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衬胶管道:[03.17][转载]教你精挑优质的主板(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8:06:54

教你精挑优质的主板(图)

主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块性能十分强劲的CPU,如果没有一块做工扎实、用料足的好主板搭配,不但无法完全发挥出处理器的性能,还会造成系统的极不稳定。因此,我们在攒机时,不单单要考虑选择一块性能出色的处理器,在主板的选购上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选择主板时,一线品牌的主推产品固然好用,但价格往往较高,是大部分朋友所不能够接受的。DIY的乐趣就是花最少的钱买最实用的产品,在考虑与其它周边设备的兼容性之外,剩下的就要在细节上精选主板了。主板的选购相当的有学问,那么我们在购买主板时,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选择一款好的产品呢?接下来,小编做从主板芯片组与CPU的搭配、主板的用料、做工、布线等各各细节入手,向大家仔细的介绍一下主板选购技巧。相信通过此文的讲解,你一定能够成为一名DIY行家。
  
  一、根据CPU型号 合理搭配主板芯片组
  
  选好CPU,接下来就该选择主板了。在购买主板时,我们首先考虑的是为CPU搭配什么样的芯片组,由于芯片组是主板上的核心部件,即使主板做工用料再好再强,如果主芯片组与CPU不匹配,照样也不能够发挥处理器的所有性能,还会造成兼容性的问题。因此,选好主板芯片组相当的重要。
  
  如今,AMD AM2接口的闪龙与速龙处理器占据了市场的主流,而Intel与全面过渡到LGA 775针的赛扬、奔腾以及Core2时代。针对低、中、高端处理器,在搭配的主板芯片上也完全不同。
  
  目前,支持AMD处理器的芯片组有NVIDIA的NForce系列、VIA的KT800系列以及ATI RD400/500系列。透过市场我们可以看到,目前VIA以及ATI的产品销售远不如NVIDIA。VIA方面,自NVIDIA NForce2开始,就已经被NVIDIA突出的性能优势所压倒,特别是到了NForce4时代后,NVIDIA推出的面向低中端的AMD闪龙及速龙处理器芯片组,彻底将VIA抛在了后面。AMD全面转入AM2平台后,NVIDIA又推出了NForce5系列芯片组,虽然VIA也推出了K8T900芯片组,但并没有得到用户的认可和市场的认可,因此出货量一直比较少。
  
ATI虽然有RD400系列芯片组提供对AMD不同处理器的支持,但市场的占有率也一直比较少,面向的用户群体比较窄,而RD500价格较高,市面上的主板也相当少,因此并未对NVIDIA造成压力。可以说,NVIDIA在AMD平台上是相当成功的,产品线也相当的丰富,选择AMD处理器的朋友不妨重点参考NVIDIA的产品。
  
  购买低端AMD闪龙处理器的朋友,不妨重点考虑一下NForce 4系列以及NForce550芯片组的产品,价格一般在499元—699元之间,性价比相当不错,中端选择速龙及双核处理器的朋友,不妨重点考虑NForce 570U芯片组的主板,价格在699元-899元左右,性价比还是相当突出的。高端的朋友,则可以选择NForce 570SLI/590SLI芯片组,这类产品一般在千元左右,提供的功能也相当比较丰富。
  
  自家的CPU还要自家的主板芯片来支持,虽然NVIDA、ATI都推出了支持英特尔处理器的主板芯片组产品,但至少到现在,还没有一款产品能够真正与英特尔自家的主板芯片组相比。因此,选择英特尔CPU的朋友,我们不妨重点考虑Intel自家的芯片组产品,像低端的945PL、945GZ,中端的945P以及高端的975X、P965主板,都是不错的搭配。
  
  如果你选择的赛扬D处理器,那么建议你选择采用945PL芯片组的产品,价格大概为599元—699元之间。如果你选择了奔腾4及双核奔腾D处理器,那么建议你选择945P芯片组的主板,其价格大概在699元—899元之间。如果选择了高端的酷睿处理器,那么P965主板与975X主板将是最好的选择,价格大概在899元—1299元之间。这样的搭配组合,不但具备较高的性价比,而且也可以充分发挥处理器的性能,以免造成浪费。
  
  另外,市场中还有一些低端的915P与925XE芯片组的主板,这些主板在做工用料上均有不错的表现,特别是925XE,曾经是英特尔面向小型工作站推荐出主板芯片组。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915P,还是925XE,均不支持双核心处理器,因此对日后的升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当然,如果不打算升级双核,而选择赛扬D与奔腾4单核处理器,仍然建议你选择这类主板,优秀的做工用料及极低的价格,性价比相当高。

二、印刷电路板有学问 从PCB板中找差距
  
  确定搭配的芯片组之后,接下来我们应该在主板的板型上下功夫了。一块主板放在面前,我们最先看到的就是它的PCB,即印刷电路板,它是主板的板基,是主板上所有元器件赖以“生存”的基础。PCB由层数不等的树脂材料粘合在一起制作制作而成;内部采用铜箔走线,叫做“迹线”(“蛇形线”)。普通的主板一般采用的是四层的PCB板,最上和最下面的两层叫做信号层,从上往下数的第二层则叫做接地层,第三层叫做电源层。
  
  PCB板的层数越多,主板的根基越扎实,信号之间的干扰就会越少,能够保证主板上的电子元器件(芯片组,电容,IC等)在恶劣的环境下正常工作不受干扰,使用寿命越长,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物理故障的可能性越少,当然成本也就会越高。服务器所使用的主板都是6层或者8层板,高档一些的家用商用机使用的主机板使用6层板。目前市场上见到的大多数主板都是用的是4层板(4 layer),对于判断方法,也很简单,层数多的PCB板也就越厚。
  
