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丽缇保养秘诀: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情况调研资料集(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54:54
发展与研究:农村环卫事业发展任重而道远——江苏省淮安市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情况调研

焦从太
随着淮安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市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2005年淮安市政府投资7600万元,在苏北率先建成了日处理能力为1100吨的王元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消纳淮安市辖五区一县的生活垃圾,淮安市辖四县已投入使用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1座,计划年底建成使用的1座,已建成的垃圾资源再生厂1座,还有一座正在立项;在乡镇已建成垃圾转运站55座,今年还将完成15座,城区现有垃圾转运站52座,市、县共有垃圾运输车辆123辆,全市环卫从业人员4771人,在农村已初步建立起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各个县(区)均建立起“一支保洁队伍、一批收集设施、一个运转机制和一个长效制度”的“四个一”垃圾管理机制。但由于我市地处苏北平原,农村人口比例大,各乡镇(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经济脆弱,用于环境整治和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的费用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较低,垃圾无序管理和随意处置,导致“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现象在部分村镇还有没得到彻底改变,严重影响和危及农村生态环境及群众生活。虽然我市已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但按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在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整治方面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一、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现状
近年来,淮安市围绕农村垃圾治理和环境整治进行了积极探索,扎实推进环卫城乡统筹工作,通过开展“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一系列活动,“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初步建立。但从全市来看,由于农村底子薄、基础差,加上各地经济条件、发展水平不一,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不容乐观。
(一)农村生活垃圾的构成十分复杂
过去,农村垃圾以厨房剩余物以及菜叶瓜皮为主,大部分以堆肥、沤肥、直接还田等传统处理方式进入自然生态循环系统。现在,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农村生活垃圾成分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次性用品废弃物明显增多,尤其是塑料袋、废电池、光盘、农药瓶等在生活垃圾中的比例逐年增大,另外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乱丢医疗垃圾现象,将用过的药瓶、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胶管等随意丢在沟渠、塘边,严重污染了环境。其中许多成分危害大、难降解,依靠传统的方式根本无法处理。加之垃圾收集和处理系统不健全,随意弃置的垃圾成为农村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不仅污染大气和土壤,孳生蚊蝇、老鼠等,还会产生大量毒性很强的渗滤液,经雨水冲刷渗入水体,严重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垃圾收运体系建设的基础薄弱
近几年来,我市各县区和城管环卫部门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大力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全面清理了沟渠河塘和农民集中居住区、房前屋后的垃圾,许多积存多年的垃圾得到清除,乱倒、积存、暴露垃圾大为减少,脏乱差的现象得到一定治理,全市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得到一定改善,初步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垃圾处理工作城乡二元分化严重,在不少农村还存在着“垃圾围城”的现象,原因在于:
一是认识、宣传不到位。由于长期受“自扫门前雪”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加之缺乏对生活垃圾污染知识的宣传,导致广大农村居民普遍对生活垃圾污染危害性缺乏认识,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特别是在以分散居住居多的乡镇,生活垃圾“遍地开花”的现象普遍存在。随着农村现在使用的不可回收、一次性用品的增多,这些平时倾倒在房前屋后、渠塘沟边生活垃圾有的几十年也不会腐化,像电池这样的化学用品如不进行处理还将会对土壤、地下水造成巨大污染。所以用“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来形容农村环境状况是很贴切的。
二是人员、设施不落实。从运作主体来看,目前我市各乡镇生活垃圾都是由城管部门和乡镇来负责收集、转运、处理。按照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要求,应做到按照比例配备保洁人员,居民点设垃圾箱,村建设垃圾(房)池,乡镇建有垃圾转运站,最后由城管部门统一清运至县级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填埋或焚烧。但由于投入的经费、人员少,首先造成负责生活垃圾收集的部门作业大多只限于集镇、村内主要干道以及村部等区域,不能辐射整个行政区域;其次造成乡镇、村组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经济条件差的乡镇在村一级果壳箱、垃圾房设置上数量很少,镇一级没有建设垃圾转运站,缺少转运车辆。从而导致各村组的生活垃圾无法转送集中处理,造成农村的户外垃圾处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组保洁、村收集”工作的缺失,直接造成垃圾收运体系从源头上断裂。
三是收集、转运不及时。由于“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刚刚建立,导致规模小的乡镇生活垃圾做不到日产日清,通常每隔2-3天甚至更长时间才清运一次,造成垃圾清运不及时和不彻底的情况。且由于没有专业运输工具,大多数乡镇以人力手推车作为主要垃圾收集车,垃圾运输车使用的基本是农用车或拖拉机,基本没有密封,运输过程中泄漏,散落情况严重,造成垃圾的二次污染。尤其在夏季,垃圾清运不及时、不彻底以及抛洒滴漏的垃圾所产生的恶臭、害虫等污染,不仅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生产,还会引发疾病,威胁健康。
四是处理方式不达标。目前我市不少乡镇多采用集中简易填埋方式,大多数乡镇均建有简易垃圾填埋场。由于乡镇经费有限,多数乡镇、村庄缺乏收集、中转设备,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乡镇或村虽然能将垃圾收集起来,但处理方式非常简单,往往只是运至一些远离居民和水体的废沟废塘,基本上采用露天堆放,没有任何覆盖、防渗措施。其实质就是将垃圾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从有人的地方转移到无人的地方;将分散污染变为集中污染,垃圾污染情况令人堪忧。

二、生活垃圾污染带来的危害
我国在“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并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建设目标。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是农村村容整洁的重点内容。农村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问题,不仅影响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而且严重威胁城乡居民生命健康。
(一)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造成各类资源的严重污染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总量的增加,加上农村分散居住的特点,使得农村的生活垃圾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源。长期进行简易填埋将占用并污染越来越多的土地资源,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由于没有防渗处理,垃圾渗沥液直接流入地下水,加之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对洗衣粉、塑料制品的依赖性高,随意倾倒生活垃圾将必然导致地下水的污染,过去农村清澈见底的小沟小河,现在已变成了臭不可闻的污水沟。垃圾堆体长期裸露,有机物发酵产生的废气无时无刻不在污染着周围的空气。
(二)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势必影响经济发展速度
“先污染、后治理”的办法会给政府带来巨额的成本,更会大大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如一味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搞突击式的经济发展,或者经济发展之后公共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那么将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严重障碍,是与科学发展背道而驰的。农村垃圾污染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百姓生活质量不但得不到提高,带来的将是乡村变得难以住人,造成“垃圾围城”现象愈演愈烈。
(三)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必然危害人们的健康
垃圾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使蔬菜、农作物富含有毒有害物质,而这些物质通过食物最后被人体吸收;垃圾露天堆放更会造成蚊蝇滋生,老鼠猖狂,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农村生活垃圾,使井水变绿,使河水变臭,使近年来农村患病人数猛增。即使是转移到简易垃圾处理场地,由于现在的生活垃圾成分相当复杂,既没有分类,也没有任何处理,甚至没有掩埋,所散发的废气和造成的污染,无论给运输沿线的农民,还是给垃圾场地附近的农民的生命健康都带来了不容低估的威胁。
三、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治理的几点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环境保护,而农村垃圾治理则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工程,是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也是改善投资环境的发展工程。应以制定好“十二五”规划和开展新农村建设提升行动为契机,将农村垃圾治理作为重要内容,尽快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垃圾治理长效机制,不断改善农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
(一)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对垃圾污染危害性的认识
各级领导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清经济发展与环境整治的关系。不能只顾一时、不顾长远;不能以上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为手段来换取一时的发展;不能以消耗子孙后代应享有的环境、资源为方法来获得阶段性的经济增长。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是有悖于科学发展观的,也不符合国家所提倡的低碳经济、绿色GDP。
应采取有计划、有步骤、多渠道的宣传形式,把道理讲明、原理讲透、方法讲清,让全民认识到垃圾污染的巨大危害,形成人人珍爱环境、保护生态的良好氛围。充分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宣传农村环境卫生典型、推广各地经验,用典型教育农民、用典型激励工作,激发他们净化美化家园的热情。宣传农村环卫工作的意义和相关政策措施,普及农村环境卫生知识,使他们转变观念,改变陋习,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使垃圾污染所带来的危害在农村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全社会参与、全民共建的良好社会氛围,使“保护农村环境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的意识深入人心。
(二)编制专项规划,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列入各级年度工作考核目标
既要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素质,更要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改变领导干部传统的政绩观念,就要树立经济发展是政绩,环境保护同样是政绩的理念,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列入干部考核体系之中,放在同样的地位加以重视。把农村生活垃圾整治目标与年度经济发展指标一同下达、一同考核、一同奖惩,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可以采取“一票否决”原则,使领导干部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起来。
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应将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作为下一步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统一部署和行动,破解农村垃圾污染难题。科学编制农村垃圾治理专项规划,对相关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政策措施做出统一安排部署。开展农村垃圾专项整治活动,集中清理农村积存垃圾,实现城乡垃圾清理全覆盖。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将其纳入新农村建设考评体系,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

(三)加大经费投入,加快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
首先乡镇一级政府要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保障乡镇垃圾处理运行经费的投入。但就目前来看,乡镇一级财政毕竟有限,单纯依靠他们投入,往往只能保障人员工资和最基本的基础设施费用的投入,这势必导致在稍大型基础设施(例如中转场)投入的时候遭遇资金“瓶颈”。在建设大型环卫基础设施时,应积极争取国家、省政策及资金支持,采取多种渠道融资,不断探索市场化投入和运行机制,解决当地政府压力。市、区两级政府还应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整治专项经费以及基础薄弱乡镇环卫经费的投入,实施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以奖代补”措施。此外,还可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出台相关政策,适当提高垃圾清运收费标准,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
(四)理顺管理机制,使农村生活垃圾整治长效化
将农村环卫工作纳入城管环卫部门管理,实现农村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处理,形成城乡一体的垃圾处理机制。按照属地化和专业化双重管理的原则,健全农村环卫管理机构,在各乡镇建立环卫保洁队伍,并在各村按人口数量配备保洁人员,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体系。
市一级环卫部门要以“规划先行、以城带乡”为原则,编制乡镇环卫专业规划,明确乡镇垃圾处理设施的布局、规模以及实施方案,加强业务指导、检查督促。农村环卫管理机构,在各乡镇设立环卫所,充实环卫人员,并在各村按人口数量配备若干名保洁员。根据农村实际,因地制宜选择垃圾处理模式。在城郊,实行“村收集、镇中转、区运输、市处理”,保洁员收集村里垃圾,环卫所运送至中转站,经过中转站压缩后,由区城管(环卫)部门运往市垃圾处理厂。在远郊,实行“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保洁员收集村里垃圾,环卫所将垃圾运到中转站进行压缩,然后运往县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
(作者:江苏省淮安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市专家组来足调研农村垃圾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本报讯(记者 沈秀梅)近日,市区县经济学会会长周建中率专家组来足,就其研究的课题“重庆市农村垃圾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在我县进行实地调研。
县领导刘光耀、陈建华,环保、农委等部门和部分镇街负责人参加了交流会。
课题组主要就我县当前农村垃圾污染现状、处置现状进行了了解。据了解,课题组成员除了有市区县经济学会成员外,还有重庆大学的两名教授,他们将深入全市多个区县,了解农村垃圾的污染现状,并将垃圾进行采样分析。他们的研究,将对我市解决农村垃圾污染问题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课题组表示,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农村垃圾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开辟一条新路把这个问题有效解决;而农村垃圾污染问题也处于城乡统筹建设中的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这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将产生一定影响,因而农村垃圾污染现状亟待解决。
乡村垃圾污染引发关注 市人大代表将提交议案

即墨市鹤山路上一处桥头的垃圾很影响美观。
本报关于乡村垃圾污染的连续报道引起市人大代表重视。在看到本报的连续报道后,市人大代表也为此献计献策。7月17日,素有“马大炮”之美誉的市人大代表马鸿冰表示,他打算近期联合多位人大代表,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调研,并将提交议案。
景观大道桥头堆满垃圾
即墨市鹤山路东段风景旖旎,被称为即墨市的景观大道。7月17日上午,有读者向记者反映,在这条景观大道龙山街道东程哥庄村路段,路边堆着大堆垃圾,十分难看。上午10时许,记者沿着鹤山路驱车行驶 ,很容易就找到了这堆垃圾。记者看到,这堆垃圾一半堆在路边的桥头上,一半堆在路下的河里。
这条南北流向的河宽约50米,河道里长满了青草,记者站在桥头上向南望去 ,草丛中竟露出多处这样的垃圾堆。在村口乘凉的村民介绍说,这条河一直流到南面6公里远的墨水河里。记者随后沿着河边向南探访,走了500多米远,就在河道东岸发现3堆垃圾。河道经常受雨水冲刷,没有大规模的垃圾堆,但垃圾也是随处可见。
村民痛斥垃圾污染
家住莱西市水集街道的赵先生向记者介绍说,村西有一条宽约50米的水沟。村民长年累月向沟里扔垃圾,死狗烂鸡、家里吃剩的食物,都往这里扔。现在这条沟里已形成一条100多米长的垃圾带,这条沟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臭水沟。赵先生说,他家离这条沟很近,家里的苍蝇、蚊虫特别多。由于这条沟一年三季散发着臭味,再热的天家里的窗也不敢开。
“你们关注乡村的垃圾污染,真是深得民心,希望你们的报道能掀起一个清除乡村垃圾的热潮,根除垃圾给村民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危害!”赵先生表示,他将义务参加垃圾清除活动,以实际行动表示对此事的支持。
即墨明年解决这一难题
即墨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园林环卫处主任邵守玮介绍说,该市每吨20余元的垃圾处理费由市财政拨款。尽管如此,偏远乡镇往灵山固体废弃物处理场运送垃圾,运费仍吃不消。在加强要求乡镇妥善处理垃圾的同时,该市的大信镇“村镇固体废弃物处理场”正在加紧建设,今年将投入使用,该市西部乡镇的垃圾将全部运到这里统一处理。另外,该市在东部乡镇的固体废弃物处理场也已选址,明年肯定会建成使用,因此,即墨市明年将率先根除乡村垃圾处理难题。
盼多部门联合执法
龙泉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的孙主任介绍说,为了清除村庄里的垃圾,该镇特意购买了三辆垃圾清运车 ,在21个村庄等场所设置了31个垃圾中转站。他们还招聘了十余名环卫工人,每天及时把这些中转站里的垃圾清运到填埋场。但有的人图省事,出门就倒垃圾,给环卫工人增加了工作量。还有的人干起“地下环卫队”的工作,晚上帮企业偷着倒垃圾,只要把垃圾拉出厂区,随便找个路边就扔掉,让人防不胜防。孙主任表示,该镇现已组织多个部门组成执法组,对这样的“地下环卫队”进行暗访打击。另外该镇正在增设中转站,并发动居民提高素质,不要随意扔垃圾。
据青岛市建委城镇化办公室的谢主任介绍,要控制农村垃圾乱扔弃的现象,需要多部门联合执法,包括城管部门、环保部门等,多方联合管理才能从源头上控制住垃圾乱扔的现象。
人大代表马鸿冰
将展开调研并提交议案
青岛市人大代表马鸿冰素有“马大炮”之美誉,他看到本报报道后对记者说:“这种景象真是触目惊心,让人看了非常心痛。”马鸿冰说,他感觉本报的报道非常及时,“我打算近期联合多位人大代表,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调研,收集数据,然后分析并提出看法和解决的办法,把这些做成议案。”
“关键还是政府的关注度小了,建议政府对此立项。”马鸿冰说,只要工作迅速开展,相信青岛的农村环境会在三至五年内就可以有大的改善。
人大代表王林
宣传和投资应双管齐下
市人大代表王林表示,以前农村重视畜禽养殖和农田耕作,很多人乱扔生活垃圾,但靠畜禽很快就能处理掉。而如今城镇化速度加快,不可降解的生活垃圾越来越多,但原有的生活习惯未变,导致农村生活垃圾增多。同时,由于资金受限等因素,相关部门在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方面也很无奈。王林表示,政府应该设立专款专用制度,加大整治力度。
文/图 记者 焦恭森 孙倩 陈界交
环境与规划学院:新农村建设之农村垃圾堆放问题调研


7月26日,环境与规划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济宁小分队暨“三农”政策宣讲之后,发现邹城市田黄镇周边农村的垃圾堆放随意且无人治理,于是队员们便再次走访了周边的农村,尤其是对垃圾污染比较严重的村庄展开了深入调研。
对于大家伙的再一次到来,周边的村民们倍感欣喜和诧异。有些热心肠的大婶就问是不是昨天的“三农”政策宣讲还没结束,队员们连忙解释道,我们是来村里看看咱们新农村建设情况,将对村里的垃圾露天堆放进行深入调研。说明来意之后,队员们便兵分三组,每组两人,去村民堆放垃圾的地方进行了取样调研,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村民的垃圾堆放意识进行研究分析。
初步调查显示,很多村庄的田头、路旁、水边以及干涸的河道均成了天然垃圾箱,每个村的垃圾堆放都存在很大的污染问题。村民随处堆放垃圾,从不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村里对此现象并无制止,也没有人对堆放的垃圾进行综合治理。在个别村庄,有些垃圾堆放点竟然“布局”在河流附近,大量不可降解或难以降解的无机物长期堆放,农药瓶、废电池、普通塑料袋等污染物品随处可见。同时,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村庄生活垃圾的产生量都在日益增大,污染程度也在相应的加深。
通过调查问卷研究分析,村民的垃圾堆放污染意识太过浅薄,缺乏必要的环保知识,对自身影响和破坏环境的行为缺乏足够认识和自我约束,不按规定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没有对垃圾随处堆放这一不良习惯加以重视。此外,绝大部分村民没有意识到垃圾随处堆放造成的污染和危害,不知道垃圾随处堆放会严重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影响村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针对以上种种情况,队员们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和一些垃圾随处堆放的污染常识,向村民详细说明了垃圾随处堆放的危害:随处堆放的垃圾会在腐败菌作用下降解产生渗滤液,渗入地下并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威胁村民和牲畜的健康安全;同时,垃圾中的有害物质还会改变土壤结构,致使土壤的净化能力日趋饱和,土壤质量也明显下降,缺乏大量且必要的营养元素,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妨碍植物和农作物生长。队员们还建议村民要管理好家里的牲畜,实行圈养方式,建立沼气池,让微生物集中对粪便进行降解处理。
最后,队员们在认真听取了村干部和村民的意见之后,考虑到村民的具体利益,综合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策略,如强化宣传,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对垃圾进行必要的综合利用和回收,建立垃圾污染责任到人制度,还包括全村的垃圾堆放点按一定面积合理布局,建议村民合伙出资建造沼气池等切实可行的建议,得到了村干部和村民的认同与支持。
