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针编织衣服花样视频:大道至简:如何准确把握趋势之二——之十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37:27
大道至简:如何准确把握趋势                                                                                            ——投资总结之二
影响趋势的因素很多,普通的投资类图书或者培训,之所以让你越钻研越困惑,越感到深不可测,是因为,这些看起来繁杂的书籍或者培训,让你远离了常识。实际上,在影响趋势的诸多因素当中,一定有一个最核心的因素,而这个因素一定是用常识可以轻而易举捕捉到的。
那么,决定大趋势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是新股发行!
中国股市是政策市,政府重点政策的目的直接决定着股市的趋势
新股要顺利发行,需要一个区间。这个区间就是新股重启之日(2900),至7·29大跌后创下的高点(3470)。或者说,新股发行重启之日,是对下限的确认,而7·29大跌则是对上限的确认。——上下限的寻找就是如此简单,并不需要复杂计算。
就投资而言,在区间震荡行情中,有两种应对策略:一是换版块、换股,二是接近上限就减仓接近下限就增仓。这两种做法都可以做到利益最大化。
那么,这种区间震荡行情会延续到什么时候呢?——结束之时也是操作策略改变之时,上面提到的应对策略之二就要调整了。
——投资总结之三
利益分析法的基本原则: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深不可测为一目了然。从诸多因素中,找出一个最关键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以此构筑起趋势的骨架,而后找次关键因素,构筑起整个趋势模型。这种推导是基于系统而明确的逻辑,而非主观的臆想。
通过这个视频(2009年,在朝鲜战争打否成为世界关注焦点之时,我用利益分析法进行了推导,此为该过程),对利益分析法的分析系统或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喜欢这种讲课风格的,可分享一下;不喜欢的关掉离开就算支持。这是讲座中的一点片段,讲座大都是博客之外的内容。当我决定把这些拿出来共享的时候,意味着我对自己人生定位的调整。下一场战争将在何时何地何国家之间展开,关键性推导因素是什么?能推出此答案者,我视为天意,无论年龄国籍等等,我将把自己的研究心得系数教给他。除此,谢绝打扰。
点击下图中间的三角形即自动播放。
',1)">
时寒冰利益分析法与大趋势
——投资总结之四   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深信,很多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
趋势不是短视的趋势,而是真正有指导意义的趋势。当我在2008年底撰写的《中国怎么办》预言全球性严重通货膨胀时代即将到来时,受到了许多人尤其专业研究人士的嘲讽,因为当时是通货紧缩,而当半年过后,几乎所有的人都对日益强烈的通货膨胀不再有任何怀疑,因为它就在眼前,已经被证实。可悲之处就在这里。人更容易相信眼前信息涵盖的趋势意义,而不能看得更远。
我写“大道至简”系列的目的,也是想让大家回归到常识中来。投资并不复杂,普通投资者根据常识即可,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不需要花钱听演讲,常识就能帮你做到做好。
美元将来会更强,走得更远,但不是这一次一步到位的完成!美国承受不了!
美元的强势周期很快就将走完,它需要一段弱势帮助美国解决好当下最迫切的问题。投资者应该静心等待机会,因为,美元“被走强”的过程为低位建仓资源品种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但对中国的杀伤力,也恰在新周期开始之后的节点上:其一,欧元大幅度贬值,中国配置的欧元资产大幅缩水。其二,间接使人民币相对欧元升值,抑制了中国相关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其三,美元紧随其后的贬值,使得中国已经全面展开的大规模投资机会,需要支出更大的成本。输入型通货膨胀将严重困扰中国(我此前已经对输入型通货膨胀与国内产能过剩共存的现象进行分析)。其四,在先后废掉与美元有竞争力的英镑、日元、欧元后,美元的趋势将变得更加自如,中国经济未来更加艰难,不确定性更大。尤其是当美元在欧元被废武功后的走弱,有可能出现人民币对美元和欧元升值的现象,中国出口雪上加霜,产能过剩的局面将更为艰难,加之比中国商品更有竞争力的越南、泰国等东盟制造业的崛起,及阿拉伯国家的转型,中国经济体有巨大崩溃危险——这实际上等于间接废掉中国的影响力。
随后,在绞杀中国这一经济上的潜在对手的过程中,为了加速泡沫的破灭,美元将会走出真正意义上的令人瞠目的强趋势。而在这次5月决战而构建起来的虚幻的强周期结束之时,就是资源为王第二阶段的正式展开。
我在《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中已经做了深入分析,全球大印钞已经为恶性通货膨胀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催化剂(人民币2009年20%左右的贬值就是明显的例子),人们对纸币的不信任感正在将“现金为王”这种陈旧的观念送入垃圾箱——尽管它的忠实信徒还能由于短期的机会沾沾自喜——纸币向资源品的流淌将成为历史的必然。
需要强调的是,我所指的资源为王,不包括钢铁、铝等产能严重过剩的品种。资源为王的传导路线,是贵金属(黄金)向次贵金属(比如我书中提及的稀土等)的传导,粮食同样是我眼里的宝贵资源——在当下它的资源特性比实物特性更醒目。黄色的金子指的是两种:黄金和粮食。黄色的金子是贯穿周期间的主线。而这些都没有黑色的金子走得更强更远!让时间证明一切吧!随着距离事实原来越近,人们会越来越清晰的懂得我的这种判断的价值。
还需要强调的是,不要把资源尤其稀有资源当成简单的商品,他们也将越来越显现出货币特性——真正有远见的人会懂得我所表达的内容。
在没有暴利、没有波澜的平静日子里,作为一个投资者,他要做的,只是等待。如同播种下真正的种子,要等它发芽、出杆、开花、结果,而不是今天播下种子明天就等待收获。无论是在短期获取暴利的日子,还是长期获取微利甚至被套的日子里,他都需要能够做到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定力有多大,他所能承载的财富重量就有多大。
真正的投资者,都需要有自己的判断。我们处在一个信息高度丰富和开放的社会,信息的获取渠道非常容易,我们所要做的,是学会筛选、分析这些信息为己所用。对于投资者而言,重要的不是看一个判断结果,而是得出这个结果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学会分析并逐渐建立起适合自己的理论体系和风格。
——投资(趋势)总结之五
所谓的化繁为简,其实就是一个主导性因素的寻找过程——在主导性因素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如果这个主导性因素是隐含的,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推导过程。
现在,研究趋势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根据过去的数据或者趋势形态,以其惯性的延续性,推导未来。这种趋势把握准确率非常低,因为它很容易受到质变因素的影响。但它是绝大多数趋势研究者采用的方式。第二个层次,是参考过去数据但并不将其作为主导,而是综合过去数据、现在数据和信息,特别考虑信息的延伸和变化,考虑大环境的变化等等,推导未来趋势。第三个层次,是先找出影响未来趋势的决定性因素,再找出这种决定性因素的变化过程(找出其必然延展性,因为只有必然性对趋势把握才有实际意义),从而,使趋势的预测前移,准确率也更高。
当下的中国,影响趋势的一个最重要最核心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是:货币发行量。
以房价为例:
房价的持续上涨看起来一直像个谜,但如果从货币的角度来剖析,会更为清晰。
我过去,主要是从政策的变化角度来研究房价。房价为什么持续上涨,从政策的角度来看是:1998年,我国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简称23号文),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按照23号文制定的住房供应体系,城市80%以上的家庭是由政府向他们供应经济适用房,而不是开发商建造的商品房。开发商建造的商品房只占大约10%。也因此,当时的房价波动很小。但是,2003年8月12日,由原建设部起草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18号文),把经济适用房由“住房供应主体”悄悄换成了“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同时,把房地产业定性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正是从18号文起,住房的公共产品特性被削弱,房价开始飞速上涨。为什么?关键在于,18号文改变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应结构和需求结构。在23号文中,需要商品房的人群只占10%,而在18号文篡改经济适用房的定位之后,将有高达90%的人群需要通过商品房来解决居住问题!把如此庞大的人群推向市场、推向少数既得利益集团控制的市场,房价焉能不涨?!
