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日花中文字幕: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29:52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认识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采用生物技术将秸秆转化为农作物所需要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有机和无机养料,改善作物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光合效率,进而获得高产、优质、早熟和无公害农产品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主要适用于温室西葫芦、黄瓜、茄子、西红柿等茄果类蔬菜和瓜果类的栽培。我省已有宝鸡市农科所等单位引进试验,部分作物使用效果明显。

       据估算,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约在30亿吨左右,除少量用于燃料、饲料和食用菌培养料外,大部分秸秆没能合理利用,而是乱堆乱放,影响村容村貌的整洁,妨碍了交通,火灾时有发生,污染环境。特别是在夏秋收获时节,部分农户将秸秆堆放在公路旁树下,造成大面积树木被烧毁。

如何将秸秆合理利用变废为宝呢?是摆在国人和世人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山东秸秆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世明研究员进行了为期20年的艰苦研究,他从数以万计的微生物菌种中筛选出降解秸秆效果最好并能抗农作物病虫害的菌种,成功地设置了反应堆及配套自控监测系统。目前,该项技术在山东部分县市已推广开来,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我县五化镇榆树底村王海军,在上茬越冬茬黄瓜应用了此技术, 0.6亩棚收入1.85万元,明显高于相邻棚室收入。2007年在越冬茬黄瓜生产上必斯营子乡和五化镇部分棚户推广应用了该技术。2008年1月26日县农牧业局对这项技术进行了参观调研,证实应用此项技术的作物,植株长势健壮、瓜果多、瓜型正、色泽好、产量明显高于常规栽培。      一、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形式    (一)地上反应堆(也称外置反应堆)地上反应堆分棚内反应堆和棚外反应堆,棚外反应堆适于春夏秋露地和秋延晚冷棚,棚内反应堆适于温室。    (二)地下反应堆(也称内置反应堆)地下反应堆适于越冬茬温室栽培,鉴于我县设施蔬菜以越冬茬为主,而在此茬蔬菜栽培中由于地温低,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根部病害逐年呈上升趋势,因此,地下反应堆值得在我县大力推广。      二、地下反应堆的制作技术   (一)设置反应堆的优势植物枝繁叶茂,叶面积比常规条件下增加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二。因此,株行距应适当加大,经实践,以黄瓜为例,大行距1-1.2米,小行距0.6-0.8米,株距30-35厘米。   (二)材料的准备秸秆:按栽培667平方米计算,需准备3000-4000公斤(包括硬质秸秆如:玉米秸、葵花杆、高粱秸;软质秸秆如:麦秸、黍秸、树叶及杂草等)菌种:3-4公斤。为使菌种撒放均匀,应进行拌种。拌种比例为:1(菌种):15(麦麸):12(水),标准以用手攥指缝能见水渗出但不滴下为宜。   (三)制作技术根据棚室行距的分布,将小行距开挖成宽60-80厘米,深30-40厘米的沟。在沟内先铺三分之一硬质秸秆,撒三分之一菌种,踩实后再铺第二层软质秸秆,再撒三分之一菌种,再铺剩余三分之一软质秸秆,撒三分之一菌种。最上层秸秆两端要露出5厘米,然后覆土,结合覆土施入底肥,覆土厚度为25厘米,浇一次透水,找平后,再浇一次小水,最后栽苗覆膜,覆膜后要在每株周围扎五个小孔,孔距20-25厘米,孔径2-3厘米,孔深50-60厘米。      三、秸秆生物反应堆增产的原理农作物产量95%来源于光合产物,CO2是其中主要原料,CO2不足,作物就难以获得高产。特别是棚室蔬菜处在一个较密闭的环境之中,CO2严重匮乏,制约了蔬菜产量的提高。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应用有四大主要作用:      一是增加了棚室CO2的浓度,提高了光合效率,从而可大幅度提高蔬菜产量。      二是提供了热源,作物秸秆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热量,可使地温提高4-6℃,棚温提高2-4℃,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特别是根系的生长。      三是产生微生物孢子,可对蔬菜病害起到很好的生物防治效果。      四是可以改良培肥土壤。      四、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实际效果作物生长健壮,采收期延长,并可提早上市15-20天,产量可提高50-150%;果实外观美,色泽好,口感佳,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为我国农产品走出国门,进入世界市场奠定了基础。农药、化肥使用量各减少60%和50%,农药残留量明显降低,实现有机栽培将逐步成为现实。

该技术的应用为大力开发利用秸秆、改善环境、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必将成为我国农业的一场新的革命。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

      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主要以越冬茬为主,此茬的前期生产正处于隆冬时节,棚内地温低,根系生长发育不良,吸收水肥能力差,黄金价期产量不高,影响了效益。上一期介绍了内置反应堆技术,应用内置反应堆技术对提高地温、棚温,培肥地力具有明显作用,采用内置式反应堆技术,要在定植前半月挖沟埋秸秆,但由于农事忙,特别是一些新建棚因为建棚晚应用此项技术存在困难,这时可以采用外置反应堆形式。又因为内置式和外置式各有优势,所以有条件的农户最好采用内外置结合,效果更佳。

外置式秸秆反应堆分棚内反应堆和棚外反应堆两种,日光温室多采用棚内反应堆。反应堆的作用是可以大量的、连续不断的向植物提供足够的二氧化碳、抗病生物孢子,反应堆的陈渣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作为植物的优质肥料。

