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基超导概念股:中国最美的地方—横断山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5:43:08
卸下忙碌的担子,扛上背包,载满未知旅途的希冀和轻装前行的心,乘着灰蒙蒙的晨光,挤上了由茶店子车站出发到丹巴的最早班车。
车站里挤挤攘攘的背包,七彩八色的行装,蜂拥而至的旅行者与归家的藏人、喇嘛们,这场景忽然停滞,自由的味道漂浮在嘈杂的空气中。
常耳闻“康巴的汉子,丹巴的美女”,大多介绍丹巴旅游的文字,总要着墨于美女而媚俗一番,匆匆的游客发出“丹巴美女都出去了” 的忧天感叹,也常有游客失望于见到的丹巴姑娘不如想像般惊为天人,往往浅见的固守自己那套 “美”的框框,所发现的“美”当然就如此有限了。

而丹巴美女的渊源却令我浮想,是神秘东女国血统的延绵,还是贺兰山下西夏皇族的遗脉,也许是横断山脉中幽深峡谷里山灵水秀的膏腴滋养。这长长的旅途一路向往、向往
地震之后,至丹巴改道为翻二郎山,过泸定,经康定姑咱的瓦斯沟前往,行程较之前更为漫长,过二郎山后转向右行,此处山岭褶皱紧密、断层成束,左侧是大渡河由南向北奔流,右侧是狰狞的高山南北纵列,正因为高山阻隔不仅横断了高原与平原,气候与植物,更是横断了深谷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明的交锋,也因此横断山区对地理学、民族学、人类学来说都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但最初吸引我的是在书店里翻到的一本弗德瑞克·达瑞根(Frederique Darragon)所著的画册, 其中拍摄了大量在横断山区中那些或扼守峡谷山口,或高矗于山巅,又或隐秘于村寨的无数碉楼,这些建筑与我过去所熟知的文化如此不同,就我仅片面了解的藏文化也差异太大。即便是2005年弗德瑞克在北京举办碉楼的摄影展时,国内多数报纸的标题为《西南塔楼图片来京展出》,或直译为喜马拉雅的神秘塔楼“Secret Towers of theHimalaya”,多数中国人还尚未意识到这到底是神秘样的建筑,对碉楼的概念一片空白。
这就是强硬文化的漠视,幸好有弗德瑞克女士的辛勤努力,才使得这些被我们故意遗落在盲区的古建筑重回到人们的视野,这些濒临灭绝的古建筑遗产才有受到更多人们关注并获得有效保护的机会。执着的法国女探险家在保护着这些横断山区的古老财富,而好奇心驱使我一定要走到这些隐秘的山谷中,去亲耳听听那些神奇的故事,亲眼看看这远离世人沉默不语高耸如云天的碉楼。
【中国最美的地方——横断山区忧思录】[复制链接]
“今天地图已再无秘密”,懒心已然重复如此的结论。但,谁又知道全部的西藏?谁又或了解那遥远的中国西部边境?甚至此地的那些整日祈祷着的子民,也仅仅知道他们自己的荒寒的、大风的山谷。
——1930年2月刊的国家地理杂志
这是洛克博士70多年前的话,这是那时的贡嘎、稻城、中甸等地区给世人的印象,这是早期横断地理传播者们的发现心情。而今天,Google Earth都能免费把一些隐秘山区轮廓,世界之角落公开在网络上的时候,似乎,东念青、巴塘的那些雪山地区已不神秘。然而,我们究竟能了解到什么?这对于大多数的中国登山者来讲,横断、东念青、藏东地区等的神秘性还依然难以详解。所以,2003年从网络上发现英文版的这一地区PDF公开资料,当时的兴奋劲、新鲜感,我现在还记忆尤深。激情下我很快将部分资料译为中文。
横断山区,这是中国最美丽的地区,已经成为人文地理和旅行家、摄影家公认的论断。『旅途中国』www.T960.com也正在做一个关于此的专题。
关于横断,在国外,大多数山峰资料都来源于一个人,日本阿尔卑斯俱乐部的中村保先生。他的关于横断山区的描述——《To the Alps of Tibet》,是日本专业登山杂志《Japanese Alpine News》的一本专集,2003年第4期。其内容讲的就是关于四川西部、云南西北和藏东地区的山峰资源。而该协会还发起了一个“横断山脉研究会”,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日本朋友对横断山区攀登资源的勘察等工作,尤其是记录文档,都是先验式革命性的工作。如果拿中国大陆的寥寥一两本山岳资源书籍对比,如《中国登山指南》,那么我们的书就显得粗疏简单,而身为摄影师的中村保先生的地图和图片,就显得更具亲和性、诱惑性。