在趋势研究过程中,我深感自己金融知识的不足,遂上了一个在职金融学博士,不为一纸文凭,只为补充自己的知识短板。
当从金融角度研究房地产的时候,我确信,我找到了另外一个推动中国房价恶性上涨的根源:
2003年8月,由原建设部起草的18号文,悄悄篡改了经济适用房的定位,而在这个节点上,还有一个更大更核心的力量在左右房价大趋势:
2003年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0.62万亿元,到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即“老国八条”。而2005年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6.5万亿元。房地产调控声中,房价为何持续上涨呢?下面的数据给出了答案:2007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0.34万亿元。
2007年与2003年相比,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增长了近一倍!
货币供应量飞速增长的情况下,让房价下跌是绝不可能的。
再对比一组数据:
2007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0.34万亿元。
2009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0.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7%)。
短短两年时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增长了20万亿元!换句话说,2007年到2009年两年间增加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相当于1949年到2003年54年的总合!货币增速之快前所未有!而2007年与2003年的4年中,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增长了20万亿元(也是相当于1949年到2003年54年的总合)。换句话说,从2003年到2009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加量相当于1949年到2003年54年的总合的两倍!!
在货币供应量飞速增长的情况下,房价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公众出于对货币贬值的恐惧而买房,这个时候,房子不再是普通的房子,而变成了货币的一种存在形式——一种为了保值而被动选择的品种。在这种情况下,空置率、供应等等,都不再起决定性作用——至少在货币飞速增发的前提下如此。
另一个更震惊的数据对比在下面:
2010年6月末,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7.39万亿元,折合9.9万亿美元左右。
2010年6月末,世界超级经济强国美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8.6万亿美元。
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比美国整整高出1.3万亿美元!中国的货币供应总量已经远远超过美国!而且,美国的M2包含非机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如果考虑到这个因素,中国的货币总量比美国还要多更多——注意,这是从绝对值比较的。别忘了:美国的GDP总量,是中国的3倍多,美国的人均GDP是中国的14倍多!
再看另外一组数据:
1990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1.53万亿元人民币,2010年6月末,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7.39万亿元人民币,20年间,M2增长了44倍。
1990年,美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28万亿美元,2010年6月末,美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8.6万亿美元。20年间,被全世界批评为滥发货币的美国M2增长2.6倍,远低于中国(严格而言,需要考虑货币基数问题和美国发达的金融衍生品对货币的放大效应)。
上面的数据,可以帮你找出房价的趋势,而数据同样可以帮我们找出房价的涨幅。
中国的住房市场化改革始于1998年,1998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10.45万亿元(1990年,中国M2余额为1.53万亿元),2007年为40.3万亿元,2009年末达到60.6万亿元,2010年6月末为67.39万亿元。
2010年6月末与1998年相比,M2增长了6.5倍,这就是我此前演讲中多次提到的“六倍原理”。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在此次调控中保持坚挺,甚至逆势上涨,也源于此。
(以上数字对比,从专业角度来看,有不严谨之处,但为了直观地说明问题,不再另外加注。另外,有关货币发行量为何如此之大,增速为何如此之快,及未来货币供应量的趋势,及对投资市场和趋势的影响,应对措施等等不是此文所阐述内容)。
因此,中国要真正抑制房价,首先应该控制货币的供应量。一边增加货币供应量,一边要求抑制房价,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让民众有幸福感,过得有尊严,也必须确保人们持有的货币(财富)购买力保持增长而不是仅仅货币这种虚幻的符号增长。
至于投资,无论什么投资,如果不考虑货币供应量因素,就把握不住真正的趋势。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和趋势把握亦然。当然,仅考虑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新周期与以往周期最大的不同在于影响因素和影响力量来源的复杂性,在于很多在外界看来莫名其妙的事件的次第发生。多思索,才能找到其运行脉络。
——投资(趋势)总结之六
大道至简的思维,归根结底,就是重视常识,把复杂事物简单化的思维。对趋势的判断亦然——当然,一些复杂的判断仅靠这一点是不行的。
常识性思维得出的判断,对于投资来说,足够用了。
贵金属黄金,在滥发货币成为世界性选择的时候,必然走强。诚如经济学家凯恩斯所言:“黄金在我们的制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要时的储备金,还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可以取代它。”有关黄金的未来趋势,以后觉得有必要时会专门论述。
我为什么强调“资源为王的传导路线,是贵金属(黄金)向次贵金属(比如我书中提及的稀土等)的传导”呢?诸如稀土、钽等等品种,一般与煤炭一起,被归为黑色金子之列。在国际金价走强的情况下,强势传导必然在次贵金属品种全线展开,原因是,这些次贵金属,比贵金属的黄金具有更大的一个优势:工业用途。
我们知道,每年世界黄金供应量的80%用在了首饰业上,工业用金占世界总需求量的比例连10%都不到。而次贵金属很多都是用途非常广泛的品种,随便查询一下诸如稀土、钽这样的金属用途,你都会忍不住大吃一惊。因此,强势力量一旦传导到这个领域,工业价值+货币价值,其力度一定空前。
粮食同样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甚至可以说是更宝贵的资源。我将其与黄金一起,归到黄色的金子当中,原因即在此。
2008年10月,在次贷危机恶化的过程中,我开始强力看好黄金,并在博客中明确写了出来。但从2009年8月起,我以黄金为核心的投资组合,变成以农业等资源为核心的搭配。当时的农业是最不被看好的板块,而国际金价继续在上涨。但事实证明这种配置是符合市场趋势的,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黄金类股票价格大部分刚刚到达或超过我当时调仓的价格,个别的仍在下方,而粮食类尤其我数次强调的种子类品种,大部分创下了历史新高。
这种调仓的原因同样是基于常识:国内的投资品往往会变本加厉地超前反映某种利好因素,黄金类股票在连续上涨6倍的情况下已经完全透支了随之而来的国际金价涨幅,二者之间需要有一段时间的背离。
那么,粮食类尤其其核心种子板块为何如此强劲?
