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蓝技术xp纯净版下载:中国军事力量问题的年度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37:49

《2000 财年国防授权法》(公法106-65 号)第1202 款规定,国防部长应向国会提交一份“机密或非机密形式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目前与未来军事战略的报告。该报告应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技术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可能的趋向,以及今后20 年中国的大战略、安全战略、军事战略、军队编制与作战思想的可能性发展”

  执行摘要

  中国作为一个地区性政治和经济力量的迅速崛起对亚太地区和世界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美国欢迎一个稳定,和平和富强的中国出现,并鼓励中国参与世界事务,并为国际社会的稳定,恢复和发展承担更多的责任。美国在过去的30年中做出了许多工作来促进中国的国家发展和它融入国际社会系统进程。然而,中国未来发展道路上围绕着许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它怎样使用其不断扩展的军事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PLA)正在从为本土上的消耗战而设计的数量型部队全面转变为一个可以在其周边地区针对高科技对手而进行的短时,高强度冲突战,并赢得胜利的部队---这是中国为“信息环境下的区域战争”做准备的方式。中国部队转变的速度和范围近年来不断提高,并通过采购先进的国外武器以及在国防和科技工业上的高投入,还有深远的部队的组织性和条例性整改都进一步促进了这一进程。中国在一定距离上维持其部队的能力依然有限,但是它的部队持续地研发和实验破坏性的军事科技,包括那些防入侵/区域封锁武器,还有为核武,太空和网络战争所准备的武器,这些改变了地区性军事平衡,并且其影响超过了亚太地区。

  解放军针对台湾的现代化在过去一年里继续存在,包括它对准台湾的增强型短程导弹。在短期内,中国部队迅速发展起了对台湾追寻“法律独立”目的的压制能力。同样的能力也可以在未来使用迫使台湾按照北京的条件来做出两岸争端的解决协议,并同时企图遏制,拖延或拒绝发生冲突时美国方面对台湾任何可能的的支持。这个现代化和对台湾的威胁依然不顾虑在去年台湾新总统选举以来的两岸之间紧张关系的重大缓和。

  解放军也在发展影响力超过针对台湾的远程能力。这些能力中的某些可以让它在维持和平,人道协助,和灾难救援以及打击海盗等国际组织的责任领域做出贡献。然而,某些破坏性能力,可以让中国投放力量来保证对资源的获得或加强对有争端领土的主张。

  北京公开断言中国的军事现代化“是纯防御性质”,而且仅是为了保护中国的安全和利益。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开始了新的军事发展阶段,明确了中国解放军的角色和任务不仅仅是中国当前的领土利益,而且在解放军的条令和能力发展的目的和目标留给国际组织一个不清晰的感觉。甚至中国继续发布其不完整的国防花费数字,同时又从事同其宣称的政策不一致的行动。中国军事和安全事务的不透明产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引起误解和错误估计,对稳定造成了风险。美国继续同其在该区域的盟友和伙伴共同致力于观察这些发展,并相应调整政策。

  目录

  第1章:了解中国战略

  总览

  关于中国战略和优先政策的看法

  形成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的因素

  观瞻未来

  第2章:中国军事战略和条例

  总览

  军事战略指导

  对战争的一个综合观念

  解放军军事战略的保密和虚假信息

  不对称战争

  中国未来军事战略的争论

  第3章:部队现代化目标和趋势

  总览

  反入侵和区域封锁能力的发展

  战略能力

  力量投放—不仅仅针对台湾的现代化

  第4章:部队现代化的资源

  总览

  军事花费趋势

  中国不断发展的防御工业

  观瞻未来:趋势和计划

  第5章:在台湾海峡上的部队现代化和安全

  总览

  北京的台湾海峡战略

  北京针对台湾的行动步骤

  第6章:年度更新

  中国战略的发展

  台湾海峡安全局势的发展

  中国部队规模,驻地和能力的发展

  解放军条例的发展

  中国研发,采购或获得可以提高其军事能力的先进武器工作的进展

  台湾遏制部队的挑战

  中国不对称能力的发展

  特别话题:中国的全球军事活动

  总览

  传统军事政策

  联合演习

  维和行动

  人道救援和灾难救援

  军火销售

  中国不断发展的军事能力

  自从美国国防部按照《2000 财年国防授权法》第1202 款规定递交了第一份报告时,中国就在建造和实验可靠和有效的军事力量上做出了相当大的进展。国防部对中国军事力量的理解随着报告阶段有所提高,但是还有许多关于中国国家和军事战略,它的军事现代化进程和趋势,以及对地区安全和稳定造成的影响等方面有待研究。中国也有限地提高了其军事和安全事务的透明度,但是除非它把透明度更少看做是个需协商的交易,而更多的看做是一个伴随着国家力量积累的责任,否则本报告中的观点依然不完整,只是经过评估和所知有限的判断拼补而来。这些观点列出如下:

  国防预算超过经济增长:中国持续的经济增长,其国民生产总值(GDP)从2000年的1.95 万亿美金增加到了2008年的4.19万亿美金(按照2008汇率),这使得中国可以在解放军的建造,装备和训练上投入更多,而不会影响到经济。解放军投入增加的一个标准是其政府预算,它从2000年的279亿美金,到了2008年增加到了2倍多,601亿美金。然而这个预算并不是全部的军事花费。虽然美国和其他国家为了能从中国获得更大的清晰度,或为了提高对这些清晰度的缺乏的评估而不断努力,但是国防部对用来解放军投入的资源,资金流和账目机制等的理解依然没有很大的提高。

  加强的遏制和提高的战略打击。从2000年以来,中国就从一个依靠固定地点发射的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ICBM)的疲弱的战略遏制能力转变为一个存活率更高,更为灵活的战略核武部队。对两种新级别的ICBM----DF-31 和 DF-31A,都是可公路运输的固体推进系统(后者可以瞄准美国本土的任何地点)反映了这个转变。但是没有证明显示中国关于“不首先使用”条例有做更改,这些武器的使用,以及计划中2009-2011年新级别的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SSBN)/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SLBM),产生了一个可靠的海上震慑能力,可以给中国领导比之前更灵活的战略打击选择。然而美国的战略部队还远远赶不上中国,中国可以利用这些存活率较高的武器给美国的大部分大城市造成严重的毁坏。

  提高的反入侵/地区封锁能力。从2000年开始,中国扩大了其反入侵和地区封锁武器,在其边界一直到西太平洋的地区部署和投放了可靠的,分层的进攻力量。中国已经拥有或准备采购那些可以达到以下功用的能力:1)给大型水上舰艇,包括航母造成危险。(通过隐蔽潜艇,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ASCM),制导的尾流归向型鱼雷,或者反舰弹道导弹等)。2)封锁对沿岸机场,安全堡垒和区域后勤中心的使用(通过更远距离和更高精确度的常规弹道导弹,及陆地攻击巡航导弹);3)对中国领土或部队上空和附近的飞机造成危险(通过进口的和国内的第四代飞机,先进的远程地对空导弹系统,空中侦查系统,舰载防空等)。中国太空领域的侦查,和定位,导航,和定时以及地面超视距目标锁定等先进技术正在缩小精确打击能力上的差距。

  区域性常规打击。从2000年开始,中国继续增强它的常规弹道导弹,建立了针对台湾的雏形的常规短程弹道导弹(SRBM)打击能力,这一能力成为了中国用来压制不仅仅台湾还包括其他邻国的基本工具。在2000年,中国的SRBM部队只是中国东南部的一个“团级”单位。中国把面对台湾的部队扩展到了7个旅和总数量为1050—1150枚的导弹,而且把这些部队同常规中程导弹(MRBM)系统结合,这些如反舰弹道导弹,和至少两个陆地攻击巡航导

弹(LACM)变型,可以从地面或空中发射。先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结合提高的夜间战斗和水上战斗训练,为解放军进行区域性打击或海上拦截行动提供了额外的能力。

  控制电磁波谱的竞争。本报告的2000年版的观察,认为中国“正在改善C4I训练和布置,重点是降低或摧毁敌人的作战系统。”当时,中国的电子战(EW)系统主要是来自 “1950-1980年代科技” 的综合性产物。到了本报告的2006年版,中国在先进的电子战计划上的投资让解放军空军“在技术上同大多潜在对手相当或更为优越。”通过提高空间和陆地的C4ISR以及把通讯设施转移到光纤,中国正在加强自己的能力同时以正在研发的武器系统(例如,反空间,计算机网络行动,和反无线电系统)来阻止其他人的此类能力。解放军2004年的“信息环境下的区域战争”概念的引入,为这个领域的发展做出指导,让解放军把重点放在未来战争早期阶段的电磁控制。

  持续的局限性。虽然中国的区域和地区性行动能力从2000年以来有了一定增长,但是有些局限性还是一直存在。解放军已经为联合战争和组织结构改变制定出新的条例,例如包括部队指挥官代表中央军事委员会来促进向一个更为“联合”的部队转变。然而,联合依然没有很大进展。同样地,解放军空中和两栖运输能力从2000年到现在也没有大的提高,当时国防部估计解放军的海运能力是运输一个步兵师的水平。同样,中国目前的单次运输能力是5000名空降兵(如果同时加上装备的话更少)这同之前的评估一样。中国的海上补给能力从2000年到现在有所提高,但是解放军海军的支援舰只依然数量不多—跟当时差不多。在2000年,国防部计划到2005年把空中加油技术可以达到实战水平。然而,目前中国仅有少数空中加油飞机,它没有足够数量的加油机和适当装备的战斗机或充分的训练在力量投放上使用此类能力。

  在台湾海峡上的重大转变。从2000年开始,台湾有过两次平稳的政治交接和逐步成熟稳定的台湾民主制度。然而北京对台湾的战略似乎从寻求台湾问题的尽快解决转变为阻止台湾的“法律性独立”,如果有必要甚至使用武力,北京把台湾同大陆统一的目标没有改变。从2000年开始海峡的军事平衡继续对北京有利,标志是对面对台湾的军区持续部署先进的军事装备。在2002年的报告中,国防部评估台湾“几年来都在台湾海峡上空占优势”。这个结论不再正确。相反的是,中国已经能够发展出一系列可以压制台北的有限的军事选择。

  第1章了解中国战略

  总览

  中国领导层在一系列关于中国外交政策,国家防御,和武器控制的“白皮书”中列出了国家战略目标。然而,此类文献仅仅提供了对目标后面的动力,或着达到这些目标的具体战略上有限的内容。偶然的战略公告和中国的实际政策决定之间的联系不是那么明显,特别是在重要时期。结果就是只靠大致的战略对解放军的研究依然不够科学。但是基于传统,历史模式,官方叙述和文件,还有对某种军事能力和外交政策的强调还是可以对中国的战略做出个大概的了解。

  中国特色的战略

  中国战略是维持着国家经济发展优先的同时,又要维持可以使得发展进行的安全环境之间保持平衡。中国的领导层把21世纪的开始几十年描述为一个“20年时期的机会”,意思是地区和国际环境基本稳定,而且对中国成长为一个地区性力量和拥有全球影响有帮助。

  解放军领导和战略家经常以建立“综合国力”来讨论中国战略。综合国力(CNP)概念是一个中国战略计划人员依照其用质量和数量变量评估和测量中国相对其他国家的水平。综合国力融合了软性的,内在的力量指标(例如经济实力,国内团结,文化影响)和硬性的,外部获得的(如,国家核武规模,领土,军事能力,外交影响,经济影响,和国际声望等)。由综合国力的组成可以证明,中国的战略家意识到了内外实力和弱点的联系。这显示中国的决策者可能把内部骚乱看做为外部敌对部队的造成机会的因素,或者是对方造成的结果。中国领导也可能意识到了外部挑战同国内敌人的联系。

  对中国战略和优先政策的看法

  中国领导人采用了一套持久的战略优先政策,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持经济增长和发展,维持国内政治稳定,保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努力促进中国的强国的地位。较少透明度是北京用于达到这些目标的明确战略和计划,指导着战略制定和执行的决策结构,以及这些优先政策的调整方式和方向都随着安全环境的改变而调整。

  制度长期存在和坚持共产党领导为中国领导形成了战略远景,而且驱动着他们的大部分选择。作为用共产主义统一人口和动员政治支持失败的取代物,共产党领导人依靠经济成果和爱国主义当作政权基石。然而两者都有给政治控制造成腐蚀的风险。例如,当中国的领导激起爱国主义热情来操控公众观点,分散国内批评,或支持外交时,他们要意识到抗议一旦开始就很难控制,而且很容易转向国家本身。同样地,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对中国共产党战略成功很重要—促进了经济不平等和紊乱,政府腐败,和环境恶化。目前的国际金融衰退的影响可能会提供一个获得更明晰的中国战略和优先政策,以及看出这两个因素是否和怎样因为这个事件而做出修正。