这本114页的书(杂志专刊)总共辑录了34张地图(1张彩色的),75张彩色图片及2万字文字描述。这本书是之前的两期《Japanese Alpine News》的增刊(内有单幅文章讲横断山脉的),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未知的东念青唐古拉”、“朝圣梅里”及对横断山峰总概述三大块。中村先生自己在这之前也出过正式印刷出版的书,如《深深侵蚀之国》等。
中村保先生,从1990年代开始直到2000年,多次到横断山区进行了详细登山地理勘察,是典型的登山资料“专员”,他的书对于攀登者来讲更是一种登山地理“功略”,中村保的足迹也曾涉足四姑娘山地区,曾参与1981年那次幺妹峰传统东南山脊的登顶的日本队。美国人、MICK FOWLER等人的攀登,大多都因中村先生的书而起缘。就目前,讲到横段山脉之登山资料书的第一作者,第一登山地理勘察者,无疑是来自日本的中村保先生。最近两三年,继20年前英国鲍宁顿老先生的色浦岗日之后,带着中村地图来川西藏东的外国技术登山者,越来越多了,可谓在欧美兴起了第一股对东念青山峰的“热潮”,这个热是相对以前的历史状况:过去这里是无人之雪岭断崖,人烟稀少,资料极其缺乏。
这是一本于登山者可谓是爱不释手的书——日本作者的细致严谨的风格,提供了一张张界面很亲和的地图,中村先生的地理调查对于登山者来讲是启示性的。而作为这些山峰的拥有国,我国多年来尚没有一本对登山切实有用的地理信息书,是相当相当惭愧和遗憾的。当然,某种程度上也和我国政治氛围有关,军事等测绘地图等对于身为普通公民的登山者来讲,政策是不开放的。——但,在今天能付费Google Earth,能网络查看三维2万比例地图的时候,这样的封闭和政策性关门,似乎显得落后而迂腐了。
横断信息,在《中国登山指南》里,及四川登协提供的资料中,都显得相当单薄。其实,整个中国的登山地理信息,也还是缺乏系统的、亲和性、详细和严谨的工作成果。这不仅仅是一种惭愧和遗憾,也是一种机会,因为未开发未登顶未涉足,所以我们有更多的未知好奇空间,我们还有很多的保守、谨慎余地,可以确保它的生态、民风在不被污染破坏的可能下,我们有作完美攀登的可能。
这两年在横断山区也兴起来的一股“未登峰”热,其实也就是那么几支登山队伍而已。比如Gore-Tex 的Shipton/ Tilman Grant系列赞助下(赞助了去年Joho otto的喀什Shipton穹)的,美国Karen McNeill等两位姑娘在2005年,在甘孜登协联络许可下首登了夏塞峰,而新西兰队在2004年首登了贡嘎的郎格漫因和达多漫因。
“中国是一个登山者的天堂,有着数百座的精美的未登峰。” Karen McNeill在沙鲁里山系的攀登完成以后,如此感叹到。对于中国本地的,对于国内日益膨胀的登山人群来讲,对于迷恋中海拔技术型雪山的攀登者来讲,要满足日益膨胀的登山挑战和趣味心理,横断山区无疑是一个最具诱惑的选择。这个广大地区,有着宝蓝色的湖泊、茂密的森林、陡峭的雪山、垂直如笋的塔峰和肥沃的草原,原始生态文化的藏族牧民,羊群和牦牛。还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而去那里之前,要携带的最好的书,就是中村保先生的《To the Alps of Tibet》。
横断横断,如此丰富细腻的秘密,如此脆弱的敏感,什么时候能有一本综合版的中文《横断》书籍呢?秘密由谁诉说?这也是张继跃、张少宏等朋友多年不忍心诉说的理由——那里是一个登山者的潘多拉盒子,尤其对于掠夺性消费山野的中国旅游者和经济开发者来说,那里是一个魔盒。旅游者和经济开发者在美丽雪山中看见的是黄金白银的灿烂,魔盒一开,进去的贪婪者将把当地淳朴者引诱成一样的贪婪者。
打开这个魔盒的人,将会在欣赏大美的同时,为它的未来而敏感、而担心。
横断山区,还会继续成为香格里拉的秘境吗?
