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制柱形散热器型号:淡中真趣现毫端---王翚的绘画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14:18
淡中真趣现毫端 时间:2009-10-05 来源:中国书画报2009年第78期 作者: 点击: 447

清初的“四王”是一个先被人捧上天,后又让人踩在地上,现其价值又被人们重新认识的特殊人物。清代,“四王”是被人极度推崇的,上至皇帝,下至文人士大夫,皆将其奉为正统楷模,“四王”中的王翚甚至被誉为“画圣”(张庚语);但到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却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弯,“四王”被激进人士视为腐朽、没落的典型,是阻碍中国画发展的最大绊脚石,是让中国画走向衰退的罪魁祸首。革命的先驱、艺术的外行陈独秀就曾全面否定“四王”。他认为:“若想把中国画改良,首先要革‘王画’的命。”他在《美术革命》中写道:“像这样的‘画学正宗’,像这样社会上盲目崇拜的偶像,若不打倒,实是输入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的最大障碍。”“四王”的艺术价值被人们重新认识,其作品在艺术市场上再度受到欢迎,则是改革开放后的事了。改革开放后,人们在重新梳理中国画发展历程时,用艺术的眼光,而不是用政治的眼光审视“四王”。人们认识了其独具中国文人意象绘画的艺术魅力和“集其大成,自出机杼”(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的艺术修养,以及借古开今、化古为我所用的艺术理念。

在“清初六家”中,王翚与恽寿平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也是惺惺相惜的艺术知己。王画恽题、恽画王题,成为他们创作的一种默契。这类作品多为他们的得心之作。他们画中的题跋或为诗,或为画论,或为寄友之语,一方面是表达自己对朋友绘画水平的由衷赞赏,另一方面也是以此阐述自己与朋友共同的艺术追求和画学理念。我们这里欣赏的王翚的《断崖云气》(见右图),就是一幅王画恽题的佳构。
  《断崖云气》为纸本水墨,纵94.2厘米,横34.3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王翚此图熔“元四家”的笔墨于一炉,用轻重、徐疾不同的笔墨绘出断崖峭壁,构图饱满,意境空阔。观此画,云气弥漫。山顶上,一条细细的飞瀑倾泻而下,曲曲折折地流入下方的溪流中;山中,树木林立,寺塔、屋宇隐约可见。图中部左侧的石块上,一高士正坐观云瀑,欣赏着幽淡天真之景,感受着其中的高韵真趣。此图多以干笔皴擦,苍茫古雅,墨色润泽处深得倪云林用墨的精髓,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王翚的绘画艺术分为早、中、晚三期。25岁以前为早期,主要模仿古画,笔墨尚未成熟。25岁至60岁为中期,广泛吸取前人优秀的绘画技法,取诸家之长,作画专心。这一时期的作品最为精彩,面貌多、技法精,清丽、工秀、明快的画风受到时人的赞誉。60岁以后为晚期,由于求画者剧增,多应酬之作,故难免粗制滥造,不及中期作品生动。

王翚在《断崖云气》左上方自题:“幽淡天真中有高韵,此元人神髓。生平自谓有得,未尝轻以与人。惟承公先生具此神解,聊尔举似,正石田所谓‘淡中真趣,非涂红抹绿者可比也’。壬子十月廿八日,乌目山下人王翚并识。”由此可知,此图作于壬子年,即康熙十一年(1672)。此时,王翚41岁,正是其艺术创作的旺盛期。这是王翚为“神解”其意的孙承公先生(恽寿平的表兄)所作的一幅画,是他认为得“元人神髓”、“非涂红抹绿者可比”的一幅画。恽寿平也在图上题诗:“断崖云气影模糊,一片荒林溅瀑图。独向毫端窥秘趣,墨林如草笑人无。”王画恽题,珠联璧合,真乃一幅佳构。

淡中真趣现毫端 时间:2009-10-05 来源:中国书画报2009年第78期 作者: 点击: 447

清初的“四王”是一个先被人捧上天,后又让人踩在地上,现其价值又被人们重新认识的特殊人物。清代,“四王”是被人极度推崇的,上至皇帝,下至文人士大夫,皆将其奉为正统楷模,“四王”中的王翚甚至被誉为“画圣”(张庚语);但到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却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弯,“四王”被激进人士视为腐朽、没落的典型,是阻碍中国画发展的最大绊脚石,是让中国画走向衰退的罪魁祸首。革命的先驱、艺术的外行陈独秀就曾全面否定“四王”。他认为:“若想把中国画改良,首先要革‘王画’的命。”他在《美术革命》中写道:“像这样的‘画学正宗’,像这样社会上盲目崇拜的偶像,若不打倒,实是输入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的最大障碍。”“四王”的艺术价值被人们重新认识,其作品在艺术市场上再度受到欢迎,则是改革开放后的事了。改革开放后,人们在重新梳理中国画发展历程时,用艺术的眼光,而不是用政治的眼光审视“四王”。人们认识了其独具中国文人意象绘画的艺术魅力和“集其大成,自出机杼”(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的艺术修养,以及借古开今、化古为我所用的艺术理念。

在“清初六家”中,王翚与恽寿平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也是惺惺相惜的艺术知己。王画恽题、恽画王题,成为他们创作的一种默契。这类作品多为他们的得心之作。他们画中的题跋或为诗,或为画论,或为寄友之语,一方面是表达自己对朋友绘画水平的由衷赞赏,另一方面也是以此阐述自己与朋友共同的艺术追求和画学理念。我们这里欣赏的王翚的《断崖云气》(见右图),就是一幅王画恽题的佳构。
  《断崖云气》为纸本水墨,纵94.2厘米,横34.3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王翚此图熔“元四家”的笔墨于一炉,用轻重、徐疾不同的笔墨绘出断崖峭壁,构图饱满,意境空阔。观此画,云气弥漫。山顶上,一条细细的飞瀑倾泻而下,曲曲折折地流入下方的溪流中;山中,树木林立,寺塔、屋宇隐约可见。图中部左侧的石块上,一高士正坐观云瀑,欣赏着幽淡天真之景,感受着其中的高韵真趣。此图多以干笔皴擦,苍茫古雅,墨色润泽处深得倪云林用墨的精髓,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王翚的绘画艺术分为早、中、晚三期。25岁以前为早期,主要模仿古画,笔墨尚未成熟。25岁至60岁为中期,广泛吸取前人优秀的绘画技法,取诸家之长,作画专心。这一时期的作品最为精彩,面貌多、技法精,清丽、工秀、明快的画风受到时人的赞誉。60岁以后为晚期,由于求画者剧增,多应酬之作,故难免粗制滥造,不及中期作品生动。

王翚在《断崖云气》左上方自题:“幽淡天真中有高韵,此元人神髓。生平自谓有得,未尝轻以与人。惟承公先生具此神解,聊尔举似,正石田所谓‘淡中真趣,非涂红抹绿者可比也’。壬子十月廿八日,乌目山下人王翚并识。”由此可知,此图作于壬子年,即康熙十一年(1672)。此时,王翚41岁,正是其艺术创作的旺盛期。这是王翚为“神解”其意的孙承公先生(恽寿平的表兄)所作的一幅画,是他认为得“元人神髓”、“非涂红抹绿者可比”的一幅画。恽寿平也在图上题诗:“断崖云气影模糊,一片荒林溅瀑图。独向毫端窥秘趣,墨林如草笑人无。”王画恽题,珠联璧合,真乃一幅佳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