水中、陆地、和天空造出各种生物。这是第五天。神看着这一切非常满意,可是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地球虽好不是神久留之地,神要回了故乡,谁来管理地球呢?于是模仿自己造了许多男人和女人来管理地球,为了不让他们互相抢地盘,就故意把人造成了几种不同的颜色,分放在不同的地区,这是第六天。

请比较一下我所编写的上帝造天地的神话故事与犹太人两千五百多年前编写的神话故事有什么本质不同?再想象一下:如果圣经中的神话故事真是根据上帝的启示而写的真事,为什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上帝会在这样短的一个小故事中出现如此多的可以被今天的人类证明的错误?为什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上帝的相关专业知识还不及我?

   7,学习是永恒的快乐看完了《圣经》的第一章第一段,我们再来学习一下《论语》的第一章第一段。《论语》一共由二十章构成,每章由十几段到几十段不等构成。《论语》的第一章“学而第一”(1)的内容如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把学习然后经常复习或练习或照着所学的去做看成是一种快乐,把接待远方来的朋友同学当成是一种快乐,把不因为别人不理解或不赞同自己或自己的主张也不埋怨别人看成是一种君子风度。这些观点虽然只是孔子个人的观点,然而在经历了两千五百多年的时间检验和科学的进步之后,这不但没有被看成是落伍的观点,反而被更多的人们所广为接受。连美国总统克林顿来华访问的演讲中都引用了这句话。《论语》一开头,就把中国人崇尚学习,崇尚友谊,宽以待人的儒家风范充分地展示在世界的面前。这与《圣经》一开头就编造一个上帝造天地的神话来树立虚幻的上帝的绝对权威形成鲜明的对比,尤其是当这种虚构的上帝的权威已在科学进步面前日益倒塌的时候,则更加可以看出这两部书的本质不同了。一部是与现代科学相得益彰,一部则是与现代科学相矛盾的。

任何书籍,都有传播某种思想、某种道德、某种知识、某种快乐等的内容,《圣经》和《论语》也不例外。经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圣经》是先通过塑造一个绝对偶像上帝,然后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以上帝的名义表达出来,以强迫所有的信徒无条件地接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就是说因为这是神说的话,所以正确,没有任何讨价还价或质疑的余地。《论语》则并不是通过一个神化的孔子来写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而是以表达的思想内容本身来建议读者接受作者的思想,读者不但可以讨价还价,还可以质疑探讨。读者对作者的任何观点有疑问,都可以提出质疑。《论语》中就有许多孔子与其弟子不同意见的争论和探讨的记录,所以孔子在将他的思想传授给别人的时候,不是以神的绝对权威的口吻强迫别人接受,而只是一种人的观点。这样的非强迫式、准许不同声音质疑的教育方式,在今天文明民主时代来看也许不算什么,但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能做到这一点,实在是难能可贵。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些当然是孔子的观点,但孔子从来不需要说这是一个绝对真理,不需要说因为神这样说所以我们必须遵守,不需要说这是不可质疑的。那么这些话在科学发展的今天是否依然经受得住检验呢?结果是显而易见。所以许多生活中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并不需要通过神化才可能被人们接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孔子当时提出的衡量人的道德标准之一,在儒家思想中有许多关于君子和小人的论述。关于怎样才能算是一个君子,可能在今天也还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君子的概念,也可能因人而已。但是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孔子对“人不知而不愠”的赞赏和肯定,这种赞赏和肯定本质上体现的是对不同意见的尊重,以及在对待分歧时的宽大容忍精神,这些正是构成今日文明民主社会的基本要素之一。

《论语》开头的第一段,通过描述学习的快乐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这与《圣经》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强调上帝的绝对权威截然不同。学习,是人类进步和获得力量的动力源泉,没有学习,人类就不可能进步。人类之所以能成为地球的主宰者,靠的不是什么上帝的恩赐,而主要靠的是人类善于学习、善于积累和运用前人的学习经验、善于不断质疑和探索的科学精神。在知识经济时代,终身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常识。人类也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质疑、不断探索,才能不断前进、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和强大,才能使人类更加幸福快乐,也才能逐渐解开许多不解之迷。对于那些我们今天一时还不清楚的许多问题,随便地接受某种宗教的答案是容易的,但那只能使人类社会停止不前,是没有出路的。

8,上帝造人与女娲造人《创世纪》的第二篇继续讲述神造天地万物的神话故事,并为这一神话故事的后面部分埋下了一些伏笔,比如伊甸园、智慧树等,同时对前面的内容在细节上做了一些补充,比如第一篇中只说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子造了人,并没有说用什么东西造的。在第二篇中则追加说明上帝是用泥土先造了一个男人亚当,然后又用亚当的肋骨造了一个女人夏娃。

正如前文所介绍的那样,犹太人建立犹太教的目的非常明确,这个宗教绝对不是为了什么推广善啊、爱啊、排除世间的苦难啊、或提高人的道德修养等目的,而主要是为了凝聚民族共识恢复国家和宗庙的需要,所以为了这一需要而编写的每一个故事或戒律或仪式等,都有其特殊的含义。当然,现在一些地方的基督教会把宣传爱当成一个主要的口号来宣传,这是可取的,但这样的做法只能说明是教会为了在今天继续生存下去不得不做出了一些顺应时代潮流的修改,却并不能否认《圣经》的主要内容不是宣传爱这一个基本事实。

犹太人编写上帝创世神话故事第一篇的目的,是为了树立一个可以对犹太民族拥有绝对权威的上帝,因为他们知道当时凭借人的力量已经无法夺回被其他民族夺取的国家,只好试图通过神灵的力量来实现这个目的。在第二篇中编写女人是用男人的肋骨制造的,目的在于神化男人对女人的绝对控制权,神化男女不平等的天然合理,将女人置于男人的附庸地位。否则,上帝既然可以用泥土造一个男人,为什么不可以用泥土造一个女人呢?如果泥土只能造男的,不能造女的,那么上帝为什么没有用泥土造公的动物,然后再用公的动物肋骨去造母的动物呢?透过“用男人的肋骨造女人”的神话说法,也可以简捷证明这个神话产生的时代已经非常晚,是在人类已经进入男权社会之后的产物。

说到神造人的神话故事,我倒是觉得中国的女娲造人的神话要比犹太人上帝造人的神话更加古老也更加男女平等,因而也更加合理些。犹太人心目中的上帝造人的神话说,上帝只造了一对男女,这很难合理解释上帝子女的繁殖问题,难道他们都是兄妹繁殖吗?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近亲繁殖将导致人种退化甚至导致人类毁灭。中国的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则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女娲用泥土造了许多男女,而不是只造了一对男女。

女娲造人的故事说,女娲用泥土造了第一批男人和女人后,放在火上烤,由于没有经验,烤过头了,女娲不喜欢,就将他们扔到了非洲,所以那里的人都是黑皮肤。女娲又做了第二批泥男人和女人,烤的时候,怕烤过头,就提前取出来,结果颜色太白,也不满意,女娲就将他们扔去了欧洲,所以欧洲人都是白皮肤。女娲又做了第三批男女泥人,烤出来一看刚刚好,不黑也不白,女娲很满意,就把他们放在了自己的故乡亚洲,所以亚洲人都是宗色皮肤。

据说,女娲造人的故事体现的是对女性的崇拜,应该形成于人类的母系社会,而上帝造人的故事,体现的是父系社会的故事,应该形成于人类的父系社会,由此可见推测,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形成的年代应该早于上帝造人神话形成的年代。或者犹太人的上帝造人的神话故事也是根据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改编而成的?如果基督信徒一定要坚持上帝造人的神话故事是真的,那么又有什么理由否认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是真的呢?

