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推拉窗:“大学生农民工”出路在何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9:23:26

“大学生农民工”出路在何方?

郑风田 原创 | 2011-03-18 14:43

  

  曾经的景象是农村学子考上大学就如同“鱼跃龙门”,而今却看到招工信息:招农民工一个月包吃包住3000元,而大学生不包吃包住却连月薪2000元的工作都难寻。问题出在哪?初中毕业或者未毕业刚出门打工的农民工是享受不到3000元待遇的,那是给熟练技术工人开的价;同样的道理,刚出校门的大学生由于缺乏技术能力,只能拿农民工的工资。技术能力决定一切,追根溯源根子却出在职业教育上。

  最近出现一个新现象和新概念叫“大学生农民工”,与最近两年社会上讨论比较热的“蚁族”群体有相似和重叠之处,指的是那些出身农村,考入大学或大专进入城市,毕业后却因为激烈的社会竞争无法找到期望的工作,反而与进城务工的父兄汇流,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混同,工资相差无几,生活境遇同样是在城乡之间漂浮的年轻人群体。大学生农民工群体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破解此难题?

  1.我国教育体系的偏差,职业技术教育从中小学到大学的缺失,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农民工”现象愈演愈烈的核心原因,出路当然应该在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增加双元的“职业教育”,在大学阶段大学发展职业型教育。

  同样是接受了高等教育,为什么出身农村的毕业生,在城市安身下来的难度却远远大于那些本就出身城市的毕业生,最终只能沦落于父兄类似的命运?是不是这个社会的就业制度出现了问题?政府部门,以及高校是否应当在就业上,对那些出身农村的大学生,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或者机会倾斜。

  在目前资源为王的时代,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想在城市立着脚,在可动员的资源上与城市生源相比就缺失了很多。由于大学扩招,更由于大学的培养结构还偏重学术型、远离市场需要,导致农村生源大学生所学知识难以满足市场需要。

  我国目前属于制造业大国,而目前我国的高校却在培养大量只能适应于服务行业的大学生,因为我们的高校一直在向美国学习,而美国高校70%以上的毕业生都在服务业就业。目前服务业在我国整体经济所占的比重太低,容纳不下这么多的毕业生,故才导致目前一方面农村大学生就业难,另外一方面许多企业寻找不到合适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大力加强为我国制造业大国服务的职业技术人才培育,扭转目前的人才培养扭曲结构。

  再往远一点来看,从农村中小学教育来看,“智识教育”“升学教育”压倒一切,技术教育基本没有空间,导致学生基本上都是技术盲。

  要想解决“大学生农业工”问题,必须要有新思维,也就是说我国对职业教育的态度必须改变。目前我国的教育的确在单条腿走路,一直在走精英路线。前些年许多中专技校纷纷改为大专大学,要走研究型大学之路。评估标准也是全国一刀切,每个学校,无论大小,都要看你的论文发表与科研经费,把大学发展引向了一个歧路。每个大学也不管条件如何,纷纷向研究型看齐,万校齐走独木桥,目前的教育结构的确需要重塑了。中国的工业发展和城市发展需要大量的受到技术培训的工作,改革应当围绕着全国范围的办学计划,最高层的思维模式必须发生显著改变:即高校仍然被看作学习的顶峰和终点的单极现象,让精英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轨走路。

在欧美访问时,丝毫没有感到工人老大哥与大学教授有多大的差别,他们的工资差距很小。一个卡车司机,照样可以拿到年薪10万美元的工资,挣的收入丝毫不比大学教授工资低。因为“行行出状元”,更因为他们培育培养的“双元”或者叫做“双轨”制。 德国的小孩子,从小学开始就要学习各种技术类课程,等到小学毕业后,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不同,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如我们的一样,属“智识教育”,主要是学习文化课程,参加高考,进入到学术型大学深造;另外一类进入到技术型类学校深造,属“技术教育”,主要学习各种技术,高考也主要进入高等优秀的技术型学院深造。这两个轨造各自运行,都有自己独特之处,学技术的人丝毫没有感到自己低人一等,进入学术型大学学术的人也没有感到自己高人一等。德国的制造业极其发达,某种程度上与这个双元制的培育体系有很大的关系。 

  其实目前我国技术类人才奇缺,技术类毕业生的工资也很高,一个优秀的厨师或者美发师,所挣工资应该也是高收入阶层。如果在农村的教育体系中,从小这些孩子能够得到一些技术上的培训,参加技术高考后能够学习更专业的技术水平,我想这些农村孩子考上大学再进一步学习到更专业的技术,其就业技能就会大大提高,更主要的是,这样的人才才是社会最需要的人才,也是对社会贡献最大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的技术人才选拔体制存在很大的问题。在中考时,技校成为低分数学生的分流地,而高考更如何,考不上大学的人才去上高职,让人感到高职本身就从分数上低人一等。高职学校一般也被贴上水平差的标签。即使那些对技术感兴趣的学生,也不敢轻意到技术类学校去学习,因为谁都会害怕被贴上水平差的标签。

  要改变目前我国的这种局面要面临诸多挑战,改革的出路必须从考试做起。也就是说必须改变考试的选拔方式,技术类的考试与高考与中考都应该脱钩,应该专门建设一套技术类人类培训与选择的考试体系,从小到大自成一体,这种考试内容也主要是技术不而再仅仅只考文化课。让那些技术见长的学生也能脱颖而上,找到自己的感觉。让那些学习技术的学生不要被贴上各类奇怪性的标签。根本改变目前被看扁的职业技术学校(学院)。让那些优秀的学子也以学习技术为荣,这样才能培养出我国制造业大国所需的合格人才,也改变目前的畸型培养体系导致的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2.如何让大学生农民工返回家乡建设家乡?要有一定的政策激励。

  大学生农民工的出现,也与出身农村的大学生就业期望太高,不愿意到基层、回到农村有关系,但是换一个角度想,现在的农村是否就为接受这些大学生回村创业提供了条件?如果要引导这些本就出身农村的大学生回到农村,整个社会,尤其是政府应当要创造哪些条件?