穿越横断山脉
连载之五
文君故里
自汉之后,南下的干道沿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的盆地中部或山根而进。临邛道至牦牛道一线,几变成惟一的官道。只有在这一线上的部族属国叛离时,中央王朝的军队使节及商旅,才间或取途石门道入滇。自开明王朝南逃始,其后孔明南征、唐与南诏之间的交往或征战、攻滇的中路和东路蒙军、石达开与红军北上,乃至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最主要的(在一段时间里甚至是惟一的)国际通道等等,都或多或少的与这条“蜀——身毒”道相重合。
邛崃是蜀都往南的第一处咽喉重镇,道路由此将进入山区和民族地区。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秦汉时代中央王朝赖以控制西南诸部的贸易,不仅是蜀布、邛杖,更重要的是作为不可或缺的兵刃和生产工具的先进铁器。而秦汉时代西南的冶铁中心,正是被誉为铁都的临邛。
临邛的得名,是在此之南为秦代巴蜀遗民邛人的聚居地。在汉代汉民随着中央王朝的势力与文化南进后,邛人的中心才进一步南移至安宁河流域的越西。
在先秦及西汉时,临邛道并不经过名山百丈和后世的名城雅安,而是溯西河至火井,越过海拔1300米的镇西山,再沿芦山河(古青衣江源头)至芦阳镇,继循始阳河下到荥经与牦牛道相接。
临邛在公元前316年秦并巴蜀后,由于赵国豪户卓氏、山东程氏的迁入,矿冶业得以飞速发展。卓氏“即山鼓铸,贾与椎髻之民”富赛公侯,家畜僮仆过千人,在《史记·货殖列传》里,被列为商家之首。现代在云南昭通、丽江,甚至中缅边界的腾冲,都曾发现过铸有“蜀郡”字样的汉代铁器,当是卓氏那些西南巨商们的产品。
诚然,在汉开西夷之前,蜀南民间贸易的商道,早沿民族迁徙的故道辗转相通。然而,至汉开南夷之后,中央王朝的行政设置才越过滇蜀之交,达今天中缅边界的永昌(今云南保山)、滇越(今云南腾冲),直与古身毒(印度)相接。而由蜀往滇、缅抵印度的官道和驿站,也随之开拓设置,保证了南丝路上商旅的畅行。
“持节开西南夷”桥孙水,以通邛卓氏文君姑娘折夫婿。卓氏翁婿对汉西南边疆的开拓与贸易,实堪列功臣之首,其勋业不让博望侯张骞。
司马相如对开发西南的贡献,尚不止于此。当汉开南夷道历久未成,引起蜀中绅民怨恨之时,司马相如还写过一篇《难蜀中父老》的大著,反复责以大义,并申述开通南道的意义,使开道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在一个处于上升的时候,虽然仍会出现各类不合理的事件,但大抵上文人武夫还能务尽其才。被尊为汉赋宗匠的司马相如,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贡献,实胜过他在文学上的建树。只可惜后人对他这方面的成就,多少有些忽视。当然,也可能惜后人对他这方面的成就,多少有些忽视。当然,也可能是被他自己才华横溢的文彩所遮没。
临邛以盐铁著称于世,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所以两汉都在这里设置铁官。直到宋代,还在临邛设置过专司铸铁的惠民监。今邛崃城西的铁屎坝上,还常可寻见旧时冶铁遗弃的废渣。但自宋以后,没有邛崃出铁的记录,当年极负盛名的那类“大如蒜子”的富矿不知是用尽还是神秘地消失了。
镇西山上的小河,即司马相如“略斯揄、举苞蒲”所经的苞浦水上源之一。道旁的盐井溪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煮盐的火和盐井所在。这里是宋代火井县治所(今邛崃油榨乡),现代尚有一些石质的古气管道。当地人指认是秦、汉时代的遗物。