  中国领导人重申并继续支持从1978年开始作为中国整体战略和政策基石的“改革开放”。然而,在中国高层领导的言论中出现的这两个中心观念,显示逐步意识到“改革开放”的进程遇到了一些矛盾和挑战:

  首先,改革使得中国经历了快速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的增长,但是也给国内稳定带来了重大的新挑战。2006年的中共16大第6次全体会议中的官方报告称“经济重建和社会转型”相应对中国国内稳定产生了“不确定因素”。

  第二,改革把中国推进到一个外部事件不再独立于其对中国内部环境造成的影响---反之亦然---的全球安全环境中。中国官方媒体和政策文献继续评估“和平,发展和协作已经成了当代趋势。。使得外部环境逐渐有利于我国的发展。”然而,外部挑战持续增多,包括地区性和强权关系,海峡关系,和非传统威胁对大陆未来潜在的影响。

  这两个观念引导中国领导人总结为,到2020年,他们将注重外部紧张关系的管理或勘测,特别是同强权国家之间的关系,来维持一个对中国发展有力的环境。如前国家委员和外务部长唐家璇在2005年11月解释道:

  “有必要致力于避免变成重大国际冲突的焦点,减少对我们发展的外部压力和障碍,创造有利于中国的环境来完成其计划目标。”

  这并不意味着中国领导不再注重内部环境。北京持续增长的地区性和全球性的经济地位部分地推动了其在外部活动上更为积极的姿态,它展现了要在解决争端和促进地区合作上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北京继续威胁如果有必要会使用武力促成台湾争端的解决,并进一步宣称其他国家不接受的南中国海的归属问题。中国增加了其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范围,并继续扩大对外军售和外国军官的培训。这些趋势显示北京宣称和保护其利益的方式更为多样性,而且它准备使用各种合作和强迫方式来达到其目标。

  中国战略中的资源需求因素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对顺利获得市场和自然资源,特别是金属和石油的依赖性,变成了形成中国战略行为的的重大因素。

  虽然中国希望继续依靠煤炭作为主要燃料,但是石油消耗和其他液体燃料将会变得更为重要,因为它在运输领域中增长迅速。中国计划提高天然气的使用,从目前总消耗的3%提高到2010年的8%。同样,中国计划到2020年建造达4000万千瓦的核电站从原来总电力输出的2%增加到8%。

  中国当前的消耗约为每天785万桶石油,到2015年,中国的石油消耗将增加到每天1000-1200万桶。在2008年5月,中国变成了世界上第二大原油进口国,超过了日本。中国当前进口量比例占到53%(2007年大约为每天404万桶)。中国进口量中的46%来自中东,32%来自非洲,5%来自东亚。在2008年沙特是中国最大的供应国,大约每天供应725000桶。其后是安哥拉大约每天供应596000桶,伊朗为每天425000桶。它进口的石油大部分利用船只运输穿越马六甲或龙母岛和吗萨卡海峡。

 

图 1. 中国重要的海上通道. 跟其他许多工业化东亚国家一样,中国严重依靠重要的海上通道来进行能源进口。超过80%的中国缘由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

 

  在2004年,中国开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在2008年完成了第一阶段,可以提供1亿桶的容量—相当于中国当前25天的石油进口量。第二阶段计划增加2亿桶的容量,大约为42天的进口量,计划2015年完成。在2010年之后,第三阶段的工作可能把净储存量增加到大约5亿桶。但是中国的运输和分配网没有重大的提高,总存储量可能会不足与应对严重的供应断裂。

  在最近10年中,中国同不同国家签订了长期的供应合同,包括乍得,埃及,印尼,卡萨克斯坦,尼日利亚,阿曼,俄罗斯,澳大利亚,沙特,苏丹,委内瑞拉。在2006年,中国最大的三个供应商是:安哥拉(16%),沙特(16%)和伊朗12%。在2007年中国石油进口量的6%来自苏丹。目前中国超过一半的石油进口来自中东,且近四分之一来自非洲。

  中国也寻求在一些海外能源项目和投资上的平等位置,虽然这些同中国的需求和投资相比依然微小。中国的石油公司已经在不同石油公司中开始投资(油田勘探,管线和精炼项目)包括卡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尼日利亚,苏丹和其他在北非,中亚,东南亚,拉丁美洲,和北美的超过20个国家的公司。

形成中国未来之路的因素

  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发展并克服了大量的发展挑战。在30年里,这些改革帮助上亿的国民脱离了贫困,提高了国内稳定,扩大了中国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联系,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上的影响力。虽然中国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但是中国领导在这些方面的成就令人佩服。美国欢迎一个和平和繁荣的中国崛起。

  有些力量可以加强中国国家战略,--有些超过了中国领导者的控制,但是也可以使得中国偏离其和平的途径。中国追寻怎样的途径,或依靠怎样的途径,将大大受到中国领导人选择影响。这些选择受到一套既能促进也能限制他们达到目标的能力驱动力和束缚所影响。

  经济。持续的经济发展,对中国以地区性和全球性强权的角色出现举足轻重,并一直是共产党受欢迎的基础,同时也加强了其军事力量。从1978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维护了对共产党的支持,并对地区性和全球性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相反,经济打击,例如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可能给中国造成政治压力。如许多中国分析家说过的,潜在的弱点(例如,贬值的货币,不良贷款,低效的国企,还有城乡之间的经济不平等)威胁着经济的增长。经济打击,倒退,或者甚至是轻微的增长缓慢都可以造成高失业,通胀,和重大的骚乱,潜在地需要更大地依靠爱国主义来维持对共产党的支持。意外的资源需求增长,全球资源短缺或价格上涨,获得资源收到限制,或着对劳动力和制造业需求的缩小,都可能对中国的战略前景和行为有影响,并可能迫使中国领导中心检验其资源分配政策,包括给军队的资源分配。

  人口压力。人口压力在未来会增加,对中国维持高速增长的能力产生了结构性限制。在2000到2030年间,超过4亿的人口---比整个美国都多---将要从乡村搬入城市。这个转变的结果使得中国领导人面临创造工作和满足住房和基础设施需要的挑战。有些评估建议预计中国会在这一期间占全球建筑业的一半。中国的人口也在迅速老化;中国的1.46亿老年人口会在2025年增加到约为2。9亿。满足这些老年人口的需要将是共产党维持经济增长,提高国防预算和可能是国内稳定的挑战。

  国内政治压力。一次成功的北京奥运会和对四川大地震做出有效反应的解放军让中共领导人和解放军赢得了公众的眼球。例如中国国有媒体,到处宣传总理温家宝到四川调查毁损和安抚受灾者的图片。然而,关于在四川垮塌的劣质建筑和对学校腐败相关的报道引发了大量的指责。中共在奥林匹克期间压制对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报道的决定产生了另一场谴责。更为广泛的是中共领导人逐渐面对要求提高的政府回应和责任的要求。公开的争论,包括在线论坛,关于三聚氰胺事件和政府拖延公布真相是一些为讨论此类话题更为广阔的公众空间。然而,政府继续极大地限制这些争论大范围。中国领导怎样选择来应对这些挑战将会影响他们维持国内稳定和他们政治上专制的能力。

  虽然保持一党专政,但是北京进行了行政改革并扩大了专业人士—偶然也有公众的参与,遍布全中国处理人口问题的非政府组织的出现就是一个证明。中国领导也发起了一场重大的人事改革,计划提高中央领导,地方骨干同有苦衷的城乡工作者之间的沟通。这个计划的基本目标据称是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然而,公开的意见分歧被视为非法,媒体和网络被紧紧控制。独立的贸易和劳动单位被压制,藏族和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被压制,不被政党认可的宗教集团依然被禁止。中共对中国不认可的组织严密提放,甚至包括非政治性组织,担心这些组织会促进反对意见的组织。

  腐败。尽管中国做了许多工作整治腐败,但是腐败依然无处不在,,部分是由于国家在经济上的高度涉及和法律的疲弱。

  在2008年6月,中共中央委员会宣布了一个5年反腐运动。许多检察院都使用了大量的正文描述并为可以导致确认有罪的线索给与最低440美金的奖励,这使得几个礼拜内的腐败调查增加了两倍。也在2008年,几十名官员因为在跟救灾有关的不当处理被免去职务。

  在2001年,65%的贪污案件涉及到多个官员,显示出一些腐败网络。中国国家审计局在1996到2005年间调查出1700亿的挪用和浪费的公共资金,学术研究估计2003年腐败的直接成本总计为860亿美金(是国民生产总值的3%),超过当年国防预算的两倍之多。腐败直接影响到解放军;行贿来得到提升,非授权的合同和项目,武器采购都被认为是腐败问题。

  北京的反应注重利用刑事检控来遏制非法行为。中国一半的省级交通部门领导因为腐败被送进监狱(有些被执行死刑)。在2007年7月,中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被指控受贿来认可假冒药物。

  环境。中国的经济发展引来了重大的环境成本。北京为了达到奥林匹克可接受的空气不得不关掉许多附近的工业和当地的交通。一个2007年世界银行的报道评估空气和水污染给中国造成其每年GDP的6%的耗费,而且造成了增长的癌症患病率,肺部疾病,和其他慢性病。中国的领导关心的是环境问题对中国经济发展,人民健康,社会稳定和国际形象的威胁会破坏它的政体。在2006年,中国最高环境官员,周生贤,公布在2005年有51000起跟污染相关的抗议(几乎是每个礼拜1000起)。中国的污染和森林砍伐有着全球影响。中国可能在二氧化碳排放上超过美国成为了第一。日本和南韩都受到中国火力发电站产生的酸雨和在沙漠戈壁生成的黄色沙尘暴的影响。

  海峡动态。尽管在2008年3月的选举和2008年5月的台湾总统马英九的就职之后对紧张趋势有所缓和,但是同台湾军事对抗和美国军事干预依然是解放军最为关切的问题。中国当前的对台战略明显是阻止台湾向法律独立方向的任何动作,而不是寻求短期解决办法。双方的军事能力或政治意愿的转变,或大陆或台湾内资政治背景的改变,都可以引起北京在计算利益和其有利的行动步骤上的不同反应。

  地区性的关注。世界上许多“亮点”临近中国,或与其有关(例如,台湾,北朝鲜,南沙群岛,钓鱼岛,阿富汗,巴基斯坦),中国的领导希望避免地区性的不稳定越过中国边境线并因此干扰经济发展或国内稳定。地区性安全动态的变化可以导致中国军事发展和计划方案的转变,可能对邻国产生某些影响。例如北京的观点包括断绝与朝鲜半岛的关系(就是说,北朝鲜因此而崩溃);在中亚的民主改革被北京看做是近期和长期的安全挑战;同日本的关系紧张;被认为对中国获得国外资源并将资源运回国内的威胁。

  观瞻未来

  中国中国当前的战略是管理外部关系保证一个对经济发展有利的环境。这个战略显然收到北京外交和安全政策制定的广泛接受。然而中国国内偶尔也会遇到观点上的不同,特别是学术界,关于中国怎样达到这些目标以及它怎样最好地阻止同其邻国和美国的摩擦。有些人喜欢邓小平的传统战略:避免成为领头的角色,并避免那些想要鼓励中国在地区和国际问题上扮演更积极和建设性的角色而使中国承担太多的国际责任。另一方认为随着中国力量的增长,这样的被动性不合时宜。他们宣称中国应该积极地同地区性伙伴以及美国合作,不仅仅是提高中国的影响,而且可以向邻国和更遥远的强权保证,中国的强大不会对他们的安全造成威胁。还有其他人相信中国需要在保护其利益上更为强硬和坚定,要对美国威慑中国或约束其对台湾,日本,南韩和东南亚国家的影响的措施做出反应。

  然而这些讨论显然还保留在在边缘地带,对中共的领导和权威构不成威胁,中国战略在2012年第18次代表大会之前不可能发生根本性改变,届时将会产生下一届,第五代党的领导。

图 2. 中国的领土争端. 中国正在进行的三个主要领土争端是同印度和不丹的交接地带,南中国海,和同日版在东部中国海上的争端

 

  第2章中国军事战略和条例

  总览

  解放军理论家为条例驱动的改革制定了一个框架,以建设一个可以在“信息环境下的地区战争”中战斗并赢得胜利的部队。通过汲取外国军事经验,特别是美国领导的战役包括“长久的自由”行动和“伊拉克自由”行动,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理论,还有解放军自己的战斗历史,中国的武装部队正在进行全面的改革。

  这些改革的速度和范围广阔而深远。然而,解放军依然没有经历现代战争的测试。这中作战经验的缺乏使得外界对中国军事改革进程的评估变得复杂。同样也对中国内部的自身军事能力评估有影响,中国的平民领导必须依靠那些没有实践经验的指挥官的建议或者依靠来自脱离了现代战场现实的“科学的”战斗模式。

