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箍棒怎么转视频:时评:港校“鲶鱼效应”给谁上了一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43:43

时评:港校“鲶鱼效应”给谁上了一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9日 13:24   东方网

  香港高校内地招生录取正式结束,香港大学今年共录取内地学生291人,包括17名高考(微博)状元。(7月8日《新京报》)

  应该说,今年港大在内地招生的完美收官,确实让内地高校羡慕不已。由此,我想到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在北京大学为2011届本科毕业生举行毕业典礼上,北大数学学院教授王诗宬作为教师代表发言时调侃了“多名高考状元被港校录取”的新闻,他说:“考试分数多少是能力问题,选不选择上北大是素质问题。”王诗宬的调侃引来全场毕业生的笑声。

  虽然这样的调侃,似乎也代表了北大的一种声音,颇能引起北大人的共鸣,但是公众却无法淡定,很难和北大教授有相同的认同感。

  应该承认,一个香港大学(微博),在今年的招生中就揽括了17名内地高考状元,确实让人刮目相看,显示了不凡的实力。而一个更加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从2005年开始,越远越多的内地状元把“绣球”抛向了香港的大学。现在,港校已经和北大、清华形成“三足鼎立”的新格局。对于这样一种新格局,我觉得是中国教育界的一股新鲜空气,不妨多一点理性的考量和分析。

  客观地说,短短几年,香港大学对内地学生就形成了很大的吸引力,还是有很多客观的因素。比如,为了争取更多内地的优质生源,香港高校为内地赴港学生提供了很多优厚的待遇。50万港元左右的奖学金如同“见面礼”,一下就拉近了内地学生和香港大学之间的距离;香港高校在学科设置、授课方式、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比较国际化,而且海外交流的机会也多,能培养在香港求学学生的“国际视野”;更具诱惑力的是,内地学生毕业之后不管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都有很大的选择空间。

  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些年内地高校出现的一些招生乱象,成为社会诟病,确实值得我们反思。比如,最近复旦和上海交大的“招生争夺”,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高校在低层次的竞争中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正如有专家学者大声疾呼“高校与其互掐,不如上好各自的课”。可见,高校只有在在教育和教学上的竞争才更具深意,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还有,内地高校在管理体制,和人性化教育方面也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虽然,香港一些大学在内地的招生,让内地高校感到了很大的压力,我认为,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香港高校的“鲇鱼效应”,可以促进内地高校反思其教育制度的种种弊端,不断谋求改进和创新之道。这,才是中国大学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