  ATX标准大版


 MATX小板
  
  除了考虑层数外,PCB板的板型也很重要。目前的板型主要以ATX、MATX为主,虽然就这两种板型结构,但不同的产品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同样是ATX的大板型,就存着在宽板与窄板这两种不同的情况。一般认为,宽板更有利于各种元器件的合理布局,但成本就会越高。窄板结构不但不利于元器件的布局,而且散热方面也不如宽板好,虽然不能一概看成是缩水的表现,但至少成本上没有宽板高。
  
  由于PCB板的制作较复杂,容易混入杂质,因此还要看PCB板的色泽是否光亮整洁,有无杂质混入。如果杂质是金属性物质,碰巧又落在两条走线之间,在洗板的时候又没有清除掉,那么就相当于两条走线间直接短路了,其后果的严重性自然不难设想。
  另外,我们还要看主板上电子元器件布局设计是否合理。要是你的主板插不下你的显示卡,或你的显示卡和内存“打架”,或是无法安装较大的散热器,就应该考虑一下主板的设计工艺是否合理啦。在这方面,我们主要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CPU插槽的周围是否有足够的空间。如果周围电容太密集,供电插座等设计不合理,不但会影响到CPU的拆装、CPU的散热,超频的朋友还无法安装性能更强大的散热器。
  
  这样的供电设计有点过于紧凑,安装大的散热器时就极不方便,甚至无法安装
  
  二是主芯片组与CPU、内存和显卡部分的走线安排是否合适。一块将CPU、内存和显卡设计在离北桥芯片组的越近的位置的主板,就越能提高了CPU与内存、显卡通过北桥芯片组进行数据交换的速度的。南桥的设计也是如此,其设计是否离主要的存储接口等较近。
  
  扩展插槽过于紧密,特别是PCI-E与PCI插槽之间,高端的显卡则会造成安装不到位的情况
三是看各种插槽的位置是否合理。这里重点强调的是PCI-E显卡插槽,目前显卡的功能越来越强,SLI、Crossfire等双卡互联甚至四卡互联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强大的显卡散热器也越做越大,目前PCI-E显卡插槽较之前的AGP相比高度稍低一些,可以明显的看出PCI-E插槽比主板上的PCI插槽低出一截,如果购买了一块性能强劲的显卡,而受到PCI插槽的影响,无法插入使用,那是多么的扫兴呀。
  
  另外,注意电源、IDE、USB、软磁盘等等的接口位置,要考虑到设备的拨插是否方便。
  
  
  四是看印刷在PCB上的文字是否清晰。主板上每个元器件都印有相应的标志,用来指示元器件的位置,并指导最终用户做诸如“设置跳线”等基本操作。丝印一般为白色;好的丝印字迹清晰,密而有序,而丝印不良的板子其丝印的字迹则会拥挤在一起,无法识别。丝印不良的PCB,一方面可能导致用户使用及维护的不便,另外也是主板厂商实力的有力鉴证。
  
  五是看主板上有无补油。补油就是在PCB上制作时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露铜”的现象,如不将不把这块铜补上,主板在工作中就会产生不良的干扰,严重的还会在加电使用时造成短路的故障。过多地使用“补油”工艺的主板,当然不在我们选购的范围之内,因为它反映出PCB制造厂商的制造水平以及主板产商对原材料的选择水准。过多地补油的主板,会在外观的颜色上有所不同,仔细地观察就能发现。
  

六是看焊盘平整度。劣质的主板的焊接工艺不佳,从外形看来就是“荆棘遍布”。优质的主板的焊盘应该非常的平整。什么是平整?就是没有焊锡的淤积。PCB上的焊盘如果不平整,就会在上锡处,看到锡块在边缘处有层状淤积,这不仅影响了美观,而且对于后续工序的进行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为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主板上有很多重要的元件,如一处的焊接不良,会影响到周边的元器件的焊接。
  
  当然,我们在选购主板时,还要注意到PCB的大小与自己的机箱是否相配。产商不面,主板的大小也会有所不同,最好先看看一下机箱的安装孔位再来确定购买什么大小的主板。
  
  三、保证超频及稳定运行的关键 主板的供电设计
  
  为了保证CPU、内存以及显卡能够在快速的负荷变化中不会因为电流供应不上而出现不稳定现象,供电电路要求具有非常快速的大电流响应能力。供电电路中的MOSFET管,电感线圈和电容都会影响到这一能力。因此,供电电路的设计对于保证系统的稳定性相当的重要。
  
  目前,大部分主板的直接供电插座已经由早期的20针升至24针,为保证给CPU提供充足的电流,额外的增加了+12V的四/八针供电电路。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分别介绍一下CPU、内存以及显卡的供电电路,从供电电路上,来直接判断一款主板的优劣。
  
  (1)CPU供电
  
  目前,处理器的3项供电、4项供电已经常见,有些豪华的主板上甚至出现了多达12项的CPU供电电路。很多厂商进行大规模宣传,至使不少消费者对此也是趋之若骛,那么到底几项供电才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呢。
     
  提供六项供电设计的高端主板,在MOS管上加装了纯铜的散热器
  
  其实,几相供电也仅仅是一种电路设计,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数量有多少,而是需要保证足够的稳定性。以目前Prescott核心的Pentium4 CPU为例,其峰值功耗大约可以达到120W左右,而其电压一般保持在1.35V。经过简单的计算,此时供电电流大约需要90A。
主板厂商所要做的是如何分配这90A电流,因为仅用单相供电实在太危险,此时供电元件难以承受高发热量。而假如使用多相开关电源电路提供,那么每组分担的电流就会小得多,此时就可以减小发热量,从而保证稳定性。更为重要的是,一旦用户进行超频,那么供电电流会进一步提升。从理论上说,多相供电肯定是有利的,但是如果厂商仅仅是为了采用低承受能力的电子元件而这样做就并不可取。毫无疑问,几相供电才够用这个问题应该理性看待。如果能够采用三相供电的话,至少应该是值得欢迎的,但是此时还需要在供电模块元件以及散热措施方面加以注意。
   
