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绳拉线 车用刹车:1劲力的获取和爆发——玉门拳功夫揭密(作者:玉奇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33:11
   一个习武者,只有练出了灵捷的身手、浑厚的劲力(功力)并能在动态中自如地爆发出强劲的打击力和掌握到丰富的实战技术及经验,方能称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实搏高手。现将玉门拳有关劲力的获取和爆发的方法介绍如下。
    
一、劲力的获取

(一)绷劲的获取

     绷劲,在玉门拳中亦称为支撑劲,主要是通过形体的五弓表现出来。五弓,是指人体的四肢和躯干即双臂、双腿及整条脊柱。玉门拳认为,欲使人体五弓产生绷劲,只要将五弓上各关节变成圆弧状态并使关节部位含有支撑劲,这样五弓即可获得基础之绷劲,将五弓之间各节松活撑开贯串成一个整体,使五弓各相连处(节)产生相互呼应通连之支撑劲,则人之身形即可形成一个上下通连之整体绷劲(基础整劲)。由此可知,支撑劲是绷劲之基础,人体各节之间一旦失去支撑劲,身形名处之绷劲亦荡然无存。因此,欲取得绷劲,首先就要掌握支撑劲之法。支撑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例如我们用双手推车和用双手抬起物体时两臂内所蕴含的劲力就是支撑劲,此支撑劲之内在实质与玉门拳中所说的支撑劲是一致的,只不过是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罢了。也就是说,在日常的体力劳动中,我们的身上或四肢所产生的支撑劲状态与武术中所要求的支撑劲状态有所不同。日常劳动中支撑劲状态和运动形式显得比较僵拙、呆板和单调,而武术中的支撑劲却是具有弹性和立体性的状态,运动形式灵活多变,无拘无束,随心所欲。那如何才能使人的身形(即五弓)具备有武术中的支撑劲状态呢?玉门拳认为,人体五弓之支撑劲状态,实质上就是人之形体各关节所呈现之状态(即按要求将人体五弓各处之关节做成所需之状态)。例如欲使两腿产生弹性之支撑劲,只要将站立之双腿的膝关节弯曲成弧形状,并将双脚暗暗用劲,比如双脚是平行站立时则脚趾微用劲抓地双膝微内旋外撑;如果双脚是一前一后站立时则前脚暗暗向前微用劲,后脚亦向后微用劲,这样两腿就会自然产生弹性支撑劲。需注意的是,膝部弯成弧形之范围最大不能变成直线,最小不能小于90°。因为膝部弯曲小于90°,则大腿与小腿之间的劲力就会折断而无法贯串;而膝部如果伸直则大腿与小腿之间就会变得彊板无弹性,这两者虽然也使腿部含有支撑劲,但这种支撑劲显得僵拙呆板不活,不是我们武术中所需求之支撑劲。依此方法如将人之躯干(即脊柱)微微向后绷使整条脊柱微呈向后拱之弧形状则上身之躯干即具有弹性之撑劲。此时如将臀胯部略向下坐并向后沉拉使胯关节呈后涵之弧形状态,然后再将上身微向前移至重心在两脚之中间,那么两腿和躯干之支撑劲则贯连成一体矣。这时如果再将两臂之肘关节弯成弧形状并使肩关节舒开(即整条臂保持弧形状向前伸并向两侧微撑移),这样不但使双臂产生弹性撑劲,还可使两臂之支撑劲与躯干、双腿之支撑劲贯连成一体,这就是具有弹性的初步整体支撑劲。保持此整体支撑劲不变,那么人体五弓就自然具有初步的弹性绷劲了。说至此,什么是绷劲?如何使绷劲产生于人体五弓之内?相信大家已明白于心。天机一点破,大家就会感到绷劲并不神秘,亦非难于掌握的劲法。但大家也不要太乐观,因为你掌握到的只是初步的绷劲,并不代表你就能够将获取得的绷劲自如地变化和运用于实战。
     掌握了静态之初步绷劲后如能再获得明师的指点和传授,使人体五弓之绷劲延伸到上下左右前后等多个方向都同时存在时,那么人的身形就会形成一个呈立体性的绷劲状态。在保持此状态下再以躯干为主动来带动人之两臂及手作螺旋滚动或圆转缠绕,且一面运动一面体认躯干和两臂之绷劲的通连程度和绷劲随着运动方向的变化是否仍然保持存在。如能保持在动态中绷劲不丢,则说明学者已初步掌握到定步动态(即活性)之绷劲了。此时再加以步法之纵横或圆转等方法的练习,并能做到重心平稳,身形上下协调一致,完整一体,五弓之绷劲不丢,那么就可以进入下一步即“松沉劲”的练习了。在此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介绍的绷劲练习,实际上就是在定桩和动桩中修练绷劲之方法,获取的方法本来就是说得清、学得会、练得成的实实在的功夫,但有些人就是爱把它弄成复杂和说成虚玄的功夫,使学者如入五里雾。当然,欲使绷劲功夫变得浑厚强劲,还必须进一步的修习,如神意之修炼、气血之鼓荡和松紧之变化等妙法,但只要抓住了本质,再辅以其它方法的练习也不是困难的事了。