由此亦可以看出,所谓上帝造人或上帝用男人的肋骨造女人等都只是一个虚构的神话而已,通过这样的神话,是想表达当时犹太人对男人和女人的社会地位的看法和要求。同时期望将这种要求通过宗教的方式强化起来,变成不允许变更的规定,以强迫所有的女人都成为丈夫的附庸。这是一种标准的强权政治的表现,以神的名义将不公正的东西强加在妇女的身上。

像《圣经》中此类歧视妇女的言论在《论语》中也一样存在,阳货第十七 (25)中写到,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孔子在这句话中直接将女子与小人放在了同样的位置,这也是很不公正的。“小人”的概念在儒家思想中是与“君子”相对应的概念,儒家通常把道德修养好的男人,称之为“君子”,而把道德修养不好的男人,称之为“小人”。按照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女人也应该可以分为道德修养好的君子和道德修养不好的小人才对。

所以通过《圣经》和《论语》的比较,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东西方传统文化中都存在着歧视女性的内容,比较缺乏男女平等的概念。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当代人,我们在学习了解这些古典文化的时候,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清除这些传统文化中的已经明显落伍的观点。千万不要因为这些观点是出自某种经典著作,就把这些传统文化中的落伍的观点也当成优良传统加以维护和继承,那将是十分可悲的。

9,说真话的蛇和说假话的上帝

《创世纪》第三篇依然是继续关于上帝造人的神话,文章一开头就说“耶和华神所造的,唯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然后讲述了蛇怎样与人对话,蛇告诉人伊甸园中的智慧树上的果子可以吃,吃了不但不会死,还会变得眼睛明亮,头脑聪明,“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于是亚当和夏娃就吃了上帝禁止他们吃的智慧树上的果子,尽管上帝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

亚当和夏娃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之后,果然没有死,果然眼睛变明亮了,果然头脑变聪明了,知道了羞耻和善恶。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蛇说的是真话,上帝说吃了会死是假话。可是上帝却为此对蛇、夏娃和亚当进行了严厉的处罚,这在我们今天看来实在是蛮不讲理,如果你不幸在这样的老板手下打工,可就惨了。

上帝罚蛇“必用肚子行走,终身吃土。”还罚蛇与女人世代为仇:“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

上帝罚夏娃的是:“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

上帝罚亚当的是:“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并把他们赶出了伊甸园。

《圣经》上说,蛇比一切动物都狡猾,这已经被今天的生物常识所证明是错误的,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蛇比其他动物更聪明。目前已经可以证实的是,在所有动物中,除了人之外,灵长目动物才是最聪明的。至于在故事中让蛇与人展开对话,显然只有神话故事中才会出现。比如中国浪漫的神话故事《白蛇传》就是一个人蛇对话的经典神话故事。如果基督信徒一定要坚持蛇与人对话是真的,那么也一定要认同《白蛇传》的故事是真的。

假设蛇和人都是上帝造的,人又是上帝造出来管理包括蛇在内的一切动物的,万能的上帝居然把蛇造得比人更聪明,这未免太讽刺了吧?这也实在无法自圆其说。更何况,蛇并不是靠吃土为生,这充分显示了古代犹太人对蛇缺乏足够的了解。如果上帝连蛇靠吃什么为生都还没有搞清楚,居然说蛇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你会相信这样的上帝说出来的话是真的吗?另外,从来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蛇只与女人为敌,可见所谓上帝让蛇与女人世代为敌的惩罚也是不存在的。

妇女怀孕生孩子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古代犹太人居然将此说成是上帝对女人的惩罚,这纯粹是胡编乱造,毫无根据。从古到今,必须汗流浃背才能养活自己的大都是劳苦大众、社会弱势人群,犹太人将此说成是上帝对他们的惩罚,更是对劳苦大众的一种蔑视和亵渎,这样的观点完全是在为不劳而获的寄生神职阶层的合理存在做辩护。

从这段神话故事介绍的情况来看,蛇只不过是将真实的情况告诉了人,并没有做什么坏事,难道我们可以把说真话当成是狡猾和犯罪吗?相反,倒是上帝在这件事上瞒骗了人,没有把实情告诉人,隐瞒实情在先,谎言欺骗在后,说吃了会死人,结果两个人都没有死。

尤其让人不明白的是:上帝为什么要欺骗人类呢?为什么不想让人类懂得羞耻、懂得善恶呢?难道上帝最喜欢的不是聪明好学的人类?而是不懂廉耻、善恶不辨的白痴人类吗?哪位智慧的基督徒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呢?许多人反对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理由是以为儒家宣扬愚民思想,其实从《论语》中充满的是鼓励人们怎样勤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论述,反而是《圣经》中才如此赤裸裸地反对人类获得知识,将获得知识和懂得羞耻的努力污蔑为犯罪。
 10,荒唐的“原罪说”与古代犹太人在《圣经》中塑造的上帝不喜欢人类懂得羞耻、追求知识、明辩善恶截然不同,孔子在《论语》中大力提倡和赞美的人是要学习、要知书识礼、要明辨是非、要分辨善恶,并且在书中介绍了许多怎样学习、怎样明辨是非善恶的方法和原则。他对弟子最高的夸奖之一是“好学”,在《雍也第六》(3)中有一段孔子赞美颜回好学的对话,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孔子这里不但赞美了颜回的好学,而且赞美了颜回的另外两种美好品质,那就是不迁怒于人,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人类由于本身各方面的局限性,往往难免有意或无意犯错误。孔子觉得,由于无知无心而犯下的错误是可以原谅的,但是重要的是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为了做到这一点,孔子主张人要善于反省,要见贤思齐,要从善如流。一部《论语》到处洋溢着怎样培养人的良好品德情操和修养的春风化雨般的谆谆教诲。

从《圣经》中我们看不出古代犹太人有什么教育人的观念,有的只是对神的盲目崇拜,更加遗憾的是被要求崇拜的神本身也被塑造得问题多多。比如说关于人吃智慧果的故事,前文稍微分析一下就已经破绽百出,让人诧异的是,基督教居然还根据这样的一个幼稚神话故事,编造演绎出了所谓人的原罪的一大套宗教理论,实在让人感慨不已。

所谓原罪说,就是基督教认为,人类的共同祖先亚当和夏娃不听上帝的话吃了智慧树的果子,有了智慧,懂得了羞耻,所以就犯下了原罪,因此人类世世代代必须为此赎罪,而赎罪的唯一方法,就是加入基督教。这样通过一个两千五百年前编造的神化故事来胁迫所有世世代代的人类必须加入基督教才可以赎罪的说法,未免太过邪恶、太过霸道了一点。

我们不妨来仔细分析一下原罪说是否可以成立。首先,亚当和夏娃吃智慧果有其正当性,因为故事中的上帝已经将“地上一切结种的蔬菜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子,全部赐给你们作食物”,所以他们吃得合情合理合法。

其次,故事中的上帝禁止他们吃的理由是吃了会死。结果证明这个禁止吃的理由是个谎言,因此禁止无理。正如前文分析的那样,在是否可以吃智慧果的问题上,蛇说的是真话,上帝说的是假话。如果说有罪,是上帝对人类犯下了撒谎之罪。

再其次,如果故事中的上帝真不想让人类吃智慧果,为什么要在人面前种智慧果的树?所以,追根溯源,与其说是蛇在诱惑人类,不如说是上帝在诱惑人类犯罪,如果这个罪名可以成立的话。因为无所不知的上帝应该知道不种智慧果树才是最好的防止人类吃智慧果的办法。因此如果说在这件事上谁有错的话,那么最大的责任者不是蛇,不是人类,而是上帝自己。

最后,原罪说从逻辑上也说不通。根据这个神话所说,亚当和夏娃在吃智慧果之前是连羞耻和善恶也不懂的人,就好像一个婴儿。既然如此,所谓不知罪者不为罪,对于亚当和夏娃来说,并不知道不听上帝的禁令是错误的,上帝在那之前也没有告诉他们不听禁令是错误的,他们本身也还没有分辨对错善恶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上帝以此惩罚亚当和夏娃是毫无道理的,也是不公正的,是典型的恃强凌弱的霸道行径。只有亚当和夏娃在吃了智慧果懂得了羞耻善恶之后再违抗上帝的禁令才应该受到惩罚。这就好比,一个不懂事的五六岁的孩子即使犯了罪也不应该受到法律的惩罚一样。

再来分析一下这件事的本质问题,亚当夏娃吃智慧果,表达了人的两种基本欲望,追求幸福的欲望和追求智慧的欲望,这是非常健康的正当的人性追求,这样的追求有错吗?基督教居然将这两种健康的正当的人性追求丑化成一种罪恶,由此我们可以清楚看出:基督教的原罪说是一种非常反人性的东西。试问今天每一位基督信徒:你们不希望你们的孩子追求智慧和幸福吗?

我们还可以从这件事的轻重程度来探讨一下,亚当和夏娃充其量也不过是吃了一个智慧果而已,好比你的孩子没有听你的话,偷吃了你的一个水果,就算是错,也只是一个小错而已,故事中的上帝居然为了这点小事而世世代代追究人类的罪责,是不是太过荒唐了一点?如果人类因为这点小错应该受到世世代代的追究,那么故事中的上帝曾经犯下过屠杀人类的滔天大罪,那不是更加应该下地狱吗?他还有什么资格来接受人类的崇拜呢?

