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加工场地硬化:谁援助了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8:50:14

谁援助了中国

2011年07月14日 22:59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作者:夏攀

字号:T|T
63人参与4条评论打印转发

日本,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援华手笔最大的国家,在今年3月高调宣布将削减对中国的ODA资金援助。近些年来,曾在国际援华舞台上十分活跃的英德诸国也曾发出类似声音或实际动作。

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三大盛会在中国的举办,GDP超日本的里程碑事件,如此种种,一次次在很多外国人心里加深这样一个疑问:“中国还需要我们援助吗?”同时也给了许多中国人这样一个底气:“泱泱中华大国,还需要外援吗?”

喧嚣的争议声之外,其实大部分人并不清楚,新中国成立以来,究竟走过了怎样一段接受外援之路。

苏联:武器半价优惠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苏联援华故事,现在的80后、90后只有在历史书中才会看到点滴,但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老一辈人却烂熟于心。大致统一的总结是:苏联支持中国的156项重点工程,派来大批援华专家,后因两国发生矛盾,专家撤回苏联,苏方逼迫中国归还债务,由此加剧三年困难时期中国的困境。

实际上,苏联对新中国的援助是从武器援助开始的。据国防大学徐焰少将的研究,1950年毛泽东访苏,双方于当年2月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宣布对华提供3亿美元贷款用以购买机器等物资,而双方内部议定,这笔钱大部分用于对苏联提供的海空装备付款。

朝鲜战争前夕,苏方支持中国参战,两国签订关于苏联向中国政府提供军事贷款的协定,规定以1950年10月19日中国出兵朝鲜为界,此前订货以全价付款,此后以半价付款。

除半价优惠的武器外,苏方还免费向中国提供了部分武器。据徐焰列出的单子,这批武器很多是比较落后的苏军淘汰货。苏军当时自用AK-47,给中国则提供波波沙-41;苏军用T-54坦克,给中国则提供T-34。

整个朝鲜战争期间,苏方对中方的武器援助总体还是非常可观的。后来毛泽东对金日成说:“我看还是要感谢苏联,它总帮助了我们军火和弹药嘛,算半价,还有汽车队。”

苏联对中国的工业建设援助,在两国人后来的研究中,正面负面评价的都有。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苏联专家的工资由中国支付,但技术的提供却基本是免费,只收取纸张费和复印费。

中国曾对外援说“不”

苏联援华以那样的结局收尾,似乎让国人心有余悸,以至于现在要搜罗改革开放前的援华旧事变成一件困难的事情。

1976年唐山大地震,在各种电视和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努力自救的情景,其实那时也有一批外国机构想加入救灾队伍。

30年后,新华社记者詹奕嘉在一篇报道中这样写道:“唐山,这座上百万人的重工业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整个世界都感到了来自中国的冲击波。当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时,中国却说‘不’??”

中国说“不”是通过《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向国际社会表达的:“自力更生的救灾努力说明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考验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说明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莫桑比克:让中国网友感动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伴随着国门打开,中国也渐渐能以更成熟的心态对国际社会的援助说:“欢迎”。

从1980年末到1981年的水灾开始,历次大的自然灾害,中国都接受了国际社会援助。这一次水灾,中国以并不积极的态度接受了20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向受灾地区捐赠的价值2000多万美元的救灾物资,其中包括欧洲经济共同体提供的价值620万美元的食品、奶粉和食用油。

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同样有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捐赠救灾资金、器材、药品和食品。而这一次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次主动向国际社会提出受援请求。

此后,种种无形壁垒被打破,中国接受国际社会灾害援助时不再犹犹豫豫。

中国人近年最有感触的是汶川大地震期间的国际援助,而这次地震中一些小国穷国对中国的援助,感动了不少中国百姓。

马里捐助12万美元、尼日利亚捐助1.7万美元、朝鲜捐助10万美元、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萨摩亚捐助10万美元??

莫桑比克在此次国际援华的表现让中国人“热泪盈眶”。这样一个当时国内局势动荡、财政靠国际援助维持的国家,也向中国地震灾区提供了4万元人民币的援助。一名中国网友写道:“据说他们领导人到联合国开会路费都没法解决,4万对他们来说可以做太多的事,可现在却拿来支援我们,太感谢了!”

“有特殊政治和历史背景的互惠资金合作”

相比单纯的赈灾援助,其他形式的援华,似乎有更多“含义”在其中。

日本在1979年开启的援华行动曾引起种种猜测。一个当时流行的坊间认识是,“这是日本对中国放弃战争赔偿的一个补偿”。外交部前发言人章启月曾这样解释:“众所周知,对华日元贷款是一种有特殊政治和历史背景的互惠资金合作。”

对华日元贷款最早起源于1979年两位中日朋友的“不经意”对话。一位是日本老共产党员、时任日本贸促会关西本部会长的木村一三,另一位是时任中国交通部部长曾生。木村告诉曾生:“日本政府有一种援外贷款,中国不妨去争取。”

曾生立即上报国务院,时任副总理李先念批示:此事可能是真的,请谷牧同志抓一下。

几经磋商,这笔贷款在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华期间得以落实,金额为500亿日元(按当时汇率约合人民币3.3亿)。这笔日元贷款的签订在当时引起很多国人的不解,谷牧的儿子刘会远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起,奶奶(谷牧的母亲)在电视里看到谷牧与日方代表的签约场面,拿拐棍敲着地板说:“汉奸,汉奸。”

第一笔日元贷款最终用于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港口、铁路、电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