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芦荟所有产品: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50:13
在我们的一生当中行万里路固然非常的重要,因为那样可以令我们见多识广。但是为什么“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呢?要解释这句话关键是在“阅人”上。阅者读也,能够读懂每一个人当然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每一个人都有与别不同的特点,也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教育、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价值观等,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有好人也有歹人,所以与人交往本身就是一个大学问。而最大的学问在于如何掌握“阅人”的技巧。
       如果善于与不同的人的交往,并能在交往中学习并领悟到别人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的话,我们就能举一反三,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就会少受不必要的挫折。阅人是要靠经验和功力的,如果不懂得阅人之道也会造成错误的判断,又或者错失很多好机会。
       关于阅人,中国有句成语叫“见微知著”。意思是指,要想认识一个人是怎样的人,只需观察他或她在做一些不起眼的微小事情就可以了。因为,一个人如果连不起眼的微小的事情都做不好,就不必指望他能做得好大事情。另外,通过“观微知著”也可以认识到一个人的性格和价值观,如此,你就可以知道日后怎样与之相处。
       十多年前的一天下午,我遇到一个读书时与我比较要好的中学同学,由于有好几年没有见面了,我热情邀请他到我家吃晚饭,他也欣然答应。走到离我家不远的一家小卖店,他停下来买了一瓶白兰地,说是跟我老爸好好喝一喝,他知道我老爸喜欢喝酒。由于我们都不怎么会喝酒,结果,一瓶白兰地喝剩了半瓶。晚上八点多,当我的同学告辞回家时,他一手拿起桌上那支喝剩了的半瓶酒说:“我老爸也很喜欢喝酒,我拿回去孝敬孝敬他老人家”。
       同学走后,我父亲就跟我说:“你这个同学是一个比较自私和势利的人,以后千万不要和他有钱财上的来往,因为最后受伤害和损失的人一定是你”。我问父亲为什么,他说:“朋友之间到对方的家里吃个便饭,叙个旧,其实,买不买礼物和酒水是无所谓的,但是,像你这个同学虽然酒是他买的,但在别人家里做客完了之后,还把喝剩的半瓶酒拿走就很有问题。如果他是一个未成年的学生,还可以原谅他没有家教,可是他现在是一个有孩子的父亲了,这样的举动就说明这个人是极端自私和靠不住的”。
       此后,“见微知著”这句成语就成了我如何阅人的很好指引。像上面那个例子那样,从一个人的身上就可以体现到人生百态中的其中一面。也就是说能够读懂一个人就能了解这类人的人性特点,以后凡是遇到这一类人就能找到与之打交道地方法。
       在热恋中的情侣,如果男的对女的百依百顺时,想知道他今后是否可靠很简单,只要设法了解他对她的父母或长辈也是否百依百顺就行了,如果也一样那么说明他对她的百依百顺是真心的,如果不是就说明他是伪装的,因为既然父母长辈都可以轻视或怠慢,作为恋爱中的朋友还算是外人,却热情有加不是很不合逻辑吗?
       当然,读懂一个人除了掌握其特性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对方身上学习到很多失败与成功的经验。我在去年应邀参与一个企业家访谈的电视制作项目,我既充当主持人,又要负责写解说词。在两个月里,一共采访了16个企业家,每一个人都来自不同的行业,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经历,每一个人都性格各异,年纪最大的五十多岁,最小的三十出头。他们唯一共同点是,面对世界性的金融风暴来袭,他们都基本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有一些企业的日子比金融风暴前还要好。
       和这些成功的企业家做访谈,我当然受益匪浅了。除了有机会和他们成为朋友之外,也亲身聆听了他们的奋斗经历,那些经历就是一本很感人的书,就是一部启人奋发的电视剧或电影。我很幸运,因为,未来的日子我还要访问过百个这样的成功企业家。从这些成功企业家的身上我能近距离地学到了很多他们成功的真谛和诀窍,他们有机会会成为我笔下的成功企业家典范,也为我今后的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他们从创业之初一路走来,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挫折,克服过无数的艰难险阻,才获得今天的成功。成功非偶然,总结他们所走过的路,并将他们的故事写出来,对有心创业的人来说确实是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他们已经走过无数的万里路,我们只需借鉴他们的经验就已经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了。因此,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关键是如何才能阅人无数。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可以分为四种人格特质。虽然我们或多或少都具备了四种人格特质,但一定会有某种特质特别明显。如果你能找出周围人的人格特质,就能明白因应之道,就能掌握阅人之道。
       我们将这四种人格特质分别归类为:指挥倾向者,关系倾向者,思考倾向者和听命行事者。
       指挥倾向的人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管理别人,而且愿意承担责任。他们公事公办、讲究效率、注重实际,往往提前完成工作。大多数经理人都具备这项特质:快速达成目标,且比其他三种类型的人更迅速得到奖励。他们关心结果,自己设定并努力完成目标;注重事物本质甚于事物的运作情况,认为成功比人际关系来得重要;在竞争中求生存,而且以成败定夺自己的价值。
       和重事不重人的指挥倾向者不同,关系倾向者重人不重事。他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专家,看起来比较随和友善,不会象指挥倾向的人那样咄咄逼人。关系倾向者比较优柔寡断;对拉关系感兴趣,较不注重结果;容易因为别人的关注而努力工作。而且相信良好的人际关系比成功的事业更踏实,在意他们的行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常常自问自己的人缘好不好?
