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游击队刘洪:情绪教养?从零岁开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37:24

专家说,孩子的情绪教养从零岁就开始!幼教专家提醒父母,不要忽视孩子的情绪发展,即使是在婴儿期,大人和孩子互动的方法,就已经能够影响他们的人格发展。

  一岁以前的婴儿虽然无法说话,但已经能藉由各种声音(如哭、大叫、咯咯笑)、表情(如嘴角上扬、皱眉、瘪嘴)及肢体动作(如摆动手脚)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哭是孩子来到世界上运用的第一种情绪语言。

  婴儿用哭声来表达各种需求,比如想吃东西、渴望陪伴、身体不舒服……而哭声也最能引起父母(主要照顾者)的关注,当宝宝放声大哭时,爸妈总会急着想知道孩子为什么哭了?

婴儿用哭声传达信息

  研究发现,婴儿会以不同的哭声向大人传达信息:

  ●肚子饿时,宝宝的哭声通常是重复、有节奏性,并且拳打脚踢。

  ●大小便引起不舒服时,哭声一般并不剧烈,而且在换好干净的尿布之后,哭声也就停止了。

  ●有些宝宝想睡觉时,也会发出哭叫声,同时他们可能用手揉眼睛、抓耳朵,这时候轻轻拍一拍他,或将他抱入怀里安抚,他会慢慢安静下来,然后进入梦乡。

  ●当宝宝无聊,想找人陪伴(寻求安全感)时,哭声有时会伴随“哼哼、啊啊”的叫声,一开始音量小而低,但如果一直无法引起大人的注意,他可能渐渐提高声量,哭叫地愈来愈大声,不过,当爸妈出现在他面前,哭声很快会停止,甚至破涕为笑。

  然而,有一种哭最令父母担心,就是因为身体病痛不适,通常宝宝会突然大哭起来,而且哭声高而尖锐,持续很久,可能一哭就超过半小时。如果排除了生理需求,如肚子饿、尿布湿、太冷或太热,以及环境吵杂等原因,安抚也不见效果,或者平时不太哭的孩子,却突然变得不停哭闹的话,爸妈就要提高警觉,最好赶快就医找出宝宝哭不停的原因。

孩子哭闹该不该抱?

  婴儿哭闹时,父母本能地会想去拥抱、安抚他,但老一辈却告诫说,不要常去抱小孩,不然他被抱习惯,以后长大太依赖人,无法独立,其实这样的观念不见得正确。

  许多儿童心理专家都认为,给小婴儿足够的拥抱、安抚,对他未来建立安全感、信任感,以及稳定的情绪有正面帮助。

  不过,父母照顾孩子也不需要时时刻刻无微不至、过度紧张,偶尔稍微偷懒,让宝宝小哭一下(如5至10分钟)反而是好的。

  有研究发现,最体贴细心的妈妈,宝宝才轻轻哼一声就立刻回应、紧张地跑去查看他,未来孩子表现出的安全感,竟然不如那些稍微有一点松懈的妈妈所照顾的宝宝,“换言之,婴儿对于令人窒息的体贴反应不良,毫不放松的照顾会抑制孩子追求自主的冲动,也会妨害孩子发展自我节制情绪的能力,”美国富兰克林大学医学与科学学院神经科学助理教授丽丝·艾略特(Lise Eliot)表示。因此,有时候父母要让宝宝有机会学习自我安抚情绪,像是吸吮自己的手指,或者抚摸小毛巾、小玩具,帮助他们从焦躁的情绪中平静下来。

6个月之后是关键期

 

  相较于哭令大人担心烦恼,婴儿的笑容则让人感到愉悦且着迷。

  刚出生没多久的宝宝就会“面露笑容”,尤其是在睡梦中,不过,这一种笑只是反射性的笑,是一种嘴部的肌肉运动,与情绪无关,也就是并非因为开心愉快或看到他喜欢的人而笑。

  到两个月大左右,婴儿会发展出社会性的笑容,展开与别人的人际互动。当别人对着他笑时,他也会回以微笑,甚至更大一点,宝宝会主动对人笑,并发出“咿咿唔唔”的声音,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吸引人来陪伴关心他。

  到了6至8个月大时,宝宝的情绪发展更向前迈进一步,并且是一个关键期,他们这个时候会对主要照顾者,通常是妈妈,产生强烈的依附情感,当他们看到妈妈时,会兴奋地摆动手脚,身体向前倾,想要靠近妈妈,并发出声音、绽露灿烂的笑容,以此引起妈妈的注意;如果妈妈离开他身边,或者没有即时回应他,他就显得焦躁不安,皱起眉头、扁嘴,甚至用大叫、哭泣等方法来告诉妈妈“我希望你能陪我”。

    不要用否定的方式来教养孩子

  心理学家认为,婴儿依附照顾者是情绪发展的重要一步,是孩子发展安全感、自尊心、自制力等能力的起源,如果婴儿和主要照顾者的情感是紧密相连,能够从照顾者那里获得足够的安全感,那孩子将来可能比较独立、乐观、有自信,也勇于接受各种挑战。

  台湾马偕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臧汝芬说,婴幼儿时期和他人互动的模式也会决定孩子日后情绪表达的方法,例如宝宝经常从父母那里得到正面的回应如陪伴、安抚、鼓励、赞美等,那他长大以后,也比较会用这些正向的方法表达情绪;反之,如果父母从小给孩子的多数是负面的斥责,如你为什么一直哭,真不乖、你不可以碰那个、你真笨,吃个饭掉满地等,那小孩长大后多半会发展成低自尊(否定自己)、对别人不信任,并且也用负面的方式来与人互动。

  因此,幼教专家都提醒,不要忽视孩子的情绪发展,甚至从婴儿开始,大人和孩子互动的方法,就已经能影响他们的人格发展。从小关注孩子发出的情绪讯号,不论是哭、笑、喊叫、躁动等,能即时且适度给予回应,满足他们不论生理或情感的需求,让他们感觉自己是被父母接纳、重视、珍爱的,更有助他们未来成就幸福、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