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矿石:是什么将在25年后改变世界?(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43:02
13. 传感器到处渗透,物联网成为现实    各类型传感器无所不在是种什么滋味呢?有些人觉得备受监视如芒在背,但也会有些人先感觉到了惬意。    譬如,你购买的房子、家用电器、娱乐设备、汽车等都拥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可通过互联网检测、维修等;你的汽车与经销商随时保持联系,指导你何时换油;房子安装有动作检测传感器,可控制室内光线亮度、供暖、冷风,如果你滑倒、跌伤了,还能够呼叫911;冰箱内的传感器能够检测食物是否已趋变质。    换句话说,物联网将成为现实。    这意味着大量“新”事物将能与我们“交流”,可能会发出“我温度太低”“我温度过高”“我现在急需维修”等等内容。思科公司的首席未来学家达夫·埃文斯指出,在今时今日,我们只有几十亿部设备与互联网连接。待到2020年,与互联网连接的设备将达到500亿部。    而除了机械电器外,从家畜到植物等所有生物也将能与网络相连接。小如沙粒的微型连接设备可通过注射针头注入生物体内,这时就要感谢IPv6协议了。埃文斯兴奋地表示:“通过IPv6,每人将拥有52000万亿个IP地址。”    14. 无处不在的摄像头    尽管我们目前的生活中,已经充斥着无数个时刻盯着我们一举一动的摄像头。但能否想象一下,当摄像头的数量多到一定程度,比如覆盖全地球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景象?    “也许在25年后,我们能够从任何角度实时看到地球上的任何地方。”美国通信软件厂商Telcordia公司研究副总裁卢森科维茨说。他表示,带有部分计算功能和部分机械功能的新事物将在未来不断出现,典型的代表便是摄像头的广泛应用。    与现在的监控作用相比,未来摄像头将与传感器相结合,在对周遭环境进行监管的同时,这些连接了互联网的传感器和摄像头,还是控制着接入网络的设备的机械部分的制动器。而这些制动器能够做出开门或关门之类具体动作的决定。这意味着未来的监控系统不仅能够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还能够随之发出指令,做出相应的行为。    15. 机器人将比人多?!    现在,你所能想到的机器人,简单的诸如商场贩卖的“扫地机器人”,复杂的类似神出鬼没的军用无人机。但在未来社会,机器人将会更多地进入到工业和消费领域。而那时会创建出专用网络,以供机器人间相互沟通。    “预计25年内,发达国家拥有的机器人数量,将会超过其人口数量,而这些机器人都将会上网。因此,从社交网络角度看,不能排除机器社交网络或者说机器人社交网络会蚕食掉人类社交网络的可能。”埃文斯称。    在技术领域里,很大程度是军事应用在推动机器人的进步。但此后,因商业领域也会大量涌现机器人身影,因此人们将需要体积更为小巧并能够攀爬、翻墙的机器人。而像福岛核事故这一类的事件,也将会更多出现机器人的身影而非相对脆弱的人类。    16. 绝大部分个人资产走向虚拟化    25年后,假如人们走进某位音乐影视收藏者的家里,将不再看到现在常见的一排排书架和厚厚的CD夹。他所需要做的或许仅仅是连接某台主服务器。在未来,从视频到音乐到图书,人类所拥有的几乎一切东西都将由实物向虚拟迁移。    “25年之后,如果你去亚马逊网站购买一套自己看中的设备,只需要下载该设备配置后,用本地3D打印机打印出即可,而无需像现在这样让供货商将货发到你家门口。”埃文斯说。    之所以能够实现实物的虚拟化,在于云计算的真正实现。届时,媒体和数据的拥有权都将基于元数据。想收藏一部电影不再意味着买下一张DVD光盘,而是由服务器元数据来决定你有没有观看该电影的权利。    17.增强现实技术(AR)成老生常谈    如果现在你因为用上了可视电话就感到惊喜的话,那么20多年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增强现实技术(AR),将会让你惊诧得合不拢嘴。    到2036年,由计算机产生的感官图像将整合至日常生活中,这就是增强现实技术。即把原本在现实世界的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例如视觉信息、声音、味道、触觉等,通过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到现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在以往诸多的影视作品中,对此有多许多丰富的幻想和描述。    实际上,AR技术在当前就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多个领域,比如体育赛事的电视报道。