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华尔兹su5:初夏的哈尔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21:44

 
 
    叶永烈
    
    淡黄、橘黄、红棕、浅绿的外墙,装饰着绿色圆顶和白色窗框,哈尔滨彩色纷呈。巴洛克式、折中主义、新艺术主义、文艺复兴式,几百座有着百年历史的欧式建筑星罗棋布,掩映在绿树丛中,使这座“东方莫斯科”显得格外迷人。一部王刚的评书《夜幕下的哈尔滨》、一首郑绪岚演唱的《太阳岛上》,越发增添了哈尔滨的魅力。虽说我多次来到哈尔滨,每一次都被这座北国名城所倾倒。
    
    2001年初夏时节,我又一次从上海飞往哈尔滨,出席在那里举行的第21届全国图书博览会。哈尔滨的初夏天气有点像江南的早春变化无常,早上出门时飘着细雨,转眼之间阳光灿烂。
    
    我入住坐落在邮政街上的波斯特酒店。那里离哈尔滨火车站仅一箭之遥,是老市区的中心地带。
    
    哈尔滨的面食做得很好,尤其是饺子。豆制品也极佳,是用上好的东北大豆做的。这里饭馆里的菜的数量往往很多,盛红烧鱼的盆子足有脸盆那么大,而一人一碗的狮子头,看上去像个皮球——倘若在上海,足够做成三四个狮子头。
    
    哈尔滨最大特色在于浓郁的俄罗斯风情。这里离俄罗斯的直线距离只有400公里,是中国离俄罗斯最近的大城市。1887年,中东铁路工程开工,大批俄罗斯人开始涌入哈尔滨。俄罗斯移民高峰是在十月革命后的1922年,当时哈尔滨的俄罗斯居民多达15.5万人,而当时哈尔滨总人口不到30万,在两个哈尔滨人之中就有一个俄罗斯移民。
    
    离波斯特酒店不远,就有一条以俄罗斯大文豪果戈理的名字命名的大街。漫步在果戈理大街,如同行进在莫斯科,街道两侧鳞次栉比的是一幢幢俄式建筑。不论是果戈理宾馆大楼,或者天主教堂,都闪耀着异域风采。天主教堂那朱红色的砖块,令我记起莫斯科用同样砖头砌成的克里姆林宫。据哈尔滨友人说,哈尔滨曾经有过罗蒙诺索夫街、舍甫琴科街等许多以俄罗斯名人命名的大街,后来都改名了。果戈理大街在“文革”中改为“奋斗街”,2004年恢复原名。在哈尔滨如今仍有斯大林公园。
    
    哈尔滨最著名的步行街是中央大街,是俄式建筑扎堆之处。那里的教育书店,是座老建筑。正面有两个用双手“擎”着大楼的巨人雕像,令我记起圣彼得堡夏宫外墙有着同样的雕像。中央大街用长方形花岗岩青石铺地,看上去如同一个个俄式“列巴”(面包)整整齐齐排列着。据说1924年俄国工程师主持铺筑这条大街时,每一块长方形花岗岩青石当时的价格为1美元。走过1.5公里长的中央大街,尽头是松花江,那里高耸着哈尔滨防洪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哈尔滨人民在1957年战胜特大洪水袭击而建的,如今成了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
    
    每一回来哈尔滨,我总要去看看圣·索菲亚教堂。这座建于1923年、有着“洋葱头”式暗绿色穹顶的东正教堂,在中国十分罕见。原本觉得颇为高大,如今被“淹没”在四周的高楼之中。步入教堂,里面已经改为游览场所,墙上挂着许多哈尔滨的老照片,仿佛哈尔滨一路走来留下的历史脚印。
    
    哈尔滨是一座富有特色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当我从太平机场登机飞回上海时,耳际响着《太阳岛上》反复咏唱的那句歌词:“明天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