据悉,环境与规划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都基本开始了返乡之后的社会调研,深入农村基层,关心民生大计,调研新农村建设情况,以促进自身发展及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提升,让队员们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的重点、要点,实现专业特长的实质性飞跃。
农村垃圾处理问题——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数量在不断的膨胀,大多数村落垃圾随意倾倒在村边,使农村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垃圾的收集处理已成为困扰农村建设的一个棘手问题。现在的农村生活垃圾已不再是简单的麦秸、草灰,如果进行简单的掩埋和焚烧,将会对土地和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所以,不论是政府或农村的人们都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农村垃圾怎样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调查如下:      一、农村垃圾处理的基本情况。
1、村民自己设置垃圾堆,有各种污染;垃圾按照就近原则处理,村里没有相应的机构去处理垃圾,去维护环境。
2、村附近的可利用垃圾收购站数量少,而且大多数村民也无收购兴趣,无进行整理后出售的动力。当然也有个别村民认识到垃圾处理的重要性,但是政府并没有设立有关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我村对于垃圾处理,虽然建立了垃圾池,并且安排了相应的人员来处理垃圾,但是对于垃圾的后期处理却也没有办法,只是倒在村后或是河边。
3、垃圾危害意识和垃圾自分类观念不够,某些地方垃圾遍地.无人处理,自觉性不强,随意焚烧,空气污染严重。由于农民对垃圾的危害认识不足,因此在处理垃圾上就显得极为随意。村里虽然建了垃圾池,但村民总是就近将垃圾倾倒在河里等;有的人对动物尸体等不经任何处理,随意丢弃在河边;村街道也没有垃圾桶,可见从村委那里就没有认识到垃圾污染的严重性,没有给村们一个要保护环境建立一个意识。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思想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村们对于垃圾的危害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是知道垃圾很脏,很臭。但是更为严重的他们并没有都认识到。村委也没有对垃圾的危害方面的知识对村们进行宣传教育。其次是政府对垃圾处理问题的重视还不够,给个村用于处理垃圾的经费还不够。
2、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生活垃圾增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生活变好,但是生活垃圾也随之增长。不益腐蚀的“白色污染”也增多了。还有一些不必要的包装产品也走向了农村。
3、垃圾的最终处理问题。村里虽然有相关的垃圾清运安排,但是垃圾运走后,也只是堆放到河边或者是填埋焚烧,这是不够的,它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会带来问题,可能会污染了土地和空气。
三、对农村垃圾处理的意见和建议。
1、广泛宣传,提高思想认识。要加强对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要进一步广泛宣传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治理污染的紧迫性。
2、要号召村民,尽量减少日常生活垃圾,或是回收利用。并且提倡使用那些能够在短时间内自然风化的塑料“垃圾”,减少“白色污染”。村民也像城市一样,“零包装”。要简化、减少包装、同时也使用可利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
3、要建立相应的垃圾处理体系,对垃圾做集中处理,不能随意的堆放。而且政府也应该要重视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重要性,对各村要给予经济上的支持。还要组织一些垃圾处理的专家到农村进行宣传和帮助指导,毕竟村们和村委都没有着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没有足够的认识。
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做好垃圾处理都不是政府或是公民单方面就可以做好的。它需要所有的力量都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才会有进展。在次,希望大家不仅从个人做好环保,也要告知身边的人。还有政府也要去支持和鼓励农村的垃圾处理工作的进行。最后,我们所生活的大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都来维护他的美丽。
川环办函[2011]90号
关于开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调研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环境保护局:
今年,省政府办公厅在《关于印发四川省2011年度政务调研要点的通知》(川办函[2011]84号)中将四川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列入了专项调研课题。为高质高效完成省政府确定的调研课题,按照厅领导的指示,请你们对辖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情况进行摸底调查,认真统计各县(市、区)、各企业固体废物产生、处置、贮存情况,总结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措施和经验,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填写《四川省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置情况统计表(2010年度)》,于7月31日前报省环境保护厅。
联系人:环境保护厅政策法规处王忠,电话:86112160
四川省固体废物管理中心毕朝文,电话:86110374,传真:86198698
附件:《四川省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置情况统计表(2010年度)》
(此件挂网,并传真发出)
二○一一年六月十日
附件:
四川省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置情况统计表(2010年度)
单位:                       (盖章)                                填表日期:    2011年  月  日
废物名称
年产生量
(千克/年)
本单位利用、处置情况(千克/年)
委托处置情况(千克/年)
废物贮存情况(千克/年)
利用量
处置量
排放量
委托本省
企业处置量
委托外省
企业处置量
数量
地点
工业固废
建筑垃圾
矿山尾矿
工业企业固废
生活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
乡镇生活垃圾
农业固废
畜禽粪便
秸秆
农膜
农药废弃物
危险废物
医疗废物
电器电子废物
重金属类废物
其他危险废物(列入国家危废名录的)
合  计
填表人:                          电话:                        E-mail:
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固废污染整治情况调查及建议
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城建环保资源组
市政协社会法制与三胞联谊委员会港澳台侨组
为进一步促进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的实施意见》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今年市政协将“加强农村水环境整治,建立健全水环境保护长效机制”问题列为十一届三次常委会议协商议题。以市政协社会法制与三胞联谊委员会为主,联合农工党海宁总支,具体组织实施本课题调研。经过二个多月的调研考察和分析研究,现就我市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固废污染整治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对策分析如下,供课题组参阅:
一、关于我市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固废污染整治工作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围绕创建国家级生态市的目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通过“小康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逐步整治,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和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及管网建设
结合省级生态镇创建,我市开展了镇区污水工程建设,各镇污水收集支管网建设成效显著。到目前为止,我市各镇污水收集支管网建设累计完成100公里,建设泵站15座,今年共新增65家排污企业入网进入污水厂集中处理,6个镇镇区生活污水入网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率超过70%以上。在污水管网难于铺设的自然村,结合“小康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和生态家园建设推广无动力生物净化池建设,几年来累计建成生活污水净化池2125组(处),共3.04万立方,解决了部分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的问题。
2、大力开展“生态家园”工程
生态家园工程是农业部推广项目,是选取自然条件好的自然村落和居民点,开展以污水处理、垃圾收集、村庄美化、道路硬化等一系列工程,以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06年我市在56个村组开展了生态家园示范点建设,涉及农户4569户,建造污水净化池6392立方,推广户用沼气池241只、共7139立方,建造大型沼气池9个、共1250立方。目前,我市“生态家园”受益农户达到1.47万户;累计建造沼气池1307只、共3.61万立方;累计建成生活污水净化池2125组(处),共3.04万立方。
3、深入开展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工作
在05年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的基础上,以建立农村垃圾集中收集长效保洁机制为重点,以推行农村垃圾收集有偿服务为突破口,认真研究新方法,不断完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工作,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到目前为止,全市共设置垃圾箱11130只,发放垃圾桶56024只,落实镇、村两级保洁员996名,垃圾清运车743辆,日处理垃圾达452吨。此外,开始实施农村垃圾集中收集有偿服务方案的村已达34个,实现垃圾箱到垃圾桶转换的村有27个,实行“户集、村收、镇处”的镇(街道)达到10个,全市农村垃圾集中收集有偿服务的运作体制逐步完善。
几年来,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固废污染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一是充分重视,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固废污染治理工作,每年通过责任状的形式分解下达任务,年中督查,年底考核。二是部门协作,共同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固废污染治理涉及农业、建设、环保、财政、城管等多个部门,在治理工作中,各个部门通力协作、发挥合力,共同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固废污染治理工作。三是多方筹措,加大投入。多方筹措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固废污染治理资金,通过市补贴、镇配套、农户(企业)自筹等多种方式,解决了大部分资金问题。
二、关于我市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固废污染整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这次课题调研,我们也清晰的看到,我市农村从整治的内涵和范围来说,还远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大多数示范村和整治村存在着整治内容单一、整治范围窄小、整治标准不够高、农民群众受益面不够大的问题,长效管理机制也不完善,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环境卫生面貌存在不同程度的回潮,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农村环境整治的任务十分艰巨。
1、建设资金严重缺乏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固废处理系统属于公益性项目,需要大量公共财政资金投入。由于市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十分有限,镇、街道配套资金严重不足,加上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村先富起来的能人、民营企业家的捐助意识还远没有到位,更谈不上受益农户的部分投入。目前我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覆盖率偏低,垃圾固废的收集处理只做到“户集、村收、镇处”的阶段,大部分镇、街道没有建设垃圾压缩中转站或中转房,只能临时找一块农田进行无“三防”措施的简单填埋,且大多已趋于饱和而等待进入市级垃圾填埋场。
2、认识不到位
随着农村群众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固废收集系统的呼声较高,但各个镇、街道对实施农村生活污水系统和垃圾固废收集处理系统建设的认识不到位,工作缺乏主动性。同时,农村群众并没有意识到其在农村环境整治中的主体作用,缺乏参与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致使我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固废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工作明显滞后。
3、农村外来人口聚集给工作增加难度
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生活习惯的差异,给农村环境带来了较大影响,给我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固废收集处理系统的建设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长效管理机制还远没有有效完善。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固废污染整治工作的建议
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确保村容整洁的有效措施,是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建设现代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为此,建议如下:
(一)加强领导,切实推进
农村生产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固废收集处理系统的建立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关系到为我市发展工业腾出环境容量,为加快我市发展奠定良好环境基础,意义重大深远。建议市政府要制订和完善目标责任制,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发挥政府统一协调和政策导向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明确职责,分工协作
各镇、街道、市各有关部门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落实责任,整体推进“小康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完善组织协调和考核验收体系,把“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三)加大投入,多方筹资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要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发挥财政导向作用,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各项补助。各级各部门的项目资金(特别是镇村资金的相配)要配套集中使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集成效益。要坚持“谁出资谁得益”的原则,引导农民群众在农村环境整治中出劳出资,引导农村先富起来的能人、民营企业家积极向农村的环境整治提供捐助。运用市场机制,引导金融部门、社会团体、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投向现代新农村建设。
(四)强化宣传,积极引导
要综合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宣传力度,全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这项工作的良好氛围,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典型示范,让农民群众亲身感受到村庄整治带来的好处,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通过村级基层组织的宣传发动,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建设自己美好家园。
(五)全面整治,落实长效
1、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因地制宜地探索符合各地农村实际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方式,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逐步建立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可采取集镇纳网、集中处理、分户处理等多种方式,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要充分体现“生态污水、人水合一”的理念,采取净化沼气池、四格式厌氧池、湿地无动力等适宜处理技术,积极鼓励采用有(微)动力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2、垃圾固废污染整治,在“户集、村收、镇处理”的基础上建立起城乡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实现“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 运行体系。加快完成镇级垃圾压缩中转站或垃圾压缩中转房建设,压缩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应建造污水处理设施进行达标处理后纳管排放。提高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加快推进市垃圾焚烧厂的建设,试行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
3、在全面整治的基础上,要坚持整治环境与转变人的观念一起抓,突击性整治与经常性的管理一起抓。强化政府管理,把长效管理工作统一纳入镇、街道、村和有关职能部门日常工作中去,并确立财政资金正常补助制度,确保经费落实。要全面推行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有偿服务机制,探索河道保洁和镇、街道保洁队伍的一体化管理思路,避免水陆两路队伍相互扯皮,要稳定农村保洁员队伍,通过公开招聘、公众测评、定时考核等方式,将报酬与保洁工作成效挂钩,择优汰劣,切实提高保洁成效。
4、在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固废污染整治过程中,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本部门、本系统的技术力量和技术手段,积极为各村庄、各农户提供相关技术服务,特别是要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工作,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成效,新农村建设扎实稳步推进。
加快建立“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机制
李崇禧在成都调研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时强调
本报讯(记者 周前进)1个月前,我省召开现场会全面部署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机制建设。这项工作落实怎样、进展如何?2月11日,省委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李崇禧率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前往成都双流县调研,强调要认真贯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的批示指示精神,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把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机制建设好、运转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垃圾污染问题,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深入开展。
李崇禧一行来到双流县黄甲镇一里坡村、文庙社区和彭镇羊坪村,实地检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三个地方均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工作体系,实行网格化管理,增添环卫设施,垃圾桶上标识了“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让人一目了然。文庙社区还试点建设了有机垃圾池,通过堆肥发酵处理,使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李崇禧叮嘱,一定要建立完善垃圾处理机制,搞好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最大限度减少和降低环境污染。
随后,李崇禧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成都市和部分县(区、市)贯彻落实现场会精神情况汇报。
李崇禧对成都推进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建设给予肯定,他指出,“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是生态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的有效办法,是解决农村面源污染的根本举措,各地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地制宜地抓落实,务求实实在在的成效。成都要走在前列,发挥带头作用。一要完善规划和实施方案,列出时间进度表,搞好试点示范,不断扩大覆盖面,建好农村垃圾“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机制。二要配备好人员和设施,特别是配齐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保洁人员和监管员,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三要抓紧制定垃圾分类目录,搞好宣传培训和教育引导,使群众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四要加强督促检查,把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建设情况纳入“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加强考核,逗硬督查问责,推动工作落实。
关于加快我市农村垃圾治理的调研报告
农工党济南市委
环境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垃圾污染日益加重,已严重影响我市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就此我们专门到有关部门和县市区村镇进行了调研。虽然我市农村垃圾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农村垃圾乱倒,风刮满天飞满地跑,污水到处流的状况还很普遍。我们建议结合新一轮新农村建设和制定“十二五”规划,应将农村垃圾治理作为重要内容,尽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垃圾治理机制,以加快改善我市农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
一、        我市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些年,我市就农村垃圾治理进行了积极探索,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但从全市的情况看,由于农村基础差、起点低,各地发展水平和经济基础差距较大,我市农村垃圾治理存在问题还比较多。
1、农村居住分散,垃圾构成复杂。随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农村垃圾已由原来的菜叶瓜皮变化为塑料袋、农膜、农药瓶、废电池、建筑垃圾、工业废品及病死腐败的动植物体等,这些垃圾难降解、危害大、严重污染环境,依靠传统的方式根本无法处理。这些垃圾不仅污染大气和土壤,孳生蚊蝇,还会产生大量有毒的渗液,经雨水冲刷渗入水体,严重危及饮水安全,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因环境和饮水污染出现的地方病和区域性癌病发病率明显升高的实例很多,有的地区个别村连续几年青年入伍体检无一人合格,这些与当地工业垃圾、生活垃圾污染有直接关系。因此,以上问题如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影响我市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农村垃圾量大,收集处理垃圾的能力严重不足。随着农村生产生活的快速发展,农村垃圾数量快速增加,仅生活垃圾按每人每天产生0.3-0.4公斤计算,全市农村垃圾一年大约40-50万吨。我市目前垃圾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为2800吨,而市区每天产生垃圾3500吨,尚缺700吨的缺口。这就造成了我市城郊大量垃圾不能收集或收集起来也难以得到统一处理,所以经常出现城郊地段垃圾成堆的现象。“三县一市”和长清区虽然都有垃圾处理厂,但仅能处理县城垃圾而已,并且只有平阴和章丘市实现了无害化处理,其他还是用简易填埋的方法。广大农村地区根本就没有垃圾处理终端设施,多数乡镇村庄没有收集、中转设施,大量垃圾随意处理或堆放在村外的沟壑和河道里。
