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施工视频:引用 张双凤工笔重彩人物欣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4:56:09

作为极具潜力的人物画家,张双凤始终以个性化的作品实践着艺术理想与追求。1988年,《夏日》、《太平馍馍传说》、《闹灯》等多幅作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并被法国、澳大利亚、比利时、香港等地收藏家收藏。

张双凤近影

  作为极具潜力的人物画家,张双凤始终以个性化的作品实践着艺术理想与追求。与纯粹学院出身的画家不同,她的艺术背景首先来自于深厚的民族民间艺术的滋养和 极高的艺术天分,而客居京华在北京画院进修后,视野和见识又逐渐丰满了她的艺术羽翼,使其近些年的创作,频繁入选国家或省内外各类重要展览,她也因此成为 东北女画家中的佼佼者。

  张双凤的人物画有一种强烈的唯美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主要体现为对“秋天意境及诗意的童年、少年情景”的审美固执。仿佛是对记忆深处儿时自在生活的 “奢华”回味。秋色在她的作品中无论作为“场景”还是色彩,其文化解读、视觉冲击及心理暗示,都体现着画家倾力塑造的“唯美情调”。儿时记忆或者说乡村生 活场域的“华丽”呈现,是她人物画创作的母题。这一母题衍生的画面实际上呈现为一种“幸福的境界”,将一位女性艺术家对“美丽人生”的文化感悟表达得淋漓 尽致。在这里,生活现实的快乐和辛酸、美好与不幸,都消融在秋色的唯美的背面。仔细品味,还会发现她的作品中隐含着一种淡淡的“忧郁”。

艳阳秋

  但是,张双凤并没有着力开掘这种“唯美的忧郁”,或者说她只是刻意地留下这种漂浮在画中人物身上的意味深长,这是她人物画创作的内在“气质”。似乎人物与场景的疏离以及回归记忆的真实性,继而暗示着思虑而非“塑造美丽人生”,正是她艺术创作的又一个走向。

  张双凤人物画的“主观性”,还表现为对民族民俗元素和生活物象的、仪式化整合。显然,她深入地汲取了民间宗教、民间习俗、民间艺术、民间绘画的很多养分, 并赋予了形而上的思考。这种特殊的养分,使张双凤的作品充满了“民族民俗趣味”和浓烈的“地域文化色彩”,更重要的是仪式化整合的生活场域、画面,凸显出 一种那个象征意味。使其作品从一般意义上的“风情画”中走出来,更趋向一种“现代性”的把握。这一点,实际上标示着张双凤创作上的深度和特征,亦是她的艺 术风格所在。正因为这种“仪式化”抽象了日常生活的琐碎,从而又结构了张双凤人物画的探索性,使其作品有了更深的解读空间。作为阶段性的艺术追求,这些以 民族民俗物象、民族民俗文化为母题的创作,形成了她个性化绘画语言的同时也保留了曾诗意栖居的一种日子。应该说在北京画院进修的结果,是张双凤对于这类作 品的把握有了更好的底蕴和张力。

十月·香风

  张双凤的人物画创作,在诗意与唯美,民俗与宗教、季相与忧郁之中,开掘着审美价值和艺术装饰性之间的平衡。应该说,张双凤是个有着极高艺术天分的画家,她 作品中那种“晴朗”心境的视觉化,蕴藏的是一种对人类生活状况“异化”的担忧和修复,尤其她的表现儿时情景的作品,更是对可能消逝掉的这种“乡村大美”的 提示,所以说,这些装饰性非常之好的作品,恰恰是艺术家的一个哲学思考。人类有审美的能力,有塑造美的能力,但也有破坏美的能力,事实上这种那个美好的乡 村生活景象,处在消失之中。从这个层面说,张双凤的创作,就是对物欲时代的抵制,对“唯美人生”的形而上吟颂和挽留。长久以来,尽管张双凤的人物画、花鸟 画始终有比较好的市场,但实际上对于她的作品,美术界还存在着很深的“误读”,这种误读某种意义上说影响了对她作品价值空间的准确判断。现在,张双凤正以 其创作实力和越来越多的作品,引起大家的进一步关注。天道酬勤,我想假以时日,她的人物画、花鸟画创作会给人们更多惊喜。

秋语

  艺术简历:张双凤,女,满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香港国际画院艺委会副主席,辽宁省丹东市政协委员。丹东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鸭绿江画院常务副院长。

其作品有鲜明的地域情怀,她笔下的满族少女、满家孩童可亲可爱,清秀艳丽中透出绚烂之气,给人强烈的审美愉悦。他笔下的牡丹华贵而雅气,令人心折。

  1987年,《洗衣》、《包饺子》两幅作品在美国威尔明顿市展出并被收藏。

  1988年,《夏日》、《太平馍馍传说》、《闹灯》等多幅作品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并被法国、澳大利亚、比利时、香港等地收藏家收藏。

  1988年,《迎春》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93年,《羊》、《马》等五幅作品入选《中国日报》与《香港时事周刊》联合举办的“香港之窗杯”美术作品展,作品全部被收藏。

  1999年,《出行日》入选建国50周年辽宁省美术创作成就大展,获优秀奖。

  1999年,《出行日》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

  2000年,参加首届东北艺术博览会并获银奖。

  2000年,作品《山丫》被辽宁省美术馆收藏。

  2001年,《山里红》、《山娃》入选纪念建党80周年辽沈书画名家作品展,《山娃》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2002年,《村姑》参加辽沈书画名家展,并被私人收藏。

  2004年,《太平谣》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

  2004年,《太平谣》在辽宁省美术大展中荣获金奖。

  2004年,《太平谣之二》获得辽宁省第五届青年美术作品展铜奖。

  2005年,《秋女》获辽宁省首届女画家作品展金奖。

  2005年,《山娃》获得辽宁省现代民间绘画精品大展一等奖。

  2006年,《十月香风》入选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作品被收藏。

  2006年,《山丫》获辽宁省青年艺术展金奖。

  2007年,进修于北京画院,师从于当代著名画家石齐先生。

  2009年,作品《掐春图》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至此,作者已连续三届入选全国美展。

  作品多次在各种杂志及报刊上发表,有多幅作品在美国、俄罗斯、韩国、香港等地展出,并有多幅作品被国内外馆、堂及私人收藏。

掐春图(入选11届全国美展)

满乡风情

乖乖

出行日(入选9届全国美展)

《盛世太平》

《槐乡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