仅仅汉代以来典籍中所留下的些许记载,已足供后世缅怀先民们辉煌的业绩。汉代扬雄的《蜀都赋》,是目前所能见到记录火井较早的文字,其辞云:“铜梁、金台、火井龙湫。”相传,蜀相孔明曾亲到临邛,以观火井。晋代左思的《蜀都赋》,生动地记叙了当年临邛火井的风貌,火是巴蜀先民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
虽然在此以前高速公路不过邛崃,但那里自先秦以来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秀丽的自然风貌,仍吸引着无数外来游人:镇西山的清幽、天台山的雄秀、石笋山唐代石窟造像的凝重朴美、安澜高塔落日的苍凉……都足以让人留连,更何况两千年来,不知使多少人魂牵梦萦的文君故里。邛崃之民尚保留不少汉以来的文豪遗韵与淳厚古俗:即使普通农家,也常以木刻对联匾额,悬于户外,字迹挺秀,文辞典丽,不像当今那些自夸文人书家的村俗。
在古代南下咽喉的川南第一桥遗址边,尚有一处巍然高耸的石桥坊,上面挂着众多乞子或还愿的彩色小弓箭,那是上古渔猎时代的遗风。
汉青衣道
邛崃镇西山,古道沿巴蒲水盘旋而上。南北走向的罗纯山脉,在此段颇为低缓,形成天然良好的通道。玉溪引水工程穿山而过,芦山河水经此东灌邛崃等县80万亩良田。由这里越过山脊,可直抵金鸡崃口的青龙古关。
依山傍水的青龙关残垣断壁,是明代遗物。在百丈驿开拓之先,这里是蜀西南第一雄关。金鸡峡内悬崖耸峙,翠谷幽邃,峰回水秀。玉溪水坝横亘峡中,湖水凝碧,群山萧森,迟早会成为风景雄秀的旅游热点。
公路与古道都沿芦山河而下,直达自秦汉以来的县治所在的芦阳镇,其镇坐落在婉约的西川河与清澈的芦山河之交的半岛上,这里原是古青衣羌国地域,近代县城城郭以外,乃是少数民族聚落。
芦阳镇西北8公处,有景色秀绝的大岩峡谷,为川西河横切峻岭所形成的天然妙境。大岩峡即灵关古峡,是先秦时代蜀国与“徼外”天然的分界线。直至明代,大岩峡还没有巡检司,查验出入番民的腰牌。峡以西属石棺文化区,其东则是典型的巴蜀文化遗物。东晋常璩《华阳国志》上说蜀王以“熊耳、灵关为后户”的记载是确切的。东汉至唐,开拓了百丈驿道,南下的干道遂直趋雅安而不经芦山。芦阳一代重镇逐渐衰落,汉文化由此西传的势头也因此减弱,所以使峡西的宝兴一带,一直到近世仍是诸氐羌部后裔庆楼与明代所建的姜侯祠。姜维原天水羌人,孔明知人善任,故多遣他驻守羌地。芦阳城南尚残存若干段蜀汉旧城,当地人唤作“姜城”。北街县主祠内所供的县主,竟然是姜维的妹妹,这大约是后来好事的文人,以名不见经传的姜氏女,取代了素来崇奉女神的羌族旧神而来的吧!城东金井阁还有座姜维的墓,不论其真伪,在旅游之风大盛的今日,怕早晚也会派上用场了。
距石羊村石棺不远处,足樊敏碑阙所在,其碑为国内罕见的完整汉碑之一。其上有五百余字的八分书,被康有为称作是“干禄上上品”,足见其书法之精妙。更重要的是它丰富的内容一直为历代史家所珍视。
樊氏本为白虎之巴五大姓之一,西迁蜀土甚早,所以在川西留下不少“樊乡”、“新樊”之类地名。这位芦山巨族的才子,曾任永昌郡(今云南保山市)长史,所以在他碑前的石阙上,刻有永昌郡哀牢族“龙生十子”的族源神话高浮雕。县内另一些收集到的东汉石刻,也被移来与碑阙挤放在一处,被短墙围在公路边狭窄的半坡上。
石兽中有两尊带翼的白虎——巴人王族的图徽,其中一只前爪压着巨蟹,另一只压着被巴人兼并了的原对婚母系氏族的图徽蟾蜍。微拱的身躯与挺直的爪、高仰的首,像一张张满弦的劲弩。那无尽的生命力,似乎正从这本没有生命的顽石中溢出,令观者不禁血脉奋张,意气昂扬。
城西的大岩峡(古灵关峡)长约五里,绝壁内凹上仰一线青天,下临碧波翠湍。崖壁的藤蔓隙中,常露出古代栈道的凿孔向过客讲述先民拓道的艰辛。