3、垃圾治理机制不完善,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多年来垃圾管理工作一直是城乡分治,城市垃圾有城管局(环卫局)管理负责,农村则一直处于无政府状态,城管局(环卫局)虽然开展了一些环卫进农村活动,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使得该项工作开展还很不到位,近郊经济条件好、发展快的村镇、社区垃圾收集清运做的比较好,而远郊和其他县(市)区的乡镇农村则是处于各自为战和无人管理的状态,由于缺乏城乡一体的垃圾收集清运处理机制,导致我市远郊和广大农村垃圾无人管理造成环境的污染。
4、缺乏资金投入和宣传引导。没有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就不可能建立起垃圾管理体系,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我市环卫收费还是按13年前的济价费字第103号文件所定标准,所收经费很难维持今天的人工费和机械支出。另外对农村垃圾处理和环保意识的宣传引导工作做的也不够,广大农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建议:
1、加强领导,理顺关系,尽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垃圾处理体系。建议结合我市“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新一轮新农村建设提升行动,将农村环卫工作纳入城市管理中,实现全市农村垃圾统一收集、统一清运、分类处理,尽快建立起全市城乡一体的垃圾处理体制,按照属地化和职能管理建立健全农村环卫管理体制,在乡镇街道设立环卫所,按实际需要安排专职环卫人员,在各自然村按人口数量招聘一定比例的保洁员,实现村收集、镇中转、区运输、市处理;在远郊县市实行村收集、镇运输、县(市)处理的模式。保洁员收集垃圾后有环卫所将垃圾运到周转站进行分类、压缩,然后运往县市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加大各级财政支持,加快环卫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垃圾处理能力。
2、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原则,各级财政要设立垃圾治理专项资金,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财政持续增长的投入机制。将农村垃圾实现统一管理,必须提高垃圾处理能力。要加快垃圾厂的新建和扩建工作,各县市已有垃圾处理厂的要加快提高处理能力,没有的要加快建设。各县市可尝试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合理选址建设新的垃圾处理厂,以优化设施的整体布局。新建项目特别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必须建有配套的环卫设施,凡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予审批。可适当提高垃圾清运收费标准,以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
3、加大政策支持,加强宣传引导,以保证农村垃圾处理工作顺利实施。加强宣传、加大政策支持是保证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实施的重要措施,政府是公共服务的主体,垃圾处理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随着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在加大对农村垃圾治理的投入和加强宣传的同时,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以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用政策吸引和鼓励各方资金和人才支持和参与农村垃圾治理项目建设,探索垃圾治理工作社会参与的新路子。我们坚信有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全市人民的积极支持和参与,我市农村垃圾治理工作一定会越来越好,省会济南的气会更清、天更蓝、山更绿、人更美,社会发展会更快更和谐。
三明市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调研报告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发展生态农业,整治农村环境,切实解决农业和农村面临的污染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也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这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原则和方略后,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新农村建设内涵明确规定,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推进,争取“十一五”期间能够明显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整体面貌。为此,近期农工党三明市委会按照农工党省委的统一部署组成两个调研组,深入三明、永安两地农村开展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调研活动。调研组先后走访、考察了三明市三元区莘口镇、岩前镇和中村乡三个乡镇和九个行政村,以及永安市西洋镇、安砂镇和槐南乡三个乡镇和三个行政村,详细了解乡镇、行政村的基本情况和当地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乡镇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农村沼气建设和改水改厕的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摸底,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明市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基本情况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乡镇都是以种殖、养殖等为主要的收入方式,均设有环卫站并有相应数量的环卫工人。乡镇生活垃圾处理以填埋、焚烧和随处堆放三种方式为主,乡镇所在地均建有数量不等的有化粪池的公共厕所。
1、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初见成效。据统计,2003年全市生猪出栏152万头,存栏112万头;牛出栏3万头,存栏12万头;家禽出栏3100万羽,存栏1342万羽。全市畜牧业产值21.8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65%,畜牧业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2002年市委、市政府就下达了《关于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通知》,加强对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在全市十二个县(市、区)完成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禁建区、禁养区的划定工作,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进展。同时成立三明市农村沼气示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农业局长任常务副组长,协调全市项目组织实施。市委、市政府连续二年把农村沼气示范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市级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农村沼气示范工程专项经费。目前,我市已建成沼气池约3万口,遍及全市十二个县(市区)100多个乡镇。
2、农村生活垃圾得到一定程度治理。绝大部分乡镇都设立了垃圾中转站,并有专人负责打扫、清理和运输。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如三元区中村乡、永安市安砂镇均建了垃圾焚烧炉。
3、工业污染及农药、化肥污染得到初步治理。对一些影响周边环境的污染企业实行关、停、并、转,限期迁移。同时充分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低污染、无污染的笋竹等加工业,对废弃物实行定地堆放,集中焚烧,实现物质综合利用。同时加大对现在污染企业的综合治理,实现达标排放。
4、农村改水、改厕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投入改水资金2131万元,新增饮用自来水8900余人,还投入1939万元新(改)卫生厕所3.62万个。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市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说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量的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主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治理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尚未引起高度重视,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想依然存在,没把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工程,更多的是体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对较低,造成治理资金投入上有一定困难和不足,制约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如修建一个公厕所需费用20多万元,资金缺口很大。
2、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措施尚不到位。目前我市畜禽养殖污染主要采取沼气池厌氧、回收沼气的初步治理办法,仅是减轻污染,并不能真正解决污染环境问题。这种处理方法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规模大的养殖场沼气用不完,对外排放既不安全又浪费资源。二是沼渣、沼液产生量大,回田利用不彻底,而且大部分仍然超标排放。同时沼气池建设也存在设计、施工不够规范、沼液、沼渣利用率低等问题。大多数养殖户和规模养殖场只是将粪便拾起来出售,未建设沼气无害化处理设施,而绝大多数散养户对于残留的粪渣、尿以及食物残渣等普遍采用水力清理的方式,形成了大量的粪水混合物。对这些粪水混合物的处理方式一是将其排入河流,二是排入附近的池、湾或低洼处,三是自然渗入地下,四是部分施入农田(较多的施入菜园)。可以说,这些污水流到哪里就污染到哪里,不但会对地下和地表的水质造成污染,也会对当今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3、农村生活污染比较普遍。大部分农居点的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沉淀后就直接排放或渗入地下,少数的生活污水甚至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可以迅速渗入地下,表面看来对农村环境污染不大,但正因为如此,对地下水的污染就非常严重了,长此以往对农民的居住环境以及农业生产是非常不利的。虽设有环卫站,但我市环卫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中转站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增加了管理难度。
4、农村改水、改厕各地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市地处山区,经济欠发达,农村改水改厕工作进展缓慢。据统计,目前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68.83%,农村无害厕所普及率为39.52%(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67.41%和47.62%)。我市农村因水媒、肠道引发的传染病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不少,群众饮水改厕的愿望迫切,而改水改厕重在大量资金投入。据统计,农民个人投入占总投入的70%,所以改水改厕工作各地发展不平衡,有些地方进展缓慢。
三、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意见和建议
1、广泛宣传发动,提高思想认识。要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要进一步广泛宣传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治理污染的紧迫性,增强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紧迫感、责任感,把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议市、县(市、区)二级应分别成立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以农业、环保部门为主,建设、计划、经贸、财政、工商等相关部门为辅,在主管部门下设办公室,负责抓紧现状调查,摸清情况,制定计划,切实把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2、坚持综合利用,实现有效治理。要通过综合规划和设计配套,使畜禽粪便资源化,尽量实现零排放,才能解决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的难题。对新、改、扩建规模化养殖项目,农业、畜牧、环保部门要认真贯彻《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在项目立项、选址、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严格把关,引导鼓励企业走综合利用的路子,实现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要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推广粪便干、湿分离,尽可能把干粪回收生产有机肥,少量粪便随废水进入沼气池厌氧后,产生沼气回收利用,使畜禽粪便和污水最终上山、下田、入塘,变废为宝,实现零排放。要将畜禽污染综合治理防治与生态市建设和无公害食品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紧密结合,积极引导农村发展农牧、鱼牧、果牧相结合的牧—沼—果、牧—沼—鱼、牧—沼—菜等种养模式,实现对有机营养物质进行多层次的利用,达到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目的。引导农业生产者科学利用有机肥料和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建立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并在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扶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
3、加强部门协作,加快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步伐。各地要结合文明村建设,协同农办、水利等有关部门,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扶持,加快农村改水改厕步伐。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可提供的资金和农民的承受能力,来制定完整方案,避免操之过急,以引起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4、加快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程度。各级政府应实施对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这类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显著的项目扶持政策,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予以重点补助,并把有否建好生活污水净化设施,作为年底验收考核合格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先选择基础条件好的镇,建设污水处理厂,其他镇以后逐步建设。建制镇要单独或联合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厂(场),提高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
5、积极推行生态村镇建设,大力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村镇对农村环境建设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可以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特色和产业特色探索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村镇建设。要突出抓好生态示范区建设项目,抓好生态建设项目,积极实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城镇工业废弃物处置项目等。抓好城镇工业污染源治理,结合乡镇工业小区建设,大力推行污染物集中控制、集中治理,对于规模不经济的污染企业要限制其发展;对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严重、治理无望的,要予以关停,逐步在乡镇工业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发展以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立体种植生态模式,建立立体种植和养殖业的格局,合理利用空间资源,促使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充分利用,同时进行生物综合防治,少用农药,避免重金属污染物或有害物质进入生态系统。
(作者单位:农工党三明市委会)
 责任编辑:陈 真
各地区农村的垃圾处理意识:6.您认为燃烧秸秆有害处吗?(群众问卷)
a有     b可能有     c没有     d不知道
7.您认为使用过的农药瓶等废物是否会污染土壤及水源?(     )(群众问卷)
a污染    b不污染     c不知道    d无所谓
8.你知道塑料袋及一次性餐具很难分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有碍观看吗?(    )(群众问卷)
a知道    b知道一点    c不知道,没想过     d不关我事
9.你愿意在日常生活中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吗?(     )(群众问卷)
a愿意     b有人提倡,可以这样做     c感觉很不方便     d不愿意
21.您是否担心垃圾污染对身体造成危害?(     )(群众问卷)
a担心,但没办法解决    b不担心     c无所谓
从问题6、7、8、9、10可知,村民们往往都意识到了不合理的垃圾处理方式的危害性,对于某些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他们也知道会造成环境污染,并且对垃圾污染对于身体的危害都有清醒的认识,但是,由于各种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善,意识形态落后以及政府引导不力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村民们还没有办法改变目前的现状。
10.平时把垃圾倒在什么地方?(    ) (群众问卷)
a垃圾车    b自家旁     c村里的集体垃圾堆点     d河湖或水沟里     e无固定的
11.您认为您把垃圾扔在那好不好?(    )(群众问卷)
a好        b不好     c不知道
12.好或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群众问卷)
a卫生/不卫生     b方便/不方便     c其他
问题10、11、12是三个连锁问题,其中问题11、12是关键问题,它反映了村民们正确处理的主观能动性的大小。从这两个问题来看,形势依旧不容乐观。根据调查结果知,当下,村民们处理垃圾的主要出发点是集中于处理方便而非科学有效,尤其是问题11的调查结果让人忧心不已,有67%的人表示不好但是依然去做,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竟然有9%的人不知道这样做是否正确,不管这些人是出于何种取向都是要发人深思的。
13.您认为垃圾分类处理有必要吗?(    )(群众问卷)
a有必要      b一般      c没必要       d无所谓
14.你是否将日常垃圾进行分类?(    )(群众问卷)
a是           b否
15.如果你家附近垃有分类回收圾箱,你是否愿意将垃圾分类投入分类箱?(     )(群众问卷)
a愿意    b基本愿意    c别人怎么样,我就怎么样    d费事,不管它
在垃圾处理工作中,垃圾分类以及回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降低垃圾处理的成本,而且可以增加物品的再利用效率。尤其是在能源日益紧缺的今天,人们开始追求绿色低碳生活,提高各种物品的有效利用率,无疑是最好的办法。然而经过问题13、14、15的调查发现,很多农民都没有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或者已经意识到了但是没有条件去做,政府宣传以及资金投入的不足导致村民环境保护意识上的落后。
问题㈢村内主管人员对待垃圾处理的态度:
16.下面哪种垃圾处理方式你最常见?(    )(村主管人员必填,群众选填)a焚烧   b运到垃圾站  c自然降解   d其他
17.您对村里的垃圾处理了解多少?(     )(村主管人员必填,群众选填)a非常了解   b了解一点    c不知道
18.您是否同意村里的垃圾处理方式?(    )(村主管人员必填,群众选填)a同意       b不同意      c无所谓
19.您村里有没有因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受到环境污染情况?(     ) (村主管人员必填,群众选填)a有       b没有     c没注意
20.您认为村里对垃圾处理的关注多吗?(   )(村主管人员必填,群众选填)a多       b还好     c一般     d基本没有
问题16、17、18、19、20主要面向村内主管人员,他们代表了村委对垃圾处理的态度。
从问题16的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农村处理垃圾的方式仍然以传统的自然降解为主,在调访谈查中,有些负责人表示村内的垃圾处理设施确实比较落后,条件较好的能配有垃圾车,条件差点的可以修建几个垃圾池。但是几乎每个地方的后续处理工作基本都上没有,有垃圾车的苦于本地没有相应的垃圾站就只能找地方掩埋或者焚烧,有垃圾池的又没有专人专车负责清理,早就已经池满为患,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在其他处理方式中,焚烧依然被广大村民所采用,眼下政府已经下达相关文件禁止焚烧秸秆等农作物,但依旧屡禁不止,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各个部门共同的努力。
从问题17、18、19、20的结果中可知,村主管人员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意识缺失问题,要提高环境工作在村务工作中的比重还需要比较长的道路要走。调查中发现,很多地方安于现状、流于形式的情况比较突出,有些村主管人员表示虽然对目前的农村垃圾处理不满意但是依然可以接受,农村的中心任务还是致力于发展经济,不得不将环境问题置于各项工作的末端。
问题㈣政府相关部门对农村垃圾处理的态度:
22.你觉得当地政府在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方面工作怎么样:(    )(政府工作人员必填,群众选填)
a 很好         b一般     c比较差     d不太了解
23.你觉得政府在农村垃圾处理上应首先解决哪个问题:(    )(政府工作人员必填,群众选填)
a加大宣传     b采取措施清理农村垃圾    c 建立配套设施
从问题22可以看出政府的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农村的垃圾处理问题,但是大多数还处在初级摸索阶段。政府加大了宣传力度,
只是有很多由于流于形式等问题依然没有太大的效果。
问题23则反映了政府相关部门对当前农村垃圾处理问题有着一定的认识,在访谈中,一些工作在农村环保行业的认识指出,要解决好农村垃圾处理问题,一是靠建设投入;而是靠教育宣传。抓好这两个方面,上行下效,可以使这项工作事半功倍。这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的令人欣喜的方面。
附:2010“调研山东”山东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调查问卷
随着我省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民的生活水平日趋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定会制造更多的生产生活垃圾。那么在农村是如何将垃圾处理的?为此我们制作这份调查问卷,希望大家配合,如有不便敬请原谅,谢谢。
1您的居住地是是(    )
a济南    b青岛    c烟台 d日照
2.您的主要生活垃圾的来源?(      )
a厨房废弃物(废菜、煤灰、蛋壳、废弃的食物)
b废塑料、废纸、碎玻璃、碎陶瓷、碎纤维、废电池
c其他废弃的生活垃圾
3.生活中的塑料制品垃圾如何处理?(      )
a垃圾桶    b河道中   c田地间或道路旁    d烧掉   e.其他
4.过期的药物和废旧电池如何处理?(       )
a垃圾桶    b河道中    c田地间或道路旁   d烧掉    e等待上门回收    f  其他
5.您的农作物垃圾是如何处理的?(     )
a焚烧     b自然降解     c回收    d其他
6.您认为燃烧秸秆有害处吗?
