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宁.塔图姆:“七成事件网络舆论推动”的理性审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11:20

“七成事件网络舆论推动”的理性审视 (1)

发布时间:2011.07.14 15:14      来源:深圳晚报     作者:朱四倍

7月12日,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据对中国210起重大舆论事件的研究,网络舆论在近七成(67%)的事件中起到了推动政府解决问题的正面积极作用,这在去年尤为明显。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中的一股重要的主流积极力量。

但是,种种信息告诉我们,网络舆论离制度化的“主流积极力量”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且不说“跨省追捕”事件,但就一些官员对网络舆论的恐惧心理和网民热衷“网络曝光”来说,就足以说明,我们离制度化的“主流积极力量”的网络舆论还有一段距离。

必须看到,网络舆论蓬勃发展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不信任情绪。社会信任是社会凝聚力的基础。从近些年来的社会热点事件可以看出,因网络舆论监督中透露出的网民对公权力阶层的信任缺失问题越来越强烈,如躲猫猫案背后的司法信任危机、富家子飙车案背后的对警方信任危机、邓玉娇案背后的官员信任危机等。网民不相信司法机关的判断、不相信警方的解释、不相信传统媒体的宣传、不相信权威专家的论证。这种非理性争吵使整个网络空间弥漫着一种不信任的氛围。

当前一些官员和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反应比较迟钝,面对汹涌的网络舆论,采取尽量回避、掩盖的思路,一味地在传统媒体上加强回应。一般来说,网络舆论监督的目标都是为了公众的利益,是为了通过监督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对待理性的、客观的监督舆论,权力者如果重视网民的意见,并给予真诚的回应和沟通,将热点事情合法合理解决,是可以消解网民的非理性情绪的。但是,如果权力对网民的质疑和批评置若罔闻,不做任何沟通和回应,甚至扭曲、掩盖事实真相,则网民的非理性情绪则会加重,甚至会从网络舆论转化为行为舆论,为其非理性情绪寻找宣泄的缺口,甚至对现实社会的稳定带来冲击。

“七成事件网络舆论推动”的理性审视 (1)

发布时间:2011.07.14 15:14      来源:深圳晚报     作者:朱四倍

7月12日,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据对中国210起重大舆论事件的研究,网络舆论在近七成(67%)的事件中起到了推动政府解决问题的正面积极作用,这在去年尤为明显。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中的一股重要的主流积极力量。

但是,种种信息告诉我们,网络舆论离制度化的“主流积极力量”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且不说“跨省追捕”事件,但就一些官员对网络舆论的恐惧心理和网民热衷“网络曝光”来说,就足以说明,我们离制度化的“主流积极力量”的网络舆论还有一段距离。

必须看到,网络舆论蓬勃发展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不信任情绪。社会信任是社会凝聚力的基础。从近些年来的社会热点事件可以看出,因网络舆论监督中透露出的网民对公权力阶层的信任缺失问题越来越强烈,如躲猫猫案背后的司法信任危机、富家子飙车案背后的对警方信任危机、邓玉娇案背后的官员信任危机等。网民不相信司法机关的判断、不相信警方的解释、不相信传统媒体的宣传、不相信权威专家的论证。这种非理性争吵使整个网络空间弥漫着一种不信任的氛围。

当前一些官员和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反应比较迟钝,面对汹涌的网络舆论,采取尽量回避、掩盖的思路,一味地在传统媒体上加强回应。一般来说,网络舆论监督的目标都是为了公众的利益,是为了通过监督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对待理性的、客观的监督舆论,权力者如果重视网民的意见,并给予真诚的回应和沟通,将热点事情合法合理解决,是可以消解网民的非理性情绪的。但是,如果权力对网民的质疑和批评置若罔闻,不做任何沟通和回应,甚至扭曲、掩盖事实真相,则网民的非理性情绪则会加重,甚至会从网络舆论转化为行为舆论,为其非理性情绪寻找宣泄的缺口,甚至对现实社会的稳定带来冲击。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打印][进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打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