峡外仁加乡有元代白塔寺和寺中的明代壁画。规模颇小的元代殿阁已改为小学,校风颇为淳古,连算式也是全班齐声合唱,而不是朗读:从一加一等于二,直到高年级复杂的四则运算,统统纳入低昂有序的童声合唱之中。城西宝兴河上的古灵山峡,较之灵关峡更长而且更雄险。《水经注》上说此峡“下开上合,有如穹窿”,可见其气势。这峡长近四十公里,两岸群峰欲合,危崖插天,令人不敢仰视。水是颇大的宝兴河,挟着奔雷般轰鸣,在峡中咆啸奔腾,人至其间能不胆落者几稀。
县南的飞仙关,旧称“漏阁”,是川藏古道上的咽喉险隘,在古关门城堞至今仍雄踞公路侧的螺峰顶上。宋代宇文溥《新路赋》中咏赞此地云:“惟天下至险,有严道之漏阁焉。”
苏轼曾赋诗云:“想见青衣江畔路,白鱼紫笋不论钱。”虽然今天的白鱼紫笋仍为芦山名产,但因干道的改途,也与芦山昔日的繁华与荣光一要销声匿迹了。只有待到当今旅游热潮涌到这一方时,芦山秀丽的风光、丰厚的文物、精美的饮食,才会为更多的人所知。
始阳道
从芦山溯始阳河(荥经河)而南,不足一站路,便到了汉代颇为煊赫的古徙(si,音同“斯”)国,即今四川天全县始阳乡。这里是蜀杜宇王部南逃时所建的方国。司马相如开南道时,有“略斯榆”之举,可见最初亦是由蜀南进的干道所在。
这里是一个重要的丁字路口,由南入滇,西去吐蕃。唐、宋以来最著名的茶马贸易商道口和集散点碉门,即是现在的天全县所在地。始阳即处于“南通严道(今四川荥经),西控碉门”的枢纽。汉代雅砻、金沙一带的白狼等部“慕义来归”,不论取道泸定越马鞍山,或由飞越岭上邛崃山(大相岭),都必须经过始阳北上。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汉代在这里建了徙县,西魏置始阳县。隋唐时,取道雅安而青衣道废,但入藏仍必经始阳,直至现代仍然如此。汉代的这一丁字路口,由南北锁钥变成了东西要冲。后来因碉门更其险隘,为历代重兵所在,逐渐取代了始阳的地位。
茶是高原牧民不可或缺的饮料,马是中央王朝北防必备的军需。所以,川藏间的茶马贸易,对于双方而均是极为重要的,“生存贸易”。元、清两代虽不仰给川边供应战马,但边茶贸易却成了控御西南诸族最重要的手段。明太祖朱元璋之婿,因私贩边茶被凌迟处死,可见历代中央王朝对茶马贸易的重视。
大相岭以北的川西诸县山区,因气候温湿多雨,历代以茶闻于世。况茶原生地即在雅安蒙山一带,为汉代贡茶产区。
但四川边地山区陡险,以致常常连骡马也难以通过。在逼仄的悬栈、丛林中跋涉穿行,自然也难以挑担而进,这令运输不得不采取以人工背运为主。所以,在天全县一带的计量单位是“背”,而不是“挑”或“石”(音“担”)。这里的旧民歌也大抵与背茶相关。天全、荥经不但多“背夫”,也多“背妇”。由于地瘠民贫,大嫂子、小媳妇乃至未嫁女都加入了背茶的队伍。每人背上40公斤至80公斤,在逼仄的山道上蚁行而进,偶而将沉重的满面春风底背篼放在西拐杵上,靠崖小憩。这拐也作拄路的杖用,还可以防身以抗长蛇豺狼。在马鞍山、大相岭、飞城岭的山间古道上、石板上常常可以见到成串的深深的杵窝。这是千百年来背妇们留下的丰碑,它谱写了古道上没有留下姓名的运输者们艰辛的运输史。
每位背夫还有一只金属做的“汗刮子”,用来刮去额上淋沥的汗珠不至流进眼里。女背夫们为了便于站着小便,每人还备有一张笋壳……但在如此艰辛生涯中的妇女人,仍未放弃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她们背茶歌有类似巴人的竹枝词,虽然俚俗,但醇朴清艳,颇有情致。
《大地》 (2002年第九期)
云南横断山脉 揭开神秘面纱
2006年12月25日 11:22:42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自然景观:★★★★★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以万马奔腾的狂野气势,一路狂奔云南,一头插进滇西横断山脉的雪峰纵谷之中,三条大江携手并行向南而去,相依相傍直线距离不到80公里,而怒江与澜沧江最近距离仅18公里,澜沧江与金沙江相距66公里,形成世界独有的“三江并流”天然景观。在北半球卫星遥感图上,我们也可以发现在直线距离不到100公里的地面上横卧着四座山脉、三条大江的自然奇观。