又比如你的爷爷曾经偷吃过别人的一只鸡,你和你的子孙后代都将为此永远背负偷鸡的罪名并遭到惩罚吗?“一人犯罪,株连九族”是古代封建社会愚昧野蛮落后的处罚观念,基督教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还紧紧抓住这样野蛮落后的处罚理念不放,不是自弃于文明社会又是什么呢?

也有基督徒宣称人类的所谓原罪是通过遗传世代相传的。如果真是由于遗传而带来的所谓原罪,那么人类有什么好内疚的?难道你能因为你不满意你的父母给你的遗传而谴责你的父母或你自己吗?所以基督教的原罪说无论从那个角度来说,都只能是荒唐的、不能自圆其说的、陈腐愚昧的宗教说教,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应该彻底摒弃。

硬要给自己背负一个所谓原罪的十字架只不过是一种幼稚的自虐病态情绪的宗教发泄而已,不懂得应该挺起胸膛做一个堂堂正正大写的人的道理才是真正可悲的。

 11,煽动人类复仇的上帝

《创世纪》第四篇继续讲述上帝与人类的神话故事。故事说,亚当和夏娃生了大儿子该隐和二儿子亚伯。该隐种地,亚伯牧羊。“该隐拿地里的出产为供物献给耶和华。亚伯也将他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献上。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只是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该隐就大大地发怒,变了脸色。”为此,后来该隐在一次吵架中杀死了被上帝偏爱的弟弟亚伯。上帝知道该隐杀死亚伯后处罚该隐离开故乡。该隐对上帝说,这样的处罚太重了,因为一旦接受这个处罚流落到他乡,别人见到他就会杀了他。上帝听了他的辩解不但接受了、还公然出面保护起这个杀人犯来,宣称“凡杀该隐的,必遭报七倍。”有了上帝这个保护杀人犯的坏的榜样之后,该隐的子孙拉麦见样学样、发扬光大,对他的妻子和儿子宣称:“壮年人伤我,我把他杀了。少年人损我,我把他害了。若杀该隐,遭报七倍。杀拉麦,必遭报七十七倍。”如此宣扬暴力的内容充斥《圣经》的内容。

该隐和亚伯一对亲兄弟原本和睦相处,一个种田,一个放牧,上帝却来无事生非,通过嫌贫爱富的不公正偏爱,挑拨这两个兄弟的感情,让他们相互残杀,实在可恶。

首先,上帝凭什么应该得到该隐和亚伯的供奉呢?上帝已经将亚当和夏娃赶出了伊甸园让他自谋生路,所以他的孩子种田放牧,与上帝一点关系也没有。该隐主动将自己辛苦种田得到的成果供奉给上帝,这份诚心却遭到上帝势利的践踏,才激发了该隐对弟弟亚伯的仇恨,所以罪魁祸首是上帝。

其次,亚伯何其冤枉?他将自己辛苦牧羊得到的成果供奉给上帝,原本是指望得到上帝的庇护和赐福的,可是上帝居然眼见着他为了崇拜自己被杀而不去救他,还在他被杀害之后,公然出面保护杀害他的凶手。这样毫无责任心、毫无正义感的上帝理当受到人类的谴责和唾弃才对,怎么反而成为了基督徒崇拜的唯一的神?实在让人感到诧异。

再其次,该隐由于受到了上帝的歧视而性情大变杀害了自己的亲兄弟亚伯,上帝不但没有为被冤杀的亚伯伸张正义,也没有对该隐进行不应该杀人的教育,反而在轻描淡写地处罚他一下之后,公然成为他的保护神。这是非常恶劣的,这等于暗示人们,上帝毫无正义可言,纯粹是欺软怕硬。该隐原本主动供奉上帝,上帝不理睬他,看不中他,等到该隐杀了上帝看中的亚伯后,上帝反而成了该隐的保护神。这样的上帝与邪恶的魔鬼有多大区别呢?

最后,上帝在这里为人类开了一个“以恶制恶,以暴制暴”的坏的先例。即便上帝要做该隐的保护神,“以一报一”已经足够了,为什么要“以七报一”呢?以至让该隐的子孙发挥到“以七十七报一”如此疯狂极端的程度,这是多么疯狂、多么野蛮的报复理论啊!由此可以看出,《圣经》故事中的上帝才是人类最可怕的煽动仇恨的魔鬼。更加可怕的是如此疯狂的复仇理论被作为必须无条件接受的宗教理论一代代流传下来,成为主宰那些教徒对异教徒复仇的理论根据,以至于直到今天,宗教战争依然不能停止。可见,今日的反恐战争如果不从清除上帝的复仇理论开始,可能永远也无法结束。

当然,《圣经》中塑造的上帝是不存在的,通过这个神话故事,展示的不过是犹太民族两千五百年前的报仇理论而已。考虑到他们当时遭受其他民族的侵略和驱赶,心中充满仇恨和悲愤,在自己的宗教中流露出如此强烈的仇恨情绪,是情由可原、也是值得同情的,但这样的报仇理论在今天已经非常野蛮落后,应该坚决摒弃,否则将继续成为威胁人类安全的最大隐患之一。以巴两国持续燃烧着的复仇战火正是这种复仇理论危害人类社会最好的证明之一。

与古代犹太人强烈的复仇理论不同,中国古代的孔子强调的是对人的仁爱思想的培养,《论语》“学而第一”(2)写到,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的作者认为,为人的根本要从培养孝顺仁爱思想开始,不能从培养逞凶斗狠的你打我一拳,我还你七拳的复仇思想开始。比较一下基督教在《圣经》中鼓吹的七倍报仇思想和儒家在《论语》中鼓吹的孝顺仁爱思想,哪一个比较文明?哪一个比较野蛮?相信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最后顺便提一下,在这段神话中还有一个巨大的漏洞,那就是根据文中的背景介绍,该隐是当时地球上的第三个人,它被上帝驱赶离开他的父母亚当和夏娃怎么会遭到其他人的屠杀呢?如果真有可能屠杀该隐的其他人,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地球上除了上帝制造的亚当和夏娃之外,还同时存在着其他人。这是《圣经》的神话故事中又一个无法自圆其说的破绽。

我想古代犹太人之所以要编造这一神话故事,目的之一是为了培养犹太人信教的理由,宗教家试图把犹太民族被驱赶离开自己的祖国解释成是由于祖先犯了错误,遭到神的惩罚,然后只要通过全民敬神的方式,就能到神的宽恕和保佑,就能重新夺回被其他民族占领的祖国。

这种在人力无法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情况下,将希望寄托在神的力量上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古代。但是如果在今天还继续维持这样的观点就非常落伍、非常错误了。因为犹太民族被驱赶离开自己的祖国与犹太民族的祖先是否犯错误没有任何关系,真正原因乃是由于其他民族的侵略扩展造成的。就像我们不能把日本侵略军当年对中国的侵略解释成是当时的中国人犯了什么错误一样。

12,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论语》“学而第一”之(9)写到,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慎终追远”不但是儒家提倡的思想,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因此也有学者认为中国人最深厚的宗教崇拜是祖先崇拜。儒家思想认为,如果能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感激久远的祖先,老百姓的道德观念就会日趋敦厚。用现代词汇来说,也就是说儒家思想通过“慎终追远”的方式来表达对人的终极关怀。

“创世纪”第五段停止了前面的神话故事的叙述,单独介绍了“亚当的后代”。从这一点来看,古代犹太人与古代中国人有着类似的祖先崇拜传统,所以才会将祖先的名字逐一写进宗教典籍中,就像中国的许多大家族都有家谱一样。与中国不同的是,古代犹太人崇拜的是他们这个民族共同的祖先,并把这个祖先神化了。所以这个故事中的亚当,很可能就是犹太人的一个远祖,而不是什么全人类的祖先。

故事中说,亚当活到了九百三十岁去世,他之后的十代人也都活到了八九百岁,这一段中依次介绍了从亚当到挪亚的十代代表人的名字,顺便也为后面的神化故事“挪亚方舟”预留了伏笔。

根据我们今天的人口学资料显示,在十八世纪,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28.8岁,到了二十世纪,随着医疗水平和科学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发达国家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70岁,而欠发达国家的人均寿命也超过了60岁。另外根据相关医学资料介绍,人类的最长寿命可以活到200岁。因此故事中的亚当活到八九百岁,也只能看成是一种神话传说。类似的神话传说中国也有,比如传说中的彭祖就活到八百岁。