a有     b可能有     c没有     d不知道
6.您认为使用过的农药瓶等废物是否会污染土壤及水源?(     )
a污染    b不污染     c不知道    d无所谓
7.你知道塑料袋及一次性餐具很难分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有碍观看吗?(    )
a知道    b知道一点    c不知道,没想过     d不关我事
8.你愿意在日常生活中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吗?(     )
a愿意     b有人提倡,可以这样做     c感觉很不方便     d不愿意
10.平时把垃圾倒在什么地方?(    )
项目名称:南昌市新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调研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进行,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伴随而来的农村生活垃圾数量也与日俱增,垃圾成分越来越复杂,治理难度增大。然而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农民生产生活,和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发展,连续三年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三农”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其中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村容整洁”的目标。有机物含量多,水分大,同时掺杂化肥、农药等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废弃物,因此据有其鲜明的特点,有害性一般大于城市生活垃圾。农村生活垃圾有机物含量多,放置时间较长,会孽生多种微生物、病毒及蚊蝇,如处理、处置不当,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化学物质、病原微生物等通过环境介质——大气、土壤、地表和地下水体进入生态系统形成化学物质型污染,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不可逆生态变化。有些可以通过蒸发直接进入大气,但更多通过接触浸入、食用或通过进入受污染的饮用水或食物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这一切都提醒着我们,关注新农村建设中的垃圾处理问题。
面对堆积成山的垃圾,刺鼻的焚烧气味等问题,社会各界对垃圾处理的落后方式难以改进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首先,村民没有分类意识,而且农村垃圾具有有机物含量多,水分大,同时掺杂化肥、农药等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废弃物,有害性一般大于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然而大部分“干湿”垃圾仍被混合在一起。明明可以作为肥料甚至产生更大经济价值的垃圾例如废弃包装,却被焚烧,成为了环境的杀手。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不少农村己经意识到生活垃圾的危害性,为了达到“村容整洁、环境卫生”的目标,对堆积于村内的生活垃圾进行了清理,清理出村的垃圾进行了填埋、焚烧等处理,但仍有部分尚未处理,仅是将污染进行了地点转移,没有做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而焚烧和填埋也只是露天焚烧、简易填埋,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不仅污染了大气和土壤,也为以后的环境健康埋下了隐患。易填埋的方式还仅是将污染转移,没有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和无害化。
其次,由于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较单一,一般采用填埋、堆放,焚烧的方式处理,回收利用率不高,传统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中,生活垃圾被随意抛弃、露天堆放,有的甚至被堆放于河道两旁,形成了垃圾绕村围河的现象。生活垃圾的任意露天堆放,任雨水冲淋,形成了大面积的面源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而且垃圾中含有的有毒物质以及在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被雨水冲刷后,混合流入农村居民的。地表饮用水源,是对农村居民饮用水健康的极大威胁,且缺乏环境卫生领域技术人才的带领;科研院校在此领域的科技成果运用到农村实际垃圾处理滞后,
第三 垃圾处理的投入与垃圾处理的需求相比仍显不足,使新农村的生活垃圾严峻。
最后,农村环境脏乱差,既是村民卫生意识淡薄的结果,也折射出农村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乏力和公共产品的不足。同时也折射出政府在此领域的关注程度不够等一些问题。
为了响应国家的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的目的,也为当地人民拥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团队决定组团参与对南昌市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活动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现状及原因,找出对策,整理成调研报告,为南昌市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苏杨.马宇宙.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2).
[2]张益.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环境卫生工程,2000,8(2).
[3]康鸿寿,王如松.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管理仁 .气象出版社,2002.

焚烧的秸秆,焚烧了健康

垃圾的洪流,环境的屠场
团队名称: Clear Up
项目名称:
所在院校:江西
所在省市:南昌
所在城市:江西财经大学
团队负责人:邹金浪
通讯地址:江西财经大学麦庐校区静庐D315
电邮: 1210513852@qq.com
电话: 13870943570
qq号: 865593736
附件名称:环境调研 1210513852 南昌市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调研
项目简介:南昌市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调研
项目名称:南昌市新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调研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进行,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伴随而来的农村生活垃圾数量也与日俱增,垃圾成分越来越复杂,治理难度增大。然而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农民生产生活,和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发展,连续三年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三农”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其中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村容整洁”的目标。有机物含量多,水分大,同时掺杂化肥、农药等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废弃物,因此据有其鲜明的特点,有害性一般大于城市生活垃圾。农村生活垃圾有机物含量多,放置时间较长,会孽生多种微生物、病毒及蚊蝇,如处理、处置不当,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化学物质、病原微生物等通过环境介质——大气、土壤、地表和地下水体进入生态系统形成化学物质型污染,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不可逆生态变化。有些可以通过蒸发直接进入大气,但更多通过接触浸入、食用或通过进入受污染的饮用水或食物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这一切都提醒着我们,关注新农村建设中的垃圾处理问题。
面对堆积成山的垃圾,刺鼻的焚烧气味等问题,社会各界对垃圾处理的落后方式难以改进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首先,村民没有分类意识,而且农村垃圾具有有机物含量多,水分大,同时掺杂化肥、农药等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废弃物,有害性一般大于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然而大部分“干湿”垃圾仍被混合在一起。明明可以作为肥料甚至产生更大经济价值的垃圾例如废弃包装,却被焚烧,成为了环境的杀手。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不少农村己经意识到生活垃圾的危害性,为了达到“村容整洁、环境卫生”的目标,对堆积于村内的生活垃圾进行了清理,清理出村的垃圾进行了填埋、焚烧等处理,但仍有部分尚未处理,仅是将污染进行了地点转移,没有做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而焚烧和填埋也只是露天焚烧、简易填埋,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不仅污染了大气和土壤,也为以后的环境健康埋下了隐患。易填埋的方式还仅是将污染转移,没有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和无害化。
其次,由于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较单一,一般采用填埋、堆放,焚烧的方式处理,回收利用率不高,传统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中,生活垃圾被随意抛弃、露天堆放,有的甚至被堆放于河道两旁,形成了垃圾绕村围河的现象。生活垃圾的任意露天堆放,任雨水冲淋,形成了大面积的面源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而且垃圾中含有的有毒物质以及在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被雨水冲刷后,混合流入农村居民的。地表饮用水源,是对农村居民饮用水健康的极大威胁,且缺乏环境卫生领域技术人才的带领;科研院校在此领域的科技成果运用到农村实际垃圾处理滞后,
第三 垃圾处理的投入与垃圾处理的需求相比仍显不足,使新农村的生活垃圾严峻。
最后,农村环境脏乱差,既是村民卫生意识淡薄的结果,也折射出农村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乏力和公共产品的不足。同时也折射出政府在此领域的关注程度不够等一些问题。
为了响应国家的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的目的,也为当地人民拥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团队决定组团参与对南昌市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对策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活动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现状及原因,找出对策,整理成调研报告,为南昌市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苏杨.马宇宙.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2).
[2]张益.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环境卫生工程,2000,8(2).
[3]康鸿寿,王如松.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管理仁[M].气象出版社,2002.
活动类别:调研活动
负责人姓别:男
下载附件
104
投一票
陕西政协委员农村调查被震惊:村口垃圾像座小山

救护车成员工旅游大巴

贵阳一4层在建楼房倒塌
·西安一男子7楼举汽油瓶称要自焚 因医药费难报销
·明起陕西大部地区要降温8℃左右 4月1日局地小雨
·西安部分出租拉远拒近 司机:西安和长安隔着个县
·郭杜机动车检测站违规被关停 今日前检测可拿报告
·咸阳出土2400年前骨头汤是狗肉汤 渭南古时有大象
·重庆一母亲在儿子脚心剜洞 自称是管教需要(图)
核心提示: 2008年冬天,陕西省政协委员、农工党陕西省委员会秘书长马鹏程来到渭南的一个农村调研,眼前的景象让他有些震惊:村外路边上的垃圾堆像一座小山,堵得汽车开不过去,而散发出的恶臭味远远就能闻到。去年,马鹏程以个人名义提交了一份关注农村垃圾问题的提案,今年,农工党陕西省委员会又以集体提案呼吁  解决农村垃圾问题。
2008年冬天,陕西省政协委员、农工党陕西省委员会秘书长马鹏程来到渭南的一个农村调研,眼前的景象让他有些震惊:村外路边上的垃圾堆像一座小山,堵得汽车开不过去,而散发出的恶臭味远远就能闻到。
去年,马鹏程以个人名义提交了一份关注农村垃圾问题的提案,今年,农工党陕西省委员会又以集体提案呼吁解决农村垃圾问题。目前,省政府已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农村垃圾处理场的建设等相关工作。
别让农村成为城市的垃圾场
垃圾堆积如山,污水长流,恶臭难闻,河道水质污染恶化……这情景如今在农村,特别是城市周边的农村并不少见。“在那次下乡后,我就感到问题比较严重。”马鹏程说,回来后他先是查阅了一些资料,之后又几次到农村专题调研,在去年的省政协会议上他向大会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重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我省农村生活垃圾中,“白色垃圾”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由于相关基础设施薄弱,没有足够的垃圾处理场,农村垃圾多数被丢弃在坑塘、村边等空闲地带,对土地和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越来越高。“不只是这些,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如果管不好农村将成为城市的垃圾场。”马鹏程说,在随后,农工党陕西省委会多次组织委员到农村调研。在今年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他们集体提交提案,建议科学处理农村垃圾改善我省农村环境。
将加大投入建农村垃圾处理场
提案中建议,一方面要强化宣传,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另一方面要政府牵头,建立一个有效的垃圾处理网络,最好的办法是引进一个市场化机制。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处负责这项提案的办理工作,该处处长王晟称,农工党陕西省委会的提案促使住建厅对我省农村垃圾的处理产生了更多的想法,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模式已在千阳县等地试点,试点取得成功后将在全省范围逐步推广。
据悉,目前,省政府相关部门已制定了具体措施加强农村垃圾处理,特别提到要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做好垃圾集中堆放点、清运车和处理场的建设,同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组建县、乡镇、村庄环卫保洁队伍,加快农村垃圾问题解决。本报记者 张小刚
整治污染 农村垃圾处理不容忽视
西部网讯(陕广新闻FM101.8记者记者 王晓乐)随三秦环保世纪行调研组在咸阳、宝鸡等地调查时发现,造成渭河污染的原因不单是工业废水的超标排放,还有生活垃圾的乱倾乱倒,这些垃圾给渭河流域带来的污染同样不可小视。农村垃圾该如何处理?咸阳市将出台并实施一系列办法,治理垃圾乱倾乱倒现象。
记者在宝鸡市扶风县杏林镇杏林村看到,紧挨着公路有一个垃圾场,村民王会生正在处理垃圾。他告诉记者,村上没有专门收集垃圾的地方,这儿有个沟,一直以来村民们都把垃圾倒在这儿。
记者:一般倒垃圾都在这倒?
王会生:全部都在这倒。
记者:村上安排的?
王会生:没处倒么,没地方。
记者:不管啥垃圾都在这倒?
王会生:都在这倒。
记者:从啥时候开始在这倒?
王会生:这都几十年了。
经过常年累月的垃圾填埋,沟几乎被填平了,村民们继续沿着沟向外倾倒垃圾。无独有偶,记者看到,在杨凌区下杨村的小韦河河岸边,在长安区高桥乡西江渡村的新河河道内,随处都可见到各种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
省环保厅副厅长王新荣告诉记者,农村垃圾乱倾乱倒现象不是个例。垃圾的乱倾乱倒影响了农村的环境卫生,给河流带来了污染,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健康和生活品质。
垃圾乱堆乱放污染了环境,也是危害了自己。现在村民还是一个认识的问题,观念的问题。这个陋习的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各个村上配了设施,村民要养成这个习惯,你就扔到垃圾收集池,保护环境是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每一个人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都对保护环境是个贡献。
王新荣说,对于农村垃圾处理,现在实行的是“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虽然这里的每个县都建有一个垃圾处理厂,但因为规模所限,仅能处理县城及周边村镇的垃圾,大部分乡镇还没有农村生活垃圾的专门收运和处理处置系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咸阳市已经制定措施,治理农村垃圾乱倾乱倒现象。
咸阳市委常委、副市长高中印告诉记者,农村垃圾的归集、转运与处理是一个从每户居民到各级政府的系统工作。
农村垃圾的管理主体是县级人民政府,具体操作是镇人民政府,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农民都是参与农村环保工作的中坚力量。
为此,咸阳市已经出台了相应的举措,4月底将在彬县和兴平市进行试点,下半年将在全市范围内把试点的工作经验全面推开。
高中印:具体的方案是一户一桶、一村一站、一镇一车、一县一场或多场的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的工作模式。一户一桶或者说多户一桶,就是配备垃圾收集桶。一村一站,每一个行政村建立一个或多个垃圾归集和堆放的收集站。一镇一车是每一个镇有一个垃圾运输车。一县一场或多场,是每一个县按照科学规范的模式建立垃圾的处理厂。
记者以为,咸阳市制定以及即将试验推广的治理农村垃圾的举措,虽然不是唯一的,但是一定会在改变农村垃圾乱倾乱倒,污染环境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大桥镇建立农村垃圾处理新模式 深化城乡环境治理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段恒勤)自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来,大桥镇党委政府一直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来抓。在工作中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建立了一系列的长效机制深化城乡环境治理工作。
今年,该镇通过认真调查规划、强力保障落实,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新模式。“户集”,即在3至5户农户间设置1个垃圾收集池,由各农户将自家范围内的垃圾放到指定的收集池,每个社的保洁员,负责将垃圾从收集池转运到垃圾收集房后,再由村上的保洁员负责定期将垃圾从收集房分类转运到生态化处理池进行生态处理,完成“村收”的环节;“镇运”环节上,则由镇上购置的垃圾车,每周负责清运垃圾;最后将垃圾运至垃圾处理场进行集中处理,完成“县处理”的环节。
农村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机制是农村垃圾处理的一场新变革,是城乡环境治理工作实现了向基层延伸、向村组延伸的深化的具体体现。虽然大桥镇推开这项新机制的时间很短,且只在全镇的部分村社进行推广,但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农村脏、乱、差的现象得到较大改善;二是群众的庭院卫生和公共卫生意识有了明显转变,形成了“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三是农村化肥、农药瓶等有害固废污染,塑料袋 “白色污染”的使用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观。四是优化了大桥镇投资环境,经济发展软实力显著增强。在省调研小组到合江县调研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建立的工作中,大桥镇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得到了调研小组的一致肯定。
农村垃圾处理的新机制是一项民生工程、惠民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工程,同时也是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大桥镇将不断拓展思路,总结经验,加大开展此项工作的力度和深度,为群众打造安居乐业的优美环境。
编辑: 代陈伟 [关闭窗口]
中国乡村生态嬗变 曾经净土饱受污染和垃圾困扰
《瞭望》文章:乡村生态嬗变
曾经,中国的乡村是一片净土,它代表着美丽、清新和诗意。
如今,乡村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必须面对、亟待解决的大面积难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先上车、后补票”,各种作坊式的污染企业呈现出一种无序发展的态势,乡村污染问题逐渐显现。随着城市环保不断得到重视,因为环保不过关、被“驱出”城市的高排放企业纷纷“上山下乡”,乡村污染形势急剧恶化。
与此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处于随意堆放、无人管理的状态,乡村生活环境质量因之日趋下降,而化肥、农药、白色薄膜、除草剂以及各类激素长期大量应用于农业生产,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积累增加,进一步加剧了乡村的水土危机。
民间流行的顺口溜夸张但形象地反映了乡村污染日趋严重的历史:“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引水灌溉,八十年代水质变坏,九十年代鱼虾绝代,到了今天,癌症灾害。”
据环保部的数据,全国污染排放总量农村占了一半,全国4万多个乡镇、约60万个行政村,大多数没有环保基础设施。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坦承:农村环保总体滞后,已成现代化建设中的“短板”。
整治乡村污染的当务之急,是加大对乡村环保事业的财政投入,建设和改进乡村的基础环保设施,尽快将欠账补回来,认真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快推动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的要求和任务。
需要建立和完善乡村环保的法律架构,使乡村污染治理能够有法可依并执法必严,为乡村环保提供法律上的保障。
加强对于乡村环境危机意识的宣传,将之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等重大主题联系起来,明确乡村生态环境之于国家、社会、个人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群众、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参与乡村环保的积极性。
创新乡村环保的工作机制,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完善乡村环保的市场激励机制,将生态环保政策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政策,让老百姓能从中获益受惠。此外,还要激发民间环保组织投身乡村环保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今年6月5日是第40个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生活”,旨在强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和公众参与。
没有乡村,“共建生态文明”不可能实现,没有乡村,“共享绿色生活”也名不副实。“不能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正如李干杰所言:“农村环保工作到了必须要抓的时候。”□
(文/李绍飞)
《瞭望》文章:鲍邱河凸显水污染之忧
黑臭缺氧为代表的第一代水污染,重金属、有毒化学品为代表的第二代水污染,营养元素超量为代表的第三代水污染,在中国同时出现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绍飞
鲍邱河,一条有故事的小河。
像很多河流一样,它也曾拥有纯洁美丽的身躯,鱼虾在水中自由游荡,孩子们在河中嬉戏打闹,妇女们在河边洗衣说笑。
像很多河流一样,在工业化的大潮中,随着流域附近不断冒出的大小工厂,这条全长百余里的小河慢慢变黑变臭,鱼儿越来越少直至绝迹。
今天,鲍邱河看似一潭死水,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鲍邱河的变迁展现的不仅仅是它自己的命运。
逝去的美丽
鲍邱河发源于北京顺义区李遂镇以东的丘陵地区,从河北省三河市东部穿过,流经燕郊镇、大厂县,最后沿东南方向经宝坻林亭口至八门城汇入蓟运河,全长50余公里。河北省三河市因境内三条河流而得名,其中之一就是鲍邱河,另外两条河流是洳河、泃河。
这条河流曾经带给了两岸居民美好的回忆,在三河市燕郊网城论坛中,一位名为“鸿鹄”的网友用浪漫的笔调描述了记忆中的鲍邱河:也许是受大自然的恩典,远离都市的鲍邱河保持了它的粗犷,河水清澈,河床起伏不平,青草丛生,澄碧的河水顺着弯弯曲曲的河道像银蛇般蜿蜒而去。河面宽阔,潺潺流水似少女唱着情歌踏着浪花飘然而至。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在鲍邱河一线的三河市、大厂县下属的农村采访时,多位村民有着相同的记忆。
20世纪70年代嫁到夏垫镇夏垫村的中年妇女李秀芳见证了鲍邱河水由绿变黑的历史,她回忆说:“再往前推十几年,河里水可清了,我那时都在河边洗衣服。”夏垫村三面环河,处于鲍邱河包围之中。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河水渐渐变黑变臭,几个人在河边边洗衣边聊天的日子再也没有了。
夏垫村对面的兴隆庄的张大爷在这里生活了60多年,他告诉本刊记者,原来河里有鱼有虾,大人小孩夏天都在河里洗澡,“现在一点活物没有了,什么水都往这里排,都成了臭水沟。”
站在夏垫村村口,本刊记者看到暗黑色的污水夹杂着五颜六色的垃圾从桥下缓慢流过;桥上,环保部门的工程车正在清淤,一阵刺鼻的臭味突然袭来。一位卖豆腐的妇女推着豆腐车一溜小跑地穿过小桥。
当地村民向本刊记者介绍,处于鲍邱河下游的夏垫镇需要定期清淤,尤其是枯水期雨量较少时,否则,这里就完全成了死水。
那鲍邱河是如何“死亡”的呢?