  由一个线圈,两颗MOS管和两颗电容组成一项供电,上图中采用四个线圈构成了四项供电  

 

 

胖版

 

 
    那么究竟如何识别主板是几相供电呢?通常情况下,每相供电电路由一个电感线圈(CHOKE)、两个场效应管(MOS)和一个(或多个)电容构成。由于供电模块一般集中在CPU插槽附近,因此要判断主板采用了何种供电模块我们只要从CPU插槽周围的电感线圈和MOS数量上就能推算出来。有几个线圈就是几相供电。

  (2)内存供电
  
  目前,内存有3.3V的I/O电压和2.5V核心电压,最理想的状态下需要两组供电,因此直接使用两组扼流圈与MOSFET是最佳方案。不过有些主板仅仅是用扼流圈与MOSFET提供2.5V核心电压,甚至还舍去扼流圈,3.3V的I/O电压转接由电源提供,此时稳定性就大打折扣。如果电路设计理想并且电源质量较好还问题不大,但是只要稍有闪失就容易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故障。
  

 内存条周围布满了电容,并可以看到有一个供电线圈和几组MOS管
  
  对于内存的供电,我们也比较好识别,最直观的方法是看内存插槽的周围是否有扼流圈与MOSFET。另外,好的主板内存插槽周围会提供很多的电容,保证内存的稳定工作与超频。
  
  (3)显卡供电
  
  PCI-E/AGP显卡也要主板提供供电设计,以保证显卡的稳定工作。供电电路的设计也内存基本相同,提供扼流圈和MOSFET,因此辨别的方法也很简单。
  
  显卡供电同样采用了电容、线圈与MOS管的组合,可以看到为保证在使用双卡时提供足够的电流,主板上还提供了梯形的四针加强供电插口。
  
  另外,目前一些高端的显卡功耗相当大,单独靠主板提供电流已经完全满足不了它的需求,因此这类的显卡上一般都提供6 PIN的单独供电接口,我们在安装好显卡后,还要将电源提供的6PIN接口插好。一般大功率(如400W)的电源中都提供显卡的从电接口。
  
  在显卡与内存的供电上,我们一般常的是供电线圈,但在目前的很多主板上,我们发现在CPU供电电路上,供电线圈的种类也相当的多。那么这些不同的供电线圈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呢?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过去很多主板供电部分的线圈大都是采用线径细、绕组多的那种,而最近上市的少量主板则采用了绕线圈数较少,但是线径很粗的线圈,另外,还有半封闭、全封闭的线圈也应用在主板上。那么,这两种线圈有什么区别呢?让我们用电磁学的基础知识来了解它们的差异。
  
  线径细的供电线圈

线径细、绕组多的普通线圈。这类线圈之所以绕线细密,是因为采用的只是普通的磁芯,因此,需要很多的绕线圈数才可以达到必须的电感量。同时,由于线径较细,所以难以通过较大的电流。而且细而长的线圈具有较大的内阻,也会造成发热量更大。较细的线圈还容易松动,由于音圈效应产生噪音。所以,这种线圈的品质并不是十分理想。
  
  
  半封闭的线径粗的供电线圈
  
  绕线圈数较少,但是线径很粗的线圈。由于采用的则是高导磁率、不易饱和的新型磁芯,所以根本不需要很多的绕线圈数就可以得到足够的磁通量。同时,粗导线可以顺畅地流过非常高的电流,并且粗而短的导线很小的内阻也可以有效地控制发热量和防止噪音产生。现在市场上很多名牌的P4主板就采用了这样的高品质线圈,从而给整个供电部分带来非常明显的性能提升,充分保障了C版800MHz外频P4的稳定工作甚至超频使用。
  
  全封闭的供电线圈
  
  对于半封闭、全封闭的线圈而言,其最大的好处是使产生的电磁辐射降到了最低,防止辐射对周围的元器件带来的干挠,因此性能更加突出。在一些高端的主板上,经常会看到这种线圈的身影。

 四、提供更纯净的电流 巧辩主板上的电容与电阻
  (1)电容
  前面,为大家讲解了主板的供电设计,其中讲到,构成CPU供电的除了MOS管和线圈外,电容也是必不可少的。电容是保证主板质量的关键,也是衡量主板做工的重点。电容在主板中的作用主要是用于保证电压和电流的稳定起到储能、滤波、延迟等等的作用,并要保证相关信号的稳定性,此外还有信号的时序性的完整
  
  黄色的电容颗粒为日系富士通电容,有军工级的称号。
  
  从电容种类上分,目前的电容产品一般大致可分为陶瓷电容,电解电容(也称为“铝电容”,容量较大、价格较低),钽电容。它们由于功能特点不一,分布于主板的不同位置。
  对整块主板稳定性能影响最大的,主要是电源部分所使用的电解电容,和CPU附近的高频陶瓷电容。电源部分的电容对外接电源所提供的市电进行第一道过滤,而CPU及内存旁边的则进行第二次过滤,力求完全消除掉其中的杂波。
  
  棕色与蓝色的颗粒为日系KZG与松下的电容,口碑也相当不错。
  
  这两种电容都能够承受比较大的电压及电流强度,缺点是不能很好的过滤掉电流中的杂波。因此,需要配合钽电容。钽电容的形状有些象电阻,是黑色或土黄。钽电容的优点是寿命长,准确度高,耐高温,缺点是容量较小,价格昂贵。
  