据《神仙传》记载:“彭祖者,颛顼玄孙也。”颛顼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相传他的家乡在宜君县偏桥乡彭村。传说,彭祖活到七百六十七岁,仍无衰老迹象,耳不聋,眼不花,背不弯,腰腿不疼。有人问他的身世,彭祖唉声叹气地说:“吾遗腹而生,三岁丧母,又逢战乱,流落西域,几百余年。”又说“他一生丧四十九妻,亡五十四子,屡遭忧患。”谁知又过了七十来年,有人发现他还在流沙国游玩,直至八百多岁才死。

按照“创世纪”这个神话故事的介绍,从亚当到挪亚一共是十代人,但是每代都只列举了一个人来做代表,这十代人加起来前后约一千五百年。而且每个人生下一个接班人的年龄也相差悬殊,比如亚当活了九百三十岁,但到一百零五岁才生下接班人塞特,而以诺六十五岁就生下了接班人,最晚的是挪亚直到五百岁才生下接班人。

从这里我们可以推测,这里的人名很可能是犹太人远祖的真实记录片段,由于时代久远无法全面记录各代人的所有真实历史资料,只好记一个大概,所以就将那些记不住的人从历史中省略掉了。为了保持记录的连贯性,则通过夸大延长远祖年龄的方式来弥补其中的缺漏,同时也能起到神化祖先的作用。

另外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创世纪”只是古代犹太人将神话与自己的族谱相结合的产物,而绝对不是什么全人类的发展历史记录。由此亦可以看出:上帝这个古代犹太人制造的神、甚至很可能就是神化了的犹太人的祖先、也只是犹太人的神,而不是全人类的神。犹太人信仰自己的祖先之神无可非议,可作为中国人也硬要去信只属于犹太人的神,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就显得有点可笑又可悲了。难道这些中国人已经自卑到如此地步:不但认为月亮是外国的圆,连鬼神也觉得外国的灵吗?

《论语》“为政第二”之(24)写到,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这话虽然有些绝对,但依然有其很深厚的道理和合理性。在追求多元化的今天,每个民族都能坚持自己的传统才是最理想的,否则如果全世界都只剩下了一个神,就好比全世界只存在一朵花,那是很悲哀的。在我们“慎终追远”的时候,不去祭奠自己的祖先,反而用洋人的祖先取代自己的祖先来敬拜,这算不算也是一种数祖忘典呢?

13,挪亚方舟记录的是上帝的罪恶


“创世纪”第六、七、八三段讲的是关于挪亚方舟的神话故事。在没有阅读《圣经》之前,我一直以为“挪亚方舟”的故事是赞美上帝对人类慈爱的故事,阅读了《圣经》之后,才知道恰恰相反,原来那完全是故事中的上帝对人类犯下滔天大罪的记录。

“创世纪”第六段继续前面的神话故事说,“神的儿子们看见人的女子美貌,就随意挑选,娶来为妻。”然后,上帝看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究竟是什么罪恶,却也没有说,只说是“世界在神面前败坏,地上满了强暴。”于是就要将“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除灭。”

上帝认为挪亚是个“义人”,究竟是怎样一个义人也没有说,于是决定在用洪水毁灭地上和空中的一切生物时,提前七天通知挪亚,让他造一条船,让挪亚夫妻和他的三对儿子媳妇,以及“飞鸟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地上的昆虫各从其类。每样两个,要到你那里,好保全生命。”还要挪亚把“各样食物积蓄起来,好作你和它们的食物。凡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七公七母。不洁净的畜类,你要带一公一母。空中的飞鸟,也要带七公七母,可以留种,活在全地上。因为再过七天,我要降雨在地上四十昼夜,把我所造的各种活物,都从地上除灭。”

挪亚就遵着耶和华所吩咐的行了。过了那七天,洪水泛滥在地上。当挪亚六百岁,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水往上长,把方舟从地上漂起。水势在地上极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没了。凡地上各类的活物,连人带牲畜,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除灭了,只留下挪亚和那些与他同在方舟里的。水势浩大,在地上共一百五十天。风吹地,水势渐落。渊源和天上的窗户都闭塞了,天上的大雨也止住了。水从地上渐退。过了一百五十天,水就渐消。挪亚放出一只鸽子去,要看看水从地上退了没有。到了晚上,鸽子回到他那里,嘴里叼着一个新拧下来的橄榄叶子,挪亚就知道地上的水退了。到了二月二十七日,地就都乾了。也就是说,这场洪水从开始降雨到完全退却,一共历时整整一年。

古代犹太人在《圣经》中编写这样的故事,目的在于利用人们对大自然的恐惧,培养人们对虚构的神的恐惧,在这一点上,古代犹太人的想法与古代中国人的想法差不多,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利用大自然来恐吓人的记录,比如中国古代曾有人利用月蚀来恐吓人的,也有许多雷神雨神的故事,比如中国日本等许多亚洲国家在古代都有过大旱之年祈雨的传统,他们也把大自然灾害理解成是神对人的惩罚。

不过中国的神话中,也有许多人类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神话传说,比如《山海经》中的羿射十日、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等,都是说的人类与水灾、旱灾作斗争的神话故事。所以有网友也在网上调侃地说:“当基督教故事中的挪亚在大水上漂的时候,中国的大禹却在治水,这就是这基督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差距。”这话虽然有点夸赞、有点片面,却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

挪亚方舟的故事,讲述的不是上帝在人类遇到自然灾害的时候,主动降临人世来挽救人类的故事,而是上帝以自己的是非观去判定人类好坏,因为他觉得人类不好,所以要将人类全部毁灭的故事。尤其让人震惊的是,即便人类真的曾经有错,那么也与陆地和空中的动物飞鸟昆虫等无关,为什么上帝连它们也要一并屠杀呢?这样残忍地屠杀无辜,甚至迁怒于无错的动物、飞鸟、昆虫的做法,实在比邪恶的魔鬼还要霸道、野蛮、残忍!

古代犹太人之所以要编写这样的故事,其实是在宣传一种对待“恶”的态度,那就是“以杀制恶”。可以说,这样的观点一直贯穿《圣经》始终。所以基督教继承的这一精神或原则,可以说直到今日依然在继续危害人类和平,也是今日世界上一切恐怖主义的真正理论源泉。

有基督徒在网上宣称,上帝安排了挪亚方舟来挽救人类,所以人类应该感激上帝的恩赐。可是阅读完《圣经》中的整个故事,我实在无法产生这种感激之情,反而产生了对上帝的极端愤怒。因为人类和动物、飞鸟、昆虫等一切生活原本生活得很好,上帝无事生非来屠杀人类和这些生物,反而还要求人类感激上帝,世界上有如此荒唐的道理吗?上帝你回到你自己的地盘去管理好你自己神界的事就好了,有什么必要用如此卑劣残忍的手段来多管闲事随便插手人类的是非呢?人类的是非完全可以、也完全应该让人类自己来解决,或许这也正是人类文明社会为什么会在今天要强调政教分离的原因之一。

尤其令人关注的是:当洪水过去后,挪亚等一切躲避在船上的生物走了出来,“挪亚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拿各类洁净的牲畜,飞鸟献在坛上为燔祭。耶和华闻那馨香之气,就心里说,我不再因人的缘故咒诅地,也不再按着我才行的,灭各种的活物了。”

这似乎是在暗示我们:上帝屠杀人类的真正原因并不是人类真的犯了什么罪,而只是因为当时的人类没有供奉上帝?这是古代犹太人造的上帝对人类的一种标准宗教恐吓。今天一些基督徒依然在使用这一卑劣的手段在恐吓人们加入基督教:你如果不加入,就让你下地狱。

14,挪亚方舟的证伪过程


挪亚方舟不过是古代犹太人编写的一个神话故事而已,然而,一些基督徒为了传教的需要,却硬要坚持那不是神话而是真实的历史,甚至有一位网友专门向我推荐了一篇题为“土耳其亚拉腊山, 发现挪亚方舟遗址”的文章,试图“科学”地证明这个神话的客观存在,因此我不得不专门写这一节来证明这个故事不可能是真实的历史。

我仔细阅读了那篇文章,发现那是一些人在香港基督教会的资助下搞的一次业余考古介绍,而且文章中的结论与题目相距很远,文章中说:

为了进一步证实挪亚方舟遗骸的真实性,“我们除了把实际情景拍成影片外,也正向全世界公开招募考古学家、地质学家和科学家,安排再度前往探索和考证,希望有兴趣的人能一起去探个究竟。”