本刊记者在鲍邱河一线走访时发现多个暗渠,工业废水通过这些管道流入尹家沟(连接鲍邱河的排污沟)排入鲍邱河;同时,两岸居民的生活污水包括大量生活垃圾也直接进入河中。
大厂县位于鲍邱河下游,该县环保局副局长陈立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现在的鲍邱河源头已经没有水了,鲍邱河这个季节的水大部分来自临近的尹家沟。
因此,在很多人的眼中鲍邱河似乎成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鲍邱河一天天变黑变臭,2006年曾专门对鲍邱河进行调研的华北科技学院环境工程系马登军教授在其学术性论文《鲍邱河水质分析与评价》中指出,鲍邱河中COD、石油类、氨氮、汞等指标已经严重超标,水质已经为劣Ⅴ类(不可饮用,不可工业用,不可农业用,丧失水功能)。
因为污染问题,当地村民和流域附近的一些企业不时地发生矛盾和摩擦,廊坊市环保局2010年10月份发布的一份信访问题的督办通知显示,位于燕郊地区的华润雪花啤酒(河北)有限公司从2009年以来多次被村民举报,村民反映其废水和废气排放,给鲍邱河水质造成污染并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污染问题从廊坊市环保局到河北省环保厅最后一直反映到了环保部。
在国家环保部官方网站最新公布的2011年废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中,这家啤酒业巨头赫然在列。
另外,包括造纸、化工、屠宰、水泥等重污染企业都曾在此兴盛一时。2008年7月,为了确保北京奥运会环境安全,完成污染减排任务,廊坊市曾开展了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及重污染企业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共取缔关停镀锌、电镀、矿山、水泥、造纸、屠宰、化工等重污染企业518家,其中鲍邱河流域的三河市就有165家。
水污染之忧
除了给乡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更令人忧心的是,水污染已经直接危害到农村群众的生命健康。
国家疾控中心曾对淮河流域癌症高发地进行全面普查,最终结论显示:一、淮河流域沿河、近水区域癌症高发;二、癌症高发与劣Ⅴ类淮河水密切相关。
淮河流域之外,多个地方都先后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癌症村”,只有新疆、西藏等少数不发达地区“榜上无名”。
中国卫生部官方网站发布的第三次中国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报告显示:癌症已成为中国农村居民最主要死因之一,与环境、生活方式有关的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膀胱癌死亡率及其构成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肺癌和乳腺癌上升幅度最大,过去30年分别上升了465%和96%。
2010年5月31日,环保部发布了最新一期《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报告称: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均受到污染。全国203条河流408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7.3%、24.3%和18.4%。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在26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只有1个,Ⅲ类的5个,Ⅳ类的6个,Ⅴ类的5个,劣Ⅴ类的9个,占到了湖泊总数的34.6%。
2010年,水利部发布的《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实践与探索》的报告显示:由于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全国目前仍有超过1亿的农村人口喝不上干净水。
在地表水被污染之后,地方政府和农民们开始不断抽取地下水,水井越打越深,鲍邱河流域多个行政村原来自打的几十米深的水井如今已经完全报废,现在,村民们的饮用水来自300米深的地下。
《中国地下水科学的机遇与挑战》一书是目前研究国内地下水状况的权威著作,它由12位国内外知名地下水专家组成的“中国地下水科学战略研究小组”历经近三年时间调研完成。该书介绍,在过去几十年内,为满足不断增加的用水需求,中国的地下水开采量正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
2010年7月,在2010国际地下水论坛上,与会专家就已发出警告:一些地区地下水储存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许多地区地下水还遭到严重污染。在会上发言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水文学者弗兰克·施瓦茨说:“水危机并不只在中国存在,但中国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的问题都更为严峻。”
由于地下水占到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3,全国有近70%的人口饮用地下水,因此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水源,但水体污染正加剧中国的地下水危机。
治污“两大难”
在我国城市和众多村镇高速发展工业的压力下,以黑臭缺氧为代表的第一代水污染,重金属、有毒化学品为代表的第二代水污染,营养元素超量为代表的第三代水污染,在不少省区市同时出现。当今治理水污染,有两大难题是绕不过去的。
地方政府对GDP的亢奋和对环境生态的不重视是一直被诟病和批判的问题,尽管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下发《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改变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将环境保护优先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地方环保部门的相对弱势,实际执行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一位受访专家对本刊记者表示,在三大基本国策中,环境保护是唯一一个无法落实到最基层的国策。
“2005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获得者、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主任王灿发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就说,即使到现在,环保部门的权威性仍然不够,在政府中的地位比很多部门都低,很多时候,环保要给经济增长让路。他笑称:“扛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扛不住,不换思想就得换位子。”
王灿发认为,这还是一个发展观念的问题,需要真正转变发展的思路,落实环境优先的原则。
“十二五”期间,环境优先的原则有望落到实处,“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以“绿色发展”为主题,专篇论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明确提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同时,绿色指标的比重上升,不包括人口指标,资源环境指标由“十一五”规划的7个提高到“十二五”规划的8个,占总数比重由27.2%提高至33.3%。
发展理念转换之外,治污理念、机制的创新是水污染治理的另一个现实课题。
由于水的流动性,在水污染方面上下游之间往往很难形成默契,即使百里之长的鲍邱河,在治理中都面临这样的难题。
因此,如何打破这种“楚河汉界”的困境,消除行政区域之间的壁垒限制,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协作,提高水污染的治理成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这一问题多年来一直在讨论,但实践中始终难见实质性的进展。
最近,从浙江传来了好消息,4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为加快推进新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切实保护千岛湖水环境安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日前联合启动实施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工作,确立了“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和机制。这是我国首个省域间合作治理、相互监督的环境保护机制试点。
报道说,新安江流域的先行先试,将为全国大江大河流域推行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借鉴。
鲍邱河的治理似乎也出现了转机,陈立军说,目前,鲍邱河水污染治理已经提上日程,未来将打造成观光休闲旅游区,资金已经到位。
这条备受磨难的、悠久的河流会迎来新生吗?□
《瞭望》文章:郴州砷污染事故阴影犹在
“我们承认,新的污染源还没有完全有效控制,历史遗留问题也没有根本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形势依然严峻”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俊杰
穿过一条被雨水冲刷过的泥泞小道,在一片长满杂草的枫树林里,孙六堂停下了脚步。他的脚下,原是一片农田。
几年前,身为村民小组组长的孙六堂带领村民种下树苗,憧憬着长大后能卖到城里换钱。世代种田为生的村民,最终在专业苗圃技术面前屈服——这些枫树长得东倒西歪,枝叶稀疏。
尔后,几近滞销的现实将梦想击碎,没人再愿去照管这片林地,枫树像一个个弃婴,任凭野草侵袭。
孙六堂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水田弃稻植树,源于11年前的那场意外,整个村庄的生态格局也被改变:2000年1月8日,郴州市苏仙区邓家塘乡邓家塘村发生一起严重砷污染事故。
依旧是个未知数
事发后,由郴州市、苏仙区两级政府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调查结果表明,离村庄不远的郴州砷制品厂,因生产过程中将不允许外排的闭路循环废水直接排放,导致部分村民不同程度地发生砷污染急性中毒和亚急性中毒,相继有380名村民住院治疗,两人死亡。
随后,经长沙市土地肥料测试中心监测:大部分水田轻度污染,暂不能继续种植水稻,需要长时间施大量磷肥改良土壤或改造成旱地种植其他农作物。其中,轻度污染189亩、中度污染107亩、无污染175亩。水田污染损失以10年间接和直接损失鉴定为84.7万元。
“砷中毒事件发生后的两年时间里,百姓都不敢下田。”5月5日,邓家塘村村长段华峰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回忆说。
邓家塘村12组组长李国金告诉本刊记者,2002年,受污严重的几个村民小组将污染企业告上了法庭,村民得到赔偿后,地方政府鲜有过问土地使用情况。
对于受污水田如何修复,需要多久,依旧是个未知数。
邓家塘乡乡长李旭平亦向本刊记者坦承,事发至今,乡政府已经换届几任领导,在他任上,没有专门检测过,这么多年来,受污染土壤的砷金属含量是否降低,他也不知情。
为解决农田大面积抛荒,村委会采取了土地流转的方式,将农田承包给租户,用于稻谷培种、种植烤烟等非农作物,出租农田的村民每年每亩可得到120元左右的租金。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告诉本刊记者,土壤一旦发生污染,短时间内很难修复,相比水、大气、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是最难解决的。
郴州市、苏仙区两级环保局及农业局工作人员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重金属污染一直是他们严控重管的领域,对土壤污染的治理修复,他们仍处在探索阶段,尚未找到可供大面积全面推广,且百姓容易接受的方法。
时至今日,离事发已11年,近一个轮回,砷污染的阴影依然没有消散。
当地村民和政府的一块心病
有湖南“南大门”之称的郴州,虽然总面积只有1.9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1/500,但却拥有着储量居全国首位的钨、钕、铋和钼,储量居全国第三位和第四位的锡和锌,储量居全国第十三位的铅,郴州也因此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
然而,赞誉的背后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有色金属产业给郴州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前后的十多年里,郴州市临武县三十六湾处于掠夺式开采阶段,高峰时,这块仅4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0万采矿大军蚁聚于此,疯狂掘金。郴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张继耀告诉本刊记者,最后动用武装警察力量,以及采取多部门联合执法方式,非法矿区才勉强得以取缔。
张继耀至今仍记得,2010年1月下旬,国家发改委组织环保部、科技部等8部委来湘调研,看到三十六湾被挖得千疮百孔的山头后,一位官员眉头紧锁,表情严肃地说了四个字:“触目惊心!”