1、标准建造方法:一般在大棚进口的山墙内侧,距山墙60厘米,自北向南挖一个宽1米,深0.8米,长度略短于大棚宽度的沟(储气池),从沟中间位置向棚内开挖一个底部低于沟底10厘米,宽50厘米,向外延伸60厘米的通气道,接着通气道做一个下口直径为50厘米,上口内径为40厘米,高出地面20厘米的圆形交换底座。整个沟体可用单砖砌垒,水泥抹面,打底。无条件者,也可只挖一条沟,用厚农膜覆盖底和四壁。然后在贮气池上每隔50厘米横放一根小水泥杆或木棍作棚材,再纵向从两端拉4道固定铁丝,就可进行铺放秸秆,每放40厘米厚接一层菌种,连续铺放三层,淋水浇湿秸秆,淋水量以下部贮气池中有一半积水为宜,最后用农膜覆盖保湿,农膜覆盖不易过严,下部有20厘米秸秆露出,以便进气促进秸秆分解发酵。一般50米的标准大棚,外置反应堆需用菌种6公斤,分三次使用,每次2公斤;秸秆用量3000公斤,分三次使用,每次用量1000公斤。菌种的预处理同内置反应堆。

2、外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使用与管理:外置式反应堆的使用与管理可以概括为“三补”和“三用”。

三补:即及时向反应堆补气、补水、补料。

(1)补气:秸秆生物反应堆中的功能菌种是一种好氧菌,其生命活动中需要大量的氧气。因此,向反应堆中补充氧气是十分必要的。补充氧气的具体措施是:①储气池两端留气孔;②反应堆上打孔;③反应堆盖膜不可过严,四周要留出5—10厘米高空间,以利于通气。④反应堆建好当天就应开机抽气。即使阴雨天,也应每天通气5小时以上。

(2)补水:水是微生物分解转化秸秆的重要介质。缺水会降低反应堆的效能,反应堆建好后,10天内可用贮气(液)池中的水循环补充1—2次。以后可用井水补充。秋末冬初和早春7—8天向反应堆补一次水;严冬季节10—12天补一次水。补水是应以充分湿透秸秆为宜。结合补水,用直径10厘米尖头木棍自上向下按40厘米见方,在反应堆上打孔通气,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宜。

(3)补料:外置反应堆一般使用50—60天,秸秆消耗在60%以上。此时应及时补充秸秆和菌种。一次补充秸秆1000公斤,菌种2公斤,浇水湿透后,用直径10厘米尖头木棍打孔通气,然后盖膜。

三用:即指要用好反应堆的“气”、“液”、“渣”

(1)用气:充分使用好反应堆中的CO2气体,是增产、增效的关键。所谓用好气是指,要坚持开机抽气,苗期每天5—6小时,开花期7—8小时,结果期每天10小时以上。不论阴天、晴天都要开机。每日开机时间,自上午7时至盖草帘为止。

(2)用液:反应堆浸出液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矿物质元素、抗病生物孢子,既能增加植物的营养,又可起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用法:按1份浸出液兑2—3份的水,喷施叶片和植株,或每月3—4次结合每次浇水冲施,每沟15—25公斤即可。

(3)用渣:秸秆在反应堆中转化成大量CO2的同时,也释放出大量的矿物质元素积留在陈渣中,它是蔬菜所需有机和无机养料的混合体,每次外置反应堆清理出的陈渣,收集起来,可作追肥使用,也可以供下茬作物定植时在穴内使用,效果很好。

3、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与其它配套措施相结合:

(1)施肥:3年以上的棚区禁用化肥、鸡粪、猪粪和人粪尿等非草食动物粪便,研究证实这些粪便是传播线虫和其病害主要途径。底肥可用牛、马、羊、驴、兔等吃草的动物粪便和各类饼肥,数量以常规用量为准,用法集中施在内置反应堆的秸秆上。

(2)行距与密度:应用反应堆后,作物生长较常规枝叶茂盛,如大棚为3.6米开间,四行制被普遍认为可采用,大行1.1~1.2米,小行0.6~0.7米。株距可根据作物而定,暖冬时可适当稀植,冷冬可适当密植,也可采用先密后稀的原则,灵活掌握。主要根据窄行影响下部光照、中下叶片制造有机物,上部叶片不制造还要消耗下部叶片养料。

(3)浇水:适时供应充足的水分是高产的基础。但水量过大,一会使根系缺氧,二会给病害发生创造条件,三会影响菌种活性,四会降低地温,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决定于灌溉方式。冬季浇水的要点是:常规浇水2~3次,反应堆浇水一次。同时要“三看”(看天、看地、看苗情)和“五不能”(一不能早浇,二不能晚浇,三不能勤浇,四不能阴天浇,五不能降温期浇)。进入11月份,一定要在上午9点半以后,下午2点半之前浇水。当天浇不完要停浇,到第二天同样的时间内再进行。并注意浇水后的3天内放风降温。

(4)揭盖草帘是冬天管理主要技术环节。对于冬暖大棚,揭盖草帘要依据光照和作物的生育特性。揭草帘主要强调一个“早”字。只要晴天,天明以后草帘揭得越早对光合作用越有利,揭得越晚影响产量越严重。盖草帘强调一个“巧”字。过早或过晚都对作物不利。主要依据棚内气温每天下午当气温下降至18℃~20℃,就应该及时放帘覆盖,这主要是将一天制造的有机物运往花、果、根、生长点等部位,否则就会出现有机物积聚在叶片中,叶片肥厚,茎细、座瓜少,生长缓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