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管理是做什么的:田家英:爱淘书、爱看书,更爱孩子(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8:00:27
中南海岁月

田家英:爱淘书、爱看书,更爱孩子(3)

文图  |  王凡

2011年05月30日09:32  来源:人民网-文史频道

【字号 大 中 小】        微博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推荐至人民微博: 用户名: 密码:  看看微博

“爱书爱字不爱名”,是田家英在一首绝句中的自我描述。不爱书,就不可能有自学成才的田家英,故而读书、淘书,是田家英工作之余的最大乐趣。毛泽东的部分书房,在田家英的院子里,是和田家英爱读书、淘书,并帮毛泽东置办图书有关的。

 


  为两个女儿取名“自”“立”

  尽管能和子女们团聚的机会比一般人家要少得多,田家英对孩子们健康成长所投入的思虑,却不比一般的家长少。曾立、曾自学龄前,父母一直是呼着她们的小名:“小英”、“二英”。大女儿要上小学了,田家英把两个女儿招呼到一起,说该给你们起学名了。他找出一本字典,一边翻阅,一边和妻子商量。但挑了好几个字,都觉得不甚理想。

  于是,田家英放下了字典,在思考片刻后,对女儿们说:“你们爸爸14岁就离开了家庭,独立在外,靠卖文生存和念书。我希望你们将来也不要依赖别人,而靠自己的努力开辟人生的道路。我想你们的学名,就一个叫‘自’,一个叫‘立’吧,合起来就是‘自立’。”妻子董边听了,马上表态赞同。

  因为曾立上学早,她就先挑选了个读起来顺口的“立”字。二英嫌“自”字念起来拗口,就缠着父亲给她改一个字。但田家英态度坚决地说:“还是这个名字好,这里含着爸爸对你们的希望。”名字就这样定下来了,但父亲的良苦用心,姐妹俩则是在久经阅历之后,才逐渐体味到的。

  女儿们从小生长在机关宿舍,幼儿园、小学、都是在干部子弟成堆的寄宿体制内,对社会几乎没有接触和了解。田家英很担心,一直在封闭的优越环境中,脱离社会现实,脱离广大劳动群众,人生的道路就可能走偏。

  一旦有暇和女儿们坐在一起,田家英就会向她们灌输一些诸如脱离实际就学不到真才实学,干不成什么事业,必须到社会的最基层经风雨见世面,刻苦锻炼才会有出息的道理。但望着女儿们似懂非懂的眼神,他又陷入深深的思索。

  当时有不少老干部们也有类似的忧虑,但除了对晚辈言传身教的引导外,还设计不出一种可操作的方式。也许是受到毛泽东把自己刚从苏联大学毕业的儿子,送到农村,读社会大学的启发,田家英也想出了一个给女儿安排特殊学制的方法。他决定在女儿上高中前,先送她们到农村锻炼一年。

  田家英有位在解放战争以后逐渐熟悉的朋友,新中国成立后更几乎天天见面,相交十分默契,他就是一度直接负责毛泽东保卫工作的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王敬先。曾立搬进中南海时,就和王家住同一座楼,并很快和他家大女儿王志援成为莫逆之交。

  20世纪60年代初,王敬先因非正常缘故被调出中南海,到苏州任地委副书记。因为两家的关系好,田家英把自己的想法跟王敬先谈了。王敬先虽出身工人家庭,长期从事保卫工作,但对党内秀才田家英一直心存钦佩。他认为田家英的想法很好,还陪田家英一起到江苏省太仓专区的乡村,选了一个村子作锻炼点,并提出让自己和曾立同年级的女儿一块儿到那里去锻炼。

  选好地点后,田家英回京,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到农村去看看,体会一下老百姓的生活,看看稻谷是怎样长出来的。虽然这会耽误一年高中课程,但从劳动人民身上,你会学到许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一课非上不可,这将对你们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然而,形势发生了变化,曾立初三的毕业考试尚未进行,“文革”波澜骤起,田家英的这一独创的设计未能实施,他便被“文革”的风暴所淹没。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