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150电喷摩托车:芬兰的义务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45:37
芬兰的义务教育

全世界公认芬兰的义务教育是一个奇迹。芬兰也行走在上世纪80~90年代的世界教改大潮中,却成为进行基础教改的诸多国家中为数不多的成功者。

从2000年开始,芬兰总是在“国际学生评量计划”里头名列前茅;更令人吃惊、艳羡的是他们的学生还在不断进步,评分一年比一年高。且不说其它项目,光看阅读,根据统计,41%的芬兰中学生最常干的休闲活动是阅读。这些孩子的阅读能力又怎能不高呢?

为什么芬兰的教育这么厉害?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谜底,所以每年都有专家学者络绎不绝地从世界各地涌至芬兰取经。

芬兰的秘诀之一:全球最严格的师资标准。

自一九七九年开始,芬兰教委会就规定,中小学老师属「研究型」学者,必须具备硕士学历,这几乎是全球最严苛的规定。师资教育从原本的三年,延长为五年,高中生毕业在申请就读师范学校时,除了要看其在校成绩,还必须通过层层面试,确认有教学热诚与创新思维,才能挤进录取率仅10%的师范窄门。芬兰教师的社会地位之高,是世界其它地区难以想象的。据当地媒体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年轻人最向往的职业是中小学的老师,普通小学老师受敬重的程度尤胜于国家元首和大学教授。

如果一个老师干了几年就辞职,他多半是跑去念博士了。由于老师自己就是喜好学习并且擅长学习的人,所以他们才能教出世界上最优秀的学生。当然,也有不少老师后来进了企业,变身成为高薪人士。芬兰的大公司最喜欢聘请教师,理由是能当老师的年轻人一定是这个国家最顶尖的人才。现在,芬兰教育部长最头痛的是缺老师,好学的老师都跑去继续念博士,而芬兰企业也跟政府抢人。

和注重基础教师的“芬兰模式”不同,“中国模式”强调“学习型官僚”。你现在去各大专院校的研究所看看,会发现登记册里没有几个中小学老师,倒是有不少在职官员,他们全都很踊跃地攻读着硕士博士,颇有学政合一的古风。

芬兰的教育部有一种特别补助,尽量让本国的年轻人有出国游学的机会。当地一位官员解释,其实在北欧,你已经找不到没出过国的中学生了。相对地,在我们的“中国模式”底下,你则很难找到没出过国的官员。

芬兰的秘诀之二:强大的国家财政支持

芬兰的教育是免费的,甚至大学都是免费的。芬兰整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决定了他们对教育的强有力的支持。芬兰将国民经济预算的16%用于发展教育,并且从1999~2003年,教育经费增长了13亿。教育部成为芬兰政府里继社会事物与健康部之后的第二大部门。2004年,芬兰教育部的预算是61亿欧元。除此之外还有地方政府、私人团体等的资助。

芬兰的秘诀之三:一个也不能少的平等精神

许多国家都强调教育平等,但芬兰能以黑马之姿脱颖而出,关键就在于用对了策略,从制度设计到资源分配。芬兰教育从平等出发,把60万中小学生,分布在4000所综合学校中,平均每校约150人,班级人数不超过20人,没有贵族和平民学校之分。而且芬兰的各种教育文章,也从不高调宣传“快乐学习”,对他们来说,有了公平,快乐就不是问题。

芬兰的秘诀之四: 培养学生自我评估

芬兰的学校从幼儿园开始就教小朋友评估考核自己的成绩,这有助于培养他们对自己负责的观念。他们负起责任之后,读书就更觉自由自在。教师不会经常监视他们在做什么。许多小学都会发给低年级学生每周评估表,每个项目的左边和右边,会有一张笑脸和苦脸,代表学生对自己表现满意或不满意。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评估,则要用文字表达,并在学年结束时,写一篇较详尽的评核。图奥玛斯·西塔拉高中毕业准备上大学攻读法律,他说:“当你学会评估自己的能力,自欺还有什么用?”

芬兰的秘诀之五:把教育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选择“专注”策略,把资源配置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全力提升“学习迟缓者”的学习能力,也是芬兰“专注”策略的一个重点。教育要让每个学生都具备基本能力,当学生出现短暂学习困难时,老师会立即提出矫正计划,在课堂上或是放学后进行个别辅导,辅导的费用則由政府负担。

教师不受重视,一般而言,就意味着儿童的教育不受重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有太多太多的因素会对教育造成影响,但我们还是可以合理借鉴别国的优秀经验,结合中国实际,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教育发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