  军事战略指导

  中国没有发表类似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国家防御战略”或“国家军事战略”的东西。外界观察者因此缺乏对促进中国部队建设的战略概念,领导对部队使用的思想,和形成解放军部队结构或条令的紧急计划等方面的直接了解。可靠的言论和文献分析认为中国依靠一套称为“新时期国家军事战略方针”的原则和指导,来计划和管理部队的部署和运用。然而在2008年国防白皮书中的参考和概括显示,解放军没有做出供外界观察的“指导”内容。

  学术研究指出当前的“指导”大部分类似1993年的指导,反映了1991年波斯湾战争的影响和苏联解体对中国军事战略思想的影响。近期对“指导”的修正似乎反映了中国对其安全环境和现代战争的性质有了新的看法,融入了从中国军事现代化中学到的经验,并强调建设一个可以赢得“信息化环境下的地区性战争”的部队。

  “指导”的作战性,或“积极防御”组成部分设定为防御性军事战略,中国不会发动战争或侵略,而只会为了保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而参战。一旦战争开始,根据解放军的《战争科学》(2000) “积极防御的的本质是争取主动并消灭敌人…..而指导在战略上是积极防御,在军事行动中,重点放在在积极防御中争取主动。这有这样,积极防御的战略目标才能实现”。

  解放军对近期美国和盟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行动相关信息和观察的研究,显示在解放军内部就解放军传统上注重消耗和消灭敌人的地面战斗有着争论。一个利用“信息加火力”新的概念模式,认为地面部队是联合部队中迅速占领关键战略目标和战场稳定必不可少的部分。这个争论目前不可能会对解放军的作战指导造成影响,但是以后或许可能。

  除了发展可以“消灭”敌人的能力之外,解放军还在开发对部队运用局限性的方法。解放军战斗理论把这些方法定义为包括“非战争”兵力使用—一个政治压制的扩展。1995年和1996年在台湾海峡的登陆演习和导弹发射就是“

非战争”使用的样板。其他方法包括空中和导弹打击,针对对手领导的目标锁定和秘密破坏。

  解放军正在全军范围内制定和实施一个对“积极防御”战争和新的作战方法进行支持的条令。

  海战。“积极防御”的海军部分称为“沿海积极防御”。解放军海军有三个主要任务:抗击海上入侵,保护国家统一,和保卫海洋权。解放军海军条令注重六个进攻和防御性战争:封锁,阻止海上通信,海对地攻击,反舰,海上运输保护,和海军基地防御。

  陆战。“积极防御”指导下,陆军被部署以保护国家边境,保证国内稳定,和进行地区性力量投放。解放军陆军从一个分置于7大军区—按照市区和山区进攻;沿海防御战;和陆地战而分置-----静止的防御部队转变为一个更有进攻性和更加机动,为在中国边境行动加以组织和装备的部队。中国的地面部队强调整体行动(特别是和航空部队),长距离机动性,“快节奏”行动和特别行动。他们的改革按照俄罗斯条令和美国军事战术为模型。地面部队显然会带领解放军的工作进行特别的,多种部队,联合战术编队来执行整体联合行动的实践。

  空战。解放军空军从一个局限于领土防御的部队转变为一个更为灵活机动的部队,他们把美国和俄罗斯的空军作为模板,可以在沿海进行进攻和防御性的活动。他们的任务范围包括:攻击,空中和导弹防御,早期预警和侦查,以及战略机动性。空军在“联合防空袭”战役中起着领导作用,这个显然是中国许多反入侵和地区封锁行动计划的基础。解放军理论中进攻和防御概念的模糊,联合防空袭战争在性质上是战略防御,但是在作战和战术水平上,它可以对敌人的基地和海军进行攻击。

  太空战。解放军战略家把太空看做是促进现代信息战的重中之重;确实,2003年在解放军一个主导杂志上的一篇名为“对太空的控制在现代高科技信息战争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分析文章,提到,中国不会出现专门的太空战;太空行动只会是所有战争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解放军的军事理论杂志《中国军事科学》争论说“信息时代的战争会在太空得到更多的体现。”特别地,基于太空的指挥,控制,联络,计算机,情报,侦查和监控(C4ISR)对促进和协调联合行动并赢得现代战争非常重要。相应地,解放军正在采购可以提高中国基于太空的C4ISR的科技。一个美国和盟军军事行动的解放军分析人士重申了太空行动对促进信息战的重要性,称“太空是战场信息的重点。战场监控和控制,信息沟通,导航和定位,以及精确制导都依靠卫星和其他感应器。”同时,中国正在研发可以攻击对手太空资产的能力。解放军的文章强调了“摧毁,损害和干扰敌人的侦查/观察和联络卫星”的必要性,提到此类系统以及导航和早期警示卫星,可以列为首要目标进行攻击,以“使得敌人盲目,并击败对方”。同一位解放军的美国和盟军军事行动分析人士也称“摧毁或俘虏卫星和其他感应器。。。可以剥夺对手在战场的主动性,并使他们难以施展他们的精确制导武器。”

  中国军事文章也讨论了太空战对其在敌人战斗心理影响上的重要性。在一本解放军国防大学的书里,作者上校袁泽路在文章《联合太空站》中写道:

  “太空震慑性和恐吓性打击的目标是阻遏敌人,而不是激怒敌人并使之投入战斗。因此,选择的打击目标必须少而尽量精确……(例如,)打击重要的信息资源,指挥和控制中心,通讯中枢和其他一些目标。这样做会动摇敌方作战组织体系的结构,并将给敌方决策者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影响”。

  2007年1月的直升式反卫星武器(ASAT)测试展示了解放军对反太空系统上兴趣远远超过理论性的东西。除了ASAT展示的动态摧毁能力之外,解放军还在研发干扰,遮蔽或瘫痪卫星和他们地面支持设施的能力。

  网电一体战。

  解放军军事文章强调了在战争早期阶段抓住电磁能力上的主动性也是众多保证在战场上胜利的任务之一。解放军理论家创建了一个词汇“网电一体战”来描述对电子战,电脑网络行动,以及动力攻击以瘫痪支持敌手战斗和力量投放能力的战场网络信息系统等的运用。解放军关于联合行动的未来模式中指出“网电一体战”是”综合联合行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提到抓住和控制电磁波的在解放军战斗原理中的重要性。

  对战争的综合观点

  在过去20年里,中国平民和军事战略家不断争论现代战争的性质。这些争论从解放军战略传统和其历史经验中抽取资源以提供对“军事事务改革”“不对称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的看法。这些争论强调了中国在非动力战争手段上的兴趣和提高了电子,金融,信息,法律,和心理等工具在解放军原理和战争计划中的角色。提示了一个对战争全面的,多角度的看法,解放军军事科学学术文章《军事战略科学》,提到“战争不仅仅是军事抗争,也是一个全面的政治,经济,外交和法律上的抗衡。”

  在2003年,中共中央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通过了“三种战法”的概念,这是一个解放军信息战概念,其目标是影响军事活动的心理。

  心理战。寻求通过心理行动以遏制,震慑,和消弱敌人人员意志以及对其进行支持的平民,从而瓦解敌人开展战斗行动的能力。

  媒体战。目标是影响国内和国际公众观点来建立对中国军事行动的国内和国际支持,并阻止对手进行反对中国利益的政策。

  法律战。利用国际和国内法律来过的国际支持和管理军事行动可能造成的政治后果。

  “三种战法”的概念为了在同其他军事和非军事行动关联中的使用而制定出来。例如,中国已经把法律战的个概念融入到它形成国际观点的意图和联合国大会对海洋法的解释中,后者远远背离长期接受的自由航行和领土限制的标准,而把主权扩展到200海里的经济专属区,以及领空,可能还有外太空。

  解放军军事战略的秘密和虚假信息

  中国军事文章指出一个对战略欺骗有效的定义为“诱使另一方进入错误感知。。并且通过组织和计划性的手段利用最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制造各种虚假现象来建立一个战略优势。”除了信息行动和常规的伪装,遮掩,和封锁之外,解放军还从中国的历史经验和中国条例中已有的计谋和欺骗手段中吸取经验。近几十年以来,对经典的中国军事人物孙子,孙膑,吴起,和商鞅以及他们的著作等研究开始复苏,所有这些都显示了欺骗的重要性。

  在中国军事建设偏于过渡隐秘的趋势和民间向邻国和其他国家保证中国对世界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属于和平性质之间有着一种矛盾。这个在综合性的全球经济中特别明显,它需要依靠信息的透明性和自由流动来获得成功。中共自己强调秘密性的制度也导致了外界对中国战略意图的错估和误解。相反地,中国领导之间对于计谋和欺骗不确定和未经证实的益处过度自信可能导致他们自己对危机的错误估计。另外,指挥官利用同样的手段来抗击对手也可能被用来减缓-或遮盖—跟解放军有关的坏消息。过度依靠秘密性或欺骗,因此可能会让中国领导和外国人士一样对中国能力,条例,战略环境感到困惑。

  不对称战争

  从1991年波斯湾战争和1999年的盟军行动以来,解放军军事战略家已经在强调围绕新型的和未知的能力建立部队结构,战略和战术的重要性。他们也强调发展革新的战略和战术来使用现有的技术和武器系统以平衡同科技上优于自己的对手之间的战场实力。1999年解放军日报上一片文章写道:

  “一个拥有绝对优势的强大敌人当然不会没有弱点。我们的军事预备需要更直接地以寻找勘测强大敌人的弱点的战术为目标。”

  中国不对称战争的途径可以在其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系统;水下战争系统,包括潜艇和先进的水雷;反太空系统;计算机网络行动;特别行动部队上的巨大投入和“三个战法”概念中看出。

  中国对于未来军事战略的争论

  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对维持国际稳定和获得国外市场和资源的依赖逐渐加大。认识到这些依赖性,中国军事平民战略家都开始讨论武装力量在保护和腿间中国边境政治和经济利益上的角色。这些考虑对形成中国当前防御政策和部队计划上的影响范围尚不可知。然而,越来越明显地是这些关注影响了中国在最高水平防御计划上的思想。

  在2008年4月的全国人大发言上,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说“中国的武装力量为保卫国家统一,安全,领土完整以及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任务上肩负着更大的责任。”

  中国2006年国防白皮书在对安全环境的描述中明显说到“同能源,资源,金融,信息和国际航船路线有关的安全问题逐渐增多。”同样,2008年国防白皮书断称“为战略资源,战略地点和战略控制的斗争逐渐加剧。”它解释解放军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保证国家利益的发展。”在部队内部,军事战略家开始把重点从地面部队行动转向“跨地区机动性”的地区防御,它需要按任务编队机动性作战单位,提高的空地结合行动,远距离机动性,战略运输,远征后勤,快速攻击,以及特别行动。解放军在海外维和行动,人道援助和灾难救援中参与的逐渐增多也显示地面部队可能会在未来有限的远征行动中更多的涉及。

  解放军显然正在检验怎样把这些新的使命和任务转变到条例,资源分配,兵力结构调整和应变计划之中去。例如,这些在海军未来战略中出现了争论。

  中国主席胡锦涛在2006年的一次海军党代表大会上把中国称为一个“海洋力量”并且主张“强大的人们海军”来“维护我们的海洋权利和利益”。其他的中国领导,解放军海军官员,官方文章,和解放军杂志都争论说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力量要依靠对海洋的获得和运用,而且需要一个强大的海军来保卫这样的获得能力。一些解放军海军思想家可能反映出了此类的争论,并为“沿海积极防御”提供了另外的设想,它强调了在第一岛链之内的防御行动,和对台湾意外情况的关注。新的“远洋防御”概念,强调了对越过第一岛链的多方位的精确打击和中国200海里经济专属区之外的的行动来保卫中国的国家利益,为中国沿海防御的战略深度增加了一个层次。

图 3. 第一和第二岛链. 中国军事理论家构想了两个岛屿“链”作为形成中国海上防御边线的地理基础

这一战略的拥护者断称中国要求更多数量的大型和中型战舰,舰载飞机,提高的C4ISR,和范围更广的支援舰。解放军海军正在考虑到2020年建设多艘航母和联合舰。然而,有些中国学者升高了关于这个方法的关注,争论说可能会导致同其他国家的摩擦。无论中国是否决定实施远洋防御,中国的思想似乎逐渐向一个考虑除了防御国土之外的海上利益战略概念靠拢,这个也是部队现代化的驱动力。

  解放军新的使命也推动着关于解放军空军未来的讨论。2008年7月份的一篇文章提到“为了我们国家利益的长久发展,我们周边安全环境的改变,以及在空中和太空变得更加剧烈的斗争,使得国家的利益在空中安全上的战略需要也逐渐增强。”文章强调了会在未来影响解放军空军的新型或扩展的使命:

