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村雄峰商城:中国还需要日本的“施舍”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4:09:45

中国还需要日本的“施舍”吗?

 

 

邱 林

日本政府7月12日决定将2012年度对华援助额维持在42.5亿日元,比2011年的46亿日元减少了“仅仅”7.6%。这让日本媒体炸开了锅。日本《产经新闻》近日进行的民调显示,日本98%的受访者认为“不应该继续对华援助”。由于日本一些媒体缺乏对中国整体进行冷静、全面观察的报道,导致将近80%的日本民众对中国“没有亲近感”。

有这样的社会背景,政治家便要以更为激进的方式,来表现自己为顺应民意,作出对邻国的某些外交决策。今年2月,时任日本外相的前原诚司曾指示外务省“大幅削减”对华援助,但他的指示并没有得到日本外务省的认可。日本外务省认为大幅削减援助额“可能会使出现好转征兆的日中关系再度恶化”。因此,外务省6月底拟订的对华开发援助内部方针并没有大幅削减2012年度对华援助额。

分析人士认为,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导致日方减少对华援助的重要理由。由于经济援助是指发达国家或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及其所属机构、社会团体通过提高资金、物资、设备、技术或资料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和提高社会福利的具体活动。现在,削减或停止对华援助的背后表明了日本对中国的重新定位。

日本这样做,一方面是他们的心理不平衡,另一方面,在中国国内也出现了一些不再需要对华援助的呼声。30多年来,日本对华贷款或援助累计约320亿美元,而现在日本已把大规模的低息贷款停了,只留下一些小额的无偿援助。况且,从2000年以来,日本开始对ODA(政府开发援助)进行每年审查,并规定要考察接受国的军事和民主情况。

确切地说,日本对华ODA项目的三个部分中,90%以上都是需要偿还的贷款,所以并非白送那么简单。从2000年左右开始,一些日本人却过分地强调了援助的功能,而忽略了这些贷款中国人是要还的。虽然利息低、还款时间长(30到40年),但毕竟是要还的。而且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中国的日元贷款就已进入了偿还期。

况且,日本无论给中国提供的贷款条件多么优惠,其实都不会做“赔本”买卖,只是利润多少之别。而这类国际援助的第一受益方往往是援助国的相关企业,其次才是受援国企业。这是因为日本的各类贷款均有一个前提条件:即贷款总额中有一半以上需要采购援助国企业的设备和技术。

实际上,日本对中国提供的援助越多,本国企业受惠越多。这是不争的事实。日本的汽车制造业、家用电器、机器制造业等关键行业在过去30年中充分享受到日本对华援助项目的甜头。资金在中国转了一圈,最终又流回日本,许多日本企业对此心知肚明。日本用援助中国的资金养活了成千上万的日本企业。

中国不仅仅是简单的受援国,在某种程度上,它对日本而言也是个“援助国”。在过去30年中,中国用自己的两大资源援助了日本。第一大资源是中国有限的稀土和能源为日本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第二大资源就是廉价的中国劳动力,正是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日本,为日本的人均GDP高出中国10倍作出了间接贡献。

其实,日本对华经援是双方的事情,既有日本给不给的问题,也有中国要不要的问题。就日本而言,存在着一个为什么、如何提供经援的问题;就中国而言,也要根据中国自身需要来考虑为什么接受、如何利用经援的问题。经济援助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互惠互利的。坊间常说的“赔本赚吆喝”在国际援助中是基本不存在的。

更为重要的是,日本的援助绝不是对中国的施舍,更不是对中国的恩赐。如果日本人认为对华援助是对中国的施舍,就这么一点点资金,还要费那么大的劲,其实中国不要也好。更有人将日本的援助与当年中国放弃战争赔偿联系在了一起,认为日本的援助是应该的。由于种种原因,日元贷款不能作为补偿战争赔偿资金,如果能的话,仅仅300多亿美元吗?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