若能登上云岭碧罗雪山的高处,亲眼远眺澜沧江与怒江由北向南狂奔的壮美景色,乃探险家最为幸运之事。“三江并流”区域完整保存了亿万年前地球演化的痕迹;是世界上压得最紧、挤得最窄的巨型复合造山带,从中可以看到印度次大陆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留下的地质遗迹。这里是世界生物种类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集中了北半球南亚热带、温带、寒带的多种气候和生物群落,是地球最直观的体温表和中国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避难所。高山峡谷、冰川湖泊、森林草甸、丹霞地貌将大地的绝美景色汇集在“三江并流”地区,近百个自然风景点遗世独美、气象万千;这里是地球上最后的一片净土,也是大自然留给人类最后的遗产。
人文景观:★★★★★
“三江并流”地区是多种民族、多种文化、多种宗教信仰和谐并存的汇聚区。早在1883年起,法国天主教传教士拉佛、杜各洛、叔里先后进入这一神秘区域考察,采集高山野生物种。二十世纪美籍奥地利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尽其一生最大精力,考察此地区,大量文章与图片发表在美国《国家地理》,立即引起世人对横断山脉的关注。英国作家希尔顿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所描述的香格里拉秘境仿佛就在此处;在丽江生活十年的俄国人顾彼得著有一本《被遗忘的王国》,也给世人留下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滇西北风情录”。每年秋天,大批信仰藏佛教的藏民,从四川、甘肃、青海、西藏纷纷涌入“三江并流”腹地去转梅里雪山,朝拜太子十三峰,祈求神灵保佑一生平安。
友情提醒:
“三江并流”景观分布面广,可分不同的季节与线路前往观赏。
A线:梅里雪山风景区,此处公路修整完善,可乘豪华大巴,路线为四川稻城———乡城———奔子栏(在盘山公路旁观看金沙江第一湾)———飞来寺(看梅里雪山日出)———明永村冰川塔林。
B线:丽江———石鼓镇(欣赏长江第一湾的壮美景色)———哈巴雪山脚(看虎跳峡)———澜沧江上游的叶枝镇(重走茶马古道)。
C线:是“三江并流”的核心区,也是人迹稀少,交通不便的地方,为众多驴友与摄影发烧友所向往。春天是这里最美的季节,可从昆明乘班车,路线为昆明———怒江州府六库———怒江大峡谷(途经福贡、贡山)———丙中洛(看怒江大拐弯)———乘车或骑马翻越高黎贡雪山(有野外宿营经验者,可徒步穿越独龙江)———徒步8公里去看月亮大瀑布。C线尚未开发,路途遥远,加上大雪封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前往者一定要有心理准备与良好的户外装备,由当地向导引路方可远行。

图:梅里雪山
图:怒江天浴
图:明永冰川冰塔林
前一页 [1] [2]
来源: 金羊网--羊城晚报 作者: 编辑: 符智伶
 相关稿件  
·云南亿年古洞惊现神秘佛光
·云南:红土地的诱惑
·云南10大仙境
·苍山下 蝴蝶泉
·云烟之乡 玉溪
·云南红土地(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