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国民读本 txt:请问茅于轼:继续让富人先富下去,穷人越穷下去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19:10
陈永苗
茅于轼的“保护富人”有三个理解的维度:
第一个是茅于轼近来突破的,对富人的正当权利,例如财产权的维权。应该说,维权是改革开放的逻辑结果,当私人财产权出现之后,必然要保卫自己,免受强制和侵犯。茅于轼记忆中的50年代国有化运动,与文革中知识分子的政治迫害(迫害并不是来自底层,而是知识分子内部,很奇怪为什么反思文革的时候,总是把人民当作知识分子的替罪羊)交织成一片,这些都是用大多数人的名义,用人民的名义。与文革反思一样,人民还是这种利用中替罪羊,政府使用了人民的名义,在当下侵犯少数正当来源的富人财产权,和少数不正当来源的小鱼小虾(绝大部分不正当来源都是权贵,政府的自家人,或者就是政府官员自己,不会侵犯的)。而人民并没有从中受益。茅于轼主观上为捍卫正当阳光富人财产权的,客观上更大地捍卫了违法腐败富人权贵。茅于轼把这一小撮不顶用的人,当作了富人主流。为了一小撮人,把人民当作了替罪羊。政府是侵犯财产权的首恶,茅于轼要维富人财产权,矛头应该指向政府,并且和人民联起手来。人民并不痛恨少数正当来源的富人,相反羡慕崇拜,可以放心地联手。不联手也不要“诬蔑”。
第二个是避免民粹主义和未来革命。茅于轼当心,搞市场经济和“先富”起来,是在养猪猪大了要杀掉。确实有这种可能性,民生倾向如果没有沿着法治宪政的轨道走,就可能走民粹主义的路数,再次国有化征收。还有就是洗一步的用暴力革命流血再分配,穷人造反。
这两步确实要避免,可是这并不是对穷人谆谆教诲可以行得通的。穷人其实比富人害怕革命,没有实在没有活路的时候,其实都是受气包。可是即使每一个人穷人、知识分子都赞同茅于轼,并且抱茅于轼的话当成红宝书好不好,可是美好的意图不能当饭吃。
违法腐败富人权贵一步一步紧逼,不给活路,这时候茅于轼如果要为穷人做事,那就是挡在“推土机”前面,对富人训诫说理,对富人说话,把温暖的背影给穷人好不好。也就是对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一步一步紧逼的情形之下,茅于轼就好心办了坏事,明显拉偏架。坏人十八般武器全来,茅于轼还谴责穷人说,君子动口不动手,抱住穷人身子。
要避免民粹主义和未来革命,并不依赖于民众觉悟有没有茅于轼高,而在必须把权贵当作恶人,把富人当作坏人,而不是功臣,因为富人的主流是坏的罪恶的。可以把阳光富人放到一边,或者当作盟友,我相信阳光富人也是痛恨黑恶富人的。这样才能够让知识分子避免,为了照顾少数阳光富人,而藏舞纳垢连黑恶富人也一概保护了,才能够让知识分子从庙堂之高走下来,下降到公民社会中间,和人民组成联盟,避免人民自发变为暴力流血革命。才能够形成可以与权贵相对抗的政治力量,以政治对抗政治,以力量对抗力量,形成均衡,才有可能让富人妥协,才有可能让穷人不用造反。
我就很奇怪,经济学中不是假设人性本恶。茅于轼如此怀疑穷人的人性,为什么就不怀疑富人的人性。只能说明茅于轼对穷人有其自己没有自觉的偏见。茅于轼就这么相信,富人不用说理,就天然而然是好人,不是掠夺的狼,而是哺乳的羊。颇为奇怪的是,茅于轼好像不对富人不大要求什么,宁可自己作,自己为穷人办事,也不要求富人承担精英的责任,都是很卖力把富人“立”为精英。我这里必须说的是,即使茅于轼对富人严加训词,富人还是倾向于做坏事,迫害穷人。对富人讲道德,是没有用的。何况不讲。
第三个是民众心中的“隐痛”:继续让富人先富下去。
邓小平提出经济发展的目标在于全民共同富裕,如今这个目标不再高悬于天空之中,而是摇摇欲坠。为了发展国家经济,适当的不公平是可以容忍的。只有在可以容忍的范围内,剥削才是被同意的。超出道德底线的不公平是不可容忍的,是罪恶的。只是致力于发展国家经济,而对如何让国家经济的发展成果最终落实于每一个个人缺乏可靠的,明确的方案,这足以使目标坠落。模糊的方案不能避免经济发展只受益于特权阶层的情形。乌托邦梦想幻灭的人们可以认为,从内部产生的蛀虫已经侵蚀了绝大部分奋斗的成果。如果社会存在大规模超出道德底线的不公平现象,可以说,几十年来的奋斗,不过是黄梁一梦,转头已空。
