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散热板:幸福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4:45:40
幸福魔方—读《开启教师职业生活的幸福之门》有感

资讯管理员 2011年7月17日 10:14

 

山东省烟台第四中学    王怀兴

张逢臣于11-7-16 10:42推荐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教师的幸福感在于学生,在于我们培养了怎样的学生。早日把“实然”的教育转换成“应然”的教育,早日实现教师的自助以助人,自立以立人,自省以省人,自乐以乐人,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有幸在2011山东省高中教师远程研修平台(http://gz2011.qlteacher.com/)上看到这篇文章——《开启教师职业生活的幸福之门》,感触颇深。

其实,我们中的每个人都想过上自己的幸福生活,也想让除了自己的其他人过上幸福生活。有时候我会傻傻地想,为什么让我们的生活节奏这么快?不这么快的话是不是我们的国家就落后了,不这么快的话是不是我们就对不起子孙后代了?为什么让房价这么贵?房还是那些房,人还是那些人,可价为什么就不是那个价了呢?是不是房价上不去,经济就上不去呢?

想得有点远了,回头看看我们老师,一个没有幸福感的老师,很难想象能够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学生。那么怎样让一个老师有幸福感呢?事实上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他们有自己的清高,物质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有饭吃,有房住,让我们能潜心传授知识和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就是我们教师的最大乐趣。先来谈谈潜心教书的问题,不考虑物质因素,但是同一年毕业的同学,同室操戈却职称不同,无形之中就是一种压力。然而评职称是需要人脉的,不是说通过个人的努力就能达到的。再来谈谈育人的问题,张厅长文中提到,在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之间寻找平衡的挑战:教育正处在从升学为本向育人为本的重大转型之间,在这个艰难而又困苦的转型期,每个置身其中的教师都会经历不适应,经历各种各样的阵痛。同时,在这个转型期之中,“应然”的教育与“实然”的教育之间,必然存在着对抗,不符合教育方针、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尊重教育科学的现象,必然是广大教师不愿意看到的。这些都会对教师的职业心态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既要满怀教育理想,又要找到实现理想的现实之路,这对每位教师的职业生活都是挑战。

“应然”的教育我理解为应该这样的教育,“实然”的教育我理解为实则这样的教育,我是一个数学老师,专业知识方面的教育我理解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不是将学生训练成多学多练多记多考的机器,而是让孩子通过多看多问多想多干,更多地注重批判性思维、独立自由思考和创新性修炼;应对地位竞争,协调群体行为,理解社会规范,把握自我与群体之间的区别。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想张厅长在文中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一是教师要终身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在教书育人的时候,能够根据自己专业进行判断和决策,二是象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的那样:“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读到这样,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两个小故事,一个故事是关于解决了费马大定理的数学大师怀尔斯(A.Wiles)先生。少年时代的怀尔斯已着迷于数学了。他在后来的回忆中写到:“在学校里我喜欢做题目,我把它们带回家,编写成我自己的新题目。不过我以前找到的最好的题目是在我们社区的图书馆里发现的。”一天,小怀尔斯在弥尔顿街上的图书馆看见了一本书,这本书只有一个问题而没有解答,怀尔斯被吸引住了, 这就是E·T·贝尔写的《大问题》。它叙述了费马大定理的历史,这个定理让一个又一个的数学家望而生畏,在长达30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人能解决它。怀尔斯30多年后回忆起被引向费马大定理时的感觉:“它看上去如此简单,但历史上所有的大数学家都未能解决它。这里正摆着我——一个10岁的孩子能理解的问题,从那个时刻起,我知道我永远不会放弃它。我必须解决它。” 由这则小故事,我想到了我们要在学生的思想里种下思维的种子,比如说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奇质数之和。如6=3+3,12=5+7等等。说不定有的小孩子会有和怀尔斯同样的感觉——“它看上去如此简单,但历史上所有的大数学家都未能解决它。这里正摆着我——一个10岁的孩子——能理解的问题,从那个时刻起,我知道我永远不会放弃它。我必须解决它。”给学生科学的种子,说不定将来就能开出科技之花,即使将来没有解出世界难题,但也培养出了孩子爱思考,勤动脑的好习惯。

还有一个小故事是1566年年末,20岁的丹麦人第谷·布拉赫在圣诞晚会上,与他的同学发生了一次争吵。他们争论谁的数学更出色,为争论而走到外面去决斗……。战斗以第谷的鼻梁被削掉而告终。从此第谷只能拥有一个金属鼻梁了。第谷!何许人也?知道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开普勒吗?就如同没有开普勒对行星运动规律的发现,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就缺乏基础一样,没有第谷的基础性、前驱性工作,行星运动三定律的被发现就一定会被大大推迟。第谷不算是著名数学家,但他创造了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即:若要测量某个事物,就要用不同的仪器反复几次测量这个事物,取所有测得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这在今天已经是被人们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其创造者是第谷。设想:在16世纪的丹麦,两个学生为谁的数学更好而争论以致要用“战斗”解决问题,引人遐想啊!丹麦这个日德兰半岛国家比之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中心布拉格、比之巴黎不会更先进、更发达,这说明起码在欧洲,数学已经成为学生必学的知识了,并且数学学得好显然是非常荣耀的事。1566年,两个欧洲的孩子为谁的数学更好而决斗,可是在2010年的中国,我教的高二班级中的两个孩子为了得到方便面中赠送的卡片,天天帮别的同学跑腿买方便面。