 目前“大学生农民工”不愿意回去,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是缺乏政策激励引导。

  大学生农民式回乡创业是实现农村“智力外流”向“智力循环”转变的有效途径。我国每年数百万农村生源大学生,这是个巨大的人才宝库。如果部分大学生成为回乡创业的主体,不仅可以弥补本地经济建设所短缺的人力资本,更重要的是,其创业行为隐藏着巨大的潜在力量,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空间,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去新的契机,会成为推动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点。同时回乡创业也利于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减轻农业土地压力等。 

  我国已富起来的村庄大都有一个见过世面的“返乡创业”的领路人。我曾经对我国部分超级村庄的带头人进行了一次数量还不算少的调查,发现这些人都有如下特征:年轻时大都出去见过世面,在外界扩大了眼界长了见识,知道外界的世界有多大,也知道了外边的世界需要什么,当然还有可能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这些超级村庄的领头人一般都当过兵,或者打过工、做过生意。不要小看看这些东西,对农民来讲十分重要。目前我国中西部的许多农村还是蛮封闭的,只有见识过外边的世界,也许在外还受到了一些启发但很可能更多的是歧视,然后他们回到家乡,充分利用家乡的人力物力财力,自己创业,最后成就一番事业。大学生在外受到良好的教育,最主要的是长了见识,如果用好了,不但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而且对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我国的许多城市已从洋返乡创业者偿到了许多甜头,也给予洋返乡创业者真金白银, 现在该论到农村了。实际上我国的城市早就利用过返乡创业者的力量。只不过这叫洋返乡创业者。SOHU的张潮阳,BAIDU的李彦宏都应该算。国家既给政策又给钱,君不见我国前些年建了多少留学生回乡创业园区?不但给政策、给贷款,还给白花花的真金白银。科技部有一个项目,叫科技创业基金,每年上百亿,专门资助那些有一定技术市场前景的技术,一个项目给他们几百万,助他们把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些项目失败的可能不少,但一百个成就一两个,一个新兴的大公司就成长起来了,过去的投资以后来都回得到回报。目前对这种洋返乡创业给了许多东西关怀它,比如孵化器等。

   目前大学生返乡创业尚在起步阶段,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包括有:(1)国家层面针对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推力不足;(2)地方政策存在“扶大忽小”,政策落实不到位;(3)创业培训体系尚未成型;(4)创业后的孵化机制薄弱。

  要促进大学生回乡创业,当地政府各部门和国家层面上的各个政策部门通力合作,从资金支持、政策保障、财政优惠、公共服务、投资环境等各个方面,为回乡创业建立起全面的保障体系。还需要从资金、政策、项目支持、后勤保障等方面,为这部分人才提供便利条件,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价值,成为原意长期留在农村地区,参与建设和服务。国家应该设立大学生返乡创业基金,引导大学生农民工建设农村新家园。 

  3.引导部分大学生农民工成“制造业白领”。

  在城市化进程中,比起那些从农村直接到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农民工更有条件成为新的产业工人,成为新市民,在推动大学生农民工扎根城市方面,政府和社会又可以有哪些作为呢?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目前制造业产业工人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其实这些制造业中也蕴藏着3000多万的“制造业白领”就业岗位待开发。

  目前我国长三角与珠三角绝大多数制造业公司还只是满足于接订单,挣那点可怜的加工费。如果这些制造企业不再仅仅招农民工,也开始招些大学毕业生,也就是“制造业白领”,自建品牌与营销网络部,通过品牌与营销,同样的产品,所收获的利润可能要高出数倍。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讲,中国的制造业虽然创造了奇迹,但中国的制造商们却吝于研发、品牌管理、财务规划和环境健康管理。如果把制造产品转变为品牌产品可以为公司创造许多无形资产管理的白领职位。在OECD国家这些资产占公司资产的比例达三分之一以上。虽然中国的生产线过剩,但却缺乏把一台10美元烤面包机转变为在欧美零售市场卖到75美元的品牌产品的人力资源。若要达到美国水平,中国至少还需要6000万白领。鉴于两国发展不同,可将这一数量减半,但3000万是一个庞大的就业市场。

  国家应该采取相应政策大力提倡“制造业白领”,以缓解目前愈演愈烈的农村大学生就业难与制造业民工荒两难困境。让过去那些只满足于订单的制造企业也招收大学毕业生,去从事品牌营销部、研发设计,去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与渠道;国家应该相应地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制造业就业,增加“制造业白领”的技能培训。 如果中国制造业能够通过“制造业白领”来转型,那中国就可以扭转目前受制于订单、处于产业链最低端的困境,向产业链高端跃升,提高制造企业的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