  控制中国领土上的太空,维持在中国海洋利益上的空中侦查,防御“国外来自太空的攻击”,以及保护中国的国家尊严,统一,权力和利益。

  为中国海外投资,通讯,和运输,科学调查和其他同中国经济现代化相关的工作提供空中安全。

  为台湾以外事件做准备;支持打击分裂份子,恐怖分子和其他犯罪力量;维护中国领土完整和社会稳定;保护中国人民和财产。

  击败敌人的空中能力,保证中国的防空,对战时联合行动做出贡献。

  第3章军事现代化目标和趋势

  总览

  中国领导声明了他们的意图和并进行资源分配,围绕全体部队的专业化;提高的训练;更为健全,真实的演习;和提升的现代化常规武器和核武器的采购和研发来进行广泛的部队改革。中国的部队显示注重阻止台湾独立的能力,而且如果北京决定采用这样的方法的话,就对其施加压力来按照北京的意愿协商解决办法。同时,中国也为部队可以完成各种地区性和全球性目标打下了基础。

  美国情报部门评估中国会一直到这个10年末或更长时间来制造可以击败中等规模对手的现代部队。中国在2015年之前将不能够投放和维持小型部队单位,而且在下一个10年来到之前也不能够在远离中国的战斗行动中投放和维持大型部队。解放军继续面临内部协作和联合演习以及战斗行动中实际经验的不足。意识到这些缺点,中国的领导强调不对称战略来利用中国的优势,并同时利用所谓的“杀手锏”计划来勘测潜在对手的弱点。(如反太空和网络战计划)。

  反入侵和区域封锁能力的发展

  作为应对台湾意外事件计划的一部分,中国注重研发遏制或反制第三方对任何未来台湾海峡危机上干涉的手段。中国应对这种挑战的手段在那些发展可以在西太平洋进行部署或行动的攻击性,远距离军事力量的不断努力上得以反映。因此,中国的反入侵/区域封锁部队不断重叠,利用海洋,空中,太空和网络空间提供了大曾的进攻性系统。

  对当前和计划中的军队结构提升的分析表明中国正在寻求可以在“第二岛链”区域内通过多种能力给舰只造成危险的能力。一个投资领域涉及到基于CSS-5(DF-21) 且结合常规装备,地理位置锁定的C4ISR和目标追踪,还有终端归向的机载引导系统的反舰弹道导弹来打击海面舰只。如在一篇2004年的第二炮兵部队的权威文章中描述,反舰弹道导弹可以用以“末敏弹减速系统”来“摧毁敌人的舰载飞机,控制塔和其他易于毁坏和重要的位置。”这个能力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为中国在地区危机上提供主动性和压制性的选择。

  中国军事分析人士也总结了在现代战争中,如果要求精确的协作运输,通讯和后勤网络时,后勤和机动化存在潜在的弱点。为了威胁地区性的基地,后勤和支持设施,中国可以使用SRBM/MRBM,地面发射LACM,特别行动部队,和计算机网络攻击。攻击型飞机,如果可以空中加油的话,就可以利用空中发射装有各种终端归向弹头的LACM打击远距离目标。

  中国新型的区域海上封锁能力—水雷,潜艇,海上攻击机,和装备了先进的ASCM的现代化海面战舰---为它的远距离反入侵系统提供了一层支持。采购和研发KILO,SONG,SHANG,和YUAN 级别的潜艇显示了解放军对海洋封锁中的水下战争的重视。过去10年中,中国已经部署了10艘新级别的舰只。例如,SOVERMENNYY II 级的DDG的采购,和国产LUYANG I/LUYANG II DDG装备有远程ASCM和海对空导弹(SAM)系统,都展示了对提高反击海面战争,联合机动的,大范围的空中控制的继续强调。

  反入侵/区域封锁的防空部分包括SAM,如HQ-9,SA-10,SA-20(据报道拥有有限的弹道和巡航导弹防御能力),以及射程拓展的SA-20 PMU2。北京也会使用俄罗斯制造的以及国内第四代飞机(如,SU-27 和SU -30变型,以及国产的F-10多功能战斗机)来满足地区性空中控制。解放军海军将使用俄罗斯的SU-30MK2战斗机,装备AS-17/KH-31A反舰导弹,以及FB-7战斗轰炸机进行海上拦截。空中加油平台的采购,如俄罗斯的IL-78可以扩展解放军空军和解放军海军装备有精确武器的攻击机的作战范围,因此提高对远离中国海岸的海面和空中部队,基地和后勤节点的威胁。另外,远距离无人机(UAV)和UACA,包括以色列HAPRY的采购和研发,扩展了中国远程侦查和打击的选择。

  一个新型的反入侵/区域封锁战略的最后一个因素包括电磁和信息方面。解放军著作者经常引用说现代战争中在战役早期阶段对控制信息的需要,有时称作“信息封锁”或“信息控制”,和抓住主动性意义重大。中国正在提高信息和作战安全。它也正在发展电子和信息战能力,以及封锁和欺骗战略。中国的“信息封锁”估计是在全面的现代战场上包括外太空使用军事和非军事工具。

图 5. 常规反入侵能力.解放军的常规部队目前可以打击超过中国近边缘地区的目标。不包括海军海面和海底武器,它们的在距离中国遥远目标上的使用由使用它们的条令和情形而定。

战略能力

  中国近年来在发展进攻性核武,太空和网络战能力---这是中国武装部队今天唯一真正全球化的方面------上取得了稳步进展。然而,很少证据显示中国的军事和民间领导真正思考过对这些能力的全球性和系统性影响的使用。

  核武。中国对其战略导弹部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提高。中国的核武构成目前由大约20个竖井式,液体燃料CSS-4ICBM;固体燃料,公路运输的DF-31和DF-31A ICBM,它们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部署;大约20个液体燃料射程有限的CSS-3ICBM;15到20个液体燃料CSS-2中程弹道导弹;CSS-5公路运输,固体燃料MRBM(用于地区性震慑);还有JL-1 SLBM,载于XIA级的SSBN(虽然XIA的作战状态有待讨论)。

  到2010年,中国的核武组成将为DF-31 和DF -31A ICBM;增强的CSS-4;CSS-3;CSS-5;以及JIN级的SSBN,每个携带12个JL2 SLBM。再加上拥有更高机动性和存活率的核武部队,结合中国正在研制的弹道导弹防御反措施—包括可操纵重返载具,多弹头分导再入载具,诱饵,闪光片,干扰,热防护,和ASAT武器—可以加强中国的震慑和增强其战略打击能力。新的空中和地面发射巡航导弹可执行核武任务,同样提高了中国核武部队的存活率,灵活性和有效性。

  更为机动的系统的引入将给中国领导产生新的指挥和控制挑战,他们目前面临一套不同的释放和部署的授权权力。例如,解放军只有有限的能力来联络海上的潜艇,而且解放军海军也没有管理履行战略巡逻的SSBN舰队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是,近来的导弹部队训练,如中国国家媒体中报道,包括了一些导弹同上级阶层失去联络以及其他要求指挥官选择不同发射地点的场景。这个训练可能提供了一个对解放军怎样应对这种问题有限的了解。

  中国2008国防白皮书称第二炮兵部队:1)坚持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2)开展自我防御核武战略,3)严格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4)把保护中国免受核武攻击作为其基本任务。2008国防白皮书也称“如果中国受到核武攻击,第二炮兵部队的核导弹部队会使用核导弹进行坚决反击,无论是独自进行或是同其他部队的核武部队一起行动”。这个表明核任务可能会在解放军海军之外,指派给解放军空军,中国军事著作提到中国核武部队的额外任务包括震慑对中国核资产的常规攻击或利用WMD效果的常规攻击,加强中国强权地位和通过限制其他可以利用核威胁压制中国的行为来增进其行动自由。

  鉴于上述中国核武部队的任务,中国“不首先使用”政策的条件不够清晰。虽然中国政府提供了公开的和私下的保证其“不首先使用”政策不曾也不会改变。中国著作显示解放军内部支持这个政策。尽管如此,中国军事和民间关于是否“不首先使用”政策支持或消弱了中国的震慑度,以及是否“不首先使用”应该存在的周期性的学术争论还是发生了。关于是否一个对中国战略部队的常规打击会是中国“不首先使用”的保证变得无效的问题依然继续。这些争论为中国的核武上的战略意图的模糊性更增加了一层。

图 6. 中程和洲际弹道导弹.中国可以把核武对准整个地区或大部分世界地区,包括美国大陆。新型系统,如DF-31,DF-31A 和 JL-2 可以为中国提高存活率更高的核武

 

  太空和反太空。中国的太空活动和能力,包括ASAT计划,对台湾海峡事件和其他的反入侵和区域封锁上具有重大的意味。许多中国太空计划,包括载人计划和计划中的空间站都由解放军运作。中国把太空和反太空能力的发展看做是支持国家声望,以及同核武器一样,可以展示其强权属性。

  侦查:中国正在研发军用的先进的图像,侦查和地球资源系统。例如,包括YAOGAN-1,-2,-3,-4,-5,HAIYANG-1B, CBERS-2 和 -2B卫星,和HUANJING 灾难/环境监控卫星。中国正在计划在HUANJING 计划中投放8个卫星,它们可以视觉,红外,多角度,和同步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形。在未来10年,北京会投入更为健全的侦查卫星,可能会使用商业卫星图像来补足当前的覆盖范围。

  导航和定时:中国正在追寻卫星导航独立性的多种可能。当前中国使用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的 GLONASS,以及其自己的BEIDOU-1(区域性)系统来导航。BEIDOU-1系统由三个卫星组成,每个都可以军民两用目的。BEIDOU-1系统将会被BEITOU-2系统取代(预计到2011年运作),它将成为2015—2020年运作的BEIDOU-2COMPASS系统一个区域性补充。

  载人和登月计划:中国在2008年9月成功的从神州7号进行了第一次太空行走,它之前是2007年10月发射的第一个绕月轨道嫦娥1号,中国的目标是到2020年拥有载人空间站和开展无人登月和返回任务。载人计划可能对解放军的武器发展计划有利。

  • 神州7号所需的火箭和控制系统能力可能用在弹道导弹发展上。

  • 在任务过程中,神州7号施放了BANXING-1,一个小型图像卫星,成功地进入轨道。此项技术宣称的目的是监控太空仪器和检测故障。更多的功用可以用在反太空活动上。

  通信。中国利用商业的,联营的和国内通讯卫星(COMSAT)进行地区性和国际电子通讯,包括卫星电视,因特网,和电话。随着相关科技的地区性发展,中国近期通过出口COMSAT和设施给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进入了世界市场。在2008年4月,中国发射了它的第一个中继卫星,TIANLIAN-1.

  小卫星:从2000年开始中国已经发射了许多小卫星,包括海洋学研究,图像和环境研究卫星。中国也已经建立了小卫星设计和生产设施,并研发微型卫星—重量小于100公斤---用于遥感,和网络图像和雷达卫星。这些发展可以让中国的卫星力量在任何覆盖范围断裂时快速的恢复或扩展。北京在研发小型,快速反应的太空发射载具的工作目前暂停。

  ASAT 武器:在2007年1月,中国成功地测试了针对一个中国天气卫星的直升式ASAT导弹,展示了它在低地球轨道攻击卫星的能力。直升式ASAT系统是一个多方向计划中的一部分,用来限制或阻止潜在对手在危机或冲突期间对基于太空资产的使用。

  中国的核武为北京提供了一个固有的ASAT能力。在1990年代晚期从乌克兰采购的超高频波段卫星通信干扰器和自有系统给与了中国干扰扑通卫星通信波段和GPS接收器的能力。处理直升式ASAT计划之外,中国还在发展其他动力和定向能(例如,镭射,高能微波,和粒子束)武器和技术和概念。借鉴它的载人和登月计划要求,中国提高了它追踪和识别卫星的能力—一个有效地精确的反太空行动的先决条件。

  信息战。在中国军事思想家中间有很多关于信息战的著作,这显示了对其方法和使用极强的理解概念。例如,在2006年11月的 解放军日报评论说:

  “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战争中要想占得上风的方法,表现为我们是否可以利用各种手段来获得信息和保证信息的有效流动;我们是否能够全面使用可分享的资产,和可以实现材料,能源和信息合并来形成一个联合战斗力量的信息链接;我们是否能够使用有效的方法来消弱敌人的信息优势和降低敌人信息装备的有效性。”

  解放军在电子反措施,针对电子攻击的防御(例如,电子和红外诱饵,角度反射,和虚假目标生成器),和计算机网络行动上做出投入。中国的计算机网络行动概念包括计算机网络攻击,计算机网络勘测,和计算机网络防御。解放军已经建立了信息战单位来研发攻击敌人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战术和手段的病毒来保护友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在2005年,解放军开始把攻击型计算机网络行动融入它的演习中,基本是针对敌人的网络进行初次打击。

