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泰妍和边伯贤h文:读书到底为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37:58

读书到底为什么?

1.读书与谋职

但凡活人必得生存,这是常识,也是真理。人要生存,必须具备生存的最起码的衣食住行的条件,俗称“解决饭碗问题”,也就是解决物质需求的问题,这是个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到学校读书,学习“解决饭碗问题”的本领,以便将来能找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是读书的最原始的基本动力之一。在极左时期,把这种动力一概斥之为“个人主义小马达”而用大批判的形式予以否定;今天,我们再把它否定过来,认为这种动力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2.读书与美满的婚姻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千古不变。把书读好了,人的品位和综合素质提高了,容易找到高品位、志同道合的伴侣,这也就形成了读书的另外一个动力。它为了解决情感需求。为了集中精力在最宝贵的年轻时代把书读好,我们不鼓励大家早恋、早婚,但是,我们也没有理由责备同学们对美满的婚姻的向往,也没有权力扼杀同学们把追求美满的婚姻当作读书的动力。在极左时期,把这种动力一概斥之为“小资产阶级情调”而加以否定;今天,我们再把它否定过来,认为这是人之常伦,也是人类群体得以延续的必要条件。

3.读书与生存质量

吃饭是为了生存,生存可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最低限度地解决了衣食住行的物质需求问题,人们都不会满足,因而又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生存质量的需求:最好挣的是大钱,娶(嫁)的是美女(白马王子),谁都希望经济上富裕,婚姻上能找一个德、才、情、貌俱全的配偶,这原本也是人之常情,至少无可厚非。其实,这也是读书的一种动力,甚至比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更大的动力。在极左时期,把这种动力一概斥之为“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而加以否定;今天,我们再把它否定过来,认为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激励个人发展的重要条件。

4.读书与成就感

追求成就感也许是所有的人的天性,知识阶层的人对其尤其看重。自己独立地证明了某个定理,尽管后来在课本中读到,这个定理早已为前人所证明,一般来说在这种“他比你先到”境遇下,气馁、悲观的人比陶醉于成就感的人要少得多——你看,在老师还没有讲到的时候,我就能独立的证明多少代前人追求的结果,那么,一旦我有幸遇到前人没有解决的难题,我不是也有可能和能力独立解决吗!

这种满足精神需求的成就感与物质需求的满足感相比,对读书而言是更大的动力。在极左时期,把这种动力一概斥之为“资产阶级的白专道路”而加以否定;今天,我们再把它否定过来,认为这是激励个人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巨大动力。

5.读书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自我实现”一词,我们最早是从马斯洛的行为科学著作中见到的。(见《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戈布尔著吕明、陈红雯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1987年)马斯洛假设,每个人天生就有许多基本需求,这些需求是有层次的:除了生理需求外,还包括安全需求、归属或爱的需求、自尊的需求,以及最后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种自觉地读书,略似于鲁迅先生提倡的“嗜好的读书”,它可以激励你心甘情愿地“坐冷板凳”而无旁顾。在极左时期,把这种对有益于社会的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一概斥之为“资产阶级的名利思想”和“一本书主义”而加以否定;今天,我们再把它否定过来,认为这是激励个人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更大的动力。

6.读书与奉献社会

假如全社会的每一个人从社会的索取都等于他对社会的奉献,那我们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累量就不可能增长,社会就不能进步。

发奋地为社会作奉献,以使得大多数的贫困者脱贫致富,这才是我们读书的最大的、最高尚的动力!这种以社会进步为追求、以改善大多数人的生存状态为己任的读书动力,就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提高,而不会再以个人的一己私利的得到满足以后而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