(二)松沉劲的获取

   松沉劲,是指在全身无任何僵拙之力,且各关节节节松(舒)开的状态下求取由人体的质量与精神意气高度统一而产生的一种自然之力。因以此力搭于人之身上令人感到很沉,如以抖甩的形式发出,承受者感到犹如被锤击棒打般沉重,力量透骨入内,且施力者全身显得自然松活,故称此力为松沉劲。松沉劲的求取,首在于松,而松功之要,重在精神。只有先做到精神放松,然后身体才能放松。修炼之法,玉门拳分为静练和动练两种。静练之法,可先由无极势练起,即双脚尖微外摆自然站立,双膝微曲使两腿保持有弹性,涵裆松胸,颈直头正,命门微后贴,两手自然垂于体侧,调息使呼吸平缓匀和,放下一切杂念使精神宁和空寂。然后先体验两手臂因受地心之引力而向下松坠之感,并轻轻微摇手臂,这时你就会有两臂的根部像是挂在肩关节处,其余部分(悬于空中)向下垂落的感觉。这种松垂下坠之感,就是我们要体认的“松沉”。接着将两臂松沉之感觉慢慢向双肩体认,再向颈头、胸背、腹腰、胯腿体认下沉之感,这就是“松”全身之法。松全身,重在以神行之,空空寂寂(即忘掉身形)以求取先天之真性,但后天之意切不可过重。如此循序渐进练习体认,自然就会有呼吸匀静轻缓和全身松空之感,也只有这样练方能使精神真正的放松。由无极势求取身松有一定的体认后,可将双手臂轻轻抬起环抱于胸前站成抱球桩势(也称浑元桩),也可侧身站成三体桩或八卦桩或搏击桩等桩法。站桩时,全身各关节筋肉在松的前提下要力求开展,内含绷劲之法,以求伸筋拔骨之效。此时桩法的要点是头顶脚踏,气呐丹田,呼之于腹,以神意将全身各关节,节节舒(伸)开,意气贯注其间,并体认全身只有骨架节节挺拔之外,所有筋肉均向下松沉,这样才能真正通过松练出沉劲和获得养身健身之效果。以上就是桩功内外兼修之正法之一,望习者认真悟验明辨。松沉劲静练有所体认后,即可进入动练学习。
松沉劲动练之法,开始可先从双臂练起,这一步骤玉门拳称为“沉手”功夫。双脚平行自然站立或双脚一前一后侧势站立均可,以肩关节为动源(圆点),将双臂自然向上平行抬起至与肩平,然后以意想双臂突然失去上抬之力源,使双臂以自身之重力向身体两侧落下,并用心体认双臂自然向下沉落的感觉,如此反复练习,直至双臂能随心所欲向下沉落为合格。此法虽简,但效果极大,可使习者迅速获得双臂向下发出很重的松沉劲。向下发劲之法,只将抬起之双臂迅速向下甩落即可。习者可将此发劲之法击打在另一受试者之手臂上,便知此劲之沉猛决非虛言。练双臂向下沉落有一定的体认后,再以沉身之法融入练习,以达身臂合一,并加上多个方向的运动练习,这样便可练出武学真传中之整体松沉劲。需知,松沉劲之松与沉是相互作用的,可以说,沉是松的目的,松是沉的阶段;沉又是检验松的效果,松的越好,沉的就越佳。有了松沉劲,出手打击才有穿透力。因此练习松沉劲,必须以神意导形,方能练出形神意气力合一的整体劲。在自己独练有一定的收效后,可找来一武友,将自己体会得的松沉劲搭放在其之臂上或身上,并体认以自身之“整”施放给对方,向对方承受我之“整身”的感觉。如此循序渐进的练习、体认,你就自然会感到真传功夫的奥妙所在了。需指出的是,松沉劲的运用是离不开绷劲的,绷劲是任何劲法之基础。
   因篇幅有限,本文只能介绍出绷劲和松沉劲之法,尚有螺旋劲、空灵劲等劲法的练习只有以后另于书中介绍了。但习者掌握了绷劲和松沉劲后,亦可初步进入下一步即“劲力的爆发”练习了。