答案就在常识中。去年的干旱连着今年的洪水,甚至没有经历一个过渡期就完成了角色的转换,而且今年的水灾几乎全在粮食主产区。不仅中国,全球的多个粮食主产国粮食减产。另外还有转基因种子肆虐因素,这是一个令人悲伤和忧虑的因素,简短的话无法说透……鉴于形势的变化,我延长了以粮食为核心的品种配置时间——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具体投资品的变化(而非大周期的变化),需要随机应变。比如,对于上证综指下限的判断,当股指期货推出后,在财经郎眼中,与郎咸平教授一起做节目的时候,我即做了调整。2319的前期低点,与调整后的点位相差无几。
同样作为黑色金子的煤炭,在新周期中,连续受到发改委的价格管制,这种管制长期看会导致更大力度的反弹,但短期看,它会影响人们对煤价将不得不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平稳的预期,这种预期将使其力量的释放时间略微延长,而绝不能改变其突破方向。
作为投资者,最重要的是把握大趋势。关于新周期,我曾经连续写了多篇文章,并强调不要以短线客的心态来看新周期。2010年6月8日,我在《值得重视的周期转换》一文中写道:“在市场中充满恐惧与困惑的时候,我要说的是,尽管惯性的延续显得阴森可怖,但伴随着5月的渐行渐远,或许,更应该关注机会,以与新周期共舞。”现在回过头来看看,那个时候,市场中的气氛是何等的恐惧和黑暗。
鉴于货币的超发冲动难以抑制,以资源为主线的投资思路是相对安全的选择。当大盘在10%位置上下震荡的时候,许多此前博文中提及的资源品所对应的品种,大都走出了超过50%的强涨势(有关新周期的这种奇怪特点,我早在上半年的演讲中都已经做过详细分析)。
我需要再次强调,任何投资品都必须放在一个周期或区间内来分析才有意义,因此,我此前写的周期分析问题,都特别重视时间坐标,离开了时间坐标的判断,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我是一个从实战走出来的趋势研究者,更注重趋势的可操作性,而这种操作性必须通过周期的转换与时间节点的对应,才具有实际意义。
当越来越多的人刻苦钻研各种投资秘诀的时候,却逐渐脱离常识。脱离常识的投资,仿佛随波荡漾的浮萍,既不知道自己身居何方,也不知道风速、水流处于怎样的趋势当中,所以,结果只能是成为趋势中的玩物。
当然,投资者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分析技巧和基本的风险控制方法,以合理分配资金,以安全、稳妥的组合,在市场中获利。
附:黄色的金子——黄金、粮食;黑色的金子——稀土、钽、铟等稀有金属和煤炭;液体的金子——石油(油砂、油页岩亦归于此类)、水。
——投资(趋势)总结之七
金融衍生品的杠杆作用,决定着它在资本市场,往往起着助涨助跌的作用,尤其在金融衍生品推出之初(无论欧美还是日本),表现得更为明显——尽管制度建立者的初衷或许并非如此。
因此,相关国家对金融衍生品的推出一般比较慎重。比如,日本,早在1951年就推出了融资融券业务,但直到1988年才正式推出股指期货。日本当年股指期货的交易量数倍于现货交易量,就连所谓套期保值者,也忍不住做起了投机,使得整个股指期货为投机者所主导。这加剧了泡沫的凝聚。1989年12月29日,日经指数创下39815点的历史最高点,而后掉头向下,截至今天也才9200多点,跌幅之惨烈,跌势持续时间之久,史无前例。当然,日本资本市场的沉浮与其在货币战争中的完败相关,金融衍生品只是起到了助涨助跌的作用。
股指期货与股票交易的区别有很多,最大的区别在于几点:股指期货是保证金交易制度,投资者可以“以小搏大”,是带杠杆的,虚亏到一定程度,必须追加保证金,但可能由于在涨、跌停板位置爆仓而无法斩仓出局的情况,可谓“求死不能求生不得”,而股票是全额交易制度,即使亏损,也仅限于账面资金;股指期货是“T+0”交易,随时可以开仓、平仓,而股票是“T+1”交易,头一个交易日买的股票,只能在下个交易日或以后卖出;股指期货在交割日要交割,而股票则可以长久持有;股票市场只能先买后卖,而股指期货市场可以先开空仓,既可以先买后卖,也可以先卖后买。
在中国推出商品期货至今(尤其在期货市场建立之初),曾发生多起“逼空”(居多)或“逼多”行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非得逼死对方不可的现象呢?
我们知道,期货是可以先开空仓,也可以先开多仓的,当平仓了结的时候,必须做相反的交易。比如,假设空单持有者要平仓,必须挂买单,这就意味着,做空的一方要平仓,反而要助推价格向着有利于多头的方向发展(在跌停板位置上获利了结等情况除外)。空头为了安全地抽身而退,同时也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会拼命向下砸盘,当多头资金跟不上时,就有爆仓可能,多头可能选择卖出止损,多头被动斩仓(卖出)的结果是,推动趋势更快、更深地下行,空头可以完胜。
这显然是空头最乐意看到的情形。
反之亦然。
因此,期货的这种特性决定了,行情的结束以另一方的完败作为结束点,才能彻底地一了百了。
当时,与郎教授一起做节目的时候,我谈及的400点观点,就是基于保证金被打爆的逻辑得出的。节目播出后,股指期货的保证金比例就提高了,而且,期货经纪公司实际调整的比例更高,原来所谈及的400点的幅度也随之进行了调整。
股指期货是4月16日正式登场,起跑线是3399点。
3399 X 15% = 509.85点,但在实际交易中,不少期货公司给的保证金比例是20%,如果以20%计算,则为3399 X 20% = 679.8点。
也就是说,当沪深300指数跌幅达到这个点位的时候,持有当期交割合约的多方如果满仓操作,基本彻底爆仓。
对照一下:
IF1005合约在4月16日的最高点位是3450,到5月21日交割日的收盘是2749.8点,3450-2749.8=700.2
与679.8点的测算竟然如此惊人的吻合!
这个吻合的背后,是多方在此轮被洗劫一空。
我此前多次强调,股指期货推出后,是股指期货影响股市而不是股市影响股指期货,等到今年11月前后,两者则是互相影响的关系,而不再是单向的。
在股指期货推出后,它对中国股市的直接影响是,同时打开了股市的下跌和上涨空间。我在2009年曾经推断,股市会在2900—3400一线,震荡较长时间,直到这个区别被股指期货的推出打破为止。
当时,在与郎咸平教授做节目之后,我调整了此前判断的区间下限。2900-(2900 X 20%)= 2320点,而大盘的最低点是2319.74点,是更加惊人的吻合。在接近这个位置的时候,当然是机会,因此,我在此前多次强调新周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当股指期货上涨的时候,与下跌时一样,一般仍需把一方逼入绝境为终结点,这实际上使得趋势的把握有了一个相对直观的参照物。
需要说明的是,逼空或逼多行情,并非每次都非常规则的出现,还有一种情况是,在一个区间内震荡而不突破,导致弱势的一方看不清方向,盲目地追涨杀跌,左右斩仓,招致亏损。至于这两种情况的区分,不在本文探讨范围之内。
另外,在跟郎咸平教授做那些节目的时候,我特别强调,不要抢筹码。因为,股指期货推出前,很多人忽悠不明就里的散户投资者去抢权重股。这是一种不值得推敲的说法。以中国石油为例,中国石油集团持股数15816459.73,占总股本的86.42%。再如工商银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持股11831671.61,占总股本的35.4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持股11800617.40,占总股本的35.33%,两者相加占总股本的70.75%。余剩的流通股即使抢走完,也不足以与他们抗衡,而且,在当时背景下,用这种海量的资金去撬动股指期货这个刚刚推出的小盘,也根本不值得。
在当时的背景下,由于受到国家货币政策及房地产政策的影响,能够走得好的只能是小盘股(具体分析过程以后有机会再写),因此,在4月份做的那期节目中,我特别强调不要去抢筹码,如果要做大盘股,也一定要是因为其本身的投资价值而非筹码本身。
这一情况同样在今年11月前后会发生变化。
做投资需要对一些常识有基本的了解,根据常识指导自己。
当然,杠杆工具的密集推出(报道称央行将推出中国版CDS)往往意味着风险的放大,从超越投资范围的角度来看,华尔街的那些人是不会让这些杠杆闲置的。对此,我非常无语。我一直在关注华尔街的动向,今年3月,我将金融大鳄们全面狙击欧元的具体时间——5月,反复在博客中公布并强调,就是让读者与我一起验证。尽管如此,5月欧元狙击战全面激战时的惨烈一幕,依然令人心有余悸。这一推断对我而言这并非意味着成就感,而是深深的、深深的危机,华尔街在等待他们需要的杠杆工具一一到位,而今真的在一个个如愿以偿……
无知者无畏。
草民之忧,轻如鸿毛。
本人所有大道至简系列文章都只是阐述一种分析方法,而非提供投资建议;所有分析结果都是基于一种可能性推测,都是既有对的可能又有错的可能,只是,好的方法相对可以提高对的几率,而好的方法无不源于常识。
——投资(趋势)总结之八
影响某种趋势变动的因素往往非常多,即使以人们能够看到的因素而言,罗列下来也非常繁杂。但是,在所有影响该种趋势的因素当中,有很多是可以忽略的(通过删减化繁为简);有些因素所产生的力量是互相抵消的(即方向相反而力量相近的因素,去掉,化繁为简);有些因素是可以归为某一类当中的,所依据的原则就是,这些因素的合力是同向性的(通过合并,寻找到一个主干,化繁为简)。走完这三个步骤以后,再通过第四步,寻找决定趋势的核心力量就变得相对容易了。
当然,再高一个层次,就是倒推法,更简单,更容易找到实质,但必须有前面的基础作为铺垫才能做到。
沿用上述方法套房价,会发现,最终决定房价的力量是货币(信贷)的供应量(“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货币供给的动态都取决于信贷的扩张和紧缩。”——黄达《金融学》)。因此,根据货币(信贷)供应量,即可知道房价的大致趋势。除货币之外的因素,如供求关系等等,都退居其次了,也正是这些变化,使得很多经济理论无法解释中国的房价高于发达国家后为何还继续走强的真正原因。
中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992年(31.30%)、1993年(37.30%)和1994(34.50%),那个时候发生了极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原因有二:一是M2增速过快,快到令世界瞠目结舌的程度。二是中国缺少可以吸纳这些超发货币的领域:房地产和股市都处于刚起步阶段,规模有限。
于是,政府开始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实行货币化,或者说,去责任化。住房改革、医疗改革、教育改革……通过改革,原本应该有公共财政承担的职责,转嫁给了老百姓自己。而住房、医疗、教育领域的货币化及股市的扩容,成为吸纳超发货币的重要领域。
1990年的时候,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1.53万亿元人民币,截至2010年8月末,M2余额已经高达68.75万亿元。净增加43.9倍。至此,伟大祖国的货币总量已经超过美国20%。可歌可泣!
