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大股票:中国畸形贫富差距的经济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05:10
        中国仅仅在经济上发展了30年,居然就出现如此之大的贫富差距,其原因一定是系统性和结构性的。
在现代经济中,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资源只有一个,那就是-货币。因为所有经济活动都必须也只能通过货币来进行。既然货币是最重要的经济资源要素,那么它也就理所当然成为经济管理的最终对象。经济管理的最终目标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尽可能保持货币流动的合理性。衡量货币流动的合理性有两个指标:一是平均度;二是速度。

一、平均度
我首先谈平均度。平均度是我自己杜撰的指标。我认为的平均度,就是在制度层面尽可能保障每个人家庭甚至每个人的货币流量平均化。我认为的货币流通平均度制度设计包括下述方面:
1、社会保障体系
   制度层面最重要的保障就是社会保障体系:生育、养老、医疗、教育等等。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在于解决“生老病死”的无差异人类基本需求。之所以要讲“无差异”是因为“生老病死教”相对于“衣食住行”来讲个体之间的需求差异不大,或者说可以容易地建立标准。而“衣食住行”的标准就很难设立。比如有人吃一碗米饭就饱,有人需要吃好几碗。但是如果你要出生你只能生一次,不可能回炉再造。并且出生过程所需要的基本医疗条件不会有差异。如果你有钱需要特别的服务,完全可以通过市场方式来解决。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当于给所有人发同样的钱,这些钱可以用来解决“生老病死教”的基本需求。日本经济在起飞之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保障体系,这才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基石。等到了1973年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时,日本的社保体系已经高度完善。
   2、反垄断
   垄断的危害人人皆知,其危害的本质是损害了货币流动的平均度。比如你是中国的电信、铁路、石油等等,你赚钱很容易,而且赚得很多。这样其他人赚钱就少了。因此成熟经济体一定是要反垄断的,因为垄断会严重损害经济的健康发展。美国如此,欧洲也是如此。
   3、消除行业差异
   行业和行业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比如农业和工业。农业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靠天吃饭,一场风暴完全可以让农民们颗粒无收。但工业就完全不同了,它是可以控制的。因此农业和工业之间天然存在着巨大的利润差异,同时人要吃不上饭那再NB的工业也要玩完。因此必须在制度上保证工业补贴农业。大家一提到发达国家对农业的补贴,就认为是要向发展中国家倾销。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说严重一点,是“冷战思维”的体现。因为你可以不补贴你的农民,但是你不能要求其他国家也不补贴人家的农民。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嘛。
   大家耳熟却未必能详的“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当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消除各种差异,包括行业间的差异、地区间的差异、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差异。
   4、财产税
   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得有钱,钱从哪里来呢?-“劫富济贫”。在这方面西方国家的税制设计已经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和样板。这里不再多讲。当然只要是制度,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这是另外一回事了。西方的财产税的最终目的同样是追求货币流通的平均度。
   5、合理的利率
   尽管我将利率放在最后来讲,但是利率其实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利率的本质是货币的价格,是贷款者和存款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工具。利率过低,对存款者不利;利率过高,对贷款者不利。所谓过犹不及。由于贷款者往往是企业,存款者往往是劳动者,因此合理的利率才能保障企业和劳动者之间双赢。
   问题在于如何才能知道利率是合理的?指标有两个:GDP增长速度和CPI。虽然这两个指标都可以作为利率的参考指标,但是它们其实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GDP增长速度快了,CPI自然就要上涨,因为市场的各种需求都在增加;反之亦然。既然是种种需求的集合决定了这两个指标,那么利率就应当通过市场来实现。因此大多数国家在1980年前后都实行了利率市场化,即由市场上的供求双方去决定。当然,利率市场化必然要求银行业的开放,银行业垄断同样是垄断,危害更大。日本、台湾、东南亚和南美国家都是长期实行金融业垄断和利率管制。日本尽管在1997年(记不清了,也可能是1998年)表面上实行了利率市场化,但是政府仍然参与得很深。
   因此,利率市场化是保障货币流通平均度的重要保障。
  
   我这里要特别强调两点:第一,追求平均度不等于平均化,更不是鼓励懒汉“均贫富”;第二,追求平均度的路径是“制度层面”,要通过制度设计来实现。尽管有了良好的制度设计最终财富仍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程度的集中,但是绝对不允许出现制度性的“劫贫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