也就是说,通过这次考古,并没有得到任何确切的证据可以证明挪亚方舟的存在,依然只是一次猜测而已。文章中更加具体介绍说,他们在那里看到的“只是方舟其中一角”,“利用碳14(carbon-14)所做的检验,证明这件发现物的年代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如果那只是一条只有5000年历史的木船残骸,那基本可以判定为不是故事中的挪亚方舟了,因为根据圣经故事情节的介绍,从亚当到挪亚清楚地写着只有1500年左右的历史,如果加上这5000年的历史,那么等于是说人类只有6500年的历史,但是事实上考古科学已经证明人类的历史远远长于这个历史,正如我在前文所介绍的那样:

最早的灵长目动物化石形成于六千五百万年前,人类最近的祖先南方古猿的化石于1920年在南非发现,大约有600万年的历史,1987年在以色列发现的智人化石只有九万二千年的历史。

那篇文章又说:“按记载,方舟300肘,阔50肘,高30肘,以今日计算单位,约长135公尺,宽22.5公尺,高13.5公尺。这个比例,在风浪中傾斜60度,也不致翻覆。估计其可用平面空间超过10万平方英尺,比20个篮球场还要大。立体空间151万8000立方英尺,最少等于569个現代货运火车的容量。”

“现今,地球动物及水上生物共90多万种,据专家统计,放入方舟的陆上动物约有3万5000种,其中少数是巨型的,如长颈鹿和大象,大部分为小动物,如老鼠、猫等。所有动物进入方舟后,约等于方舟37%的体积,仍有大量空间存放粮食及活动。”

首先,《圣经》中确实说“方舟300肘,阔50肘,高30肘”,问题是这里的一“肘”究竟是多长?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怎样得出300“肘”约等于135公尺的?假设真有这么大的船,挪亚又是怎样造出来的呢?请注意,上帝只是七天前才通知他的,他们一家八口不吃不喝不歇连续砍树造船,七天可能造出那么大的船吗?你千万不要说是上帝帮他造的,那样就不是用科学说话,而又回到神话故事里面去了。

其次,圣经里面并没有具体说装进了多少种动物,这位作者是怎么知道大约装进了35000多种呢?既然这位作者也知道当时大约有90多万种,那么请问其他的生物是怎样渡过劫难的呢?尤其是地上的动物、空中的飞鸟、及昆虫等,他们之间有一个彼此相食的生物链关系,你把它们都放在一起整整一年,怎样才能保证它们不彼此相食呢?或怎样才能让它们彼此相食还能在一年之后依然保持每个种类还是一公一母呢?尤其是这些生物不是死的,是活的,不可能像货物一样叠放在船里,所以用空间容量来计算是荒唐的,你只能用平面来计算。你怎么能保证他们在其余的67%的绝对空间里可以容纳下他们的食物呢?我们一个人如果一天只吃一斤食物,一年差不多要吃掉我们自身两倍的重量的食物,许多动物,一年更要吃掉重于自身数倍到数十倍重量的食物,那剩余的67%的绝对空间怎么可能放进这35000种生物一年生存所需要的食物呢?

再想想,那么多动物的排泄物是怎样搬出船的?你总不能让那些动物飞鸟昆虫都学会上厕所自己去船边排泄吧?如果你说是那船上的八个人在清扫船仓,他们又是怎样才能在清扫时避免当成食物被那些野兽所吞没呢?

还有,世界上的生物分布在热带、温带、和寒带,他们所需要的生存环境是截然不同的,让那些只能生存于某种特定环境中的生物在同一条船上整整生存一年是不可能的,如果迁就了这一种生物所需的环境,必然不能满足另外一种生物所需要的环境。因为当时上帝也没有给方舟上装上空调。因此让世界上所有的生物在一条船上生活整整一年,即便在今天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再其次,如果真有如此多的生物一起出现在一只大船上,那么住在挪亚周围的其他人,难道不会问挪亚为什么要造船?当大水来的时候,难道其他人宁可被水淹死也不会抢着上船吗?当有几只老虎或几只狮子同时想上船的时候,谁能阻挡得住、只准一公一母上来呢?挪亚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能在七天之内通知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各种生物一起来上船?当时挪亚既没有网络又没有电话,挪亚不但能与人交谈,也还能与一切生物交谈吗?这样的情景除了在神话中出现,试图“科学地证明”的你怎么还可能认为这是真实的历史呢?

最后,现代气象学已经告诉我们,地球上不管怎样发大水,也不可能将地球上所有的大山都同时淹没,充其量只能一时地局部地淹没一些地方,因为地球本身不可能有这么多的水。古代犹太人由于缺乏足够的天文知识,以为天空是上帝“将水上下分开”造出来的,以为下雨就是“天上的窗户敞开了”,以为发大水就是“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才会编写出如此违反科学常识的故事。科普常识已经告诉我们,在地球的任何时候,可能会有洪水淹没地球上的某个局部地区,但不可能淹没地球上所有的地区。所以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还试图“科学地”证明挪亚方舟的真实存在,实在是再荒唐不过的一件事了。

顺便说一句,科学家已经发现地球曾经出现过冰川时期,也就是全球曾处于冰冻状态,据说恐龙就是在那个时期消失的。所以如果《圣经》故事不说是上帝用洪水灭世而说是用寒冷灭世,或许倒还能蒙得过去,说曾经被大水淹没过,除了表明古代犹太人对洪水和地球环境缺乏足够的了解之外,也只能再次雄辩地证明这只是一个缺乏科学常识的民族根据人的需要编写出来的神话故事而已,与虚幻的神没有任何关系。

15,不教而杀谓之虐


通过以上的简单分析,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挪亚方舟是一个不可能真实存在的神话故事,古代犹太人编造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他们对待“恶”的宗教观点,那就是“以杀制恶”。佛教也有类似“以杀制杀”的观点,但是佛教的“以杀制杀”与基督教的“以杀制恶”有本质的不同,佛教只针对正在对其他生灵进行屠杀的人进行灭杀,这样的灭杀是为了避免被杀者去杀其他更多的人,这个精神被引入现代司法理论后,相当于“正当防卫”。而基督教的“以杀制恶”则与希特勒的从肉体消灭劣等民族的理论完全一样,我们甚至可以毫不怀疑地推断: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的理论正是来源于古代犹太人创造的这个“以杀制恶”的宗教理论:只要将对方判定为恶或其他的什么罪名,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将对方屠杀,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上帝之所以要用洪水屠杀人类,理由是人类表现不好,由于上帝的无能,或者说由于古代犹太人在怎样教育人类方面的无知,他不懂得怎样来教育好这些人类,于是就采取了野蛮的屠杀方式,干脆将不好的人都杀掉完事。遗憾的是上帝在屠杀他们之前没有想过,以后再出现不好的人类该怎么办?难道也继续屠杀吗?因此屠杀不但残忍,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怎样管理、教育人类的问题,也是古今中外的政治家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实施仁政?还是实施暴政?

与《圣经》如此赞美“以杀制恶”截然不同,《论语》提出了“不教而杀谓之虐”的观点。在“尧曰第二十 ”之(2)中孔子在回答子张关于怎样从政的对话中明确地提出了这个观点,子张问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子张向孔子请教怎样从政,孔子回答说首先必须尊重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才可以从政,然后逐一对“五德四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那四种“恶政”中排在第一条的就是“不对民众进行教化就以他们表现不好而加以屠杀等于是在虐杀他们”。挪亚方舟的故事正是这样一个“不教而杀”的典型的反面教材。

孔子把“不教而杀”当成是首要“恶政”加以禁止,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对被管理民众的人本关爱和公正原则。从古代社会的神权和王权对普通民众生死的予取予夺,到神权退出的政教分离,再到皇权退出的民主法制社会的出现,所体现的正是真正实现禁止国家机器对公民“不教而杀”恶政的趋势和过程。“不教而杀”和“以杀制恶”的本质是“强权即真理”,谁的力量大,谁具有屠杀对方的能力,谁就是真理,这样的宗教观点没有丝毫的客观性和人性可言,可说是彻头彻尾的兽性。与此比较,我们才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儒家思想是多么充满人性和前瞻性,直到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其人性的光辉依然闪闪发光。

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是不可能拥有“不教而杀”的权力的,但是却普遍拥有“不教而罚”的权力。上司罚下级、老板罚雇员、官员罚民众、老师罚学生、家长罚子女、男人罚女人、女人罚男人、等等。在你针对别人进行处罚的时候,你会不会对别人进行“不教而罚”,是检验你管理水准高低和自身修养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如果你不想遭受别人对你不教而罚的虐待,那么也请你不要用同样的方法去虐待别人,这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分,也是《论语》与《圣经》的不同之一。