这种粗放式排放留下的后遗症成了当地村民与政府的一块心病。郴州市农业局主任科员何红军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郴州土壤重金属的自然背景值比湖南省有色金属平均值要高出两倍多,而土壤污染影响是根本性的,如不加以有效防治,仅靠土壤自然恢复,一般需要两三百年。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薛南冬博士告诉本刊记者,土壤重金属具有生物累积性,可以直接或间接威胁人类健康,粮食、蔬菜乃至饮用水中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污染直接相关,耕地重金属污染成了威胁农产品质量和人类健康的隐患。
土壤修复的科学探索
“与河流比,土壤重金属污染更加严重一些,且土壤污染更加复杂。”陈同斌告诉本刊记者。
事实上,如何有效消除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已成为世界性难题。一位受访专家告诉本刊记者,全世界已发现400多种超富集植物,但大多数超富集植物都有生物量小、生长缓慢、抵抗力弱、种子少、缺乏与当地植物竞争的能力等缺点,因此,能够真正应用于植物修复技术的超富集植物并不多。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最有效方法是寻找超富集植物进行植物修复。
从1997年开始调查土壤污染状况的陈同斌发现,耕地污染包括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等,中国的土壤污染以重金属污染为主。
陈同斌说,只要找到合适的植物,就能对应不同的重金属。1999年,他在中国本土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砷的超富集植物——蜈蚣草。
时隔一年后,恰逢邓家塘砷污染事件爆发。陈同斌通过对该村土壤检测,结果显示,砷含量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污染标准1倍至30多倍,大部分在两三倍,相比于污染前的土壤含砷量,污染后的土壤含砷量增加5倍至100倍。
在全国考察重金属污染时,陈同斌也发现,最严重的就是砷污染。砷是一种有毒的物质,其三价的氧化物俗称“砒霜”,能让接触者患皮肤病或癌症等。
这一年,陈同斌便带领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团队在湖南郴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砷污染修复基地。
他告诉本刊记者,蜈蚣草是一种通过孢子繁殖的蕨类植物,通过根系,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吸收到体内,并转移到地上部分。通过蜈蚣草的吸附、收割,三至五年内,这片土地就可以修复。
为了缩短净化的时间,原本一年割一茬的蜈蚣草,现每年割三茬。经陈同斌测算,蜈蚣草一年一亩地大约能吸附7公斤到13公斤的含砷量。
陈同斌还透露,去年10月,由国家总投入2450多万元的蜈蚣草修复项目,已经在广西环江地区、云南个旧、湖南、江西等地成规模展开,总修复农田面积达到1000~2000亩,“这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大面积的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
经过长期的摸索,陈同斌将修复技术从单纯的超富集植物修复技术逐步发展成超富集植物与经济作物间作的边修复、边生产的新型修复模式,即将蜈蚣草与经济作物套种的方法——一行种植农作物,一行种植蜈蚣草,以此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陈同斌介绍,除了蜈蚣草之外,超富集植物还有东南景天,这是在广东种植的专门修复镉中毒农田的植物,现东南景天在全国也有上百亩的试验基地。
在西北,数百亩盐碱土地上,种植了被称作吸毒解毒高手的竹柳,它不仅耐寒、耐旱、耐涝、抗盐碱,还可以吸收城市污水,消除氮磷钾。
现实中的难题
从理论上说,植物修复技术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是可行的,但是,在实践推行中,却遇到了问题。
何红军告诉本刊记者,因科研需要,他们之前在郴州市苏仙区白露塘镇连续6年试种“蜈蚣草”,部分含砷的污染土壤得到改善,但是,百姓的积极性并不高,推广难度大。何红军解释,蜈蚣草种植时间长,加上成本大,没有经济效益,百姓宁愿抛荒,也不愿作这种尝试。
何红军说,一方面是百姓不买账,另一方面,种植蜈蚣草所需的经费,地方政府也无法给予支持。
陈同斌对大面积使用这种方法,亦持保留态度——问题出在资金上。
他说,使用植物修复法平均每亩的价格达到了两万元,而且还要连续种植数年,“对于农民来说,这个负担很沉重,除非政府能有补贴”。
陈同斌告诉本刊记者,2001年,他们租了邓家塘村15亩地,租金为200元/亩。但种植约4年后,陈同斌退出了郴州。对于退出的理由,陈同斌说,除邓家塘没有大规模的种苗基地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当地政府支持力度不大。
对这一说法,邓家塘乡乡长李旭平事后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回应,如果没有上级部门的专项资金拨付,乡政府无能为力。
陈同斌举例说,广西环江受污染土地达万亩,如果要全部修复,总投资至少需要几千万到1亿元,这对当地财政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
公开报道显示,在广西,蜈蚣草就和制造工业乙醇的能源甘蔗种在一起。在其他地方,蜈蚣草还能和桑树、苎麻一起套种,为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
问题是,在郴州,套种也遇到了阻碍。
张继耀告诉本刊记者,2009年,该局在郴州市嘉禾县进行试点,种植了200多亩苎麻,为解决销售问题,环保局通过协调,指定了一家定点加工企业,但由于种植面积小,没有形成规模,加之百姓传统的种植习惯问题,以及利润不高,“该厂至今没有开工生产”。
更令人悲观的是,植物修复法也并非万能之策。
陈同斌告诉本刊记者,当前受污染的土壤,多数是量大面广的中低浓度污染,植物修复法是首选,效果也较为明显。可是,土壤中的高浓度污染物,则无法解决,即便采用植物修复法,时间漫长,也不是上乘之举,只能采取种植非农作物的方法。
还在等待答案
薛南冬认为,摸清家底应该成为土壤污染防治的第一步。我国的土壤污染分布广,局部地区突出,只有调查清楚全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才能找出原因并提出对策和治理措施,才能出台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
谈及邓家塘蓄积11年的问题如何解决时,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郴州市苏仙区环保局副局长雷湘一个劲地倒苦水,她说,“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缺乏技术支撑,以及土壤污染治理专项资金,是摆在基层环保部门面前的现实困境。”
“邓家塘村这种情况,基本解决不了。”雷湘直言。
在本刊记者采访过程中,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员,资金短缺是提及最多的一个词眼,这也是农村环境治理面临的难题之一。
何红军亦表示,土壤污染修复面临最大的困难在于,一是经费没保证,设备没保障;二是人力和能力都十分有限。
雷湘认为,光靠县区环保机构还不够,应延伸至基层乡镇一级,目前,环保机构的构架像一个倒金字塔结构,越到基层,环保工作人员越匮乏。而乡镇往往掌握着最底层的环保信息,人员的配比不能满足发展要求。
相关数据显示,在环保机构中,多数省级环保部门没有负责农村环保的环境保护专门处室,县级环保部门工作力量更为薄弱,绝大多数乡镇没有专门的环保机构和人员编制,缺乏必要的监测、监察设备。
在张继耀看来,日后的工作重点及重心应遵循“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的治理原则,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
“土壤治理修复的关键在于技术问题,要做到百姓接受,方便实施,利于推广的方法,现在还未找到”,张继耀说。
张继耀向本刊记者透露,他们上报了多个土壤修复项目,但这样的民生工程,上级部门拨付下来的治理资金却很少,往往都将重点放到了源头治理上。张继耀分析说,上级部门或许考虑到,土壤修复其一是资金数额大,其二是害怕效果不明显。
同时,张继耀还表示,“我们承认,新的污染源还没有完全有效控制,历史遗留问题也没有根本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形势依然严峻。”
薛南冬告诉本刊记者,对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保方针。控制与消除土壤重金属污染源,是防止污染的根本措施。即控制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的数量与速度,通过其自然净化作用而不致引起土壤污染。控制与消除工业“三废”排放。对工业“三废”进行净化处理、回收处理,化害为利,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与浓度,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对于已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应该改种非粮食作物并调整耕作制度,降低人类健康风险,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土壤,在进行农业生产前,建议先用植物修复技术进行修复。
陈同斌认为,要解决土壤污染修复问题,除了资金、设备问题之外,还要加强信息公开工作,“在很多城市,对土壤污染问题相关信息不公开,百姓不知情,甚至有些政府官员,都不知道哪些地方有污染,污染到什么程度。”
本刊记者离开郴州后收到一位邓家塘村村民的一封电子邮件,上面写着:“11年以后,对于田土和身体中的毒素,当地政府还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文件。我们这个田土到底能不能耕种?”
这个被追问了11年的问题,何时才有答案呢?□
《瞭望》文章:·记者手记·
垃圾围村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绍飞
村口、路边、墙角、屋后,一堆堆的粪便随处可见,大小不一的垃圾堆星罗棋布,上面有白色的卫生纸、溃烂的水果、酸臭的剩饭、破碎的瓶罐、废旧的电池成群的大头绿豆蝇发出嗡嗡的声音,转战于这些粪便和垃圾中。村边小河沟中的黑水缓慢地流动着,散发出刺鼻的臭味,各种颜色的垃圾袋和纸片在风中肆意飞舞。
这是目前中国中西部一些农村常见的景象。本刊记者在此次乡村环保采访中切身感受到,农村污染日趋严重。
综合多方信息看,农村和农业污染主要包括农村生活污水、养殖业废弃物、种植业面源、农村生活垃圾和乡镇企业的工业污染等。
2010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农业源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达到1324.09万吨、270.46万吨、28.47万吨,分别占到全国排放量的43.7%、57.2%和67.3%。
据国家环保部的数据,全国农村年产生活污水90多亿吨、生活垃圾2.8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随意排放;全国猪、牛、鸡三大类畜禽粪便总排放量达27亿多吨。“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主要针对于城市和主要工业企业,农村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并未完全纳入减排计划。
目前,全国4万多个乡镇,约60万个行政村,绝大多数缺乏环保基础设施。近年来,环保部接到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农村环境问题的分别占总数的70%和80%。
农村环境问题已成为环保领域的一个大问题,本刊记者在河北、天津等地采访看到,不少农村地区的小河、溪流等似乎成了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地,曾经空气清新的农村如今是阵阵异味。
在天津北辰区西堤头村口,本刊记者刚一下车,村边数家化工厂的气味立刻扑面而来,村中央的狭窄小路颠簸不平,污水横流。一家理发店的老板娘拉开玻璃门,从屋里将一盆污水泼到街道上,哗啦一声将门关上了。
这个曾经因为环境污染被称为天津“癌症村”的小村庄如今已经恢复了往昔的安静和沉默,“能怎么着,又搬不走!”一位当地医生这样说道。
这种无奈是受访村民中普遍的表现,如果没有对自己的生活构成直接的、重大的影响,即使心中怀有不满,更多时候,村民们往往也会选择沉默。
由此,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结果,对于相关地方政府而言,农村环境整治并不能给其带来GDP的大增长和光鲜的政绩,反而要倒贴不少财政收入,当然,它很难有积极性;对于农民而言,生活环境的改善对其当然有好处,可是,脏乱差的生活环境也不会给其带来什么特别直接的害处。
由于各地农村复杂的因素,农村环境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村居分散性为垃圾回收处理制造了难题。现在,农村垃圾回收工作的基本程序,按要求是“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但是,限于相关公共设施的缺乏和村民环保意识的落后,相当一部分农村垃圾处在随手丢、无人管的状态下。
环保部门人手缺乏,监管无法覆盖到地域广大的农村,农村环保工作尤其是宣传工作的开展往往捉襟见肘。还有一点就是钱的问题,农村环境整治需要大笔的资金,环保部从2008年开始实施“以奖促治”政策,治理农村环境,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40亿元,带动地方投入80多亿元,支持了6600多个村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2400多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
然而,120多亿元的农村环保资金对我国整个农村污染整治工作而言,应当说是杯水车薪。在今年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环保部相关负责人曾算过一笔账,目前全国约60万个行政村,按照其中三分之一,即20万个行政村迫切需要治理,每个行政村治理需要100万元,中央和地方各投资50%测算,中央财政就需要投入1000亿元。
还有一点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解决了一批基层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能力解决的农村环境问题,但是,对于农村环保,很多地方未能提供配套资金,甚至在财政预算中没有安排农村环保资金。
2005年,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就明确指出,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快推动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严格禁止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扩散。
不过,钱从哪里来、如何保证持续的投入并用到实处?始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大问题。□
《瞭望》文章:——专访“地球村”创始人廖晓义
中国式乡村环保探索
生活环保还停留在就事论事的阶段,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理念上必须从生活环保走向生命环保、心灵环保,具体到实际行动中,关键就在于社会建设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绍飞
15年前,她创立了如今享有盛誉的环保组织“地球村”,并为了回国搞环保放弃了美国的绿卡。
11年前,她获得了有“诺贝尔环境奖”之誉的“苏菲环境大奖”,是目前获此殊荣的唯一的中国人。
3年前,她作为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的获奖人之一,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胡锦涛主席的接见;同年,她又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手中接过了“公民社会奖”奖杯,她为环保事业作出的贡献再次获得肯定和褒扬。
“5·12”汶川地震之后,她来到四川,在彭州通济镇大坪村创建“乐和家园”,开始了中国式乡村环保的实践,并开拓出一种低碳生态乡村的模式。此后,她回到她的祖籍重庆巫溪县,参与家乡的乐和家园建设。
她的思考和实践推动了中国的乡村环保和社区环保,成为用传统智慧践行“中国式环保”的先行者和守望者。
如今,年过半百、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乡下的她,称自己现在就是一个农妇,为了心中的生态乡村、绿色家园梦想,她一直在努力。
她,就是知名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创办人廖晓义,5月7日下午,在“地球村”不到30平方米的会议室中,廖晓义接受了《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的专访,畅谈了她的中国式乡村环保的探索和实验。
“我为什么要做乡村环保”
1995年,廖晓义从美国回到中国,翌年,她创立了“地球村”。廖晓义告诉本刊记者,她自己有两次转型,一次是从西式环保到中式环保,一次是从城市环保到乡村环保。
第一次转型,是因为她发现了西式环保的局限性:就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第二次转型是因为中式环保更适合在乡村进行,她认为,做环保,乡村比城市的条件好得多,大有可为。
《瞭望》:你从事乡村环保事业的初衷是什么?
廖晓义:从1996年开始,我和我的伙伴们就立足社区,和宣武区政府一起创建了绿色社区试点,受到政府的认可而推动了全北京乃至全国的绿色社区创建活动。但是渐渐地感到其中的不足,于是从生活环保到生命环保和心灵环保深入,还需要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管理的创新,要立体地、整体地、综合性地去解决环境问题,而不是西方式环保那种就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在城市有太多的限制,从盖房子到能源方式再到产业模式,很难完成整体文明转型,于是把注意力转向乡村。2008年四川地震灾后重建,给全面试验乐和家园这种中国式环保模式提供了契机,而巫溪县委县政府和百姓对于乐和家园理念的认同和创新更是让我受到鼓舞,愿意为之献计出力。从2010年到现在,我大部分时间是在巫溪。
《瞭望》:那你觉得,在乡村推行环保事业,有哪些困难,与城市相比,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廖晓义:乡村的居住比较分散,这是比较麻烦的地方,那些已经遭受严重污染的农村,治理起来就更加困难。但对于西部的一些还没有被严重污染和破坏的乡村,特别在巫溪这样还保存了不少原生态环境的乡村搞环保,我觉得比在城市容易得多,首先,它的先天条件就比城市要好,产业转型也相对容易,敬天惜物的意识更容易恢复,环境管理的社会机制也比许多大城市的社区容易建立。
《瞭望》:进行这种乡村环保的实验,如何解决“钱”的问题?
廖晓义:其实,资金不是主要的,关键是一个机制的问题,现在,巫溪乐和家园建设的试点村,村民义务地解决垃圾的分片管理和定期清运,他们把环境管理当成自己的事情,并不用花什么钱。彭州大坪村乐和家园的生态民居,花费也不多。每平方米就600块钱,在城市可能吗?
乐和家园模式不是万能药方
“5·12”汶川地震后,廖晓义在深入地震重灾区考察后,向中国红十字会申请了建设“乐和家园”项目。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拨了365万元人民币在彭州通济镇大坪村建设“乐和家园”,包括两个村94户村民的生态房屋建设补助和相应的社会环保医疗等设施的建立。中国生态民居首席专家刘加平、昆明冶金建筑设计院的周伟、西南交大的董靓等人都作为义工参与了“乐和家园”的设计,“乐和家园”建设了节能、节地、节材的节约型生态民居。
廖晓义理想中的乐和家园,包括绿色生计,就是建立乡村的生态经济;绿色生活,建设乡村的生态民居;绿色伦理,建立乡村的公共空间,包括文化活动、书院、活动站等;还有绿色参与,建立村民自我管理的生态协会;绿色养生,建立能够弘扬中医文化的乡村诊所;绿色安全,是包括从山体保护、水源保护到垃圾分类的整体的环境管理体系。
如果说,彭州大坪村乐和家园主要是一个以生态民居建设为特色的灾后重建模式,那么在重庆巫溪县,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更为综合立体的、由党政主导的社会管理创新所推动的环境管理体系。当日,廖晓义给本刊记者播放了一部短片,记录巫溪县羊桥村村民们的生活,村民们不拿政府一分钱,义务下河清理羊桥河里的垃圾,分片包干了全村的垃圾清扫管理,还开始了垃圾分类;在路旁等公共区义务植树种花,管护树苗,维护公共卫生环境,村里环境整洁,绿水青山。
《瞭望》:之前,羊桥村是什么情况?
廖晓义:跟中国大部分农村一样,垃圾随意乱丢,没有人管理,羊桥河就是倒垃圾的地方,臭不可闻。
《瞭望》:乐和家园的魅力在哪里?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里村民会有那么大的改变?
廖晓义:关键是两点,第一是社会建设,第二是道德建设,“村支两委主导、乐和协会协同、公益组织助推、网格单位支持”的社会管理机制起了很大的作用,形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主人翁责任感,再加上环保的宣讲,激发了爱护家园的道德力量。
《瞭望》:那如果有人不自觉,破坏环境呢?有没有相应的惩罚手段?
廖晓义:惩罚好像还没有案例,更多的是通过表扬先进者来鼓励大家做好事,村里有荣誉榜,会定期表彰那些先进者。其实,在乡村这种熟人社会中,大家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肯定,因此,相对来说,道德的约束力量是很强大的,表彰可以激发大家的道德意识。
《瞭望》:这种乡村环保的模式如何推广?有些人担心,这种实验有一天会不会成为一个标签甚至一个形象工程?
廖晓义:我想,如何推广是政府部门的事,我们这样的社会组织的工作是协同政府把现有的乐和家园试点做好,不断地完善。有一点我要强调,乐和家园不是万能药方,所有的地方都能通用,它需要一定的条件,就像中医方子总是因人而异。
《瞭望》:什么条件?
廖晓义:最重要的是党委政府必须支持。巫溪乐和家园建设的成效最关键的是县委县政府的决心和力度。如果党委政府不支持,而要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那乐和家园模式肯定行不通。另外一个条件,就是这个地方的环境还没有到无可救药的地步,相对来说,我觉得,在西部地区,乐和家园的模式还是有相当的借鉴意义的。
《瞭望》:那些已经污染严重的农村呢?它们如何改善自己的环境?
廖晓义:这个只能靠当地的百姓和政府自己想办法。我认为关键是要改变政府政绩评价的指标体系,如果在政绩评价中,把环境因素摆在重要的位置,环境管理好的加分,环境破坏的减分,出了癌症村的减分,事情就好办了。
我一直认为,西方式工业化发展道路不适合在我们的农村发展。所以,我们努力探索以东方智慧为内涵的“乐和”理论,并努力与政府行动和民众行为相融合,践行“乐和家园”的落地模式,它包括乐和人居——物我相和的生态环境管理、乐和治理——个群相和的生态社会建设、乐和生计——义利相和的生态经济发展、乐和养生——身心相和的生态医疗保健、乐和伦理——心智相和的生态伦理教化。
乡村环保关键在于社会建设
对于乡村环保,廖晓义认为,应该跳出单纯的环境问题,将之放到一个更加宏大的背景之中,站在更高平台上,树立更加宽广的视野。她说,生活环保还停留在就事论事的阶段,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从理念上必须从生活环保走向生命环保、心灵环保,具体到实际行动中,关键就在于社会建设。
《瞭望》:你的环保观念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
廖晓义:是的,一开始,我只是在物质层面的环保,像节能节水、垃圾分类、少用一次性制品等,但是,后来,我发现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从生活环保的的思维中出来,进入到生命和心灵,也就是我一直倡导的生命环保、心灵环保,唤醒人们的生命意识,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我觉得,一个不关心自己天天呼吸的空气、不在意自己吃的食品有毒的人不会真正地从内心关心环保,因为他连自己的健康都不在乎。
《瞭望》:那乡村环保建设关键点在哪里?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用力?
