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黄页钟表公司大全:油画《生命的礼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8:27:25
巨幅油画《生命的礼赞》又名《废墟下的光亮》

四川蓥华镇中学有一位叫邓清清的漂亮女孩,5·12地震后被埋在废墟中,为战胜黑暗和恐惧,她打着手电筒默读课本为自己壮胆,用她的坚强战胜了死神,终于被成功营救出来。
2008年5月12日下午,什邡蓥华镇中学教学楼垮塌以后,一百多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中。5月13日凌晨,当成都军区特种大队官兵救援时,发现一个女孩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这个女孩儿叫邓清清,她的故事感动了中国,但遗憾的是这个故事并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
“清清,那个美丽好学的女孩,你们看见没有?”在救助现场,蓥华镇中学初一一班班主任陈全红一直关心着一个名叫邓清清的女孩子。在她心中,这个贫困家庭里的小女孩,人穷志不穷,常在回家路上打着手电筒看书。
在乱石堆中,每看到一具学生的尸体被挖抬出来,陈全红就会默默流泪,"他们一天前还是活蹦乱跳的,咋一下子就变成了这样呢?"
终于,邓清清被武警水电三中队的抢险官兵救了出来。让陈老师与官兵们感动的是,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陈全红一下子哭了,抱着清清连说:“好孩子,只要你能活着出来,就比什么都好。”
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马冰、绍亚川、秦文清、忻东旺、朱春林、雷波、马琳、刘建平、林森、王克举10位艺术家,通过集体创作的方式,花了3天时间将该故事创作成了一幅撼动人心的布面油画,名为《生命的礼赞》,被企业家史玉柱以1000万元认购收藏,并放在今日美术馆进行展览。
参与创作的艺术家给记者讲述了这幅画背后的故事。原来,史玉柱只是接过了爱心传递的第一棒,这幅画将继续义卖,直到筹款6000万为灾区建震不垮的学校。而记者还了解到,在这幅画作的创作过程中,重庆人、海军创作室的专职画家秦文清成为关键人物,他在灾区花了48小时寻找到了这幅画的主人公邓清清。

',1)">
旅美专职画家马冰是《生命的礼赞》的主创者之一,央视《我们》栏目的主持人王立芬在听到邓清清的故事后,最早就是和他联系,希望能通过绘画的形式,为这个感动中国的故事留下一份珍贵的影像资料,并把该画赈灾义卖。
马冰告诉记者,听到王立芬的转述,他首先是震惊,然后几乎是没有经过思考就答应创作,他认为“这是艺术家的责任”。随后,他立刻联系了当年和他一起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高研班的同学,“全班14个同学,生活在北京的有10个,这10个同学都是一口答应了下来”。记者了解到,除了正在赶往成都参加救灾的秦文清,9位艺术家迅速聚集到今日美术馆,在没有任何图片、影像的情况下,开始“空想”创作,而提供给他们的只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范本。
10人共绘,各施所长分工协作。
一幅2米×6米的油画,让10个艺术家来画,且要看上去天衣无缝,就像出自一人之手,这样的要求,对于任何创作者来说,都是一个极大挑战,难怪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会说:“要将10个性格各异,且都非常具有个性的艺术家聚集到一起创作一幅作品,本身就不可思议。”
清华大学教授忻东旺向记者揭秘了他们的创作过程:“绍亚川、马冰负责整体框架和主题,我比较擅长画细节和静物,就被安排刻画人物表情,每个人都各司其职,谁画钢筋,谁画桌椅,我们都有明确的分工。”
其间靳尚谊先生、詹建俊先生和钟涵先生为创作出谋划策,并表示了极大的支持。
寻找感觉,复原现场真人当模特。
创作中,艺术家们不断地重读简短的故事,但能得到的创作灵感太少了,几位艺术家最终商议,要复原一个地震废墟现场。为此,他们找来了一个中学女孩充当模特,在今日美术馆的地下室,让女孩躺下,把门板等物品覆盖在她身上,虚拟出了一个废墟现场。艺术家们就以这个现场拍摄的照片为参照,完成了《生命的礼赞》的初稿。在初稿中,看书的女孩还是请来的小模特。马冰回忆,从开始创作到彻底完稿,花费了整整3天3夜。
就在9位艺术家们在北京绞尽脑汁创作的同时,正从老家涪陵赶往成都参加救灾工作的海军创作室的专职画家秦文清,也承担起了在灾区寻找邓清清的任务。秦文清赶赴灾区的时间是5月23日,那时正值灾区救援的关键时期,要在灾区寻找一个普通小女孩,秦文清也没有底。在《面向民兵杂志社》主编的帮助下,凭着军人身份,秦文清终于到达了故事发生地——什邡蓥华镇中学,不过让他失望的是,邓清清并不在此地,她的班主任透露了一个不确切消息:“她可能还在双流第一人民医院。”

 
找到她时,正在看《感受母爱》。
赶到双流第一人民医院,当医生告诉秦文清面前的女孩儿就是邓清清时,秦文清有些不敢相信,因为他从这个女孩儿的眼中看到了与她年龄不相符的坚毅。而更让秦文清诧异的是,在医院过道的临时铺位上,面对周围嘈杂的环境,这个小女孩儿依然在认真地看着书,她的手上捧着《感受母爱》,旁边还放着一本《观后感、读后感》。秦文清称,邓清清显得非常大方,热情地称呼他“解放军叔叔”,面对秦文清拍照的请求,邓清清欣然应允。至此,该故事中的主人公,终于被相机定格,不再抽象。为了找到邓清清,秦文清花费了整整48小时。
迅速换脸,邓清清成了主人公。
秦文清迅速将照片传回了北京,艺术家们随即在初稿上换脸。马冰介绍,他们对邓清清在画作上呈现的表情思考了很久,“首先我们觉得她应该是一个励志的形象,所以眼神中必须要有坚毅的感觉,但我们同样要突出她在废墟下的恐慌、痛苦、期盼。在画完之后,从四川赶回的秦文清还对这张脸作了最后的修饰,最后呈现出的邓清清,脸上脏脏的,而且还有伤痕。”
  
在断壁的狭缝中
在黑暗的废墟里
你是一个奇迹
咀嚼着课本里的精神食粮
凝聚着坚持的勇气
用手电筒微弱的亮光
将稚嫩的生命延续
在受灾的人群里
在抗灾的队伍中
你是一名战士
经受着饥饿与死亡的考验
你变得坚强而无所畏惧
以纯朴天真的心灵展示出
活着的真正涵义

油画《生命的礼赞》通过画家们饱含深情的笔触,细腻生动的再现了当初这感人的一幕。画中小姑娘邓清清在冰冷漆黑的废墟中,充满希望与坚定的眼神,以及那种灾难面前孩子所表现出的巨大的勇气与力量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
(文字引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