  日系三洋3300UF电容颗粒

我们在购买主板时,可以重点观察一下CPU供电部分使用的电容品牌及容量。目前,高精度大容量的Rubycon红宝石、SANYO、NICHICON、富士通等电容的口碑不错,但一般价格较高。日系的KZG也是不错的产品,价格则略低一些,在一些中低端的主板上经常看到。此外,台系厂商的电容在低端的主板上使用的就比较多了
  
  4700UF的大容量电容颗粒
  
  至于容量,大部分常见的为2200μF的,不少上乘的主板上采用3500μF或4500μF的产品,更有的使用了5000μF以上的巨无霸级电容产品,以保证主板的工作稳定性。就单体电容而言,当然是容量越高的产品越好。但是,电容在板卡上一般是“成群结队”出现的,因此,总容量才是最关键的数据!
  至于电容的临界温度指标,一般不应低于105摄氏度,即它所能承受的最高工作环境温度上限一般为105摄氏度左右;这一指标在家庭使用环境下,是绰绰有余的。
  当然,对于电容,我们除了注意以上之外,还要注意它的焊接工艺;如果主板的电容焊接得东倒西歪,不整齐,甚至出现虚焊的情况,我们要毫不犹豫地将它排除在选购范围之外!
  (2)电阻
  很多消费者都知道主板存在很多“空焊”是偷工减料的迹象,但是所谓的“空焊”并不是指最显而易见的板载芯片空缺,因为这对于一般面向中低端市场的主板而言无可厚非,更不会影响稳定性,仅仅是减少部分功能而已。但是如果发现电阻的位置存在大量空焊现象,那么大家可就得留心了。判断电阻用料是否十足并非仅仅查看贴片电阻的数量,以现今的工艺和成本,做到这一步一点也不难,也不会花去多少成本,真正的关键在于Poly Fuse压敏电阻。
  
  Poly Fuse压敏电阻
  
  这种压敏电阻的主要作用便是提供过压保护。只要在其通路范围内的元件工作在正常范围内,其阻值不会变化。但是一旦通路内电流发生变化或者电压剧烈波动,该压敏电阻立即大幅度调整阻值,从而第一时间保护重要的电子元件和芯片。事实上,这种电阻的工作方式很像我们常见的保险丝,只不过它更为精密。主板上的Poly Fuse压敏电阻一般为绿色、红色或者黄色的贴片小元件,但是由于其成本不低而且要求较高的贴片工艺与设备,因此不少低价位主板中几乎绝迹。我们并不能说没有这种Poly Fuse压敏电阻的主板就一定不安全,但至少这令主板失去如今非常实用的保护功能。
五、细节不容忽视 插槽与接口也有讲究
  对于插槽,我们主要关注它的用料如何,看看是不是名牌、高品质的广为用户认可的厂家的产品。这里要看的是CPU插槽、显示卡、PCI、内存插槽以及IDE设备的接口等等。一般大厂都会使用AMP 、Molex、Foxxconn知名厂商的产品,品质上乘、质量可靠。如果这些插座的质量低劣,在使用这些主板过程中,电脑就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故障,如:内存报警,显卡报警,CPU没有加电,主机加不上电等。因为内存插槽的质量低劣,在你经常拔插过程中,有可能使插槽的金属簧片完全损坏,最后造成整个主板报废。
  
  特别当气温低时,质量低劣的主板就会经常遇到开机后“嘀嘀”直叫的内存报警声,一长两短的显卡报警声等故障,只要你打开机箱,把内存条或显卡拔下来再插上去就会好。但是当气温再明显变化时还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好的插槽因为生产厂家规模大,实力强,在其生产的插槽上一般都非常清晰的商标图案或文字。而小厂的产品因为其批量小,为了降低成本,一般其插槽上没有商标标志,或都只有简单的几个字母。一般大厂的主板,其插槽的质量都比较好。
  
  对于用户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多拨插几次,感受一下插槽是否能够夹紧板卡,即插槽的弹簧的张力否符合要求;查看金属的颜色是否纯正;是否有附加的固定机件,如用来固定显示卡的卡子等等。作为一般用户,我们只要看准品牌购买就可以了。
  
  虽然两种同为SATA串口,但仔细发现却不尽相同,右边图中的SATA四周加入了一圈保护,更有利于安装,安全性能更加出色。
  
  对于接口,如硬盘或光驱的数据线接口,我们主要是观察它在主板上的位置是否合适,是否会影响到IDE设备的连接;然后,仔细地观察它的接口是否有裂缝,它的针脚是否弯曲,针脚的金属颜色是否光鲜等等。另外,在外设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我们还要注意一下主板的其它主板的数量,如USB、火线的接口多少等等。
 六、不能不提的品牌问题
  虽然,在DIY电脑时重点并不是选择品牌,而把性价比放在第一位,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抛开品牌的概念。主板制造工艺繁多复杂,也正是这点考验了厂商的实力。
  有些主板虽然用料做工不错,但由于研发实力不强,所以生产的主板工作时极不稳定,更不用说超频了,而一些一线大厂的产品虽然用料并不起显,但由于工艺、研发实力强,所以超频性能相当不错。
  
  华硕做为主板行业的第一品牌,具备很强的研发实力,产品性能相当出色,但价格略高
  
  选择哪个品牌的主板好呢?这个问题可能是很装机朋友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针对深圳市场可以分为三个档次。第一档:华硕、技嘉、微星;第二档:升技、磐正、青云、映泰、硕泰克、精英、富士康、丽台;第三个档次:华擎、盈通、昂达、隽星、七彩虹、双敏……。只要你是选择以上三个档次的品牌都会不会存在多大的问题。
  