  力量投放—不仅仅针对台湾的现代化

  中国继续在设计用于提高扩展的力量投放范围的计划上投入。当前中国军方能力的趋势是改变东亚军事平衡的主要因素,可以给中国提供在亚洲台湾以外开展一系列军事行动能力的部队。因为缺少来自其他国家直接的威胁,中国当前和未来军事力量的目标将依然不确定。这些能力将增加北京进行军事压制来获得外交优势,预先利益或按照其利益解决争端的选择。

  有些解放军分析人士已经勘测了台湾在扩展中国海上防御边境和提高其影响地区海洋交通线的能力的地理价值。例如,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课本中,军事战略科学提到:

  “如果台湾跟大陆分离,不仅我们的自然海洋防御系统失去了深度,为外界部队打开了一个海上之门,而且还有大面积的水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将落入他人手中。对中国开放和经济发展很重要的外贸和交通线将会暴露于分裂分子和敌对势力的侦查之下,而且中国将永远不能锁定西太平洋的第一岛链。”

  对保护在中亚的能量投资和陆运线路的需求也会在当地不稳定时刺激军事投资或介入。在中国东部海洋的海上权力同日本之间的意见分歧和其他一些东南亚国家对南沙群岛的权力以及南中国海的西沙群岛之争会导致在这些区域新的紧张趋势。在朝鲜半岛的不稳定状况可能会产生地区性危机。

  中国武器采购的分析人士也提出中国正在建设其部队时超越了台湾问题。例如,遍布中国各地的超越了常规威胁范围的新的导弹单位可能用以一些非台湾紧急事件。空中早期预警和控制和空中加油计划将允许其空中行动扩展到南中国海以及更远。

  先进的驱逐舰和潜艇反映了北京想要保护和提高其海上利益到第二岛链,甚至超越这个范围。远征部队(三个空军师,两个登陆步兵师,两个陆战队旅,和大约七个特别行动队)正逐渐引入新的装备,更好的战术,和更广的联合行动合作。在长期以来,中国C4ISR的提高,包括太空基础的和超视距感应器,可以让北京识别,追踪,和锁定深入到西太平洋的军事活动。

图7.地区性常规导弹。中国可以使用陆地发射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支持各种地区性紧急事件

 

  印度。中国通过提高贸易,高级对话,和提高的军事关系而进一步加深了其同印度之间的关系。中国和印度同意把贸易额度从2007年的114亿美金提高到2010年的400亿美金,而且他们已经举行了几轮关于领土争端的对话。中印防御关系建立于2007年并成立了年度国防对话,而且从2007年以来进行了三次双边国防演习。然而,解放军继续关注跟印度交接的争端问题和印度正在起飞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的战略结果。解放军用更为先进的固体燃料CSS-5MRBM在中国西部替换了原来的液体燃料核能力CSS-3IRBM,而且可能制定紧急计划来把空中部队移动到该地区。

  俄罗斯。北京继续把莫斯科看做它最紧密的国际合作伙伴,但依然关注俄罗斯的长期利益同中国不一致。中俄双边合作在许多国际问题上都继续着,特别是中亚地区,双方联合管理的上海合作组织。除了这个合作之外,俄罗斯对中国的崛起感到愤怒和害怕,而解放军战略家把俄罗斯看做长期的潜在挑战。中国拒绝对2008年俄罗斯在乔治尼亚的军事行动的认同。在兰州,北京,和沈阳军区的驻扎的几个空军和陆军单位,在其常规导弹和战略遏制部队之外,可以用来应对俄罗斯紧急事件。

  中亚。中国在中亚的基本利益主要是建立地区性影响,获得自然资源和能源,和打击对维吾尔分裂分子的支持。北京同许多中亚政府达成协议来在中国西部建立将资源运输到那里的必要设施,如从土库曼斯坦延伸出来穿过乌兹别克斯坦和卡萨克斯坦进入中国的管线。北京也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开展了双边和多边演习来加强中国在该组织中的影响,并且建立紧密团结反对维吾尔活动。新疆的国内安全部队可以用来应对中亚的紧急事件,而且陆军航空和跨地区机动行动可以迅速把战斗力量在危机时在当地部署。

  第4章,部队现代化资源

  总览

  解放军现代化的资源包括国防支出,国防工业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和国外技术采购—所有这些都被经济状况所推动。虽然中国国防工业也有发展,解放军还是依靠采购外国武器和技术,主要来自俄罗斯,来填补短期能力差距。中国也从民间部门的国外直接投资和合资企业获益匪浅,技术知识和学生从国外带来的专业知识,还有国家赞助的工业谍报活动来提高可以支持军事研究,发展和采购的技术水平。北京的长期目标是建立一个完全自我生产的国防工业部门,可以满足解放军现代化的需要,也可以作为全球军火贸易的领先的供应商。中国在某些领域已经很有竞争力了,如通信,拥有领先的国际防御公司。

  军事支出趋势

  在2008年4月4日,北京公布了其军事预算增加了大约17.6%,大约600亿美金。中国的军事预算在1989年到1994年之间翻了一倍,而在1994到1999年之间几乎又翻了一倍。2005年的军事预算几乎是1989年的10倍。如果这个趋势继续,中国的2009年军事预算将近2005年的两倍。

  中国的军事预算20年来的趋势是每年增加一倍的百分比。这些增长超过了其总体经济增长的百分比。1996—2008的分析数据显示中国官方公布的国防预算增长以平均12.9%的速度增长,而GDP速度为9.6%。

  中国军事预算是否用来补偿2008的暴风雪行动,西藏的镇压叛乱行动,四川地震后的救援,恢复和重建,还有支持2008奥林匹克运动会安全的行动,尚未可知。同样,国际金融风暴是否或是怎样影响中国领导人面对可能下降的中国经济和政府税收减少的情况下把优先考虑给与军事预算,也尚未可知。

评估中国年度军事支出

  国防部评估中国2008年的总体军事相关的花费以2007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在1050亿到1500亿美金之间。

  因为缺少账目的透明,评估实际的解放军花费是一个困难的过程,而且中国依然没有完成从一个管制性经济的转变过程。更者,中国公布的军事预算没有包括主要的支出类型。中国的立法机关对解放军预算没有监管程序。虽然学术专家和外界分析不同意中国的确切军事支出额度,但是几乎全得到一个相同的结论:北京严重低报了军事花费。

  美国和其他国家几年来督促中国提高其军事花费的透明度。在2008年9月,中国递交了一个关于其军事花费的年度报告给联合国秘书长。虽然决定向联合国递交其军事花费报告数据显示了一个更为透明的意图,但是中国使用简化的报告表格取代了联合国标准的报告格式,显示中国领导还没有完全接受军事透明度是一个建立信任的措施这一概念。

  国内军事生产和国外采购的投入增加促进了每个部队的现代化,可通过以下证明:

  新一代的可存活核武弹道导弹,包括陆地发射,和海上发射型;

  先进的短程和中程常规弹道导弹的国内生产;

  先进的攻击型和弹道导弹潜艇以及相关武器;

  先进的俄罗斯飞机和精确的空军和海军航空武器;

  多功能F-10战斗机的发展;

  先进的俄罗斯和国内版的现代制导导弹驱逐舰,快艇和两栖登陆艇;

  现代化,远程和机动防空系统;

  还有提高军人生活的专业化和质量。

  中国的先进的防御工业

  从1990年代末期,中国国有的防御和防御相关的公司就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转变。北京正在为军事订单提高商业实践,程序化机构,缩短研发周期,加大质量控制和提高生产能力。北京也在强调把防御和非防御部分合并来使用最新的军民技术和中国扩大的科学和技术基地的成果。通过对武器和技术的直接国外采购,这些改革进一步扩大,使得中国可以发展和生产先进的武器系统,例如导弹,战斗机和战舰。

  提高效率和产能。中国2006年国防白皮书提到同国防相关的科学,技术和工业的总产值,附加值和总收入在2005年分别增加了24.3%,20.7%和21.6%。但是在2008年的国防白皮书中没有包含同样的分析。

  通过至少在第11个五年计划内(2006-2010),中国国防相关工业会继续获益于:

  •把技术和技能从国外合资企业过渡;

  •为研究,发展和采购提高政府投资

  •载人计划包括其飞船和跟踪站

  •外国军事和军民两用技术和合法以及非法采购;

  •增加同学术机构的合作关系,可以为现有人员提高学生征募和技能训练;

  •海外训练和经验使得数量渐多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管理人员返回中国。

  军民一体化。创新的军民两用技术和工业基地的发展以满足军队和民间需要是中国领导的首要目标之一。中国胡锦涛主席在他的第17届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中表达:

  我们必须要建立合理的武器和装备研究和制造系统。。结合军队工作和民间支持,通过勤俭节约建立武装部队,开创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军民一体化途径。

  中国的防御工业从同中国快速扩大的民间经济和科学技术部门的一体化中获益,特别是已经进入外国技术的部门。按照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中国的研究和发展花费已经从1995开始的19%年增长率达到了2005年的300亿美金,是世界第6位。OECD评估虽然中国在研发,人力资源和研发设施上投入巨大,但是中国依然在建设一个成熟的国家创新系统上“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个别防御部门的的进展显得把各自的一体化通过中国民间经济同全球生产和研发链连接了起来。例如,造船和国防电子部门,受益于中国在制造商业船只和信息科技的领先地位,见证了最近10年最大的进展。信息技术公司,包括华为,大唐,和中兴都维持着同解放军的紧密关系,并在研发上合作。商业现有技术,如计算机网络交换和路由器逐渐增多地为解放军提供了最先进的通讯装备。

  相反,生产高性能计算机,先进运用软件和专业生产尖端半导体和微处理器----对国防微电子非常重要,但是因为局限性或者在中国民间工业部门没有相应伙伴---所以一直进展缓慢。航空和军械部门同样在某些重要领域缺乏军用技术,尽管同国外跨国公司和国内工业有着合作关系。

  部门分析。中国防御部门的进展互不平等。生产趋势和资源分配显然趋于导弹和空间系统,还有海上资产(水面和海低),飞机,和地面部队物料。在所有领域,中国都在提高它的产出质量和推动生产能力。

  导弹和太空工业:中国生产了大量的精密弹道,巡航,空对空,地对空导弹。许多中国主要的SRBM 和MRBM的最后组装和火箭发动机产品设备在过去几年中得到了升级,提高了产能。除了为中国军队供应外,完整的系统和导弹技术也用于出口。这些系统的巨大产能可以导致SRBM产出极大的提高,而且可能MRBM的数量每年倍增。中国的太空发射载具工业正在扩大到支持卫星发射服务和载人空间计划。

  造船工业:中国拥有旺盛的全球有竞争力的造船工业。中国在2008年超越日本,是世界上第二大造船国。造船厂的扩大和现代化增加了中国的造船能力和容量,为所有种类的军事项目都产生了益处,包括:潜艇;海面战舰;海军航空包括航母计划;和两栖/海运空运资产。中国某些组件还是依靠国外供应,包括推进组件,还有依赖程度逐渐降低的火力控制系统,巡航导弹,舰对空导弹,鱼雷系统,感应器,和其他先进电子。模组化造船技术可以让中国在不同地点进行生产,提高了效率和产出。中国已经展示了潜艇和两栖产品的巨大生产能力。

  军火工业:中国地面部队现代化包括生产新的坦克,装甲人员运输车,和炮弹。在解放军地面部队的几乎所有领域都有在满足巨大需求上新的产能提高。中国在重要技术能力上对国外合作伙伴的依赖依然限制着实际产能。

  航空工业:中国的商业和军用航空工业从直接复制苏联模型提高到了发展和生产自制的飞机。这些包括提高的旧版飞机和现代化第四代战斗机。中国的商业飞机工业进口了高精度和技术先进的机械模具,电子,和其他可以用于生产军用飞机的部件。然而,中国扩大飞机工业产能还是因它在飞机引擎和航空电子以及有经验的人员和设备对国外资源的依赖而受到限制。

  国外技术采购。中国继续严重依赖国外技术的领域包括:指导和控制系统,涡流发动机技术,和功能性技术如精密机器模具,先进的诊断测量设备,迅速产出模型的设备和程序,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中国经常采购这些外国技术来进行逆向工程。

  俄罗斯近些年已经成为中国主要的武器和物料供应商,出售先进的战斗机,导弹系统,潜艇和驱逐舰给中国。在许多自身的生产项目上依靠俄罗斯的组件,中国向俄罗斯购买武器设计的生产技术,并且协商购买一些先进的系统。另外,俄罗斯在许多武器和空间系统的技术,设计和材料支持上同中国在合作。

  以色列之前给中国提供先进的军事技术,但是近来按照2007年7月通过的国防出口控制法并于当年12月开始实施条例改革了其出口管制体系。

  从2003年开始,中国就开始说服欧盟成员国放开对致命武器向中国出售的禁令---这个是欧盟对中国1989年镇压天安门广场游行的反应而做出的。在2004年欧盟中国峰会之后的联合声明中,欧盟和中国领导都努力解除禁运。虽然这个话题已经进入了欧盟的官方议题日程,但是成员国在禁运解除上很难在短期内达成一致。