廖晓义: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乡村的社会建设,建立一种公众参与的责任机制,通过自治,培养其主人翁的意识,在自治的基础上,要有共治,有党政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共治机制,共治的原则是法治,社会法规,自然法则、道德法庭,还有乡规民约,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良治,这种良治本身就是自稳定系统。这也是一种社会管理创新。
《瞭望》:那乡村的环境好了,农民靠什么生活,提高收入?
廖晓义:我们乡村本来就有“耕、读、游、艺、养”五大产业。“耕”是生态农业,安全食品;“读”是教育产业;“游”是旅游产业;“艺”是我们的手工业,就是创意产业;“养”是我们的养生产业。这五大产业以乡村为依托,以一个乡村来作为一个经济增长点,拉动周边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瞭望》文章:乡村环保的法律课题
中国环保法律的规定操作性不强,仅提出了原则,而无具体的操作规则,而且违法制裁相对于违法后果过轻,政府违法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绍飞
实施了20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保法》)的修改工作终于提上了日程。
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多位专家表示,《环保法》修订要对乡村环保给予足够的重视,弥补农村环保方面立法上的空白。
实际上,在乡村环保领域,无论是立法还是执法,法律上的设计都存在着不少漏洞。受访专家坦言,目前,乡村环保的法律课题面临诸多困难,亟待破解。
法律短板
中国环保法律从数量上观察是相当可观的,目前已经颁布的与污染防治、自然资源和能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等相关的法律超过了20部,环保标准300多项,各种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更是数不胜数。
但在清华大学环境法博士后王社坤看来,这些环保法律实施状况并不乐观,这位近来一直关注乡村环保立法以及实施状况的研究者说,中国环保法律的规定操作性不强,仅提出了原则,而无具体的操作规则,而且违法制裁相对于违法后果过轻,政府违法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
王社坤表示,这些问题导致农村环境保护领域一方面存在着程度不等的立法空白,现有的规范性文件中几乎没有专门针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即使涉及农村环境保护的各类规定,也未充分考虑到在农村的具体适用情况;另一方面,涉及农村环境保护的具体行为规则大多出于效力不定的国务院文件或效力较低的部门规章。
本刊记者查阅了《环保法》条文,其中真正涉及到农村的法条很少,而且都是原则性规定,譬如,第20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第23条:“城乡建设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王社坤说,尽管现有法律主要是针对城市环境保护制定的,但是一些基本的环保法律制度(如环评、三同时、排污许可、限期治理等)完全可以适用于农村地区,而且还有很多自然资源、生态保护方面的法律也主要是适用于农村区域的。
王社坤甚至认为,造成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不是立法问题而是执法问题。
对于执法问题,北京大学环境法教授汪劲列举了“四大缺陷”:环境法律制度没有大错也无大用,找不到相关的规定来追究具体责任;从行政来看,政府执法机构的权威性和权力保障不足;从司法角度来看,司法救济非常不力,被害人的损害难以填补;从行政处罚和刑罚的角度来看,行政处罚措施不严厉,环境刑法条例很少适用。
历史成因
今日乡村环保法律体系滞后的背后有诸多历史成因。
环境法专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分析说,环境污染都是从城市发展起来的,在《环保法》立法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尚未显现,因此,环保立法主要关注于城市。
而且,乡村环保问题不像城市那样很快就能显现出来,它有一个发展过程,等问题出现时,立法已经跟不上了。
同时,分工不明确,也是导致如今乡村环保落后的问题之一,王灿发告诉本刊记者,乡村环保和农业环保是两回事,前者由环保部门负责,后者由农业部门负责。这就导致部门之间各自为战,他认为,这种分离式的方式不利于解决农村环保问题。
王灿发举例说,《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起草了好几年,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问题就在于部门之间的利益纠葛。
无独有偶,王社坤也指出了这一问题,他从专业的角度分析说,《环保法》关于适用对象的规定是以地域和环境要素为标准的;农村环境的具体范围可以通过我国有关行政区划对城市和乡村的划分来明确,而农业环境则不容易明确其地域范围,造成法律规范在适用范围和规范对象及其内容上的模糊不清。
因此,王社坤建议,将农村环境保护的行政职权统一起来,明确各机构的职责,而且,鉴于农村区域分散的特征,必须考虑由环保部门在农村区域设立具体行使环境保护管理权的派出机构。
难题待解
《环保法》的修改已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2011年立法计划。
4月中旬,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蒲海清带队,会同环保部赴湘鄂两省,就修改《环保法》开始进行专题调研。环保部副部长潘岳在参加调研时指出,《环保法》的修改,在稳定基本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力争在一些重点方面有所突破,尤其是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环保责任,完善监管制度,维护公众权益。
对此,王灿发建议,《环保法》的修改应该关注农村环境保护。王社坤也认为,《环保法》修改应该突出农村环境保护的特殊需要。
王社坤的建议更为具体,他认为,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在弥补立法空白的同时,还要针对现有环境法律规范在农村地区的实施作出有针对性的具体规定,贯彻城乡一体化战略。同时,发挥地方能动性,结合地方特色制定相应的农村环境保护法规,进一步完善农村环保经济激励机制,在改善农村环境的同时提高农村居民经济福利。□
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各项建设的加快,农村的面源污染和场镇的生活污染日益加剧,形势日趋严峻。2007年3月至4月,农工党遂宁市委和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专家对我市安居区的23个农村乡镇的饮用水源现状进行了调查,按照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指标要求,分别在各饮用水源的取水口进行了采样监测,结果令人堪忧。
遂宁属欠发达地区,属农业大市,工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农村的面源污染和场镇的生活污染源主要是来自于畜禽养殖的粪水和场镇生活污水,工业的废水、废气、废酒的影响相对较弱,从全省来看由于小城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规划严重滞后,新建居民商住房未同时配套建设治污设施,致使生活垃圾和废水直接排放到邻近河道。二是由于一些小作坊式的工业企业不具备治污能力。三是由于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对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如学校、屠宰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未配套治理设施。四是由于资金缺乏,大部分乡镇无一所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建议:
1、乡镇环境保护规划要先行。要做到与其他规划相衔接。
2、要大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建设同时推进。
3、省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要以政府主导,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
4、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来防治农村点源和面源的污染,变废为宝,做到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推进。
5、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监察力度。
6、要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要坚决取缔在饮用水源实施的网箱养鱼、肥水养鱼、鸭鹅的养殖,使水质达到卫生标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承办单位回复意见:
川环函[2008]229号  B类
对省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
第311号建议的办理答复
张志禹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情况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力度,在推动环境保护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设、加强农村土壤防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清洁能源建设、推进工业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1992年,省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综合治理沱江污染的决议》;1995年制定了《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作出了《关于综合治理岷江流域水质污染的决议》;2002年,制定了《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办法》;2004年修订了《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2005年修订了《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实施办法》,上述法规的颁布,极大地促进了我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规范化和法制化。省政府围绕建设“生态四川”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目标,在整体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力度,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中对农村环境保护都作出了专门部署。《四川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对农村环境保护的主要指标、工作重点提出了明确要求。2004年起,我省每年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饮水安全列为党政“一把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内容。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每年都就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力度。2007年初,省委、省政府《“十一五”时期四川“十大惠民行动”方案》又把农村环境保护作为改善民生主要工程实施。2007年5月,省政府专门召开了全省农村环保工作会议,从省政府的层面上对我省农村环保工作进行了整体布局,还将出台《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明确新要求。仅去年,省政府就下发了6个农村环保工作方面的专门性文件,涉及饮用水源保护、畜禽养殖污染、湖库污染治理和土壤污染调查等。
近年来,我们认真推进实施了农村环境规划,努力把环境保护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总结推广了“六个一﹢三配套”苍溪模式(一口沼气池、一口防旱池、一口卫生井、一条硬化路、一套生态农居、一个生态经济园,园、圈、气生态循环建设配套,退、改、调生态环境建设配套,庭院经济与庭院文化配套),狠抓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家园建设,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质量;推广了资阳“6﹢1”模式(以农户为单位进行20头猪以下的养殖圈建设并配套建设沼气池,由良种公司、饲料公司、销售公司、防疫部门、乡政府、农户+银行分别负责种猪、饲料、收售、防疫、沼气建设和喂养管理,并作为资本投入和分配)和南充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以整治升钟水库水环境污染为突破口,在全省启动了小流域和湖库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全面开展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得到加强;我们把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作为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国率先全面完成3472个农村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工作,加强了水源地环境监督,开展了水质监测,依法取缔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实施全省城镇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排污口的综合整治,农村饮水难问题有所改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同时,我们应当看到,也正如您提出的问题,与城市、工业环境问题相比,农村环境问题呈现“面广、点多、源杂”的特点,农村环境保护长期受到忽视,现已成为影响农村环境和食品安全、制约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长期的环保工作中,出现了重城市轻农村、重点源污染防治轻面源污染防治等问题。农村环境问题不断涌现,农村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根据我省环境容量分析,当前,全省农村污染负荷所占整个污染负荷比重已达到30-40%,部分地区达到70%,从污染物(NH3-N即氨氮、COD即化学需氧量)来看,以沱江流域为例,氨氮所占比重为农业﹥工业﹥城市;COD所占比重为工业﹥农业﹥城市。造成当前农村环境不尽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认识上不足。当前,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转变,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农村面源污染基本处于失控状态,群众环境意识较差。二是法制上缺位。目前,现行环保法规主要是针对城市和重要点源污染防治,加之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的发展滞后于农村现代化进程,导致环境立法缺位。环境规划和空间规划滞后,不少村镇建设处于无序状态。三是投入上滞后。长期以来,我省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导致污染治理不力;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过多。四是能力上不足。目前,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职能和投入分散在多个职能部门中,还没有形成党委政府领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督、各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系和工作体制。环保机构不健全,县和乡镇的环保监测和执法能力薄弱,还有部分县级环保局还是合并局。没合并的县级环保机构也存在人员编制不足、设备简陋。部分县级环保局还是事业局,无行政执法资格。许多地方缺乏从事农村环保工作的机构和队伍,乡镇没有专职或兼职环保工作人员,农村环保工作无人管、无钱管、无力管的现象普遍。
二、关于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的主要工作及下一步打算
近年来,我们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农村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根据轻重缓急,优先解决影响面大、矛盾突出的问题。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稳步推进,部分地区农村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农村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
您提出建议的第1、2条关于加强乡镇环境保护规划、乡镇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推进:
一是以农村环境规划为指导。督促和指导各地认真制定和实施农村环境规划,立足本地实际,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紧密结合,与当地村镇布局和村庄建设规划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实施,从决策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要紧紧抓住规划这个“牛鼻子”, 通过落实项目、落实资金,推进环境整治,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现在,各地正在按照城乡规划全覆盖的要求,积极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开展新农村居住示范点建设。对于新规划的居住示范点,必须充分考虑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切实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以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为载体。农村环保工作量大面广,欠账太多,必须坚持政府引导、齐抓共管、农户参与、从基层做起的工作模式。全省21个市(州)政府均已批准了当地的《农村环保小康行动计划》,我们将督促和指导各地认真围绕“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建设一批适合四川新农村的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包括乡镇和村庄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示范工程,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示范工程,饮用水源地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和农村生态建设示范工程等。“十一五”期间,我们将重点在苍溪、南部、双流、洪雅、丹棱县开展试点,在工作上予以指导,在政策、资金上予以扶持,总结经验,在全省推广。
三是全面推进农村生态示范创建工作。搞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同时抓好污染治理与生态建设。近年来,我省按照建设生态省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了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家园创建工作,并把它作为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省建设、农村小康环境保护行动细胞工程整体实施。省委《关于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意见》(川委办[2007]32号)中提出了到2010年全省完成10个生态示范县(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试点县)、100个环境优美乡镇、1000个生态村、10000万户生态家园的“十百千万”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工程。省环保局近两年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带动各地方政府投入资金上亿元,用于加强环保技术指导、支持编制环境规划、开展镇村集中区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环保宣传等工作。目前,我省已有213个乡镇开展了全国、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已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6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42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村150个、生态家园2970户。当前,村庄整治要以污水和垃圾治理为重点。今年,省财政将投入5000万元建设300个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开展100家规模以上农家乐的污染整治。大力推进城市周边的村镇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具备条件的村镇应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经济条件较差的村镇重点进行污水无害化就地处理。逐步推进农村垃圾的分类收集,强力推广“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不断提高农村垃圾的处理水平。偏远地区要采取资源化的就地处理方式。以改厕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改厨、改厕、改圈工作。优化农村生活用能结构,积极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到2010年,由我局牵头组织完成生态省建设要求的10个生态示范县(农村小康环境保护行动试点县)、100个环境优美乡镇、1000个生态村、10000户生态家园的“十百千万”工程。继续将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家园建设纳入市、县、乡镇政府目标管理,按照规划,通过项目资金推动创建工作。2008年,全省要创建30个环境优美乡(镇),300个生态村,3000户生态家园工作。推荐、命名一批国家和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和生态家园。表彰一批农村环保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
您提出建议的第3、4条关于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倡导循环经济问题,我们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推进:
(一)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方面。我省是畜牧业大省,畜禽养殖数量居全国之首。近年来,针对我省养殖污染问题的严峻现实,2005年,省环保局开展了全省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现状调查及对策措施调研工作,在摸清了全省养殖污染状况的同时,总结了资阳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粪便处理内循环零排放、干湿分离-雨污分流-后处理模式和“猪-沼-作物(菜、果、林)”等循环经济模式。为有效控制畜禽养殖污染,2006年,全省开展了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工作,要求各地在重点区域、流域、生态敏感区严格控制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加强了新建规模化养殖企业的环评和“三同时”制度。2007年,省委、省政府把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企业列入十大惠民行动,明确到2010年将对全省200家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并纳入每年党政目标管理。当年在全国率先挂牌整治了50家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企业。2008年,又挂牌整治60家。同时,加大了对散户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近两年,省环保局投入和向国家环保总局申请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补助资金2000多万元,省农业厅建设养殖场沼气池工程538处,打造了一批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企业利用循环经济模式开展整治试点示范工程,使我省畜禽养殖污染严重的环境状况得到遏制。
