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侠2游戏手机版:西安城市北迁条件成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5:44:27
中科院报告称:西安城市北迁条件成熟 将成“双心”格局

2009-06-21 19:45:37    来源:古城热线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黄群慧发布论坛主题报告

    全国众专家献智西安城市发展高层论坛

    2009中国西安城市发展高层论坛主题报告

    古城热线(记者:杨时敏) 6月21日,以“城市新中心建设与城市竞争力提升”为主题的2009中国西安城市发展高层论坛在西安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主题报告,指出西安应拓展空间布局,实行“单中心——双中心——一体化”发展模式;西安北部城市新中心建设的时机和条件已经十分成熟,行政中心北迁指日可待,西安新中心建设将创造出中西部地区科学发展的“西安模式”或者“西安经验”。

西安市副市长黄省身就西安新城北迁回答记者提问        

    西安市副市长黄省身透露,城市新中心所处的北部区域,在建和将要建设的各类项目总投资超过了2500亿元,已成为西安快速发展、率先发展的重要增长级。

    西安城市空间布局将由“单中心”向“双中心、一体化”拓展

    中科院报告称,2008年西安市城区的人口密度超过了10000人/每平方公里的规模,已经出现了交通拥塞等无法解决的问题。根据目前世界城市扩张的经验总结,西安市要进一步发展,应该按照“多城多心”理念优化布局,即在坚持原有“一城多心”的格局下,通过城市新中心建设,再造另外一个“一城多心”格局,最终形成总体上的“双中心”格局。以城市新中心为基点,逐步向北扩展,形成城市新区发展的扇形布局,该扇形布局和原有的“九宫格局”在城市新中心处形成链接。根据西安当前实际,形成两大空间格局,在两大空间格局的前提下,形成城市发展的“双中心”。

    从“单中心”向“古城和新城市两个中心”空间拓展,可以缓解西安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整合城市资源,推动北部区域加快发展,有效提高西安的城市承载力。

    报告强调,“双中心”格局形成后,着眼于西安长远发展,还应树立“一体化”大西安建设,强化西安在“西咸”、西安陕北合作、关中城市群、“关中——天水”以及西三角经济区中的作用发挥,辐射带动范围由西北地区扩大到整个西部。

    西安北部新中心什么样

    核心政务区和新兴商务区  

    2010年西安市行政中心迁移到西安城市新中心,成为行政决策中枢,是促成城市“双中心”格局形成的新的里程碑。

    产业定位将重点围绕现代服务业、居住产业、休闲旅游产业、新型商务产业展开,建设一批以大型宾馆酒店、超市、休闲娱乐等为主要构成的大型城市综合体。

     位于新中心核心的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将建“一横两纵”发展轴和张家堡、北部商业、西部产业配套中心等3个商业中心,目前区内已有企业2800家,世界500强企业16家,各类服务性企业和机构以每年超过300家的速度向中央商务区聚集。 

    城市生活中心

    从城市新中心向四周看,向南的大明宫遗址区将建成西安的“中央城市公园”;向西的汉长安城遗址公园将为西安再树一个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标杆;向东的浐灞生态区已经使得西安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亲水梦想;向北的渭河滨河生态景观走廊已经朝着我们的生活渐次走来。除去目前已有的城市运动公园、文景公园等人居配套设施外,环顾周边,一个便捷时尚、可观可赏的“半小时娱乐生活圈”架构已初步形成。

    产业辐射中枢

    立足行政中心、城市新中心和经开区制造业发展升级的需要,“十大产业”和“八区两基地”将是未来发展级。

    产业布局以经开区为核心,北有渭北产业聚集区、东北有国家级阎良航空产业基地、西北有咸阳泾渭新区(空港产业园)、东有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西有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各区域和板块定位不同,各有优势,互为支撑、互相促进,构成西安北部向周边快速拓展的强大辐射基地。

    区位交通中枢

    北部聚集核心交通资源,是西安最具有东联、西进、北上功能的区域。西安火车北客站位于草滩生态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一、亚洲最大规模的铁路换乘客运站。随着全国高速铁路网的逐步建成,西安将形成2小时到郑州、兰州,3小时到成都、重庆、武汉,4小时到北京,5小时到上海的“一日交通圈”。该区域也是通达航空港最为便捷的城市区域,从新中心直达西安国际航空港,仅15分钟车程。另外该区域是西安城市地铁的主要换乘站,使其具有明显的快速集散功能。

