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订阅微信号:英国 胜利者 Victor 战略轰炸机 :: 空军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0:34:54

“胜利者”(Victor)是英国的中程战略轰炸机,1947年由汉德利·佩季公司(HANDLEY PAGE)根据英国皇家空军的要求进行研制,1957年11月生产型交付使用,历时十年。随后又研制了携载空对地导弹的改型,于1962年交付使用。

“胜利者”于1947年开始设计,1949年签定原型机合同,共制造两架。最初项目名称为H.P.80。第一架原型机于1952年12月24日开始试飞,1954年7月在着陆时失事。第二架原型机于1954年9月11日试飞。两者均装4台推力3,600千克的“萨菲尔”100系发动机。“胜利者”各型共生产74架,1964年停产。

“胜利者”有下述型号:

B.1和B.1A 第一种生产型,与原型机的差别在于换装了推力4,900千克的“萨菲尔”202涡轮喷气发动机,机身加长约1米。B.1A在设备上有改进,包括在机身内装了电子对抗雷达。第一架生产型于1956年2月1日试飞,1957年11月正式服役。共生产46架,1958年停产。

BK.1和BK.1A B.1和B.1A停止使用后改装的空中加油机,但仍具备轰炸能力。1964年原型机改装完毕,1965年8月开始装备部队。1967年用三条加油管设备代替了原来的两条加油管的老设备。

B.2 第二种生产型。改装4台推力9,300千克的“康维”201涡轮风扇发动机,翼展加长3.1米,进气口加大,可携带“蓝剑”远程空对地导弹。B.2除执行空中轰炸任务外,也用于完成低空攻击任务。第一架于1959年2月20日试飞,1962年2月正式进入服役,组成第一个“胜利者”B.2中队。此型共生产28架,1964年停产。1968年下半年按计划逐步退出现役。

B(SR).2 B.2的战略侦察型。主要任务是高空海上侦察。可装日夜高空照相设备和空中处理设备。在对少量B.1型进行试验性改装,积累了大量经验后,9架B.2改装为战略侦察机编号B(SR).2,机内装有雷达制图仪,F.96MK2昼间用侦察摄影机,F.89MK3夜用侦察摄影机,F.49MK4空中测量用摄影机等设备,与蓝剑搭配的火控系统同时全部拆除,炸弹舱里挂满了照相机和功率强大的摄影闪光灯。B.2型本是为挂载蓝剑核弹而设计的,外翼后缘装有硕大的低阻整流罩,稍加改动即可为防御反制设备,快速启动系统,翼下副油箱和固定前缘襟翼提供足够的安装空间。B(SR).2证明是一个卓越的侦察平台,在退役前共使用了8年,后其中3架改为K.2标准型。

目前,“胜利者”轰炸机已经退出现役,仅有24架“胜利者”K.2在英国皇家空军中作加油机用。服役中的胜利者B.1/B.1A由B.2型取代。前者于1964年被勒令改装为加油机,有三条加油管(翼下两个加油吊舱,机腹一个),初期编号BK.1/BK.1A,后改装成为专职加油机,编号K.1/K.1A。V系列的另一成员勇士(Valiant)当时正司此职,但效能不佳,终究难逃下岗的命运。1965年1月,B.1改装为K.1的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勇士机队却由于发现大梁的疲劳断裂而全部停飞。低空任务使得勇士的机体受力过大导致结构疲劳断裂,事实证明该机不适合大过载的机动,皇家空军立即停飞了所有勇士加油机以避免不必要的事故。汉德利佩季一下时来运转,胜利者加油机的需求大增,6架B.1A紧急改为加油机。由于匆忙,只在机翼外段各挂载了一个加油吊舱,后期的胜利者均在机腹弹舱处又增加了一个。首架改装完毕的飞机于1965年4月28日试飞,8月交付。皇家空军第55中队成为首批接收胜利者BK.1A的部队。待加油机队形成规模后,这6架BK.1A又戏剧性的被改回了B.1A。后期型K.1/K.1A陆续装备第57、214、19中队。