16,彩虹是上帝撒谎的证据


“创世纪”第九段继续古代犹太人关于上帝的故事,并且第一次讲到了上帝与犹太人祖先立约的故事,书中写道:

神赐福给挪亚和他的儿子,对他们说,你们要生养众多,遍满了地。凡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都必惊恐,惧怕你们。连地上一切的昆虫并海里一切的鱼,都交付你们的手。凡活着的动物,都可以作你们的食物。这一切我都赐给你们,如同菜蔬一样。

神晓谕挪亚和他的儿子说,我与你们和你们的后裔立约,并与你们这里的一切活物,就是飞鸟,牲畜,走兽,凡从方舟里出来的活物立约。我与你们立约,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灭绝,也不再有洪水毁坏地了。神说,我与你们并你们这里的各样活物所立的永约,是有记号的。我把虹放在云彩中,这就是我与地上一切有血肉之物立约的记号了。

让我们随着古代犹太人一起回到神话故事中来,上帝在使用极端野蛮残忍的恐怖手段屠杀了所有人类之后,开始对剩下的八个人展开了怀柔政策,许下了种种恩赐。然而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恩赐不是不切实际的空话就是贪天功为己有的狂妄之语。比如说,上帝承诺要赐福给犹太人,然而却在随后的日子里让犹太人颠沛流离深陷痛苦之中数千年,这样的恩赐不是空话是什么?又比如,上帝说要让一切动物、飞鸟、昆虫、鱼类等一切生物都惧怕人类,这又是一句谎言,事实上不但在漫长的过去它们并不都惧怕人类,直到今天它们中依然有许多是不惧怕人类的。相反,人类反而非常惧怕它们,比如各种虫害、鼠疫、毒蛇、猛兽等,人类都是避之唯恐不及。在相当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人类曾经以它们中的某些为食,就像它们也曾以人类为食一样,人类与它们根本就是一种天然的相互为食的关系,而不存在什么上帝单方面对人类的恩赐。

古代犹太人在前面的神话中刻意塑造了人对上帝的恐怖,在这里又从另外一面刻意虚构了上帝对人的恩赐,接着更利用一些自然现象对上帝进行了可信性神化,所以编造出了天上的彩虹是上帝与人立约证据的神话故事。在人类还无法科学了解彩虹产生原理的时代,许多人会被这样的神化所欺骗,产生一种错觉:既然彩虹是客观存在的,那么关于彩虹的这个上帝之约也可能是客观存在的。

然而,只要我们回顾一下人类的历史就会发现,上帝从来没有兑现过让洪水不再毁坏大地上面的生物这个承诺,因为洪水一直在世界各地危害着人类,就在前不久,南亚海啸一次洪水就毁灭了超过十万的生命。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彩虹本身又是怎么一回事。古代犹太人为了神化他们的神上帝,把彩虹说成是上帝与人立约的凭证,这一点与中国的古人有点相类似。我国早在殷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虹的记载,中国古人由于崇拜龙,把彩虹说成是龙在雨后在天空中的显形,所以“虹”字从“虫”字旁。

今天的科学常识已经告诉我们,彩虹既不是古代犹太人心目中上帝与人立约的记号,也不是古代中国人心目中的龙的显形,而只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反射太阳光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所以彩虹一般在夏天的阵雨后出现,冬季很少见,这是因为夏天阵雨的雨滴比较大,容易形成彩虹。

古代犹太人原本想利用当时人们对彩虹缺乏认识的局限性,来通过看得见却又摸不着的彩虹,强化人们对神存在的信心。可是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常识了解的增加,彩虹是上帝与人立约的记号这一谎言也就不攻自破。这个谎言的真相被揭穿也再次科学地证明:上帝是并不客观存在的,它只主观存在于古代犹太人的神话故事之中。

1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创世纪”的神话告诉我们,上帝之所以在用洪水灭世时特意留下挪亚和他的儿子,是因为上帝觉得挪亚是当时唯一的“义人”,然而挪亚究竟是怎样的义人呢?或者说,在古代犹太人的心目中,究竟怎样的人才算是义人呢?“创世纪”第九段意外地为我们记录了这位上帝心目中义人的荒谬行为,让我们从中可以猜想出上帝心目中的义人挪亚是一个怎样的人。

书中写道:挪亚的儿子就是闪、含、雅弗。含是迦南的父亲。挪亚在洪水之后作起了农夫来,栽了一个葡萄园。有一天他喝了园中的酒便醉了,在帐棚里赤着身子。含看见他父亲赤身,就到外边告诉他两个弟兄。于是闪和雅弗,拿件衣服搭在肩上,倒退着进去,给他父亲盖上。他们背着脸就看不见父亲的赤身。挪亚醒了酒,知道小儿子向他所作的事,就说,迦南当受咒诅,必给他弟兄作奴仆的奴仆。又说,耶和华闪的神,是应当称颂的,愿迦南作闪的奴仆。愿神使雅弗扩张,使他住在闪的帐棚里,又愿迦南作他的奴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义人的形象,而简直是一个蛮不讲理的暴君形象。首先,挪亚自己喝酒失态,赤身躺在别人可以看到的葡萄园中,错在挪亚。其次,他的儿子含关心父亲的身体健康,也为了父亲的赤身不被其他人看到,去告诉了他的其他两个兄弟,采取对策,并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再其次,从他的两个兄弟是倒退着进去给父亲盖上衣服来看,也许古代犹太人有禁止亲人看到赤身的规定,即便真有这个规定,也不能责怪含的错,因为他并不是故意去偷看他父亲的赤身,而是无意中看到,然后立刻就报告其兄弟及时采取了对策,何错之有?最后,即便含在这件事上处理得不是十全十美,挪亚也没有理由为此发怒并诅咒含的儿子迦南去做奴隶,因为迦南毫无错误,居然被剥夺了自由被强迫做奴隶。尤其可恶的是还把这样毫无公平正义可言的强迫迦南做奴隶的野蛮错误决定美化成是神的意愿。

我想,古代犹太人通过这样的故事想表达的一个概念,无非是想说,所有的处于奴隶地位的人们,你们之所以会成为奴隶,是由于你们的祖先得罪了神,所以你们活该受苦受累,这是典型的奴隶主利用宗教奴役奴隶的罪证之一。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15)中教导我们,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这句话中的“躬自厚”是“躬自厚责”的省略,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能远离别人的怨恨。从上面的例子来看,挪亚如此处理这件事,不管他如何假借神的名义,也不可能让被强迫做奴隶的迦南心中没有怨恨。如果那些将《圣经》中所说的一切都看成是真理的教徒们也效仿挪亚这样将自己野蛮的“毫不责己、无理责人”的方式假借神的名义强加于人,将是多么可怕啊!

相反,如果我们平时在与人打交道中能遵守孔子在《论语》中所教诲我们的那样躬自厚而薄责于人,遇到任何事情,尤其是遇到与对方矛盾的时候,彼此都能先检讨自己有什么不妥,少指责对方有什么不对,那么不但我们可以远离别人的怨恨,也能增加人与人的和谐,才能真正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和温馨。

18,通天塔暴露了上帝的小人心态

18,通天塔暴露了上帝的小人心态

“创世纪”第十段和第十一段介绍了挪亚的后代,实际上是介绍了古代犹太人先祖的几个分支,其中的一个分支在洪水后约三百年生出了亚伯兰,为后面的亚伯兰,也就是亚伯拉罕与上帝立约的神话故事做了铺垫。在第十一段还介绍了一个非常著名的“通天塔”的故事。书中说道:

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作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

古代犹太人根据自己的宗教需要,通过对语言现象产生原因的解释,再次对虚构的上帝进行了“无所不能”的神化。这样的没有科学根据的神化在古代可能有助于人们对宗教的迷信,但是在今天,这样的谎言只能增加人们对这个宗教的排斥和抗拒。

不同语言的产生与上帝无关,不同语言乃至不同方言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地域对人类生存环境的隔离造成的。其次,是由于被隔离的原始人类各自的生存环境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语言及不同的文字,与虚构的上帝没有任何关系。不过,从这个神话故事中,我们倒是看出了上帝的小人心态:居然躲在暗中搞小动作,来制造人类的隔阂和矛盾。破坏人类的团结,削弱人类的能力。

