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斯瑞股评:图文:中国游客在英国“消费”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6:45:22
“我不想改变英国的任何东西,除了天气。”——王尔德真是写名言的好手。
    7月6日,本报记者受邀赴英参加文化交流活动,短短几天的伦敦之旅,就在“今儿有雨,明儿有雨,后儿还有雨”中感受到了王尔德当年望天长叹的无奈和精辟。
    因此也有人说,英国男人多秃头是因为下雨不爱打伞,英国本土居民普遍较冷漠是被阴雨绵绵折磨的,英国人爱喝下午茶其实是想到屋檐下躲雨……真是这样吗?
    今起,本报特辟专栏推出“旅英手记”,让记者用手中的笔,带您去感受那里的人文风貌。

    “一定要看紧自己的财物,双肩包必须背在前面。”记者一群人刚落地,导游小高就让大家意识到了伦敦经济形势的严峻。因为失业率持续上升,近几年伦敦的治安越来越堪忧,街头流浪汉明显增多,团伙盗窃案此起彼伏,尤其是几大旅游景点,最多时一天能发生4、5起丢包事件。
    与英国经济衰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游客的惊人消费能力。过去2个月,小高一天都没休息过,一直在接待中国旅游团,“伦敦市现在有200个中国导游,全英国有2000个中国导游,但就这,还不够接待内地团的。”
    不过,最让小高感慨的,不是内地客的购物能力,而是旅游观的改变,“以前的中国游客都喜欢参加欧洲10国游,马不停蹄地跑,去了就疯狂买东西。相比而言,来英国就很不划算,路费、住宿费、消费都是欧洲最高的,又不是购物的最佳地。但这几年中国人来英国的越来越多,一来就钻进博物馆、艺术馆、看古建筑,我觉得现在中国游客对文化、艺术方面的鉴赏力越来越高了。”
    旅途中,团员不停询问伦敦的房价、油价、收入水平等生活细节。说到收入,记者好奇为什么欧洲机场里的保洁员都是年轻小伙子和漂亮姑娘,小高一针见血:“挣得多啊,比很多白领薪水都高。我当年在英国打工读书时,就专干这种别人瞧不上的工作,到医院当保洁员、在酒店做客房打扫,一星期可以赚到半个学期的学费。”事实上,早年间很多中国学者、艺术家出国后,由于语言不通,都不得不先在唐人街的餐馆洗盘子,而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被洗洁精泡白的手,居然比拉小提琴结茧的手,更能创造价值。“但现在已经没有这种情况了,中国人越来越国际化。”
    而了解了导游小高的经历,记者更坚信中国人的生存能力全球第一:篮球运动员出身的她,18岁时稀里糊涂地来到了英国,那时她是货真价实的一句英文不懂,可后来,她上了牛津大学,又在伯明翰大学拿了硕士文凭,一边做着导游工作,一边帮着家里处理生意,“英国经济现在太差了,我准备明年就搬到美国了。”适者生存,这4个字太适合在海外的中国人了。