  中国继续在通过合法和非法商业交易从国外获得军民两用或军用技术上做着系统性的努力。许多军民两用科技,如软件,集成电路,计算机,电子,半导体,电子通讯,和信息安全系统等对解放军向一个信息化为基础,有网络能力的部队上非常重要。许多明显案例凸显了中国想要通过巧妙安排的科学家和商业人士来非法获得美国敏感技术(例如,导弹,图像,半导体和潜艇)所做的努力。

  但前和之前的美国高级情报官员继续把中国看做是对国家安全持续造成威胁的国家,因为其持续地想要非法获得美国的技术。在去年对中国相关实体的非法行动的公开调查证实许多技术涉及敏感的军事系统和计划,如军事源代码,夜视装备,巡航导弹科技,和雷达使用的军民两用系统和组件以及通讯装备。按照2008年联邦调查局声明,中国情报部队“对国家安全和美国重要的国家资产造成了重大威胁。”并且总结这些部队“将在长时间内成为严重威胁。”美国情报机构已经提出,在所有企图渗入美国部门的外国情报组织中,中国是最有威胁性的。

  观瞻未来:趋势和项目

  中国于2006年2月代表大会上颁布的的《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计划》(2006-2020),寻求把中国转变为一个“2020年时一个创新的社会”。计划定义了中国的科技重点是“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关键领域和重点课题”以及“主要的特别物品”—这些全都有军事运用。

  基础研究。作为扩大基础研究能力的一部分,中国指出了五个有军事运用的领域作为主要的战略需要或科学研究计划,需要政府积极投入和涉及:

  •材料设计和准备

  •在极端环境条件下的制造

  •航空和航天设备

  •信息科技发展

  •纳米技术研究

  在纳米技术上,中国从2002年的没有实际研究和投入发展到接近美国,成为第二个政府总投入最大的国家。

  前沿技术。中国注重以下技术的迅速发展。

  信息技术:重点包括情报渗透技术,积极的网络和虚拟现实技术

  新材料:重点包括智能材料和结构,高温超导技术,和高效能源材料技术;

  先进的制造:重点包括极端生产技术和情报服务机器人;

  先进的能源技术:重点包括氢能源和燃料电池技术,可代替燃料,以及先进的车辆技术;

  海洋技术:重点包括三维海洋环境监控技术,快速,多参数的海底调查技术,深海行动技术;

  镭射和航天技术都是优先重点。

  主要领域和优先项目。中国确认了某些可以为技术突破,去除技术障碍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工业和技术集团。特别是,中国防御工业追求先进的制造,信息技术,和防御技术。例如包括雷达,反太空能力,安全C4ISR,智能材料,和隐蔽性技术。

  主要的特别产品。中国也列出了16个计划要研发或扩大国内生产能力的“主要的特别产品”。这些包括核心电子原件,高端多用芯片和操作系统软件,超大型集成电路制造,下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讯,高级数控设备,大型飞机,高清晰卫星,载人飞船和月球勘测。

  第5章部队现代化和台湾海峡安全

  总览

  台湾海峡的安全形势主要是在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之间一个动态的互相关系。解放军发展和部署了用以压制台湾或企图在必要时入侵的军事能力。解放军的发展对台湾安全造成了新的威胁,而之前这一状况受限于解放军不能够在100海里以上投放兵力,台湾岛自然的防御优势,台湾的武装部队技术优势,和可能的美国干预等。

  虽然在台湾总统马英九任职以来,中国高层领导对台湾海峡形势公开发表积极言论,但依然没有信号显示北京针对台湾的军事安排有重大改变。依然要看解放军对中国主席胡锦涛海峡两岸建立信任的方式如何反应。

  台湾在建设其战争储备以及提高其联合行动能力,危机反应,和军官和士官部队上做出了重大行动。这些改善总体上加强了台湾面对北京不断的军事建设的天然防御优势。台湾也注重建立一个全志愿兵部队和把其现役部队人员从275000减少到200000或可能到180000,同时维持其国防预算为GDP的3个百分点。在这个计划之下,变小的部队所差余的成本可以用来提高志愿兵的薪水和福利。

  美国政府反对任何一方对台湾海峡当前局势的单方面改变,号召一个对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和平解决方法。按照台湾关系法(公法 96-8(1979)),美国曾经通过提供防御物资和部队支持台湾的自我防御来维持台湾海峡的和平,安全和稳定。另外,美国国防部通过把美国的陆军转变和全球兵力重新排列,维持防止北京使用武力或压制台湾的防御能力。

  北京在台湾海峡的战略

  北京显然是只要它相信两岸关系趋势继续朝向统一和冲突的成本会超过利益,它就会遏制武力的使用。在近期内,北京的目标显得注重阻止台湾寻求法律独立,并通过综合利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外交和压制性军事力量工具达到目地。虽然北京想要和平统一的渴望可以让台湾保持高度的自治,但是解放军SRBM的发展,增强的两栖战争能力,和现代化,先进的跨越台湾海峡的远程防空系统显示了北京没有打算放弃使用武力。

  大陆警告使用武力的情况历史上经常是涉及对台湾宣布政治地位,解放军能力改变,和北京对台湾同其他国家关系的看法等情形下做出的反应。这些情形或“红线”包括:

  正式宣布台湾独立;

  台湾独立的不明确动向;

  台湾内部骚乱;

  台湾采购核武;

  无限期拖延两岸统一对话;

  外国介入台湾内部事务;

  外国部队在台湾驻扎。

  更者,在2005年3月的“反分裂法“第8号文章声明北京在“如果分裂部队….造成台湾从中国分离的事实”;“如果重大事件促成台湾分裂”发生;或者如果“和平统一的可能性”过疲,则可能使用“非和平的方法”。这些“红线”的模糊性增强了北京遏制和允许其灵活决定它反应的性质,时间和形式的能力。除了这些模糊性之外还有政体内部的政治因素会影响北京的考虑决定。

  北京针对台湾的行动步骤

  解放军可以针对台湾进行复杂的军事行动。有些分析人士认为北京会首先使用一个方法标志其准备使用武力,之后慎重集结部队来优化战略欺骗的接触能力。其他内容更可能是北京在其他国家可能做出反应之前不做预备而使用迅速的军事和/或政治解决办法。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北京将:

  遏制可能的美国干预;

  如果失败,拖延干预并寻求通过不对称,有限的,快速战争获得胜利;

  或者,持续开战,在持久的冲突之后达成政治协议。

  海上隔离或封锁。虽然一个传统的海上隔离或封锁可以对台湾造成更大的影响,但是也会消耗解放军海军的能力。中国军事文章描述可能的其他解决办法为—空中封锁,导弹攻击和布雷---阻止港口和通道。北京可以宣布船只进入台湾之前必须在大陆港口停留进行检验。北京也可以通过宣布演习或导弹关闭区域来关闭港口通道和转变商业航道来达到同样的封锁效果。解放军在1995—1996年间导弹发射和实战演习中使用这个方法。然而,这样存在风险,北京可能低估了任何限制出入台湾的海上交通将会引发国际压力和军事升级的程度。

  限制部队或压制选择。北京可能使用一个多样的破坏性,惩罚性或致命的军事行动通过一个有限的战役针对台湾,也可能结合秘密的经济和政治活动来进行。这样的战役可以包括计算机网络或有限的动力攻击针对台湾的政治,军事和经济设施打击来引起台湾的恐慌和降低人民对台湾领导的信心。同样地,解放军已经渗透入台湾的特别行动部队可以开展对设施和领导目标的攻击。

  空中和导弹战役。有限的SRBM攻击和对防空系统的精确打击,包括空军基地,雷达站,导弹,太空资产和通讯设施等可以支持战争来降低台湾的防御,使台湾的军事和政治领导失效,并可能打破台湾人民战斗的意志。

  两栖入侵。中国公开的文章对两栖入侵描述了不同的作战概念。其中最注目的是,联合岛屿登陆战,表明了一个依靠协作的,后勤联合,空中和海军支持,以及电子战等复杂的行动。目标可能是打破或克服海岸防御,建立和建造一个滩头堡,运输人员和物资到台湾西部海岸线的南部或背部的指定登陆点,以及发动攻击夺取和占领主要目标和/或整个岛屿。

  处理全面入侵台湾以外,解放军可以完成各种登陆行动。利用少数受过特训的秘密部队渗透,中国可以发动对台湾一些小岛的攻击,如普拉塔斯群岛和ITU ABA岛。这样的进攻可以展示军事能力和政治决心,同时达到明确的领土获取和同时展示一些遏制手段。然而,这种行动包括了重大的政治风险,因为可以激怒台湾民众和产生国际反对。一个解放军对一个中等规模的,有防御的离岸岛屿,如马祖岛或金门岛的入侵都在中国的能力范围内。

  威慑因素

  某些因素可能制约着中国采取军事行动来针对台湾。首先,中国还没有可以入侵和共和这个岛的军事能力,特别是面对美国可能的干预。更者,一个由任何反对中国的判断都可以托住解放军部队达几年时间。在台湾海峡的军事冲突也会影响日本和其他该地区的用户和平解决海峡争端国家的利益,并可能导致东亚安全结构秩序的重新排列。

  北京也会把同台湾军事冲突造成的潜在政治和军事后果计算在内。中国的领导意识到一场战争可以严重放缓经济发展。台湾是中国一个最大的国外直接投资来源,而且一场扩大的战役会毁坏台湾的经济结构,导致高额重建费用。国际制裁可以进一步毁坏北京的经济发展。一个冲突将严重毁坏北京努力想要表达的形象,也会破坏北京想要通过继2008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的“和谐社会”运动建立的良好声誉。一个冲突也可以引发国内骚乱,和北京计划中考虑到紧急事件。最后,中国的领导意识到对台湾的冲突涉及到美国,将会在美中之间造成长期的敌对关系---一个中国不利的结果。

  大规模登陆入侵是一个最为复杂和困难的军事调动。成功依靠空中和海上的优势,快速建立和维持海岸供应,和不间断的支持。入侵台湾的企图会拉紧中国未经测试过的武装部队,而且会招来国际干预。这些压力,结合中国战斗力量消耗以及城市战和镇压叛乱(假设成功登陆并攻占)的复杂性和,使得水上入侵台湾成为一个重大的政治和军事风险。台湾对加强设施和增强防御能力的投资也可以降低北京达成目标的能力。

  第6章,年度更新

  中国战略发展

  • 中国国务院在2009年1月20日出版了《2008中国国防白皮书》。同之前的版本一致,2009版在发展提高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上有限。

  • 中国拒绝支持俄罗斯利用2008年8月的杜尚别上海合作成员组织峰会来认可莫斯科对乔治尼亚入侵,以及后续对乔治尼亚的南奥赛梯和ABKHAZIA省的认可。

  • 从2008年8月8日到22日,中国举办了奥运会,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声望并加强了国内对中共的支持。为了维持奥运会的安全,解放军在7月21日8月25日期间于北京和天津安排了87000名警察和12000辆警车。解放军也布置了34000名士兵,122名军用飞机和33辆舰只,以及地对空导弹和雷达。民兵和解放军预备役部队也动员以协助提供场馆的安全。

  • 在2008年12月,解放军海军向亚丁湾部署了2艘驱逐舰和供应舰来开展反海盗护卫和巡逻行动。除了偶然性的拜访以外,这个是解放军海军首次在西太平洋地区以外的地方进行部署。

• 2008年4月,美国和中国完成了国防电话链接,在国防部和中国国防部长之间建立了直接沟通。盖茨部长在2008年4月完成了同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的第一次电话联系。

  台湾海峡安全形势的发展

  在2008年4月马英九总统当选以来,台湾海峡的安全形势进入了一个紧张趋势缓和的时期。北京和台北都强调了提高民众沟通和扩大经济联系。然而,直到今天,大陆依然没有在减少其直接针对台湾的军事形势上有重要的行动。

  在2008年台湾总统选举之前,中国言论显示中国会在考虑使用有限的部队阻止独立上有更大的愿望。虽然马英九当选之后紧张趋势缓和,但是没有标志显示北京针对台湾的军事布置有重大变化。

  一个台湾选举之后的声明中,中国主席胡锦涛提议大陆和台湾“建议互相信任,放开争议,寻求减少和避免分歧,创建双赢形势”来保证和平和提高“海峡关系的和平发展”。在这个友好姿态的标志下,新当选的台湾总统马英九在其就职演说上提高了这一声明。

  在 2008年6月,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和中国海峡关系协会在9年的间断之后重新建立了半官方的双边交流。第一轮对话关注非争议话题:常规化周末包机和提高大陆到台湾旅游观光。对话没有提到敏感的政治题目如统一和台湾国际空间。