中国房价真正开始暴涨,始于2003年。相关数据,我已经在《大道至简之五:透过现象看本质》中有详细介绍。
可以重复一下两组数据:
第一组:2003年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0.62万亿元,2007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0.34万亿元。2007年与2003年相比,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增长了近20万亿!
第二组:2007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0.34万亿元。2009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0.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7%)。短短两年时间,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又增长了20万亿元!
其实,对于房价而言,调控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政府能否控制住印钞机,能否控制住信贷的急速扩张。一边调控,一边加大货币投放,等于是火上添油,是不可能抑制房价的。
那么,今年下半年房价为何又开始上涨了呢?
因为,虽然调控的鼓声雷鸣,使得投机客开始观望,房屋成交量骤降,房价也略有回落,但中国的M2余额一直高速前进——这是中国房价再次向上的根本原因。
截至2010年8月末,M2余额为人民币68.75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2%,增速明显高于7月的17.6%。而中国截至今年6月末的M2较上年同期增长18.5%,5月为21.0%,4月为21.48%,3月22.5%,2月25.52%,1月为25.98%。货币的快速投放,使得富人出于对货币贬值的恐惧再次入市,这个时候的房屋已经不再是居住的房子,而是一种金融品,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传销场所。
2009年,中国预定的M2增速目标为17%左右,但截至2009年末,M2余额较上年末增长高达27.68%!
中国今年(2010年)全年的M2增速目标仍为17%左右,但截至目前,没有一个月是低于17%的。
而且,政府自己也感到调控房价越来越成为难以完成的任务。一方面,既得利益集团已经从小树变成参天大树——是类似于阿凡达电影中的那种可以寄生N多人的难以撼动的通天大树。另一方面,一旦调控房价,超发的货币就会涌入实体经济,加剧通货膨胀的显现。比如,流到农产品等领域,就会导致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引发民众不满。
于是,不得不再次放任房价。
这不仅可悲,而且非常危险。
现在,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中,只是,很多人把头埋在沙土里,装作看不到而已。今年3月,我多次强调,国际大鳄将发起总攻,全面狙击欧元,速战速决。被很多人嘲笑,等结果出来后,这些嘲笑者不做声了,但也仅仅不做声了而已。我此前在演讲中提及的,黄金年底到1300,美元9月将见到7字开头,都已经到达。再次强调,所有的趋势研究必须放在一个周期内才有意义,对某个阶段的带有时间坐标的趋势把握好,对投资操作才有实际意义。阶段一过,趋势就跟着调整。这就是顺势而为。
目睹危险,令人忧虑。要知道,在时间坐标上,当像5月欧元狙击战这样的具体事件被如此精确地固定下来的时候,实际上也意味着大周期的全面启动和展开啊!
2010年3月17日,我在《货币战争悲壮的英雄:帕潘德里欧》一文末尾这样写道:
欧元之后,投机大鳄们下一个要攻击的将是中国。伎俩仍旧是:热钱涌入——逼迫本币升值——推高泡沫——热钱撤离——泡沫破灭……只不过,中国一直在主动制造并累积泡沫,并且乐此不疲,不遗余力。很多时候,不能埋怨投机大鳄太凶残,而应该想想自己的问题。
不自省者自灭。
在帕潘德里欧悲壮抗争的时候,北京又诞生了几大地王,其中有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下属企业。地王一出,周边房价立即暴涨……此时此景,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眼前正在发生的,跟我3月画出的这个路径何等相似!
欧元狙击战之后,美国对伊朗加大制裁力度,而后,就是集中力量强压人民币升值。9月29日,美国国会众议院将就一项旨在对所谓低估本币汇率的国家征收特别关税的法案进行表决。而所有的这一切,我在3月份的文章中,都已经明确提出警示。遗憾的是,中国在继续膨胀泡沫,对已到眼前的风险视而不见。
我从2008年起,就一直喋喋不休地建议(连我自己都开始对这种喋喋不休不耐烦了),必须修正掠夺民众、恶化民生,仅能满足少数人私欲的畸形的房地产政策,停掉一切可能导致产能过剩的大规模投资项目,把资金用到改善民生上去,用到扶持效率更高的民营企业发展上去。只要民生改善,社会保障机制建立起来,中国民众的购买力就能激活,内需就能拉动起来,在国内就能消化掉部分产能。遗憾的是,中国不仅没有这样做,反而越走越远,继续扩大产能,以至于到了不得不再次通过关闸限电来控制产能的地步。同时,面对被通胀折磨的购买力不足的民众,又不得不哀求消费大国,向他们超低价推销我们的产品。
一步错,步步错。
高房价是一些人政绩的闪光点,也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中国房价早已丧失了购买力这一至关重要的基础,它已经成为富人的游戏,成为投机者的乐园,成为摧毁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和上进心的超级粉碎机。中国的房价在靠春药强力支撑,看起来还在勃起,却忽略了正在造成无法医治的后果。
当然,在所有的隐患爆发以前,我们不妨一起麻木起来。草民徒叹奈何!
说明:本人所有大道至简系列文章都只是阐述一种分析方法,而非提供投资建议。其中部分内容为此前演讲中内容,只是时间滞后。
说明:最近更新不快,原因有三,一是前期多篇文章被屏蔽,写作激情受到些影响;二是房价上涨,房东也趁机再次把租金提高20%,毫无商量余地,只好滚蛋,另找栖身之地,耽搁了点时间。三是新书的写作,其实,半年前已完成,但看看不满意,干脆删掉重新写。因此,有所耽搁。
于2010年9月29日
附几张照片(与20多位听课的朋友,一起游了青岛,大家AA制,玩了一整天,非常开心)
1.在船头

2.拥抱大海

3.导游说这面墙可以穿越过去,我试了试,过不去。呵呵……导游编的。

4.在崂山上爬树,很多年没有爬过树了,业务生疏了很多。

5.学猴哥。

链接:日本放还我船长背后藏着什么?

链接:钓鱼岛危机与突围之路
链接:钓鱼岛:日本的大阴谋与生死博弈
大道至简之九:
周期的实质与投资机会
国内研究周期和趋势人很少,相关专著更少,能够看到的多是西方研究者的著作。西方学者的研究偏重于数据模型,只有当趋势延续和时间节点的转换比较规则时有效,当周期走出固有的循环轨道,或者,当趋势突然转折时,他们的分析就力不从心了。我所能看到的西方研究专著,基本都存在着这个缺陷,在趋势研究上,属于相对初级的。我这样说没有丝毫轻慢的意思,相反,我非常感恩很多人留下的研究成果,使得我们得以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一些朋友劝我写一本趋势分析的书,类似大道至简系列这种风格,但更系统和全面,这种技术类的书,应该不会受到什么阻力。
重回本文话题。
西方的研究有一个共通之处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即通过拉长周期来看趋势。比如,美国学者研究房价的规律,发现,在1818年至今的190多年的周期里,美国楼市价格的起伏周期平均在18年左右。这是通过对完备的房价走势数据库总结出来的。如果知道了这个特点,一旦美国房价步入上涨或下跌轨道,就会懂得,这种趋势会延续若干年,不会很快就结束。
因此,当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房价刚一下跌,美国人不动,甚至整个西方人都不怎么买房了,但中国就开始有人去抄底——这些人在根据中国的经验做决断,结果显而易见,套在了山肩甚至山顶部位。
(二)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妨看三幅图。
看到下面这幅黄金趋势图(图一),您想到的是什么?