古代犹太人塑造的这个上帝既反对人类有智慧,又反对人类团结,更反对人类有能力,况且随随便便就屠杀人类,恃强凌弱、霸道无比,这样的上帝行为,全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绊脚石和最大的精神障碍,在今天应该加以批判和摒弃。

与古代犹太人在《圣经》中将如此小人心态的上帝奉为应该崇拜的神截然不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七”(37)中明确告诫我们:“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作为一个人,应该有宽广坦荡的胸怀和气度,而不能心胸狭窄鼠肚鸡肠,时常愁眉不展局促不安。

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无所不能的上帝,它有什么必要害怕人类团结和能力增加呢?这只能曲折地反映了古代犹太人对其他民族团结强壮的恐惧心情。早在两千两百多年前,统一了中华的秦始皇首要的事情,就是推行“文同书,车同轨”,这样的大气派,与那个由于害怕人类语言相同团结力量太大而躲在暗中搞小动作的上帝相比,是多么的截然不同。

尽管这个上帝非常害怕人类打破语言的障碍和隔阂,但这丝毫也无法阻挡人类渴望交流和团结的愿望。随着人类科技的发达和文明的进步,人类的距离和隔阂正在日趋减少,1905年,柴门霍夫撰写了《世界语基础》一书,创立了世界语,迈出了人类努力统一全球语言的第一步,而网络技术的出现,更是彻底打破了人与人之间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在人类面临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的今天,那个因担心害怕而故意变乱人类语言的上帝简直像个不自量力的跳梁小丑。

19,典妻为生的亚伯兰

“创世纪”第十二段继续关于犹太人祖先的神话故事,按照前面的族谱记录,这一段讲到了亚伯兰。亚伯兰在《圣经》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所有犹太人祖先中,关于他的记录最多最详细,在这之前的祖先,大都几乎只有一个姓名,没有什么其他的记录,而关于他,不但有详细的妻子子女的姓名记录,有关于他的种种神话故事,更重要的是他代表了犹太人和上帝立约,他也是第一位在《圣经》中被称之为“先知”的人,这几乎意味着亚伯兰就是犹太教的创始人。然而关于亚伯兰的许多故事在我们今天看来却是非常不名誉的,以下是“创世纪”第十二段中关于亚伯兰靠典妻为生的第一个不名誉故事。

耶 和 华 对 亚 伯 兰 说 , 你 要 离 开 本 地 , 本 族 , 父 家 , 往 我 所 要 指 示 你 的 地 去 。我 必 叫 你 成 为 大 国 , 我 必 赐 福 给 你 , 叫 你 的 名 为 大  。亚 伯 兰 就 照 着 耶 和 华 的 吩 咐 去 了 。  亚 伯 兰 出 哈 兰 的 时 候 , 年 七 十 五 岁 。亚 伯 兰 将 他 妻 子 撒 莱 和 侄 儿 罗 得 , 连 他 们 在 哈 兰 所 积 蓄 的 财 物 , 所 得 的 人 口 , 都 带 往 迦 南 地 去 。耶 和 华 向 亚 伯 兰 显 现 , 说 , 我 要 把 这 地 赐 给 你 的 后 裔 。 亚 伯 兰 就 在 那 里 为 向 他 显 现 的 耶 和 华 筑 了 一 座 坛 。

从 那 里 他 又 迁 到 伯 特 利 东 边 的 山 , 支 搭 帐 棚 。  他 在 那 里 又 为 耶 和 华 筑 了 一 座 坛 , 求 告 耶 和 华 的 名 。后 来 亚 伯 兰 又 渐 渐 迁 往 南 地 去 。那 地 遭 遇 饥 荒 。 因 饥 荒 甚 大 , 亚 伯 兰 就 下 埃 及 去 , 要 在 那 里 暂 居 。

将 近 埃 及 , 就 对 他 妻 子 撒 莱 说 , 我 知 道 你 是 容 貌 俊 美 的 妇 人 。埃 及 人 看 见 你 必 说 , 这 是 他 的 妻 子 , 他 们 就 要 杀 我 , 却 叫 你 存 活 。求 你 说 , 你 是 我 的 妹 子 , 使 我 因 你 得 平 安 , 我 的 命 也 因 你 存 活 。

及 至 亚 伯 兰 到 了 埃 及 , 埃 及 人 看 见 那 妇 人 极 其 美 貌 。法 老 的 臣 宰 看 见 了 她 , 就 在 法 老 面 前 夸 奖 她 。 那 妇 人 就 被 带 进 法 老 的 宫 去 。法 老 因 这 妇 人 就 厚 待 亚 伯 兰 , 亚 伯 兰 得 了 许 多 牛 , 羊 , 骆 驼 , 公 驴 , 母 驴 , 仆 婢 。

耶 和 华 因 亚 伯 兰 妻 子 撒 莱 的 缘 故 , 降 大 灾 与 法 老 和 他 的 全 家 。法 老 就 召 了 亚 伯 兰 来 , 说 , 你 这 向 我 作 的 是 什 么 事 呢 , 为 什 么 没 有 告 诉 我 她 是 你 的 妻 子 ,为 什 么 说 她 是 你 的 妹 子 , 以 致 我 把 她 取 来 要 作 我 的 妻 子 ,现 在 你 的 妻 子 在 这 里 , 可 以 带 她 走 吧 。于 是 法 老 吩 咐 人 将 亚 伯 兰 和 他 妻 子 , 并 他 所 有 的 都 送 走 了 。

从这段神话故事来看,上帝并不是什么高尚的神,信奉上帝的亚伯兰同样不够高尚。上帝在洪水后曾经对挪亚和他的子孙承诺要“赐福”给他们,可是才过了三百年左右,上帝就放弃了自己的这个承诺,不管其他人了,只来赐福和保佑亚伯兰和他的后代了,由此可以看出,上帝的承诺是不可靠的,也是没有诚信的。

亚伯兰原来在家乡生活得很好,上帝却用权力(叫你成为大国)、财富(赐福给你)、名声(叫你的名为大)这三样来诱惑他在七十五岁的高龄还离开故乡去外面流浪。亚伯兰经不起诱惑,答应了上帝的要求出去流浪,结果非常凄惨,以至于要靠向埃及法老典让妻子才得以苟且偷生,实在是有点自作自受,让人鄙视。
亚伯兰信了上帝,结果搞得在七八十岁还要四处流浪,不但没有能力保护妻子,甚至还不得不依靠典让妻子才能得到财富并在流浪中生存,这样的上帝实在够呛。从这个神话故事中,我们看不到古代犹太人信奉上帝与许多中国人烧香拜佛求财求福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与《圣经》中亚伯兰为了求得上帝承诺给他的富贵,不惜靠典让妻子得到许多财富,而上帝居然对此不加谴责,还暗中帮忙,等他得到了法老的许多财富之后,上帝出面去惩罚法老,这样既让亚伯兰得到了财富,又夺回了妻子。

在《论语》中,孔子对待财富的态度与此既然不同。在“里仁篇第四”(5)中孔子明确说道: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坦承获得富裕和显贵是人的自然本性,是正当的,但是强调获得富裕和显贵的正当性。如果不正当,宁可贫穷也不为。而且这样的原则是时时刻刻都要自觉坚持,即使在颠沛流离的艰难状态中,在吃一顿饭的短暂时间里,都不能动摇和放弃。否则就不能算是一个有仁德的正人君子。

为了自己的生存,不惜让老婆典让给别人,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两者相差实在是太悬殊了。我们当然不能以此苛求古代犹太人的道德观,也许这也是他们的一种生存智慧,为了在流浪中生存下去而采取的一种不得已的措施。但是如果信奉上帝得到的就是这样的结果,那么这样的上帝只能让人冷齿不已了。

掩卷沉思我在想,为什么古代犹太人要把这样的故事写进《圣经》呢?我注意到亚当第一次被上帝赶出伊甸园是因为亚当犯了错误,该隐被上帝赶离故乡也是因为犯了错误,但这次亚伯兰离开故乡是接受上帝的建议为了求得将来的富贵而离开。由此似乎可以推断,这是犹太教的创始人在试图对犹太人被驱赶出自己的故乡做一个合理的解释:一是因为祖先得罪了神,二是为了服从神的安排、为了将来的发达。

如果这个推断是可以接受的,那么我们似乎也可以得出另外一个猜测,那就是犹太教确实是在犹太人被驱赶出自己的祖国之后才形成的,因此在这个宗教的故事里面,没有被驱赶之前在故乡安居乐业的回忆,其回忆的起点就是流浪。