  台海协会主席陈云林在2008年11月拜访台湾同交流基金会的P.K CHIANG签署了海峡直航,直通,和邮件服务协议以及食物安全协议。台湾的主要反对党民主激进党抗议陈的到访。

  在2008年12月31日,中国主席胡锦涛发表了一个纪念1979“致台湾同胞”演讲,当时中国放弃了“武装解放”的想法,采用“和平解放”的概念。胡锦涛的演讲列出了6个可能支配未来海峡关系的内容,包括海峡军事互建信任和和平协议的协商。

  解放军武装部队规模,地点和能力的发展

  中国军事部队的长期,全面的转变是提高其力量投放和反入侵/地域封锁能力。同时,其短期重点是为台湾海峡紧急事件做准备,中国继续把自己许多最先进的系统布置到面对台湾的军区。中国描述了在“信息化”情形下行动,提高“一体化联合行动”,和为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的战斗做准备,作为解放军建设的基本目标。

  在2008年5月12日,一场震级为8.0的地震袭击了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死亡总数估计超过80000人,并且严重毁坏了基础设施,包括公路,大坝。中国快速动员救援和抗灾力量,包括部署许多高级民间和军方领导和灾难管理人员抵达该区。

  据中国新闻报道,20000名士兵和武装警察在地震10个小时后抵达四川,而且最后有139000名解放军和武装警察参与了救援和恢复工作。虽然解放军展示了迅速把上千名士兵部署到事发地的能力,但是它在提供后勤支持上遇到了困难,让许多士兵没有必要的装备和供应来开展有效的灾难救援行动。大约50000名民兵和解放军预备役部队也支持救援工作。民兵和预备役单位提供供应,并把伤员从灾区输送出去。

  在2008年1月和2月,北京动员军事资产包括民兵和预备役单位来帮助暴风雪期间中国东部大量瘫痪地区。新任命的南京军区司令员赵克石中将把这次工作性质等同为一次战时环境下的多级指挥系统和持续的联合后勤的性质。

  弹道和巡航导弹。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多主动陆地发射弹道和巡航导弹计划的国家。它正在研发和测试进攻性导弹,组建额外的导弹单位,升级某些导弹系统质量,和发展反弹道导弹防御手段。

  解放军采购大量的高精度巡航导弹,如国内制造的地面发射DH-10 LACM;国内生产的地面和舰只发射 YJ-62ASCM,后者装备在国产的LUYANG II级别的驱逐舰上;俄罗斯的SS-N-22/SUNBURN超音速ASCM,装备于中国的SOVREMENNNYY 级的驱逐舰上;还有俄罗斯的SS-N-27B/SIZZLER超音速ASCM,装备于中国的俄罗斯制造的KILO级的柴油发动潜艇。

  解放军近期完成了一个对地面发射YJ-62ASCM的升级。新的变型,YJ-62C拥有超过150海里的范围。据媒体报道,解放军已经在台湾对面的福建海军基地部署了120枚YJ-62C

  到2008年9月,解放军已经部署了1050到1150枚CSS-6 和 CSS-7SRBM到面对台湾的单位。它以每年100枚的速度升高这个部队的规模,包括拥有提高的射程,精确度和负载的这些导弹的变型。

  中国正在研发一个基于CSS-5 MRBM的变型的ASBM,作为反入侵战略的一部分。导弹拥有超过1500公里的射程,装备机动弹头,而且融合了精密的指挥和控制系统,意图给解放军提供海上舰只的能力,包括在西太平洋的航母。

  中国正在现代化它的远程弹道导弹部队,通过增加更高存活率的系统。最为注目的是,公路运输,固体燃料,核能力DF-31ICBM在2006年部署,而且更远射程的导弹DF-31A在2007年部署。DF-31A拥有11200公里的射程,可以瞄准美国大陆的任何地点。

  中国也在研发一个新的SLBM,JL-2,可以最终加载至多5枚新的JIN级的SSBN,这个导弹国防部评估认为可以在2009-2010达到作战能力。导弹拥有至少7200公里的射程,一旦加以部署可以给中国提供第一个可靠的海上核武打击能力。

  海军。中国海军包括75个战舰,超过60艘潜艇,55艘中型和大型登陆舰,和大约70艘导弹装备的巡逻艇

  中国拥有一个积极的航母研发计划。中国的造船工业可以在这个10年末开始建造自制的平台。中国可能有兴趣在未来10年建造多艘航母和支援舰。

  据报道解放军海军决定发起一个计划来训练50名飞行员来在航母上操纵固定翼飞机。初始计划大概是陆地为基础,之后大约四年时间利用前VARYAG进行船体训练,它是由一个中国公司在1998年向乌克兰购得。

  解放军海军正在利用空中波和陆地波超视距雷达提高其超视距目标锁定能力,而且正在发展提高射程和精确度的导弹。超视距雷达提高了远程目标锁定,而且可以用于同卫星发送的俯拍图像解使用,以协助下一代反舰导弹锁定在距离中国海岸遥远的目标。

  两个新的SHANG 级别(型号093)核动力攻击潜艇(SSN)和一个JIN级别的(型号094)SSBN连同4艘老型HAN级的SSN 和中国唯一的XIA级的SSBN已经加以部署。

  中国拥有估计13艘SONG 级柴油发动攻击潜艇(SS)。SONG级的SS设计来运载YJ-82(CH-SS-N-7)ASCM。SONG之后是YUAN级的SS。第一个单位已经进入服役,而且第二艘正在进行海上测试。基于德国柴油引擎的购买,中国可能计划建造15艘额外的YUAN级潜艇。YUAN级SS装备类似SONG级的SS,但是也包括可能的气动推动系统。

  新闻报道新解放军海军基于海南岛。该基地显然足够大来应付一系列攻击和弹道导弹潜艇和先进的海上战舰。拥有地下设施的港口可以给解放军海军提供连接重要国际海上通道的直接入口,以及提供可能的潜水艇向南中国海深海秘密部署的可能。

  解放军海军近期收到了一些新的国产海上战舰。包括LUYANG II 级驱逐舰配有国产HHQ-9远程舰对空导弹;两个LUZHOU级驱逐舰,装备俄罗斯产SA-N-20远程舰对空导弹;和四艘JIANGKAI II 级的制导导弹快艇(FFG)装备有目前正在研发的中程HHQ-16垂直发射海军舰对空导弹。这些舰只反映了领导人的重点放在中国海军部队的先进的防空战争能力,而这个曾一直是舰队的弱点。

  中国继续建造它的新型HOUBEI级高速穿浪双体导弹控制船。已经有超过40艘此类的单位进入部队服役。每个船都可以运载最多8个YJ-83ASCM

  中国在2008年10月其10000吨级 ANWEI级医疗船下水。除了给解放军提供海上医疗能力之外,ANWEI级船只还可以帮助支持在亚洲的人道救援/灾难救援。

  据称在2008年5月,中国海军民兵部队(商业渔船,指的是一个离岸支持分队)在浙江沿岸制定海域进行了为两艘解放军海军战舰加油和供应的行动。民兵除了燃料以外还提供军火和其他补给。是否扩展此类民兵离岸支持分队以便可以为解放军海军船只在远离中国的位置提供后勤和补充维持尚未可知。

  空军和防空部队。中国在对台湾的不需要再加油的作战范围内,依靠490架战斗机,且拥有可以把这个数量扩大几百架的机场。许多这些飞机都是老型飞机升级后的产品;然而,较新的和更先进的飞机在部队里逐渐增多。虽然解放军海军可以利用飞机来打击海面舰只,但是它缺少足够数量的飞机和在海上空战作战范围。解放军海军大量的空战目的飞机又老型的F-7/FISHBED和F-8II/FINBACK 拦截机。这些拦截机没有远离基地开展空战的能力。为了开展远距离的水上战斗,解放军海军拥有一个23架SU-30MK2/FLANKER组成的空军团。

  经过现代化的FB-7A 战斗轰炸机提高了其他多功能和攻击机,如F-10和SU-30MKK等已经在中国空军部署的机型。

  中国正在升级B-6轰炸机队(从俄罗斯的TU-16改造而来),将拥有一个可以作战时装备新型远程巡航导弹的变型机。

  解放军空军从2006年开始收到了8个营的升级后的俄罗斯SA-20PMU-2远程(200公里)SAM系统。SA-20系统根据报道所述可以提供有限的弹道和巡航导弹防御能力。俄罗斯媒体报告显示另外8个营将会在未来两年内交付。

  中国的航空工业正在发展几个类型的AEW&C (空中预警和控制)飞机。这个包括根据Y-8运输级制造的KJ-200,,用于空中早期预警和控制以及情报搜集和海上侦查,还有KJ-2000,根据俄罗斯A-50飞机机身制造。

  媒体报道显示中国持续对从俄罗斯采购SU-33运输战斗机感兴趣。另外,俄罗斯和中国重新开始了对中国采购34架IL-76运输机和4架IL-78空中加油机的协商。虽然双方在2005年同意以10.45亿美金交易,但是俄罗斯拒绝交付飞机,据称制造成本增高,而且关心中国防御工业会对这些进行反工程研究从而变成自己生产。俄罗斯正准备把合同金额增加到15亿美金。中国没有其他资源拥有大型飞机来扩大中国的军事 AEW&C能力。

  陆军。解放军拥有大约125万陆军,大约40万驻扎在面对台湾的三个军区。中国正在利用现代坦克,装甲运输车,和军火来升级这些单位。在这些解放军采购的新能力中,大约200个98型和99型第三代主战坦克基本部署于北京和沈阳军区,一个新一代的两栖攻击车辆(AAV),拥有130公里范围的12管200毫米多火箭发射系统,和6管400毫米多火箭发射系统,据报道可以达200公里射程范围。

  解放军条令发展

  在2008年7月,解放军颁布了第7版军事训练和评估纲领(OMTE),它是解放军如何组织,开展和评估训练的权威指导。在2008年,超过150个解放军单位在OMTE的测试和起草上涉及,它在2009年早期成了整个部队的标准。新的OMTE强调了真实的训练条件,在电磁和联合环境中训练,并结合新型和高科技到部队结构中。最新版编入了对反恐行动,HA/DR,和国际维和等的新的训练要求。

  作为解放军在提高在严格和真实的训练中战斗预备状态的一部分,新的OMTE也利用对抗部队—称作BLUFOR---将方法,过程和训练加以标准化。BLUEFOR单位表现为暂时性,融合了多种部队和武器,以及模仿国外战术和指挥程序。

  从对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行动的分析上,和中国对信息的内部研究,解放军正在讨论改变陆军作战模式。解放军传统上把地面战争的基本模式定义为以破坏和消耗为目标的大量进攻行动。一个新的模式,利用“信息加火力”把地面部队考虑为同联合部队整合的,注重快速攻占关键战略目标和稳定战场。一个解放军出版物声称“快速攻占和稳定控制已经变成了陆军在信息时代行动的主要角色。”

  2008年9月和10月解放军总参谋部分别组织了两次演习,LIBING-2008和LIANHE-2008,每次演习都涉及到不同军区的部门。军区之间的训练不同寻常,突出了解放军利用作战单位在不熟悉的地区行动以提高机动性和增强训练真实度的努力。两次演习也都强调了指挥训练对有效的联合武器和联合行动的必要,如新OMTE规定。

  解放军在可以增强其军事能力的先进技术的研发,采购,或获得上的发展

  根据一个2008FBI的声明,中国情报部门“对国家安全和美国重要国家资产的完整造成了严重威胁。”这个声明总结道这些部门“将在长期内持续成为重大威胁。”美国情报机构提到,在所有企图渗入美国部门的外国情报组织中,中国是最优威胁性的。

  一个移民美国作为物理学家在美国工作者 舒全胜承认为中国提供航天发射器的设计和燃料系统发展信息,从而触犯了美国军火出口控制法。

  一名中国国籍的人员,CHIMAK承认被安排到美国来开展间谍活动,为中国提供敏感的美国海军舰只,潜艇和武器计划。在2008年4月,他被判入狱24.5年。

  对震慑台湾的部队挑战

  在2008年的台湾海峡没有发生武装事件,而且整体形势依然稳定,如同2007年。然而,中古针对台湾的整体军事建设和先进能力的发展没有放松。

  台湾近期一反过去几年降低国防支出的趋势;它也在现代化选定的能力和提高其整体应急训练。力量平衡在继续,然而,已经转向了对大陆有利的一面。

  台湾继续通过加强它的危机管理结构,制定士兵改革,提高联合能力依稀现代化其装备来增强其防御。

  根据台湾关系法,公法96-8(1979),美国继续可以提供防御物资,部队和训练协助来促进台湾维持足够的自我防御能力。

  中国不对称能力的发展

  太空和反太空能力。中国正快速提高它的太空情报,侦查,监控,导航和通信能力,从而可以从太空给与部队更大的支持。同时,中国也在发展多方面的计划来提高其显示和阻止潜在敌手在危机或冲突时期对这些太空资产的使用。虽然中古殴打商业太空计划拥有非军士研究的功用,但是它显示的空间发射和控制能力同军事运用直接有关。

