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招聘:方剂分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33:23
方剂分类2010年07月25日 星期日 下午 04:29

                分类依据之异,致方剂有多种分类方法,其中主要有“七方”法、病证分类法、祖方分类法、功用分类法、综合分类法等。

                 一、“七方”法
                 “七方”始于《黄帝内经》。大、小、缓、急、奇、偶、复(重)是为七方,乃古代一种组方理论。
                 七方于《黄帝内经》之《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述为:“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近而奇偶,制小其服;远而奇偶,制大其服。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

                  二、病证分类法
                 病证分类法,按病症、脏腑病证、病因分类方剂之分类法。
                 代表作:《五十二病方》、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唐•王焘《外台秘要》、宋•王怀隐等《太平圣惠方》、明•朱楠《普济方》、清•张璐《张氏医通》、清•徐大椿的《兰台轨范》、《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三、祖方(主方)分类法
                 祖方(主方)分类法,以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及后部分基础方剂为祖方,用以归纳其他同类方剂之分类法。
                 代表作:《祖方》、宋代《局方》

                 四、功用(治法)分类法
                 方剂功用与其体现的治法是一致的,按方剂之功用归类方剂,是为功用分类法。
                 功用分类法始于“十剂”,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条例》中“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种”,“宣可去壅”、 “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去怯”、“滑可去著”、“涩可去脱”、“燥可去湿”、“湿可去枯”。
                 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中:“制方之体,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剂是也。”
                 《本草衍义》于十剂外增加寒、热二剂;明代缪仲淳增加升、降二剂。明•徐思鹤《医家全书》除十剂外,增加了调、和、解、利、寒、温、暑、火、平、夺、安、缓、淡、清等,共为二十四剂。
                 明•张景岳归纳方剂“类为八阵,曰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在《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引》中“补方之制,补其虚也”;“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攻方之制,攻其实也”;“用散者,散表证也”;“寒方之制,为清火也,为除热也”;“热方之制,为除寒也”;“固方之制,固其泄也”;“因方之制,因其可因者也。凡病有相同者,皆按证而用之,是谓因方”。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中提出:“论治病之方,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明确了“以法统方”的思想,乃对治法分类方剂理论总结。

                 五、综合分类法
                 综合分类法,以法统方、结合方剂功用、证治病因、兼顾治有专科分类方剂之方法。
                 清•汪昂著《医方集解》,以法统方,结合方剂功用和证治病因,兼顾治有专科。将方剂分为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救急等22类。
                 清•吴仪洛的《成方切用》、清•张秉成的《成方便读》均为综合分类方法。

                 前论可见,“以法统方”为主,将方剂分类为解表、泻下、和解、清热、祛暑、温里、补益、固涩、安神、开窍、理气、理血、治风、治燥、祛湿、祛痰、消食、驱虫、涌吐等,对较大的类,分为若干小类,可做到法与方尽量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