  升技主板的用料及做工都相当突出,产品以超频著称,性价比也相当不错
  
  从做工和稳定性来看,首选华硕,如果从用料上来看,华硕却不如技嘉、微星。升技、磐正都是以超频能力强而出名,相信很多AMD的玩家都应该知道。像:青云、映泰、硕泰克、精英都台湾大厂,性能还是信得过。第三个档次主要是面向低端市场,它们的出货量往往比一线品牌还要大。
  
  华擎主板有着不错的做工及用料,产品主打低中端市场,因此性价比相当突出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主板的附加功能。像目前很多的主板都提供同轴光纤接口,更有些主板提供IEEE1394接口等,虽然这些额外的功能并不会派上太多的用场,但有总比没有强,更何况价格相同,性价比更高。
  
  设计出色的I/O背部接口,能够更加方便用户的使用。
  
  主板的I/O设计也是检验一款主板的标准,合理的I/O不但能够提供丰富的功能,而且非常方便用户的使用,反之,一些主板的I/O设计相当不合理,严重影响的用户的使用。  

 

 

 

 

 一直以来,主板的作用被冠以电脑核心和基石的高度。主板的竞争非常激烈,同样价位/定位的主板,可选择性仍很多。摒除了厂牌喜好,与芯片组本身的特性外,接下来就是用料的豪华度了。用料更是灵魂所在,攸关了系统稳定性与耐用度。调查显示,用料做工成为消费者选择主板时最看重的第一大因素,占据47.31%的比例。
  
  为了怕一时的贪小便宜而后悔莫及,今天我们将教导读者如何看懂主板用料,不被JS的浮夸宣传所蒙蔽。
  一、如何从用料看主板?
  1、色彩缤纷,难道只是为了养眼吗?
  拿到一张主板,最吸引人目光的就是色彩缤纷的各种插槽了,例如内存、PCI Express、PCI、Socket脚座,甚至连PCB板本身也充满了色彩学。虽然色彩不会影响用料,但若主板有着明确的色彩标示,让玩家能更迅速找到对应的插槽,能更快组装好各式电脑零组件,可说大大增加了主板的组装方便性。
  
  虽然并非必要,不过缤纷色彩的主板,通常较吸引人目光;至于组装方便性与插槽色彩并无绝对关系。就像色彩较缤纷的多功能背包,并不代表它机能性很好-----因为按照新的主板规范给接口以及各种插槽使用不同颜色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市场上少数低价位主板因为采用库存接插件而无法做到这一点。比如主板上通常有四条DIMM内存插槽,因为支持双通道的关系,大部分厂商都两两一组,以不同颜色代表双通道的组别。当然一些主板采用两两一组颜色的四条DIMM内存插槽,并非以双信道来区分,懂电脑的玩家,如果没有看主板使用手册,就容易造成误解,以为该主板不支持双信道内存功能。
  2、芯片组,有时南桥更重要!
  就南北桥芯片组来说,各家主板都一样,同样是Intel P965主板的各家芯片组,都是一样的,主要差异在南桥芯片是Intel ICH8或ICH8-R。若要问到底是Intel还是ATi、NVIDIA、SiS或VIA芯片组的Intel Core2 Duo主板比较好呢?这就是见仁见智的芯片组品牌选择的问题了。因此主板厂商都会尽量推出多种芯片组主板,以满足玩家多变性的需求。
  
  南桥芯片因为品牌、型号的差异,多半具有2-6组SATA插槽,部分芯片组还支持了RAID功能,能架设RAID 0、1、0+1、5、10不等。例如Intel ICH8南桥芯片提供了4组SATAII插槽,而Intel ICH8-R则提供了6组SATAII插槽,并支持SATA RAID功能。若本身具有多个SATA装置或SATA RAID需求,就要特别注意SATA插槽数量,与SATA RAID支持性。此外, Intel ICH8系列南桥芯片已经不再支持PATA装置,因此主板厂商都会额外内建PATA控制芯片,提供一组PATA插槽以安装IDE光驱。
  南桥芯片通常提供了6-10组USB 2.0端口的功能,不过主板的背板通常只有4组USB 2.0埠,其它的USB 2.0埠到哪去了?仔细瞧主板,通常在最旁边的部分,具有USB扩充埠,可供玩家连接机箱的前置面板使用,或扩充至后方挡板。例如Intel ICH8南桥芯片提供了10组USB 2.0连接端口,如果该主板没有提供10组USB 2.0连接埠,就有偷料的嫌疑。
  
  3、PCB基板,层数越多越好吗?
  一块主板放在面前,我们最先看到的就是它的PCB,即印刷电路板,它是主板的板基,是主板上所有元器件赖以“生存”的基础。PCB由层数不等的树脂材料粘合在一起制作制作而成;内部采用铜箔走线,叫做“迹线”(“蛇形线”)。一款好的主板,要用好的PCB基板。PCB板的层数越多,主板的根基越扎实,信号之间的干扰就会越少,能够保证主板上的电子元器件(芯片组,电容,IC等)在恶劣的环境下正常工作不受干扰,使用寿命越长,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物理故障的可能性越少,当然成本也就会越高。

人说四层板好,有人说六层、甚至八层的主板比较好?!到底PCB板的层数与主板的优劣有绝对关系吗?只能说,PCB板越多层,主板可容纳的线路也越多,因此可加入的功能也更多。不同层PCB板的交迭,加深了线路设计的难度。不小心弄巧成拙,可能会发生六层板与四层板的功能完全一样,却多浪费了成本。服务器所使用的主板都是6层或者8层板,高档一些的家用商用机使用的主机板使用6层板。目前市场上见到的大多数主板都是用的是4层板(4 layer),对于判断方法,也很简单,层数多的PCB板也就越厚。
  