游泳比赛的画面中,会显示着一条世界纪录保持者行进速度的路线。而在未来,AR这类虚拟现实技术与实物现实的结合会更加紧密,例如,隐形眼镜能够嵌入实时面部识别,飞行员能够佩戴内置导航设备的特殊眼镜等等。    18.“3D全息成像”浮出水面    小型机器将会在我们的世界里出现得越来越多。人们的生存环境不久就会充满传感器和促动器,那时的我们一半时间生活在计算机的世界中,一半时间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直至,达到了现实世界和计算机世界之间的差异将消失。而这个时间点,就是25年后。    在2036年左右,计算机世界和现实世界将不存在差异。从远程会议到游戏,每一种计算机体验都将实现3D化和沉浸式。正如一些预言家曾表示的那样,人们能够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中无缝生活。    现在,有一个系统被人们叫做“思科网真”(telepresence),这是通过结合高清晰度视频、音频和交互式组件,在网络上创建一种独特的“面对面”体验的新型技术。作为远程会议来应用,该系统将提供完全的3D体验,用户能够触摸、观看、闻嗅正在发生的一切。而其不需要特殊的眼镜。远程人物的3D图像会与真人大小一样,也能够与人们正常交往——看过《星球大战》的观众应该对此描述都不陌生。其中角色可以与等身大小的图像交谈互动的场面,利用的就是这样一种立体影像投射,其介质就是空气。    全息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3D图像的手段演化而来的。而所谓的全息网真,将可以提供真人大小的图像、超高清晰度的视效、具有立体感和特殊设计的环境,营造出一种让身处不同地方的人能“身临其境”的场所。而这是25年内,我们就能够看到的。    19. 具有预测性和预防性的计算机系统    25年后的计算机系统或不再局限于“解决问题”这个功能,它们还能把事故扼杀在萌芽中。    今天我们在用的计算机系统,可以说是消极被动型的;但明天的计算机将是主动出击型的——它们具有预测性和预防性,能够为相关的大型数据集建模,创建出最接近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现实环境模拟,以发出提前预警,阻止事故发生。    譬如说,一套未来的交通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在交通拥挤时疏通车流,还能通过改变交通灯模式来进行交通管制,预先改变交通流量,让堵塞防患于未然。    这套系统的形成,需要交管专家和计算机专家通过观看车流和公路数据,经分析后创建一个模型,模拟某一时间点的流量。最终达到实际发生数据与预测发生数据完全相符的精确程度。    而不仅仅在交通这一方面,此类型的预测和预防系统还会对未来城市多方面造成重大影响,包括水循环系统、电供应系统等等。城市,就是由各种系统组成的系统。那么对城市生活而言,这项技术无疑又是前进了一大步。    20. 它们,越来越像我们    1956年,一群科学家聚集达特茅斯学院,讨论着对于当时的世人而言完全陌生的话题。这就是被称为人工智能起点的“达特茅斯会议”。    自那次会议以来,数十年间人类创造的机器人们学会了爬楼梯、踢足球甚至维修空间站,但说到“交流”,就一塌糊涂了。迄今为止,机器人也好超级计算机也罢,在理解信息语境时一直很糟糕。但科学家预计,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不断提高,机器人这部分的理解力将有一个明显改善。    对此卢森科维茨认为:“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在部分人工智能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譬如,软件代理就是一个好例证。这是一个半自治虚拟实体,能够为用户处理简单的任务,还能与另一位用户的软件代理共同协调一项活动,必要时还能够招募其他代理,获得预期的工作效果。“25年后,你的软件代理就能够同我的软件代理会谈。”卢森科维茨说。    而就在今年IBM超级计算机沃森展现出让人过目难忘的语言接受和处理能力后不久,5月份,有报道称机器人正在开发属于自己的语言来协助导航并提高智能。    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模拟实验和真正的现场实验中,这个名为“语言机器人”(Lingodroid)的科研项目可让机器人随机发出声音,用不同的音节组合说出它们曾经去过的地方。尽管简单到就像婴儿的牙牙学语,但毕竟机器人之间产生了人类所不能理解的默契,并且让人们看到了沟通和交汇的鲜活色彩。    21. 互联网基础架构或彻底改变    施乐帕洛阿图研究中心(PARC)一直以技术创新以及大胆构想制胜。