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 英文:美国外交官派驻中国前的特别训练 美国人请客吃饭的习惯礼仪 & 揭秘外交礼仪背后交锋 细微动作暗含外交意义(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00:19

美国外交官派驻中国前的特别训练

     美国领事馆在人们的心中一直很有神秘色彩,凡是要到美国的人都要去美国领事馆报道,签证,特别是以前的日子,美国领事馆的签证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人的命运。在里面工作的外交官当然也很神秘,让人们无比好奇。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那些美国外交官派驻中国前有哪些的特别训练。

                 

          美国国务院外交学院的外交官们,有些刚刚从别的国家回到美国,就要被派到中国,学习中文成了他们十分重要的任务,在学校学习8个月后,由姚鸿恩教授带队,分两批,到纽约的华人社区,实地训练,在纽约的这些天,他们被规定不许说英语

         我把他们两批人来的情况,放在一篇博文里,一起看看他们在纽约训练是怎样的情况。 

                外交官们很惊讶,没有想到纽约的华人社区那么热闹,那么兴旺。

                            皇后画院的刘比华院长讲中国画

 

           听到他们说的中文很可爱 , 他们把不明白说成了“明不白”等这小错,每次看他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思,“翻箱倒柜”找自己学过的中文单词,想起我们刚刚来美国时学英语,也出了不少状况,但他们很幸福,有老师随时纠正和指点。

                                  学了画,再来学几招琴。

                  

            著名旅美歌唱家吕坤,在他的工作室,交外交官们学唱2只蝴蝶“亲爱的,你慢点飞,当心前面带刺的玫瑰……”他们还学得不错,如果博友们在有些场合下见到他们,不要忘了代替吕坤老师,考考他们,看他们还能不能唱。

 

           在华人社区公园,看到老人们下棋,两位外交官被迷住了,去老人院是他们的重要安排

         我和做房地产的安妮,我们教外交官们见到先生就叫帅哥,见到女士就叫美女这一招还很灵。不过,他们是外交官,说这样的话要分场合地点,管它呢,外交官也是人。

       在从皇后区的华人聚居区法拉盛等车去曼哈顿的唐人街时在路边和小巴司机聊天,一称呼帅哥,司机大哥马上眉开眼笑。

            一位帅哥外交官马上补充一句说:“我不是同性恋。”我问他为什么这样说?他说他叫先生帅哥,怕人家以为他对他有意思呢。


                             参加纽约威斯汀酒店eb-5投资移民项目中心开工典礼

 

           到纽约威斯汀eb-5投资移民项目中心办公室,拜访中心总裁夏先生,了解投资移民的情况,也从侧面了解现在的中国


             美国中文电视,和主持人邓爽,著记者边令晶,副主编郑先生,讨论很多新闻问题,当然包括一些敏感的,美国中文电视的规模和内容让他们惊讶。在他们住的旅店,他们已经看到了美国中文电视的新闻,特别是看到留学生姚宇被害案,那天刚好法庭审判,外交官们就从这个问题谈起。

                 另外的一批外交官还去了办公室在曼哈顿中国新闻社和《NEWSCHINA》

                 曼哈顿唐人街有孔子铜像,这成了唐人街的标志,外交官中有一位的中文名字,姓孔,他说这是他的祖先,不拍照咋行呢?

     到了纽约唐人街,不买点纪念品可不行,为孩子,夫人,也为自己,更为了即将去中国,买了中国龙,安妮为他们挑选

                    这些东东更有中国特色,他们还没有真正到中国就开始体会中国
             

           美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虞锡龙,温州籍华人企业家,汤学武律师一起和外交官们谈生意经,一位外交官的中文名字叫贝嘉明,他告诉我们,有朋友就给他取名:被革命,被和谐。他们才学中文只有8个月,中文虽然讲得不是很流利,但他们理解很多中文的故事,比如:这段时间很热闹的虎妈,外交官们悄悄告诉我,教他们中文的老师,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都是虎妈,对他们很严格。
                              

             福建人和温州人在美国都很有实力,美国福建工所主席郑时甘,他同时也是美国选民协会的主席,和外交官们一起讨论华人参政议政,讨论华人手中的钞票和选票,并说,这些外交官中的哪位要竞选美国总统,我们坚决支持。

                    

            这是温州七中在纽约的学生们欢迎校长的宴会,外交官们在这里实习了中国宴会的过程和习惯,

                     

                 照相,敬酒,讲话,还有节目表演,外交官们也上台讲话,也被敬酒和敬酒,我们几个华人告诉外交官们这是中国的文化和礼仪。温州七中的黄宝胜校长看到自己的桃李---浙江总商会的会长戴中方等企业家和侨领们在纽约的成功很欣慰。