二、劲力的爆发

练绷劲和松沉劲已初成,方可练劲力的爆发。现将初级整体绷劲的爆发和整体鞭劲的爆发介绍如下。

(一)整体绷劲的爆发

1、以整体绷劲催动目标的体认。
     以整体绷劲催动目标,是指用绷劲将另一站稳之人(目标)催动使其飘浮或站立不稳,目的是验证自己掌握绷劲的程度和身形势法是否正确。这种方法是将身形之五弓做成一个互相通连之整体绷劲,以手或小臂做为与目标的接触点,双臂除了保持成一定的绷劲形态外不能单独自律运动,而是由身体(即身弓)和步法(下肢两弓)做为启动源,以达身步一动,手即催进将目标“绷浮”的目的。这种方法表面上看是以手或小臂将目标催动,实际上是以身体把目标撞起的方法,也就是获功夫真传的老拳家所说的将整个身体放于对方身上的方法。因为我方是以“整身”放在对方(即目标)身上,所以对方就会觉得我之力很沉重浑猛而难以阻挡。例如我方将双手臂抬于胸前持成环形的绷劲状态,沉身稳步,肩节舒撑使双手臂与身躯、两腿形成一个相互通连之整体绷劲,以掌根或小臂外侧搭在叧一人(即目标)之胸前,然后以身步催进,双臂撞对目标而受到目标之反作用力时,如仍能保持坚固的绷劲(撑劲)状态不变(实际上是以身撞两臂向前催进),那么对方(目标)必定难以阻挡而被催动飘浮。以此法之要领为宗旨,可灵活变化手与目标接触的方式(如一手在前另一手在后,以前手与对方为接触点来催动对方;也可将纵向催动目标变为横向催动等等),以体认在不同的状态下是否仍能保持双手臂的绷劲(撑劲)不变(即不丢劲)以及两臂与身躯(身弓)、双腿(下肢两弓)的绷劲通连情况。如练出在不同的受力状态下都能做到全身的绷劲不散,即可进入下一步即“绷劲的快速爆发”的练习。
2、绷劲的快速爆发
有了前一步骤(即以绷劲催动目标)的基础后,那么练本法就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了。只须将整体绷劲催动目标之势态变成以直撞、抖撞、前扑、旋发等法向目标(可以沙袋为目标)快速击进,即是绷劲爆发的方法。只要反复悟练,多看明师示范,自然能水到渠成。为了让大家更易于理解,现举例一法加以说明,以悬挂式的沙袋为目标,双脚一前一后侧身对之。双臂抬起成抱球桩之绷劲势态,然后以身、步催动快速向沙袋撞进或扑进,同时以环抱之双臂的掌根或掌背或小臂外侧击撞沙袋,如能将沙袋击出而双臂之绷劲状态不散(即小臂虽受力但不独自內弯或肩节不向后移)为对要领。熟练后,再将击打的目标改为人(即找另一人双手持靶作为目标),如能将双脚一前一后站立的伙伴(即作为目标之人双脚不能平行站立以正面对着我方发力击打的方向,因为受击之人这样站时其背后无脚支撑易于飘浮而无法验证出我方发力之程度)击出则习者发力即已有所成。到此如习者能再进一步刻苦悟练以打出穿透力,并做到在多方位的动态中都能随心所欲的发力时,那么就可进入实战训练且已具有一定的威力了。

(二)整体鞭劲的爆发

     鞭劲,就是用皮鞭或胶绳鞭或钢丝鞭等鞭种打出的劲力。拳术中的鞭劲,就是以腰身(躯干)为主导,带动胳臂和手挥甩或挥抖出的劲力。初学鞭劲者,开始可先从只甩或挥抖两臂练起(即局部鞭劲),当两臂抖甩自如顺畅后再以腰为主导带动整条臂进行挥抖练习,最终目的是为了练出整体鞭劲。整体鞭劲练成后,在实战中打到人身上可产生强大的渗透力而造成严重的伤害,故望习练有成者当慎用为佳。
1、挥甩(抖)双臂的练习
开始可先练上下抖(挥)甩双臂之法,例如两脚平行或一前一后站立,身躯不动,先将两条胳臂各自从体侧向前向上举起至极点,然后两臂各自迅速向下向后挥甩抖落;接着又从后下迅速向上挥甩至极点再向下甩落。如此反复练习,次数以自身的体能而定。双臂上下挥甩熟练后,再练横向(即左右)挥甩,熟练后再加练斜上、斜下的挥甩。当练至向任何方向都能够随意挥甩(或抖)时,即可进入整体鞭劲的练习。
2、整体鞭劲的练习
在单独抡甩双臂练习的基础上加入整个身体的同动配合,并且是以身带动双臂挥甩而出的鞭劲,就是整体鞭劲。例如以双臂向下或向上发出整体鞭劲时,可先侧身站成抱球桩势或搏击桩势,并按求取整体绷劲之法调整好身形(双手握成空心拳),然后身体骤然下沉(以尾椎带动),同时以身带臂迅速向下猛力挥甩(抖),握紧拳头,身、臂合一,全身上下一体,劲力贯达臂手(这就是向下发的整体鞭劲)。接着身体迅速向上拔起(颈椎向上领起),脊椎向前上弹射,同时以身带臂、手向前上挥抖,力由脊发,劲达臂手,身、臂、手合一,意要放远,目视双手(这就是向上发的整体鞭劲)。熟练掌握向下或向上发整体鞭劲后,再向横向(即左右)、斜上、斜下等方向发力练习,练到随意向任何方向都能够自如地发出整体鞭劲时(含动步练习),那么整体鞭劲爆发之功夫就已有所成了。
练习整体鞭劲,最重要的是全身整体绷劲不能散,要求腰身发出拧簧反弹的抖劲,眼、身、手、腿、意、气、力合一,往返迅捷,一气呵成,劲发猛若炸雷,神魄勇往。玉门拳之鞭劲,突出了往返技击的特点,实战性极强,只要练到了劲发自如和体悟到其内在要领及技法,并多参与实战以总结经验,自然能做到鞭劲在“往返”发放之瞬间敌即跌出之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