  相信没有任何人能看着主板的表面,就能断言PCB板的线路设计Layout的好不好。芯片组厂商在开发新平台时,都会提供公版线路设计图、设计要点给主板厂商当作设计范例,主板厂商再据此基点发展出自家的特色。因此,各家主板的线路设计都有芯片组大厂的背书,有着一定的质量保证。值得一提的是,通常同系列主板的PCB板线路设计大致相同,因此旗舰款主板布满了各式组件,而一般款看起来就显的空洞许多,这是因为产品定位、价位不同所致,并非见到空焊点就是主板厂商偷料,厂商大可连电路都不要Layout出来不是更省嘛。例如PCB板规划了两个网络芯片的置放位置,只搭载一个网络芯片的主板价位一定比较便宜,而搭载Dual LAN的主板功能更为丰富,价位一定也较高。
  4、供电模块,处理器的动力之源!
  供电模块可说是主板的灵魂所在。为什么主板的供电模块这么重要?供电模块主要负责了电力输入、转换,并将不同电压的电力输送到主板的各适当位置。若供电模块不稳定或用料不佳,将造成主板寿命降低,甚至导致其它零组件,例如内存、显示卡的损坏。
  国内品牌主板的供电模块以内建在PCB板为主,国外品牌主板则以插卡式设计为多。供电模块内建在PCB板时的阻抗最小,且少了插槽接口转换的多一层连接,传输能迅速也不容易衰减。插卡式的优点是供电模块坏了可以换。就国内常见主板来说,如果供电模块坏了,即使其它组件仍正常,整张主板也无法再使用了,因此供电模块的优劣好坏十分重要。
  一般用户如何看出主板采用几相(Phase)供电设计呢?在这里,我们主要是看电感线圈的数量,通常一个电感线圈(CHOKE)算一相电源设计。因为一相电源的构成,主要包含了一个电源控制芯片(Pulse with Modulation,PWM)、两个金氧半导体晶体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FET)、一个电感线圈(CHOKE)与多个电容所组成,通常单相电路能提供的电流量有限,对于处理器、显示卡功率消耗TDP已经破百的时代来说,三相电源设计主板已是最基本了。
  
   注:单相供电原理
  一相供电设计主要分成输入、输出、控制三部分,输入部分需要一个电感线圈与一个电容,输出部分也相同,而控制部分则由一个电源控制芯片与二~四个MOSFET所构成。以往一个PWM电源控制芯片只能支持一相供电,随着科技的进步,有更多单PWM电源控制芯片可支持两相甚至三相供电;若再搭配一颗控制芯片,甚至能做到两个PWM电源控制芯片支持四相供电设计。因此,以电源控制芯片数量,或电感线圈或MOSFET的数量来判断主板为几相供电,是大致的分法。不过,各家的供电设计皆不相同,RD工程师在没有见到电路设计图前,都不轻易透过目视主板来断言,此主板为几相供电设计。
  
   注:三相供电原理
  多相电源是由N个单相电路并联而成,可提供N倍的电流,主要透过PWM电源管理芯片来精准控制并平衡各相电流,相数越多,输出的电流越接近直流。主板供电模块的相数当然越多越好,因为可以将总电力供应分配给各相位共同负担,所以每对MOSFET的承载电流较小,发热量也相对降低,可以有效降低主板供电模块的散热。MOSFET主要作用在于控制电流并保护电压,是供电模块中最发烫的组件,因此多半覆有散热片。
  
   注:由一个线圈,两颗MOS管和两颗电容组成一项供电,上图中采用四个线圈构成了四项供电
  除了CPU供电,很多主板还对AGP/PCI Express显卡以及内存单独供电,这种设计的好处勿庸置疑。此时每个电源模块单独对相应元件进行电压过载保护,不会因为某个稳压器的故障使系统瘫痪。此外有利于减小公共阻抗的相互耦合及公共电源的相互耦合,大大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也有助于电源的散热。更为重要的是,CPU总线上电压的变化不会影响内存和显卡的电压,有助于在超频时提高稳定性。在十分重要的内存供电部分,一般由扼流圈与MOSFET组成,但是不同的组成方式存在明显区别。

5、电解电容,还是固态电容?
  俗话说:外行看广告内行看工料,一款好的主板,好的电容、电感、电阻、稳压管等各种电器元件精益求精。最常用来评判一款主板质量优劣的要算电容了,相信板卡玩家已经发现固态电容大战已经开打,各家主板、显示卡莫不以全固态电容为号召点。到底固态电容还是电解电容好,各有何优劣点?
  
  在认识电解、固态电容,首先需要了解一下电容的功能为何。因为电脑在运作时,其耗电量并不是固定的,因此所需电力随时在变动。但主板电压调整模块(Voltage Regulator Module,VRM)无法对这些不稳定变化产生够及时的响应,因此透过电容来储存电量,可以随时处理这些细微且经常变动的电压需求变化,并滤除杂波。主板供电模块部分,经常使用的电容有电解电容与固态电容两种,到底要如何辨识电解、固态电容,它们各有何优劣点呢?
  电容器(或简称电容)的英文为Capacitor,电解电容的全名为液态铝质电解电容器,固态电容的全名为导电高分子铝质固态电容器(FPCON)。拿到一张主板或显示卡,要如何简单分辨电解电容与固态电容呢?通常电解电容的外层会包覆一层塑料膜,上头印有电容基本数据,最上方会有防爆线。固态电容的外层直接是铝制外壳,最上方印有电容信息,通常没有防爆线。(小提示:有部分容量较小的电解电容,因为空间限制,因此上头没有防爆线。许多人常将固态电容称为铝质电容,这是不太正确的讲法,因为不论是电解或固态电容皆采铝质外壳,只是电解电容的铝质外壳外,包覆了塑料膜,而让人有此误解。)
  电解电容与固态电容的功能与构造大致相同,主要差别在于介电材料的不同,电解电容以液态的电解液作为介电材料,固态电容则以固状的功能性导电高分子聚合物作为介电材料。使用固态电容的优点,首先是不会爆浆。实验证明环境温度每升高10℃,电容的寿命就会减半。传统的液态电容因为工作时产生热量,会导致液体与铝制外壳发生水合作用,于是水分逐渐减少,从而导致电容功能不断降低和温度的升高,于是形成了一个死循环,最终电容鼓凸漏液,也就是常说的爆浆。
  