看到下面这幅黄金趋势图(图二),您想到的是什么?

再看看下面这幅图(图三),您看到的又是什么?

说明:图一是2006年4月13日到10月31日的黄金趋势图。图二是2008年3月14日到2008年9月2日的黄金趋势图。图三是2005年2月25日至2011年5月11日23:21分(皆为北京时间)的黄金趋势图。
前面两幅图都是第三幅图中的一个小部分,但正是这一小段让很多人彻底迷失。
这就是拉长周期看趋势的意义所在。
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如果站得比K线还低,如果在短期波动中颠簸沉沦,又怎能看清趋势呢?
如果看不清趋势,不妨抽身出来,做一个旁观者。毕竟,还有“旁观者清”的说法。
(三)
所谓的趋势或者周期,是有一定运行规律或者节奏的,以短线的思维来看周期或者趋势,那么,看到的既不是趋势,也不是周期。我后来停止写大道至简系列,也与此有关。既然很多人喜欢短线,就算了。
以短线思维看待一种研究或者趋势,甚至不能触及表层。
如果用这种思维去指导投资,怎么可能不遭受宰割呢?——当然,这一点不适合做短线的高手,做短线很好的人,也用不着浪费时间读大道至简。
很多人形容中国的股市是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问题是,如果你是韭菜中的一根荆棘,或者是一根老韭菜,还有被割的价值吗?对方要割掉你,得承受多大的时间成本?更何况,这种收割只能靠你自己“自愿”才能完成?
安安静静地停留在一个大周期内,安安静静地生长,谁耐你何?
做一根长满刺的荆棘或者老韭菜吧!
这才是周期和趋势的意义。
它的意义是守候你,呵护你,让你不遭受财富被洗劫和心灵被摧残的痛苦,但是,很多人争先恐后地走出大周期,暴露在掠夺者的屠刀下,以验证是自己的脖子硬还是对方的刀锋利。当自己受伤害的时候,他们首先会痛恨此前映入自己眼帘的信息提供者——丝毫不自省自己是否误读了那些信息,然后,会抱怨自己的脖子硬度不够。
我的一位亲戚,是做烟酒生意的,有一些闲钱,在2003年底以20多元的价位买了一些茅台股票,他觉得这种酒有稀缺性,就一直拿着,直到现在还有三分之一没有卖掉。他可能不懂投资,但他认准了一个趋势。
在中国这种掠夺者肆无忌惮的股市里,趋势投资是花费精力和时间最少,收益最稳定的一种投资方式。只要抓住了不可复制的“稀缺性”这一点,就足够了。
次贷危机后的这个周期,是从2008年11月开始的,它归属于2001年7月开始的这个大周期。有关这个周期,我在新书中从根源上进行了解读。如果书出版,大家看书;如果不能出版,我承诺把这一部分贴到博客。您就会明白,周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到底应该站在什么样的高度来看待周期和趋势。
一些过去没有做过投资的朋友,在2008年12月《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出版后,买的稀土类股票,至今已经有多少收益了?透过他们的来信,我非常感慨。他们至今拿着,是因为他们不懂,虽然他们不懂,但他们相信趋势在延续。他们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别人的付出,对待财富本身的厚爱。这本身就是一种超脱。
为什么,同样的一个“资源为王”,有的人翻了多倍,有的人不仅不赚钱甚至还亏损?
别忘了,人选择财富,财富也选择人。您在以怎样的心态对待财富,财富也以怎样的状态对你。耐心如土壤一般,让贫瘠的土地不再干涸,慢慢出芽、长杆、开花、结果。这是一个过程。而更多的人不喜欢这个过程,更喜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干脆利落,但别忘了,这里要交的“钱”本身也是包含着时间成本的。如果理解成一手交时间一手交货,或许,更为理智一些。
我在“黄金周”课上,举过一个短线高手的例子,他的平均持仓时间是5.6个月。我之所以称其为短线客,是因为,我身边的朋友的持仓时间,都超过他。很多人在2008年11月、12月买的稀有资源类股票,至今还拿着。
要在趋势之下做投资。
如果在一个周期的起始阶段分配资金,至少有50%的资金做长线,雷打不动,坚守纪律。剩余的资金折腾,到最后比较一下,可能还是长线部分获利最多——至少大部分情况下如此。这种长短线资金合理分配的好处,只有耐心坚守的人,才能更清晰地感受得到。
(四)
由于在此前看好黄金,每次黄金下跌,都会有人指责,甚至有人指责你之所以看好黄金是因为被华尔街收买了。你以为华尔街那些大鳄们这么没有出息吗?你当他们是雇人在街上发名片办假证的人吗?
我所言的趋势是一个大趋势。
早在2005年,当通胀越来越猛烈,趋势越来越清晰的时候,我就开始劝朋友配置一些实物黄金,固化自己的财富(有关这一点,新书中有更详细讲解,如果不能通过,这部分内容也贴到博客中),那时候的黄金价格是400多美元。2008年春节我做的黄金专场演讲,强烈看好黄金时,那时候的价格是700多美元。当时估算“至少会到1300美元”。
2009年1月16日,我在博文《投资感言》中写道:“我根据利益分析法判断,黄金价格会一直盘整到布什下台和奥巴马上任的交接区,在此前的几次讲座中,我多次提到,黄金价格在等待奥巴马,奥巴马上台之后,黄金价格将走出一波涨势。因此,周四(1月15日),我建议几位国外的朋友在纽约金属交易所开盘后买入黄金期货,同时,建议在周晓鸣先生处主动帮忙的几位朋友和此前询问金价趋势的朋友买入国内的两只黄金股票:中金黄金和山东黄金……”
那个时候的黄金价格是800多美元。
那个时候的中金黄金是34元,半年后,复权到140多元。
那个时候的山东黄金是45元,半年后,复权到130多元,一年内复权到180多元。
趋势投资是公平的。抓住机会早的,收益大,因为,他支付的代价高——漫长的时间成本和漫长的等待,在这个漫长得甚至让人遗忘的过程中,让生长财富的土地变得肥沃。而后进的,自然风险会大,越靠近周期之末风险越大。如果要收益,同样需要一个时间段的付出。很多人都可以对照一下,2008年11月后买的股票,如果拿到现在,收益该如何?至少,绝大部分是非常可观的,而反反复复,试图抓住每一个波段的结果又是什么?是可以对比的。
研究趋势到现在,我真正关注的是类似2007年10月大顶和2008年11月大底这样的周期转折点,而不愿意再在小节点上耗费时间。
人的生命短暂,有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要做。
很多人盲目惊恐或者盲目乐观。
有些人看空黄金,从600时就开始看空,眼睁睁地看着涨到800,更坚定地看空,结果黄金到了1000,更强烈且肯定的看空,结果到了1200、1300、1400、1500……每当黄金暴跌,都会有人找看多黄金的人“算账”,认为这些人在当托儿,要把一些人给套进去。可是,他们忽略了这些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看多的,也忽略了被“套”多年的人是何等的快乐。退一步说,即使黄金转势,这些一路做多的人为何不能在周期结束时反手做空呢?为什么非得在这种盲目的恐惧中错失投资机会呢?别忘了,所有的趋势转换都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足够你换手。
实际上,观察周期到现在,我研究的重点就是趋势的结束和周期的转换点。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根本。
(五)
写下这些话时,有时候有点恨铁不成钢之感。
如何看待周期的实质,是核心中的核心,是重中之重。
如果一直不能摆脱掉一个短线客的思维方式,如果不能摆脱短期波动对自己精神上带来的巨大冲击,最好先离开股市。投资是一种修行的过程,而不是受苦受罪,更不是在被劳教或服役。
当然,要做到超脱的确不容易。这就需要合理分配投资资金,不要犯投资的大忌:不要借钱炒股、不要帮别人炒股、不要用完所有子弹、不要在高处建仓等等。
其实,股市的风险比带杠杆的各种衍生品的风险要小多了,至少不用追究保证金,这是一个天然的优势。最近媒体报道,4月28日,申银万国自营部的投资经理由于爆仓跳楼自杀,多么可惜!如果做过这种带杠杆的投资品种,就更能理解投资者的压力是何等之大,也能理解控制风险的重要性了。相比而言,股市是最简单的投资平台,简单到什么也不用做,你的贴身秘书——时间就会打点好一切,但很多人非要把秘书的工作也做了,你的小秘不整你整谁啊?