“胜利者”采用月牙形机翼和高平尾布局,四台发动机装于翼根,采用两侧翼根进气。相对于英军装备的“火神”和“勇士”,“胜利者”拥有更大的弹舱和更宽敞的机组座舱。火神与勇士是串列式密封座舱,因而比较狭窄。胜利者的座舱一直延伸至机鼻,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佳的视野。由于机鼻雷达占据了机鼻下部的非密封隔舱,胜利者的座舱必须高高在上,这样其他机组成员的工作空间几乎与飞行员同处一个平面,事实上,飞行员的位置还要更低一些——按照一般的轰炸机布局,如二战时的 B-17、B-24,领航员、无线电操作员、投弹手是工作在驾驶舱前下方的。

机翼 悬臂式中单翼。展弦比5.55;翼根弦长11.12米,翼尖弦长3.01米。相对厚度:内翼16%,中翼9%,外翼6%;上反角:内翼-4°36′,中翼+36′,外翼-1°;安装角4°48′;前缘后掠角:内翼52°12′,中翼44°18′,外翼35°12′。全金属破损安全结构,内翼由三根梁组成两个抗扭盒,起落架外侧由四根梁组成三个抗扭盒。每侧机翼只有八块承力翼肋。蒙皮为波纹夹层壁板,外面板与波纹板夹层点焊连接,内面板用铆钉连接。翼梁和翼肋的腹板也采用夹层壁板结构,以提高抗弯刚度。外翼后缘的全金属副翼由电驱动的液压助力器操纵。内侧后缘装有液压操纵的富勒式襟翼。外翼前缘固定下垂。B.2型飞机外翼后缘加装了一个流线形整流罩,以降低高亚音速飞行时的阻力。

机身 全金属半硬壳式破损安全结构。中部弹舱门用液压开闭。尾锥两侧是液压操纵的减速板。

尾翼 全金属悬臂式结构。采用带上反角的高平尾,以避开发动机喷流的影响。蒙皮为波纹板夹层壁板,升降舵和水平安定面具有两块抗剪腹板和四块翼肋,垂直安定面则采用三梁抗扭盒形结构,升降舵用电驱动的液压助力器操纵。垂尾和平尾前缘均用电热除冰。

起落架 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八轮小车式主起落架采用油气减震器,向前收入翼根。并列双轮前起落架可操纵转向,向后收入机身。主轮尺寸27×9.5,前轮尺寸30×9.0。采用盘式刹车装置和防滑装置。机尾装有防撞机轮和着陆减速伞。

座舱 气密座舱内有5个乘员席,正、副驾驶员席采用马丁·贝克3L和3LS弹射座椅。后排为领航员、雷达操纵员和电子设备操纵员的转椅。与勇士和火神一样,胜利者只有飞行员配备了弹射座椅。最初的设计包含了整体式弹射舱可保证所有机组人员的安全,但巨额的研制费用让空军的头头脑脑们望而却步,1950 年终止了该型弹射舱的研制。于是只有飞行员配置了弹射座椅,其他机组人员遇到紧急情况时只有自求多福了。首架 HP.80(WB771)和第二架 WB775 很快便在使用中发现问题,特别是重心偏移十分严重。后续生产的飞机加长了前机身以改善这一情况。这一改变无意中提高了成员的逃生几率。原先的设计中,成员的逃生出口非常靠近引擎进气道,跳伞时十分危险,而改变后就安全多了——之后亦有几次成功逃逸的记录)。

系统 增压系统使气密座舱压差保持在0.63千克/厘米2。液压系统用于起落架、炸弹舱门、前后缘襟翼、减速板收放,前轮转向和机轮刹车的操纵。电源为4台200伏400赫三相交流发电机,通过变流机提供28伏直流电,通过变压器提供115伏1,600赫单相交流电。应急电源是冲压涡轮带动的一台200伏400赫三相交流发电机和两个28伏蓄电池。

动力装置 B.2型装四台“康维”201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推力9,300千克。燃油贮于机翼和机身的软油箱内,机内载油量30~32吨。机上有空中加油装置。作加油机用时,弹舱内装两个油箱。

