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湾今朝天下户型图:五停心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23:53:12
五停心观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本文属于佛教系列的一部份

基本教义 四圣谛 八正道 十二因缘

五蕴 涅槃 缘起 三无漏学
三宝 波罗密 三法印 佛性

修行位阶 菩萨 辟支佛 阿罗汉

阿那含 斯陀含 须陀洹

人物 释迦牟尼 十大弟子 龙树 无著
圣天 世亲 鸠摩罗什 菩提达摩
慧远 智顗 莲花生 玄奘 惠能 宗派 部派 大乘 小乘 显教 密教

南传 藏传 汉传

佛教典籍 法华经 华严经 涅槃经 楞伽经
大般若经 心经 金刚经 维摩经
阿含经 法句经 大日经 楞严经
圆觉经 药师经 地藏经 净土经
大智度论 俱舍论 瑜伽论 坛经 圣地 八圣地 四道场 汉地 相关内容 艺术 制度 历史 音乐
维基主题:佛教

五停心观佛教禅观名,小乘三贤之第一,五种观察事物或者观想的方法,是为声闻乘修行解脱之道的最初途径。有二种。

目录

[隐藏]
  • 1 第一种
    • 1.1 不净观
    • 1.2 慈悲观
    • 1.3 因缘观
    • 1.4 数息观
    • 1.5 念佛观
  • 2 第二种

[编辑] 第一种

在修四念处之前,应首先修习的五种禅观,以清除世俗心绪和欲望,使心思安定下来。这就是: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数息观念佛观,分别对治贪欲、嗔恚、愚痴、我见、散乱之心:

[编辑] 不净观

主条目:不净观

观察原来觉得洁净美好的事物的不净之相,是停止贪欲的方法。适合贪着心多的人修习。

[编辑] 慈悲观

观察一切有情的可怜之相,而停止嗔恚的方法。适合嗔恚多的人修习。在禅定状态中观想一切有情的可怜之相,产生慈悲之念,以退治嗅恚;说嗔恚多的人应修此观。《四教义》卷四:“嗔恚多者,对治修慈。”

[编辑] 因缘观

在禅定状态中观想十二因缘之理,认识三世因果相续,以退治不明佛理者的“愚痴”。谓“愚痴”多者应修此观。《四教义》卷四:“愚痴多者,对洽修因缘观。”

[编辑] 数息观

数息观是梵文Anapanasmrti的意译,亦作“持息念”;音译“安那般那”、“阿那波那’,略写“安般”;直译“念出息入息’,梵汉并举,译作“安般守意”。坐禅时专心计数呼吸(出入息)次数,使分散浮躁的精神专注,进入禅定意境。东汉时安世高曾译《安般守意经》,专讲修持此禅观法。适合散心多的人修习。

[编辑] 念佛观

念佛身相好、功德庄严、万德洪名,以停止种种的业障及苦恼。惑业苦三障循环不已,透过虔诚念佛,转自心的染念为净念,并且能蒙佛陀慈悲加被,因而消除身口意之业障。

[编辑] 第二种

此条目或章节的语调或风格可能不适合百科全书的写作方式。(2011年3月7日)
您可以通过改写来协助改善这篇条目
请前往讨论页获取进一步的信息。

因为第四的界分别观与第三的因缘观相似,所以略去第四,而加念佛观。

念佛的本义,并非只单纯持诵经文、持诵佛号,而是在于日常生活中,实现前四观的法义。 让前四观并非只是"观照",而是要内化至心性中,且不加造作,自然而然的清楚透彻。

随缘自在,清楚觉照。

来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5%81%9C%E5%BF%83%E8%A7%822个分类: 佛教术语 | 小乘佛教1个隐藏分类: 自2011年3月语调不适于维基百科的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