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隅欣和园:想象中的图书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32:04

想象中的图书馆

作者:比目鱼, 发表于2011-07-12 01:26 ,分类:我也读书

(注:几个月前,我收到一封来自《风尚志》杂志的电子邮件,提到他们准备搞一个题为“我心中的那座图书馆”的专题——“每个爱书之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图书馆的梦想,就像博尔赫斯所说:‘如果有天堂,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如果有机会可以完全按照你心目中理想的状态搭建一所图书馆,你会如何安排?”以下是我针对这个题目写的一小段文字,已刊于近期(可能是五月份或六月份)的《风尚志》杂志,刊出时还配了一幅很好看的插画。)

我想象中的这座图书馆地处一座大都市最热闹、最嘈杂、人群最密集的街区,比如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香港的铜锣湾。修建这样一座图书馆的目的是希望给那些想要暂时回避城市里的喧嚣嘈杂气氛的人提供一个可以安静下来的环境。

这座图书馆的入口处开在喧闹的大街上,这个入口处有一个不起眼的牌子,指向一条窄窄的小巷。要想进入图书馆,行人必须从闹市的大街拐入这条长长的、窄窄的、弯曲的、夹在高楼之间的小巷(机动车禁行),因为巷子又窄又弯,夹在墙上爬满青藤的高楼之间,进去之后不久就再也看不到大街,听不到街上的噪音,也看不到前面通向哪里。小巷的地面是石子路或者红砖铺地,两边几乎没什么店铺,沿小巷走几分钟(拐过几道弯)之后就来到巷子的尽头,图书馆坐落在这里。

图书馆的主体是一座三四层高的欧式小楼。上三四级台阶,是一扇木门,门脸不大,进去之后,左右都有木制楼梯可以上楼。这座小楼中间有一个天井。如果你进入天井,就会感觉身处一个封闭、静寂、让人沉静的空间之中。由于这个中央天井的存在,图书馆每一层的楼道都是环状的,在里面行走永远走不到尽头。楼道的一侧是可以看到天井的玻璃窗,另一侧是一间接一间的藏书室。每个藏书室都不是很大,但房顶很高,深色木制地板,每个房间里既有书架,也有供读者小憩的书桌和椅子。整座图书馆的建筑风格和内部装修都是传统欧式的(木楼梯、木地板、木窗,等等),内部光线柔和,但绝不过亮和刺眼。当你走进这座图书馆,你会几乎忘了几分钟之前还身处一个都市的闹市区。

这座图书馆最有特色的是一间叫做“偶读”的阅览室,这间阅览室的内部结构像一家小书店,但书架上图书的排列顺序完全是随机的,比如在一本文学小说的旁边很可能摆着一本菜谱;在一本旅游指南旁边很可能是一本漫画书。读者在这个房间里可以和各种不同类型的书“偶遇”,他/她将有机会翻开平时很少关注的那些类型的书,并有可能在这种随机式的阅读中发现一个陌生的阅读世界、遇到一个陌生的自己。

附:关于图书馆的小问卷

问:生活中平时都喜欢去什么样的地方看书?为什么?推荐一个你喜欢的书店或者适合阅读的场所。

大部分时间在家里看书。当然好的环境(比如一间舒适的咖啡馆或者书吧)能够增添阅读的乐趣,但大部分情况下,你手里的那本书本身已经完全可以给你提供足够的享受。当你真正沉浸在阅读之中的时候,你可能会忘记自己身在何处。所以,书本身往往比读书的环境更重要。

问:对读书的地方有什么必须具备的要求?

安静、干净、温度适宜、有个舒服的座位——这些基本条件能满足就差不多了。

问:印象中去过的最喜欢的图书馆是哪一座?是什么样子的?

印象中最喜欢的图书馆是我读初中时常去的一家当地的“少年儿童图书馆”。这间图书馆基本上毫无特色,藏书也不多,但是我在那里读到了很多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对我本人影响深远的书和杂志。

问:如果让你给读者推荐你喜欢的图书馆,你会推荐哪座?

推荐纽约公共图书馆(New York Public Library),那座图书馆是我见过的最有气势的图书馆。

我在上海的几个朋友最近自己办了一个“2666图书馆”(地址:上海市南京西路1025弄静安别墅136号),根据我的理解,这是一家结合了书店、图书馆、咖啡馆的文化场所。虽然我没有亲自去过,但从我看到的介绍来看,应该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地方。

 

分享到  459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