机载设备 机头装有雷达,尾锥内装有电子对抗设备。

武器 可携带一枚“蓝剑”空对地导弹,还可载炸弹及核弹。载弹量4,500千克。胜利者B.2用来执行低空轰炸任务,涂装由早期的防核暴闪光的白色改为绿灰相间的迷彩,并开始携带“蓝剑”核导弹。那时,美国的天弩(skybolt)空地导弹刚刚浮出水面,英国政府急切的将之列入V力量的武器库,取消了若干已在生产线上的胜利者。(一架胜利者可携带4枚天弩,翼下每侧2枚;如果换成蓝剑,则只能在机腹挂载1枚,所以采用天弩,可以在保证现有打击力量的同时将机队规模缩减至原来的1/4。)

由于“导弹万能论”和英国经济衰落等原因的冲击,汉德利佩季公司陷入了困境,因为政府计划将所有的军机生产商合并为几个集团,今后只从这几个有实力的集团定货。这意味着不列颠飞机公司(BAC)与霍克希德利公司(Hawker Siddeley)将成为政府首选生产商。汉德利佩季本身的规模不大,也没有同任何公司合并——胜利者的前景不容乐观。政府此时安抚性的恢复了胜利者的生产,承诺如果汉德利佩季与其他公司合并,将追加 27 架的定货。然而,在汉德利佩季与霍克希德利的谈判中途,政府又狡猾的将27架的承诺修改为5架,胜利者的生产再也无法继续。1963年4月,最后一架B.2下线,5月交付英国皇家空军。

胜利者加油机有两次大显身手的机会:一次是 1982 年,阿根廷侵占福克兰群岛(Falkland Islands,即马尔维纳斯群岛)。攻击命令一架火神前往该岛轰炸其港口斯坦利(Stanley)的机场。问题是火神的作战半径不足——即使是从最近的阿森松(Ascension Island 南大西洋岛屿)也不行,于是空中加油成为必要。另一次是海湾战争。由于航程太长,计划需要至少 11 架胜利者支援一架火神。胜利者不仅得为火神加油,还得为其他的胜利者加油,这种空中接力必须保证一架胜利者在指定导航点与火神会合,并在火神攻击前作最后一次加油。火神攻击完毕又由 5 架胜利者提供支援,保证其回航的油料。第一次任务中,这种接力加油显示了胜利者机组的勇敢,当他们给火神输油时,自己可用的燃料就变少,且攻击开始前他们不允许打破无线电静默去召唤另一架加油机为自己加油,结果是他们没有足够的油料返回基地。幸运的是,火神及时胜利归来,无线电通讯限制取消,紧盯着油表的飞行员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因为一架加油机正紧急起飞,在回航途中迎接他们。战后有人赞曰:“While the Vulcan missions were long, so were the Victor missions of course.” (某日,一架火神 XH675 执行覆盖南大西洋大部的侦察任务,航时 14 小时 45 分,航程近 7,000 英里,不用说,胜利者还是幕后英雄。)由于战事吃紧,大量胜利者被调往战区,国内加油机日渐短缺,部分火神也改为 K.2 加油机。马岛之战(持续至 1985 年)极高的出勤率(约是和平时期的 30 倍)耗尽了大部分胜利者的机体寿命,到 1986 年大量胜利者不得不退役,第 57 中队解散,仍使用胜利者的只剩下 55 中队。

在“胜利者”基础上提出的HP.111运输机,但并未装备使用

外形尺寸
  翼展(B.1)          33.5米
    (B.2)          36.6米
  机长(B.1)          35米
  机高(B.1)          8.6米
    (B.2)          9.18米
  机翼面积(B.1)        223.5米2
      (B.2)        241.3米2
  主轮距            9.88米
  前主轮距           7.47米
重量及载荷
  最大起飞重量         85吨
  正常起飞重量         63.5吨
  载油量            30~32吨
  载弹量            4.5吨
性能数据
  最大速度(高度14,000米)    1,014千米/小时
  最大巡航速度         950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B.2)         18,300米
  航程             8,000千米
  活动半径           3,200~3,99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