       思考倾向者总是希望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是他们最大的优点,却也是最大的缺点。他们狂热地搜集资讯,以致往往误了时效。思考倾向者的穿着比关系倾向者正式,但是没有指挥倾向者那么公事化。他们虽然条理分明,不过常常过于注重细节,从而变得有点吹毛求疵。在图书馆或实验室一待几小时,是他们最感快乐的事。他们投入太多,就愈心虚、害怕;因为懂得愈多,才发现自己不懂的原来还很多。
       听命行事者通常不是领导者,但是领导者少了他们,也做不了什么事。听命行事者忠心、可靠、一成不变到无聊的地步。他们对一再重复的工作乐此不疲,同样的事情,做得愈多次,他们会愈喜欢,而且觉得踏实。
       热爱邮票、橡皮筋、钉书机和狭小办公空间的听命行事者,可以成为绝对尽职的员工。他们循规蹈矩、顺从规范、遵循政策、重视流程、在设定的架构内工作、喜欢弄清楚自己职责的极限、从重复中学习、喜欢文书作业、宁愿被监视,也不愿意指挥别人,而且心里常存饭碗随时不保的恐惧。
       能够先搞清楚你身边的这些人的性格特质,你就基本掌握了阅人的技巧,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才可以阅人无数,这要靠时间的积累和能够多些主动出击才能做到。我今天的成绩绝对得益于过往二十多年与无数的林林种种的人交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偷到师之故。相信有一天你也可以的。
 能够称得上名师者,一定是阅历丰富之人,一定是在很多方面都颇有建树之人,一定是在社会上享有盛誉之人。如果在你的人生的旅途中能够得到真正的名师指点,你真的太造化了,如果能经常得到名师的点化,你想不成功都难。
       我父亲现在是一个研究古诗词的国学大家,在他三十出头人生最落魄的时候,他在他乡遇到一个故知。这人是一个对古诗词也颇为爱好的律师,和我父亲一样都因为出身不好,被下放到广东五华县务农,在一个集市上因为乡音让他们彼此认识了。之后他们成为了朋友,邓小平出山后不久,我们家和那个伯伯家落实了政策都先后回到城里。那个伯伯认识很多文化界的名流,他一一把这些国学名家介绍给了我的父亲,我父亲后来就拜了几个大师级的名师做老师,其中一个叫朱庸斋的国学大师早年曾担任过汪精卫的秘书,他的弟子也多有成就,现在的弟子中就有中山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及博导陈永正,我父亲是朱庸斋的关门弟子,后来得到朱大师的悉心指导,他的诗词创作水平也才大有长进。
       除了拜朱庸斋为师之外,我父亲还拜了曾获得矛盾奖的长篇小说《白门柳》的作者刘斯奋的父亲,一代诗词评论家刘逸生为师。刘逸生的传世之作《唐诗小札》在中国也颇有地位。除了拜了朱刘两位大师之外,我父亲还先后拜了好几位国学大师为师。虽然,我父亲一直在一家街道小厂做模具师傅,后来那家小厂还倒闭了,父亲赋闲在家好几年。在七八年前,父亲被他的朋友推荐到岭南诗社出任《岭南诗歌报》的编辑,一直至今。他对古诗词的研究和广博的古文学知识,使得他的名气日增,成为岭南的一个古文学研究的泰斗。
       从一个落魄的小市民,一个倒闭的街道小厂的小小模具师,到现在一个古文学研究泰斗,如果没有名师的赏识和悉心点拨,没有名师们的提携,要达到今天这个地位简直比登天还难。世上胸怀大志、满腹经纶而郁郁不得志者十有八九啊。
       而他的一个早年的诗友,原本在一间小学做老师,后来也得益于被父亲的老师推荐到广东出版社做编辑,后来父亲的诗友还做到广东出版社的副总编辑。
       从以上例子可知,名师往往可以通过朋友而认识。
       汉朝的开国功臣、刘邦的谋臣张良因韩国被秦始皇所灭,于是便找来一个大力士在博浪沙以一百二十斤重的铁椎行刺秦始皇,由于事败而逃亡,藏匿在下邳。
       有一次,他在桥上悠闲自得地漫步,一个老人穿着破烂的衣服,来到张良的身边,忽然,那老人身子一倒,鞋子掉到桥下去了。老人使眼色对张良说:“孩子,到桥下去把我的鞋子拾上来。”张良惊愕于老人的无礼,很想动手打他。为了尊敬他是老人家,只得勉强忍受。既然到桥下拾了鞋子,也就给他穿上。老人把脚伸出来,让良替他穿好,笑着离去了。
       张良十分惊讶,目送着他离去,老人走了大约一里,折回来说:“你这小孩子孺子可教矣,五日后,天一亮来这儿见我!”张良觉得奇怪,不知道他是什么人,便跪在地上答道:“遵命。”五日后,天一亮,张良就去到约定的地点,老人却已先到了,见到张良就怒骂他:“和老人约会而迟到,是什么意思?”说完就又离去了,临行时说:“五日后早些来!”