(二)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方面。乡镇集中区环境设施不配套问题由来已久,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矛盾愈显突出。近年来,我省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的,大力实施清洁家园工程,集中整治农村脏、乱、差。目前,全省4273个建制乡镇中,生活污水处理率仅2.3%,我们一是从试点示范的角度,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推广地埋式、净化沼气池、人工湿地等多种适宜乡镇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和方法,并在成都双流、广元苍溪、南充南部、绵阳江油、眉山洪雅和丹棱等地开展了乡镇和农户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效果显著。二是在由环保部门牵头组织的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活动中,将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其中一项考核验收指标,有效地推进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进程。三是加大督促和指导各市州开展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今年已将全省32条重点小流域县与县之间交接断面水质监测作为例行工作下达给各地,以落实各地方政府对本辖区内水环境质量责任制,交出合格水质给下游,从而推动启动和实施乡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四是是加大对“农家乐”等农村娱乐场所的污水治理力度。我省今年将对100家规模农家乐进行整治,逐步改善城镇周边及农村娱乐场所环境质量。五是积极开展以“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厕、改厨、改圈)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沼气建设,到2007年底,全省已建农村户用沼气400万户,占全国的1/6,作为省委省政府惠民行动,“十一五”期间将建成500万户,为整治农村环境,改善农民饮食卫生条件和居住环境,发展农村庭院经济起到了重大作用。六是通过推行“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在全省总结推广了成都市郫县、双流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试点经验,成都市郫县、双流县由政府出资统一为各村配购垃圾箱,设保洁员,为各乡镇配置运输车,基本实现村宅清洁。目前,成都、眉山、南充、资阳、广元、阿坝等市(州)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强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成效明显。
(三)小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方面。为进一步搞好全省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实现“还三江清水、建生态四川”目标,2005年,省政府下发《关于做好岷江、沱江、嘉陵江水系重点小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工作的通知》,专门列资380万元支持各市(州)编制重点小流域污染防治规划。认真开展了全省小流域水葫芦综合治理工作,省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门研究和部署,在遂宁市召开了全省水葫芦综合治现场会,下发了《关于加强水葫芦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全省集中统一组织了水葫芦专项清理打捞行动,省政府给予了这次专项行动工作补助经费450万元,共打捞水葫芦25万多亩,全省水葫芦泛滥情况得到一定遏制,大大减轻了水葫芦对当地行洪、航运和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的影响。2006年初,17个市32条重点小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全部经当地政府或人大批准实施。并以整治升钟水库水环境污染为突破口,在全省启动了小流域和湖库污染综合治理工作。2007年,全面开展了全省32条重点小流域水污染整治工作。成都市投资57亿元整治府南河、沙河;南充、巴中、广安、广元市分别启动了整治西充河、巴河、清溪河和南河。一些市(州)已开始对本辖区内污染严重的小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都市2006年启动了辖区内21条小流域的污染治理工程,投资16.3亿元。宜宾、遂宁市对辖区内小流域治理力度大,其中宜宾的越溪河、梓江的遂宁段和三台段、遂宁的郪江和琼江已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据各地上报的整治情况,与2005年监测的全省32条重点小流域水质全部超标的情况相比,已有7条重点小流域、17个监测段面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占22%。
(四)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方面。我省认真组织制定并实施了《四川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实施总体方案》,重点调查成都平原的成都市、绵阳市、德阳市。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此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并亲临现场检查指导工作。省环保局加强组织协调,严格技术要求和强化质量管理。我省在全国范围内,首家实现了工作全面铺开、整体推进。省财政和各地财政在工作经费上给予了有力保障,已安排财政资金1400万元,2008年又预算了1200万元,并为各市州发放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专用仪器设备。国家环保总局在工作经费上给予了有力支持,两年来,到位资金334万元,是在全国支持工作经费最多省份。国家环保总局把我省定为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学习示范单位。2007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转发了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的通知》。2007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亲临我省检查指导农村环保工作,对我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2008年1月,我省在第一次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会上作交流发言。目前,我省完成了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评价、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调查与对比分析、自然保护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评价等三个专题的土壤采样工作、土壤有机物的分析工作。
(五)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方面。为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近年来,我省加大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力度,2005年,省政府批转了省农业厅省环保局关于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大力推进生态农业,推广循环经济,加强了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环境管理与执法监督,全省已有103个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有力地提升了农产品质量。目前,全省已建成4个国家级和23个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建有18个农村蔬菜、茶叶、水果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县和86个省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有1605万亩基地、1200个农产品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780万亩基地、494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10万亩基地、130个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
您提出建议的第5条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执法监察力度问题,我们将对我省基层环保工作职能调整,要求各级环保部门,尤其是县级环保部门要把相当的精力,放在农村环保工作上,切不可只抓城市、丢了农村。通过密切协调与乡镇、村、组的工作联系,推动当地党委、政府更加注重农村环保工作和加大农村基层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力度,逐步在一些地方开展乡镇环保机构建设试点工作,力争在3-5年使我省基层环保能力有较大的改变,使乡镇政府环保工作职责落到实处。要逐步建立健全县、乡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完善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和有关的工作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您提出建议的第六条关于加强饮用水源保护问题,我们主要从以下2个方面加以推进:
1、我们把清洁水源,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作为农村环保工作的首要任务。2006年,我省以纳入省政府目标管理的工作方式,在全国率先全面完成3472个农村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工作,同时,开展了水质监测,基本摸清了饮用水源安全现状。2007年,省委、省政府加强水源地环境监督,依法取缔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列入十大惠民行动,关闭、取缔、搬迁了一批危及水源安全的违法排污企业。2008年,我们将完成全省城镇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排污口的综合整治。为彻底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省委省政府还把“2015年基本完成,2010年解决1200万人,2007年解决240万人”的安全饮水工作目标列入十大惠民行动。截止2007年底,全省饮水不安全人口已降为2668万人,约占全省农村人口41%,农村饮水难问题有所改善。
2、下一步我们将以农村饮用水安全为首要任务,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十大惠民行动,2008年,完成全省城镇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排污口的综合整治。落实省委、省政府“2015年基本完成,2010年解决1200万人,2007年解决240万人”的安全饮水工作目标。抓紧建立和完善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测体系,密切关注水源地水质变化情况。继续坚决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种植、旅游等开发活动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衷心感谢您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您给我们提出更好的建议。
联 系 人:省环保局农村污染控制监督管理处   叶 扬
联系电话:028-86115933
邮    编:610015
二00八年三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环保  人大议案  办理  复函
抄送:省人大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
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办公室        2008年3月24日印发
农村垃圾处理问题——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数量在不断的膨胀,大多数村落垃圾随意倾倒在村边,使农村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垃圾的收集处理已成为困扰农村建设的一个棘手问题。现在的农村生活垃圾已不再是简单的麦秸、草灰,如果进行简单的掩埋和焚烧,将会对土地和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所以,不论是政府或农村的人们都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农村垃圾怎样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调查如下:
(中科软件园www.4oa.com欢迎您投稿)
一、农村垃圾处理的基本情况。
1、村民自己设置垃圾堆,有各种污染;垃圾按照就近原则处理,村里没有相应的机构去处理垃圾,去维护环境。
2、村附近的可利用垃圾收购站数量少,而且大多数村民也无收购兴趣,无进行整理后出售的动力。当然也有个别村民认识到垃圾处理的重要性,但是政府并没有设立有关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我村对于垃圾处理,虽然建立了垃圾池,并且安排了相应的人员来处理垃圾,但是对于垃圾的后期处理却也没有办法,只是倒在村后或是河边。
3、垃圾危害意识和垃圾自分类观念不够,某些地方垃圾遍地.无人处理,自觉性不强,随意焚烧,空气污染严重。由于农民对垃圾的危害认识不足,因此在处理垃圾上就显得极为随意。村里虽然建了垃圾池,但村民总是就近将垃圾倾倒在河里等;有的人对动物尸体等不经任何处理,随意丢弃在河边;村街道也没有垃圾桶,可见从村委那里就没有认识到垃圾污染的严重性,没有给村们一个要保护环境建立一个意识。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思想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村们对于垃圾的危害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是知道垃圾很脏,很臭。但是更为严重的他们并没有都认识到。村委也没有对垃圾的危害方面的知识对村们进行宣传教育。其次是政府对垃圾处理问题的重视还不够,给个村用于处理垃圾的经费还不够。
2、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生活垃圾增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生活变好,但是生活垃圾也随之增长。不益腐蚀的“白色污染”也增多了。还有一些不必要的包装产品也走向了农村。
3、垃圾的最终处理问题。村里虽然有相关的垃圾清运安排,但是垃圾运走后,也只是堆放到河边或者是填埋焚烧,这是不够的,它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会带来问题,可能会污染了土地和空气。
三、对农村垃圾处理的意见和建议。
1、广泛宣传,提高思想认识。要加强对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要进一步广泛宣传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治理污染的紧迫性。
2、要号召村民,尽量减少日常生活垃圾,或是回收利用。并且提倡使用那些能够在短时间内自然风化的塑料“垃圾”,减少“白色污染”。村民也像城市一样,“零包装”。要简化、减少包装、同时也使用可利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
(中科软件园www.4oa.com欢迎您投稿)
3、要建立相应的垃圾处理体系,对垃圾做集中处理,不能随意的堆放。而且政府也应该要重视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的重要性,对各村要给予经济上的支持。还要组织一些垃圾处理的专家到农村进行宣传和帮助指导,毕竟村们和村委都没有着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没有足够的认识。
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做好垃圾处理都不是政府或是公民单方面就可以做好的。它需要所有的力量都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才会有进展。在次,希望大家不仅从个人做好环保,也要告知身边的人。还有政府也要去支持和鼓励农村的垃圾处理工作的进行。最后,我们所生活的大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都来维护他的美丽。
滇池沿岸农村固体废物污染调查研究——呈贡县大渔乡案例分析
-
摘要:以呈贡县大渔乡为案例,调查分析了区域农村固体废物的来源、产生量、成分和处理处置现状,引入了固体废弃物潜在污染负荷指数。
关键词:污染调查;农村固体废物;滇池沿岸
1概述
在滇池的面源污染负荷中,滇池沿岸的农村固体废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污染途径主要是在雨季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滇池,直接或间接地加剧滇池的富营养化。
为了掌握农村面源污染的来源、产生量、成分和处理处置现状,《滇池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验收监测课题组对昆明市呈贡县大渔乡捞渔河流域12.5km2区域进行了系统的调查。该区是以蔬菜、花卉为主产业(养殖和粮食作物生产为辅助产业)的高效农业区,其产业构成在滇池沿岸农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笔者以该调查区域为案例,借助课题组的调查资料,对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部分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对农村固体废弃物最大潜在污染负荷进行了计算。据此得出的农村固体废弃物最大潜在污染负荷量,对于估算滇池沿岸农村固体废弃物对滇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调查区域农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组成
2.1生活垃圾
调研区居民生活垃圾产生量的调查采用村镇普查和典型户定点监测相结合的方法。2000年8月至2003年2月,分季节共进行了5次典型户调查,调查时间和结果见表1。
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与家庭经济条件、家庭用燃料情况(燃煤、燃气、燃秸秆)等因素有关,同时有四季变化。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垃圾产生量大,废品含量高,易腐类多为剩饭菜和果皮核。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垃圾产生量较小,垃圾成分以泥土灰渣、农作物秸秆为主。调研区域内农户的主要燃料是液化气,但由于经济因素仍有20%左右的农户使用煤。在使用气和煤的同时,大部分农户都有燃烧秸秆的炉灶。冬、春季节气温较低时,农户以燃煤和秸秆为主,垃圾中灰渣含量明显增多,分别占总量的57.1%、55.9%、51.7%,夏、秋季节气温较高,农户以燃气为主,垃圾中灰渣含量较低,分别占总量的21.4%、34.5%,但易腐类含量增加分别为73.8%、58.6%。废品类的比率较恒定,几乎没有季节差异。
表1 5次人均垃圾日产生量统计表kg/人•d
图1农村生活垃圾中易腐、灰渣比率随季节的变化
根据调查结果,调研区农村人口共计3236户、9589人。因此每天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8~5.8t,每天平均产生4.5t,年均产生1642.5t。
2.2种植业固体废物
调研区种植业以蔬菜、花卉为主,对种植业固体废物的调查总体上采取以点带面的调查方式,即按单位面积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周期根据调研区作物生长时间及轮作时间确定。调研区种植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Q1——示范区农作物固体废物产生量;
i——第i种农作物;
Ji——第i种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废率;
Si——第i种农作物的收割面积;
Nv——调研区产废农作物的品种数。
由于作物采收由市场调节,收割面积在具体的调查中无法统计,采用乡农科站统计的作物下种面积,下种面积为土地面积,和收割面积的转换系数为0.8。据调查调研区2003年1~8月下种的蔬菜品种有18种,筛选出下种面积较大西芹、生菜、菠菜、白菜、辣椒、苷蓝、西兰花、白花菜、胡萝卜、康乃馨、玫瑰12种作物,调查统计其产废量。
表2示范区种植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调查统计结果表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按作物的轮作期推算,调研区2003年4月~11月间种植业固废产生量范围为9128~13711t,平均产生量为11420t,年平均产生量为17130t。
图2 2003年4~11月调研区种植业固废构成图
2.3养殖业固体废物
由于调研区的主导产业是种植业,养殖业主要由少数几个规模化养鸡场和农户零星养殖构成。调查中了解到农户零星养殖产生的固体废物量少而分散,已作为农家肥利用或混入生活垃圾排放,故此次只调查规模化养殖场。具体做法是按不同养殖种类,对调研区内所有规模化养殖场进行逐一调查。 (来源:互联网) 据调查统计2003年调研区规模化养殖场固体废物产生量平均每天为3597kg,即全年大约产生养殖业固废1313t。
2.4建筑垃圾
建筑固体废物产生量随工程量大小,工程等级,施工材料,施工工况等不同而不同。示范区的建筑固体废物被随意堆放在路边、洼地等地点,堵塞道路,虽然其中污染物含量不高,但影响环境卫生,必须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使产生建筑固体废物的责任者负起处置的责任,把示范区建筑固体废物运输到复合环境要求的地点进行填埋处置。
3农村固体废物主要污染成分、含量及处置现状
3.1生活垃圾
农村生活垃圾的物理成分与城市生活垃圾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为可腐有机物、可回收废品和灰渣等。与城市生活垃圾相比,剩菜饭较少,而蔬菜废物和花卉秸秆较多;废品含量较低,塑料品、玻璃等较少,纸张含量较低,其中有毒物品如电池、油漆、化妆品等含量较少,但可能含有残留农药;灰渣成分中泥土的比例较高;燃煤家庭中有炉灰渣较多。
表3调研区生活垃圾物理化学成分表(样品平均值)
目前生活垃圾没有任何处置措施,农户随意将其倾倒堆放在道路、田边、沟渠、滇池沿岸,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2种植业固体废物
种植业固体废物是指蔬菜、花卉收割时丢弃的根、茎、叶、花,其中一部分被养殖场作为饲料收购(但收购量由市场决定),部分根、茎被晒干作为燃料。但在调查区随处可见堆放在路边、沟渠中、滇池边的种植业固体废弃物,腐烂后产生臭味、渗滤液、寄生虫和病菌,雨季冲入滇池,对滇池及周边地区造成污染。
表4调研区生活垃圾物理化学成分表(样品平均值) 单位:%
3养殖业固体废物
主要有猪粪、鸡粪和牛粪以及其它牲畜粪便。它们富含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经发酵可以成为良好的有机肥料,为当地农作物生长的最大有机肥来源。除粪便外,养殖业固体废物中还混有其它垃圾和废物,但其量很少。
从表5不难看出,鸡粪中有机物及氮磷成分含量最好,猪粪次之,牛粪最差。
表5调研区养殖业固体废物成分性质表 单位:%
调研区内的养殖业固体废物都不排放,而作为农家肥利用。但其利用前都将进行堆沤,大多数农户都没有堆肥设施,随意堆放在田间地头。堆肥产生的恶臭、渗滤液、寄生虫和病菌,对滇池及周边地区环境造成污染。
4农村固体废物的潜在污染负荷
目前农村固废的主要处置方式是堆放,没有有效的收集和处理处置系统。生活垃圾都堆放在村周围的土炕、沟渠及马路边,种植业固体废物除部分被作为饲料售出,一部分秸秆用作烧柴外,大部分堆放在河道中、沟渠、马路、田埂边。养殖业固废虽然都已还田,但其堆沤方式大多是自然堆放。
这部分农村固体废物成为滇池沿湖地区最大的固体废物污染源。堆放的固体废物雨季被面源径流带入滇池,冲到滇池中的固体废物以及直接堆放在滇池边的固体废物(主要是N、P、K及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种植业固体废物),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通过硝化、反硝化等作用,最终,其中的N、P等元素都基本转化为可溶性物质和矿物元素,构成滇池富营养化污染物。
污染负荷指一个地区在某段时间内的污染物量。在滇池富营养化中,固体废物的贡献率有多大一直没有可供利用的数据。通过本次调查所得到的固体废物产生量以及其中的氮、磷含量,使我们能够定量分析固体废物的污染负荷,从而为分析固体废物对滇池富营养化的贡献率提供了可能性。
潜在污染最大负荷定义为:
式中,Lmax——潜在最大负荷;
G——固体废物产生量;
C——污染物含量百分比,干基;
θ——含水率(%)
图3调研区农村固体废物单位面积氮潜在污染最大负荷示意图 (来源:互联网)
图4调研区农村固体废物单位面积磷潜在污染最大负荷示意图
据计算,调查区域生活垃圾氮、磷的潜在最大负荷分别为0.59t/km2•a、0.19t/km2•a;种植业固体废物氮、磷的潜在最大负荷分别为6.12t/km2•a、0.82t/km2•a;养殖业固体废物氮、磷的潜在最大负荷分别为0.85t/km2•a、0.54t/km2•a。
如果调研区内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不进行无害化处理,其潜在的污染物负荷最终都将变为排放的污染负荷,直接加剧滇池的富营养化。
5结论及建议
调查区域内农村固废主要由生活垃圾、种植业固废、养殖业固废组成,目前调查区域没有固体废物专门处理处置设施。固体废物主要利用方式:养殖业固体废物自行堆沤后全部还田;除少部分种植业固体废物被作为饲料和烧柴利用外,绝大部分种植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被直接排放到环境中。调研区污染物的最大潜在负荷贡献总氮为7.56t/km2•a、总磷为1.55t/km2•a。其中,种植业固体废物氮磷负荷最大,养殖业次之,生活垃圾最小。
要控制滇池面源污染,必须重视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针对农村固体废物的特性对其实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例如,由于农村住户居住相对分散,必须建立完善的垃圾收运系统和处置设施;为解决农户堆沤肥的渗滤液污染,应有合适堆肥配比和设施。对污染负荷贡献最大的种植业固体废物,由于产生量巨大,应推行产业化运行,生产生态农业所需的有机肥等。
参考文献:
[1]王洪涛.滇池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农村固体废物专题[R].清华大学,2003-12.
[2]扬国清,刘康怀.固体废物处理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