       

2009中国西安城市发展高层论坛现场

    未来北部新中心发展目标:新增长级、开放窗口、西安样板

    通过城市新中心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西安在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核心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与以成都、重庆为核心的西南经济相互呼应,成为拉动中国西部经济的新增长极。

    依托出口加工区的综合优势,积极承接国际先进制造业转移,并搭建中西部经贸交流平台,建成西部对内开放的窗口。

    通过借助西安行政中心北迁的带动作用,打造西安的核心政务区和新兴商务区,在城市新中心形成具有浓郁现代气息和传统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西安新风貌的样板区。

    ▲未来北部新中心功能定位:集散、服务、创新、制造

    集散功能——城市新中心凭借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成为西安市商品交易中心、资金融通中心、信息收集交汇和处理中心、技术开发和扩散中心、以及人才聚集与流动中心。

    服务功能——为国内外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要素自由流动提供全面、高效、便捷的服务。

    创新功能——为新观念、新思想的诞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将城市新中心建设成为西安的科学技术研发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

    制造功能——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高,着重发展先进制造业。

    西安将出台现代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另悉,西安市发改委已经安排有关处室配合全市“十二五”规划的编制,着手组织编制10个产业规划,将在产业准入、土地供应、资金供给等方面给予扶持和优惠,并建立西安市十大产业发展导向基金,促进全市重点产业的做大做强。

    此外,西安市还将出台《西安市现代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各开发区、区县产业园区以及其他各重点区域的产业功能定位和重点发展方向,以此作为西安产业布局和招商引资的指南,并制定航空、航天、汽车等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各重点行业的发展思路、目标和工作方向,指导全市产业的发展壮大。

    延伸阅读:

    关中—天水经济区

    1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该经济区包括我省西安、咸阳、铜川、渭南、宝鸡、商洛部分县(商州、洛南、丹凤、柞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甘肃省天水市,总面积6.96万平方公里,规划期为2009年至2020年,定位是西部及北方内陆地区的“开放开发龙头地区”。

    这一经济区建设以西安为中心,主要依托西安、咸阳、宝鸡、铜川、渭南、天水等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充分发挥资源富集、现有发展基础较好的优势,在城市建设、土地管理、人口及劳动力流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要产业布局等方面,加强统筹规划和协调,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布局。

    规划区域将建成分工合理、协作配套、优势互补的重点经济区,重点发展高技术、装备制造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现代农业和特色旅游产业,加快培育和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成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从而带动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西三角经济圈

    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联合,大西南与大西北联手,共同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

    关中城市群

    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包括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等5个地级市、47个县(市、区)和400多个建制镇,集中了陕西省62%的城市和近一半的小城镇,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

    “十大产业”和“八区两基地”

    “双十”,指的是十大产业和十大产业发展区域。十大产业指的是航空、航天、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旅游、文化、物流、房地产。十大产业发展区域分别是高新区、经开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渭北产业聚集区、国际港务区、皇城发展区、秦岭北麓生态休闲旅游区、阎良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西安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合称“八区两基地”。预计到2015年,新定位的10大产业增加值将达到4270亿元以上,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0%以上。

    西安市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

    即《西安市2004——2020城市总体规划》,于2009年初获国务院批复。西安市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城市重心北移,跨过渭河向北拓展”的发展战略。
预计到2020年,西安中心城市要以唐长安城为核心区,以城市绕城线为基本轮廓,形成以户县为主的副中心,以新筑、临潼为主的副中心;以阎良为主的副中心;以高陵(跨过渭河)、泾河工业区、泾渭工业园为主的副中心;以长安为主的副中心。西安大都市圈,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建立“西咸一体化”为主体的都市圈格局,东到渭南,西到杨凌,南到长安,北到三原。

    “一横两纵”发展轴

    “一横”指凤城八路中央行政轴。以市级行政中心为核心,建成集商业、商务、办公、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功能轴。

    “两纵”:指未央路综合商业轴和朱宏路休闲商务轴。未央路综合商贸轴将建成以金融、商贸、餐饮、写字楼等为主的综合型商贸服务带;朱宏路休闲商务轴以休闲娱乐、商务办公、生态居住为主,与汉城遗址公园形成“古今新旧”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