在人们的心中,邓小平提出的“富裕论”中,必须有一个前提,让民众相信这才是符合普遍利益的。这个前提就是共同富裕。邓小平这样将“共同富裕”的目标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手段进行分离,由特殊趋于普遍。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之间有一种连带关系。一些人或者一些地方,有幸被选中成为“先行官”,但是他成为先行官的同时,也必须承担起一项连带责任。这就是履行帮助未富者一起富裕的义务。这种义务是天生的,没有人回避的余地,是无对价的,也就是没有回报的。至于如何履行,当“先行官”富裕到何种地步的时候应该开始回报,这是默示条款,没有明说,但是谁都心底清楚。共同富裕这一目标不能束之高阁,必须不时地责问,不断计算他们与目标的距离,看看有没有逃逸出去。
按照“共同富裕论”、“先富带后富”的逻辑,在时机成熟时,就应该开始“传帮带”的动作了。现在穷人担心,或者已经看到不能让先富起来的人像是挤公交车,已经上车的人都希望快点关上车门,或者是要扔下未富的人不管了。
从北宋王安石以来,凡是提出“牺牲眼前利益,争取将来更大利益”这类口号的变法,都失败了。这类口号,只能是有共同利益的小范围,比如家庭内部提出,才有意义。放大到全社会,则毫无价值。因为牺牲的人(大众),和分配的人(公权),没有共同利益。既然许下的是将来利益,那当前的利益受损,就理所当然了。这样,公权必定利用这个借口掠夺大众,将口号改造成有利于自己的形式:“牺牲(你的)眼前利益,争取(我的)将来利益”。让富人先富下去,就是让穷人更穷下去。
这类变法要成功,只有两种可能:1,牺牲利益者就是分配利益者,也就是分配的人做出牺牲。这种从自然天性来说,概率等于零蛋甚至负数;2,将分配利益者,和牺牲利益者,通过制度互相牵制。这就只有分权,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切蛋糕和选蛋糕”。
第一种可能,依赖于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做成的,是大公无私的。我想茅于轼也不会这么认为。经济学已经明白了政党官员有自己的利益,而且也教诲说人性是自私的。第二种可能,我在《给改革一个死刑判决》中说明了,政治体制改革即使展开,也会出现一个非驴非马的,就像市场经济出现非驴非马的一样。
茅于轼认为,改革必须坚持,改革失误所造成的社会问题,只能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去解决,而不是走回头路,尤其是否定改革的方式去解决。
已经被改革这条思路,或者这条思路在当下扭曲形成的“政策”搞得这么糟,难道这条思路还有力回天么?深化改革能担保什么,nothing。1995年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已经流传这种说法,不改革是等死,改革是找死。如今要求进一步深化,那是狗进厕所,不仅找死,而且找被大便淹死。走这条思路,就意味着扭曲。这是一种必然性。因为已经形成惯性、磁场和黑洞,改革就意味着扭曲,深化改革意味着进一步扭曲。首先请茅于轼显示出来深化改革有挣脱惯性和磁场的勇气和力量,再来谈深化改革的希望。
改革理想与现实之间,只有在例如改革初期那样合适的时间内,改革理想可以牵引改造现实。当过了临界点的大部分时间,理想与现实冲突越大。改革理想与黑暗现实之间,改革理想仅仅是黑暗现实的贞节坊和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