  固态电容也会发生爆浆的情形,不过并不会流出电解液,爆掉的固态电容,在主板上看起来有歪斜隆起状,看起来像子弹射出后的样子。简单来说,电解电容爆浆的比例为固态电容的五倍。一般来说,在80℃工作环境中,固态电容的寿命可望高达50,000小时,约5~7年。一颗电解电容与一颗固态电容的成本约差了3~5倍。
  
  另外,固态电容在高频下呈现较低的阻抗,从而即使是在超频的状态下,仍能稳定工作,固态电容能耐高涟波电流,固态电容具有超长的寿命,不同的温度下比液态电容寿命高60%到300%。最后,就是具有耐高温性。我们可以看到,在供电的输出部分,使用固态电容是非常好的。如果,全部使用固态电容,增加成本会比性能的提升来得大,超频也并不会带来很大的提升。
  
  注:黄色的电容颗粒为日系富士通电容,有军工级的称号!
  电解、固态电容都有台系、日系多款品牌可选择,主板厂商为了成本的考虑,经常需要在日系或台系电容间作抉择。一般来说,日制电容的质量要求较为严格,因此容质的耐压性与稳定性都较佳,当然价格也比台制电容高昂。日系电解电容的主要大厂为Chemi-con、Nichicon、Rubycon、Matsishita、Hitachi,台系电容则以OST、TAICON、TEAPO、CAPXON为代表。日系固态电容则有Chemi-con、Fujitsu、Sanyo等,Sanyo OSCON系列因为质量获广泛高度认可,几乎已成为固态电容的代名词了。一般来说,有生产线的品牌厂商在决定采购某批电容前,会自我进行电容的特性测试,测试的部分包括量测连波电流的高低变化,还有寿命测试等。寿命测试是最难进行的,因为动辄几千几万小时的电容寿命,测试时间至少得耗费数月以上。因此,将电容置放于高温潮湿的环境,连续不断烧机运行,将可比较出彼此的优劣。  

 

 

 电阻工艺也要看清楚
  很多消费者都知道主板存在很多“空焊”是偷工减料的迹象,但是所谓的“空焊”并不是指最显而易见的板载芯片空缺,因为这对于一般面向中低端市场的主板而言无可厚非,更不会影响稳定性,仅仅是减少部分功能而已。但是如果发现电阻的位置存在大量空焊现象,那么大家可就得留心了。判断电阻用料是否十足并非仅仅查看贴片电阻的数量,以现今的工艺和成本,做到这一步一点也不难,也不会花去多少成本,真正的关键在于Poly Fuse压敏电阻。
  
   注:Poly Fuse压敏电阻
  这种压敏电阻的主要作用便是提供过压保护。只要在其通路范围内的元件工作在正常范围内,其阻值不会变化。但是一旦通路内电流发生变化或者电压剧烈波动,该压敏电阻立即大幅度调整阻值,从而第一时间保护重要的电子元件和芯片。事实上,这种电阻的工作方式很像我们常见的保险丝,只不过它更为精密。主板上的Poly Fuse压敏电阻一般为绿色、红色或者黄色的贴片小元件,但是由于其成本不低而且要求较高的贴片工艺与设备,因此不少低价位主板中几乎绝迹。我们并不能说没有这种Poly Fuse压敏电阻的主板就一定不安全,但至少这令主板失去如今非常实用的保护功能。
  
  7、电感线圈也有差异!
  电感线圈(CHOKE)的主要作用在于去除高频噪声干扰,它们也是CPU供电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常见的电感线圈有裸露式与封闭式(屏蔽式)两种,构造一样,皆采磁环包磁力线的设计方式,线圈粗细有多种可选择,缠绕的密度也不相同。
  
   线径细、绕组多的普通线圈。这类线圈之所以绕线细密,是因为采用的只是普通的磁芯,因此,需要很多的绕线圈数才可以达到必须的电感量。同时,由于线径较细,所以难以通过较大的电流。而且细而长的线圈具有较大的内阻,也会造成发热量更大。较细的线圈还容易松动,由于音圈效应产生噪音。所以,这种线圈的品质并不是十分理想。绕线圈数较少,但是线径很粗的线圈。由于采用的则是高导磁率、不易饱和的新型磁芯,所以根本不需要很多的绕线圈数就可以得到足够的磁通量。同时,粗导线可以顺畅地流过非常高的电流,并且粗而短的导线很小的内阻也可以有效地控制发热量和防止噪音产生。现在市场上很多名牌的主板就采用了这样的高品质线圈,从而给整个供电部分带来非常明显的性能提升,充分保障了处理器的稳定工作甚至超频使用。
  