         福建侨团在纽约华人社区有非常大的实力,当天晚上有1000多人参加庆祝,这一批外交官们大大惊讶了一把

          学习武术,和释延章师傅的弟子们一起,不要惹他们几个外交官哈,不管怎样,人家学了几招功夫.他们就这样,实实在在走进纽约华人生活,几天下来,口语进步不少,博友们在中国见到这些在美国领事馆的外交官们,不要惊讶他们流利的中文,有姚鸿恩教授这样的虎妈虎爸的严格传授,还在纽约特别训练过,说不定那几句带有重庆口音的普通话,还是俺高娓娓教的呢

                   特别感谢给外交官们纽约行提供支持的个人和社团

 
美国人请客吃饭的习惯礼仪  美国人性格外向,热情直爽,不拘礼节,他们的风俗礼仪存在着与众不同之处。美国是一个时间观念很强的国家,各种活动都按预定的时间开始,迟到是不礼貌的。同美国人约会联系简单,打个电话,对方会很高兴地同意在尽短的时间内见面。
美国人也有礼尚往来的习惯,但他们忌讳接受过重的礼物,一则是美国人不看重礼品自身的价值,二来法律禁止送礼过重,从家乡带去的工艺品、艺术品、名酒等是美国人喜欢的礼物,除节假日外,应邀到美国人家中作客甚至吃饭一般不必送礼。
美国社会有付小费的习惯,凡是服务性项目均需付小费,旅馆门卫、客房服务等需付不低于l美元的小费,饭店吃饭在结帐时收15%小费。
美国人请客吃饭,属公务交往性质多安排在饭店、俱乐部进行,由所在公司支付费用,关系密切的亲朋好友才邀请到家中赴宴。美国人的食物因地区、民族不同而种类繁多,口味各异,汉堡包、“热狗”、馅饼、炸面圈以及肯德基炸鸡等都是风靡世界的食品,但美国人待客的家宴则是经济实惠、不拘泥形式的。
通常的家宴是一张长桌子上有一大盘沙拉、一大盘烤鸡或烤肉、各种凉菜、一盘炒饭、一盘面包片以及甜食、水果、冷饮、酒类等。宾主围桌而坐,主人说一声“请”,每个人端起一个盘子,取食自己所喜欢的菜饭,吃完后随意添加,边吃边谈,无拘无束。
美国人将请客人吃顿饭、喝杯酒或到乡间别墅共度周末作为一种交友方式,并不一定要求对方做出报答,如有机会请对方到自家吃饭就可以了。吃完饭后,客人应向主人特别是女主人表示特别感谢。
 
本文来自神州智慧网(http://www.shenzzh.com)
详文参考:http://www.shenzzh.com/a/guiyuanys/liyi/xiandai/2011/0711/23097.html

 

揭秘外交礼仪背后交锋 细微动作暗含外交意义(图)

 1992年4月,作者(右)陪同江泽民主席访问日本


    在外交活动中,到位的礼宾,会给外交活动增色不少,而欠妥的礼仪,也会给双方带来尴尬。外交礼仪既代表国家的形象,又是体现国与国之间外交关系的一面镜子。

    第一印象十分重要

    第一印象在外交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1992年12月,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将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叶利钦作为俄罗斯总统后的第一次访华,对两国关系具有重要影响。为使接待工作做得圆满,外交部礼宾司早早就做了周密的准备。

    17日,迎着灿烂的朝阳,叶利钦的专机稳稳地停在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按照国际礼宾惯例,应由被访问国的礼宾司长登机欢迎,我就在俄驻华大使罗高寿的陪同下登上了飞机。为表示欢迎,我用熟练的俄语对叶利钦说:“热烈欢迎总统阁下首次访华,今天天气晴朗,天气也在欢迎您。”叶利钦听后兴奋地说:“这是我担任总统后首次访华。在踏上中国土地之后,你是我见到的第一个中国外交部官员,又用流利的俄语和我交谈,我感到很亲切,我十分高兴,这是访问圆满成功的预兆。”短短几句话,立即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叶利钦也由刚才的握手改为热情的拥抱。

    俄罗斯人喜欢喝酒,尤其喜爱烈性酒。可是按国际习惯做法,一般国宴只喝红白葡萄酒。为了使叶利钦一行能喝得尽兴,在欢迎宴会上,遵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我们打破了宴会不用烈性酒的做法,为叶利钦准备了茅台酒。果然,叶利钦当晚情绪高涨,足足喝了半斤多,使宴会的气氛十分热烈。

    第二天,江泽民同志要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小型宴会招待叶利钦。招待会前,江泽民同志非常谦虚地向我问起叶利钦的小名,我告诉他是“鲍利斯”。当江泽民同志见到款款走来的叶利钦时,用俄语亲切地说:“你好,我的兄弟鲍利斯!”叶利钦非常惊喜,他紧紧地握着江泽民同志的手说:“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一个外国领导人这样亲切地称呼我,我很激动,我们的关系多么亲密啊!”