  中国在2008年进行了11次空间发射,把15颗卫星放到了轨道上。包括4个新的遥感卫星:YAOGAN-4,YAOGAN-5,HUANJING-1A,和HUANJING -1B;神舟7号载人飞船和其伴飞小卫星,BANXING-1;三个通信卫星;以及两个气象卫星。

  在2008年4月,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个数据中继卫星,TIANLIAN-1.根据中国新闻报道,TIANLIAN-1初始是用于支持发射神七自认飞船任务,把对载人飞船的路线的侦查和控制覆盖面从12%提高道路60%。

  中国已经开始发展和测试世界上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火箭。意图要运载重型负载到太空,它将是中国可以放到低绕地轨道和同步轨道负载的两倍规模。为了支持这个新的火箭,一个在海南岛上靠近文昌的发射设施开始于2008年开始建设。

  嫦娥1号探月火箭,月2007年下半年发射,继续在一个受控制的轨道上运作,嫦娥2号将在2009年发射开展月球表面调查。中国计划在2012年在月球上放置一辆月球车。

  中国领导对中国太空计划和反太空活动依然保持沉默。

  网络战能力。在2008年,世界上无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包括美国政府拥有的系统,持续受到显然来自中国国内的闯入。虽然这些闯入集中在窥探信息,但是这些入侵的进入方法和技巧同那些开展计算机网络攻击所必须的内容类似。但是依然没有明显证据证明这些入侵是否有解放军或其他中国政府部门开展或授权的。然而,发展网络战能力同解放军权威文章课题一致。2008年公开的疑似中国方面的攻击行为包括:

 2008年4月,印度政府官方确认它的外务部计算机网络和服务器成了明显来自中国的入侵行为的牺牲品。

  2008年5月,比利时政府报道它被中国黑客多次当作目标。

  2008年5月,美国权威调查是否中国政府在美国商务部拜访中国时对其美国政府笔记本电脑内容进行秘密复制,而且利用这些信息试图渗入商务部网络。调查还在继续。

  特别话题 中国全球军事活动

  总览

  从2002年 以来解放军同外国部队的互动频率和范围都不断增加,包括联合演习,维和行动和人道援助和灾难救援。中国的全球军事接触寻求通过提高国外关系,增强国际形象,和缓和其他国家对中国崛起的关注来提高其国家力量。解放军全球活动,从采购现代武器,提高作战经验和专业化等获得重要的管理经验,作战条令和训练方法上的转变做出了贡献。

  国防部监督美国同解放军的防御接触保证同中国方面的交流和互动符合法律要求,给美国提供清晰的利益,提高透明度,考虑该地区的政治和军事敏感内容,和缓和安全风险。

  传统的军事外交

  在2008年3月之前,曹刚川将军在他作为中国国防部长的5年里访问了至少24个国家。他的接班人梁光烈,在2008年里同国外相同领导和代表进行了超过20次高级会议。这些拜访和交流给中国提供了增加军事官员的国际曝光机会,把中国的姿态介绍给外国观众,更好的理解不同世界观点,并且通过人员接触和军事协助项目推动外国关系。

  解放军的海外拜访同中国增多的全球活动互相呼应,促进了中国军事官员观察和学习外国军事指挥结构,单位编制和实战训练等。在2005年,解放军排除了100名代表出国。2007年的一个86天的访期使一个海军部队穿越了3个大洋,到达4个欧洲国家。这样的亚洲内外范围的外交航行从2002年开始稳步上升。

  2008年,解放军维持了267名特派人员常驻国外96个国家,相对为2002年的201名以及2005年的220名。除了管理他们在各自国家的日常防御事务外,中国特派员宣传中国的防御政策,搜集政治和安全事务信息,管理安全协助计划,和安排和护卫到访代表。

  中国也接待外国军事官员,让其作为军事学院的学生。在2008年10月,将近200名来自超过60个国家的外国军事学生观看了解放军的2008年QIANFENG军事演习,该次演习据报道涉及了一个字山区开展进攻机动的装甲旅。QIANFENG 2008演习是解放军第一次向外国军事学生公开。

  在北京派驻特派员的国家数量也在增多。在2008年,94个国家在北京拥有特派员,这同2006年的79个国家有了很大增长。

  联合演习

  解放军参与双边和多边军事演习的数量也在增多。解放军通过这些演习得到了影响力扩大和增强同合作国家和组织的关系上都受益。这些演习也通过提供在某些领域如反恐,机动行动,和后勤上的能力提高而对解放军进行现代化做出贡献。解放军通过观察战术,指挥决定做出程序(包括指挥官程序)以及更先进的军用装备的使用获得作战分析了解。这样的演习也把解放军展露给其他国家的军事人员,他们可能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许多解放军同外国部队的演习归类为反恐演习,虽然场景描述同实际的反恐行动有很少的联系。北京同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泰国进行了双边演习。同SCO上海合作组织还有其他不同国家在AMAN-07参加了多边演习。

  在2004和2006年解放军参加了巴基斯坦的演习,该演习为解放军提供了在中国以外山区演习的机会。

  2007和2008年,解放军特别行动部队同泰国部队开展了演习,注重近身战和水底行动。

  和平行动2005是在中国举行的一次联合演习,联合俄罗斯和其他SCO成员国和观察国家。参加方开展了海上封锁,伞降,机场占领和两栖登陆。俄罗斯部队使用了在现代海军战舰上运载的战略轰炸机,和先进的早期预警,运输,加油和战斗飞机。

  和平行动2007是在俄罗斯举行联合SCO的一次多边演习。此次演习中许多都是中国首次,包括首次国外部署战斗飞机。和平行动2007似乎测试了解放军后勤和机动性的远距离部署要求。

  在2006年,中国和美国开展了两个阶段的联合海上搜救演习—第一阶段在中国,其余在美国。这是两个国家首次进行次来演习。

  在2002和2007年间,解放军参加了至少14次同国外部队的海上搜救演习,包括分别同澳大利亚,大不列颠,印度和巴基斯坦各两次。这些演习提供了提高人道援助行动的机会,这也是中国2006国防白皮书列出的重点目标。

  根据中国2006国防白皮书,解放军派遣观察人员到土耳其,泰国,巴基斯坦,印度,澳大利亚和美国的演习中。中国分析人士从这些机会中总结到后勤和机动性是现代战争中的潜在弱点,要求精确的协调的运输和联络。从军事计划和执行技术中观察中收获的知识可以引导解放军后勤和部队计划的提高,以及对解放军同其他国家在应对如人道援助和灾难救援,联合国维和以及其他国际任务中的协作能力的提高。

  除了参加其他国家的演习外,中国从2003年以来至少6次邀请外国部队观察人员和驻部队的特派员观察解放军的演习。邀请国外军事观察人员参加解放军演习可以促进中国扩大整体国家“和平发展”的形象和提高透明度。

  在2007年WARRIOR演习中,来自35个国家包括美国的55名观察人员见证了沈阳军区的实战演习。

  2008年9月,超过110名来自36个国家包括美国的观察人员,参观了LIBING 2008演习。这是受邀参观解放军演习人数最多的一次。

  维和行动

  在2002年以前,北京根据其长期的不干预他国内政的政策限制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其在1991—1993年参加柬埔寨联合国过渡机构是一个重大例外)。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可以为多个目标服务,包括展示在问题区域对国际稳定的支持,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提供计划参与和扩大情报搜集,以及增强同受影响地区的关系。从2002年以来,中国对联合国发起的和平行动 参与人数上升到了1800名在职人员,总数计在18次行动中部署超过了10000人次。这个数量包括工程,后勤和医疗部队,而且逐渐包括战斗部队和高级官员。中国为联合国海地稳定组织提供了超过100名的轮值警员。

  北京也展示出想一些不是完全安全的任务中派遣人员的意愿。例如,在2006年夏一名中国维和士兵在黎巴嫩死亡,解放军增加了在黎巴嫩联合国临时部队的人员。在2007年11月,北京部署了超过300名工程兵以支持非洲联合国在达富尔的任务。2007年6月,解放军开展了首次维和工作会议讨论对中国维和士兵怎样有效的组织,训练,管理和轮换。

  人道援助和灾难救援

  在过去10年中,解放军提高了它在国际人道援助和灾难救援(HA/DR)任务中的参与。从2002年以来,解放军参加了临近中国地区14个国家的10次紧急援助行动。解放军在国际HA/DR任务中的涉入受到想要被认为是个负责的全球力量的意识驱动。在2004年,中国被指责在印度洋海啸反应上行动迟缓,而且只承诺提供260万美金的援助。后来,中国承诺提供总值超过1.7亿美金进行援助,包括通过联合国提供的1950万美金。然而,中国承诺的部分实际交付了多少并不清楚。

  根据国防部外务办公室主任,钱利华少将所述,解放军和平时期训练包括救援和协助任务。在2008年5月解放军部署其国家救援对到四川省。中国媒体报道救援队因为装备短缺和指挥和控制问题遇到了巨大困难。

  解放军HA/DR能力依然有限,但是中国正在寻求同地区合作伙伴的合作来提高其HA/DR能力。中国和印尼起草了“东南亚国家协会关于灾难救援协作地区研讨大纲”来引领未来HA/DR行动的标准合作程序发展,并由2007年7月生效。中国也为东南亚国家协会成员国的武装部队进行灾难救援行动提出了标准行动程序。

  武器销售

  北京开展武器销售和训练都是为了提高国外关系和生产可以支持其国内防御工业的收入。中国的武器销售范围包括小型武器和弹药到联合发展或转让先进武器系统,中国公司基本上出售给发展中国家,在那里中国的低成本武器可以作为商业和战略目的出售。例如,中国同巴基斯坦维持着牢固的和长期的军事技术合作,包括武器出售和防御工业合作。同其他

跟中国有战略重要性的国家,如伊朗和苏丹,军火销售和其他安全协助加深了发展关系和平衡中国的能源进口。由于中国的武器相对于西方或俄罗斯国家的精密系统没有竞争力,武器出售在北京的影响工具上的重要性就降低了。然而,武器销售在中国的影响资金短缺的国家上还是重要的工具----其中许多没有其他获得武器的资源而且愿意低成本换取质量较低的武器。随着中国武器质量的提高,北京可能再次使用武器销售作为一个制造影响的竞争性工具。

  从2003到2007年中国向全世界售出了价值70亿美金的常规武器系统。中国主要常规武器客户是巴基斯坦。向伊斯兰堡售出了包括JF-17飞机,JF-17产品设备,F-22P快艇和直升机,K-8 喷射机训练设备,T-85坦克,F-7飞机,ASCM,导弹技术,小型武器,和弹药。向其他国家出售包括战斗机,运输机和喷射机训练设备,坦克,防空装备,火箭,军事车辆,巡逻艇,导弹和导弹技术,依稀小型武器和弹药。

  为了抗议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中国在1996-2007年间没有向联合国常规武器注册提供官方报告。然而,在2007年9月,中国的外交部宣称北京起草了关于常规武器进出口报告来“展示中国对加强同世界上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军事信任上积极态度”。

  向不稳定地区进行武器销售

  几个中国企业继续向不稳定地区的客户提供武器。

  津巴布韦:在2008年3月,南非码头工人拒绝卸载一艘装有70吨小型武器和弹药的中国货船,因为这些准备用来支持穆加贝的ZANU-PE党对前民主运动支持者发动的暴力胁迫。中国首先是保护运输,但是迫于国际压力,在安哥拉卸载了非军用货物后载着军用货物返回中国。

  伊朗:中国支持联合国安全委员会的1737,1747,1803和1835决议。但是问题是中国加强了关于向伊朗出售误区的现有法律。对伊朗的数次交易让美国对中国实体实行贸易惩罚和制裁。有些中国实体提供给伊朗的武器被发现已经转让到了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恐怖组织。美国会继续监督这一严肃问题。

  苏丹:中国政府数次利用它对苏丹政府的影响来积极应对达富尔的国际关注,但是也继续给喀什穆提供政治支持。中国不顾联合国安全委员会的1556和1591决议—两者都号召阻止向达富尔进行武器交易---出售武器个苏丹。中国争辩说武器销售依然是正常商业关系的一部分,而且中国公司提供的武器不会在达富尔使用。在2004到2006年间,中国在向苏丹的小型武器销售中占到了90%。

  随着中国地区性和国际利益的扩展和更为复杂,解放军的国际接触也会扩大,特别是在和平行动领域,HA/DR,和联合演习上。除了进一步解放军现代化之外,对于这些接触的关注大概是建设中国政治关系,消除对中国强大的忧虑,和建设中国的国际影响,特别是在亚洲的影响。然而,中国实体想焦点和不稳定地区的武器销售对地区性和全球稳定是破坏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