       到第五日鸡鸣时分,张良就去到,老人又已先到,又怒骂他:“又迟到,是什么意思?”说完,又离去,临行又说道:“五日后再早些来!”
       到第四日尚未夜半,张良已去到等候,快要天明时,老人才慢慢的来了。他很高兴地说:“你应该早到才对!”并拿出一本书给张良,对他说:“熟读这本书,将来就可以做王的老师了!十年后你会得志的,到第十三年时,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那块黄石便是我了!”说罢便离去了,没有别的训诲。天明,张良看看那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
       后来,张良辅助汉王刘邦平定天下。在刚巧和老人别后的第十三年时,张良跟随汉高祖经过济北,果然看见谷城山下有块黄石,张良感激老人的训诲,就取了这块黄石,非常珍视它,还建了一座祠奉祀它。
       从以上那个例子可知,名师往往也不是器宇轩昂,衣冠楚楚的,有时甚至是不可理喻的,还有就是千万不要以貌取人。
       蒋介石能够叱咤中国二十多年,成为国民政府的统帅,退守台湾还能够在统治二十多年,如果当初出道时没有孙中山的提携,让他当上黄埔军校的校长,中国的历史恐怕都要改写。
       从以上的例子来看,要想得到名师的垂青首先要显示出优秀潜质来。
       最近小沈阳在央视春晚一炮而红,据说也少不了赵本山的提携和指点。巩俐、章子怡能有今天也离不开当年大导演张艺谋的慧眼和指点。曾经名扬海外的羽坛猛将李永波、韩建也得到从印尼归来的汤仙虎的真传。如此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点万点不如名师一点”,因为大师往往可以点石成金。又曰:“名师出高徒”。因此,谁能成为名师的高徒就是谁的福分。
       从以上例子来看,要成名拜总所周知的名师是一条捷径。但是拜这些已经名成利就的名师代价可能也要很大,有时还可能需要作出一些常人无法想象的牺牲。
       那么如何寻找到名师?又如何能让名师看得上呢?我自己的心得是,名师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就在我们的身边。那些比我们年长,经历要比我们丰富的人都是我们要寻找的名师。名师其实也很孤独的,他也需要被人赏识,被人尊重。因此,只要我们能够积极主动,抓住一切机会,虚心求教,名师往往也不会拒你千里之外的。
       我经常到高校演讲,每次演讲后都会应学生的要求把我的联系方法告诉大家,但是每一次演讲之后,也总有为数不多的学生和我成为朋友,我绝对不是一个拒人千里之外的人,虽然我离名师之列还有很远,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我的人生阅历一定比他们要丰富,给我指点他们绝对只会有好处而不会有什么坏处。可惜,很多人有机会而不懂得把握。
       从以上本博主的感慨来看,当有些人已经显示出名师风范或大师的潜质时,你能够早一些跟随,那么名师名成之日也是你功成之时。
       当然了拜师千万要带眼识人,有些名师是冒充的,有些是徒有虚名的,有些则道德败坏的,拜错师轻则误了自己的前程,重则助纣为虐做了哪些欺世盗名的所谓大师的帮凶。

 

圣人改变自己 凡人改变他人
    人如果能够发现自己的毛病,这个人就会慢慢变成为圣人了。 
   

 作为圣人,就是不断地发现自己的毛病,然后改掉自己的毛病。最后,当他能够把自己降伏住了,他就是成为了圣人。而凡人总是不断地发现别人的毛病,每天总是看到别人有很多毛病,看不到自己的毛病,因此,一天到晚总想改变别人的,其实都是凡人,而不知道说,他自己的毛病才最多。圣人跟凡人的最大区别就是:圣人总在改变自己的毛病,而凡人总在改变别人的毛病。
    生活中,有很多人总是爱改变别人。比如说,成为朋友,或者成为一家人后,就总是发现对方不对,总是要把他给改变了,想尽办法要改变他的毛病,凡人都是这样的。但是,最终,谁也改变不了谁。改变不了别人的时候,自己又烦恼又生气,这就是凡人爱干的事。但如果是圣人,他就总是发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毛病,总是知道自己不对,所以,他只是改变自己,慢慢地,他就做得很好。如果他做得很好,他也就不会发现别人有那么多毛病了。
    在修行人的眼睛看来,所有的人都没有毛病,只有自己有毛病。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有修持的人。
    然后,“顿息其心,罪来赴身。”人没有悔过自新的话,平常所犯的过错,就不会得到改正,人也就没有机会改造自己,这样,很多恶果就会找上门来了。“如水归海”,那些小错误就像小溪流归集到大海一样,最后“渐成深广”,越存越多。“若人有过。自解知非。”那我们如果自己明白自己的过错,就能“改恶行善。罪自消灭。”我们如果明白自己的毛病了,就能知道怎么来调整,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