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核桃王丰安老婆:九步教好古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51:40
九步教好古诗文古诗文翻译要让学生自己解决,引领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能力,反复推敲,实在翻译不下去再借助工具书。对于重点词的处理,我坚持认为需要理解、训练、使用,而不是死记硬背。学习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为学习能力是在过程的磨砺中提高的。我设想的古诗文教学是这样的:第一步: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学生知道什么,拿出来共享。赏识预习认真的、看书多的、知识渊博的学生。原来学过什么,联系到一起来复习。举一反三,前后联系,可以熟悉作家风格,也有利于梳理知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叙述古诗产生的背景,给古诗学习一些故事情节,这样既能增加情趣,又可以促进理解。第二步:一分钟背诵比赛。记忆是一种能力。我们不妨组织学生进行一分钟背诵比赛,能记多少是多少。好处一,训练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好处二,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好处三,相当于大脑机器的预热,利于下一段的学习。第三步:个性化阅读展示。模式一,指名读,老师点评。“一叶渔船两小童。这句读得真好!我仿佛看见那种情景。你起句那么轻,读‘两小童’时又面带笑意,不错。”赏识让学生更加自信,剖析让学生领悟诵读的技巧。模式二,对比读,“百家争鸣”。“有没有和他读的味道不一样的?”“你为什么这样读?”竞争容易激起智慧火花,教师要善于激励孩子们在课堂上比着学。第四步:我来点评。“你最喜欢这首诗什么地方,哪句话,哪个词,为什么?”让学生尝试着替老师讲一下。学生说:“喜欢‘使风’。因为这突出了两小童的聪明可爱,没有帆就用伞当帆,而且知道如何‘见风使舵’!太好玩了!”另一个学生说:“喜欢把船说成‘一叶’,比‘一艘’‘一条’都妙,显得江面很辽阔,船很精巧,像树叶在飘,荡悠悠的。”我很佩服学生的理解能力、赏析能力,智慧的火花一旦打开,便可以形成满天的繁星。第五步:巧记难点。我问学生:这首诗什么地方不好理解,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呢?学生说:“‘篙’字和‘棹’字不好记,字稠,‘棹’的音也容易读错。”我先请学生在图上找找哪个是篙、哪个是棹,然后问:“怎么办呢?谁有好办法?”“‘篙’字不用记,形声字,用竹子做的。”“棹用木做的,卓越的划船工具。”“但是,这样记忆会读成‘卓’,我看不好!”“我这样记‘棹’的读音:一个人拿着木制的笊篱(我们这里捞东西的勺子)在划船,划得很卓越,棒极了!”掌声来自认可,掌声也传递一种兴趣。第六步:寻找问题。“课题是《舟过安仁》,文中又提到‘一叶小船’,舟和船是一回事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我问。“是不是船比舟大?”“是不是一个是书面语,一个是口头语?”“老师,我认为主要是为了不重复。同一个意思的词,一首诗内尽可能变化一下,显得不重复。”我很欣喜。或许这些知识考试时用不上,但是,学生学会字斟句酌、喜欢上古诗鉴赏,这比什么都重要。第七步:独立翻译。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离开教辅自己逐词逐句地翻译古诗。这是一种训练,也让学生摆脱依赖性,在前面听课时必须认真。第八步:本课测试。学习是为了提高素质,但不得不兼顾考试。因此,我提倡一课一考。在备课时,老师已经做遍了相关的测试卷、练习册。上课时,老师应有意识地渗透。下课前,马上考试是一种复习总结,也是必要的训练。第九步:写成小文。为了复习巩固,为了提高能力,我提倡古诗文教学要在翻译的基础上,让学生加上想象,加上情节,把古诗写成一篇很有文采的小文。教无定法,每个教师可以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如何教得有趣味、有效率,如何帮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这才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作者:侯保成;单位:舞钢市第一小学   2009年8月12日《教育时报·课改导刊》《课堂》版)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