以上就是我想说的周期和趋势,如果能够正确看待趋势和周期,它就会成为你的呵护者、庇护者,投资也会成为一种很轻松甚至令人愉悦的事情,至少不再是一种痛不欲生的折磨。当然,认清趋势和周期,不逆势而为,永远是根本。(再次强调,这篇文章只是针对过去的一个总结。大道至简系列只是一种探究,不含任何暗示。)
大道至简之十:沿着历史的轨迹
尽管趋势的演化存在着诸多变数,但是,趋势的延续性却可以帮助我们,透过以往的信息展望未来——这种延续性并非是指沿着过去的趋势惯性延续,如果是这样,趋势研究倒变得非常简单了。这种延续性也包括转折性延续,因为,我真正所指的是影响趋势的因素的延续,只要这些因素存在,结合过去的节点与当时产生的作用,对比当下节点与当前环境的变数,进行调整,即可发现很多有利于判断趋势的信息。完成这一步,趋势研究其实变得简单了。
这就是简化的过程。
最难的不是把简单的问题变复杂,而是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很多人对自己听不懂的论述心生敬畏,以为对方水平太高,自己只能仰视。其实,真正的大家是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化并用常人能懂的语言清晰表述的。
时至今日,我还记得第一次读到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家著作时的震撼和感动。现在想来,作为大家,他已经没有必要,像国内的很多经济学家那样,通过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来掩饰自己研究方面的浅薄和缺陷,而是把自己的作品当作与人交流的媒介。
如果您觉得这种表述有点晦涩,且显得不太有趣。我不妨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当社保基金入市的消息遍布各大财经媒体,这对趋势意味着什么?你想到的是什么?
如果对照一下,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再往前,您会发现什么?
是的。在社保基金进入股市(注意资金到账和资金买进的区别,还有资金大小的区别——这决定着建仓时间和股市的趋势)后,紧随其后,往往都有剧烈的洗盘催生低点的出现。对于趋势研究者而言,最重要的不在这一点,而在于,决定这种结果的因素是否发生了改变。
社保基金是最不能亏损的资金,它必须得到一个低价建仓的机会,而这个低点是割出来的。
对照一下历史,在社保基金入市的同时,又发生了什么?如果有心,您会发现,很多东西,同样在重复,因为,决定它的因素至今没有改变——只要影响因素不变,内在和外在环境不变,趋势就不变。
低点之后,社保基金完成建仓,安心坐享其成。
这又是一种重复。
这不仅是不公平竞争的问题,更大的问题在于,社保基金的亏空是谁造成的?通过股市赚钱填补缺口等于仍然由普通民众承担,这种做法是否具有合理性?
通过历史轨迹透出的秘密,进而展望趋势,属于最基础最简单的判断。
稍微复杂一点的,是往纵深挖,放置于当下的大环境之下分析。
我让一位学生分析中东局势的变化,他的分析很详尽。但是,有一些关键点没有抓住。我给他开列了一个书单:其中包括阅读中东战争史。看完书后,再重新观察中东局势,他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共同点,而这个至关重要的点,正引导局势,向着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挺进,而这个目标就是趋势所指。
一下子变得豁然有序。
很多趋势研究者所犯的错误是,没有挖掘更深层的东西,只是简单地根据过去的趋势,沿着其惯性判断趋势,这种研究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深入下去。再强调一下:最重要是,不是趋势本身的延续,而是影响趋势的因素的延续!只有走到这一层面,才算真正入门了。
比如,拉登被美国人击毙了,很多人据此分析其影响。却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拉登的死地!而这个死地清晰地映射出了美国的大战略,而这个大战略乃是围绕中国展开。
很多人痛恨美国人耍阴谋,却没有想到,美国是全世界最透明的国家,它的很多东西都是公开的。美国的一些要员甚至在公开著作中,清晰描画出他们的棋局,就看你有没有本事破解。时至今日,这些公开的信息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变。一个国家要强盛,绝对不能靠阴谋这种小伎俩,而是优越的制度,而是凝聚力,而是大战略……在一个连吃饭都提心吊胆的环境中,凝聚力从何而生呢?
中国缺少的是大棋局、大战略观。2007年之间调控楼市,2008年救楼市,2009年起再调控楼市;2006年认定汽车产能过剩,2008年鼓励发展汽车,2010年起又开始担忧过剩;2010年11月,鼓励种菜,打压菜价,短短几个月后,菜农就以泪洗面,有关部门又跑着去解决菜卖不出去的难题。这种超级短线的散户思维方式,在国外极其罕见,而在我们这里,却是如此平常。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体而言,是何等可怕的隐患!我们的大局观到底在哪里呢?
结果都是自己选择的。什么的行为导致什么的结果,是一定的。
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投资,都应该有一个棋局,这需要我们去观察和思考。成功或者感悟,都只能靠自己,别人所给的任何信息,无论多么有用多么重要,都是外在的,只有建立起自己的逻辑思维体系,才能理性作出判断,理性作出决策。对于投资者,同样如此。有时稍微用点时间就能发现的规律,却在懒惰中放弃,是令人惋惜的。
在寻找规律中花点时间,才能节省更多的时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效率。
大道至简之十一:超越才有境界
我发现我必须得写一篇这样的总结,因为,很多人迷恋于“术”而忽略了“道”,走偏了。
利益分析法重要的不在于方法本身,而在于境界。其实,很多学科或技能也都是如此。
我在《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指出:“利益分析法”是一个很容易被误解的概念。所谓的利益分析,首先是超越利益本身的。只有当人走出利益的局限,才能洞悉利益本身的力量对趋势的影响。否则,身陷利益的沼泽中,人的智慧永远是被捆绑和束缚的,怎么可能看清趋势?