    叶利钦这次访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恰到好处的外交礼仪,给叶利钦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为访问的圆满成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细微动作表达外交含义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热情好客,彬彬有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不过,在复杂的外交关系中,外交礼仪还体现在从容不迫、不卑不亢上。这一点,周恩来总理为我们树立了良好榜样。

    1972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对中国进行“破冰之旅”访问,从此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由于针对这次访华中美双方在表述上有分歧,以及当时中美关系的大背景,所以,在尼克松没来之前,周恩来总理给外交部确定了接待方针:不冷不热,不卑不亢,待之有礼,不强加于人。这其中释放出了政治信号。

    2月21日中午,尼克松的专机抵达北京,周恩来等到机场迎接。飞机舱门打开后,只有尼克松和夫人两个人共同走下舷梯,而随行的基辛格、罗杰斯等人只有在等尼克松夫妇与周总理握手后才下舷梯。这是因为美方想突出尼克松与周总理单独握手的画面。而我方是如何接待的呢?都体现在周总理接下来的一举一动中。

    当尼克松夫妇出现在飞机舱门时,周总理并没有鼓掌,而是等他们走到舷梯一半位置时才开始鼓掌。等尼克松夫妇下完舷梯最后一级,周总理也不是主动迎上去握手,而是站在原地。这时尼克松主动走上前去,身体微向前倾,先伸出手握住周总理的手说:“我非常高兴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这时,周总理的回话也是意味深长:“你的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我们25年没有交往了!”

    接下来的欢迎仪式上,按照惯例要悬挂两国国旗,奏两国国歌和检阅仪仗队等。对此,我方都做了,接待完全符合礼仪。不过,还是与当时我们接待其他国家贵宾的仪式有所区别,最明显的就是没有群众欢迎场面。当时,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对我们的接待工作的评价是:“Correct not warm。”其中,“Correct”是“正确”,用在礼宾上应该是“符合礼仪”,“not warm”则为“不热”的意思。这体现了我们的原则――不冷不热。

    在欢迎宴会上,在周总理的安排下,中国乐队演奏了美国民歌和尼克松家乡的歌曲《美丽的亚美利加》和《牧场上的家》,这让尼克松夫妇感到非常亲切。接下来的祝酒碰杯,周总理的举动则体现了我们的不卑不亢。一般情况,周总理在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碰杯时,总是让自己酒杯的上沿去碰对方杯子的中间部分。但这次在向尼克松敬酒时,周总理却特意将他的酒杯杯沿和尼克松的酒杯杯沿持平后再碰杯。这一细微的举动,既不失礼,也不过分。特殊访问礼宾要适度

    1989年5月,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身份正式访问中国,这是轰动世界的大事,从此中苏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在外交礼宾上如何把握分寸、如何热情适度,就成了极为敏感的政治问题。

    邓小平同志对此考虑非常细致,他将此次会晤概括为8个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他指示外交部,在礼仪安排上不要太热,要适度。这就表现在他与戈尔巴乔夫见面时的动作上。

    邓小平同志叮嘱,他在与戈尔巴乔夫见面时,只握手,不拥抱,并要求礼宾司要提前与苏方打好招呼。

    为了贯彻这一重要指示,我向先期来华打前站的苏联外交部礼宾司长说明了这一点,我给出的理由是:按照中国的礼俗,双方见面打招呼只握手,不拥抱,并请其将此话转告给戈尔巴乔夫本人。

    5月16日,当我陪同戈尔巴乔夫走到人民大会堂会见厅时,还真有些紧张,生怕苏方有些闪失,但好在两国领导人只是热情地握手致意,没有拥抱。

    “只握手,不拥抱”这简单的6个字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含义和长远的战略考虑。它准确地界定了当时中苏关系处于不冷不热的状况,既为这种关系做了准确定位,又为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确定了方向。小平同志的这句话,使我深刻地领悟到,即便是握手这一简单的礼仪形式,也具有高度的政治性。

    新闻链接  礼宾疏忽带来外交尴尬

    外交礼宾,不但表现在外交活动中的待人接物中,还包括外事活动的穿戴上。合体、合时的穿着既体现了本人的精神面貌,又代表了国家的形象。如果衣不合时,也会给外交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

    1990年,我国某位领导人访问印尼。按照惯例,在领导人出访前,外交部会派人前往出访国进行准备工作,包括考察领导人将要访问的地点、了解用餐事宜及穿着要求等。有关同志在和印尼方面商谈活动项目安排时,对方提出,对方领导人的欢迎宴会十分隆重,男士要穿“Black tie”,该同志错以为这是指深色西服扎深色领带,便同意了对方的安排。实际上,这是指晚礼服。

    结果,晚宴时,我国领导人及陪同人员均穿着深色西装出现,而对方却是所有男士都穿着黑色晚礼服出席。可想而知,这多少给宴会带来了一丝尴尬的气氛。

    (作者曾任外交部礼宾司司长、中国驻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