产生勤动脑,爱思考的兴趣不容易,但是有了兴趣之后,能够保持兴趣更不容易。事实上许多学生健康的爱好和兴趣都被我们的教育体制扼杀了。比如说现在的孩子在刚刚上小学的时候,因为好奇,应该是都想学习的,但因为孩子和孩子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记忆力好,模仿能力强,他的分数就高,就能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有些孩子可能接受的知识的速度慢一些,事实上往往这样的学生思考问题更深邃一些,他们一般不盲从,喜欢把一个问题彻底弄明白。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碰到过不少这样的学生,尽管老师鼓励他,尽量在学生的知识层面上给他做出满意的解答,但因为这样的学生不擅长套题型,记技巧,于是分数不高,考学无望,慢慢的也就放弃学习了。但是迫于社会的压力,老师和家长又逼迫他们学习,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陶行知应邀到某大学演讲。他走进教室,就把一只大公鸡往讲台上一放,抓起一把米让它啄食。可是,公鸡惊惶不肯啄食。陶先生见它不吃,就强按鸡头“请”它吃,可公鸡拼命往后退,仍然不肯吃。陶先生干脆掰开公鸡的嘴使劲往里塞米,公鸡拼命挣扎,死也不肯吃。之后,陶先生松开手,后退数步。公鸡稍稍平静,徘徊一阵后,慢慢靠近米粒,继而悠悠地啄起米来。这个事例启迪着我们,为了分数孩子们成了作业的傀儡,每天只知道有口无心的背背、抄抄、算算机械性的操作;为了分数课堂上教师们滔滔不绝地讲,置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不顾,为了子女成龙成凤,家长们送孩子四处上兴趣班,久而久之怨恨、厌学充斥着他们,最终连原有的兴趣也被扼杀了……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一点上,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和A.S.尼尔的教育理念特别类似。(A.S.尼尔(A.S.Neill ,1883—1973),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誉满全球的夏山学校创始人)

仅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是不够的,谈谈我想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方法的核心是给每个人建立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成长档案。家庭档案由家长填写。学校档案分为专业档案和情操档案。专业档案由专业老师填写,当然也可以填写情操。专门的道德情操档案由班主任老师填写。国家在选拔人才的时候,由高中老师根据学生的成长档案推荐而不是由校长推荐。因为校长并不直接接触学生。大学老师根据高中老师推荐的理由设计相应的考查方式来考核考生,考查的方式不应该就是一份试题,可以采用多种考查方式学生,比如说给学生一个课题,具体看看这个学生完成课题所采用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根据考核的成绩来决定是否录取。设想在这个档案的基础上设计些题目来选拔人才,丰富选拔人才的途径,不仅仅是通过中考或高考,探索“因材招生”的设想。如果能做到“因材招生”,那么因材施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根本不必特别要求。这种录取的方式彻底把学生和老师从题海中解脱出来。把时间真正的还给学生。从而让学生真正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发展自己的方向。把老师从题海中解脱出来,能真正设计些问题培养学生,真正发现学生的潜质,做到因材施教。比如说在学生学习集合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对集合元素的确定性这一要素不是很理解,举例说明,所有的大河流不能构成集合,因为给定一条河流,我们不能确定它是大的还是小的。但事实上同学们的想法是有道理的,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模糊数学的东西,甚至指导学生在他自己喜欢的领域撰写一些创新型的小论文。再如讲三维空间向量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对四维空间的遐想,讲平行公理得时候,给同学们介绍罗氏几何和黎曼几何等等诸如此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知识。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我是做不到的,因为这些高考肯定不考,给学生讲多了了反而影响学生的成绩,导致领导不满,家长不满,甚至全社会对你不满。我们还可以根据这个成长档案研究培养人才的方法,根据对推荐学生推荐理由与这个学生将来在这个理由上的成就来评价一个老师。

我们还可以尝试官方办学机构和民间办学机构相结合,利用官方办学机构的师资力量,民间办学机构的独立性和灵活性,时效性,通过实践探索远离厌学,快乐学习的办法。在教学和管理方式上可以借鉴英国夏山学校(Summerhill)的经验。

著名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 温家宝总理在诗作《仰望星空》的序中引述了黑格尔的名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但是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总是不缺乏为民请命的人,就象张志勇厅长所说的那样,我们有很多为教育请命的人。http://gz2011.qlteacher.com/News/Training_Main_PhotoNews/default/7670

总之,缺乏对公民素养、自强自立意识、独立健全人格、平和友善心理等各方面素养修炼的应试教育,应该为当今社会人伦秩序失范、人际生态恶化、创新能力低下承担首要责任。真正好的教育机制,主要不是让孩子接受所谓独一无二的优质教育以帮助他们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竞技场上伤痕累累地获得金牌,而是能够让孩子在更加和谐的民主社会环境中健康全面地成长,同时也为整个民族乃至全人类带来文明进步;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我希望,在教学中,教师不管考试如何,从数学的本质理解出发,追求数学的思维价值,以提高数学修养为目的。让我们的学生形成这种价值观——成功的标志不是分数,财富,权力,而是生命不息,快乐的探究不止。

点击:451评论: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