20,上帝之义与孔子之义

20,上帝之义与孔子之义

“创世纪”第十三、十四、十五段,继续讲述了亚伯兰在外面的流浪故事,非常有趣的是这里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亚伯兰与上帝怎样像商人一样彼此谈交易条件的情形。其中的第十五段写道:

耶 和 华 对 亚 伯 兰 说 , 你 不 要 惧 怕 , 我 是 你 的 盾 牌 , 必 大 大 地 赏 赐 你 。亚 伯 兰 说 , 我 既 无 子 , 你 还 赐 我 什 么 呢 ,耶和华就承诺让他生个儿子,还要将那地 赐给他为 业 。亚 伯 兰 就问,我 怎 能 知 道 必 得 这 地 为 业 呢 。他 说 , 你 为 我 取 一 只 三 年 的 母 牛 , 一 只 三 年 的 母 山 羊 , 一 只 三 年 的 公 绵 羊 , 一 只 斑 鸠 , 一 只 雏 鸽 。亚 伯 兰 就 取 了 这 些 来 , 每 样 劈 开 , 分 成 两 半 , 一 半 对 着 一 半 地 摆 列 , 只 有 鸟 没 有 劈 开 。

亚 伯 兰 信 耶 和 华 , 耶 和 华 就 以 此 为 他 的 义 。当 那 日 , 耶 和 华 与 亚 伯 兰 立 约 , 说 , 我 已 赐 给 你 的 后 裔 , 从 埃 及 河 直 到 伯 大 河 之 地 。

从这段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古代犹太人心目中的上帝,与中国古代巫婆神汉在为人求神时的要求大同小异,居然提出了如此详细的物质要求!实在让人忍俊不住,这哪里是什么上帝在要求?这纯粹是古代犹太人的神职人员在借上帝的名义在索要信徒的财物!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古代犹太人信奉上帝与今日许多中国人去烧香拜佛以图谋求升官发财等,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所以建议那些网上的基督教徒们以后不要再把中国人的烧香拜佛称之为封建迷信,而把自己对上帝的迷信称之为宗教信仰,其实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不过是五十步一百步的区别而已。

我特别注意到这里有这样一句话:“亚 伯 兰 信 耶 和 华 , 耶 和 华 就 以 此 为 他 的 义 。”在古代犹太人看来,所谓的“义”就是对上帝的“信”,不管你这个人是高尚还是卑鄙、是伟大还是崇高、是好人还是坏人、只要你信上帝,你就是义人,你如果不信,你就不是义人。这个原则也被基督教继承到如今:你信基督教就可以进天堂,你不信基督教就要下地狱。

我们不妨来看一看《论语》中关于“义”的阐述。“里仁篇第四”(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不应该根据自己的好恶有所厚薄亲疏,而应该按照公正适当的方式去处理。” “义”在这里是“公正、适合、妥当”的意思。

同样一个“义”字,在《圣经》和《论语》中有着如此大的差别,这是我们应该学会鉴别和区分的。
(未完待续)
 

21,割礼,剥夺了宗教信仰的自由

21,割礼、剥夺了宗教信仰的自由

“创世纪”第十六段讲述了亚伯兰怎样在上帝的帮助下生了儿子,这与中国神话中人们在观音菩萨的保佑下生了儿子同样属于封建迷信。“创世纪”第十七段详细介绍了犹太教重要仪式“割礼”的由来。文中介绍说:

亚伯兰九十九岁的时候与上帝立约,上帝承诺让亚伯兰后裔繁多、做多国的父,并将亚伯兰当时寄居的迦南全地赐给他和他的后代作为永业,做他们的保护神。上帝的唯一条件是要做亚伯兰和他的后代的神。立约的证据就是亚伯兰和他的后代必须受割礼。所谓受割礼就是切除男性生殖器上的包皮。每个信奉上帝的男人,都必须接受这样的割礼,这样才能将上帝的约立在肉体上做永远的约。“你 们 世 世 代 代 的 男 子 , 无 论 是 家 里 生 的 , 是 在 你 后 裔 之 外 用 银 子 从 外 人 买 的 , 生 下 来 第 八 日 , 都 要 受 割 礼。但 不 受 割 礼 的 男 子 , 必 从 民 中 剪 除 , 因 他 背 了 我 的 约。”

从这段神话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故事中的上帝是非常野蛮霸道的,首先,他与亚伯兰立的这个约并不是双方自愿的,而是上帝强迫他立的。亚伯兰并没有主动与上帝立约的意愿,而只是单方面无可奈何地被强迫接受。这样的强迫实际上表达的是古代犹太神职人员对犹太民族的宗教强迫,犹太人是可悲的,他们没有选择宗教的自由,在出生的第八天还什么也不懂的时候就被神职人员以神的名义强迫他们接受这个宗教。这是与今日文明社会的宗教信仰自由精神严重相抵触的,是野蛮落后的宗教独裁专制的表现,应该坚决摒弃,并应该将宗教信仰的自由权还给每一个人。非常可悲的是,今日基督教依然继承这一封建专制传统,往往在孩子还不懂事的时候,就让孩子去教堂受洗,强迫他们成为基督信徒。

其次我们看到,古代犹太人除了在孩子出生时就剥夺了他的宗教选择的自由,还用神的名义树立了人的法律:谁如果不遵守这个独裁霸道的割礼规定,就要用暴力手段将这个人从民中剪除!这样的强权暴政是与现代文明政治和宗教信仰自由的精神水火不相容的,应该彻底加以批判摒弃。

最后我们进一步看到,古代犹太人创造的这个上帝之神,从来就没有做所有人的神的意思,它只愿意做亚伯兰和他的后裔的神。基督教自作多情,硬要把原本属于古代犹太人的上帝谎称为全人类的神,是对古代犹太人心目中神的扭曲,也是对犹太人宗教情感的一种不尊重和亵渎。从犹太教会当初坚持要将耶稣这位犹太教的判徒判处死刑,可以看出耶稣对上帝的扭曲多么严重地伤害了犹太人的宗教情感。

书中以上帝的名义将亚伯兰寄居的迦南地赐给亚伯兰和他的后代,这纯粹是一种公然的强盗行为。因为上帝并不拥有那块土地,那块土地属于开垦那块土地的迦南土著人,上帝凭什么能掠夺那块地来赐给亚伯兰呢?这纯粹属于一种强盗行为。如果说犹太教中的这种假借鬼神的力量来夺取他人土地的故事还只是一种一厢情原的妄想,那么完全继承了这一对他人土地贪婪精神的基督教则在近代列强的对外殖民地侵略扩展中将这一贪婪变为了现实,成为了殖民地侵略扩张者的帮凶。正如1984年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图图主教1984年冬天在美国纽约的一次宗教仪式上演讲时所谴责的那样: “白人传教士刚到非洲时,他们手里有《圣经》,我们(黑人)手里有土地。传教士说:‘让我们祈祷吧!,于是我们闭目祈祷。可是到我们睁开眼时,发现情况颠倒过来了:我们手里有了《圣经》,他们手里有了土地。”在美洲,同样的历史也清楚地记录在案:一批基督徒乘坐的五月花号在那块土地的登陆,送去了上帝,也将那块原本属于印地安人的土地掠为己有。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丑恶、最血腥的大量贩卖黑奴的贸易就是发生在这个以基督徒为主的国家里面。

伴随着近代基督教的扩展,是一部基督教徒对其他国家土地资源等的侵占掠夺和对其他民族文化毁灭的历史。与此相反,儒家思想在传播过程中,这样的记录是零。

《论语》“雍也篇第六”之(2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孔子明确指出,要培养老百姓的道德正义观念,而不能去培养老百姓的鬼神观念,对于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鬼神,可以尊敬,但要远离,不能让鬼神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主导。让老百姓迷信鬼神是容易的,让老百姓培养起道德正义的观念是困难的,但是一个真正有仁爱精神的人,应该迎难而上,让老百姓对道德正义的崇拜超过对鬼神的崇拜。

我想顺便指出的是,从亚伯兰与上帝立约的故事来看,我们看不出犹太教以及以此为宗教经典的基督教在创立这一宗教的时候,有什么崇高的精神追求,它既没有佛教创始人那样对人类的慈悲心和帮助人类摆脱痛苦的意愿,也没有儒家思想的道德教化,有的只是对他人土地等世俗财富的贪恋和渴望,亚伯兰信上帝的主要动机是在上帝的保佑下获得别人的土地和做他国的父,多子多孙,仅此而已。这样的原始宗教可以挽救二十一世纪人类的道德和灵魂吗?我对此表示严重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