超越利益的前提是努力积累知识,不断超越自己,在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中,不断感悟,逐渐找回被束缚的智慧和能量,达到融会贯通。
中国人与西方国家的人相比,分析、判断能力受到更多的局限,这种局限性通过长年累月的愚民教育等途径深入我们的骨髓,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思维的误区。
中国人传统上追求中庸,而当下的国人却是最容易走极端的。比如,对一个人的认识,如果一个所谓的“好人”突然暴露出某种缺点,就会瞬间被全面否定,因为很多人会不自觉地以一种完美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尽管没有任何人可以达到这种完美。西方把每个人看成正常人,既能看到某个人优秀的一面,也能看到不足的一面,这种预期是中性的,因此,判断者本身不会跟着某个被判断对象的某种变化而大起大落。这种思维方式更近乎中庸。国人由于预期在两个极端,往往会因为实际与预期的差距(这种差距常被无限放大)而产生情绪的剧烈波动。
记得小时候看电影,总是先区分好人、坏人,这种区分如此分明,以至于成为我们的习惯——而这种习惯是制约我们认清事物的最重要的障碍。
每当想到这一点,我就特别感谢我在读高二时的一位历史老师。他在讲课时,对一位公认的“坏人”进行剖析,褒扬大于批评。我非常愤怒,在课后找他质问,老师非常平静地给我讲他的依据,而几乎每一个逻辑,都有具体的参考资料作为支撑。我被他的智慧、渊博和严谨认真折服。
这次对话改变了我的一生。
我开始重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这种觉醒让我做更广泛的阅读和更深入的思考。大量阅读和知识累积,帮我一点点地走出各种束缚带来的阻碍。
我常常提醒自己,不要以所谓的坏人、好人去看一个人,而是带着包容之心,在大环境之下去看一个人——这当然不影响我的立场。
我们都知道慈禧是卖国贼,是一个坏人。当把所有的恶都置放于这个女人身上,所有在清朝衰落中扮演了不光彩角色的男人,都心安理得了,这是否公平?在无情鞭打和妖魔化一个女人的同时,真正的问题被掩盖,必要的反思被简单的批斗取代,在这种愚昧的方式中,我们的民族一次次地失去反思的机会,而不断重演历史的悲剧。当我们打开尘封的历史,当我们知道“同治中兴”,当我们了解当时谘议局、资政院带来的民主潮流,还能以如此粗暴简单的方式去评价一个人吗?最可悲的,是重演悲剧,而把那时很多好的东西丢入垃圾桶。
世界历史同样如此。
我的新书《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有一句被一些人“揪住”——俄罗斯在戈尔巴乔夫手中完成格式化,在叶利钦手中走向新生,在普京手中走向全面复苏,而在梅德韦杰夫手中,则可能走向强大。
短短的一句话,是大量阅读和深入思考后的总结。
质疑的焦点竟然是我在高二时开始克服的逻辑缺陷:叶利钦是坏人还是好人?
如果读过苏联解体后的研究资料,就会知道这些起码的常识:叶利钦时代的贫富差距等问题,早在苏联没有解体时就已经长年累积,只是没有人把他捅破而已,一旦捅破,无论这个人是叶利钦,还是别的什么人,相关问题都会充分暴露出来,从而使其成为被责骂的罪魁祸首。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经济学教授大卫·科兹将对苏联解体问题的研究,写成了一本书——《自上而下的革命——苏联的解体》。大卫·科兹认为,苏共党内的权贵确信,必须使苏联解体,才能获得巨大的财富,或者,将敛取的财富合法化,来自上层的力量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后,原来的党内高官变成了富豪,继续掌握权力,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对于这种状况,岂是某个人的力量所能改变?
随便翻阅一下资料,就能知道,叶利钦时代的贫富差距,是苏联专制时代所致。叶利钦在《我的自述》中感慨道:“当人们了解到这令人愤怒的社会不公,并看到党的领袖不采取任何措施以制止党的高层人物对财富的这种不知羞耻的掠夺,就会失去……最后一点信任。”叶利钦废除了这种特权,甚至当戈尔巴乔夫想保留仅有的一点特权时,也被叶利钦毫不犹豫地拒绝。这是一种勇气和高度。
俄罗斯共产党总书记久加诺夫对苏联的解体作了如下总结:“苏共垮台的真正原因是它的三个垄断制度,即党员以为自己想的说的都是对的——垄断真理的意识形态制度;以为自己的权力是神圣至上的——垄断权力的真正法律制度;以为自己有不能说却可以尽管做的特权福祉——垄断利益的封建特权制度。”
因此,苏联解体既不是叶利钦也不是戈尔巴乔夫所致,而是许许多多的人共同推动的结果。叶利钦或戈尔巴乔夫,只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如果以好人、坏人来衡量他们,就会陷入一种低级的误区中。
只有摆脱这种误区,才能更清楚地判断一个人,才能认清历史发展演变的规律。
对于俄罗斯而言:叶利钦竭尽全力维护民族利益,革新制度,尽管受到国力等的局限,他做得非常艰难,也正是因为这种艰难,他开始选择能够替代自己的人。在当时人才极其匮乏的时代,叶利钦选了多位总理:盖达尔、切尔诺梅尔金、基里延科、普里马科夫、斯捷帕申……最终,叶利钦把重担交给了普京——这位把俄罗斯走向全面复苏的强人。叶利钦没有留恋权力,而是放心地交给了普京,使俄罗斯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没有叶利钦,就没有现在的俄罗斯。叶利钦去世后,曾经痛恨他的俄罗斯人也开始感谢叶利钦为他们带来的民主和自由。
对于中国而言: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人,让一个对中国有巨大威胁的专制大国,被一个日益民主化的俄罗斯取代,有利于中国的国家安全。即使从中华民族自身利益的角度来看,我们也没有什么理由简单地以“坏人”来定论叶利钦。
我们不妨看看,对于被称为苏联解体罪魁祸首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戈尔巴乔夫,俄罗斯人是怎样评价的。
2011年3月2日,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欢度80岁生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颁给他象征俄罗斯最高荣誉的“圣安德烈勋章”,表彰他在前苏联末期担任国家领袖时所做出的贡献。俄罗斯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致电祝贺戈尔巴乔夫80岁寿辰。普京在贺电中说,“无论在我国,还是在国外,您都是一位与时俱进的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树立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威望做了很多工作。重心感谢您多年来的社会活动,感谢您对大型慈善项目和教育项目的一贯关注,以及您参与的重大的国际倡议”。
可见,对于一个人,尤其对于影响历史进程的人,简单以好坏人是无法作出准确评价的。当然,这不是谁的错,这种局限性是思维被阻碍后的可怜反映。
对于研究者而言,如果连这种所谓的好人、坏人的低级局限都摆脱不了,就不可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更无法准确判断趋势。当然,我们的立场必须坚守,那就是民生和民族利益第一,任何人或团体都不能也没有资格凌驾于这一原则之上。
国人的另一大局限是不会对话,这同样与思维的局限密切相关。
西方人会通过对话,对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哪怕观点针锋相对,也往往不影响互相倾听。而我们缺少这一点,任何一个人,当自己哪怕没有任何逻辑和知识依托的观点与对方不同,也常常抱以愤怒和仇恨,甚至扣帽子——从这一点上来看,在国人的人性中,其实都有专制的因子。
由于此前持续看好黄金,我被人扣上“被华尔街收买”的帽子,如果依据这种逻辑,同样可以给那些唱空黄金的人扣上“被华尔街收买”的帽子,理由是:这些人通过唱空黄金,让一些普通人交出筹码,被华尔街得到,而使得这些普通人无法分享黄金在我所言的周期中上涨的收益。
是的,这些逻辑很荒唐,但是,放到自己身上,是否都会本能地作出这种荒唐的反应呢?
修正自己,摆脱愚民教育带来的桎梏是一个艰难而痛苦的过程。尽管多年来努力地修正和改变,我在前几年与开发商论战的过程中,这种缺陷依然暴露了出来。开发商认为我的观点荒谬,我认为他们的观点不堪一击,这种情绪化的对立,使得一些辩论的价值大大降低。此后我进行了反思:不能倾听的缺陷束缚了我的思维,让我不能在倾听对方观点的同时,深入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发现对方的理论缺陷。我认识到,在任何情况下,倾听都是前提,唯有此,才能更理性和深入地思考,才能比对方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开始尊重谈话者,这帮我看清了很多东西。
在愚民教育无孔不入的时代,各种局限深入我们的每一个毛孔。当很多人情绪激动地以所谓立场的正确拼命向对手扣帽子而不是平静交流时,我们失去了多少通过交流互相提高的机会?这难道仅仅是遗憾和悲悯吗?
另外,我想补充一点,无论对于什么学习,用心、勤奋,尽量去除功利都是极其重要的。我在《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提及的“怎么办”,绝对不仅限于第十章,其他章节留心一下一定会有发现。对于个别时间节点,即使没有明确提出,对于影响趋势的条件或者前提,也大都已作讲解。我用心写的书,我希望读者用心读,用心读的人才会有更多收获。
对于博文同样如此,如《大道至简之十:沿着历史的轨迹》对于当下趋势的判断等。对于过去的许多文章,一些朋友常常感慨:等事过之后终于恍然大悟。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在阅读时多思考一下,更早地明白呢?