从以太网到激光打印机和图形用户界面(GUI),都是它创新体制之下累累硕果。而今,PARC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互联网基础架构,名为内容中心网络(content-centric networking)。    这或将引领出现全新的、完全不同的互联网基础架构。    40年前互联网问世,其最初目的是实现两个终点之间的连接,到现在,互联网已经注入全新的元素——由系统向终端用户传输缓存内容。然而,PARC预言,全新互联网架构设计宗旨是向终端用户分发内容、软件和服务。    这就是内容中心网络,内容中心网络研究在互联网上创建较少的长距离流量,所有内容都与用户距离较近,因此将更高效且能够改善信息安全环境。PARC研究人员希望未来10年到20年内能采用该网络。    PARC资深研究员凡·雅各布森解释道:“内容中心网络是没有所谓终点概念的。如果用户要查询什么事情,就好像是在一个房间里问时间,所有知道答案的人都能够回答你的问题。再通过去除源头和目的地的模式,就能够创建出一个如IP那样高效的通信模式。”    据悉,2010年9月,PARC和10所大学组成的研究小组已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未来互联网架构项目为期3年的800万美元研究补助。雅各布森估计,在这笔补助完全到位后,技术上部署内容中心网络还需要10年时间。    22. 信息安全:继续困扰人类    在IT领域的所有麻烦里,信息安全问题似乎没那么好消化。    25年后,人类无疑将拥有更强大的加密系统,但拜技术这把双刃剑所赐,随之也带来了更强悍的攻击手段,换句话说,届时仍不可能根除信息安全问题。    对此,纽厄尔的看法是:“人类对信息的保护和对信息的破坏就是一场持久战,而这场大战不会消失。总会有人试图窃取你的信息,总会有人意欲监督你,攻击者们的计算机功能也同样强大。”    因此,信息安全问题的前景就是“不会彻底解决”。“我们将继续同安全、版权和信息分享竞争。”纽厄尔称。    23. 一场互联网大灾难    尽管无比依赖,但互联网并不为人类所信任。艾略特认为:“我们的计算机和互联网即将大难临头。我们在等待灾难降临,然后作出反应。”    现在,互联网领域的决策人士们已经在为这个虚拟世界可能发生的灾难性故障制定一份企划案。譬如,2010年夏季颁布的域名服务器(DNS)安全措施就是针对域名服务器安全扩展(DNSSEC)灾难性故障准备的。    人们曾在DNS中发现了一些漏洞,别有用心的攻击者们利用这些漏洞可以劫持使用名称在互联网上搜寻某个站点的过程,其目的就是取得对会话的控制,进而实施收集用户的账户和密码等特定操作。由于这种漏洞,人们越来越希望引入DNSSEC。    而据报道,负责管理全球互联网的国际性组织ICANN已启动一个钥匙计划,希望借此保护互联网基础设施安全。一旦意外的毁灭性灾难降临,5位分布在全球的数字密钥保管者,将来到美国某秘密数据中心合作解开DNSSEC的根密钥并重建。    艾略特解释这种做法的必要性:“当前我们这个社会上的金融系统、电力系统都存在巨大缺陷,未来25年内,我们很可能将面临灾难。”    24. 计算机抢你饭碗    从事研究、分析工作的IT人士要小心了,未来你们可能会因为电脑的不断成长而面临失业的危险,你的工作可外包给计算机。    纽厄尔表示,就像新学徒时间长了也变成老师傅一样,电脑分析和筛选数据,并弄懂其中意义的能力,将随着编程人员的语境网络能力而不断提高。所谓的语境网络,是指互联网的研发与使用者共同创建的一系列技术,电脑借此能够理解信息的意义,并自主执行相关的任务。在他看来,这或许将从根本上改变信息工作的方式,信息处理的能力和效率也将获得极大提高。但相应的,一大批活生生的人将因此“被退出”。    25. 无论何时,仍是智者生存    从一定程度上说,整个人类的发展史可以总结为一场脑力劳动日益替代体力劳动的渐进革命。而在未来,社会分工对脑力劳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能力、意想不到的连接能力和适应能力。    具体到现实的企业经营中,公司的首席技术官以及其他的IT管理人员将更加愿意招聘和使用具有良好反应速度并且能够针对不断发生的变化作出及时的适应和调整的人才。    这种创新能力,可谓未来企业对员工素质的新要求。因为在未来,工作环境将更开放、协作性更高、创造性也将更大。如何在保持企业稳定现状的情况下,推动新技术的使用,将是企业管理者遇到的新挑战。(完)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www.stdaily.com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1-07/19/content_3271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