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弹奏教程:中国人幸福感下降 谁谋杀了快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55:06
[导读]什么是幸福?时下流行一种诙谐的回答这样说:“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的确,对于我们的上一辈来说,不愁吃穿、养活子女就是一种幸福。
谁偷走中国人的幸福
爱攀比、不阳光、少奉献,会远离快乐 好身体、有亲情、朋友多,胜万贯家财
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曾对中国国民的幸福感进行了3次调查,其中,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6.64(1-10标度),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到了2009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现在的中国人没有10年前快乐了。
钱多了,幸福少了
32岁的李琳(化名)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在旁人看来,她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工作稳定、收入丰厚,在北京靠自己的打拼有了房、买了车,不久前还嫁人组建了自己的家。但李琳却经常愁眉不展,她告诉记者,自己常不知道整日忙碌为了什么。“快乐、幸福好像离我越来越远了。记得上学时,去校门口吃个麻辣烫,在地摊上买条牛仔裤都会高兴很久,但这两年,已经很少能找到那种幸福的感觉了。”
生活中,像李琳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事实上,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并没有保证国民幸福感的持续增长。美国“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在2005—2009年间,访问了来自155个国家及地区的数千名民众,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评价,并对“是否有足够的休息、能否受到尊重、健康状况是否良好、是否有有益的休闲”等问题进行了回答。研究者据此进行“幸福排名”,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位列125位,香港排名81。
国内与幸福感相关的调查近些年也层出不穷。今年8月10日,在首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上发布的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6.9万参与者中,90%的被调查者有孤独感,46.9%的受访者对生活满意度不太高,19.1%的人甚至表示对生活非常不满意。种种数据还表明,越是生活在大城市,越感到不幸福。
 
七大原因偷走幸福
“幸福感是一种长久的、内在的、坚定的心理状态,并非短暂的情绪体验。”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幸福与否并不是赚钱时的快乐,花钱时的痛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很多和财富无关的因素,例如身体健康、工作稳定、婚姻状况以及人际关系等,这与个人对生活的认识、社会的发展也有很大关系。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伯克利加州大学心理学终身教授、社会及人格心理学专业主任彭凯平表示,经济发展与幸福感提升形成的“幸福悖论”,有着深层次的心理学原因。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们也对现代中国人幸福感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体来看,有以下几点原因。
老爱比较。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远去了。
缺乏信念。在经过20多年冲刺般的财富赛跑后,一些人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种缺乏信念与理想的状态,难以产生长久、快乐的幸福感。
不善于发现阳光面。生活中有许多积极的、好的方面,但许多人却忽略了它们,“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 “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小了自己的快乐”是其真实写照。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也对生活中的负面事件大肆宣传报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但同时也削弱了人们的积极心态。
不知道奉献。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曾显示,在生活中多去帮助他人,能让自己感到更快乐。但现代社会中,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斤斤计较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总算计着“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做这件事值不值得”,就会生活的很累。
不知足。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能知足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有了钱想赚得更多……这些欲望,指使着人无休止地奔波劳碌,硬撑着去争取登上那“辉煌”的顶峰。
相互不信任。社会虽然通讯高度发达,但人们的心灵却渐渐疏远了。现在的人越来越倾向于“右脑”思维模式,而右脑掌管个体、权力、地位等,对于幸福的感受度是0。幸福感来自于左脑的感受,很多时候不是生活中的幸福少了,而是人们不再掌握感受幸福的能力。
过于焦虑。购房、子女养育、家庭养老负担等问题;因为职场晋升空间感到担忧而产生的工作压力;朋友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都成为了中国人的“压力源”。在大城市中,无论老人、年轻人还是孩子,多处于一种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这让人们无法从心底感受到幸福。
想幸福先要知足
“不幸福的生活会让人生病,也会让人寿命缩短。”美国作家、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客座教授贝内克指出,研究已经证实,身体健康和主观的幸福感紧密相连。如果感到幸福,能减少中风、心血管疾病和过敏性反应等疾病,让人的寿命增加7.5岁。因此,中国人一定要学会寻找幸福。
王国荣认为,要想获得幸福,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降低自己的欲望。不要盲目攀比、追逐虚荣,要以知足的心态面对生活,明白每个人的幸福各不相同:也许,你没有华丽的大别墅,却有温馨整洁的家和关心爱护你的家人;也许你没有一呼百应的权力,却有很多和睦相处、亲如手足的好友;也许你没有奢华珠宝、万贯家产,却有千金买不来的健康身体……
致力于“幸福学”研究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莱恩博士指出,经济发展越快,非物质因素对幸福的影响就越大。因此,中国人想要追求幸福,一定要改变一些陈旧的观念,从情感、健康、心态等方面找寻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不追求GDP的他们是给幸福下定义的人
2006年之前,不丹这个只有70万人口的农业国家并没有知名度,但在2006年之后,不丹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因为它被评为全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幸福指数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十三。农民占全国人口80%的不丹人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的幸福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大多数不丹人都比较单纯,生活得简单、快乐,笑容都是发自内心的。这三个男子的眼神都很纯净,孩子们的眼神更是澄澈。这几个幸福的人所在的这栋不丹传统建筑的木窗,绘有传统的彩色花纹。摄影/Christophe Boisvieux/C

 
不丹绝大多数人口都是农民,他们收入不多,刚刚解决温饱问题,但他们都很满足、都很快乐。这几个农民劳动了一上午,正准备在田边吃午餐。他们对艰辛的农业劳作没有抱怨,而是乐在其中,面对镜头,他们笑得多么开心。幸福原来可以这么简单。摄影/Lynsey Addario/C
在世界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把国民生产总值(GDP)当作发展的硬指标,孜孜不倦地追求的时候,不丹的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国王意识到单一强调经济的发展,并不能尽如人意地为百姓创造美满的生活,比如会出现家庭成员分散居住不利于亲密关系的维系、工作时间延长使得父母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等情况。特别对于不丹这样人口稀少、劳动和生活环境艰辛而生态又很脆弱的国家来说,不计代价地一味发展经济而无视全体国民的心理满足感,也就是幸福感,最终将导致国家衰落。所以相对于国民生产总值GDP,不丹提出了“国民幸福总值”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的发展目标。
 
全球幸福指数排名,不丹高居第13名
到底什么是幸福,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不相同,因此对“国民幸福指数”的解释也常常是描述性的,而不像国民生产总值那样容易用数字来精准反映。有着经济学和社会学背景的卡玛乌拉,用他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辅助国王,将国民幸福指数归纳为四个框架—可持续发展、保护和促进文化价值、保护自然环境、推动建立良好的政府治理。在这四个框架下,进一步明确制定了能具体产生幸福感的9大因素,分别是心理与精神的健康、时间平衡分配、社区活力、文化坚韧性和多样性、公共卫生与健康、教育、生态环境、生活水平以及良好的社会治理。
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国王1972年登基后,领导他的内阁政府,陆陆续续出台了不少有利于促进这9大因素的政策。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卡玛乌拉和他领导的国家计划委员会建立了一个用数据量化衡量国民幸福感的测评机制,设计了有72个问题的问卷,在全国进行广泛的基础数据采集。这张问卷清晰而透明地反映了不丹社会民众对生活的满意度,受到了不丹百姓的欢迎,旺楚克国王和他的内阁政府,从此真正走上了为不丹国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