大道至简之十二:走在政策前面
中国的股市趋势、楼市趋势,都与政策走向密切相连。政策是一个根本的决定因素,因为它是利益博弈后的结果。
要想知道大趋势,必须能够分析政策的力量所指,判断其影响力。
我在新书《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对这一点有分析。如第二章《中国式救市和美国式救市》:“对于中国的股市而言,不仅趋势由政策决定,连哪个板块会走强哪个板块会走弱,也都源自于政策。不懂政策解读的人,在中国,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投资者。”
但这仅仅是第一步。
如果再深入一步,必须把不确定性的政策给确定下来。
如果再进一步,连政策的走向本身,连将要出台什么政策和政策的出发点、内容也都能分析出来。
在新书《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我对相关政策的思维方式,乃至美国的政策出发点,都有详细的分析。
中美出台政策的区别是:前者更注重短期,大多时候不按经济学逻辑和经济规律行事——这是短线思维的必然结果。而后者更注重长期,按经济学逻辑与经济规律办事。
这与中美两国的干部产生机制和人员组成相关。
西方尤其美国的政要,大都出身于律师、经济、金融、管理等专业,有重程序正义的传统,而中国则以理科背景为主。除此,民选制与任命制的区别,是更根本性的影响,但考虑到和谐的限制,此文并不就此展开。
因此,研究西方的政策取向,根据基本的经济学逻辑和经济规律,结合现状即可。而中国,则更多的是基于现状和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取向,更确切地说,是利益主体基于对现状的认识和理解,经过博弈后,出台相关政策。
说得再明白点:对于西方的经济政策预测,以长线思维为主,而对于中国,则以跑短线的散户式思维为主。
比如,对于水利设施的建设,西方一直都很重视,而中国,只有当连续干旱把水利建设落后的问题充分暴露后,才会重视。
因此,在2010年,当我从旱区调查回来,我断定下半年必出鼓励水利建设的政策。
如果这种分析已成过去,那么,我们不妨用这种方法,对未来的货币政策进行分析。
路线一:货币超发——通货膨胀——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民企资金收紧、倒闭——生产供应减少——通货膨胀更加严重——硬着陆
路线二:货币超发——通货膨胀——不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泛滥——通货膨胀更加严重——硬着陆
通过这种路线分析,一切变得清晰起来,无论货币政策紧缩还是宽松,其结果都是通货膨胀更加严重,最终走向硬着陆。
这样,就不需要用“如果会怎样”这样的语气来预测未来的方向,而是非常肯定的。因为,在“货币超发”前面是“政府主导投资”,只要政府投资主导经济这一根本前提不变,结果是注定的。这个路线图具体应该是:
路线一:政府投资主导经济——货币超发——通货膨胀——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民企资金收紧、倒闭——生产供应减少——通货膨胀更加严重——硬着陆
路线二:政府投资主导经济——货币超发——通货膨胀——不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泛滥——通货膨胀更加严重——硬着陆
通过这种分析,我们把不确定性的因素,变成了确定性。
那么,能否再进一步分析?
可以。
再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紧缩的货币政策必然调整。
那么,何时调整?
调整的时间取决于政府对民营企业倒闭问题的认识,而这一点,可以“沿着历史的足迹”(大道至简之十),对照2008年时的情况,得出大致的时间段。如果对中国经济政策的了解再深一点,这种判断还可以不断精确下去。
因此,理论上来讲,每个人都是可以走在政策前面的。
于2011年6月17日早上
大道至简之十三:节点的提前和延后
趋势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这是趋势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但是,趋势研究最忌讳短线客思维,看得太短,或者,被太多短期因素干扰,就无法把握大趋势的脉络。
事实上,值得关注的因素并不多。
一些没有入门的人,喜欢把每天的各种信息累积起来解读,这种做法既看不清大趋势也看不清短趋势。影响趋势的因素很多,你根本无法收集完。但是,尽管信息很多,只有很少的因素在起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其一。
其二,很多信息的出现其实是滞后的,根据原本就滞后的信息去预判未来,其价值必然打折扣。更何况还有很多信息是虚假的,或者,是与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相反的。
其三,很多信息之间的联系更为重要,如果不能找到内在的联系,孤立地去看一个一个的信息,尽管疲于奔命,却少有收获。
为了避免这些弊端,简化分析,我苦苦做了多年的努力,才慢慢找出其规律,并逐步加以系统化,过去在为东方世家的学员上小课时,我曾经用十多个小时的时间系统讲过这种分析方法。有关这种分析思路,我在《大道至简之十二:走在政策前面》和《大道至简之十:沿着历史的轨迹》中,其实也已经做了简单阐述。如果仔细看我的博客和书,即使不听演讲,也会对我的思路一清二楚。这是一种最廉价而系统的知识获取渠道,而我写作的目的也是针对普通的读者和投资者。
在《大道至简之十:沿着历史的轨迹》中,我介绍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即社保基金伺机入市对股市趋势的影响。对照一下此后的股市趋势,再明了不过了。在股市投资中,这是不能被忽略的因素之一。
在《大道至简之十二:走在政策前面》,我讲了避免信息滞后的干扰,从大棋局角度来分析趋势,找到趋势之间的必然性。事实上,这种必然性随之就在股市中体现了出来。
7月6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三次加息,也是金融危机之后第五次加息。调整后,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达3.5%,一年期贷款利率达6.56%。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在经济增速趋缓的背景下,央行宣布再次加息,凸显出当局坚决抑制通胀的决心。
这种分析结论被很多人所接受。
但是,在必然性的逻辑关系中,这种加息非但不能解读为坚决抑制通胀的决心,而且,还是货币政策转向将提前的信号。道理同样基于必然性的分析逻辑,因为,它将加速导致货币政策转向的前提条件的形成,有关这一点,在《大道至简之十二:走在政策前面》中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
这其实就是加速时间节点提前到来的信号(当然,对于能够做到走在政策前面的人而言,这种节点的提前或延后本身,其实并不是特别重要,因为,大趋势已经尽在掌握中)。
节点延后的分析方法,亦然。
由于此前担心新书《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迟迟不能出版,我重新开始了大道至简系列的写作。但是,我现在从内心开始厌恶大道至简系列的写作,因为感受不到它的价值——你无论花费多大心血写的东西,别人匆匆一带而过,然后,等待你的下一篇分析。因此,如果这个系列再停写,将永不再续。
此次的加息信息一出来,很多人马上联系我,让写分析。
我不是短线客。我自认为写的是分析方法,一篇分析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量,绝不是短线思路下的产物。那种根据行情波动被动做短线投资的人,永远感受不到趋势跌宕之美。事实上,这个系列的每一篇文章,我都是字斟句酌,担心不能让读者明白,更担心被误读。
新书《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也一样。很多人上来就看第十章“我们怎么办”。甚至有一位读者来信询问,除了第十章之外,还有哪一章是必须要看的。
无语啊!
你无论多么想帮一下朋友,结果都是徒劳。再没有比这更令人沮丧的事了!其实,最重要的内容都分散在前面各章中,第十章是根据出版社的要求,从其他章节中摘出来成章的。如果阅读得仔细了,这次股市上涨的特征,与书中对以往股市走势的描述,难道不是一样的吗?相同的趋势,相同的版块,相同的氛围……我其实更喜欢《经济大棋局》这个书名,解决、应对之道包含在大棋局中,有心者观棋局而知对策。
沿着历史的足迹,发现历史一直在重演,但内心的浮躁让人没有动力去思考过去,即使你总结好了,结果仍是如此。(另外,建议:如果有时间,请把大道至简系列连起来看,如果结合着新书《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阅读,会更一些。当然,对于一些思维方式和学识远远超过我的朋友而言,是不需要浪费这个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