  封闭式的电感线圈因为外面覆有铁心外壳提供防磁保护,因此抗噪声能力较好,磁场也不易影响周边装置,外型更加美观。就厂商维护层面来说,DIP设计的传统裸露式电感线圈反而较受欢迎,因为不论哪一家的电感线圈,其脚位设计都是一样的,若有损坏,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更换。SMD设计的封闭式电感线圈,其脚位设计各厂牌不同,没有共规,增加了SMT制程成本,若出问题不易更换。
  8、插件,同样不空忽视!
  对于插件,我们主要关注它的用料如何,看看是不是名牌、高品质的广为用户认可的厂家的产品。这里要看的是CPU插槽、显示卡、PCI、内存插槽以及IDE设备的接口等等。
  插件的好坏一般是看主板生产厂商采用什么牌子的接插件,采用LOTES、FOXCONN、TEKCON与AMP等世界著名的主板接插件供应商供应的接插件,质量上明显要好得多。而质量差的接插件易出现接触不良、弹性变弱、变形等后果,尤其经不起多次插拔。而对于像cpu脚座,AGP插槽扩DIMM插槽这些如此重要的接插件来说,哪怕在接触方面出现轻微的问题就有可能导致系统的不稳定,甚至点不亮机。比如,很多用户都碰到过无法点亮系统,然后重新擦拔内存就能解决问题的故障。撇开内存条金手指质量不谈,很多这类蹊跷故障就是主板内存插槽质量或者工艺不良所导致的。更为恼人的是,这类故障不间断性地发生,而且很难维修。低价位主板在这方面节省成本可谓司空见惯,而这也给用户带来很多不便。
  对于用户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多拨插几次,感受一下插槽是否能够夹紧板卡,即插槽的弹簧的张力否符合要求;查看金属的颜色是否纯正;是否有附加的固定机件,如用来固定显示卡的卡子等等。作为一般用户,我们只要看准品牌购买就可以了。
二、玩家如何选主板?
  1、切记!一分钱一分货
  不懂电脑的PC使用者,要如何挑选一张不偷工减料的主板呢?因为主板产品定位的缘故,即使同样采用Intel P965芯片组的主板,市面上就有N款可选择。比如技嘉推出的P965主板就有11款之多,而华硕的965主板。到商家里说要买一张Intel P965的某某牌主板,若没有指定型号款式,你觉得JS会拿出那一款主板呢?如果JS只想着赚钱,当然是挑利润最高的那款了!当然,有良心的商家,除了利润外,还会挑稳定性较佳,并符合消费者预算的板子来。
  
   
  说到了重点!稳定性。一样是某某牌同芯片组的主板,怎么还会有稳定性的差异呢?难道说比较贵的板子,稳定性一定高于低价版吗?毋庸置疑,599元与999元的Intel P965主板的定位与用料一定有所差异。用料较好的主板,原则上稳定性一定比较好;若没有价格考虑,相信大家都想买最好的。当然,主板厂商在设计一张主板前,最重要的当然是定位与价钱的考虑。价位决定了主板用料的差异,定位也会有所不同。大家都想买到又便宜又好的主板,厂商则想设计出既稳定、功能多、用料又好的主板,不过碍于价位预算的成本考虑,取得最佳平衡点是厂商一直在努力的事。
  就以965主板来说,目前市面上的主流P965主板价位多位于800元到1200元之间,同价格区间的主板,其稳定性应该是几近雷同的。如果特别不稳,不是瑕疵品、也不是BIOS问题的话,那就是硬件组件用料与线路设计出问题了!
  2、不追求全功能性,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大家在选主板时,常常会自问懂这么一个问题:哪个品牌/型号的XXX比较好?“好”的定义是什么,最稳定、功能最多、最贵的那款吗?我们认为,最符合个人需求与预算的款式,就是最适合自己的产品。买主板也是一样,最好的主板是所有功能都贴近自己需求,价位也符合预算的款式。
  我们到电脑城去买主板前,要注意哪些事情呢?商家当然没有那个时间,也不可能让你一一装机测试,或看BIOS超频设定,因此购买主板前,要先做足功课,锁定符合需求的几款主板。例如在意有没有IEEE 1394,想知道BIOS是否可以超频或智慧风扇调校。通常厂商卖产品时,都是扬善隐恶,包装盒上写了满满的优点,因此若没有Gigabit LAN、没有IEEE 1394,甚至没有超频调校等功能,是不会主动提醒的,只能由用户自己发觉。
  3、切莫过分迷信超频主板
  一般来说,超频、极致板的主板,质量要求更为严格。比如华硕对于超频款主板的要求比一般款主板更为严苛,即使是同一系列的不同等级主板的超频能力也一定不同。不过,这并不代表一般款主板的质量较差,只是超频板主板的要求更高。
  以前曾有人进行了简单的统计,真正超频的用户在所有用户群体中仅仅算是九牛一毛。既然超频用户这么少,那么为什么主板厂商还要较劲脑汁打超频这张牌呢?通过和一些网友聊天得知,很大一部份消费者认为能超频的主板会在做工和用料上比较扎实,即使现在不超频,也许以后性能不够用了也会考虑超一下。也许一些厂商正是抓住这样的用户心理,才会不遗余力的推广自己的超频产品。一般来说,超频主板往往采用较为扎实的用料和做工,更有甚者搭配了花哨的热管、内存散热等等功能。对于一位追求稳定的用户而言,这样一款主板60%的价值都已经被浪费了。而且用户还要为那些自己用户到的功能和技术买单,仔细算来实在不值。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打着超频旗号的主板却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但这样的主板往往在价格上十分吸引人。用户在购买这类主板时的确也能够超频,但超频行为会加重主板以及其他配件的工作负荷,很难想象一款“阉割”主板在超频后的寿命能够有多久。所以,消费者在选购主板时应当擦亮双眼,莫让厂商蒙蔽了双眼
  目前一线、二线品牌中的绝大多数主流的高性价比主板均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广大用户完全没有刻意追求豪华做工的超频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